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残阳如血(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热闹的年节一过,朝堂秩序又恢复了往常的繁忙景气,在少了内耗的情况下,运转自是顺遂无比,接连数月下来,朝局平稳而又有序,唯一值得一书的大事只有一桩,那便是去岁五月奉旨领军征讨龟兹的阿史那杜尔发来捷报,言称已平灭龟兹国,擒其国王及首相等诸多显贵,并于天山达坂隘口大败西突厥大军,南疆基本已定,请求设立龟兹都护府,以确保西域商路之安全。
龟兹只是个西域小国而已,因着笃信佛教的缘故,虽有兵近五万,可战斗力却是孱弱得有如豆腐渣一般,至于西突厥么,号称坐拥控弦战士三十万,可也就是土鸡瓦狗般的乌合之众罢了,以唐军之强大,虽仅出兵三万五千余,击破诸敌却非难事,说是手到擒拿也不为过,实际上,不止是满朝文武,便是下诏出兵的太宗本人,对此战都不怎么看重,甚少过问西域之战况究竟如何,直到阿史那杜尔的捷报传回,朝中诸般人等方才想起了西域还有着这么场战事的存在。
战事尽管不受朝廷重视,可不管怎么说,终归是一场大捷,该嘉奖的自是须得嘉奖上一番,问题是此一战中出了个岔子——大军副帅郭孝恪战死于龟兹城下,折损将士两千余,如此一来,该如何给这么场战事下个定论就不免起了些争议。
郭孝恪,瓦岗军出身,原是兵部尚书李勣旧部,武德元年,瓦岗军溃败之时,随李勣投唐,受封宋州刺史、阳翟郡公,自贞观十六年起,一直在西北边陲任职,先后当过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屡立战功,乃赫赫有名的边关重将之一,属功勋之臣,只是其人生性奢侈,仆妾器玩,都极尽鲜华,虽在军中,床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装饰,屡遭人诟病,在朝中风评一直不佳,此番为副帅,奉命留守龟兹王城,纵兵大肆掠夺龟兹王宫中的财宝不说,更荒谬的是将王宫中的美貌侍女带回营中侍寝,疏于防范,以致于被西突厥军以及龟兹叛军偷袭得手,自身以及长子郭待诏一同战死当场不说,还连累了两千大唐将士随其血染疆场。
郭孝恪若是没死,那一切都好办了,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扣下去,虽不致问斩,贬谪难逃,偏偏其战死了,还死得极为英勇,力战而亡,如此一来,该如何给其盖棺定论可就有些令人头疼了,兵部那头的主流意见是人死为大,念其往昔之功,当以抚恤为主,可礼部、太常寺两衙门的官员们却不认同这么个说法,认为此战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折损,全是郭孝恪玩忽职守之结果,虽力战而死,也须得严惩不贷,两方面的意见不统一,官司自然就打到了身为首辅大臣的陈子明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得陈子明一时间也不好轻易下个结论,李恪闻讯,也觉得颇有些棘手,没旁的,郭孝恪一直就是李勣的亲信部下,彼此间关系极为的密切,打狗终须看主人不是么?尤其是在这等政权即将交接的敏感时分,于军中素来威望极高的李勣显然不好轻易得罪了去。
“微臣叩见陛下。”
朝堂争议既起,叙功之事自是不宜久拖,与李恪紧急商议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认定此事须得紧着报到御前为妥,毕竟李恪如今已没了监国的名头,仅仅只是以帮办的名义在御书房里帮着批折子罢了,似此等军中要务还是须得太宗做出定夺方可,当然了,出面奏事的人只能是陈子明,而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李帮办。
“免了罢。”
尽管已从李淳风处得知了自己的殡天时日,可太宗却并未因此放弃最后的努力,不单不曾停用金丹,在用量上反倒是更加大了几分,至于效果么,倒不是没有,至少在服用金丹后一两个时辰里,精气神还是不错的,只是过后么,那就真的是彻底萎靡了,以致于太宗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加大着用量,完全就是在饮鸩止渴,具体到眼下,于陈子明进来前,太宗才刚又服下了枚金丹不久,气血正自翻涌着,面色自也就显得格外的潮红,乍然看上去,似乎精神抖擞的样子,叫免的声音也自颇为的洪亮,只是两暗淡的眼圈却是明显在宣示着太宗的龙体已然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谢陛下隆恩,微臣此来,是有一事要奏,灭龟兹国一战中,郭孝恪力战而亡,虽勇烈,然,其在军务调度上却有疏失之过,且,擅自劫掠龟兹王宫,擅取财货及侍女自用,亦与军规有违,朝中诸般臣工在叙功上争议颇多,有言恤者,有言谪者,相持不下,微臣不敢擅专,特来请陛下明训则个。”
陈子明恭谨地谢了恩之后,也自无甚虚言,开宗明义地便将前来求见的事宜道了出来。
“子明怎么看此事?”
太宗如今虽是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追求长生之上,可耳目并不闭塞,自不会不清楚朝中对叙功一事的争议,心下里也早有了定夺,但却并未就此说破,而是不动声色地将问题又丢给了陈子明。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功过须得两分,郭孝恪调度不力,守御轻忽,擅取财货等,皆是大过,按律当得严惩,然,力战而亡之勇烈也须得有所表彰,是故,窃以为应先免其爵,再追赠其功,厚葬,如此,或可平争端焉,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于陈子明来说,这等裁断的事儿不过只是小事而已,他心中自不会缺了解决的手段,之所以不居中调停,只不过是因此事涉及到了李勣,陈子明不愿轻易表态罢了,这会儿太宗既是有问,顺势仲裁上一番也自无甚不可之说。
“嗯……,子明所言甚合朕意,此事就这么定了也好,至于追赠一事,卿且与恪儿商量着办了去便是了。”
陈子明所言正是太宗心中之所想,他自是不会有甚异议,紧着便表明了态度。
“陛下圣明,微臣告退。”
见得太宗已然有所指示,陈子明也自不敢轻忽了去,恭谨地称颂了一句,便要就此告退而去。
“不急,朕好几天没去外头走走了,难得今日有兴,子明就陪朕逛逛好了。”
自开春以来,陈子明隔三差五地也总会来寝宫向太宗请示重要公务,大多时候都是公务谈完便走,太宗也知陈子明肩头上担子重,一向不会特意挽留,可今日却是怪了,居然提出要陈子明陪他去散步,当即便令陈子明不由自主地便是一愣。
“诺,微臣遵旨。”
尽管对太宗这么个提议颇为的诧异,然则太宗的金口既开,却是断然不能拒绝的,对此,陈子明纵使满心疑惑,也自不敢有违,只能是紧着躬身应了诺。
“朕不用人扶,都退下罢。”
太宗精神虽看似不错,可身体到底还是虚着的,这一起身,立马便有数名小宦官紧着抢上前去,齐齐伸手扶持,然则太宗显然没打算让人服侍,但见其一摆手,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令。
“陛下,请容微臣放肆一回了。”
太宗有令,众宦官自是不敢有违,问题是太宗人虽站了起来,可身子却是一直在轻摇着,明显站立不稳,弄得一众小宦官们上前也不是,退下也不是,好在陈子明出头解了围,但听其告罪了一声,人已是几步迈到了太宗身边,伸手扶住了太宗的胳膊,略一用柔劲,便已稳住了太宗摇摇欲坠的身子。
“嗯,走罢。”
太宗并未拒绝陈子明的搀扶,只是眉头却是不自觉地皱了皱,显然对自己的孱弱身体大为的失望,可也没多言,仅仅只是拍了拍陈子明扶持的手,语调淡然地便吩咐道。
“诺!”
陈子明恭谨地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扶持着太宗,缓步便出了寝宫,一路向御花园方向漫步了去。
“子明啊,可还记得卿第一次见朕之情形么?”
太宗一直保持着沉默,直到出了承庆殿之后,这才突然发问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微臣记得,那应是贞观七年十一月初四,是时,微臣不过微末小将而已,为求侥进,不惜擅闯演武场,大闹了一回,本是死罪,幸亏陛下圣明,不单不曾降罪微臣,反倒升了微臣的官,此等隆恩厚爱,微臣自当三生铭记,岂敢或忘焉。”
陈子明记忆力素来过人,哪怕这都已是十数年前的事了,他也能清晰地回想起来,就连时日也都记得个一清二楚。
“是啊,十五年半过去了,卿如今已是百官之首,为我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不世之功勋,朕可是一直都看在眼中的,我大唐能有今日之富强,卿居功至伟啊,朕是须得好生谢谢卿的。”
听得陈子明说起了当年的往事,太宗心中明显颇多的感触,但见其伸手拍了拍陈子明的手臂,感慨万千地给了陈子明一个极高的评价。
热闹的年节一过,朝堂秩序又恢复了往常的繁忙景气,在少了内耗的情况下,运转自是顺遂无比,接连数月下来,朝局平稳而又有序,唯一值得一书的大事只有一桩,那便是去岁五月奉旨领军征讨龟兹的阿史那杜尔发来捷报,言称已平灭龟兹国,擒其国王及首相等诸多显贵,并于天山达坂隘口大败西突厥大军,南疆基本已定,请求设立龟兹都护府,以确保西域商路之安全。
龟兹只是个西域小国而已,因着笃信佛教的缘故,虽有兵近五万,可战斗力却是孱弱得有如豆腐渣一般,至于西突厥么,号称坐拥控弦战士三十万,可也就是土鸡瓦狗般的乌合之众罢了,以唐军之强大,虽仅出兵三万五千余,击破诸敌却非难事,说是手到擒拿也不为过,实际上,不止是满朝文武,便是下诏出兵的太宗本人,对此战都不怎么看重,甚少过问西域之战况究竟如何,直到阿史那杜尔的捷报传回,朝中诸般人等方才想起了西域还有着这么场战事的存在。
战事尽管不受朝廷重视,可不管怎么说,终归是一场大捷,该嘉奖的自是须得嘉奖上一番,问题是此一战中出了个岔子——大军副帅郭孝恪战死于龟兹城下,折损将士两千余,如此一来,该如何给这么场战事下个定论就不免起了些争议。
郭孝恪,瓦岗军出身,原是兵部尚书李勣旧部,武德元年,瓦岗军溃败之时,随李勣投唐,受封宋州刺史、阳翟郡公,自贞观十六年起,一直在西北边陲任职,先后当过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屡立战功,乃赫赫有名的边关重将之一,属功勋之臣,只是其人生性奢侈,仆妾器玩,都极尽鲜华,虽在军中,床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装饰,屡遭人诟病,在朝中风评一直不佳,此番为副帅,奉命留守龟兹王城,纵兵大肆掠夺龟兹王宫中的财宝不说,更荒谬的是将王宫中的美貌侍女带回营中侍寝,疏于防范,以致于被西突厥军以及龟兹叛军偷袭得手,自身以及长子郭待诏一同战死当场不说,还连累了两千大唐将士随其血染疆场。
郭孝恪若是没死,那一切都好办了,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扣下去,虽不致问斩,贬谪难逃,偏偏其战死了,还死得极为英勇,力战而亡,如此一来,该如何给其盖棺定论可就有些令人头疼了,兵部那头的主流意见是人死为大,念其往昔之功,当以抚恤为主,可礼部、太常寺两衙门的官员们却不认同这么个说法,认为此战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折损,全是郭孝恪玩忽职守之结果,虽力战而死,也须得严惩不贷,两方面的意见不统一,官司自然就打到了身为首辅大臣的陈子明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得陈子明一时间也不好轻易下个结论,李恪闻讯,也觉得颇有些棘手,没旁的,郭孝恪一直就是李勣的亲信部下,彼此间关系极为的密切,打狗终须看主人不是么?尤其是在这等政权即将交接的敏感时分,于军中素来威望极高的李勣显然不好轻易得罪了去。
“微臣叩见陛下。”
朝堂争议既起,叙功之事自是不宜久拖,与李恪紧急商议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认定此事须得紧着报到御前为妥,毕竟李恪如今已没了监国的名头,仅仅只是以帮办的名义在御书房里帮着批折子罢了,似此等军中要务还是须得太宗做出定夺方可,当然了,出面奏事的人只能是陈子明,而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李帮办。
“免了罢。”
尽管已从李淳风处得知了自己的殡天时日,可太宗却并未因此放弃最后的努力,不单不曾停用金丹,在用量上反倒是更加大了几分,至于效果么,倒不是没有,至少在服用金丹后一两个时辰里,精气神还是不错的,只是过后么,那就真的是彻底萎靡了,以致于太宗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加大着用量,完全就是在饮鸩止渴,具体到眼下,于陈子明进来前,太宗才刚又服下了枚金丹不久,气血正自翻涌着,面色自也就显得格外的潮红,乍然看上去,似乎精神抖擞的样子,叫免的声音也自颇为的洪亮,只是两暗淡的眼圈却是明显在宣示着太宗的龙体已然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谢陛下隆恩,微臣此来,是有一事要奏,灭龟兹国一战中,郭孝恪力战而亡,虽勇烈,然,其在军务调度上却有疏失之过,且,擅自劫掠龟兹王宫,擅取财货及侍女自用,亦与军规有违,朝中诸般臣工在叙功上争议颇多,有言恤者,有言谪者,相持不下,微臣不敢擅专,特来请陛下明训则个。”
陈子明恭谨地谢了恩之后,也自无甚虚言,开宗明义地便将前来求见的事宜道了出来。
“子明怎么看此事?”
太宗如今虽是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追求长生之上,可耳目并不闭塞,自不会不清楚朝中对叙功一事的争议,心下里也早有了定夺,但却并未就此说破,而是不动声色地将问题又丢给了陈子明。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功过须得两分,郭孝恪调度不力,守御轻忽,擅取财货等,皆是大过,按律当得严惩,然,力战而亡之勇烈也须得有所表彰,是故,窃以为应先免其爵,再追赠其功,厚葬,如此,或可平争端焉,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陛下圣裁。”
于陈子明来说,这等裁断的事儿不过只是小事而已,他心中自不会缺了解决的手段,之所以不居中调停,只不过是因此事涉及到了李勣,陈子明不愿轻易表态罢了,这会儿太宗既是有问,顺势仲裁上一番也自无甚不可之说。
“嗯……,子明所言甚合朕意,此事就这么定了也好,至于追赠一事,卿且与恪儿商量着办了去便是了。”
陈子明所言正是太宗心中之所想,他自是不会有甚异议,紧着便表明了态度。
“陛下圣明,微臣告退。”
见得太宗已然有所指示,陈子明也自不敢轻忽了去,恭谨地称颂了一句,便要就此告退而去。
“不急,朕好几天没去外头走走了,难得今日有兴,子明就陪朕逛逛好了。”
自开春以来,陈子明隔三差五地也总会来寝宫向太宗请示重要公务,大多时候都是公务谈完便走,太宗也知陈子明肩头上担子重,一向不会特意挽留,可今日却是怪了,居然提出要陈子明陪他去散步,当即便令陈子明不由自主地便是一愣。
“诺,微臣遵旨。”
尽管对太宗这么个提议颇为的诧异,然则太宗的金口既开,却是断然不能拒绝的,对此,陈子明纵使满心疑惑,也自不敢有违,只能是紧着躬身应了诺。
“朕不用人扶,都退下罢。”
太宗精神虽看似不错,可身体到底还是虚着的,这一起身,立马便有数名小宦官紧着抢上前去,齐齐伸手扶持,然则太宗显然没打算让人服侍,但见其一摆手,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令。
“陛下,请容微臣放肆一回了。”
太宗有令,众宦官自是不敢有违,问题是太宗人虽站了起来,可身子却是一直在轻摇着,明显站立不稳,弄得一众小宦官们上前也不是,退下也不是,好在陈子明出头解了围,但听其告罪了一声,人已是几步迈到了太宗身边,伸手扶住了太宗的胳膊,略一用柔劲,便已稳住了太宗摇摇欲坠的身子。
“嗯,走罢。”
太宗并未拒绝陈子明的搀扶,只是眉头却是不自觉地皱了皱,显然对自己的孱弱身体大为的失望,可也没多言,仅仅只是拍了拍陈子明扶持的手,语调淡然地便吩咐道。
“诺!”
陈子明恭谨地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扶持着太宗,缓步便出了寝宫,一路向御花园方向漫步了去。
“子明啊,可还记得卿第一次见朕之情形么?”
太宗一直保持着沉默,直到出了承庆殿之后,这才突然发问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微臣记得,那应是贞观七年十一月初四,是时,微臣不过微末小将而已,为求侥进,不惜擅闯演武场,大闹了一回,本是死罪,幸亏陛下圣明,不单不曾降罪微臣,反倒升了微臣的官,此等隆恩厚爱,微臣自当三生铭记,岂敢或忘焉。”
陈子明记忆力素来过人,哪怕这都已是十数年前的事了,他也能清晰地回想起来,就连时日也都记得个一清二楚。
“是啊,十五年半过去了,卿如今已是百官之首,为我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不世之功勋,朕可是一直都看在眼中的,我大唐能有今日之富强,卿居功至伟啊,朕是须得好生谢谢卿的。”
听得陈子明说起了当年的往事,太宗心中明显颇多的感触,但见其伸手拍了拍陈子明的手臂,感慨万千地给了陈子明一个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