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兵种革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辽东行省,镇北关,清晨!
随着太阳的神奇,嘹亮的军号声响起,熟悉的调子,让朱由校从沉睡中醒来。在后世,这种号子就是他曾经两年日日听闻,痛恨不已的声音。
只是,当换了一个环境后,他又无比的怀念,甚至将其重现了出来。醒来之后,朱由校并没有赖床,而是立刻穿衣起身。门外,是勤务员早已准备好的热水和毛巾。这种事,在后世军营中都避免不了,更不要说先这个等级之分的封建王朝了。
处理完了个人生理卫生后,他便神清气爽的走出了自己的中军大帐,开始自己的日常训练。从小习武的,他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强悍的武力展示,既能增强自己的威望,又能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
在最初羽林军组建的时候,一身武力可是帮了他不少忙,让他树立起来自己大军统帅的威望。
是以多年下来,哪怕登基称帝,他都没有放弃这些。两世为人,让他具备了常人所难有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朱由校的大军并没有驻扎在镇北关内,甚至不在辽东行省,而是处在镇北关外广袤的大草原上。
科尔沁草原、松嫩平原相互交织,形成一大片广袤的地带,蒙古部落科尔沁一族就在这里生活着。
只是,如今这边广大的地域却被朱由校所占领,十万大军屯驻在草原上,展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横扫了整个辽东的蒙古。整个左翼蒙古,包括辽东的蒙古部族,为之一空,除了朱由校收拢到手底下的人员和科尔沁部族外,在没有闲散的游牧部族了。
将所有反抗的成年男子抽掉出来,送回到关内修路采矿后,其他人员,朱由校并没有费神去管理,而是全部擢拔了各个部族都少不了的汉人奴隶来管理。
救世主和皇帝的身份,让这些人十分的归顺,而之前他们痛恨的生活,却让他们对草原部族的运转十分的了解,层层分割之后,便能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尽管这个体系还十分的粗疏,但对于初初将蒙古收纳麾下的朱由校来说,有个能够深入管理的体系就可以了,在关内,他的皇权下乡计划也才刚刚开始呢。蒙古的体系虽然粗疏,但好歹能够深入管理了。
在之后,便是分划游牧范围,派遣官员,设立管理中心。为此,朱由校在从察罕浩特到镇北关的大草原上,修建了十多座小城(前面地理错误,后面有解释。)
目前,城市还在修建,从白城一直南下,到长城为止。有了水泥后,在草原上筑城就简单多了,虽然城市对于目前已经火器化的中央军没有用,但用来抵挡草原民族还是很不错的。
而建城的主力,便是这些牧民,他们一边要维持放牧的生活,一边还要辛苦的修建城池。若不是张世泽逐渐丰满的骁骑军和骠骑军日日巡查弹压,怕是这些牧民也要和关内某些地主叫嚣的一样,起来造反了。
尽管有些弹压的有些费力,但朱由校并没有动摇自己步步为城的策略,想要切实占领消化草原,这是必须的消耗。
随着城市的建立,官员也开始注入其中,每个城池的城防军也开始设立。这里的城防军朱由校并没有从中央军中派人过去,而是使用蒙古当中投诚的蒙人,以及那些汉民奴隶中不适合编入军队的担任。
对于蒙古时不时起伏的骚乱,他们的镇压可更是狠辣,血腥的杀戮,很快就让整个左翼蒙古安定下去,按部就班的随着一座座城市的建立而展开。
来蒙古任职的官员,也都是由吏部分派的,但显然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写将来这种地方当官,没有油水还是小事,但没有政绩却是要了老命,每政绩,拿什么来升官啊。
眼看皇帝打破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潜规则,全天下只要是自认为有点能力的,都瞄准了内阁中九个大学士位置而去的。在蒙古这种偏僻到皇帝都会忘了你的地方,拿什么政绩才能打动皇帝?
是以,最后弄来弄去,到蒙古草原上来的,都是些犯了错的官员,比如红丸政变中,受到牵连,但没有下狱的,南直隶平叛中,和叛乱士族不清不楚的,再比如一些被都察院纠合出来的。
和现在地方流行的,让监狱中的犯人发挥劳动力,进行垦荒、修路、筑城等劳改事务,官场上也发扬了这一优势,犯错的士子剥夺了功名后,直接发配乡下边疆去教书,而犯错的官员,也只是好一点,保留了官身,但也发配到边疆去当官,管理庶务,而且还是全家都跟着去。
而且,有污点的他们还必须做的好,否则全家这辈子都老死在大草原上吧。面对家族的重担,这些官员只能打点精神,努力办差。
就比如倒霉催的知府陈鑫,只是因为一时糊涂,逾越了职权,便被拿下,送到了大草原上,而且是全家相随,他的妻子,他的子女,乃至他府中和他有点牵扯的同族都发配来了。
对于官员犯错,朱由校从来都不手软,而且还是直接的株连,一人犯错,全家乃至一些亲族跟着遭罪。
好在陈鑫的错误不是很重,他因此分到了个还算好的地方,白城,也就是原来的察罕浩特任职。这里地理优势十分优越,有通向锡林郭勒的山谷,又和辽东联通,将会成为左翼蒙古的政治经济中心。
显然和关内不同,这里靠近省府,日子肯定会好过不少,至少衣食住行等不会太差。
在将骑兵全部派出去,处理完了几十万的蒙古部族后,朱由校就带着剩下的步兵开始了整改和练兵。
也就有了现在这壮阔的一幕。
从天上来看,以朱由校的中军大帐为中心,无数帐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周围,这些帐篷并不是凌乱分散的,而是一簇一簇的聚集在一起,而每簇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空隙。这是预留下来的练兵场。
在南面,一簇一簇的帐篷群落还有意识的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通道,通道的尽头,便是镇北关了,另一头则是朱由校的中军大帐。无数的车辙碾压之下,大道的草几乎都没压死。
由于长时间的屯驻和大量物资的输送,从镇北关到沈阳之间都紧急的修筑了一条宽大的水泥马路,和之前京师到沈阳的马路相联通,方便朱由校和京师内阁的交通往来。
早上锻炼完毕,吃过早饭后,朱由校便开始骑着马,在军营巡视,查看各个部队的教育和训练。
不同的部队之间,进度不同,训练方式不同,因而每天展开的也不一样。
就像细柳军,由于成军比较晚,军中老兵也少,因而首先展开的,便是扫盲教育、信仰教育、忠诚和荣誉教育。先以此深化传统,形成氛围,意志得到洗礼后,之后展开刻苦训练就有了更高的承受能力。
而充当教师的,有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本土军官,有外派的进士举人军官,也有天帝观的道士,他们教授的科目不同,内容也不一样。
在军中,天帝观的道士是一群另类的存在,他们不算在编制之内,也没有军衔或者职位,他们的品阶是按照内府走的,负责的也是思想领域的统一,心理辅导和救死扶伤。
他们的军营是单独的,里面除了道士外,还有很多的江湖郎中以及女护士。这些护士的来源要么是一些犯官的家属,要么就是现在从草原上直接抓捕过来的妇女,甚至,在这里还有到处乱跑的小孩子和需要人照顾的婴儿。
从军营规矩上来看,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混乱,但却奇怪的显现出一种温馨感,很多训练苦闷之余的士兵最喜欢在这周边流连忘返,不论是看看偶尔靓颖闪现的护士,还是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都能让他们排解心中积郁的情绪。
而朱由校对这种情况,只要干什么,也是乐于见到的,而且这也是他希望天帝观所做的,传播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救死扶伤,收养老弱。
每天,巡视的时候,他也是最喜欢到这里来逛的,不说可以安慰手受伤的军士,又可以放松自己。这不,在里面转了一圈后,他身边立刻多出了好多小孩子。
他轻轻踢动了下脚,将一个三四岁的大小,穿着开裆裤的,正抱着他小腿猛啃的小屁孩踢开,然后对着跟来的勤务兵说道,“将东西拿出来吧。”
“是,陛下。”勤务兵应了声,然后解下了身后的包袱,里面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一些麦芽糖,不过在这个连盐都是稀缺物资的时代,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只是寻常甚至低劣的东西,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不说这些蒙古族的孤儿,及时很多大人都吃不到。
麦芽糖刚一拿出来,勤务兵就被一群小孩子给围住了,一双双发自本能的,带着对糖分无比渴望的眼睛正一眨不眨的看着他。
好在这样的场景年轻的勤务兵处理了多次,对这些亮晶晶的眼神早就有了抵抗力,不然换个人来,还真的要手忙脚乱。
“哈哈!”看着这一幕,朱由校畅快的大笑起来,随后,他也不管被围住动弹不得的勤务兵,带着侍卫走了。
任由胯下宝马信步由缰,朱由校是走到哪里,看到哪里。
细柳军中,到处都是读书声,朗读生,还有他熟悉的,阿啵呲嘚的拼音声,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正随着军队的增加而逐步扩散,在朱由校有生之年,他很有希望看到这门汉族通用语普及到整个帝国。
除了读书声外,还有些演讲声,或是慷慨激昂,或是低声诉苦,或是郑重宣誓,种种情况,不一而足,虽然情形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漫步之中,很快就出了细柳军的范围,到了,羽林军的底盘了。
和一派朗朗读书声不同的是,这里确实一片肃杀和秋风瑟瑟的气氛。作为老兵最多,一切中央军源头的部队,这里的各项军队建设一向都是最好的,不论士兵的训练,思想教育,军医制度,技能训练,一直傲视所有部队。
此刻,李捕鱼带着人正在演练的,便是最新的军阵战术了。朱由校刚一出现,就被同样在巡查的训练小股的李捕鱼给发现了,他立刻就带着参谋部的军官小跑着过来。
“参见陛下。”尽管身上还有着甲胄,但李捕鱼依然行了个大礼。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崇敬,对于李捕鱼来说,皇帝陛下的军队建设,才能实现了他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梦想。
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以及,饮马捕鱼儿海。
“都起来吧。”朱由校挥挥手,脸上有些无奈的。对于李捕鱼的态度,他说过几次,在军中不用这么繁琐,只是对方都不听,每次只要不是处在战时,他都是如此,搞得其他人都很不情愿和李捕鱼一起面圣。
毕竟身为军中第一人的李捕鱼都跪了,你还能不跪?
不过,到没人对李捕鱼的所做作为有所微词,毕竟作为军中三李之首,他们三人的脾性和想法都被流传的甚广,李捕鱼心中的所思所想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二。
“新的战术排布训练的怎么样了。”等人都起来后,朱由校问道。
“进展很顺利,二式火枪威力十分强大,在撤去了长矛方阵的遮蔽后,光靠火枪射击,也能抵御骑兵的冲锋。”李捕鱼仔细的回答着,然后详细的描述了一番训练情况,这些战术都是朱由校设计的,他自然听得懂。
一边听,两人一边探讨着,而其他人都在旁边等猴子着,至于训练,则依然不停,排兵布阵的十分热闹。
从张家口出发后,经过一路的战斗,朱由校发现军队的战术建设有些落后了,天启二式火枪的破甲射程只是比一式多了十五米,但却是个质的飞跃,而且不光如此,在有效射程上,二式火枪完爆一式,达到了惊人的两百米。
这个距离上,只要不是铁甲,都能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
从生产工艺上来讲,二式更加的快速了,毕竟卷铁皮只能人力来,但是使用锻造钻孔却可以使用水力机械,这种速度快了不止一个量级。从人力到水力,并无什么技术上的难度,只是一个生产方式和思维上的转换。
以目前的一个月两万多只的产量,足够朱由校大量使用和训练了。
在撤去长矛手的遮蔽后,火枪手密集阵列的威力,足够碾碎一切步兵和骑兵,太过密集的骑兵充分有大炮,而分散的冲锋有火枪招呼,在分散些……..呵呵,你在说笑么,分到火枪都杀伤不了多少的程度,这样的骑兵还有威力么?
敢分到这么散,羽林军的骑兵统领分分钟教对方做人。
故而,见识到实战中火枪优良的表现后,朱由校便动了将长矛手裁撤的心思,毕竟在整场攻防当中,他们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只是,后来考虑到作战环境的复杂多变,朱由校还是保留了这一近战冷兵器单位,只是,人数却开始大幅度的削减,每军只保留五千人,一个旅的编制。
而且,这五千人并不是单纯的长矛手,朱由校准备按照一些特种部队的想法来培养他们。当然,不是后世的特种部队,只是纯粹的,多功能突破渗透近战的全能部队。
现在,军工部已经能够大规模炼钢了,虽然每次出产的数量比较少,但多开几个平炉就好了,在这个年代,能够大规模炼钢就是一种优势的领先,成本什么的,在国家层面来说,反而不重要了。
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下,钢铁厂出产的各种钢料,除了供应硬件的更新换代和消耗外,也能勉强供应一个旅的步兵全钢装备的消耗了。
长矛,陌刀,全钢胸甲,锁子甲,弓弩、绳索、军刺等等都是这些人的装备。里面随便一个小兵都是着双甲后都能健步如飞的角色。
以钢片串制而成的裙甲和锁子甲,外罩结实的胸甲,头戴钢盔,全副武装下,他们就是正面冲击的人形坦克。
如此重的装备,自然要求入选者都是些力大身不亏之辈,而他们身上钢甲、锁子甲,都是精练的装备,甚至能够近距离的抵抗火枪的冲击。这些家伙往往身着重甲,扛着长柄陌刀,列阵冲锋之下,往往火枪阵列都不一定能够阻止。
受此影响,骑兵当中也有好多人叫嚣着,要原样复制这种重型兵种,不过朱由校除了一开始心动外,后面却是坚定的投决了,火器时代已经渐渐来临,这些古老的近战兵种终将被淘汰。
而他之所以配备五千步兵,还是考虑到了多样化作战的需求,但就算是这样,也严格限制了数量,并且他们还要训练很多侦查、刺杀、渗透等特种作战的技能,以便价值最大化。
所有部队的随军骑兵以及骠骑、骁骑两个骑兵军,依然是以胸甲骑兵为主,只是其装备逐渐换成钢制的罢了。不过饶是如此,整个大军的情势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五千重装攻坚步兵,一万胸甲骑兵,五千人的炮兵及后勤兵,三万火枪手。多个兵种,构成了一只完整的大军。
而且,不光是兵种变化,炮兵中,李捕鱼和李陶两人,又开始重新要求加上远射程的加农炮,以及大口径,重量尽量轻的红衣大炮。
聪明人都能举一反三,如此巨大规模的大军行动,也让他们两人跟着成长,尽管这次没有用到这两种大炮,但看着解释的城墙,以及山地,他们脑海中都能估算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装备能够发挥出更大大威力。
对于他们的请求,朱由校一概照准,没有丝毫的不耐。
战争本就是这样,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增加,不光他们在学习,在成长,朱由校也是如此。
【作者题外话】:(抱歉,地理学的差,弄错了大兴安岭的方位,大兴安岭是在察罕浩特的右侧,那个山谷就是穿过大兴安岭,通往锡林郭勒的,而不是通往辽东,从察罕浩特到辽东是科尔沁草原,抱歉。不过皇太极和李屠的战争依然是发生在山谷内,只是草原的山谷罢了,有空我会去前面修改的。)
辽东行省,镇北关,清晨!
随着太阳的神奇,嘹亮的军号声响起,熟悉的调子,让朱由校从沉睡中醒来。在后世,这种号子就是他曾经两年日日听闻,痛恨不已的声音。
只是,当换了一个环境后,他又无比的怀念,甚至将其重现了出来。醒来之后,朱由校并没有赖床,而是立刻穿衣起身。门外,是勤务员早已准备好的热水和毛巾。这种事,在后世军营中都避免不了,更不要说先这个等级之分的封建王朝了。
处理完了个人生理卫生后,他便神清气爽的走出了自己的中军大帐,开始自己的日常训练。从小习武的,他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强悍的武力展示,既能增强自己的威望,又能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
在最初羽林军组建的时候,一身武力可是帮了他不少忙,让他树立起来自己大军统帅的威望。
是以多年下来,哪怕登基称帝,他都没有放弃这些。两世为人,让他具备了常人所难有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朱由校的大军并没有驻扎在镇北关内,甚至不在辽东行省,而是处在镇北关外广袤的大草原上。
科尔沁草原、松嫩平原相互交织,形成一大片广袤的地带,蒙古部落科尔沁一族就在这里生活着。
只是,如今这边广大的地域却被朱由校所占领,十万大军屯驻在草原上,展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横扫了整个辽东的蒙古。整个左翼蒙古,包括辽东的蒙古部族,为之一空,除了朱由校收拢到手底下的人员和科尔沁部族外,在没有闲散的游牧部族了。
将所有反抗的成年男子抽掉出来,送回到关内修路采矿后,其他人员,朱由校并没有费神去管理,而是全部擢拔了各个部族都少不了的汉人奴隶来管理。
救世主和皇帝的身份,让这些人十分的归顺,而之前他们痛恨的生活,却让他们对草原部族的运转十分的了解,层层分割之后,便能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尽管这个体系还十分的粗疏,但对于初初将蒙古收纳麾下的朱由校来说,有个能够深入管理的体系就可以了,在关内,他的皇权下乡计划也才刚刚开始呢。蒙古的体系虽然粗疏,但好歹能够深入管理了。
在之后,便是分划游牧范围,派遣官员,设立管理中心。为此,朱由校在从察罕浩特到镇北关的大草原上,修建了十多座小城(前面地理错误,后面有解释。)
目前,城市还在修建,从白城一直南下,到长城为止。有了水泥后,在草原上筑城就简单多了,虽然城市对于目前已经火器化的中央军没有用,但用来抵挡草原民族还是很不错的。
而建城的主力,便是这些牧民,他们一边要维持放牧的生活,一边还要辛苦的修建城池。若不是张世泽逐渐丰满的骁骑军和骠骑军日日巡查弹压,怕是这些牧民也要和关内某些地主叫嚣的一样,起来造反了。
尽管有些弹压的有些费力,但朱由校并没有动摇自己步步为城的策略,想要切实占领消化草原,这是必须的消耗。
随着城市的建立,官员也开始注入其中,每个城池的城防军也开始设立。这里的城防军朱由校并没有从中央军中派人过去,而是使用蒙古当中投诚的蒙人,以及那些汉民奴隶中不适合编入军队的担任。
对于蒙古时不时起伏的骚乱,他们的镇压可更是狠辣,血腥的杀戮,很快就让整个左翼蒙古安定下去,按部就班的随着一座座城市的建立而展开。
来蒙古任职的官员,也都是由吏部分派的,但显然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写将来这种地方当官,没有油水还是小事,但没有政绩却是要了老命,每政绩,拿什么来升官啊。
眼看皇帝打破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潜规则,全天下只要是自认为有点能力的,都瞄准了内阁中九个大学士位置而去的。在蒙古这种偏僻到皇帝都会忘了你的地方,拿什么政绩才能打动皇帝?
是以,最后弄来弄去,到蒙古草原上来的,都是些犯了错的官员,比如红丸政变中,受到牵连,但没有下狱的,南直隶平叛中,和叛乱士族不清不楚的,再比如一些被都察院纠合出来的。
和现在地方流行的,让监狱中的犯人发挥劳动力,进行垦荒、修路、筑城等劳改事务,官场上也发扬了这一优势,犯错的士子剥夺了功名后,直接发配乡下边疆去教书,而犯错的官员,也只是好一点,保留了官身,但也发配到边疆去当官,管理庶务,而且还是全家都跟着去。
而且,有污点的他们还必须做的好,否则全家这辈子都老死在大草原上吧。面对家族的重担,这些官员只能打点精神,努力办差。
就比如倒霉催的知府陈鑫,只是因为一时糊涂,逾越了职权,便被拿下,送到了大草原上,而且是全家相随,他的妻子,他的子女,乃至他府中和他有点牵扯的同族都发配来了。
对于官员犯错,朱由校从来都不手软,而且还是直接的株连,一人犯错,全家乃至一些亲族跟着遭罪。
好在陈鑫的错误不是很重,他因此分到了个还算好的地方,白城,也就是原来的察罕浩特任职。这里地理优势十分优越,有通向锡林郭勒的山谷,又和辽东联通,将会成为左翼蒙古的政治经济中心。
显然和关内不同,这里靠近省府,日子肯定会好过不少,至少衣食住行等不会太差。
在将骑兵全部派出去,处理完了几十万的蒙古部族后,朱由校就带着剩下的步兵开始了整改和练兵。
也就有了现在这壮阔的一幕。
从天上来看,以朱由校的中军大帐为中心,无数帐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周围,这些帐篷并不是凌乱分散的,而是一簇一簇的聚集在一起,而每簇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空隙。这是预留下来的练兵场。
在南面,一簇一簇的帐篷群落还有意识的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通道,通道的尽头,便是镇北关了,另一头则是朱由校的中军大帐。无数的车辙碾压之下,大道的草几乎都没压死。
由于长时间的屯驻和大量物资的输送,从镇北关到沈阳之间都紧急的修筑了一条宽大的水泥马路,和之前京师到沈阳的马路相联通,方便朱由校和京师内阁的交通往来。
早上锻炼完毕,吃过早饭后,朱由校便开始骑着马,在军营巡视,查看各个部队的教育和训练。
不同的部队之间,进度不同,训练方式不同,因而每天展开的也不一样。
就像细柳军,由于成军比较晚,军中老兵也少,因而首先展开的,便是扫盲教育、信仰教育、忠诚和荣誉教育。先以此深化传统,形成氛围,意志得到洗礼后,之后展开刻苦训练就有了更高的承受能力。
而充当教师的,有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本土军官,有外派的进士举人军官,也有天帝观的道士,他们教授的科目不同,内容也不一样。
在军中,天帝观的道士是一群另类的存在,他们不算在编制之内,也没有军衔或者职位,他们的品阶是按照内府走的,负责的也是思想领域的统一,心理辅导和救死扶伤。
他们的军营是单独的,里面除了道士外,还有很多的江湖郎中以及女护士。这些护士的来源要么是一些犯官的家属,要么就是现在从草原上直接抓捕过来的妇女,甚至,在这里还有到处乱跑的小孩子和需要人照顾的婴儿。
从军营规矩上来看,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混乱,但却奇怪的显现出一种温馨感,很多训练苦闷之余的士兵最喜欢在这周边流连忘返,不论是看看偶尔靓颖闪现的护士,还是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都能让他们排解心中积郁的情绪。
而朱由校对这种情况,只要干什么,也是乐于见到的,而且这也是他希望天帝观所做的,传播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救死扶伤,收养老弱。
每天,巡视的时候,他也是最喜欢到这里来逛的,不说可以安慰手受伤的军士,又可以放松自己。这不,在里面转了一圈后,他身边立刻多出了好多小孩子。
他轻轻踢动了下脚,将一个三四岁的大小,穿着开裆裤的,正抱着他小腿猛啃的小屁孩踢开,然后对着跟来的勤务兵说道,“将东西拿出来吧。”
“是,陛下。”勤务兵应了声,然后解下了身后的包袱,里面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一些麦芽糖,不过在这个连盐都是稀缺物资的时代,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只是寻常甚至低劣的东西,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不说这些蒙古族的孤儿,及时很多大人都吃不到。
麦芽糖刚一拿出来,勤务兵就被一群小孩子给围住了,一双双发自本能的,带着对糖分无比渴望的眼睛正一眨不眨的看着他。
好在这样的场景年轻的勤务兵处理了多次,对这些亮晶晶的眼神早就有了抵抗力,不然换个人来,还真的要手忙脚乱。
“哈哈!”看着这一幕,朱由校畅快的大笑起来,随后,他也不管被围住动弹不得的勤务兵,带着侍卫走了。
任由胯下宝马信步由缰,朱由校是走到哪里,看到哪里。
细柳军中,到处都是读书声,朗读生,还有他熟悉的,阿啵呲嘚的拼音声,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正随着军队的增加而逐步扩散,在朱由校有生之年,他很有希望看到这门汉族通用语普及到整个帝国。
除了读书声外,还有些演讲声,或是慷慨激昂,或是低声诉苦,或是郑重宣誓,种种情况,不一而足,虽然情形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漫步之中,很快就出了细柳军的范围,到了,羽林军的底盘了。
和一派朗朗读书声不同的是,这里确实一片肃杀和秋风瑟瑟的气氛。作为老兵最多,一切中央军源头的部队,这里的各项军队建设一向都是最好的,不论士兵的训练,思想教育,军医制度,技能训练,一直傲视所有部队。
此刻,李捕鱼带着人正在演练的,便是最新的军阵战术了。朱由校刚一出现,就被同样在巡查的训练小股的李捕鱼给发现了,他立刻就带着参谋部的军官小跑着过来。
“参见陛下。”尽管身上还有着甲胄,但李捕鱼依然行了个大礼。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崇敬,对于李捕鱼来说,皇帝陛下的军队建设,才能实现了他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梦想。
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以及,饮马捕鱼儿海。
“都起来吧。”朱由校挥挥手,脸上有些无奈的。对于李捕鱼的态度,他说过几次,在军中不用这么繁琐,只是对方都不听,每次只要不是处在战时,他都是如此,搞得其他人都很不情愿和李捕鱼一起面圣。
毕竟身为军中第一人的李捕鱼都跪了,你还能不跪?
不过,到没人对李捕鱼的所做作为有所微词,毕竟作为军中三李之首,他们三人的脾性和想法都被流传的甚广,李捕鱼心中的所思所想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二。
“新的战术排布训练的怎么样了。”等人都起来后,朱由校问道。
“进展很顺利,二式火枪威力十分强大,在撤去了长矛方阵的遮蔽后,光靠火枪射击,也能抵御骑兵的冲锋。”李捕鱼仔细的回答着,然后详细的描述了一番训练情况,这些战术都是朱由校设计的,他自然听得懂。
一边听,两人一边探讨着,而其他人都在旁边等猴子着,至于训练,则依然不停,排兵布阵的十分热闹。
从张家口出发后,经过一路的战斗,朱由校发现军队的战术建设有些落后了,天启二式火枪的破甲射程只是比一式多了十五米,但却是个质的飞跃,而且不光如此,在有效射程上,二式火枪完爆一式,达到了惊人的两百米。
这个距离上,只要不是铁甲,都能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
从生产工艺上来讲,二式更加的快速了,毕竟卷铁皮只能人力来,但是使用锻造钻孔却可以使用水力机械,这种速度快了不止一个量级。从人力到水力,并无什么技术上的难度,只是一个生产方式和思维上的转换。
以目前的一个月两万多只的产量,足够朱由校大量使用和训练了。
在撤去长矛手的遮蔽后,火枪手密集阵列的威力,足够碾碎一切步兵和骑兵,太过密集的骑兵充分有大炮,而分散的冲锋有火枪招呼,在分散些……..呵呵,你在说笑么,分到火枪都杀伤不了多少的程度,这样的骑兵还有威力么?
敢分到这么散,羽林军的骑兵统领分分钟教对方做人。
故而,见识到实战中火枪优良的表现后,朱由校便动了将长矛手裁撤的心思,毕竟在整场攻防当中,他们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只是,后来考虑到作战环境的复杂多变,朱由校还是保留了这一近战冷兵器单位,只是,人数却开始大幅度的削减,每军只保留五千人,一个旅的编制。
而且,这五千人并不是单纯的长矛手,朱由校准备按照一些特种部队的想法来培养他们。当然,不是后世的特种部队,只是纯粹的,多功能突破渗透近战的全能部队。
现在,军工部已经能够大规模炼钢了,虽然每次出产的数量比较少,但多开几个平炉就好了,在这个年代,能够大规模炼钢就是一种优势的领先,成本什么的,在国家层面来说,反而不重要了。
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下,钢铁厂出产的各种钢料,除了供应硬件的更新换代和消耗外,也能勉强供应一个旅的步兵全钢装备的消耗了。
长矛,陌刀,全钢胸甲,锁子甲,弓弩、绳索、军刺等等都是这些人的装备。里面随便一个小兵都是着双甲后都能健步如飞的角色。
以钢片串制而成的裙甲和锁子甲,外罩结实的胸甲,头戴钢盔,全副武装下,他们就是正面冲击的人形坦克。
如此重的装备,自然要求入选者都是些力大身不亏之辈,而他们身上钢甲、锁子甲,都是精练的装备,甚至能够近距离的抵抗火枪的冲击。这些家伙往往身着重甲,扛着长柄陌刀,列阵冲锋之下,往往火枪阵列都不一定能够阻止。
受此影响,骑兵当中也有好多人叫嚣着,要原样复制这种重型兵种,不过朱由校除了一开始心动外,后面却是坚定的投决了,火器时代已经渐渐来临,这些古老的近战兵种终将被淘汰。
而他之所以配备五千步兵,还是考虑到了多样化作战的需求,但就算是这样,也严格限制了数量,并且他们还要训练很多侦查、刺杀、渗透等特种作战的技能,以便价值最大化。
所有部队的随军骑兵以及骠骑、骁骑两个骑兵军,依然是以胸甲骑兵为主,只是其装备逐渐换成钢制的罢了。不过饶是如此,整个大军的情势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五千重装攻坚步兵,一万胸甲骑兵,五千人的炮兵及后勤兵,三万火枪手。多个兵种,构成了一只完整的大军。
而且,不光是兵种变化,炮兵中,李捕鱼和李陶两人,又开始重新要求加上远射程的加农炮,以及大口径,重量尽量轻的红衣大炮。
聪明人都能举一反三,如此巨大规模的大军行动,也让他们两人跟着成长,尽管这次没有用到这两种大炮,但看着解释的城墙,以及山地,他们脑海中都能估算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装备能够发挥出更大大威力。
对于他们的请求,朱由校一概照准,没有丝毫的不耐。
战争本就是这样,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增加,不光他们在学习,在成长,朱由校也是如此。
【作者题外话】:(抱歉,地理学的差,弄错了大兴安岭的方位,大兴安岭是在察罕浩特的右侧,那个山谷就是穿过大兴安岭,通往锡林郭勒的,而不是通往辽东,从察罕浩特到辽东是科尔沁草原,抱歉。不过皇太极和李屠的战争依然是发生在山谷内,只是草原的山谷罢了,有空我会去前面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