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我怕扯着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精明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商机。
而有头脑的人,哪怕在一块铁板中也能找出一丝缝隙去钻进去。
世家终究是世家,虽然现如今政治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经济地位却依旧是存在的。
而当初李元吉迫使他们放弃政治手段的措施,便是将他们引入到经济方面,而给他们做出的保证,也就是不会在经济领域对他们动手。
前提是要守规矩,不要违反律法。
以当初世家的尿性,自然不会答应,也更不会相信李元吉给出的承诺。
因为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
可无奈当时李元吉的强势,仕途中虽然有人,但军中却是清一色的偏向皇帝,加上精简人员,提拔大量的年轻人进入朝廷,这一整套组合拳,可谓是动了世家的根基。
有人不信这个邪,于是他们成为了垫刀的存在,余下的世家,也不得不就此作罢。
“陛下,郑家想在铁路方面与朝廷进行更深入的合作。”铁路刚刚开通不到十天的时间,郑家便找上了马周商议合作的事情。
如果是一般的合作,马周自然可以答应,但是现在,郑家的合作显然不是一般的合作,所以马周无法答应,只能将问题上报给李元吉。
“说说看!”李元吉停下了手中的事情,能让马周前来汇报的,显然不是一件小事情。
而目前铁路方面的运输,也出现了一定的疲惫。
这个很让人吃惊,但却又在预料之中。
除了第一天的运输,货运和客运都是满员以外,再往后的运输,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没有在出现过当日的盛况,甚至最惨的时候,一列火车竟然只有不到一百位乘客,也就是说,拉着能坐满一节车厢的人,空跑了九节车厢。
而这个事实很让人无奈,也很让人无语。
怎么说呢,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还是因为商业的欠发达,百姓手中没有太多的钱去远行,或者是思想观念而导致的不愿意去远行。
而客运来来往往的,多为朝廷官员,以及需要来往于两地的商人。
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显然更重要,而走官道的话,浪费时间不说,途中花费的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郑家欲将铁路沿线附近的养殖场全部搬往荥阳,而且以后只通过铁路来运输这些商品,可以与朝廷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同时又希望朝廷可以将铁路修建至荥阳。”马周说着。
李元吉微微眯着眼睛,郑家的这个条件可是不简单啊。
洛州距离荥阳大约二百里左右,二百里,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修建铁路的话,更不是一笔小小的资金可以完成的。
虽说铁路以后肯定还会继续往东修建,但现在为了与郑家的这个合作就去扩展二百里的铁路,这个代价,不是朝廷能够承受的。
当然,铁路修通,意味着里程数又增加了,受惠的人群又增加了不少,可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么着急的修建这么一段铁路,对于朝廷而言,真的未必是什么好事。
而当务之急,便是应当先将现有的铁路给盘活。
不过李元吉也很清楚,铁路这东西,距离越短,越不容易盘活,规模越大,盘活的希望也就越大。
而现在这一段长洛铁路,局限性还是很大的,如果这是一条长安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那么好处自然就很多了,东部地区的海产品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过来,而内陆的产品也可以运过去。
“郑家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李元吉冷哼一声。
养殖场搬回荥阳,是可以提升荥阳的税收什么的,可这是在减少其他地区税收的前提下。
另外,荥阳是郑家的大本营,在那里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可以使用。
也就是说,将养殖场搬回荥阳的郑家,非但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反倒可以大赚一笔。
因为在荥阳,郑家在人工方面可以节省下来,因为奴隶干活是不需要钱的,养殖的饲料也可以节省一些,现在郑家的饲料多为收购,这就需要用到钱,而在荥阳,他们完全可以自产自销。
这就跟一个组装工厂一样,除了是自己组装的,所有材料都需要从外部购买,而买来的材料,别人自然要赚钱的。
但一个拥有自产能力的工厂就不一样了,最简单的例子,就说火车吧,如果火车用的煤是市面上买来的,那运营成本必然会提升,但煤是直接从煤矿拉来的,煤矿是朝廷的,只需要支付旷工的工钱就可以了,而郑家则是连工钱都给省了。
如果朝廷答应他们的请求,修建一条通往荥阳的铁路,郑家虽然需要支付运输费用,可按照现在的行情,一年下来郑家依旧比之前多赚了不少。
而如此一来,因为成本下降了,价格自然也会跟着下降一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郑家可以更疯狂的抢走整个铁路沿线市场,市场大了,价格低了,赚的反而更多了。
可以说,郑家的算盘打的很好。
因为郑家虽然不能在参与政治了,可这才刚刚几年的时间?在政治眼光方面,郑家还没退化到平民水平。
朝廷在东海郡囤积了那么多的兵力,甚至整个大唐的造船厂都在东海郡,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东海郡对大唐的作用很重要,说明大唐是有心去探索大海的。
可探索大海,就离不开陆地的支持,如果没有出现铁路那也就算了,可现在铁路已经运营了,他的成本,他的速度,他的便利,都比以往的方式更简洁。
而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一列火车从长安出发,只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东海郡,比以往的方式节省了五倍的时间,这又意味着什么?
或许,郑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掐准了朝廷接下来要做的动作。
但又不敢肯定什么时候会开始,所以才以合作的事情来提出来。
至于目的,自然是鼓励朝廷尽早开工,这样的话,郑家可就把握住了先机。
而且将来以后,不仅可以在养殖方面成为行业老大,甚至在渔业方面也能说的上话。
因为无论是东海郡也好,还是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也罢,任何一个世家只要去了,以他们当下的财力,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那里。
可以说,郑家进入角色的速度倒是挺快的,而且对于时机把握的也很准。
但,李元吉能怪罪他们吗?
当然不能。
要想解决铁路现在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修,一直修到东海郡,以空间换取利益,从而促进商业的发展,促进铁路的繁荣。
“其实郑家若是不提,臣也打算过段时间与陛下说一说这个事情的,长洛铁路还是太短了,而两地相距较近,很多商品是共同存在的,往来之间的贸易,也并不算特别的繁华,而之前官道的运输基本就可以满足需求了。
所以通过这几天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出一个结果,这段铁路并不能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利益,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如果单纯的考虑经济方面,倒是可以向西修建一条通往西域诸国的铁路。
而这条铁路除了对经济有较大的帮助,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也有不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唐更好的控制整个西域地区。
但是陛下当下的重心似乎并不在西边,所以臣倒是建议陛下可以优先修建通往东海郡的铁路。那样的话,将来无论是调兵支援,还是从海外获取的战利品,都可以在东海郡下船以后,直接通过铁路运往长安。”郑家是昨天找上门的,为此马周整整思考了一整天的时间,权衡了其中的利与弊。
虽然建议是有利于郑家的,可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周却从未想过郑家,而是以李元吉当下的重心去考虑的。
对于李元吉而言,考虑的问题并不是修与不修,而是什么时候去修。
先前从长安到洛州的铁路,一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去修建,这个时间不长,甚至很短。
因为考虑到没有人有这种经验,他们只能按照要求,以及试验场里试验的结果去修建的。
但是同样的,这种方式又是很落后,很麻烦的。
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李元吉就提出了要改变修建铁路的方式,当然,最大的改变就是铺设铁轨的过程,至于其他的,暂时没那个能力去改变。
“如果将铁路从洛州铺设到东海郡,需要用时多久?又需要耗费多少资金?”李元吉紧皱着眉头问道。
问题他自然考虑过,从日本运来的金银,光是在途中就耗费掉了不少,有铁路的话,这个耗费自然可以小一些,而且还有其他的商业方面。
但李元吉最担心的还是钱的问题,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大唐现在虽然比之前好了很多,可底子还是太薄,经不起这么折腾。
毕竟前隋的灭亡,就是因为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个人的折腾,倒不是说他们是瞎胡折腾,事实上他们折腾出来的东西,那都是利在千秋的好东西,隋朝灭亡了,可当年修建的运河在现在可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甚至到了李元吉穿越的时候,都还有一部分依旧在使用。
可问题在于,那两位皇帝只管干事,却从不考虑民间疾苦,也不考虑朝廷是否能够承受。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跨的太大,扯着蛋了……
精明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商机。
而有头脑的人,哪怕在一块铁板中也能找出一丝缝隙去钻进去。
世家终究是世家,虽然现如今政治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经济地位却依旧是存在的。
而当初李元吉迫使他们放弃政治手段的措施,便是将他们引入到经济方面,而给他们做出的保证,也就是不会在经济领域对他们动手。
前提是要守规矩,不要违反律法。
以当初世家的尿性,自然不会答应,也更不会相信李元吉给出的承诺。
因为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
可无奈当时李元吉的强势,仕途中虽然有人,但军中却是清一色的偏向皇帝,加上精简人员,提拔大量的年轻人进入朝廷,这一整套组合拳,可谓是动了世家的根基。
有人不信这个邪,于是他们成为了垫刀的存在,余下的世家,也不得不就此作罢。
“陛下,郑家想在铁路方面与朝廷进行更深入的合作。”铁路刚刚开通不到十天的时间,郑家便找上了马周商议合作的事情。
如果是一般的合作,马周自然可以答应,但是现在,郑家的合作显然不是一般的合作,所以马周无法答应,只能将问题上报给李元吉。
“说说看!”李元吉停下了手中的事情,能让马周前来汇报的,显然不是一件小事情。
而目前铁路方面的运输,也出现了一定的疲惫。
这个很让人吃惊,但却又在预料之中。
除了第一天的运输,货运和客运都是满员以外,再往后的运输,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没有在出现过当日的盛况,甚至最惨的时候,一列火车竟然只有不到一百位乘客,也就是说,拉着能坐满一节车厢的人,空跑了九节车厢。
而这个事实很让人无奈,也很让人无语。
怎么说呢,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还是因为商业的欠发达,百姓手中没有太多的钱去远行,或者是思想观念而导致的不愿意去远行。
而客运来来往往的,多为朝廷官员,以及需要来往于两地的商人。
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显然更重要,而走官道的话,浪费时间不说,途中花费的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郑家欲将铁路沿线附近的养殖场全部搬往荥阳,而且以后只通过铁路来运输这些商品,可以与朝廷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同时又希望朝廷可以将铁路修建至荥阳。”马周说着。
李元吉微微眯着眼睛,郑家的这个条件可是不简单啊。
洛州距离荥阳大约二百里左右,二百里,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修建铁路的话,更不是一笔小小的资金可以完成的。
虽说铁路以后肯定还会继续往东修建,但现在为了与郑家的这个合作就去扩展二百里的铁路,这个代价,不是朝廷能够承受的。
当然,铁路修通,意味着里程数又增加了,受惠的人群又增加了不少,可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么着急的修建这么一段铁路,对于朝廷而言,真的未必是什么好事。
而当务之急,便是应当先将现有的铁路给盘活。
不过李元吉也很清楚,铁路这东西,距离越短,越不容易盘活,规模越大,盘活的希望也就越大。
而现在这一段长洛铁路,局限性还是很大的,如果这是一条长安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那么好处自然就很多了,东部地区的海产品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过来,而内陆的产品也可以运过去。
“郑家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李元吉冷哼一声。
养殖场搬回荥阳,是可以提升荥阳的税收什么的,可这是在减少其他地区税收的前提下。
另外,荥阳是郑家的大本营,在那里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可以使用。
也就是说,将养殖场搬回荥阳的郑家,非但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反倒可以大赚一笔。
因为在荥阳,郑家在人工方面可以节省下来,因为奴隶干活是不需要钱的,养殖的饲料也可以节省一些,现在郑家的饲料多为收购,这就需要用到钱,而在荥阳,他们完全可以自产自销。
这就跟一个组装工厂一样,除了是自己组装的,所有材料都需要从外部购买,而买来的材料,别人自然要赚钱的。
但一个拥有自产能力的工厂就不一样了,最简单的例子,就说火车吧,如果火车用的煤是市面上买来的,那运营成本必然会提升,但煤是直接从煤矿拉来的,煤矿是朝廷的,只需要支付旷工的工钱就可以了,而郑家则是连工钱都给省了。
如果朝廷答应他们的请求,修建一条通往荥阳的铁路,郑家虽然需要支付运输费用,可按照现在的行情,一年下来郑家依旧比之前多赚了不少。
而如此一来,因为成本下降了,价格自然也会跟着下降一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郑家可以更疯狂的抢走整个铁路沿线市场,市场大了,价格低了,赚的反而更多了。
可以说,郑家的算盘打的很好。
因为郑家虽然不能在参与政治了,可这才刚刚几年的时间?在政治眼光方面,郑家还没退化到平民水平。
朝廷在东海郡囤积了那么多的兵力,甚至整个大唐的造船厂都在东海郡,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东海郡对大唐的作用很重要,说明大唐是有心去探索大海的。
可探索大海,就离不开陆地的支持,如果没有出现铁路那也就算了,可现在铁路已经运营了,他的成本,他的速度,他的便利,都比以往的方式更简洁。
而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一列火车从长安出发,只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东海郡,比以往的方式节省了五倍的时间,这又意味着什么?
或许,郑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掐准了朝廷接下来要做的动作。
但又不敢肯定什么时候会开始,所以才以合作的事情来提出来。
至于目的,自然是鼓励朝廷尽早开工,这样的话,郑家可就把握住了先机。
而且将来以后,不仅可以在养殖方面成为行业老大,甚至在渔业方面也能说的上话。
因为无论是东海郡也好,还是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也罢,任何一个世家只要去了,以他们当下的财力,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那里。
可以说,郑家进入角色的速度倒是挺快的,而且对于时机把握的也很准。
但,李元吉能怪罪他们吗?
当然不能。
要想解决铁路现在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修,一直修到东海郡,以空间换取利益,从而促进商业的发展,促进铁路的繁荣。
“其实郑家若是不提,臣也打算过段时间与陛下说一说这个事情的,长洛铁路还是太短了,而两地相距较近,很多商品是共同存在的,往来之间的贸易,也并不算特别的繁华,而之前官道的运输基本就可以满足需求了。
所以通过这几天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出一个结果,这段铁路并不能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利益,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如果单纯的考虑经济方面,倒是可以向西修建一条通往西域诸国的铁路。
而这条铁路除了对经济有较大的帮助,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也有不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唐更好的控制整个西域地区。
但是陛下当下的重心似乎并不在西边,所以臣倒是建议陛下可以优先修建通往东海郡的铁路。那样的话,将来无论是调兵支援,还是从海外获取的战利品,都可以在东海郡下船以后,直接通过铁路运往长安。”郑家是昨天找上门的,为此马周整整思考了一整天的时间,权衡了其中的利与弊。
虽然建议是有利于郑家的,可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周却从未想过郑家,而是以李元吉当下的重心去考虑的。
对于李元吉而言,考虑的问题并不是修与不修,而是什么时候去修。
先前从长安到洛州的铁路,一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去修建,这个时间不长,甚至很短。
因为考虑到没有人有这种经验,他们只能按照要求,以及试验场里试验的结果去修建的。
但是同样的,这种方式又是很落后,很麻烦的。
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李元吉就提出了要改变修建铁路的方式,当然,最大的改变就是铺设铁轨的过程,至于其他的,暂时没那个能力去改变。
“如果将铁路从洛州铺设到东海郡,需要用时多久?又需要耗费多少资金?”李元吉紧皱着眉头问道。
问题他自然考虑过,从日本运来的金银,光是在途中就耗费掉了不少,有铁路的话,这个耗费自然可以小一些,而且还有其他的商业方面。
但李元吉最担心的还是钱的问题,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大唐现在虽然比之前好了很多,可底子还是太薄,经不起这么折腾。
毕竟前隋的灭亡,就是因为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个人的折腾,倒不是说他们是瞎胡折腾,事实上他们折腾出来的东西,那都是利在千秋的好东西,隋朝灭亡了,可当年修建的运河在现在可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甚至到了李元吉穿越的时候,都还有一部分依旧在使用。
可问题在于,那两位皇帝只管干事,却从不考虑民间疾苦,也不考虑朝廷是否能够承受。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跨的太大,扯着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