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外交摩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26章 外交摩擦
此时在乾清宫地下会议室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已经结束,屋子里只剩下关续清和冯相华两人。
“相华,有什么事就说吧。”关续清靠在椅背上,揉着太阳穴。
“臣有一件事不明白,就是对待张作霖和他手下的军队是否……”冯相华犹豫着说道。
“你是说朕在对待东征军和中央军的问题上有失偏颇,对吧?”关续清替冯相华说了出来。
“不,臣万万不敢这样想,只是张作霖手握重兵,手下有一大帮亲信,绝非池中之物,臣以为对待他还是要谨慎一些。”
“相华,朕用人从来不问出身,但是如今张作霖羽翼渐渐丰满,朕就不能不考虑他的出身问题了。”
“皇上是嫌弃他出身草莽?”
“不是,不是嫌弃而是担心。张作霖和他手下的一干大将都出身绿林,这样的人打仗方面绝对是可以信赖的,但是一旦羽翼丰满之后,朕担心这些人会自立为王,不服朝廷的管束,所以对张作霖,朕采用的办法是约束和打压,先把他们骨子里的匪性磨没了。你想想朕为什么宁可把圣彼得堡的防务权交给张玉,也不交给张作霖,道理就在于此。”
“可是臣担心照这样下去,会不会把张作霖激怒了,他带着十几万人一气之下在俄罗斯重又当了胡子,这可怎么办?”
关续清笑了:“相华,你多虑了。张作霖是个外粗心细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他知道在朕的羽翼下,他张作霖和手下那帮弟兄可以飞黄腾达,他张作霖之所以可以驰骋西伯利亚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在支撑,想明白这一点之后,他绝对不会走向帝国的反面,相反还会竭尽全力建功立业。”关续清眯着眼睛若有所思的说:“他如果敢于在这个时候和朕作对,那他就不是张作霖。”
令张作霖大为吃惊的是,没过多久,陆军部竟然给张作霖派去了一支摩托化独立兵团,摩托是帝国科学院去年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应用于军事用途,但始终没有在战场上亮相,这支兵团是中国乃是世界上第一支摩托化兵团。关绪清打算将来用摩托化兵团取代骑兵的编制,这是现代兵制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此外,还派去了一个独立装甲团,全部配备了陆舰级坦克和最新研制的装甲战车。
还有一支包括了30艘飞艇的飞艇大队,由于全世界只有中国研制出了军用飞机,在欧洲战场上并没有适合飞机起落的机场,因此,这一次便没有派出飞机编队。值得一提的是,关绪清大胆为这支飞艇大队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兵种—伞兵,希望能在欧洲战场上大放异彩。
张作霖激动的手舞足蹈,捶着汤玉麟的胸口叫道:“看到了没有,这说明皇上还是对咱们哥们儿足够器重的,要不然怎么会把国家最先进的玩意交给咱们!你他妈疤子真是没心没肺!”
汤玉麟只是咧着大嘴不停的傻笑。
北京,冯相华来请示道:“皇上,张作霖来电说部队已整顿完毕,向皇上请旨何时出兵。”
关绪清想了一下:“先不着急,叫伍廷芳以外交部的名义发表一份声明,中华帝国强烈呼吁欧战各国保持冷静,并强烈谴责一切破坏世界和平,危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敦促各国立即停火,帝国愿以调停人的身份进行斡旋,如果执意要把战争继续下去,帝国将出兵进行武力调停,以最大力量做世界和平的忠实捍卫者。同时告诉文化部,启动宣传机器,围绕欧战进行连续报道和评论。”
冯相华先是一愣,随即会意,不自禁挑起大拇指:“还是皇上看得全面,看得深远啊。”
德国柏林。“报告。这是今天的《中华时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份声明,请您过目。”一个副官拿着一份报纸放在小毛奇的办公桌上。
小毛奇接过这张德文版的《中华时报》,仔细阅读了一遍,抬起头来若有所思的说:“看来中国人真的要出兵了。”
副官有些不解的问道:“中国似乎是以一个中立国的立场发表的这篇声明……无法判断是否会是德意志的朋友。”
“愚蠢!政治上的东西很多是不能明说的,中国明明迫不及待的想要插手欧洲事务,可表面上却偏偏要扮作和平使者,看起来这个国家比我们想象中要可怕的多啊。还是咱们的皇帝陛下有远见,在关键时刻把中国拉拢了过来,如果这个国家不是我们的朋友而是敌人,我真不敢猜测会给帝国带来怎样的灾难!”
然而,就在万事俱备,中国准备出兵的时候,张作霖却与德国陆军部在指挥权的问题上发生了摩擦。
德国方面似乎不太理解中国的回电中没有提及德国有关中国军队指挥权的请求,在后续的来电中,反复的问及这一点。毫无例外的,回过去的电文都将这个问题视而不见,相反却在中国总参谋部有关战场态势的咨询电文中明确对德国提出了战争方面的建议,那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法国境内打出一个标志性的战果来,最好是能够攻克首都巴黎,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参战的士兵以及欧洲的盟友们以新的信心。如果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都一阶段的所有战果都是毫无意义的。
在往复几次之后,德国人似乎才理解了中国为什么没有直接提到中国在德部队指挥权的事宜。随即他们便有所行动了,德国陆军部宴请了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大使和参赞,向他们宣布了德意志帝国将征用中国部队的名义进行作战的决定,并拿出了一份电文表明北京方面已经同意了德国的这个要求。虽然中国公使许景澄以及大使馆参赞都提出了异议,认为在没有得到起码是北京陆军部的命令之前,他们无法代表中国政府对德国的这个决定做出回应,心中却已经怀疑电文是德方捏造的。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完全出乎中国大使馆的意料之外,他们很快因为对德意志帝国不敬的罪名遭到了德国方面的逮捕,德国方面随即将这一情况电告中国陆军部和外交部,并将伪造的电文发放给了张作霖的帝国铁骑,要求张作霖即刻出兵来援。
接到电报后,帝国铁骑参谋长杨宇亭拿着电报搞来见张作霖:“大帅,德国陆军部一再催促咱们出兵,可是北京那边至今还没有任何指令,咱们到底该怎么做?”
张作霖摸着秃亮的后脑勺说道:“德国人算个屁,宇亭,亏你还是我老张的智囊,这点儿事都看不明白吗?到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咱们吃的是谁给的饭,身体里流的是什么血。别说德国人承诺给咱一个师的装备,就是他妈的把咱所有部队都装备了,也不能听他们的。”
迟迟接不到张作霖的电报回复,德国陆军部虽然把中国公使等人放回了使馆,但是却派出了一个连的兵力,对中国大使馆进行24小时监控,严密监视使馆工作人员的行踪。在经过简单的沟通后,德方同意了许景澄的建议,由许景澄担任临时联络官,在中国方面做出正式的正常的反应之前,与德国陆军部就帝国铁骑的指挥权问题,向北京做解释工作。而作为回报,德方会暂时撤出监视中国使馆的士兵。在中德双方就此问题达成正式解决协议之前,德国军方单方面要求帝国铁骑到达欧洲后不得承担主要的攻击与防守任务。
同时,驻德使馆也正式向德国政府及军方提交了正式抗议书,并斥责德国方面的这种无理举动已经侵犯了中华帝国的尊严,也是对中华帝国皇家权威的冒犯。尽管双方已经就此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但是中华帝国保留进一步做出更为激烈反应的权力。
对于许景澄来说,这是个机会。从改国号中华帝国前夕进入帝国陆军大学就读以后,他的仕途一直不是很顺当。在帝国高层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关系渠道,他认为上面没人、朝廷没根是他始终在官场没有起色的原因,好不容易拐弯抹角与恭亲王载滢攀上了点关系,这才调到了德国来做一个大使。
欧洲乱起来以后。他一直不像其他人那样害怕,相反他一直认为只有乱世才能显现出他的价值,所以,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甚至动门路找办法,要从别人梦寐以求的外交部门调回国内军事部门去。哪怕是跟着老上级刘锦棠去打仗去。因为他认为能够引起皇上注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立军功。
正在苦恼的时候,却没想到一个机会突然就出现在了自己身边。
由于战争的关系,柏林使馆内仅仅保留了一个十余人的临时外交团,而作为欧洲开战后留在柏林的中国使馆中唯一懂军事的人和目前官阶最高的外交负责人,许景澄眼下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向国内发去征询电报,国内总是没有具体的处理意见出来,只是外交部长伍廷芳给他发了一份电报,要求不要堕国威,不要有损帝国尊严。而陆军部和总参谋部甚至皇上那里都没有任何回音。
经过反复权衡,许景淳最终还是决定不再等待了,随后国内的电报也证实了他的这个判断,外交部和陆军部都发电来表示许景淳处理得比较得体,嘱咐他保持这个立场。
这一次,许景澄心里有底了,他马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第二天代表中国政府和军方召开新闻发布会。
第326章 外交摩擦
此时在乾清宫地下会议室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已经结束,屋子里只剩下关续清和冯相华两人。
“相华,有什么事就说吧。”关续清靠在椅背上,揉着太阳穴。
“臣有一件事不明白,就是对待张作霖和他手下的军队是否……”冯相华犹豫着说道。
“你是说朕在对待东征军和中央军的问题上有失偏颇,对吧?”关续清替冯相华说了出来。
“不,臣万万不敢这样想,只是张作霖手握重兵,手下有一大帮亲信,绝非池中之物,臣以为对待他还是要谨慎一些。”
“相华,朕用人从来不问出身,但是如今张作霖羽翼渐渐丰满,朕就不能不考虑他的出身问题了。”
“皇上是嫌弃他出身草莽?”
“不是,不是嫌弃而是担心。张作霖和他手下的一干大将都出身绿林,这样的人打仗方面绝对是可以信赖的,但是一旦羽翼丰满之后,朕担心这些人会自立为王,不服朝廷的管束,所以对张作霖,朕采用的办法是约束和打压,先把他们骨子里的匪性磨没了。你想想朕为什么宁可把圣彼得堡的防务权交给张玉,也不交给张作霖,道理就在于此。”
“可是臣担心照这样下去,会不会把张作霖激怒了,他带着十几万人一气之下在俄罗斯重又当了胡子,这可怎么办?”
关续清笑了:“相华,你多虑了。张作霖是个外粗心细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他知道在朕的羽翼下,他张作霖和手下那帮弟兄可以飞黄腾达,他张作霖之所以可以驰骋西伯利亚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在支撑,想明白这一点之后,他绝对不会走向帝国的反面,相反还会竭尽全力建功立业。”关续清眯着眼睛若有所思的说:“他如果敢于在这个时候和朕作对,那他就不是张作霖。”
令张作霖大为吃惊的是,没过多久,陆军部竟然给张作霖派去了一支摩托化独立兵团,摩托是帝国科学院去年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应用于军事用途,但始终没有在战场上亮相,这支兵团是中国乃是世界上第一支摩托化兵团。关绪清打算将来用摩托化兵团取代骑兵的编制,这是现代兵制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此外,还派去了一个独立装甲团,全部配备了陆舰级坦克和最新研制的装甲战车。
还有一支包括了30艘飞艇的飞艇大队,由于全世界只有中国研制出了军用飞机,在欧洲战场上并没有适合飞机起落的机场,因此,这一次便没有派出飞机编队。值得一提的是,关绪清大胆为这支飞艇大队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兵种—伞兵,希望能在欧洲战场上大放异彩。
张作霖激动的手舞足蹈,捶着汤玉麟的胸口叫道:“看到了没有,这说明皇上还是对咱们哥们儿足够器重的,要不然怎么会把国家最先进的玩意交给咱们!你他妈疤子真是没心没肺!”
汤玉麟只是咧着大嘴不停的傻笑。
北京,冯相华来请示道:“皇上,张作霖来电说部队已整顿完毕,向皇上请旨何时出兵。”
关绪清想了一下:“先不着急,叫伍廷芳以外交部的名义发表一份声明,中华帝国强烈呼吁欧战各国保持冷静,并强烈谴责一切破坏世界和平,危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敦促各国立即停火,帝国愿以调停人的身份进行斡旋,如果执意要把战争继续下去,帝国将出兵进行武力调停,以最大力量做世界和平的忠实捍卫者。同时告诉文化部,启动宣传机器,围绕欧战进行连续报道和评论。”
冯相华先是一愣,随即会意,不自禁挑起大拇指:“还是皇上看得全面,看得深远啊。”
德国柏林。“报告。这是今天的《中华时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份声明,请您过目。”一个副官拿着一份报纸放在小毛奇的办公桌上。
小毛奇接过这张德文版的《中华时报》,仔细阅读了一遍,抬起头来若有所思的说:“看来中国人真的要出兵了。”
副官有些不解的问道:“中国似乎是以一个中立国的立场发表的这篇声明……无法判断是否会是德意志的朋友。”
“愚蠢!政治上的东西很多是不能明说的,中国明明迫不及待的想要插手欧洲事务,可表面上却偏偏要扮作和平使者,看起来这个国家比我们想象中要可怕的多啊。还是咱们的皇帝陛下有远见,在关键时刻把中国拉拢了过来,如果这个国家不是我们的朋友而是敌人,我真不敢猜测会给帝国带来怎样的灾难!”
然而,就在万事俱备,中国准备出兵的时候,张作霖却与德国陆军部在指挥权的问题上发生了摩擦。
德国方面似乎不太理解中国的回电中没有提及德国有关中国军队指挥权的请求,在后续的来电中,反复的问及这一点。毫无例外的,回过去的电文都将这个问题视而不见,相反却在中国总参谋部有关战场态势的咨询电文中明确对德国提出了战争方面的建议,那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法国境内打出一个标志性的战果来,最好是能够攻克首都巴黎,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参战的士兵以及欧洲的盟友们以新的信心。如果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都一阶段的所有战果都是毫无意义的。
在往复几次之后,德国人似乎才理解了中国为什么没有直接提到中国在德部队指挥权的事宜。随即他们便有所行动了,德国陆军部宴请了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大使和参赞,向他们宣布了德意志帝国将征用中国部队的名义进行作战的决定,并拿出了一份电文表明北京方面已经同意了德国的这个要求。虽然中国公使许景澄以及大使馆参赞都提出了异议,认为在没有得到起码是北京陆军部的命令之前,他们无法代表中国政府对德国的这个决定做出回应,心中却已经怀疑电文是德方捏造的。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完全出乎中国大使馆的意料之外,他们很快因为对德意志帝国不敬的罪名遭到了德国方面的逮捕,德国方面随即将这一情况电告中国陆军部和外交部,并将伪造的电文发放给了张作霖的帝国铁骑,要求张作霖即刻出兵来援。
接到电报后,帝国铁骑参谋长杨宇亭拿着电报搞来见张作霖:“大帅,德国陆军部一再催促咱们出兵,可是北京那边至今还没有任何指令,咱们到底该怎么做?”
张作霖摸着秃亮的后脑勺说道:“德国人算个屁,宇亭,亏你还是我老张的智囊,这点儿事都看不明白吗?到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咱们吃的是谁给的饭,身体里流的是什么血。别说德国人承诺给咱一个师的装备,就是他妈的把咱所有部队都装备了,也不能听他们的。”
迟迟接不到张作霖的电报回复,德国陆军部虽然把中国公使等人放回了使馆,但是却派出了一个连的兵力,对中国大使馆进行24小时监控,严密监视使馆工作人员的行踪。在经过简单的沟通后,德方同意了许景澄的建议,由许景澄担任临时联络官,在中国方面做出正式的正常的反应之前,与德国陆军部就帝国铁骑的指挥权问题,向北京做解释工作。而作为回报,德方会暂时撤出监视中国使馆的士兵。在中德双方就此问题达成正式解决协议之前,德国军方单方面要求帝国铁骑到达欧洲后不得承担主要的攻击与防守任务。
同时,驻德使馆也正式向德国政府及军方提交了正式抗议书,并斥责德国方面的这种无理举动已经侵犯了中华帝国的尊严,也是对中华帝国皇家权威的冒犯。尽管双方已经就此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但是中华帝国保留进一步做出更为激烈反应的权力。
对于许景澄来说,这是个机会。从改国号中华帝国前夕进入帝国陆军大学就读以后,他的仕途一直不是很顺当。在帝国高层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关系渠道,他认为上面没人、朝廷没根是他始终在官场没有起色的原因,好不容易拐弯抹角与恭亲王载滢攀上了点关系,这才调到了德国来做一个大使。
欧洲乱起来以后。他一直不像其他人那样害怕,相反他一直认为只有乱世才能显现出他的价值,所以,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甚至动门路找办法,要从别人梦寐以求的外交部门调回国内军事部门去。哪怕是跟着老上级刘锦棠去打仗去。因为他认为能够引起皇上注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立军功。
正在苦恼的时候,却没想到一个机会突然就出现在了自己身边。
由于战争的关系,柏林使馆内仅仅保留了一个十余人的临时外交团,而作为欧洲开战后留在柏林的中国使馆中唯一懂军事的人和目前官阶最高的外交负责人,许景澄眼下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向国内发去征询电报,国内总是没有具体的处理意见出来,只是外交部长伍廷芳给他发了一份电报,要求不要堕国威,不要有损帝国尊严。而陆军部和总参谋部甚至皇上那里都没有任何回音。
经过反复权衡,许景淳最终还是决定不再等待了,随后国内的电报也证实了他的这个判断,外交部和陆军部都发电来表示许景淳处理得比较得体,嘱咐他保持这个立场。
这一次,许景澄心里有底了,他马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第二天代表中国政府和军方召开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