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上海王 > 第15章

第15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意班演出的舞台依然很简单,说唱加表演,只是增加一点故事情节,调子依然。观众还是上海四郊的进城农民,未忘乡土之情,来听老家的原腔旧调,筱月桂就给他们原汁原汤。幸亏工厂商店每天大口吞进人,“本地人”纷纷成了上海市民。

    其他花鼓戏班,都不敢用女角,由男扮女装。有好心人来劝说,应遵循这行规。筱月桂说,她自己就是女的,还演不演?

    这个例一破,好多人特地来看如意班的“男女同台”,觉得真是破天荒的大胆挑逗。

    如意班还是靠着印子钱维持,收入只够还每月三分的高利,勉强保住吃饭,不至于立即破产。本钱却一直无法还,积余更谈不上。筱月桂考虑再三,决定再借一笔高利贷,索性做大一些,不然永无脱身之计。

    两个多月后,演出场所改到了观艺场,这是一个设备比较齐全的剧院。班子又从川沙松江一带乡下拣进几个不错的人才,乐器添加了一些,服装也稍考究。就这样的小改进,都引得债主吵上门来,责问筱月桂有钱为什么不还,弄得她差点在全如意班面前下不了台。她好说歹劝,好不容易才让债主相信了这几个月将大发利市,全部还清。

    债主走时还威胁月底肯定再次上门,绝不许再拖欠。

    债主丢下的狠话,如在她胸口挂了一个死猪头。

    观艺场的戏场生意兴隆,炎夏过后,气候也宜人。夜里总是暴雨,一到早晨雨便停了,街道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天碧蓝深远,人的心情格外好。多少年都未有这么好的一段日子了,那些足不出户的人都闻声想来看稀奇,听听戏。他们的家小和父母妻女更是着迷,会跟着台上调子一起从头哼到尾。

    她去棋盘街望平街找《申报》和《沪报》的记者,希望记者能报道。记者并不热情,甚至都不搭理。她不却步,递上戏票,恳请他们去看她的戏。

    好在观艺场离望平街并不太远,《礼拜六》专写京剧捧坤角的记者,好久没有惊人文章可做,看到这个漂亮少妇竟然敢弄一个上海乡下来的新剧种,有点佩服她的胆子,晚上闲着无事,就逛过来。

    可能原先期望不高,看了,觉得还相当不错,唱得有腔有调,演戏也挺认真,比起同时闯进上海的绍兴“的笃班”、宁波滩簧,似乎并不逊色。

    记者写了一篇报道,尤其称赞筱月桂的演技和歌喉,半开玩笑地给了她一个西洋赞语:“一颗上升的明星。”这张上海最热门的消遣周刊报道后,其他报纸,尤其是娱乐小报也跟了上来,戏评记者纷纷到剧场采访如意班。

    这些娱乐小报,文字多为陈腔滥调,对筱月桂的赞美,免不了轻薄调子:什么闭月羞花之貌,摄人心魄之态。但是大部分戏评,说到筱月桂的嗓音,都认为是千古一人。

    民国初年,地方剧种纷纷繁荣,曲艺回到孔子删削《诗经》之前的辉煌。

    只是各地方剧不得不模拟京剧,剧目雷同。只有上海的本地戏,完全自成一路。这个先后叫作花鼓、东乡调、本地滩簧的戏,本是简陋寒酸,不便做京剧的孙子,情愿与话剧和电影攀亲。毕竟上海历史极短,古人说上海话,听来滑稽。

    不管是阴差还是阳错,筱月桂凭空凌虚,标新立异,创造出新剧,这是何等气魄!

    我放了一张筱月桂的旧唱片。当时的录音实在令人遗憾,不过从旧唱片中也能听出一点。筱月桂能叫多少听众夜不能眠,她的乡土音中那份柔情缱绻,后来多少歌星恐怕都没有学得像。

    可以想象当时“进城人”听戏,男人听得直想家中媳妇,女人听得泪水盈盈,一直守在吱吱呀呀的收音机旁,把筱月桂撩人魂魄的歌听到烂熟于心;想看到筱月桂的,一直把她的每场戏看遍才甘心。

    我在那迷魂人的歌声中岔开了道。抱歉之极。

    一少年拿纸,一少年拿糨糊,半分钟不到,观艺场门口贴上新的海报:

    本滩明星

    筱月桂

    领衔如意班

    今晚隆重献演

    磨豆腐

    《磨豆腐》是乡下男女三角恋故事,两个男人分明一好一坏,女人当然糊涂,聪明太迟,最后才是一对苦命鸳鸯,苦尽甘来白头偕老。

    唯一特别的是豆腐磨起来时,做功带着节奏,一咏三叹,男女勾引相恋对唱,一时大受欢迎。

    筱月桂托人给新黛玉送信儿,想请姆妈替她问问,她当年的丫头秀芳和娘姨李玉是否愿来做她的帮手。

    信送出的第二天,这两个女子便挎着包袱到她跟前了。晃眼一瞧都还是原样子,仔细看,李玉眼角添了一点儿皱纹,她成了寡妇;秀芳出落成一个标致的大姑娘。筱月桂一手拉着一个,三人的眼睛都湿湿的。

    “真愿意跟我一起做事?”筱月桂说。

    李玉说,一品楼生意如日西下,新黛玉已经准备洗手不做,正在找脱身之法。筱小姐这么念旧情,信任她们,真是危难之中给了一条生路。秀芳告诉筱月桂,她的父亲半年前过去了,家中无人,已无牵无挂,她一心一意跟上筱月桂,还是她的贴身丫头。

    打李玉秀芳两人来后,筱月桂心情好多了,那是跟常爷一起的那段日子留下的旧情。她凡事都有人商量,也有人照顾,一切好像有了好迹象。

    这天开演之前,台下异常喧闹。筱月桂觉得不对劲,连忙跑出后台换衣化装的小房间。在门口照看的门卫,着急地说有些观众模样凶狠,不像是来看戏的,口袋里揣了不知什么东西,有股恶味。

    筱月桂紧张起来。近日报上说,租界工部局要取缔烟赌娼,这种消息常有,没人会当真。只是有一家报指责唱本地花鼓男女同台。其他戏班,让男少年扮演女人,本来戏里有淫词猥调,男扮女装不打紧,都知是假戏;男女合演,就是真调情真淫秽!为挽救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首先应当取缔男女同台演戏。不然淫娃妖姬,国将不国。她当时就觉得会有人来找麻烦。

    “小姐,喝点水。”李玉端了碗茶递给她,神情平静,筱月桂知道这忠心的娘姨是给她鼓气。

    筱月桂接过茶碗,喝了口茶水,心定多了。她站在幕布后,从缝隙里看场内形势。忽然,她看到坐在最后一排戴墨镜、西服革履的男人有点面熟。她想了想,把李玉叫过来,问了两句,果真不错,就转过脸来,对那个门卫说:“去,把那位戴墨镜的先生请到后台来。”

    门卫刚走出两步,筱月桂叫道:

    “如果他不肯来,就说一品楼老相识请。”

    场子不大,门卫马上到了后排,向那先生恭敬地一躬身,说我家老板有请先生到后台一晤。

    那人架子大着,不仅不肯来,脾气还火:“去,去,少来烦我!”

    门卫便将筱月桂的话说了。果然,那人听了一愣,想了一下,站了起来,跟着来到后台。

    筱月桂放下幕帘一角,转过身来,高兴地两手一拍,走了几步,便安静地站着不动。待那位男子走进来,她才露齿一笑,说:“阿其,在哪里发大财,就此不认识我了?”

    余其扬纳闷地脱下墨镜,半信半疑地说:“你不是小月桂吗?”他再看看简陋的后台,“你——你就是唱本滩戏的筱月桂?”

    “怎么,不像?”筱月桂说着取掉乡下女人盖头布的装束。

    “你不是姓陈吗?陈月桂?”余其扬拍拍头,恍然大悟,看着筱月桂,似乎开始想起旧事来,“当然当然,‘筱’就是‘小’。我怎么会没有想到可以当个姓用?而且没有想到你出落得——”他上上下下打量筱月桂,话没说得下去,像在找恰当的词儿,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我看你倒不像当年的小跟班了,现在做大生意,一出手就能要人命!”筱月桂说话声特别悦耳,不像一般唱红的京剧坤角那么尖细,而是沉着有韵味。她个儿修长,穿着高跟鞋差不多就与余其扬一样高。

    “我还是跑腿的。你嘛——”余其扬看筱月桂脸相身态的丰韵,舌头打了结,“你好像命该上台让大家看的。”

    筱月桂微笑起来,说不要话里有话。“并不是一品楼出来,都逃不了当野鸡的命!”

    余其扬连忙摆手,说不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这意思。他没想到她出落得漂亮,嘴也变得厉害不让人。

    “今天怎么有空来听这种乡巴佬唱戏?如果今天出什么事——”筱月桂靠近他跟前,一干二脆地说,“不会跟你有关吧!”

    听到外面开始出现异样的吼闹声,她眼光逼向余其扬说:“难道真是一品楼的小龟头,来打一品楼的小丫头?”

    余其扬跳了起来,刚想说什么,场下骚乱起来。有人往台上扔黑泥包的臭鸡蛋,登时满场恶臭。有人大吵大闹:“男女同台,败坏风俗,叫巡捕来!”有人一板凳扔上来,打倒一个走得慢了一步的男琴师。演员吓得往里奔,害怕地挤到窄小的后台,观众则吓得往门口跑,大哭大叫,乱成一团。一伙人气势汹汹地跟着领头人往台子这边拥来,就要开砸。

    余其扬来不及做解释,赶快翻身就跑,把演员拨开,冲上舞台,又从台上跃到台下,一路不停地大喊:“胡闹!停下,快走!”

    流氓们刚要砸台子里的乐器道具之类东西,听了他的话,纷纷停住,只好匆匆呼啸而去。

    筱月桂心里暗暗叫好:恐怕该她还清阎王奶奶的月利三分黑心印子钱。真的来了个乌龟,能否翻过门槛,就看此番了!

    戏场里依然混乱不堪,幕布已经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