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胡乱出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时间,屋中只剩下苏木霍霍的磨墨声音。
吴老先生不耐烦起来,忍不住有睁开了眼睛,不满地问:“怎么,你不想写,还是根本不知道?”
见苏木犹豫,老先生以为苏木还在担心泄露考试题目的后果,心中大为不满。又怀疑,搞不好苏木还真不知道题目,而是以谎言骗自己。
心中又一急,一张脸涨成了青色。
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
苏木见老丈人面容开始扭曲,知道他已经处于爆发边沿,心中大惊奇,知道再这么耽搁下去,老先生保不准会出了状况。
忙低声道:“吴老先生,我马上写,马上写。”
说罢,也管不了那么多,忙提起毛笔蘸了墨汁,在纸上写道:“牛山之木尝美矣。”
苏木这一动笔,吴老先生就来了精神,将脑袋伸了过来,满眼都是渴望。
见他写完这一题,忍不住点了点头:“是《孟子》,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苏木心中倒是赞了一声,这个吴老先生还真是了得,我只写了几个字,他就能完整的背诵整个段落。
这一句话确实出自于《孟子》,大概意思是:山的树木曾经很繁茂,因为它处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还能保持繁茂吗?
那山上日夜生长,受雨露滋润的树木,不是没有嫩芽新枝长出来,但牛羊接着又放牧到这里,因此成了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它光秃秃的,就以为这山不曾长过成材的大树,这难道是牛山的本性么?就说在人的身上,难道会没有仁义之心吗?
苏木点了点头,随口回答说:“正是。”
吴世奇反问:“那么,老夫且问你,如何破题。”
苏木想都没有想,又答道:“今夫山,草木之所聚也。”
“是不是简约了些。”
“关键是后面的承题。”
“讲来。”
“而其所以观美于人者,恃有此也。”
“起讲又如何?”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竟不给苏木任何思索的时间。
苏木也顺口道:“乃若牛山,则有不然者矣。斧斤者往焉,既不能保其美于始;牛羊者往焉,又不能养其美于终。此其郊于大国,而求牧与刍之所便故也。”
吴世奇:“倒有些意思,想不到你的八股时文的水准已经高到这等程度,这次春闱大可去的。”微微颔首,表示很满意苏木的应答。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苏木也不能免俗,心中不觉有些得意。正要谦虚,突然心中一震:我得意什么呀,这不过是剽窃而已,我拿人家的范文来现,也没什么意思。
原来,这篇文章正是明朝前七子青年后进康海参加今年春闱的反范文,也因为之次考试他中了头名,后来又当了状元。这种一流大家的文章若是不能得到吴世奇的赞扬,那才是咄咄怪事。
不对,这篇文章竟然是今年会试的题目。不,应该是真实历史上弘治十六年春闱的题目。只不过,现在这一片时空因为苏木的穿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弘治十六年的春闱并未如期举行,而是顺延一年,变成了正德一年的恩科。
当年苏木帮导师编辑那本历代状元八股文时,导师觉得康还的文章质量很高,索性也一并收录进集子里。作为他的助手,这篇文章苏木自然记得。刚才被吴老先生一问,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想到这里,苏木差一点给了自己额头一巴掌:我这是在费什么劲啊,反正真实历史上的弘治十六年春闱已经不存在了,干脆将那一期会试的题目抄给老先生好了。
如果在这么磨蹭下去,弄不好还真让吴老先生起疑。
老先生今天的心情大起大落,再不能受刺激了。
苏木也不愿意再多想,闭上嘴巴,将第二题写到纸上。
“《孟子曰无伤也》,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吴老先生又开始背诵原文。
背完这一段之后,又要开始阐述。
苏木早被他的紧箍咒给烦透了,只想早一些将这个该死的差事给做完,好回家去睡觉。
当下,也不等吴世奇在废话下去,又开始写第三题。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个题目,也实在太简单了。”老先生不住摆头。
苏木也暗自点头,修、齐、治、平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大概意思是,正人先必正己。要想开天下太平,有所作为。读书人应该先从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着手。从而影响到一家,一地,最后一国,到全天下。
以这个思想核心引申下去,又可以引申道“吾无日不三省其身”上面。
老实说,真实历史上的弘治十六年的会试第一场的三道《四书》题难度都低,并不想用生僻的题目来难到考生。
可就因为这样的大路货考试题目人人都会,所以,在考场之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比如会元头衔就落到陕西武功人康海头上,在此之前,谁知道这人是谁呀?
不像正德七年的会试会元、殿试状元杨慎,还没进考场,大家都知道此人是稳拿第一的。其他人也只能去争第二名。
三道《四书》题写完之后,苏木正打算去抄《五经》题。
吴老先生却道:“不用写了,就这样吧!”
苏木:“怎么了,老先生,后面还有好多道题目呢?”
吴世奇哼了一声:“老夫说就这样了,难道你没听到。”
一时间,屋中只剩下苏木霍霍的磨墨声音。
吴老先生不耐烦起来,忍不住有睁开了眼睛,不满地问:“怎么,你不想写,还是根本不知道?”
见苏木犹豫,老先生以为苏木还在担心泄露考试题目的后果,心中大为不满。又怀疑,搞不好苏木还真不知道题目,而是以谎言骗自己。
心中又一急,一张脸涨成了青色。
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
苏木见老丈人面容开始扭曲,知道他已经处于爆发边沿,心中大惊奇,知道再这么耽搁下去,老先生保不准会出了状况。
忙低声道:“吴老先生,我马上写,马上写。”
说罢,也管不了那么多,忙提起毛笔蘸了墨汁,在纸上写道:“牛山之木尝美矣。”
苏木这一动笔,吴老先生就来了精神,将脑袋伸了过来,满眼都是渴望。
见他写完这一题,忍不住点了点头:“是《孟子》,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苏木心中倒是赞了一声,这个吴老先生还真是了得,我只写了几个字,他就能完整的背诵整个段落。
这一句话确实出自于《孟子》,大概意思是:山的树木曾经很繁茂,因为它处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还能保持繁茂吗?
那山上日夜生长,受雨露滋润的树木,不是没有嫩芽新枝长出来,但牛羊接着又放牧到这里,因此成了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它光秃秃的,就以为这山不曾长过成材的大树,这难道是牛山的本性么?就说在人的身上,难道会没有仁义之心吗?
苏木点了点头,随口回答说:“正是。”
吴世奇反问:“那么,老夫且问你,如何破题。”
苏木想都没有想,又答道:“今夫山,草木之所聚也。”
“是不是简约了些。”
“关键是后面的承题。”
“讲来。”
“而其所以观美于人者,恃有此也。”
“起讲又如何?”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竟不给苏木任何思索的时间。
苏木也顺口道:“乃若牛山,则有不然者矣。斧斤者往焉,既不能保其美于始;牛羊者往焉,又不能养其美于终。此其郊于大国,而求牧与刍之所便故也。”
吴世奇:“倒有些意思,想不到你的八股时文的水准已经高到这等程度,这次春闱大可去的。”微微颔首,表示很满意苏木的应答。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苏木也不能免俗,心中不觉有些得意。正要谦虚,突然心中一震:我得意什么呀,这不过是剽窃而已,我拿人家的范文来现,也没什么意思。
原来,这篇文章正是明朝前七子青年后进康海参加今年春闱的反范文,也因为之次考试他中了头名,后来又当了状元。这种一流大家的文章若是不能得到吴世奇的赞扬,那才是咄咄怪事。
不对,这篇文章竟然是今年会试的题目。不,应该是真实历史上弘治十六年春闱的题目。只不过,现在这一片时空因为苏木的穿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弘治十六年的春闱并未如期举行,而是顺延一年,变成了正德一年的恩科。
当年苏木帮导师编辑那本历代状元八股文时,导师觉得康还的文章质量很高,索性也一并收录进集子里。作为他的助手,这篇文章苏木自然记得。刚才被吴老先生一问,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想到这里,苏木差一点给了自己额头一巴掌:我这是在费什么劲啊,反正真实历史上的弘治十六年春闱已经不存在了,干脆将那一期会试的题目抄给老先生好了。
如果在这么磨蹭下去,弄不好还真让吴老先生起疑。
老先生今天的心情大起大落,再不能受刺激了。
苏木也不愿意再多想,闭上嘴巴,将第二题写到纸上。
“《孟子曰无伤也》,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吴老先生又开始背诵原文。
背完这一段之后,又要开始阐述。
苏木早被他的紧箍咒给烦透了,只想早一些将这个该死的差事给做完,好回家去睡觉。
当下,也不等吴世奇在废话下去,又开始写第三题。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个题目,也实在太简单了。”老先生不住摆头。
苏木也暗自点头,修、齐、治、平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大概意思是,正人先必正己。要想开天下太平,有所作为。读书人应该先从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着手。从而影响到一家,一地,最后一国,到全天下。
以这个思想核心引申下去,又可以引申道“吾无日不三省其身”上面。
老实说,真实历史上的弘治十六年的会试第一场的三道《四书》题难度都低,并不想用生僻的题目来难到考生。
可就因为这样的大路货考试题目人人都会,所以,在考场之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比如会元头衔就落到陕西武功人康海头上,在此之前,谁知道这人是谁呀?
不像正德七年的会试会元、殿试状元杨慎,还没进考场,大家都知道此人是稳拿第一的。其他人也只能去争第二名。
三道《四书》题写完之后,苏木正打算去抄《五经》题。
吴老先生却道:“不用写了,就这样吧!”
苏木:“怎么了,老先生,后面还有好多道题目呢?”
吴世奇哼了一声:“老夫说就这样了,难道你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