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哥俩上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罗大顺、罗二顺哥俩上灶如同打仗一样,把厨房当成了战场。他们风格不同,各有特点:老大少言寡语,埋头苦干;老二能说会道,干劲冲天。
第一天正式上灶,老大炒菜,讲究火候,每一道菜都精心制作,宋福禄看他们工作极为认真,非常高兴。宋福禄暗暗想:这小子可是一个难得的好厨师呀,他炒菜的水平不次于宋福禄,而且炒菜的速度极快,好像在和时间赛跑呢。大顺把厨师当成了一项神圣的职业,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新中国饭店的80道菜,他差不多能做60道菜。一上午,他轻松地炒出500多盘菜。宋福禄问他累不累,他说一点也不累,感觉非常过瘾。他在巴黎中餐馆一天最多炒过100盘菜,觉得不过瘾,不够尽兴。
宋福禄表扬说:“大顺,你炒菜速度又快又好,我看你是一个称职的厨师。”
“福禄大哥,我在你们这里炒菜,感觉干活特别有意思。这个厨房环境好,活动余地大,菜品又多,能发挥厨师的创造性。”
大顺三言两语就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之后不再言语了。宋福禄看他不喜欢多言多语,便也不再和他聊天,更加喜欢他了。
老二在一楼厨房做饭,和梁振刚聊得非常开心。他话多,而且说的话有意思,梁振刚和他一起工作一上午就喜欢上了他。二顺在巴黎虽然当二厨,但在自助餐厅的厨房,他却干着大厨的活儿。那些家常菜他都会做,而且做得非常好。他和梁振刚说,他喜欢当厨师,认为厨师就是最好的职业。
梁振刚故意问他:“二顺,你说厨师是最好的职业,你的依据是什么?”
“我一看见厨房就高兴,尤其看见你们这么好的厨房,我感觉我大有作为。做厨师好处很多:你可以发挥想象,作出别人喜欢吃的菜来;做厨师,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每天都闻着香喷喷的菜肴工作;当厨师挣钱多,工作又稳定,我想象不出还有比厨师更好的职业。”
二顺说的都是心里话,梁振刚听了默默想:这世上什么鸟都有,还有喜欢干厨师的人!梁振刚不喜欢当厨师,他是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干。他认为所谓厨师,其实就是厨子,只不过是一个做饭的人,地位低下,无人理睬。二顺那样说,有可能是为了挣钱。厨师怎么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呢?那不扯淡嘛!
那一天下来,宋福禄和梁振刚都感觉挺累,可是大顺二顺哥俩却一点也不感觉累,两人都身强力壮,象牛一样壮实,干那点活,轻巧巧的。
梁晓秀当天晚上下班后,召集全家人和罗家人开了一个会。她先表扬了大顺,说他干活踏实,菜炒得又快又好,是一个称职的厨师。之后,她又表扬了二顺,说他精明能干,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最后,她和罗成说,他除了做豆腐外,还要开发新品种,比如制作豆腐皮等系列豆腐产品。
罗成说,他会尽快开发出豆腐新品种,他知道老外喜欢吃豆腐。他对梁晓秀表扬他的两个儿子很满意,心想我的儿子还能差?他们哥俩到哪儿都是响当当的厨师!
他们开会时,罗大顺偷偷瞟了一眼梁晓玲,梁晓秀和宋福禄都注意到了,他们意识到大顺还惦记着晓玲,他那一眼说明他是喜欢晓玲的。晓玲其实也注意到大顺偷偷瞅了她一眼,她料到那小子还惦记着她,心里暗暗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门!
梁晓秀说,他们以后每天上班要开一次短会,一是交代当天的工作;二是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此外,每星期开一次中等长度的会,总结一星期的工作;每月开一次长会,把所有问题都摆出来,大家分析讨论,目的是把饭店办好。
罗大顺对开会很热心,他从来没开过会,便说开会很有必要,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二顺也愿意开会,他正有话没地方说,就想借开会的机会多说话。罗成更想开会,他本身就话多,开会正好能满足他说话的愿望。他们一家人感觉找到了用武之地,都准备大干一场,各显本领。
梁晓秀家人的想法不尽相同。宋福禄认为,她的提议很好,开会可以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提高服务质量。梁振刚认为,大姐这是没事找事,耽误时间。梁晓玲则认为,大姐这是故意为罗家寻找和她接触的机会,想促成她和罗大顺的婚事。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头,想出一招儿:他们开会,但她不参加会议。
她说:“大姐,你们开会我就不参加了。”
“为什么不参加呢?”
“我在前台工作,和他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厨房的事,我又不参与。”
梁晓秀板起面孔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开会,这是饭店的规章制度,你当然也不例外。不仅我们要开会,老外也要开会。这要作为一个章程制定下来。老外的会我来负责;你们的会宋福禄负责。我们是正规的大饭店,我们不开会解决问题,我们怎么提高饭店的服务水平?在我们饭店没有特殊的员工,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员工。饭店是工作场所,不是家庭场所。”
梁晓秀发脾气了,宋福禄火上加油,说以后开会每个人都得发言,提出好的建议,不断改善饭店的服务质量。
他说:“我们开店的人眼睛都要尖,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们要在心中树立一种意识:老外顾客就是上帝,他们能想到看到的东西,我们必须也要想到看到;他们想不到看不到的东西,我们更要想到看到。”
“福禄哥,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大顺插话问道。
“老外喜欢吃麻婆豆腐,我们就得好好想想:他们为什么喜欢吃麻婆豆腐?他们既然喜欢吃麻婆豆腐,我看,他们还会喜欢吃红烧豆腐,素炒豆腐,砂锅豆腐——这三道菜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发,大顺、二顺,你们俩琢磨琢磨。总之,我们要开动脑筋,在豆腐上做文章。罗成叔要多动脑子,作出豆腐皮、干豆腐等豆制品来,做成豆腐系列产品。”
“福禄大哥的这个意见很好,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一定把豆腐系列菜开发出来。”大顺又插话说,他那口气把饭店当成了他自己的饭店。
二顺说,他刚上班一天,还没有发现问题,但他说他以后会留意老外的口味和爱好,根据老外的特点改进菜谱。他认为自助餐提供的20道菜,还可以完善,每一个季节应该推出一些新的菜品,淘汰一些旧的菜品。
宋福禄便说,二顺调整菜品时,要注意成本问题。自助餐不赚钱,但也不能赔钱,至少要做到收支平衡。
梁晓秀说,开店的人要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就等于在研究老外。老外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特点。要想把新中国饭店长期开下去,他们必须研究老外。
她话锋一转,说:“晓玲、振钢,你们俩以后多和大顺二顺请教,我看他们比你们肯动脑筋。振钢,你以后多到自助餐厅转转,看看老外都喜欢吃哪几样菜。你和二顺轮流出去转悠,你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梁振刚低声说,满肚子都是委屈,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干活,还没得到大姐的表扬。
梁晓秀又给妹妹下达了任务:“晓玲,你也不能整天忙前台的工作,你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在二楼餐厅转悠,观察老外顾客,看他们都喜欢吃哪些菜,喜欢喝什么酒,然后把信息反馈给大顺,让大顺心里有数。”
晓玲还没说话,大顺便说这个主意好,他没时间出去看老外吃饭,如果有专人给他反馈老外的意见,他可以随时改进菜谱。
晓玲觉得大姐这是在给她故意找活儿干,那样一来她每天都得和大顺说话,给大顺提供了接触她的机会。她低着头不说话,心里气得鼓鼓的。
“你怎么不说话,晓玲?”大姐问道。
“我知道了,大姐。”
“不能光知道,还要把任务完成好。大姐每天都在餐厅转悠,你以为大姐在玩呢?大姐那是在观察老外顾客呢。大姐的任务,你以后接过去完成。”
那天的会开了一个小时才结束。
散会后,梁晓秀注意到二顺在和振钢交流经验,两人有说有笑地走了。妹妹闷闷不乐地跟着大姐和大姐夫回到了家,一言不发,就回自己的房间了。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罗大顺、罗二顺哥俩上灶如同打仗一样,把厨房当成了战场。他们风格不同,各有特点:老大少言寡语,埋头苦干;老二能说会道,干劲冲天。
第一天正式上灶,老大炒菜,讲究火候,每一道菜都精心制作,宋福禄看他们工作极为认真,非常高兴。宋福禄暗暗想:这小子可是一个难得的好厨师呀,他炒菜的水平不次于宋福禄,而且炒菜的速度极快,好像在和时间赛跑呢。大顺把厨师当成了一项神圣的职业,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新中国饭店的80道菜,他差不多能做60道菜。一上午,他轻松地炒出500多盘菜。宋福禄问他累不累,他说一点也不累,感觉非常过瘾。他在巴黎中餐馆一天最多炒过100盘菜,觉得不过瘾,不够尽兴。
宋福禄表扬说:“大顺,你炒菜速度又快又好,我看你是一个称职的厨师。”
“福禄大哥,我在你们这里炒菜,感觉干活特别有意思。这个厨房环境好,活动余地大,菜品又多,能发挥厨师的创造性。”
大顺三言两语就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之后不再言语了。宋福禄看他不喜欢多言多语,便也不再和他聊天,更加喜欢他了。
老二在一楼厨房做饭,和梁振刚聊得非常开心。他话多,而且说的话有意思,梁振刚和他一起工作一上午就喜欢上了他。二顺在巴黎虽然当二厨,但在自助餐厅的厨房,他却干着大厨的活儿。那些家常菜他都会做,而且做得非常好。他和梁振刚说,他喜欢当厨师,认为厨师就是最好的职业。
梁振刚故意问他:“二顺,你说厨师是最好的职业,你的依据是什么?”
“我一看见厨房就高兴,尤其看见你们这么好的厨房,我感觉我大有作为。做厨师好处很多:你可以发挥想象,作出别人喜欢吃的菜来;做厨师,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每天都闻着香喷喷的菜肴工作;当厨师挣钱多,工作又稳定,我想象不出还有比厨师更好的职业。”
二顺说的都是心里话,梁振刚听了默默想:这世上什么鸟都有,还有喜欢干厨师的人!梁振刚不喜欢当厨师,他是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干。他认为所谓厨师,其实就是厨子,只不过是一个做饭的人,地位低下,无人理睬。二顺那样说,有可能是为了挣钱。厨师怎么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呢?那不扯淡嘛!
那一天下来,宋福禄和梁振刚都感觉挺累,可是大顺二顺哥俩却一点也不感觉累,两人都身强力壮,象牛一样壮实,干那点活,轻巧巧的。
梁晓秀当天晚上下班后,召集全家人和罗家人开了一个会。她先表扬了大顺,说他干活踏实,菜炒得又快又好,是一个称职的厨师。之后,她又表扬了二顺,说他精明能干,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最后,她和罗成说,他除了做豆腐外,还要开发新品种,比如制作豆腐皮等系列豆腐产品。
罗成说,他会尽快开发出豆腐新品种,他知道老外喜欢吃豆腐。他对梁晓秀表扬他的两个儿子很满意,心想我的儿子还能差?他们哥俩到哪儿都是响当当的厨师!
他们开会时,罗大顺偷偷瞟了一眼梁晓玲,梁晓秀和宋福禄都注意到了,他们意识到大顺还惦记着晓玲,他那一眼说明他是喜欢晓玲的。晓玲其实也注意到大顺偷偷瞅了她一眼,她料到那小子还惦记着她,心里暗暗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门!
梁晓秀说,他们以后每天上班要开一次短会,一是交代当天的工作;二是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此外,每星期开一次中等长度的会,总结一星期的工作;每月开一次长会,把所有问题都摆出来,大家分析讨论,目的是把饭店办好。
罗大顺对开会很热心,他从来没开过会,便说开会很有必要,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二顺也愿意开会,他正有话没地方说,就想借开会的机会多说话。罗成更想开会,他本身就话多,开会正好能满足他说话的愿望。他们一家人感觉找到了用武之地,都准备大干一场,各显本领。
梁晓秀家人的想法不尽相同。宋福禄认为,她的提议很好,开会可以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提高服务质量。梁振刚认为,大姐这是没事找事,耽误时间。梁晓玲则认为,大姐这是故意为罗家寻找和她接触的机会,想促成她和罗大顺的婚事。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头,想出一招儿:他们开会,但她不参加会议。
她说:“大姐,你们开会我就不参加了。”
“为什么不参加呢?”
“我在前台工作,和他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厨房的事,我又不参与。”
梁晓秀板起面孔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开会,这是饭店的规章制度,你当然也不例外。不仅我们要开会,老外也要开会。这要作为一个章程制定下来。老外的会我来负责;你们的会宋福禄负责。我们是正规的大饭店,我们不开会解决问题,我们怎么提高饭店的服务水平?在我们饭店没有特殊的员工,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员工。饭店是工作场所,不是家庭场所。”
梁晓秀发脾气了,宋福禄火上加油,说以后开会每个人都得发言,提出好的建议,不断改善饭店的服务质量。
他说:“我们开店的人眼睛都要尖,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们要在心中树立一种意识:老外顾客就是上帝,他们能想到看到的东西,我们必须也要想到看到;他们想不到看不到的东西,我们更要想到看到。”
“福禄哥,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大顺插话问道。
“老外喜欢吃麻婆豆腐,我们就得好好想想:他们为什么喜欢吃麻婆豆腐?他们既然喜欢吃麻婆豆腐,我看,他们还会喜欢吃红烧豆腐,素炒豆腐,砂锅豆腐——这三道菜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发,大顺、二顺,你们俩琢磨琢磨。总之,我们要开动脑筋,在豆腐上做文章。罗成叔要多动脑子,作出豆腐皮、干豆腐等豆制品来,做成豆腐系列产品。”
“福禄大哥的这个意见很好,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一定把豆腐系列菜开发出来。”大顺又插话说,他那口气把饭店当成了他自己的饭店。
二顺说,他刚上班一天,还没有发现问题,但他说他以后会留意老外的口味和爱好,根据老外的特点改进菜谱。他认为自助餐提供的20道菜,还可以完善,每一个季节应该推出一些新的菜品,淘汰一些旧的菜品。
宋福禄便说,二顺调整菜品时,要注意成本问题。自助餐不赚钱,但也不能赔钱,至少要做到收支平衡。
梁晓秀说,开店的人要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就等于在研究老外。老外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特点。要想把新中国饭店长期开下去,他们必须研究老外。
她话锋一转,说:“晓玲、振钢,你们俩以后多和大顺二顺请教,我看他们比你们肯动脑筋。振钢,你以后多到自助餐厅转转,看看老外都喜欢吃哪几样菜。你和二顺轮流出去转悠,你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梁振刚低声说,满肚子都是委屈,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干活,还没得到大姐的表扬。
梁晓秀又给妹妹下达了任务:“晓玲,你也不能整天忙前台的工作,你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在二楼餐厅转悠,观察老外顾客,看他们都喜欢吃哪些菜,喜欢喝什么酒,然后把信息反馈给大顺,让大顺心里有数。”
晓玲还没说话,大顺便说这个主意好,他没时间出去看老外吃饭,如果有专人给他反馈老外的意见,他可以随时改进菜谱。
晓玲觉得大姐这是在给她故意找活儿干,那样一来她每天都得和大顺说话,给大顺提供了接触她的机会。她低着头不说话,心里气得鼓鼓的。
“你怎么不说话,晓玲?”大姐问道。
“我知道了,大姐。”
“不能光知道,还要把任务完成好。大姐每天都在餐厅转悠,你以为大姐在玩呢?大姐那是在观察老外顾客呢。大姐的任务,你以后接过去完成。”
那天的会开了一个小时才结束。
散会后,梁晓秀注意到二顺在和振钢交流经验,两人有说有笑地走了。妹妹闷闷不乐地跟着大姐和大姐夫回到了家,一言不发,就回自己的房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