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安卧辽东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早上,叶赫那拉的西门洞开,如同蚂蚁般的人流往外走着,老人、孩子、妇女,以及女真中一些贵族。他们大包小包的提着自己的东西,由于事前有着皇太极的交待,里面装的多是些食物及御寒的衣物等。
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对于即将迁徙的女真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且熊廷弼也不会让他们带走的,这都是自己的战利品,不然空手而回,他在皇帝面前也不好看。
而对于这些不能吃不能和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想法,他看重的,还是部族的人口。叶赫那拉只是一座居住的城市,他的手工业作坊都是在城外,什么铁匠铺啊之类的,如今,这些工匠都将随女真一起被他带走。
望着如织的人流,皇太极的目光不停的在里面寻找着,每当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时,他都会欣喜一些,但确认之后,却又脸现失望。
“我的大玉儿,你在哪里?”皇太极在心中呐喊着,眼睛一寸寸的扫过人流,神色却越来越失望,甚至有些苍白。
“大汗!”
直到,一声娇嗔的呼声传来,皇太极才如活了过来一般,迅速的望向前方,那边,一条纤细苗条的身影,正跌跌撞撞的往这边奔跑过来,隐约间,还有一丝丝的哭泣之声。
清晨的阳光下,两个相爱的人激动相拥,周围的侍卫只是默默的看着,神色复杂难名。
然而,美好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在陪着自己心爱的布木布泰三天后,皇太极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整个女真部族的迁徙。
熊廷弼的出现,很好的给他上了一课,明军已经随时有能力干扰此地了,他不知道明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但凭借着多次交战得来的经验,皇太极察觉到了大明军队一步步的变强。
不仅是更加先进的火器装备,还有那翻天覆地的精神面貌,面对李屠的骑兵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大明的军队,直到此次直面熊廷弼带着的部队,才稍稍恢复了些许自信,这次是正常的明军。
只是,皇太极心底下其实也知道,如熊廷弼手下这样的部队将会越来越少,而女真的处境也会随之更加的恶化。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大量的马匹上面挂满了包袱,老幼相扶,每个人都背着东西,带着各种车马,缓缓的启程离开,连绵庞大的队伍,却仅仅只有三万多的骑兵护卫着,真可谓是心酸。
至于残存下来的那五千蒙古骑兵,则在阿济格的带领下,先行离开,他们是去科尔沁部求援的,要求对方派出大军前俩接应。
科尔沁部的活动范围相当的广,不仅在蒙古高原上,在嫩江平原也有他们的活动迹象。
(这里纠正一个错误,前面两章写察罕浩特东侧的通道是在镇北关的西侧,这里写错了,应该是在北方,在科尔沁草原的更北方,科尔沁南边才是镇北关。)
上次,由于尾巴被李屠给缀住了,皇太极只能和他在山脉中兜着圈子,玩捉迷藏,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消灭对方,但此时事关整个部族的生死存亡,他也顾不得面子,派人向科尔沁部求援了。
整个大兴安岭山脉纵横,余脉绵绵,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便被这些余脉个分割开来。这些说是山脉,但其实更像丘陵,只是一场的崎岖,凹凸不平,但总有平摊的地方。科尔沁生活的科尔沁草原便是这样的平摊之地。
它是大兴安岭的南麓和西辽山地夹杂之间的一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在他的更北边一些,则是察罕浩特城以及那条贯穿了大兴安岭外围的山谷。
朱由校和李屠带着人马斩获南下的时候,都经过了科尔沁的底盘,只是科尔沁因为胆小谨慎,自己偷偷搬走,躲起来了。而皇太极的目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科尔沁部族,获取帮助。
尽管科尔沁四处游牧,但有着自己的骑兵帮助,还是能很快就找到的。等有了科尔沁的帮助后,再从草原上散落的部族获取更多的马匹,等到有足够的机动力后,他便能带着部族寻觅一个更好的地方。
对于科尔沁部,皇太极是十分放心的,两家部落的联系可谓是相当的紧密,就比如他自己,后宫中就有好几个侧妃都是科尔沁部的。
何况,就算对方抗拒又怎样,他手中那三万精锐骑兵可不是科尔沁能够抵挡的,到时候没准两家就变一家了。
当皇太极殿后的骑兵撤走之后又等了三天,确定女真不是玩什么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计谋后,熊廷弼的人马才敢出城,并派人向关内送消息。而他自己,则一脸兴奋的清点着这次的缴获。
报信的信使没有走多久,就在抚顺碰到了提前侦查的禁卫军哨探,很快,信使就被带到了皇帝面前问话。
女真整个部族放弃叶赫那拉,迁徙而去,不知去向。
这是反复询问多次后朱由校得到的消息,这个消息,当真是令他十分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太极竟然有这样的魄力,带着聚集在叶赫那拉的女真人迁走。
叶赫那拉只是女真的中心,并不是所欲女真人都聚集在这里,何况也不是所有女真人都是愿意跋山涉水的到处跑,因而,最后真正跟着皇太极走了也不过是二十万精壮人口,五万多次掠夺过来的工匠奴隶,以及三万精锐的骑兵。这就是皇太极所有的家当了。
而在叶赫那拉和整个边墙外的地方,大概还散落着十多万的女真部族,实际上这些人相当于是被皇太极放弃了。
“我是想要驱赶你们走,但却不是你们这样招呼都不打一声,自己跑掉的吧。”对于之后突然的变化,朱由校只能在心中默默吐槽。
不过,之前有着林丹汗那不顺着他战略规划的一幕,此时面对这种超出计划外的事情,朱由校还是很好的克制住了。
在惊讶过后,朱由校也是立刻派人去寻找踪迹,试图追踪上对方的大部人马。但是此时正是东北解冻的时间,水汽弥漫,道路更是模糊一片,根本没有留下任何能投提供线索的东西。更很快皇太极也不傻,自然知道在此时要派人消除部族行进的痕迹。
也就是说,皇太极带着庞大人口,暂时从大明皇帝的眼前消失了。这种局面,令朱由校心中有些愕然,也有些啼笑皆非。
他最初的目的的确是驱赶女真。这种想法同样是源于他记忆的深处,似乎有某本小说是这么做的,将女真人当成一种前锋,利用他们几十万的人口,不停的往北、往西赶,利用他们的人命探索这些不毛之地。
很多地方初进去的时候会十分的麻烦,也不知道应对的措施,但有了人去趟地雷之后就会好很多,在前人的人命上,大明就能更好的掌控这些地方。
本来,当时他是将林丹汗也列入了这个战略设想当中,但他却忽略了实际,草原是如此的广袤,根本不是他那一点人马能够限制的,因此林丹汗还是一如历史上,被皇太极击败后,带着察哈尔本部到了归化城。
尽管这个过程有些许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极为相似。没了林丹汗,朱由校也不懊恼,不是还剩下女真么,皇太极一代人杰,是绝对不可能看着自己就此沉沦的,他性子较林丹汗来的更加坚忍不拔,一定不会死守在叶赫那拉这个死地的。
而且,东北虽然在此前一直都纳入了大明的管辖,更是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但却是一间接的管理,就和贵州四川的土司一样,以当地人为管理者,管辖事务。很明显,各种历史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措施的失败,改土归流才是正道。
让女真威望前驱,在东北开路,而后朱由校的大军在后面接受,想想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是,再度出乎他预料的是,女真人竟然消失了,尽管还是有十来万的人口和几十万的奴隶散落在边墙之外,但这却不是女真的主体了。
所有的贵族,所有的八旗的领导层,所有有技术、会识字的女真人和奴隶全部消失了。这个消息是接到朱由校旨意后,盘踞在叶赫那拉的熊廷弼探索出来的。
“真是…….”朱由校摇了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虽然从解决边防隐患来说,此次可谓大获成功,但对于他自己最初的战略设想来说,却是全面的失败,林丹汗西遁,皇太极不知所踪。
“现在改怎么办呢?”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朱由校不由沉思起来。他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出征,就是想要抽身而出,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不再京师,然后……..一些老鼠或许这个时候就会跳出来了。
等到剪干净了这波杂草,整个天下就该安静下来了。不论是宗亲、地主士绅、还是官场中的某些人,让他们跳出来之后,就师出有名了。
“既如此,朕就把刀再磨的锋利些。”联想到国内的局势,朱由校便定下来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没有外部磨练,那就进行内部整训,刚好,他从这次的远征和战斗当中,确实有些想法。
正好辽东地势广阔,很多地方虽然有了居民,但农田并没有开垦多少,正好借此辽阔地带开展大练兵和系统深入的教育。
的确是要大练兵,这次连续截获了两个大的蒙古部族,光是缴获的战马就是二三十万匹,正好完成目前所有中央军的骡马化进程。
羽林军、细柳军、骠骑军、骁骑军,每军五万人,正好二十万。
白城和镇北关这边又近,通过科尔沁草原就能联通,草原广袤,正是练兵的绝佳地点,而且还能一边寻找隐藏起来的科尔沁部。
上次从白城山谷南下的时候,他虽然穿行了一边科尔沁草原,但却一个牧民都没有遇到,根本不知道传说中在女真争天下时除了极大力气的科尔沁部在哪里。不然朱由校也不介意搂草打兔子,在去掉一个大型的蒙古部族。
不过现在这样也好,一边练兵,一边拿那些小部落进行实战,征服他们,或者抽掉他们的精壮人口为兵,或者让他们固定从事某种劳动生产,以产品和大明换取生活的物资。
东北的小部族多如繁星,地域也是广阔无垠,期间不知道藏着多少的财富,若是经营的好,当真是一大宝地。而且这里比邻朝鲜,刚好趁此机会解决朝鲜的问题。
光海君既然和女真签订了城下之盟,愿为臣属国,那就不要怪大明爸爸不客气了。朱由校依稀记得,朝鲜北部似乎都是山地,但那里好像蕴含着丰富的铁矿,如今大明开始大炼钢,正是缺铁的时候。
而且,隐隐中,朱由校也有将这辽东当做一个退路的意思,若是国内真的收拾不下来了,造反的人数太多,到了举国皆反的地步,他也好有个地方躲避下,凭借手头扩展的二十万中央军,他绝对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是需要些时间罢了。
诸多计较在朱由校脑海中纷纷闪过,然后被他一步步整理成型,变成可以执行的策略。待他想的通透之后,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印玺,开始发布命令,整个辽东,在无数道圣旨口谕下,开始颤动起来。
京师,紫禁城,文华殿。
八名阁老正围着圆桌开会,会议上,坐在首席的徐光启正大发雷霆,怒声斥责。
“熊文灿这老东西,到底是在干什么,竟然到现在了,还没有开始发动土改,他是想对抗中央么?”别看徐光启平时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但发起脾气来,还这是有些吓人。
旁边坐着的王佐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文件,低头看起来,最终还念念有词,见一些关键的句子读出来。
什么山东灾情已经控制,不需要操之过急,利用土改稳定民心;什么白莲教已经一网打尽,没有了挑逗之人,百姓不会生乱;粮食运载及时,灾情已经稳定,以工代赈实行的也很好,百姓有吃有穿有工做,不需要在多生事端。
等等之类的理由,他罗列了一大堆。熊廷弼在历史上以口才著称,其表现得当上称之为一个纵横之士,这种特点反应在文采上,也是极其的油滑而又正当,粗看起来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但不尊内阁命令就是违抗上命,不管理由在怎么漂亮,都掩盖不了这个事实,这也是徐光启大发雷霆的原因。
“不光山东如此,其他几个省份也有文件送来。”朱燮元同样拿出一叠文档,然后按个念了起来,他并不是从头到尾的念,进士的尿性他是深知的,他自己也是如此,在开头一定要炫下文采,写一大通的废话,正文往往是在最后一段。
他拿起奏折后,直接就是从最后看起,然后一一念出来,让在座的其他阁老都听听。听着听着,在座的几乎所有人都皱起眉头来。
大明一十三个内陆行省,奏折堆叠如山,但几乎没有一州县的理由都差不多,什么民间沸腾,不好开展工作,什么士绅反对,无法下乡,甚至有的奏折中隐隐点出,地方不稳,强行推动恐有有不忍言之事云云!
“要挟,他们这是要挟内阁。”徐光启听罢,再度大怒,竟然连土改的前期工作,丈量土地都推行不下去,甚至还说强行推动有什么不忍言之事,这不是要挟是什么。
其他几人也是如此。内阁八个人,哦不,算上现在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李汝华,是九个人,他九人虽然家中有着大量的土地,但在此时早就写信嘱咐家人,将家族中的土地全部报备到县衙去,随时等着分割土地。
在内阁一段时间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界见识都大涨,他们可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皇帝改变天下的决心。何况,想要致富发家,传承绵延,本就不是非土地不可,商号,哦不,是公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何况,陛下还许了他们三千亩土地的经营权,除了人头能够分到的土地,还能另外承包三千亩,这太划算了。虽然经营土地要收税,但对于这种粮食的税率是很低的,可以说这又是一种可以传承很久的东西了。
天地下没有傻子,只要有官身,哪怕是最低端的九品官身,在加上足够的钱财,那么就能承包到最少一千亩的土地,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若不进行土改,那些低品级的官员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土地。
而现在,固然自己没有这么多钱财,但有了这个权限,那么就能吸引到家中有闲钱,但却无法用之生财,土地也将被剥夺的土老财了。
对于这些东西,擅长财务的毕自严想的很清楚透彻,因而,他也就从朱燮元念诵的那些奏章中看出了点其他的不同之处。
“我看,恐怕不是那些县令知府的要挟,而是地方情况确实如此。”毕自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让其他人有些侧目。
他也不藏着掖着,将自己的看法统统倒了出来,尤其是对分发给官员数额不同的土地承包权的政策,他将自己写信询问在地方为官的亲朋好友得到的回答一一说了出来。
【作者题外话】:回冬蝎火马书友,谢谢你看书这么仔细,提出这么多的建议,我知道最近写的很粗糙,但没办法,这是第一本签约的书,也没有什么大纲之类的,完全是凭感觉写,也不是什么历史类的转业毕业,很多资料都找不到,也只能这么写了。说实话,现实的生活很繁重,最近这些我写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的,一边写一边睡,实在是没有办法。
这本书我也不知道要写多久,只能说目前尽量坚持吧,坚持到写不下去为止。
第二天早上,叶赫那拉的西门洞开,如同蚂蚁般的人流往外走着,老人、孩子、妇女,以及女真中一些贵族。他们大包小包的提着自己的东西,由于事前有着皇太极的交待,里面装的多是些食物及御寒的衣物等。
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对于即将迁徙的女真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且熊廷弼也不会让他们带走的,这都是自己的战利品,不然空手而回,他在皇帝面前也不好看。
而对于这些不能吃不能和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想法,他看重的,还是部族的人口。叶赫那拉只是一座居住的城市,他的手工业作坊都是在城外,什么铁匠铺啊之类的,如今,这些工匠都将随女真一起被他带走。
望着如织的人流,皇太极的目光不停的在里面寻找着,每当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时,他都会欣喜一些,但确认之后,却又脸现失望。
“我的大玉儿,你在哪里?”皇太极在心中呐喊着,眼睛一寸寸的扫过人流,神色却越来越失望,甚至有些苍白。
“大汗!”
直到,一声娇嗔的呼声传来,皇太极才如活了过来一般,迅速的望向前方,那边,一条纤细苗条的身影,正跌跌撞撞的往这边奔跑过来,隐约间,还有一丝丝的哭泣之声。
清晨的阳光下,两个相爱的人激动相拥,周围的侍卫只是默默的看着,神色复杂难名。
然而,美好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在陪着自己心爱的布木布泰三天后,皇太极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整个女真部族的迁徙。
熊廷弼的出现,很好的给他上了一课,明军已经随时有能力干扰此地了,他不知道明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但凭借着多次交战得来的经验,皇太极察觉到了大明军队一步步的变强。
不仅是更加先进的火器装备,还有那翻天覆地的精神面貌,面对李屠的骑兵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大明的军队,直到此次直面熊廷弼带着的部队,才稍稍恢复了些许自信,这次是正常的明军。
只是,皇太极心底下其实也知道,如熊廷弼手下这样的部队将会越来越少,而女真的处境也会随之更加的恶化。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大量的马匹上面挂满了包袱,老幼相扶,每个人都背着东西,带着各种车马,缓缓的启程离开,连绵庞大的队伍,却仅仅只有三万多的骑兵护卫着,真可谓是心酸。
至于残存下来的那五千蒙古骑兵,则在阿济格的带领下,先行离开,他们是去科尔沁部求援的,要求对方派出大军前俩接应。
科尔沁部的活动范围相当的广,不仅在蒙古高原上,在嫩江平原也有他们的活动迹象。
(这里纠正一个错误,前面两章写察罕浩特东侧的通道是在镇北关的西侧,这里写错了,应该是在北方,在科尔沁草原的更北方,科尔沁南边才是镇北关。)
上次,由于尾巴被李屠给缀住了,皇太极只能和他在山脉中兜着圈子,玩捉迷藏,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消灭对方,但此时事关整个部族的生死存亡,他也顾不得面子,派人向科尔沁部求援了。
整个大兴安岭山脉纵横,余脉绵绵,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便被这些余脉个分割开来。这些说是山脉,但其实更像丘陵,只是一场的崎岖,凹凸不平,但总有平摊的地方。科尔沁生活的科尔沁草原便是这样的平摊之地。
它是大兴安岭的南麓和西辽山地夹杂之间的一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在他的更北边一些,则是察罕浩特城以及那条贯穿了大兴安岭外围的山谷。
朱由校和李屠带着人马斩获南下的时候,都经过了科尔沁的底盘,只是科尔沁因为胆小谨慎,自己偷偷搬走,躲起来了。而皇太极的目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科尔沁部族,获取帮助。
尽管科尔沁四处游牧,但有着自己的骑兵帮助,还是能很快就找到的。等有了科尔沁的帮助后,再从草原上散落的部族获取更多的马匹,等到有足够的机动力后,他便能带着部族寻觅一个更好的地方。
对于科尔沁部,皇太极是十分放心的,两家部落的联系可谓是相当的紧密,就比如他自己,后宫中就有好几个侧妃都是科尔沁部的。
何况,就算对方抗拒又怎样,他手中那三万精锐骑兵可不是科尔沁能够抵挡的,到时候没准两家就变一家了。
当皇太极殿后的骑兵撤走之后又等了三天,确定女真不是玩什么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计谋后,熊廷弼的人马才敢出城,并派人向关内送消息。而他自己,则一脸兴奋的清点着这次的缴获。
报信的信使没有走多久,就在抚顺碰到了提前侦查的禁卫军哨探,很快,信使就被带到了皇帝面前问话。
女真整个部族放弃叶赫那拉,迁徙而去,不知去向。
这是反复询问多次后朱由校得到的消息,这个消息,当真是令他十分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太极竟然有这样的魄力,带着聚集在叶赫那拉的女真人迁走。
叶赫那拉只是女真的中心,并不是所欲女真人都聚集在这里,何况也不是所有女真人都是愿意跋山涉水的到处跑,因而,最后真正跟着皇太极走了也不过是二十万精壮人口,五万多次掠夺过来的工匠奴隶,以及三万精锐的骑兵。这就是皇太极所有的家当了。
而在叶赫那拉和整个边墙外的地方,大概还散落着十多万的女真部族,实际上这些人相当于是被皇太极放弃了。
“我是想要驱赶你们走,但却不是你们这样招呼都不打一声,自己跑掉的吧。”对于之后突然的变化,朱由校只能在心中默默吐槽。
不过,之前有着林丹汗那不顺着他战略规划的一幕,此时面对这种超出计划外的事情,朱由校还是很好的克制住了。
在惊讶过后,朱由校也是立刻派人去寻找踪迹,试图追踪上对方的大部人马。但是此时正是东北解冻的时间,水汽弥漫,道路更是模糊一片,根本没有留下任何能投提供线索的东西。更很快皇太极也不傻,自然知道在此时要派人消除部族行进的痕迹。
也就是说,皇太极带着庞大人口,暂时从大明皇帝的眼前消失了。这种局面,令朱由校心中有些愕然,也有些啼笑皆非。
他最初的目的的确是驱赶女真。这种想法同样是源于他记忆的深处,似乎有某本小说是这么做的,将女真人当成一种前锋,利用他们几十万的人口,不停的往北、往西赶,利用他们的人命探索这些不毛之地。
很多地方初进去的时候会十分的麻烦,也不知道应对的措施,但有了人去趟地雷之后就会好很多,在前人的人命上,大明就能更好的掌控这些地方。
本来,当时他是将林丹汗也列入了这个战略设想当中,但他却忽略了实际,草原是如此的广袤,根本不是他那一点人马能够限制的,因此林丹汗还是一如历史上,被皇太极击败后,带着察哈尔本部到了归化城。
尽管这个过程有些许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极为相似。没了林丹汗,朱由校也不懊恼,不是还剩下女真么,皇太极一代人杰,是绝对不可能看着自己就此沉沦的,他性子较林丹汗来的更加坚忍不拔,一定不会死守在叶赫那拉这个死地的。
而且,东北虽然在此前一直都纳入了大明的管辖,更是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但却是一间接的管理,就和贵州四川的土司一样,以当地人为管理者,管辖事务。很明显,各种历史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措施的失败,改土归流才是正道。
让女真威望前驱,在东北开路,而后朱由校的大军在后面接受,想想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是,再度出乎他预料的是,女真人竟然消失了,尽管还是有十来万的人口和几十万的奴隶散落在边墙之外,但这却不是女真的主体了。
所有的贵族,所有的八旗的领导层,所有有技术、会识字的女真人和奴隶全部消失了。这个消息是接到朱由校旨意后,盘踞在叶赫那拉的熊廷弼探索出来的。
“真是…….”朱由校摇了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虽然从解决边防隐患来说,此次可谓大获成功,但对于他自己最初的战略设想来说,却是全面的失败,林丹汗西遁,皇太极不知所踪。
“现在改怎么办呢?”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朱由校不由沉思起来。他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出征,就是想要抽身而出,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不再京师,然后……..一些老鼠或许这个时候就会跳出来了。
等到剪干净了这波杂草,整个天下就该安静下来了。不论是宗亲、地主士绅、还是官场中的某些人,让他们跳出来之后,就师出有名了。
“既如此,朕就把刀再磨的锋利些。”联想到国内的局势,朱由校便定下来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没有外部磨练,那就进行内部整训,刚好,他从这次的远征和战斗当中,确实有些想法。
正好辽东地势广阔,很多地方虽然有了居民,但农田并没有开垦多少,正好借此辽阔地带开展大练兵和系统深入的教育。
的确是要大练兵,这次连续截获了两个大的蒙古部族,光是缴获的战马就是二三十万匹,正好完成目前所有中央军的骡马化进程。
羽林军、细柳军、骠骑军、骁骑军,每军五万人,正好二十万。
白城和镇北关这边又近,通过科尔沁草原就能联通,草原广袤,正是练兵的绝佳地点,而且还能一边寻找隐藏起来的科尔沁部。
上次从白城山谷南下的时候,他虽然穿行了一边科尔沁草原,但却一个牧民都没有遇到,根本不知道传说中在女真争天下时除了极大力气的科尔沁部在哪里。不然朱由校也不介意搂草打兔子,在去掉一个大型的蒙古部族。
不过现在这样也好,一边练兵,一边拿那些小部落进行实战,征服他们,或者抽掉他们的精壮人口为兵,或者让他们固定从事某种劳动生产,以产品和大明换取生活的物资。
东北的小部族多如繁星,地域也是广阔无垠,期间不知道藏着多少的财富,若是经营的好,当真是一大宝地。而且这里比邻朝鲜,刚好趁此机会解决朝鲜的问题。
光海君既然和女真签订了城下之盟,愿为臣属国,那就不要怪大明爸爸不客气了。朱由校依稀记得,朝鲜北部似乎都是山地,但那里好像蕴含着丰富的铁矿,如今大明开始大炼钢,正是缺铁的时候。
而且,隐隐中,朱由校也有将这辽东当做一个退路的意思,若是国内真的收拾不下来了,造反的人数太多,到了举国皆反的地步,他也好有个地方躲避下,凭借手头扩展的二十万中央军,他绝对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是需要些时间罢了。
诸多计较在朱由校脑海中纷纷闪过,然后被他一步步整理成型,变成可以执行的策略。待他想的通透之后,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印玺,开始发布命令,整个辽东,在无数道圣旨口谕下,开始颤动起来。
京师,紫禁城,文华殿。
八名阁老正围着圆桌开会,会议上,坐在首席的徐光启正大发雷霆,怒声斥责。
“熊文灿这老东西,到底是在干什么,竟然到现在了,还没有开始发动土改,他是想对抗中央么?”别看徐光启平时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但发起脾气来,还这是有些吓人。
旁边坐着的王佐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文件,低头看起来,最终还念念有词,见一些关键的句子读出来。
什么山东灾情已经控制,不需要操之过急,利用土改稳定民心;什么白莲教已经一网打尽,没有了挑逗之人,百姓不会生乱;粮食运载及时,灾情已经稳定,以工代赈实行的也很好,百姓有吃有穿有工做,不需要在多生事端。
等等之类的理由,他罗列了一大堆。熊廷弼在历史上以口才著称,其表现得当上称之为一个纵横之士,这种特点反应在文采上,也是极其的油滑而又正当,粗看起来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但不尊内阁命令就是违抗上命,不管理由在怎么漂亮,都掩盖不了这个事实,这也是徐光启大发雷霆的原因。
“不光山东如此,其他几个省份也有文件送来。”朱燮元同样拿出一叠文档,然后按个念了起来,他并不是从头到尾的念,进士的尿性他是深知的,他自己也是如此,在开头一定要炫下文采,写一大通的废话,正文往往是在最后一段。
他拿起奏折后,直接就是从最后看起,然后一一念出来,让在座的其他阁老都听听。听着听着,在座的几乎所有人都皱起眉头来。
大明一十三个内陆行省,奏折堆叠如山,但几乎没有一州县的理由都差不多,什么民间沸腾,不好开展工作,什么士绅反对,无法下乡,甚至有的奏折中隐隐点出,地方不稳,强行推动恐有有不忍言之事云云!
“要挟,他们这是要挟内阁。”徐光启听罢,再度大怒,竟然连土改的前期工作,丈量土地都推行不下去,甚至还说强行推动有什么不忍言之事,这不是要挟是什么。
其他几人也是如此。内阁八个人,哦不,算上现在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李汝华,是九个人,他九人虽然家中有着大量的土地,但在此时早就写信嘱咐家人,将家族中的土地全部报备到县衙去,随时等着分割土地。
在内阁一段时间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界见识都大涨,他们可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皇帝改变天下的决心。何况,想要致富发家,传承绵延,本就不是非土地不可,商号,哦不,是公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何况,陛下还许了他们三千亩土地的经营权,除了人头能够分到的土地,还能另外承包三千亩,这太划算了。虽然经营土地要收税,但对于这种粮食的税率是很低的,可以说这又是一种可以传承很久的东西了。
天地下没有傻子,只要有官身,哪怕是最低端的九品官身,在加上足够的钱财,那么就能承包到最少一千亩的土地,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若不进行土改,那些低品级的官员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土地。
而现在,固然自己没有这么多钱财,但有了这个权限,那么就能吸引到家中有闲钱,但却无法用之生财,土地也将被剥夺的土老财了。
对于这些东西,擅长财务的毕自严想的很清楚透彻,因而,他也就从朱燮元念诵的那些奏章中看出了点其他的不同之处。
“我看,恐怕不是那些县令知府的要挟,而是地方情况确实如此。”毕自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让其他人有些侧目。
他也不藏着掖着,将自己的看法统统倒了出来,尤其是对分发给官员数额不同的土地承包权的政策,他将自己写信询问在地方为官的亲朋好友得到的回答一一说了出来。
【作者题外话】:回冬蝎火马书友,谢谢你看书这么仔细,提出这么多的建议,我知道最近写的很粗糙,但没办法,这是第一本签约的书,也没有什么大纲之类的,完全是凭感觉写,也不是什么历史类的转业毕业,很多资料都找不到,也只能这么写了。说实话,现实的生活很繁重,最近这些我写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的,一边写一边睡,实在是没有办法。
这本书我也不知道要写多久,只能说目前尽量坚持吧,坚持到写不下去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