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渤海泛舟 蒙山求学(3)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田武正在冥思遐想,突然有人惊呼:“快看,前边那些岛屿不见了!”
大家顺呼者手指的方向望去,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水天相接处呈现出一座规模巨大的古城。宫殿巍峨,屋舍俨然,宝塔高耸,街市宽阔。街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一会儿,城市变成了重峦叠嶂,群峰突兀,逶迤绵亘,莽莽苍苍,不见端崖。山下仿佛就是大海,大海的岸边隐约现出一带渔村。渐渐的,山峦暗淡下来,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重现出来。
有一位与田书的年龄相仿的老船夫说,那不是碣石山,而是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莱,山上居住的全是神仙,他们食岛上的灵芝仙草,故能长生不老,有的活到万岁以上。老船夫说,他师傅行船来到这里,就曾见众神诸仙赴岛聚会,有的云中来,有的雾中去,有的乘龙,有的跨凤,威风极了。
听了老船夫的讲解,小田武十分着迷,逼着爷爷启锚东渡,去游览那神秘的蓬莱仙岛。田书执意不肯,并非因仙岛可望不可及,而是因为这扬帆远航,邀游沧海,像前次游峄山,登泰山一样,目的在于对田武进行教育。既是教育,就要留有余地,不可淋漓尽致。犹如教婴儿走路,先扶着他走,再领着他走,后看着他走,鼓励其不畏艰险,不怕跌跤,勇敢前进。孩子行路,哪能总由长者带领前进,而是要在师长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去寻觅,去求索,去闯荡。攀登是这样,邀游也是这样,人生的道路更是如此……
涉洋归来,一连数日,小田武不饮不食,夜不安寝。辗转反侧,田书还以为因未带其去游碣石山而闹情绪呢,正盘算着怎样劝解。忽一日,小田武手持竹简,兴高采烈地跑来找爷爷。原来他新写了一首诗,抒发其跨山涉水的感受,并言其雄心壮志。那诗写道:
昊天无梯兮云雾可攀,
厚土无路兮荆棘能践。
渡汪洋兮心胸广,
登泰山兮意志坚。
征途漫漫兮何所惧,
困难重重兮只能闲!
仿春风之熏熏兮大地绿,
效日月之融融兮万物暖。
读了小田武的新作,爷爷兴奋激动得老泪横流,手舞足蹈。多么聪明的孩子啊,没有辜负他的良苦用心……
不久,田书因操练军队和将率部远征,不便将田武留在身边;古先贤圣哲亦“易子而教”,所以便将田武托付给密友王栩进行教育。王栩者,乃蒙山之道长也,受异人所教,演先天之数,观日月风云,操兵家之长。在一次战争中,田书曾救过王栩的性命,二人遂成刎颈之交。田书拜托王栩教育孙子,自然是以学兵为主,对于道家和阴阳家,田书并无浓厚的兴致。
蒙山系泰山余脉,主要是由变质岩、混合岩和花岗岩构成,峰峦嵯峨峻拔,岩峥嵘,谷幽壑深,壁立千仞,擎天捧日。遍山皆林木,荒草塞其间,上不见天日,密不透缝隙,狼突豺奔,虎啸猿啼,日灿灿而阴晦,月皎皎而翳蔽,天不寒而栗,地不雨而湿。自蒙山向南,峰回路转,弯弯曲曲,行十里许有一峡谷,深邃幽冥,如穴似渊,哗啦啦涧水奔淌,阴森森寒气逼人。谷底由一天衣无缝的青石板筑成,石板成四十五度斜坡,水流石上,常年奔泻如箭。谷深蔽日,不见阳光,积年累月,水淌处生出了绿色的苔藓,光滑如冰,人兽踏上去,哧溜一个腚蹲,臀尖着苔,双手按石,既倒之后,休想再爬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疾向下滑去,滑约三五里,是一悬崖峭壁,高可百丈。下临龙潭,其深莫测,水色深蓝墨绿,旋转汹涌,便是钢打铁铸的,也要化为齑粉,或随波逐流而去,或填塞鱼鳖辘辘饥肠。自古以来,有多少进山打柴、狩猎及采药者,见涧水不深,欲横穿过去,结果全都葬身龙潭,无一幸免。便是那善攀援的山羊、猿猴之类,每年摔死者也不计其数,故下游常可拾到死兽。再者,这里千回百转,沟壑纵横,河穿水插,苍松遮天,翠柏蔽日,蒿莱障目,日出西方,月落东方,入此谷而不迷途者,百不及一。既迷路途,周旋奔波数日后,或饥饿而死,或为禽兽所食。这样以来,屈死的冤魂何止万千夜间鬼火点点,雨昼鬼声啁啁,故人唤鬼谷涧。
鬼谷涧对面向阳的山坡上,茂林修竹之中,掩映着一处幽静别致的院落,院不过五丈,房只有三间,这便是凌云观,王栩师父修行于此观,偶尔收一二弟子,传授所学,田武便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
王栩年高八旬,身长丈二,背不驼,腰不弯,耳不聋,眼不花,鹤发童颜,须髯垂胸,飘飘如银。他博学多能,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最精通的学问有四门:一是数学与天文,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四时变化,俱在掌握之中,占往察来,灵验若神;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博闻强记,审时度势,能言善辩,三寸不烂之舌,胜似百万雄兵;四是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等,无所不晓,无所不能。虽然如此,但他性格内向,素来默默无闻,从不轻易表现自己,直似一个庸夫俗子。他每日耕种五谷,植些菜蔬,饲养六畜,自食其力,生活倒也安闲自在。足食之外,他还采药制药,到谷外去换些布匹、农具和什物,以供生活所必须。虽是道观,却从无香火,更不出山化缘,宣传自己的道学主张,不过是隐居幽谷,以避乱世罢了。偶然入市,为生计所迫,替人占卜,所言吉凶祸福,应验如神。渐渐有人慕学其术,先生不似儒家大师那样,来者不拒,往者不追,而是审慎以择,视求学者的资性,适合学哪一门学问,便以其术授之,一来造就些人才,为天下所用;二来略有精神寄托,解除孤寂之苦,以利身心健康。
田武正在冥思遐想,突然有人惊呼:“快看,前边那些岛屿不见了!”
大家顺呼者手指的方向望去,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水天相接处呈现出一座规模巨大的古城。宫殿巍峨,屋舍俨然,宝塔高耸,街市宽阔。街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一会儿,城市变成了重峦叠嶂,群峰突兀,逶迤绵亘,莽莽苍苍,不见端崖。山下仿佛就是大海,大海的岸边隐约现出一带渔村。渐渐的,山峦暗淡下来,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重现出来。
有一位与田书的年龄相仿的老船夫说,那不是碣石山,而是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莱,山上居住的全是神仙,他们食岛上的灵芝仙草,故能长生不老,有的活到万岁以上。老船夫说,他师傅行船来到这里,就曾见众神诸仙赴岛聚会,有的云中来,有的雾中去,有的乘龙,有的跨凤,威风极了。
听了老船夫的讲解,小田武十分着迷,逼着爷爷启锚东渡,去游览那神秘的蓬莱仙岛。田书执意不肯,并非因仙岛可望不可及,而是因为这扬帆远航,邀游沧海,像前次游峄山,登泰山一样,目的在于对田武进行教育。既是教育,就要留有余地,不可淋漓尽致。犹如教婴儿走路,先扶着他走,再领着他走,后看着他走,鼓励其不畏艰险,不怕跌跤,勇敢前进。孩子行路,哪能总由长者带领前进,而是要在师长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去寻觅,去求索,去闯荡。攀登是这样,邀游也是这样,人生的道路更是如此……
涉洋归来,一连数日,小田武不饮不食,夜不安寝。辗转反侧,田书还以为因未带其去游碣石山而闹情绪呢,正盘算着怎样劝解。忽一日,小田武手持竹简,兴高采烈地跑来找爷爷。原来他新写了一首诗,抒发其跨山涉水的感受,并言其雄心壮志。那诗写道:
昊天无梯兮云雾可攀,
厚土无路兮荆棘能践。
渡汪洋兮心胸广,
登泰山兮意志坚。
征途漫漫兮何所惧,
困难重重兮只能闲!
仿春风之熏熏兮大地绿,
效日月之融融兮万物暖。
读了小田武的新作,爷爷兴奋激动得老泪横流,手舞足蹈。多么聪明的孩子啊,没有辜负他的良苦用心……
不久,田书因操练军队和将率部远征,不便将田武留在身边;古先贤圣哲亦“易子而教”,所以便将田武托付给密友王栩进行教育。王栩者,乃蒙山之道长也,受异人所教,演先天之数,观日月风云,操兵家之长。在一次战争中,田书曾救过王栩的性命,二人遂成刎颈之交。田书拜托王栩教育孙子,自然是以学兵为主,对于道家和阴阳家,田书并无浓厚的兴致。
蒙山系泰山余脉,主要是由变质岩、混合岩和花岗岩构成,峰峦嵯峨峻拔,岩峥嵘,谷幽壑深,壁立千仞,擎天捧日。遍山皆林木,荒草塞其间,上不见天日,密不透缝隙,狼突豺奔,虎啸猿啼,日灿灿而阴晦,月皎皎而翳蔽,天不寒而栗,地不雨而湿。自蒙山向南,峰回路转,弯弯曲曲,行十里许有一峡谷,深邃幽冥,如穴似渊,哗啦啦涧水奔淌,阴森森寒气逼人。谷底由一天衣无缝的青石板筑成,石板成四十五度斜坡,水流石上,常年奔泻如箭。谷深蔽日,不见阳光,积年累月,水淌处生出了绿色的苔藓,光滑如冰,人兽踏上去,哧溜一个腚蹲,臀尖着苔,双手按石,既倒之后,休想再爬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疾向下滑去,滑约三五里,是一悬崖峭壁,高可百丈。下临龙潭,其深莫测,水色深蓝墨绿,旋转汹涌,便是钢打铁铸的,也要化为齑粉,或随波逐流而去,或填塞鱼鳖辘辘饥肠。自古以来,有多少进山打柴、狩猎及采药者,见涧水不深,欲横穿过去,结果全都葬身龙潭,无一幸免。便是那善攀援的山羊、猿猴之类,每年摔死者也不计其数,故下游常可拾到死兽。再者,这里千回百转,沟壑纵横,河穿水插,苍松遮天,翠柏蔽日,蒿莱障目,日出西方,月落东方,入此谷而不迷途者,百不及一。既迷路途,周旋奔波数日后,或饥饿而死,或为禽兽所食。这样以来,屈死的冤魂何止万千夜间鬼火点点,雨昼鬼声啁啁,故人唤鬼谷涧。
鬼谷涧对面向阳的山坡上,茂林修竹之中,掩映着一处幽静别致的院落,院不过五丈,房只有三间,这便是凌云观,王栩师父修行于此观,偶尔收一二弟子,传授所学,田武便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
王栩年高八旬,身长丈二,背不驼,腰不弯,耳不聋,眼不花,鹤发童颜,须髯垂胸,飘飘如银。他博学多能,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最精通的学问有四门:一是数学与天文,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四时变化,俱在掌握之中,占往察来,灵验若神;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博闻强记,审时度势,能言善辩,三寸不烂之舌,胜似百万雄兵;四是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等,无所不晓,无所不能。虽然如此,但他性格内向,素来默默无闻,从不轻易表现自己,直似一个庸夫俗子。他每日耕种五谷,植些菜蔬,饲养六畜,自食其力,生活倒也安闲自在。足食之外,他还采药制药,到谷外去换些布匹、农具和什物,以供生活所必须。虽是道观,却从无香火,更不出山化缘,宣传自己的道学主张,不过是隐居幽谷,以避乱世罢了。偶然入市,为生计所迫,替人占卜,所言吉凶祸福,应验如神。渐渐有人慕学其术,先生不似儒家大师那样,来者不拒,往者不追,而是审慎以择,视求学者的资性,适合学哪一门学问,便以其术授之,一来造就些人才,为天下所用;二来略有精神寄托,解除孤寂之苦,以利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