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鼓对鼓来锣对锣(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据尔了解?此话又是从何说起,嗯?”
听得陈子明自言竭力反对废后,杨太后狂怒的心情总算是稍稍平缓了些,不为别的,概因在她看来,内有她杨太后主持大局,外有陈子明这个首辅大臣为援,就算李恪再如何蹦跶,也甭想实现废后之美梦,当然了,随着心情的稍缓,杨太后的疑心病也就无可避免地犯了,不急着去斟酌该如何制止李恪肆意胡为的法子,反倒是纠结于陈子明是如何察知李恪暗中之部署一事。
“回太后娘娘的话,陛下密令礼部尚书许敬宗暗中联络朝臣,以此番拥立风波为由,弹劾皇后娘娘失德,微臣偶然得知,自不敢稍有怠慢,着人暗查了一番,得实信,遂召许敬宗一问,细究之下,终得准信,微臣怒而斥之,勒令其不得擅自妄为,然,此事之根源若无更易,终归只是治标不治本,故,微臣斗胆前来请太后娘娘主持大局。”
见得杨太后能如此快地从暴怒状态中回过神来,陈子明心中也自不免感慨不已,但却并未带到脸上来,也就只是恭谨地一躬身,将实情简略地道了出来。
“许敬宗?这个混账东西,安敢如此背信弃义,哼,本宫断饶其不得!”
一听为废后一事暗中奔走的人竟然是许敬宗,杨太后的心火忍不住又狂涌了起来,没旁的,概因前些日子,为了能顺利拥立李仁为储君,杨太后可是专程接见了许敬宗一回,是时,许敬宗可是答应要为立李仁一事尽心尽力的,为此,杨太后可是恩赏了许敬宗不少财货,以结其心,却没想到这厮调过了头去,居然反戈一击,当真令杨太后恨得牙根发痒不已。
“太后娘娘圣明。”
陈子明从来就不掩饰自己对许敬宗的恶感,这会儿自然也不可能会为许敬宗缓颊,尽管不曾落井下石,可一声称颂本身就代表了陈子明赞同对许敬宗动手的态度。
“圣明?哼,看来尔对许敬宗那厮也很是不满么,怎地,想借本宫之手除掉此人么,嗯?”
女人的心思从来都是细腻而又多变的,似杨太后这等在宫中这么个天底下最黑暗之所在厮混了多年的老妇人,其心思之难测也就可想而知了的,这不,陈子明仅仅只是一声称颂而已,她却能敏锐地察觉到陈子明心中的诸多想法。
“太后娘娘明鉴,许敬宗者,弄臣也,历朝历代皆不缺这等样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于微臣来说,并无区别。”
陈子明原本是有着借刀杀人之心思,不过么,这等想法只能存在心中,说是断然不能说出口来的,哪怕被杨太后当场揭穿了去,他也不会承认。
“罢了,本宫懒得跟尔耍嘴皮子,说罢,恪儿到底想以何人取春娘而代之,嗯?”
女人可都是记仇的,不管老幼,都是如此,杨太后自然也不例外,尽管不曾明说要对付许敬宗,可心底里却早已为其判了死刑,当然了,那都是后话来着,眼下这当口上,杨太后根本无心去理会许敬宗的死与活,她真正关心的是李恪的动向以及该如何稳住后宫之局势。
“回太后娘娘的话,微臣以为陛下属意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后娘娘该如何做方才能挽回陛下之心。”
陈子明虽是反对废后,却并不想让其之后宫不宁,自然不可能做出搬弄是非之事,再说了,纸是断然包不住火的,以杨太后在宫中之地位,只要下了懿旨,断没有查不出根底之可能,原也无须他陈子明来饶舌的。
“大胆,尔安敢妄议皇后娘娘是非,就不怕本宫拿你是问么?说,究竟是哪个狐媚子怂恿陛下起此等恶念的,嗯?”
杨太后对陈子明的一贯不听招呼早就已是怨气满满了的,只是一直找不到发落陈子明的好机会,此际一听陈子明不肯说出李恪属意者是谁,登时便恼了,借题发挥地便呵斥了陈子明一番。
“太后娘娘明鉴,微臣说过了,此事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后娘娘的态度,若不然,今日之局于将来恐难免重演再三,太后娘娘能管得了陛下一时,莫非真能拘束住陛下一世么?须知陛下乃天下共主也,但有所决,九牛之力难挽矣。”
陈子明敢来泰福殿找杨太后打商量,自是早就做好了跟杨太后正面交锋的准备,左右不过就是鼓对鼓来锣对锣罢了,早有归隐林下之想法的陈子明还真就不怕杨太后玩甚秋后算帐的把戏,任凭杨太后如何发威,陈子明也浑然当成清风拂面,根本不曾有丝毫的动容。
“你……,哼,说罢,到底要本宫如何做了去,嗯?”
见得陈子明这等软硬不吃的样子,杨太后不由地便是一阵气结,偏偏这当口上,要想稳住后宫之局势,还真就离不开陈子明的配合,无奈之下,杨太后也只能是怨气十足地转开了话题。
“太后娘娘应是知晓的,陛下之所以是陛下,便在于无上之权威,天下莫敢争锋,而今,内禁之中,竟然有人屡屡背着陛下之意行事,已令陛下心怀不满,更犯忌的是此番拥立之举不单外戚蠢蠢欲动,就连朝臣也有多人卷入其中,以陛下之圣明,又岂能容忍这等大不逆之事发生,个中道理如何,以太后娘娘之睿智,想必是能理解得了的,似无须微臣来饶舌罢。”
陈子明并未急着将所谋之策道出,而是先从法理上分析了一番,指出了李恪之所以会起了废后心思的根由之所在。
“哼,巧言令色,一派胡言!仁儿乃是唯一嫡子,立为储君,本就理所当然,偏偏尔这厮硬是要整出甚密匣传位之勾当,当真是不知所谓,本宫还不曾跟尔好生算算旧账呢,尔倒好,反跑来教训起本宫了,嘿,当真好胆!”
杨太后可不是个毫无主见的弱女子,恰恰相反,杨太后的性子坚韧得很,断不是那么容易能被说服了去的,这不,一听得陈子明非议自己拥立李仁的诸般举措,杨太后当即便又怒了,冷着声便呵斥了陈子明一通。
“太后娘娘还请暂歇雷霆之怒,且容微臣对此详解一二。”
见得杨太后情绪又激动了起来,陈子明也自无奈得很,没旁的,他此来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制造生分的,值此杨太后暴怒之际,他自是不能紧着作出说明,只能是先缓一下节奏再言其它了的。
“哼,说罢,本宫倒要听听尔此番又能说出个甚蹊跷来。”
陈子明这等平静的回应一出,杨太后也自不好再胡乱发飙了,尽管依旧满心的不爽,却也只能是不甘地准了陈子明之所请。
“太后娘娘也是饱读史书之人,应是知晓储君乃国祚存续之关键的道理,倘若立之得当,则于国祚确是有大利,立之不当,却恐国祚有倾覆之危矣,此一条,从前朝两世而折便可知一斑,自我大唐开国,至今不过三朝,前两朝所立之太子无一不是自小聪慧之人,然,结果又如何呢?惨剧连连,何也,太后娘娘可曾想过个中之缘由否?”
要想说服杨太后这等样人,需要的可不止是口才,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对此,陈子明自是心中有数得很,故而,他也没打算一上来便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而是以上下奏对的格调开始论事,给足了杨太后发挥想象与提出质疑之余地。
“哼,接着说!”
杨太后可是前隋的公主,这一听陈子明举出了前朝两世而亡的例子,脸色立马便有些个不好相看了起来,奈何陈子明所言皆是事实,杨太后纵使再不满,也自没法昧着良心地说陈子明的不是,也就只能是冷声喝问了一嗓子了事。
“太后娘娘明鉴,自古以来,皇权便是至高无上之唯一,然,太子又曰半君,无论贤与不贤,都难免影响到天子的权威,若是皇上大度还好,父子俩或许还能和平相处,倘若皇上恋权心重,只怕卧榻之旁难容他人鼾声如雷罢?再若是皇子之兄弟中多有窥视之辈,则大乱必起也,故,从此意义来说,明立储君其实不过是将皇子推上危险之境地,自隋起,到如今,所有朝堂纷争之祸乱皆由此而起,有鉴于此,微臣这才会在贞观十七年废太子李承乾造乱之后上了密匣传位之本章,以暗立储君之法,以绝朝堂祸乱之根源,此本是微臣斗胆妄为,幸得先皇开明,不计较微臣之孟浪,准此法之试行,到今朝,陛下也以为此法大善,遂成定制焉,微臣身为宰辅之臣,又岂敢率先坏此定制,倘若太后娘娘依旧不愿轻恕微臣之过,那微臣也只能生受了。”
见得杨太后的激动情绪已又稍见平缓,陈子明也自不敢怠慢了去,这便将密匣传位制度的由来详详细细地解说了一番。
“据尔了解?此话又是从何说起,嗯?”
听得陈子明自言竭力反对废后,杨太后狂怒的心情总算是稍稍平缓了些,不为别的,概因在她看来,内有她杨太后主持大局,外有陈子明这个首辅大臣为援,就算李恪再如何蹦跶,也甭想实现废后之美梦,当然了,随着心情的稍缓,杨太后的疑心病也就无可避免地犯了,不急着去斟酌该如何制止李恪肆意胡为的法子,反倒是纠结于陈子明是如何察知李恪暗中之部署一事。
“回太后娘娘的话,陛下密令礼部尚书许敬宗暗中联络朝臣,以此番拥立风波为由,弹劾皇后娘娘失德,微臣偶然得知,自不敢稍有怠慢,着人暗查了一番,得实信,遂召许敬宗一问,细究之下,终得准信,微臣怒而斥之,勒令其不得擅自妄为,然,此事之根源若无更易,终归只是治标不治本,故,微臣斗胆前来请太后娘娘主持大局。”
见得杨太后能如此快地从暴怒状态中回过神来,陈子明心中也自不免感慨不已,但却并未带到脸上来,也就只是恭谨地一躬身,将实情简略地道了出来。
“许敬宗?这个混账东西,安敢如此背信弃义,哼,本宫断饶其不得!”
一听为废后一事暗中奔走的人竟然是许敬宗,杨太后的心火忍不住又狂涌了起来,没旁的,概因前些日子,为了能顺利拥立李仁为储君,杨太后可是专程接见了许敬宗一回,是时,许敬宗可是答应要为立李仁一事尽心尽力的,为此,杨太后可是恩赏了许敬宗不少财货,以结其心,却没想到这厮调过了头去,居然反戈一击,当真令杨太后恨得牙根发痒不已。
“太后娘娘圣明。”
陈子明从来就不掩饰自己对许敬宗的恶感,这会儿自然也不可能会为许敬宗缓颊,尽管不曾落井下石,可一声称颂本身就代表了陈子明赞同对许敬宗动手的态度。
“圣明?哼,看来尔对许敬宗那厮也很是不满么,怎地,想借本宫之手除掉此人么,嗯?”
女人的心思从来都是细腻而又多变的,似杨太后这等在宫中这么个天底下最黑暗之所在厮混了多年的老妇人,其心思之难测也就可想而知了的,这不,陈子明仅仅只是一声称颂而已,她却能敏锐地察觉到陈子明心中的诸多想法。
“太后娘娘明鉴,许敬宗者,弄臣也,历朝历代皆不缺这等样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于微臣来说,并无区别。”
陈子明原本是有着借刀杀人之心思,不过么,这等想法只能存在心中,说是断然不能说出口来的,哪怕被杨太后当场揭穿了去,他也不会承认。
“罢了,本宫懒得跟尔耍嘴皮子,说罢,恪儿到底想以何人取春娘而代之,嗯?”
女人可都是记仇的,不管老幼,都是如此,杨太后自然也不例外,尽管不曾明说要对付许敬宗,可心底里却早已为其判了死刑,当然了,那都是后话来着,眼下这当口上,杨太后根本无心去理会许敬宗的死与活,她真正关心的是李恪的动向以及该如何稳住后宫之局势。
“回太后娘娘的话,微臣以为陛下属意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后娘娘该如何做方才能挽回陛下之心。”
陈子明虽是反对废后,却并不想让其之后宫不宁,自然不可能做出搬弄是非之事,再说了,纸是断然包不住火的,以杨太后在宫中之地位,只要下了懿旨,断没有查不出根底之可能,原也无须他陈子明来饶舌的。
“大胆,尔安敢妄议皇后娘娘是非,就不怕本宫拿你是问么?说,究竟是哪个狐媚子怂恿陛下起此等恶念的,嗯?”
杨太后对陈子明的一贯不听招呼早就已是怨气满满了的,只是一直找不到发落陈子明的好机会,此际一听陈子明不肯说出李恪属意者是谁,登时便恼了,借题发挥地便呵斥了陈子明一番。
“太后娘娘明鉴,微臣说过了,此事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后娘娘的态度,若不然,今日之局于将来恐难免重演再三,太后娘娘能管得了陛下一时,莫非真能拘束住陛下一世么?须知陛下乃天下共主也,但有所决,九牛之力难挽矣。”
陈子明敢来泰福殿找杨太后打商量,自是早就做好了跟杨太后正面交锋的准备,左右不过就是鼓对鼓来锣对锣罢了,早有归隐林下之想法的陈子明还真就不怕杨太后玩甚秋后算帐的把戏,任凭杨太后如何发威,陈子明也浑然当成清风拂面,根本不曾有丝毫的动容。
“你……,哼,说罢,到底要本宫如何做了去,嗯?”
见得陈子明这等软硬不吃的样子,杨太后不由地便是一阵气结,偏偏这当口上,要想稳住后宫之局势,还真就离不开陈子明的配合,无奈之下,杨太后也只能是怨气十足地转开了话题。
“太后娘娘应是知晓的,陛下之所以是陛下,便在于无上之权威,天下莫敢争锋,而今,内禁之中,竟然有人屡屡背着陛下之意行事,已令陛下心怀不满,更犯忌的是此番拥立之举不单外戚蠢蠢欲动,就连朝臣也有多人卷入其中,以陛下之圣明,又岂能容忍这等大不逆之事发生,个中道理如何,以太后娘娘之睿智,想必是能理解得了的,似无须微臣来饶舌罢。”
陈子明并未急着将所谋之策道出,而是先从法理上分析了一番,指出了李恪之所以会起了废后心思的根由之所在。
“哼,巧言令色,一派胡言!仁儿乃是唯一嫡子,立为储君,本就理所当然,偏偏尔这厮硬是要整出甚密匣传位之勾当,当真是不知所谓,本宫还不曾跟尔好生算算旧账呢,尔倒好,反跑来教训起本宫了,嘿,当真好胆!”
杨太后可不是个毫无主见的弱女子,恰恰相反,杨太后的性子坚韧得很,断不是那么容易能被说服了去的,这不,一听得陈子明非议自己拥立李仁的诸般举措,杨太后当即便又怒了,冷着声便呵斥了陈子明一通。
“太后娘娘还请暂歇雷霆之怒,且容微臣对此详解一二。”
见得杨太后情绪又激动了起来,陈子明也自无奈得很,没旁的,他此来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制造生分的,值此杨太后暴怒之际,他自是不能紧着作出说明,只能是先缓一下节奏再言其它了的。
“哼,说罢,本宫倒要听听尔此番又能说出个甚蹊跷来。”
陈子明这等平静的回应一出,杨太后也自不好再胡乱发飙了,尽管依旧满心的不爽,却也只能是不甘地准了陈子明之所请。
“太后娘娘也是饱读史书之人,应是知晓储君乃国祚存续之关键的道理,倘若立之得当,则于国祚确是有大利,立之不当,却恐国祚有倾覆之危矣,此一条,从前朝两世而折便可知一斑,自我大唐开国,至今不过三朝,前两朝所立之太子无一不是自小聪慧之人,然,结果又如何呢?惨剧连连,何也,太后娘娘可曾想过个中之缘由否?”
要想说服杨太后这等样人,需要的可不止是口才,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对此,陈子明自是心中有数得很,故而,他也没打算一上来便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而是以上下奏对的格调开始论事,给足了杨太后发挥想象与提出质疑之余地。
“哼,接着说!”
杨太后可是前隋的公主,这一听陈子明举出了前朝两世而亡的例子,脸色立马便有些个不好相看了起来,奈何陈子明所言皆是事实,杨太后纵使再不满,也自没法昧着良心地说陈子明的不是,也就只能是冷声喝问了一嗓子了事。
“太后娘娘明鉴,自古以来,皇权便是至高无上之唯一,然,太子又曰半君,无论贤与不贤,都难免影响到天子的权威,若是皇上大度还好,父子俩或许还能和平相处,倘若皇上恋权心重,只怕卧榻之旁难容他人鼾声如雷罢?再若是皇子之兄弟中多有窥视之辈,则大乱必起也,故,从此意义来说,明立储君其实不过是将皇子推上危险之境地,自隋起,到如今,所有朝堂纷争之祸乱皆由此而起,有鉴于此,微臣这才会在贞观十七年废太子李承乾造乱之后上了密匣传位之本章,以暗立储君之法,以绝朝堂祸乱之根源,此本是微臣斗胆妄为,幸得先皇开明,不计较微臣之孟浪,准此法之试行,到今朝,陛下也以为此法大善,遂成定制焉,微臣身为宰辅之臣,又岂敢率先坏此定制,倘若太后娘娘依旧不愿轻恕微臣之过,那微臣也只能生受了。”
见得杨太后的激动情绪已又稍见平缓,陈子明也自不敢怠慢了去,这便将密匣传位制度的由来详详细细地解说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