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叶底游鱼(3)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祈祷着千万不要横生枝节的崔纯湛,明白自己终于还是避不过这个坎,只能苦着一张脸,看向自己的顶头上司。
堂上所有人,也都将目光转向了声音的来源。
说话的人,自然是夔王李舒白了。
他端坐在椅上,思索道:“崔少卿,你断的这桩案,本王有几件事情不明,还需你释疑。”
崔纯湛眼泪都快下来了——夔王爷你知不知道此事事关大理寺上下一干人的身家性命?你又知不知道你自己就是大理寺最高长官这个事实?
“还请……王爷明示。”
“既然一开始偷盗金蟾需要魏喜敏,为何后来又仅他一人便可以顺利偷到九鸾钗呢?而且我曾听说同昌做了那个梦之后,十分担忧有人会窃取九鸾钗,因此在自己府中妥善珍藏——既然如此,没有了魏喜敏里应外合,犯人又是怎么窃取到九鸾钗的?”
堂上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思忖着,不敢开口。
皇帝看向崔纯湛:“崔少卿。”
崔纯湛不敢应答,只是后背的汗迅速渗透了衣裳:“臣……臣还……”
皇帝见他如此,又一指半趴半跪的钱关索:“你说!”
钱关索体若筛糠,趴伏于地,说不出话。
皇帝咬牙恨道:“你若不从速招来,朕抄你九族!”
钱关索言语混乱,仓惶说道:“罪民……罪民曾带着一群人去公主府清理下水道……罪民从水道中潜入的……”
“公主所住之处是高台,所有饮食及用水,都是侍女与宦官们送上去的,那里哪来的水道?”皇帝愤然道,“崔少卿,你倒是解释一下,犯人如何盗取凶器九鸾钗?”
崔纯湛无言以对,赶紧站起认罪:“臣疏忽!臣为早日让凶手伏诛,以慰公主在天之灵,因此急于审案,日以继夜,精神不济,竟疏忽了此重大线索!臣恳请皇上稍作等待,容臣等再行审讯。”
大理寺丞立即召唤几位主事与知事商议。一直袖手旁观的御史中丞蒋馗慢悠悠地问:“崔少卿,犯人所做的事情,为何还需你们商议?”
崔纯湛对于他落井下石的行为也不动怒,只说:“只因当时审讯时,是刑部派人来与大理寺协同审问的,因此我部担心是否因沟通不畅而出了差错。”
本想置身事外的王麟,见自己终于被扯进去了,只好拱手道:“确有其事,但我忙于事务,只让我部出最好的人手,尽最大的力,至于其他,本部侧重以律定罪及刑罚事,就无法帮忙太多了。”
皇帝听三法司互相推诿,个个只会搅浑水,只能回头看向郭淑妃,见她呆呆坐着,失去女儿之后,一下子像老了好几岁,不由得心下惨然,觉唯有她与自己才是风雨同舟。
他站起身,喝道:“都给朕闭嘴!”
众人立即噤声。
皇帝的目光越过满堂众人,终于落在黄梓瑕身上:“杨崇古!”
黄梓瑕赶紧应答:“奴婢在。”
“你是朕钦点辅助大理寺的人选,关于此案种种,你有什么看法?”
黄梓瑕望着他说道:“此事纠葛甚多,绝非只言片语可以解释。公主之死,也是各个环节一步步勾连造成,有巧合有人为,无法单独拎出来解释。若陛下允许,奴婢恳请从魏喜敏之死讲起,将目前所发生的一切,从头至尾讲给陛下听。”
皇帝勉强平定自己的怒气,冷然朝着她说道:“好,既然三法司说不出来,那就由你将此案一五一十说一遍,一切前因后果都给朕解释清楚!”
“是。”黄梓瑕躬身道,“奴婢认为,整个案件的开端,是一个女子受辱的事件而起,但串联起所有案件的线索,则是一幅画——张行英家中珍藏的先皇御笔,也可能是先皇绝笔。”
黄梓瑕示意张行英出示那幅画,又说道:“至今我们仍不知道先皇为何要画这幅画,而这幅画的真正意思又是什么。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本案中凶手的手法,或者说三个人的死法,与这上面的涂鸦是一模一样的。”
皇帝神情复杂地看着那副画,问:“这真是先皇手笔?”
“毋庸置疑。”李舒白说道。
皇帝将画接过,仔细查看许久,长出了一口气,说:“不知先皇留下这样的画,究竟是何意思?”
“这倒还不清楚。只是,本案中的三个死者,魏喜敏,正是契合第一幅中的天降雷霆,焚烧致死。第二幅,则正是困在铁笼之中的人,预示的是孙癞子之死。第三幅,鸾凤飞扑而下啄人,则应是……”她望着皇帝,不再说话。而皇帝已经清楚她要说的,是他那死于九鸾钗之下的女儿。
皇帝捧着那副画看了许久,声音略微嘶哑:“先皇留下的画,为何会暗合十年后的这场杀人案?”
“先皇虽英明神武,但以奴婢之见,应绝不可能预先知道十年后的这几桩杀人案,更不可能因此将杀人案绘成这样的涂鸦,借以示意后人。我想,先皇此画,必有其他用意,但当下在此案之中,却被用作了另一个用途——凶手在作案之中,为了替自己掩饰罪行而扯上天谴这个罪名,在看到这幅画之后,便故意贴合这幅画而谋划了三桩杀人案,企图借耸人听闻来掩人耳目,以求逃脱刑罚!”
皇帝缓缓点头,说道:“那么,查一查有谁知道此画及上面涂鸦形状,就能基本圈定凶手了。”
“正是,这就是凶手弄巧成拙的一个方面。一方面,这个手法使得这三个案件显得扑朔迷离,无从捉摸;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三个案件被连在了一起,让人可以清楚得知,这三个案件的凶手,是同一个人。我们将这三个死者生前的交集点结合起来,便可以推断出,此人杀害的所有人,与吕滴翠都有着莫大关联——而且,此人还见过张家珍藏的这幅画。”
堂上众人的目光,顿时全都落在张行英的身上。
张行英在众人的瞩目下,顿时紧张至极,不知所措地后退了一步。而黄梓瑕凝神望着张行英,说道:“是的,看起来,张行英的嫌疑,非常大。与吕滴翠这件案子有关的人中,吕滴翠自己,在魏喜敏和孙癞子死的时候有作案时间,但公主薨逝之时,她被拘禁在大理寺净室,要逃出来杀人并且再神不知鬼不觉回到原位,根本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吕至元,公主薨时他有作案时间,但魏喜敏死的时候,他因太过疲累而被抬回家,又有大夫和隔壁邻居照看,绝对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从当时所在的丰邑坊跑到荐福寺杀人。孙癞子死时,他亦在蜡烛铺埋头补做荐福寺的巨烛,西市众多店主和客人皆可作证。
“唯有……张行英,他任何时间,都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明。或者说,在三桩凶案发生之时,张行英,一律都在现场。”
众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张行英身上。张行英惊惶地后退了一步,下意识地辩解:“不……我,我没有杀人……”
周子秦也急了,赶紧拉住张行英的手,急道:“崇古,张二哥是有杀人的理由,但是我相信,他不会杀公主呀!就算他要杀人,他一定也不会用这样的方法的,他这么耿直的人,不可能安排得下这么多计策啊!”
黄梓瑕朝他点了点头,然后面对众人说道:“按照时间顺序,第一桩凶案,是荐福寺中魏喜敏死亡之谜。他死亡的关键谜团,在于荐福寺当时的人山人海之中,霹雳劈下蜡烛爆炸,而当时寺内无数人四散逃窜,别人身上都只有轻微火苗,唯有魏喜敏一人不偏不倚被焚烧致死。对于此案,众人纷纷说是天谴,然而,苍天何曾为了一个人而真的动容过呢?依我看来,他的死,只是凶手精心的安排,无论有没有天降霹雳,魏喜敏都将在那一日,死于火焰之中!”
李润睁大那双清澈的眼睛,问:“可……除神佛之外,世上真的有人能控制霹雳,让雷火刚好烧到自己想要杀的人?”
“嗯,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一场报应,可惜,凶手还是在现场留下了蛛丝马迹,让我们藉此追寻,找出了诸多疑点。”黄梓瑕的目光从堂上众人的面上一一扫过。就算是只是为同昌公主的死兴师问罪而来的皇帝与郭淑妃,也怀着极大的疑惑,专注地听着。
黄梓瑕回头,对着周子秦点头示意。
周子秦如今与她配合得非常好,立即便去库中取了那根铁丝过来,递给她,问:“我们在荐福寺发现的这根铁丝,对于案情有帮助吗?”
“嗯,这是凶手拿来掩饰自己的手法,也是凶手杀人的方法。”她说着,接过那根铁丝,指着上面被烧得变成青蓝色的一头,说道,“这种颜色,显然不是在现场洒落的那些火苗可以烧成的。这种颜色,需要不短时间的灼烧——那么,当时在荐福寺内,哪里有持久燃烧的火苗,可以让一根铁丝受这么长时间的焚烧呢?我想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荐福寺内的那两根巨烛。而能够在蜡烛内插上这种东西的,当然只有——”她拿着这根铁丝,转头看向一直沉默站在最后的吕至元。
“我想请教一下,吕老丈,请问你在蜡烛芯内插上这根铁丝,有什么用意呢?”
正祈祷着千万不要横生枝节的崔纯湛,明白自己终于还是避不过这个坎,只能苦着一张脸,看向自己的顶头上司。
堂上所有人,也都将目光转向了声音的来源。
说话的人,自然是夔王李舒白了。
他端坐在椅上,思索道:“崔少卿,你断的这桩案,本王有几件事情不明,还需你释疑。”
崔纯湛眼泪都快下来了——夔王爷你知不知道此事事关大理寺上下一干人的身家性命?你又知不知道你自己就是大理寺最高长官这个事实?
“还请……王爷明示。”
“既然一开始偷盗金蟾需要魏喜敏,为何后来又仅他一人便可以顺利偷到九鸾钗呢?而且我曾听说同昌做了那个梦之后,十分担忧有人会窃取九鸾钗,因此在自己府中妥善珍藏——既然如此,没有了魏喜敏里应外合,犯人又是怎么窃取到九鸾钗的?”
堂上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思忖着,不敢开口。
皇帝看向崔纯湛:“崔少卿。”
崔纯湛不敢应答,只是后背的汗迅速渗透了衣裳:“臣……臣还……”
皇帝见他如此,又一指半趴半跪的钱关索:“你说!”
钱关索体若筛糠,趴伏于地,说不出话。
皇帝咬牙恨道:“你若不从速招来,朕抄你九族!”
钱关索言语混乱,仓惶说道:“罪民……罪民曾带着一群人去公主府清理下水道……罪民从水道中潜入的……”
“公主所住之处是高台,所有饮食及用水,都是侍女与宦官们送上去的,那里哪来的水道?”皇帝愤然道,“崔少卿,你倒是解释一下,犯人如何盗取凶器九鸾钗?”
崔纯湛无言以对,赶紧站起认罪:“臣疏忽!臣为早日让凶手伏诛,以慰公主在天之灵,因此急于审案,日以继夜,精神不济,竟疏忽了此重大线索!臣恳请皇上稍作等待,容臣等再行审讯。”
大理寺丞立即召唤几位主事与知事商议。一直袖手旁观的御史中丞蒋馗慢悠悠地问:“崔少卿,犯人所做的事情,为何还需你们商议?”
崔纯湛对于他落井下石的行为也不动怒,只说:“只因当时审讯时,是刑部派人来与大理寺协同审问的,因此我部担心是否因沟通不畅而出了差错。”
本想置身事外的王麟,见自己终于被扯进去了,只好拱手道:“确有其事,但我忙于事务,只让我部出最好的人手,尽最大的力,至于其他,本部侧重以律定罪及刑罚事,就无法帮忙太多了。”
皇帝听三法司互相推诿,个个只会搅浑水,只能回头看向郭淑妃,见她呆呆坐着,失去女儿之后,一下子像老了好几岁,不由得心下惨然,觉唯有她与自己才是风雨同舟。
他站起身,喝道:“都给朕闭嘴!”
众人立即噤声。
皇帝的目光越过满堂众人,终于落在黄梓瑕身上:“杨崇古!”
黄梓瑕赶紧应答:“奴婢在。”
“你是朕钦点辅助大理寺的人选,关于此案种种,你有什么看法?”
黄梓瑕望着他说道:“此事纠葛甚多,绝非只言片语可以解释。公主之死,也是各个环节一步步勾连造成,有巧合有人为,无法单独拎出来解释。若陛下允许,奴婢恳请从魏喜敏之死讲起,将目前所发生的一切,从头至尾讲给陛下听。”
皇帝勉强平定自己的怒气,冷然朝着她说道:“好,既然三法司说不出来,那就由你将此案一五一十说一遍,一切前因后果都给朕解释清楚!”
“是。”黄梓瑕躬身道,“奴婢认为,整个案件的开端,是一个女子受辱的事件而起,但串联起所有案件的线索,则是一幅画——张行英家中珍藏的先皇御笔,也可能是先皇绝笔。”
黄梓瑕示意张行英出示那幅画,又说道:“至今我们仍不知道先皇为何要画这幅画,而这幅画的真正意思又是什么。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本案中凶手的手法,或者说三个人的死法,与这上面的涂鸦是一模一样的。”
皇帝神情复杂地看着那副画,问:“这真是先皇手笔?”
“毋庸置疑。”李舒白说道。
皇帝将画接过,仔细查看许久,长出了一口气,说:“不知先皇留下这样的画,究竟是何意思?”
“这倒还不清楚。只是,本案中的三个死者,魏喜敏,正是契合第一幅中的天降雷霆,焚烧致死。第二幅,则正是困在铁笼之中的人,预示的是孙癞子之死。第三幅,鸾凤飞扑而下啄人,则应是……”她望着皇帝,不再说话。而皇帝已经清楚她要说的,是他那死于九鸾钗之下的女儿。
皇帝捧着那副画看了许久,声音略微嘶哑:“先皇留下的画,为何会暗合十年后的这场杀人案?”
“先皇虽英明神武,但以奴婢之见,应绝不可能预先知道十年后的这几桩杀人案,更不可能因此将杀人案绘成这样的涂鸦,借以示意后人。我想,先皇此画,必有其他用意,但当下在此案之中,却被用作了另一个用途——凶手在作案之中,为了替自己掩饰罪行而扯上天谴这个罪名,在看到这幅画之后,便故意贴合这幅画而谋划了三桩杀人案,企图借耸人听闻来掩人耳目,以求逃脱刑罚!”
皇帝缓缓点头,说道:“那么,查一查有谁知道此画及上面涂鸦形状,就能基本圈定凶手了。”
“正是,这就是凶手弄巧成拙的一个方面。一方面,这个手法使得这三个案件显得扑朔迷离,无从捉摸;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三个案件被连在了一起,让人可以清楚得知,这三个案件的凶手,是同一个人。我们将这三个死者生前的交集点结合起来,便可以推断出,此人杀害的所有人,与吕滴翠都有着莫大关联——而且,此人还见过张家珍藏的这幅画。”
堂上众人的目光,顿时全都落在张行英的身上。
张行英在众人的瞩目下,顿时紧张至极,不知所措地后退了一步。而黄梓瑕凝神望着张行英,说道:“是的,看起来,张行英的嫌疑,非常大。与吕滴翠这件案子有关的人中,吕滴翠自己,在魏喜敏和孙癞子死的时候有作案时间,但公主薨逝之时,她被拘禁在大理寺净室,要逃出来杀人并且再神不知鬼不觉回到原位,根本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吕至元,公主薨时他有作案时间,但魏喜敏死的时候,他因太过疲累而被抬回家,又有大夫和隔壁邻居照看,绝对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从当时所在的丰邑坊跑到荐福寺杀人。孙癞子死时,他亦在蜡烛铺埋头补做荐福寺的巨烛,西市众多店主和客人皆可作证。
“唯有……张行英,他任何时间,都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明。或者说,在三桩凶案发生之时,张行英,一律都在现场。”
众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张行英身上。张行英惊惶地后退了一步,下意识地辩解:“不……我,我没有杀人……”
周子秦也急了,赶紧拉住张行英的手,急道:“崇古,张二哥是有杀人的理由,但是我相信,他不会杀公主呀!就算他要杀人,他一定也不会用这样的方法的,他这么耿直的人,不可能安排得下这么多计策啊!”
黄梓瑕朝他点了点头,然后面对众人说道:“按照时间顺序,第一桩凶案,是荐福寺中魏喜敏死亡之谜。他死亡的关键谜团,在于荐福寺当时的人山人海之中,霹雳劈下蜡烛爆炸,而当时寺内无数人四散逃窜,别人身上都只有轻微火苗,唯有魏喜敏一人不偏不倚被焚烧致死。对于此案,众人纷纷说是天谴,然而,苍天何曾为了一个人而真的动容过呢?依我看来,他的死,只是凶手精心的安排,无论有没有天降霹雳,魏喜敏都将在那一日,死于火焰之中!”
李润睁大那双清澈的眼睛,问:“可……除神佛之外,世上真的有人能控制霹雳,让雷火刚好烧到自己想要杀的人?”
“嗯,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一场报应,可惜,凶手还是在现场留下了蛛丝马迹,让我们藉此追寻,找出了诸多疑点。”黄梓瑕的目光从堂上众人的面上一一扫过。就算是只是为同昌公主的死兴师问罪而来的皇帝与郭淑妃,也怀着极大的疑惑,专注地听着。
黄梓瑕回头,对着周子秦点头示意。
周子秦如今与她配合得非常好,立即便去库中取了那根铁丝过来,递给她,问:“我们在荐福寺发现的这根铁丝,对于案情有帮助吗?”
“嗯,这是凶手拿来掩饰自己的手法,也是凶手杀人的方法。”她说着,接过那根铁丝,指着上面被烧得变成青蓝色的一头,说道,“这种颜色,显然不是在现场洒落的那些火苗可以烧成的。这种颜色,需要不短时间的灼烧——那么,当时在荐福寺内,哪里有持久燃烧的火苗,可以让一根铁丝受这么长时间的焚烧呢?我想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荐福寺内的那两根巨烛。而能够在蜡烛内插上这种东西的,当然只有——”她拿着这根铁丝,转头看向一直沉默站在最后的吕至元。
“我想请教一下,吕老丈,请问你在蜡烛芯内插上这根铁丝,有什么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