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二章:新问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事件还在发酵,对于整个大唐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但是毫无疑问,这一次的事件,完全是正面的形象,作为主导者,朝廷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付出……
“当下在籍七十岁以上老者有三十三万六千一百七十七人,按照每人每月一斗粮来发放的话,每月需支出约三万三千六百一十八斛,全年需支出四十万三千四百一十二斛,而当下库存约为千万石,算上今年的新入库,约莫这个数字至少会增加至一千三百万石,若是来年能将机械化生产推广至镇北,加大开垦农田数量,产量将会再升一些。”新年过后,皇甫无逸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确认人口数量以及常平仓库存。
但是他这里得到的,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确切的数据,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等到各地将详细的情况汇报上来才能知道。
而七十岁以上老者的数量,这个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偏差,但偏差应该不会太大,毕竟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蹬腿,而时间推移了,每一年都有不少人步入这一行列。
各地官府的数据是每月汇总一次,但是朝廷这里却做不到,他们只能在每年的年中汇总一次,也就是说,现在他这里拿到的数据,是大半年前的数据。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去做整体的计划,就算有偏差,又能偏差到哪去?
无非就是多个千把人,或者少一些,大体上是不会出错的。
而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大唐现在又存粮了,近千万石的存粮。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唐八百余万户,四千万人口的数量,平均每四人就有一石的存粮。
单纯的从数据上来看,这个数量并不多。
但要考虑到一个现实问题,这是常平仓的存粮水平,常平仓是什么?那是国家粮仓,也就是说,这几年以来,国家为每四个人准备了一石粮食。
这些粮食不到灾年是用不上的,因为平时百姓家中都有自留的粮食,加上这些年随着兴修水利,大量的改进生产器械,导致生产效率提升,粮食生长环境改善,产量提升等等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人口问题。
李渊时期,唐朝人口仅有不到千万,这是在籍人口,而大业年间,人口数可是直逼五千万的。
几十年的战乱,真的就会损失这么多人口吗?
那些人都选择了成为隐户,隐户的好处就是不用缴纳课赋。
但这个问题现在根本就不是问题,朝廷逐年的在减少课赋,加上大量的工作机会,虽说不再均田了,但之前的田地,也是按照村落人口数量来均匀划分的。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籍,人在籍不在,哪怕你在这座村庄生活了一辈子,人人都知道你,那也只能抱歉了,没有你的地。
而外面不论干什么都需要户籍,这就导致大量隐户人员不得不主动报户。
现在大唐基本上没什么隐户了,但这组数据也直接饿的证明了,隋末乱世时期,大唐损失了至少六百万人。
李元吉点了点头,发放的福利只占据常平仓总储量的百分之三点多,这个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而且对于大唐来说,只要不遇见人祸,即便是天灾,也未必会有多可怕。
首先,这么多的储量是完全够用的,其次,机械化生产一旦推广出去,关中、中原等地或许只能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受制于地方大小的缘故。
但是到了镇北,那提升的可就是耕种的土地数量了。
而且那边的土地极为肥沃,常年的草原,每一次过冬,都会给那里的土地积累一些肥力,加上牛羊马群的粪便发酵,使得那里的土地肥沃程度远超中原地区。
在那里甚至不用去养地,直接翻地就种都是可以的,而且产量不比这边低。
四千万人口,的确很多,但也很少,况且这些人口大多数集中在关中和中原地区。
像诺大的镇北,现在也不过几十万人口而已,就这还有将近一半是突厥内附过来的。
“陛下,此项制度势必会导致常平仓在管理方面出现混乱,所以臣认为,可以在各地新修一座常平仓,以现有的常平仓为主,但这座常平仓不担任放粮任务,只负责担负它原有的任务,并且始终保持其不低于九成的存储数量,余下的粮食,则搬运至新修的仓库,此仓库主用于放粮,以及对主仓的补充,两仓分离,在管理上可以更加明了一些……”皇甫无逸继续建议着。
这件事情他也没少想,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
常平仓的任务本身就很重,真以为仓库什么事都没有,就等着收粮放粮统计就好了?
错了,大错特错,仓库每天都要打开门窗进行通风,除此之外,还要每天都将一部分粮食搬运出来进行晾晒,一直丢在仓库不管不问的话,一年时间都用不了,保准整个仓库的粮食都坏掉。
所以,每座仓库的标配是十人,然后每天还又从外面招募三十至五十不等的临时工用来翻晒粮食。
工钱也很简单,干一天活就是一斗粮食,晚上收工就拿着一斗粮食回家。
虽然没有给钱来的实在,但抢着干活的人依旧一大把。
甚至这些人已经固定下来了,而他们也有的是办法将这些粮食换成钱,比如说收成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多卖一些,然后日常拿回去的粮食就吃掉,这不一样吗?
“钱够吗?”李元吉最担心的还是钱。
不过很快,李元吉就知道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足够了,今年朝廷有不少的盈余,主要原因还是叫停了很多项目,这些资金都省了下来。”皇甫无逸说着,这算是他过的最舒坦的一年了。
得益于朝廷有意放缓脚步,让人冷静一下,没那么多项目了,经费也就省了下来。
至于修路,水泥作坊什么都是朝廷的,还是那句话,只需要支付工钱就可以了。
加上大量的机械化生产,使得人工费用也降低了一半以上,虽说要采买车辆,但这些车辆本身就是朝廷的工坊制造的,成本根本就没几个钱。
所以算下来的话,现在修一条路,甚至比当年修长洛官道的时候还省钱。
皇甫无逸也终于体会到了机械化的好处了,原来十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干了,而且干活的速度还很快,质量还很高。
特别是修路的时候,一台压路机的作用,简直比一千个工人还来劲儿,那效果,杠杠的。
“先做个计划吧!”李元吉点了点头,修建仓库,其实用不了多少钱。
最重要的是,当个皇帝真特娘的好,整个天下都是老子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中哪块地,直接拿来就是。
虽然为了名声考虑,不会操作的这么直接,但也可以用置换的方式拿到,跟捡白菜似的。
李元吉才不会为了几千个仓库的事情头疼呢,这笔钱甚至不用朝廷出,各个县就能自己去完成。
“陛下,还有一个事……”一直在一旁的马周也突然间开口了。
李元吉看了眼马周,有些疑惑。
“工业化和机械化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的解放劳动力,将更多的劳动人口释放出来,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咱们释放了这么多劳动力,但却没有地方去安置他们,虽然眼下来看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日子久了,难免会让百姓养成一种懒惰的习惯,所以,该如何安置这些百姓呢?”马周有些纠结的问着。
整个朝廷都已经决定了停下来缓一缓,但马周却不能停,不是不想停,而是停不下来。
闲置人口太多了,虽然以前的闲置人口也不少,但老百姓没事就钻到地头去耕种,打理农田,根本没时间去干别的。
现在打理农田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也不需要那么久了,马上翻地可以用拖拉机,平地也可以用拖拉机,浇水?抱歉,大部分农田附近都修了水渠,现在可以灌溉了,不用提着桶一点点的去浇水了,剩下的也就是除草了,但除草这货家里的女人就能干,完全不用一家人都去干这事。
又没有工作,那么问题来了,一帮闲人长时间闲着没事干,会不会惹点什么事情出来?
答案当然是会,这还用问吗?
“所以呢?”李元吉看向马周,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当然知道,但怎么去操作,李元吉就不太清楚了。
“臣觉得应当鼓励经商,一可以为各地增加税收,二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就算他们用的都是自家人,这也算是解决了部分工作问题。同时,朝廷可以适当的开放一些技术,以此来鼓励百姓经商的热情。”
自由?民主?专制?
李元吉心中暗暗摇了摇头,那些方法放在现在怕是都不合适,经商这个事,其实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但经过之前的经验来看,胆大的人不少,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个规模又很少。
单纯的去鼓励百姓经商,这个有些不太现实。
事件还在发酵,对于整个大唐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但是毫无疑问,这一次的事件,完全是正面的形象,作为主导者,朝廷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付出……
“当下在籍七十岁以上老者有三十三万六千一百七十七人,按照每人每月一斗粮来发放的话,每月需支出约三万三千六百一十八斛,全年需支出四十万三千四百一十二斛,而当下库存约为千万石,算上今年的新入库,约莫这个数字至少会增加至一千三百万石,若是来年能将机械化生产推广至镇北,加大开垦农田数量,产量将会再升一些。”新年过后,皇甫无逸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确认人口数量以及常平仓库存。
但是他这里得到的,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确切的数据,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等到各地将详细的情况汇报上来才能知道。
而七十岁以上老者的数量,这个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偏差,但偏差应该不会太大,毕竟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蹬腿,而时间推移了,每一年都有不少人步入这一行列。
各地官府的数据是每月汇总一次,但是朝廷这里却做不到,他们只能在每年的年中汇总一次,也就是说,现在他这里拿到的数据,是大半年前的数据。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去做整体的计划,就算有偏差,又能偏差到哪去?
无非就是多个千把人,或者少一些,大体上是不会出错的。
而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大唐现在又存粮了,近千万石的存粮。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唐八百余万户,四千万人口的数量,平均每四人就有一石的存粮。
单纯的从数据上来看,这个数量并不多。
但要考虑到一个现实问题,这是常平仓的存粮水平,常平仓是什么?那是国家粮仓,也就是说,这几年以来,国家为每四个人准备了一石粮食。
这些粮食不到灾年是用不上的,因为平时百姓家中都有自留的粮食,加上这些年随着兴修水利,大量的改进生产器械,导致生产效率提升,粮食生长环境改善,产量提升等等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人口问题。
李渊时期,唐朝人口仅有不到千万,这是在籍人口,而大业年间,人口数可是直逼五千万的。
几十年的战乱,真的就会损失这么多人口吗?
那些人都选择了成为隐户,隐户的好处就是不用缴纳课赋。
但这个问题现在根本就不是问题,朝廷逐年的在减少课赋,加上大量的工作机会,虽说不再均田了,但之前的田地,也是按照村落人口数量来均匀划分的。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籍,人在籍不在,哪怕你在这座村庄生活了一辈子,人人都知道你,那也只能抱歉了,没有你的地。
而外面不论干什么都需要户籍,这就导致大量隐户人员不得不主动报户。
现在大唐基本上没什么隐户了,但这组数据也直接饿的证明了,隋末乱世时期,大唐损失了至少六百万人。
李元吉点了点头,发放的福利只占据常平仓总储量的百分之三点多,这个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而且对于大唐来说,只要不遇见人祸,即便是天灾,也未必会有多可怕。
首先,这么多的储量是完全够用的,其次,机械化生产一旦推广出去,关中、中原等地或许只能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受制于地方大小的缘故。
但是到了镇北,那提升的可就是耕种的土地数量了。
而且那边的土地极为肥沃,常年的草原,每一次过冬,都会给那里的土地积累一些肥力,加上牛羊马群的粪便发酵,使得那里的土地肥沃程度远超中原地区。
在那里甚至不用去养地,直接翻地就种都是可以的,而且产量不比这边低。
四千万人口,的确很多,但也很少,况且这些人口大多数集中在关中和中原地区。
像诺大的镇北,现在也不过几十万人口而已,就这还有将近一半是突厥内附过来的。
“陛下,此项制度势必会导致常平仓在管理方面出现混乱,所以臣认为,可以在各地新修一座常平仓,以现有的常平仓为主,但这座常平仓不担任放粮任务,只负责担负它原有的任务,并且始终保持其不低于九成的存储数量,余下的粮食,则搬运至新修的仓库,此仓库主用于放粮,以及对主仓的补充,两仓分离,在管理上可以更加明了一些……”皇甫无逸继续建议着。
这件事情他也没少想,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
常平仓的任务本身就很重,真以为仓库什么事都没有,就等着收粮放粮统计就好了?
错了,大错特错,仓库每天都要打开门窗进行通风,除此之外,还要每天都将一部分粮食搬运出来进行晾晒,一直丢在仓库不管不问的话,一年时间都用不了,保准整个仓库的粮食都坏掉。
所以,每座仓库的标配是十人,然后每天还又从外面招募三十至五十不等的临时工用来翻晒粮食。
工钱也很简单,干一天活就是一斗粮食,晚上收工就拿着一斗粮食回家。
虽然没有给钱来的实在,但抢着干活的人依旧一大把。
甚至这些人已经固定下来了,而他们也有的是办法将这些粮食换成钱,比如说收成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多卖一些,然后日常拿回去的粮食就吃掉,这不一样吗?
“钱够吗?”李元吉最担心的还是钱。
不过很快,李元吉就知道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足够了,今年朝廷有不少的盈余,主要原因还是叫停了很多项目,这些资金都省了下来。”皇甫无逸说着,这算是他过的最舒坦的一年了。
得益于朝廷有意放缓脚步,让人冷静一下,没那么多项目了,经费也就省了下来。
至于修路,水泥作坊什么都是朝廷的,还是那句话,只需要支付工钱就可以了。
加上大量的机械化生产,使得人工费用也降低了一半以上,虽说要采买车辆,但这些车辆本身就是朝廷的工坊制造的,成本根本就没几个钱。
所以算下来的话,现在修一条路,甚至比当年修长洛官道的时候还省钱。
皇甫无逸也终于体会到了机械化的好处了,原来十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干了,而且干活的速度还很快,质量还很高。
特别是修路的时候,一台压路机的作用,简直比一千个工人还来劲儿,那效果,杠杠的。
“先做个计划吧!”李元吉点了点头,修建仓库,其实用不了多少钱。
最重要的是,当个皇帝真特娘的好,整个天下都是老子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中哪块地,直接拿来就是。
虽然为了名声考虑,不会操作的这么直接,但也可以用置换的方式拿到,跟捡白菜似的。
李元吉才不会为了几千个仓库的事情头疼呢,这笔钱甚至不用朝廷出,各个县就能自己去完成。
“陛下,还有一个事……”一直在一旁的马周也突然间开口了。
李元吉看了眼马周,有些疑惑。
“工业化和机械化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的解放劳动力,将更多的劳动人口释放出来,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咱们释放了这么多劳动力,但却没有地方去安置他们,虽然眼下来看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日子久了,难免会让百姓养成一种懒惰的习惯,所以,该如何安置这些百姓呢?”马周有些纠结的问着。
整个朝廷都已经决定了停下来缓一缓,但马周却不能停,不是不想停,而是停不下来。
闲置人口太多了,虽然以前的闲置人口也不少,但老百姓没事就钻到地头去耕种,打理农田,根本没时间去干别的。
现在打理农田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也不需要那么久了,马上翻地可以用拖拉机,平地也可以用拖拉机,浇水?抱歉,大部分农田附近都修了水渠,现在可以灌溉了,不用提着桶一点点的去浇水了,剩下的也就是除草了,但除草这货家里的女人就能干,完全不用一家人都去干这事。
又没有工作,那么问题来了,一帮闲人长时间闲着没事干,会不会惹点什么事情出来?
答案当然是会,这还用问吗?
“所以呢?”李元吉看向马周,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当然知道,但怎么去操作,李元吉就不太清楚了。
“臣觉得应当鼓励经商,一可以为各地增加税收,二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就算他们用的都是自家人,这也算是解决了部分工作问题。同时,朝廷可以适当的开放一些技术,以此来鼓励百姓经商的热情。”
自由?民主?专制?
李元吉心中暗暗摇了摇头,那些方法放在现在怕是都不合适,经商这个事,其实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但经过之前的经验来看,胆大的人不少,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个规模又很少。
单纯的去鼓励百姓经商,这个有些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