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奚落老外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宋福禄揪住“半正规企业”不放,不断敲打、奚落布朗;而布朗则揪住“无为而治”,缠着宋福禄让他解释清楚什么叫“无为而治”,他认为那是宋福禄为新中国饭店找的一个托词,里面含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布朗说:“宋先生,你已经说了好半天‘半正规企业’了,为公平起见,我想请你再把‘无为而治’给我解释一下,你说那四个字里面含有很深的哲理,可是从你举的几个例子看,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哲理;相反,我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概念。难道你们新中国饭店就是在这种模糊不清的概念中发展的吗?”
“布朗呀,你不要着急嘛。中国有句老话叫‘心急了吃不了热豆腐’,你要先领会这句老话的含义,然后你才能领会我下面要说的内容。”
“你那句中国老话‘心急了吃不了热豆腐’或许在中国好使,但在欧洲我们都不知道那句话,也就是说那句话对我们没用。你还是解释我提的问题吧。”
“这你就错了:那句老话是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怎么能说在欧洲没有用呢?你不懂就不要随便发表议论和评价。真理具有普遍性,无论在哪里都有效果。我再告诉你中国的另外一句老话:‘好事多磨’,这句话和‘心急了吃不了豆腐’有相近之处,有助于你理解。”
“我不理解,好事为什么一定要多磨呢?我们遇见好事就要紧紧抓住,不能让好事跑了。照你的说法,多磨,那会把好事磨没了呀!”
“所以说,你还不成熟嘛!你今年多大了?”
“28岁。”
“中国老话说‘三十而立’,你还不到30岁,你还立不起来,你得好好学习呀。”
宋福禄顾左右而言其他,用中国成语弄得老外昏头转向;老外意识到宋福禄是一个非常难缠的人,他善于狡辩,生性多疑,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在他嘴里没有逻辑,没有秩序,只有随意性和夸夸其谈。
但老外还不想放弃,又一次提出让宋福禄解释“无为而治”的具体含义。
宋福禄看老外纠缠不休,索性说:“布朗,我打一个比方,可能不大恰当,但有助于你理解‘无为而治’的含义。”
“什么比方,请你直说。”
“形象地说,‘无为而治’就好比没听到放屁的声音,但却闻到了臭味。”
布朗愣了一会儿,然后说:“你这个比喻不恰当,和‘无为而治’不搭边。”
“我和你说过,‘无为而治’只可意会,不可言会。这样吧:这个问题穆尔清楚,你去找他解释。你们沟通起来肯定比和我沟通畅通。布朗,我还是对你提出的那个术语——‘半正规企业’感兴趣,我想请你展开陈述一下。”
“宋先生,我说过那是我的口误,我们不再谈论那句话了,好吗?”布朗现在一听到宋福禄提那个词,他就烦心,神经都快受不了。
“那好吧,我们谈谈新中国饭店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事宜。你说新中国饭店董事长职务是虚职,而总经理的职务才是实职;你还说新中国饭店没有董事会,所以董事长一职徒有虚名,对吧?”
“我是那么说的,那是事实。”
“布朗,你又错了。新中国饭店有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人数还挺多呢。”
“真的吗?穆尔并没有告诉我呀。”布朗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董事会成员除了我和粱董事长之外,还有粱董事长的的弟弟、弟妹、妹妹、妹夫,一共6个人。这还只是暂时的成员,以后我们要陆续增加成员,把我们的儿子、女儿都补充进董事会,让他们也当懂事。这样一来,我们的企业是不是正规一些呢?”
“你们董事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新中国饭店创建时就成立了。”
“有注册吗?”
“我们是家族企业,在我们家庭内部注册了。”
“这不正规呀,宋先生。”
“所以你才说新中国饭店是‘半正规企业’,是这样吗?”
宋福禄绕来绕去,又绕到了半正规企业;布朗几乎快疯了,气得一言不发。
宋福禄紧接着说:“我们董事长是由董事会推荐出来,所以董事长梁晓秀小姐有实职、实权,并不像你所说的只是徒有虚名。我们是注重实际的人,我们讲究现实,不会玩虚的。粱董事长在新中国饭店一言九鼎、一呼百应。”
布朗突然问道:“那你们有董事会秘书吗?”
“有哇,我就是,我兼任董事会秘书。我还可以告诉你:我们企业早就实行了股份制,股东都是我们家族的人。这样说来,我们的企业是股份制企业。这个问题你都没搞清楚,你还写什么企业改进书,你想让我们把股份制企业改成什么样的企业呢?”
“股份制企业有一套运行规则。我怎么看你们的企业不像股份制企业呢?”
“你看不清楚,说明你根本就不懂‘无为而治’。我们的企业结构稳定,框架清晰,产权分明,拥有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你建议重建一个机制,你那是无的放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建议你以后再提什么建议,最好先做调查,下功夫把问题都搞清楚了,然后再发言,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问题是你们的企业让人搞不清楚、琢磨不透。”老外无奈地说,还耸耸肩膀。
宋福禄暗暗想:你一个老外要是能搞清楚我们饭店是怎么回事,那我们还算中国人嘛?你想搞清楚?你一辈子都搞不清楚!我们有两本账,我们合理避税,这些内容都是绝密信息,还能让你摸清了?你想什么呢,你这个老外!
他假装认真地说:“布朗先生,现在我们搞清楚了几件事:第一,粱董事长的职务不是虚职,而是实职,她有权决定企业的重大问题。第二,我们企业有有董事会,成员总共有6个,将来会增加到11个,甚至更多。第三,董事会秘书简称董秘,就是我由本人兼任。第四,我们企业有股东,股东由我们家族的人组成,但我们不分红。一个家族的人分什么红呢?你可能会问:不分红,红利怎么办?红利用到再投资上。比如我们要在欧洲其他国家开设中餐馆,那么投资资金从哪儿来呢?就从股东的红利中来。你看这样的企业结构是不是挺好?”
布朗已经迷糊了,宋福禄讲的内容完全超乎他的意料,超出他的想象了。
“布朗先生?你在想什么呢?你好像没在听我说话呀。我再给你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在新中国饭店,粱董事长是最终的决策人;我是政策执行人。”
宋福禄虚虚实实,有时逗着布朗玩,有时又好像在和他讨论重要问题,弄的老外啼笑皆非,不知所措,越来越糊涂。
“宋先生,你上午还说你们企业没有董事会,没有股东,怎么这会儿什么都有了?你这是变戏法吗?”
“我说没有董事会、没有股东,是指没有你说的那种董事会和股东,也就是你们教科书上的那种董事会;我们的懂事会和股东都是东方式的,有别于你们西方式的董事会。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坦率地说,我不明白,一点都不明白。”
“是呀,东方的东西你怎么能明白呢?”宋福禄故作深沉地说,“我不能强人所难,难为你了,布朗先生。”
布朗不想再谈论董事会的事了,他想换一个话题。宋福禄精明得很,布朗不想谈的话题,就是他没有把握或想回避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他要揪住不放,追问到底,给他难堪。
他换了一种方式谈论股东的事:“布朗,你在建议书中说,新中国饭店可以
扩充股份,也就是增加投资人。我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我已经评估过饭店的总资产,数额为4.05亿欧元。如果我们扩充股份,增加新的股东,那么这个新股东就得按照饭店的总资产投入相应的资金;假设这个股东想占饭店10%的股份,那么,他就得投资4050万欧元,把那笔资金打入饭店账户。你之前曾说,新股东只要出100万欧元的资金,就能占到10%的股份,你这是在和我开玩笑呢。你以为新中国饭店只是一个平常的餐饮企业吗?你理解错了,完全错了。你的评估比我的评估整整少了40倍!我们俩的评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布朗反驳说:“宋先生,首先得澄清一个事实:你的评估没有法律效益,换句话说,你评估的4.05亿欧元是得不到承认的。因为有这个不确定的前提,所以新股东无法加入。其次,我不是评估师,我没有评估你们的企业,我只是打了一个比方。”
“你的意思是说还需要专业评估师评估一次?”
“对,就是那样。”
“我和你说过,我们企业的管理方式是无为而治,评估师怎么评估呢?还有,我们的企业是中国人一手创办、经营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法国评估师能评估吗?”
“宋先生,请你不要忘了,你们的新中国饭店是在法国注册的餐饮企业,专业评估师评估它没有任何问题。”
“我不这样看:我们的企业任何一个评估师都评估不准确。这也是我们的企业和欧洲企业的不同之处。事实上,新中国饭店只能由我们自己来评估,我们的评估准确而又科学。”
“很遗憾,你们的评估没有效果。”
“好了,我们不谈这个问题了。我们谈谈你说的如入干股的事吧。你说的干股我听明白了,就是那个股东不投入资金,照你的说法,投入智慧;你还说,那种干股可以占5%的股份或者更多。我想问你:怎么确定干股的百分比呢?”
“在这种情况下,要和各位股东商量,因为新的股东进来之后,原来的股东就得减持股份,把让出来的股份分给新股东;双方需要达成一致,确定一个股份分配比例。我这样解释,你明白吗?”
“明白倒是明白,我想问一下,在法国股份制企业中有这种先例吗?”
“有。”
“如果这个事实成立,那么,我猜这个干股人就是神人了。我是这样想的:这个神人不投入一分钱,而投入智慧,那么,他这个智慧就等于是金钱。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我澄清一点:这样的人不是你说的所谓神人,而是有真本事的人。你说得对:他的智慧就等于金钱,换句话说,他脑子里的点子就值钱。”
“布朗,我们说的其实都是一回事,都在围绕这个持干股的人说事呢。我现在想:这个人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你能不能给我举一个例子?”
“例子很多,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在德国南部慕尼黑附件有一家高新企业,一个研究细胞学的博士以干股形式加入那家生物工程企业,占了30%的股份。那家企业由于有了这位博士的加入,两年之内研究出新型生物药物,并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企业由于吸引了这个股东,如今已成为德国大型生物工程企业。”
“布朗,你举的这个例子,我相信。那个博士就是人才,他没有资金,但有科研成果,那成果最终转化成了货币。博士的确了不起。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博士占30%的股份,那么年底分红,假设企业盈利10亿欧元,博士就能分到3亿欧元。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你的理解完全正确。”
“我还有一个问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股东以干股形式入股,占到30%的股份,但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做出任何贡献,而企业年年还给他分红,每年分给他企业30%的利润。”
“一般来说,不会有这样的例子。”
“如果有这样例子,我是说如果某人以干股形式入股,而没有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这种人在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你想不想听?”
“什么样的形象说法?”
“空手套白狼。”
“这个比喻有点意思。”
“不是有但意思,而是很有意思。其实那种人就是一个骗子!好啦,我们不谈骗子了,我们说正事。我对你说的那个博士非常感兴趣。我就想物色那样一个人才。如果真有那种高人,我同意让他以干股形式加入新中国饭店,成为我们的一个股东。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他占5%的股份,每年分给他5%的利润。问题是,这样的人才我们上哪儿去找呢?布朗,你认识这样的人才吗?我的意思是适合于我们新中国饭店的人才。”
布朗还真当真了,说他会为饭店物色一个或几个那样的人才。
“布朗,你强调那种人有智慧,他们的智慧就能就为企业创造经济利润,对吧?”
“对,我是那么说的。其实我说的智慧有好几层意思,比如说本领、本事、成果、项目等等。宋先生,办企业不能观看资金,还要看其他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宝贵人才。这样的人才等于用他们的智慧带来了资金,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宋福禄假装若有所思地说:“人才难得,一将难求呀!”
“宋先生,你说得对极了。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者说一个有后劲的企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人才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有了人才,企业就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就能拓展市场。”
“布朗,在人才问题上我们观点一致,我同意你的看法。中国古书上有一个成语,叫‘求贤若渴’,我认为这个成语就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
“宋先生,你有这种想法,这是新中国饭店的幸运,说明饭店的管理层重视人才,二中是人就意味着饭店有发展前景。”
“布朗,这点你说对了:我们特别重视人才,凡是对饭店做出贡献的人,我们都给予重任和奖励。人才的确重要,中国老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就是培养人才的道理。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才很不容易,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先发现、物色、挖掘有可能成为人才的人,然后加以精心培养,使之成为我们需要的那种特殊人才。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了一些人才,人数还不算多,大约有几十个。我们企业要大发展,几十个人才显然不够,我们需要几百个、上千个人才。人才越多,企业越有潜力,越有后劲。”
宋福禄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人才的重要性,最后假装感叹说:“布朗啊,其实人才也分三六九等,我和你说了这么长时间,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不需要一般的人才,我们需要那种有独创性、开拓性的人才;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我说的这种人才。”
老外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宋福禄总是绕弯子,最后的落脚点却没有答案。
宋福禄揪住“半正规企业”不放,不断敲打、奚落布朗;而布朗则揪住“无为而治”,缠着宋福禄让他解释清楚什么叫“无为而治”,他认为那是宋福禄为新中国饭店找的一个托词,里面含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布朗说:“宋先生,你已经说了好半天‘半正规企业’了,为公平起见,我想请你再把‘无为而治’给我解释一下,你说那四个字里面含有很深的哲理,可是从你举的几个例子看,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哲理;相反,我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概念。难道你们新中国饭店就是在这种模糊不清的概念中发展的吗?”
“布朗呀,你不要着急嘛。中国有句老话叫‘心急了吃不了热豆腐’,你要先领会这句老话的含义,然后你才能领会我下面要说的内容。”
“你那句中国老话‘心急了吃不了热豆腐’或许在中国好使,但在欧洲我们都不知道那句话,也就是说那句话对我们没用。你还是解释我提的问题吧。”
“这你就错了:那句老话是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怎么能说在欧洲没有用呢?你不懂就不要随便发表议论和评价。真理具有普遍性,无论在哪里都有效果。我再告诉你中国的另外一句老话:‘好事多磨’,这句话和‘心急了吃不了豆腐’有相近之处,有助于你理解。”
“我不理解,好事为什么一定要多磨呢?我们遇见好事就要紧紧抓住,不能让好事跑了。照你的说法,多磨,那会把好事磨没了呀!”
“所以说,你还不成熟嘛!你今年多大了?”
“28岁。”
“中国老话说‘三十而立’,你还不到30岁,你还立不起来,你得好好学习呀。”
宋福禄顾左右而言其他,用中国成语弄得老外昏头转向;老外意识到宋福禄是一个非常难缠的人,他善于狡辩,生性多疑,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在他嘴里没有逻辑,没有秩序,只有随意性和夸夸其谈。
但老外还不想放弃,又一次提出让宋福禄解释“无为而治”的具体含义。
宋福禄看老外纠缠不休,索性说:“布朗,我打一个比方,可能不大恰当,但有助于你理解‘无为而治’的含义。”
“什么比方,请你直说。”
“形象地说,‘无为而治’就好比没听到放屁的声音,但却闻到了臭味。”
布朗愣了一会儿,然后说:“你这个比喻不恰当,和‘无为而治’不搭边。”
“我和你说过,‘无为而治’只可意会,不可言会。这样吧:这个问题穆尔清楚,你去找他解释。你们沟通起来肯定比和我沟通畅通。布朗,我还是对你提出的那个术语——‘半正规企业’感兴趣,我想请你展开陈述一下。”
“宋先生,我说过那是我的口误,我们不再谈论那句话了,好吗?”布朗现在一听到宋福禄提那个词,他就烦心,神经都快受不了。
“那好吧,我们谈谈新中国饭店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事宜。你说新中国饭店董事长职务是虚职,而总经理的职务才是实职;你还说新中国饭店没有董事会,所以董事长一职徒有虚名,对吧?”
“我是那么说的,那是事实。”
“布朗,你又错了。新中国饭店有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人数还挺多呢。”
“真的吗?穆尔并没有告诉我呀。”布朗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董事会成员除了我和粱董事长之外,还有粱董事长的的弟弟、弟妹、妹妹、妹夫,一共6个人。这还只是暂时的成员,以后我们要陆续增加成员,把我们的儿子、女儿都补充进董事会,让他们也当懂事。这样一来,我们的企业是不是正规一些呢?”
“你们董事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新中国饭店创建时就成立了。”
“有注册吗?”
“我们是家族企业,在我们家庭内部注册了。”
“这不正规呀,宋先生。”
“所以你才说新中国饭店是‘半正规企业’,是这样吗?”
宋福禄绕来绕去,又绕到了半正规企业;布朗几乎快疯了,气得一言不发。
宋福禄紧接着说:“我们董事长是由董事会推荐出来,所以董事长梁晓秀小姐有实职、实权,并不像你所说的只是徒有虚名。我们是注重实际的人,我们讲究现实,不会玩虚的。粱董事长在新中国饭店一言九鼎、一呼百应。”
布朗突然问道:“那你们有董事会秘书吗?”
“有哇,我就是,我兼任董事会秘书。我还可以告诉你:我们企业早就实行了股份制,股东都是我们家族的人。这样说来,我们的企业是股份制企业。这个问题你都没搞清楚,你还写什么企业改进书,你想让我们把股份制企业改成什么样的企业呢?”
“股份制企业有一套运行规则。我怎么看你们的企业不像股份制企业呢?”
“你看不清楚,说明你根本就不懂‘无为而治’。我们的企业结构稳定,框架清晰,产权分明,拥有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你建议重建一个机制,你那是无的放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建议你以后再提什么建议,最好先做调查,下功夫把问题都搞清楚了,然后再发言,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问题是你们的企业让人搞不清楚、琢磨不透。”老外无奈地说,还耸耸肩膀。
宋福禄暗暗想:你一个老外要是能搞清楚我们饭店是怎么回事,那我们还算中国人嘛?你想搞清楚?你一辈子都搞不清楚!我们有两本账,我们合理避税,这些内容都是绝密信息,还能让你摸清了?你想什么呢,你这个老外!
他假装认真地说:“布朗先生,现在我们搞清楚了几件事:第一,粱董事长的职务不是虚职,而是实职,她有权决定企业的重大问题。第二,我们企业有有董事会,成员总共有6个,将来会增加到11个,甚至更多。第三,董事会秘书简称董秘,就是我由本人兼任。第四,我们企业有股东,股东由我们家族的人组成,但我们不分红。一个家族的人分什么红呢?你可能会问:不分红,红利怎么办?红利用到再投资上。比如我们要在欧洲其他国家开设中餐馆,那么投资资金从哪儿来呢?就从股东的红利中来。你看这样的企业结构是不是挺好?”
布朗已经迷糊了,宋福禄讲的内容完全超乎他的意料,超出他的想象了。
“布朗先生?你在想什么呢?你好像没在听我说话呀。我再给你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在新中国饭店,粱董事长是最终的决策人;我是政策执行人。”
宋福禄虚虚实实,有时逗着布朗玩,有时又好像在和他讨论重要问题,弄的老外啼笑皆非,不知所措,越来越糊涂。
“宋先生,你上午还说你们企业没有董事会,没有股东,怎么这会儿什么都有了?你这是变戏法吗?”
“我说没有董事会、没有股东,是指没有你说的那种董事会和股东,也就是你们教科书上的那种董事会;我们的懂事会和股东都是东方式的,有别于你们西方式的董事会。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坦率地说,我不明白,一点都不明白。”
“是呀,东方的东西你怎么能明白呢?”宋福禄故作深沉地说,“我不能强人所难,难为你了,布朗先生。”
布朗不想再谈论董事会的事了,他想换一个话题。宋福禄精明得很,布朗不想谈的话题,就是他没有把握或想回避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他要揪住不放,追问到底,给他难堪。
他换了一种方式谈论股东的事:“布朗,你在建议书中说,新中国饭店可以
扩充股份,也就是增加投资人。我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我已经评估过饭店的总资产,数额为4.05亿欧元。如果我们扩充股份,增加新的股东,那么这个新股东就得按照饭店的总资产投入相应的资金;假设这个股东想占饭店10%的股份,那么,他就得投资4050万欧元,把那笔资金打入饭店账户。你之前曾说,新股东只要出100万欧元的资金,就能占到10%的股份,你这是在和我开玩笑呢。你以为新中国饭店只是一个平常的餐饮企业吗?你理解错了,完全错了。你的评估比我的评估整整少了40倍!我们俩的评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布朗反驳说:“宋先生,首先得澄清一个事实:你的评估没有法律效益,换句话说,你评估的4.05亿欧元是得不到承认的。因为有这个不确定的前提,所以新股东无法加入。其次,我不是评估师,我没有评估你们的企业,我只是打了一个比方。”
“你的意思是说还需要专业评估师评估一次?”
“对,就是那样。”
“我和你说过,我们企业的管理方式是无为而治,评估师怎么评估呢?还有,我们的企业是中国人一手创办、经营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法国评估师能评估吗?”
“宋先生,请你不要忘了,你们的新中国饭店是在法国注册的餐饮企业,专业评估师评估它没有任何问题。”
“我不这样看:我们的企业任何一个评估师都评估不准确。这也是我们的企业和欧洲企业的不同之处。事实上,新中国饭店只能由我们自己来评估,我们的评估准确而又科学。”
“很遗憾,你们的评估没有效果。”
“好了,我们不谈这个问题了。我们谈谈你说的如入干股的事吧。你说的干股我听明白了,就是那个股东不投入资金,照你的说法,投入智慧;你还说,那种干股可以占5%的股份或者更多。我想问你:怎么确定干股的百分比呢?”
“在这种情况下,要和各位股东商量,因为新的股东进来之后,原来的股东就得减持股份,把让出来的股份分给新股东;双方需要达成一致,确定一个股份分配比例。我这样解释,你明白吗?”
“明白倒是明白,我想问一下,在法国股份制企业中有这种先例吗?”
“有。”
“如果这个事实成立,那么,我猜这个干股人就是神人了。我是这样想的:这个神人不投入一分钱,而投入智慧,那么,他这个智慧就等于是金钱。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我澄清一点:这样的人不是你说的所谓神人,而是有真本事的人。你说得对:他的智慧就等于金钱,换句话说,他脑子里的点子就值钱。”
“布朗,我们说的其实都是一回事,都在围绕这个持干股的人说事呢。我现在想:这个人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你能不能给我举一个例子?”
“例子很多,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在德国南部慕尼黑附件有一家高新企业,一个研究细胞学的博士以干股形式加入那家生物工程企业,占了30%的股份。那家企业由于有了这位博士的加入,两年之内研究出新型生物药物,并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企业由于吸引了这个股东,如今已成为德国大型生物工程企业。”
“布朗,你举的这个例子,我相信。那个博士就是人才,他没有资金,但有科研成果,那成果最终转化成了货币。博士的确了不起。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博士占30%的股份,那么年底分红,假设企业盈利10亿欧元,博士就能分到3亿欧元。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你的理解完全正确。”
“我还有一个问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股东以干股形式入股,占到30%的股份,但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做出任何贡献,而企业年年还给他分红,每年分给他企业30%的利润。”
“一般来说,不会有这样的例子。”
“如果有这样例子,我是说如果某人以干股形式入股,而没有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这种人在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你想不想听?”
“什么样的形象说法?”
“空手套白狼。”
“这个比喻有点意思。”
“不是有但意思,而是很有意思。其实那种人就是一个骗子!好啦,我们不谈骗子了,我们说正事。我对你说的那个博士非常感兴趣。我就想物色那样一个人才。如果真有那种高人,我同意让他以干股形式加入新中国饭店,成为我们的一个股东。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他占5%的股份,每年分给他5%的利润。问题是,这样的人才我们上哪儿去找呢?布朗,你认识这样的人才吗?我的意思是适合于我们新中国饭店的人才。”
布朗还真当真了,说他会为饭店物色一个或几个那样的人才。
“布朗,你强调那种人有智慧,他们的智慧就能就为企业创造经济利润,对吧?”
“对,我是那么说的。其实我说的智慧有好几层意思,比如说本领、本事、成果、项目等等。宋先生,办企业不能观看资金,还要看其他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宝贵人才。这样的人才等于用他们的智慧带来了资金,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宋福禄假装若有所思地说:“人才难得,一将难求呀!”
“宋先生,你说得对极了。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者说一个有后劲的企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人才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有了人才,企业就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就能拓展市场。”
“布朗,在人才问题上我们观点一致,我同意你的看法。中国古书上有一个成语,叫‘求贤若渴’,我认为这个成语就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
“宋先生,你有这种想法,这是新中国饭店的幸运,说明饭店的管理层重视人才,二中是人就意味着饭店有发展前景。”
“布朗,这点你说对了:我们特别重视人才,凡是对饭店做出贡献的人,我们都给予重任和奖励。人才的确重要,中国老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就是培养人才的道理。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才很不容易,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先发现、物色、挖掘有可能成为人才的人,然后加以精心培养,使之成为我们需要的那种特殊人才。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了一些人才,人数还不算多,大约有几十个。我们企业要大发展,几十个人才显然不够,我们需要几百个、上千个人才。人才越多,企业越有潜力,越有后劲。”
宋福禄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人才的重要性,最后假装感叹说:“布朗啊,其实人才也分三六九等,我和你说了这么长时间,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不需要一般的人才,我们需要那种有独创性、开拓性的人才;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我说的这种人才。”
老外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宋福禄总是绕弯子,最后的落脚点却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