第九章 以己度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抗联因为公路运输消耗过大难以维持,只能削弱在西满地区兵力。而关东军在得到国内的补充力量恢复之后,到时候收复西满难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拼实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抗联远不如有日本本土,以及南满工业支撑的关东军。
尽管被梅津美治郎认为是整个关东军历任参谋长之中,能力最为突出的一个,但是吉本贞一的眼光依旧没有脱离开日军传统观念的束缚。他的判断尽管也相当的有道理,但拿着日本人的观念,去考虑对手的行动,那就是有些过于偏执了。
对于机械化能力还相当低,战略物资的补充主要还是依赖铁路的日军来说,一般战场不能远离主要铁路干线二百五十公里。一旦超过二百五十公里,短时间尚可维持。但是如果陷入长期作战的境地,那么物资的补充将会陷入困境。
这也是关东军历次作战将主要兵力,都集中在铁路更加密集的东满地区,而西满战场上只留下一个二十三师团的主要原因。原因无非是整个西满地区南部,北起南兴安,南到赤峰,东至通辽广大地区,连一米的铁路线都没有。
而没有了铁路,也没有关内战场长江两岸的水运之便,以日本人的战术补给能力,是无力维持大量驻军的。实际上打开七七事变之后的中国地图,不难发现整个抗战期间日本人在大部分时间之内的占领区,都是维持在津浦铁路沿线以及长江两岸和沿海地带。
为什么他们在占领宜昌之后也没有继续向西,就是因为一旦脱离的长江航运和铁路线,其补给能力下降不止一个档次,根本就无力维持大规模的作战能力。粮食他们可以抢,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你去哪儿抢。
别以为二战中的日本人真的胃口不大,占领中国东南部最发达地区就了事了。别以为日本人真的会太顾及美英的利益,而不敢彻底的占领中国。他们之所以长时间将向西推进的最远距离放在宜昌,无力继续西进,是因为过了宜昌就是三峡。
而眼下还被人称之为鬼门关的三峡,尤其是到处都是激流险滩的西陵峡,限制了日本海军的使用。两岸巫山的崇山峻岭,更加使得日军根本就无法保持一条补给线,同时也限制了其本就不多的机械化和重炮部队的运动。
依靠海军补给?中**队都不用苦心部署,只要沿着三峡部署几个炮兵连,在将沿江的航标全部拆掉,就足以将他们的海军那些舰艇封锁在三峡里面了。三峡可不是他们万吨级舰艇可以上溯的南京,更不是可以通行日军轻巡洋舰一下舰艇的武汉。
三峡与中国西部很多地区连简易公路都没有的崇山峻岭,犹如一道屏障一样,牢牢的挡住了日军继续西进的企图。开玩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可不单单是为中国人准备的。中国在西撤入川的时候,即便有熟悉航道的人领航,可一个三峡损失了多少船和物资?
不仅仅是在宜昌,陕西、湖南境内都是一样的。西部连绵不绝的山脉,缺乏有利的交通线。使得补给对铁路线和水运依赖性相当大,离开铁路线短期作战可以,长期作战很难坚持的日军,就算无论再想彻底的消灭中国,也只能收住脚步。
至于西北方向,还远不如中南。黄河不是长江。长江上的日本军舰可以上溯到宜昌,深入汉江、湘江、赣江等长江较大的支流,甚至是洞庭湖和鄱阳湖。长江的水量足以支撑日军在宜昌以下江段,两岸周边几百公里内作战。其小型舰艇冒点险,不时也可以深入三峡一下。
但是西北却是不行,黄河的水量使得大型舰艇无法过于深入不说,一个自古就号称黄河鬼门关的三门峡就足可以连日军的小型舰艇都挡在外面。没有了物资补充,又缺乏有效的公路,坦克、重炮都无法运动。
没有了坦克和重炮的支援,真当所有的日本兵,都是以一敌百的神仙?中**队固然缺乏武器,固然战术落后,但是并不缺乏勇气。要是真的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条件下对打,日本人也许并不见得还能能够取得多少战果。
所以对日本人的攻势,并非难以判断以及兵力部署,并非是难以判断。只要对铁路线两侧一琢磨,在大部分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分析出日军的大致兵力部署情况,尤其是重兵集团的部署情况。在关内战场是这个样子,到了东北还是这个样子。
在抗联出山之前,整天叫嚣北进的关东军,在铁路密集度远高于西满的东满,部署的兵力远远高于西满。就是因为他们的后勤补给,离不开铁路。没有了铁路,他们根本就无力长期作战。此次战役之前,关东军的兵力部署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的。
主要的重兵集团,最远的距离也不超过铁路沿线周边三百公里以内,整个西满北起王爷庙,南到赤峰一线的兵力,就放了一个半师团。即便是战前突然增加了一个五十一师团,但是整个纵深兵力却是相当的有限。
整个西满地域,自王爷庙以南直到林西境内,广大地域几乎没有日军一兵一卒。如果不是摸透了日军作战的这个特点,杨震又岂会调王光宇所部脱离后方作战,在外蒙境内迂回几百公里直插林西,一拳头打到整个西满日军腰眼之上?
如果日军有美军的战场保障能力,甚至是德军的战场保障能力,以及快速的机动能力,杨震可不敢冒这个险。在北面尚在激战之中,就敢以一个加强步兵师,一个骑兵旅、一个装甲旅组成的集群,敢脱离补给线几百公里去孤军突入?
杨震敢这么做,就是瞄准了日军缺乏远离铁路线的长期作战能力。在整个西满洮索铁路以南,赤峰以北,通辽以西的广大地域,只能保障一个师团作战。如果兵力再多一些,以日军的战术补充能力,短时间尚可,但是时间一长他的部队就要饿肚子了。
只要王光宇能在短期之内解决二十三师团,陈翰章能按期穿插到通辽一线,让关东军无暇顾及林西战场那边太多,王光宇那里就几乎没有危险。缺乏卡车的关东军,没有那个能力在远离铁路线的情况之下,保持太多的兵力。
当抗联因为公路运输消耗过大难以维持,只能削弱在西满地区兵力。而关东军在得到国内的补充力量恢复之后,到时候收复西满难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拼实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抗联远不如有日本本土,以及南满工业支撑的关东军。
尽管被梅津美治郎认为是整个关东军历任参谋长之中,能力最为突出的一个,但是吉本贞一的眼光依旧没有脱离开日军传统观念的束缚。他的判断尽管也相当的有道理,但拿着日本人的观念,去考虑对手的行动,那就是有些过于偏执了。
对于机械化能力还相当低,战略物资的补充主要还是依赖铁路的日军来说,一般战场不能远离主要铁路干线二百五十公里。一旦超过二百五十公里,短时间尚可维持。但是如果陷入长期作战的境地,那么物资的补充将会陷入困境。
这也是关东军历次作战将主要兵力,都集中在铁路更加密集的东满地区,而西满战场上只留下一个二十三师团的主要原因。原因无非是整个西满地区南部,北起南兴安,南到赤峰,东至通辽广大地区,连一米的铁路线都没有。
而没有了铁路,也没有关内战场长江两岸的水运之便,以日本人的战术补给能力,是无力维持大量驻军的。实际上打开七七事变之后的中国地图,不难发现整个抗战期间日本人在大部分时间之内的占领区,都是维持在津浦铁路沿线以及长江两岸和沿海地带。
为什么他们在占领宜昌之后也没有继续向西,就是因为一旦脱离的长江航运和铁路线,其补给能力下降不止一个档次,根本就无力维持大规模的作战能力。粮食他们可以抢,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你去哪儿抢。
别以为二战中的日本人真的胃口不大,占领中国东南部最发达地区就了事了。别以为日本人真的会太顾及美英的利益,而不敢彻底的占领中国。他们之所以长时间将向西推进的最远距离放在宜昌,无力继续西进,是因为过了宜昌就是三峡。
而眼下还被人称之为鬼门关的三峡,尤其是到处都是激流险滩的西陵峡,限制了日本海军的使用。两岸巫山的崇山峻岭,更加使得日军根本就无法保持一条补给线,同时也限制了其本就不多的机械化和重炮部队的运动。
依靠海军补给?中**队都不用苦心部署,只要沿着三峡部署几个炮兵连,在将沿江的航标全部拆掉,就足以将他们的海军那些舰艇封锁在三峡里面了。三峡可不是他们万吨级舰艇可以上溯的南京,更不是可以通行日军轻巡洋舰一下舰艇的武汉。
三峡与中国西部很多地区连简易公路都没有的崇山峻岭,犹如一道屏障一样,牢牢的挡住了日军继续西进的企图。开玩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可不单单是为中国人准备的。中国在西撤入川的时候,即便有熟悉航道的人领航,可一个三峡损失了多少船和物资?
不仅仅是在宜昌,陕西、湖南境内都是一样的。西部连绵不绝的山脉,缺乏有利的交通线。使得补给对铁路线和水运依赖性相当大,离开铁路线短期作战可以,长期作战很难坚持的日军,就算无论再想彻底的消灭中国,也只能收住脚步。
至于西北方向,还远不如中南。黄河不是长江。长江上的日本军舰可以上溯到宜昌,深入汉江、湘江、赣江等长江较大的支流,甚至是洞庭湖和鄱阳湖。长江的水量足以支撑日军在宜昌以下江段,两岸周边几百公里内作战。其小型舰艇冒点险,不时也可以深入三峡一下。
但是西北却是不行,黄河的水量使得大型舰艇无法过于深入不说,一个自古就号称黄河鬼门关的三门峡就足可以连日军的小型舰艇都挡在外面。没有了物资补充,又缺乏有效的公路,坦克、重炮都无法运动。
没有了坦克和重炮的支援,真当所有的日本兵,都是以一敌百的神仙?中**队固然缺乏武器,固然战术落后,但是并不缺乏勇气。要是真的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条件下对打,日本人也许并不见得还能能够取得多少战果。
所以对日本人的攻势,并非难以判断以及兵力部署,并非是难以判断。只要对铁路线两侧一琢磨,在大部分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分析出日军的大致兵力部署情况,尤其是重兵集团的部署情况。在关内战场是这个样子,到了东北还是这个样子。
在抗联出山之前,整天叫嚣北进的关东军,在铁路密集度远高于西满的东满,部署的兵力远远高于西满。就是因为他们的后勤补给,离不开铁路。没有了铁路,他们根本就无力长期作战。此次战役之前,关东军的兵力部署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的。
主要的重兵集团,最远的距离也不超过铁路沿线周边三百公里以内,整个西满北起王爷庙,南到赤峰一线的兵力,就放了一个半师团。即便是战前突然增加了一个五十一师团,但是整个纵深兵力却是相当的有限。
整个西满地域,自王爷庙以南直到林西境内,广大地域几乎没有日军一兵一卒。如果不是摸透了日军作战的这个特点,杨震又岂会调王光宇所部脱离后方作战,在外蒙境内迂回几百公里直插林西,一拳头打到整个西满日军腰眼之上?
如果日军有美军的战场保障能力,甚至是德军的战场保障能力,以及快速的机动能力,杨震可不敢冒这个险。在北面尚在激战之中,就敢以一个加强步兵师,一个骑兵旅、一个装甲旅组成的集群,敢脱离补给线几百公里去孤军突入?
杨震敢这么做,就是瞄准了日军缺乏远离铁路线的长期作战能力。在整个西满洮索铁路以南,赤峰以北,通辽以西的广大地域,只能保障一个师团作战。如果兵力再多一些,以日军的战术补充能力,短时间尚可,但是时间一长他的部队就要饿肚子了。
只要王光宇能在短期之内解决二十三师团,陈翰章能按期穿插到通辽一线,让关东军无暇顾及林西战场那边太多,王光宇那里就几乎没有危险。缺乏卡车的关东军,没有那个能力在远离铁路线的情况之下,保持太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