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集中教导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风儿脸色大变,忙跪下叩头道,她不过是想帮吴姑娘记录,再跟她请教如何喂鸡,绝没有觊觎这养鸡诀窍的想法。
菊huā先是一愣,接着就好笑起来,抬手让她起身,淡然道:“我不过是问问,你那么慌做什么?这东西就算拿出去让人看,也不怕的,终不能按这上面写的做,就能把鸡喂好,总还要喂鸡的人精心才成。譬如读书,天下读书人何其多,读的书也都一样,但中进士的又能有几个?中举人和中秀才的就算多一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家目前做的都是稳妥的营生,便是那木耳,也不是买片山就能种出来,若非如此,方家怎会想染指木耳的订单,因为他们自己的木耳一时还不能成气候。
六年前,菊huā买荒山,种树,养鸡,喂猪,养鱼,方靖宇都瞧在眼里,因都是赚的辛苦钱,还暗自赞叹他们,能脚踏实地地积攒家财,不贪心。谁料不过几年工夫,那木耳就大量上市,而且质地良好,是纯正的野生木耳。
张家并未隐瞒木耳种植的方法,外人不知其故,方家请教了一些内行的人,得知怕是跟那山林有关,况且他家的橡树也是源源不断的。
而小青山上的橡树并不是大片生长的,除了清南村后面那几座山头,那可是清南村的人自从用橡子果喂猪开始,每年都种一片,这些年才积攒下来的,不可能对外卖。其他地方都是各种树木杂生,你就算买了山,也没那么多橡树可用,还得老老实实地从头种树。
但即便是这样,方靖宇也立即在清南村以西、十里外的一个小山村。买了大片山地,开始种植橡树。可究竟还是晚了一步。
妙在这营生既不像打稻机的图纸,也不像冬季储存辣椒的技术,可以偷盗或者买过来,立马就能用来赚钱。就算你全部知道了。也得从头辛辛苦苦地开始运作。怎比得上张家已经成了气候?况且张家今年又连着买了两个山头,稳步拓展。
杨风儿见菊huā并未怪她。松了口气,便告诉菊huā,她会女红和厨艺。
菊huā想了想。家里也需要针线上的人。便问她愿不愿意管张家的针线活。
如今这儿的生活习惯就是自给自足,只有少量东西从外买来。菊huā觉得家里的衣服鞋袜,靠自己和葡萄等人做,实在是太费工夫了。也没必要,早就想专门弄个针线上的人来用的。
可是。杨风儿先前不愿意呆在竹园,这会儿却猛摇头,说她想通了,她就要呆在竹园学养鸡。
菊huā虽然意外,也没强她,只告诉她,若是做的好,她自然会重用她;若是再不经心,把小鸡喂生病了,那她想留下也不成。
杨风儿忙保证说,她肯定会用心跟吴姑娘学的,太太只管等着瞧吧。
菊huā点头,又让她往后协助吴英,把这养鸡日志记录详细些,还让她把前面的好好整理一番,另行誊录下来。
杨风儿喜悦地应下了。
就这么的,一个不经意间,菊huā倒得了一位得力干将,杨风儿果然挣到不一样的锦绣人生,这可是两人都没有想到的了。
**********
自从张杨带来八个人给张槐后,他挑了两个人在家教孩子们习拳脚、训练下人,其余的都分到吴成和王忠的手下,早晚操练买来的家仆,看管木耳场子。
如今家业大了,菊huā也顾不得了,陆陆续续地买了几十奴仆,加上贺家转送的,足有四五十人,但留在橡园伺候的却不多,都散布到各个山林里监管人事。
七月末的一晚,菊huā请娘家人来张家吃晚饭。
吃得热闹哄天的时候,菊huā趁机对爹娘提议道,为了娃儿们习武强身,晌午板栗在外婆家吃饭,晚上就让葫芦、黄瓜和青山到山上来,大家早晚一起习武、读书,还能互相探讨学问。
青木一听,跟菊huā对了一下眼神,然后老神在在地说道:“这主意好。读书也是要凑兴的。听说那些上京赶考的举人,一般都早早地赶到京城,然后跟其他人结交,互相谈讲文章学问,这样能开阔心胸和眼界。”
张大栓急忙道:“考状元的事咱是不懂,不过我觉得青木这话在理。长河,咱们种田不也是经常凑一块比划么?为啥你家玉米长了虫,为啥他家今年庄稼长得好,这么一比划,就都晓得了。”
何氏笑着大声道:“照你这么说,咱们女人家煮饭、腌菜也是这么回事。前儿狗蛋娘还来问我,为啥她今年晒的酱味道不好,跟我细细地说了她是咋做的。后来我俩猜怕是煮的豆子还没霉透。她可难受了,说要重新再做哩。”
这么一来,众人就纷纷说起来,又拿种木耳、养猪喂鸡等事来打比方。
板栗等在一旁听了笑得前仰后合,说这些大人从读书扯那么老远,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们没在桌边坐,一人一盘子饭菜,齐排排地坐在地上的小桌椅边吃着。
槐子见了,沉脸呵斥道:“笑啥?这些道理本就是相通的,是你们自己懂的太少,想歪了。书本上的学问都是先贤从生活中筛选出来,再著书立学的,难道还能凭空造出来?”
青木看着这些娃儿摇头道:“该好好教导了,咋都成了酸书生哩!”
菊huā道:“吃过饭,你俩去帮他们洗洗脑。”
葫芦等人听了不敢再吭声,闷头吃饭。
这么一打岔,郑长河又想起刚才的话头,觉得女婿家书多,如今又有人教练武,闺女这是顾着娘家才操心弟弟跟侄儿,要不然她才懒得管哩,于是就答应让三个娃儿晚上来张家跟板栗一块读书习武。免不了又叮嘱菊huā一番话,无非是娃儿还小,不要管太严等。
菊huā听了心里暗笑,面上却答应的响脆。
杨氏闻言白了他一眼道:“打从来寿去县里上学。她二舅母那样惯娃儿的一个人,眼下都不惯孙子了,整天说来寿都是因为在大姑这才学得好。你倒越活越回去了,连她二舅母都不如了。”
郑长河呵呵笑道:“我往后也不管了,都交给青木菊huā管。”
众人都不在意。心道这话早几年你就说了。有啥用哩?
张大栓吃了一块肉,笑道:“要我说。咱们就该享福去,啥事都让小辈们多操心。等天再凉些,咱俩去林子里套鸡和兔子去。我说菊huā。你往林子里放了那么些鸡。又没好法子逮,如今越来越多了哩!”
不等旁人说话,黄豆正吃了一块肉,嘟着嘴巴接道:“爹。我也要跟哥哥来姑姑家睡。都走了,就留我跟妹妹在家。也没劲儿。姑姑,这个是啥肉哩?”
菊huā见他一席话问了两个人、两个问题,有些好笑,便道:“你不是还小么,到了晚上就要睡了,来了也是白来。再说,要是你也来了,那紫茄晚上不是更没劲儿?不如等你俩长大些,到时候再一块过来。哥哥也不是天天在这的,六天回去住两天。”这也算是过礼拜了。
众人也纷纷劝他,黄豆无法,只能等长大,转而问那肉是什么肉。
菊huā跟槐子低头偷笑,红椒急忙对家里人一挥手,道:“不要跟他说,叫他猜。”一边却嘻嘻笑着低头凑到紫茄的耳边,悄悄地跟她说了。惊得紫茄用小手捂住嘴巴,眨巴着乌黑的眼睛看众人。
因郑长河来了,张大栓就叫了刘黑子来作陪,听见黄豆问肉,刘黑子乐呵呵地答道:“这个肉哩,是黄狗肉。”
黄豆吓得站起来失声叫道:“大黄的肉?你们把大黄杀了?”
众人哄笑起来,板栗和小葱笑得喷饭,红椒也脆笑不止,山芋不明所以,听见说大黄,便对着门外叫道:“大黄,大黄!”
随着他的叫声,大黄飞快地窜了进来,挨在山芋旁边,偏着脑袋用狗眼讨好地看他,接着又低下头,盯着小桌上山芋的饭碗,一副馋样。
红椒忙挥手赶它:“狗!走远些。山芋,莫把勺子弄狗头上去了,沾了狗毛不好哩!”
山芋忙点头,用小胳膊护住自己的竹碗,对大黄道:“我的。”小葱笑着过去将大黄赶开。
黄豆这才发现弄错了,便问刘黑子:“刘爷爷,你不是说这是黄狗肉么?”
刘黑子笑得满脸白牙:“就是山蛙,比青蛙大许多,一个都有三四两重,我们都叫它老黄狗。晚上用火把一照,好逮的很。往常没肉吃,我常逮了给黑皮和葡萄他们打牙祭的。”
葫芦等娃儿恍然大悟。
郑长河用筷子夹起一块蛙腿肉,就着灯光仔细地端详,一边笑道:“我倒没怎么吃过这东西。往常我跟大栓就喜欢逮兔子。”
刘黑子笑道:“兔子不是难逮么。这东西容易弄,不过好些人不吃。太太倒是蛮喜欢吃的,我就多逮了几回。”
说得菊huā有些不好意思,在吃上她的确不怎么忌讳,再说,这东西肉质细嫩,比鸡肉都细滑,干嘛不吃?
正这么想,青山便嚷嚷说这黄狗肉比鸡肉还好吃,要爹也逮些回家明儿烧了吃。
张大栓等三人就笑着商议,等吃过晚饭就去山路上捉山蛙。
一时饭毕,刘黑子果然带着张郑二人,提着灯笼,拎了个麻袋去山林里逮山蛙;葫芦和板栗几个读书的娃儿则去了书房看书;杨氏跟何氏带着小孙子小孙女在院子里纳凉说闲话。
槐子便引着青木回到东厢,菊huā也带着刘云岚过去了,他们有事情商量。
四人在外间落座,菊huā帮他们都倒了茶,便商议起建作坊的事来。
杨风儿脸色大变,忙跪下叩头道,她不过是想帮吴姑娘记录,再跟她请教如何喂鸡,绝没有觊觎这养鸡诀窍的想法。
菊huā先是一愣,接着就好笑起来,抬手让她起身,淡然道:“我不过是问问,你那么慌做什么?这东西就算拿出去让人看,也不怕的,终不能按这上面写的做,就能把鸡喂好,总还要喂鸡的人精心才成。譬如读书,天下读书人何其多,读的书也都一样,但中进士的又能有几个?中举人和中秀才的就算多一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家目前做的都是稳妥的营生,便是那木耳,也不是买片山就能种出来,若非如此,方家怎会想染指木耳的订单,因为他们自己的木耳一时还不能成气候。
六年前,菊huā买荒山,种树,养鸡,喂猪,养鱼,方靖宇都瞧在眼里,因都是赚的辛苦钱,还暗自赞叹他们,能脚踏实地地积攒家财,不贪心。谁料不过几年工夫,那木耳就大量上市,而且质地良好,是纯正的野生木耳。
张家并未隐瞒木耳种植的方法,外人不知其故,方家请教了一些内行的人,得知怕是跟那山林有关,况且他家的橡树也是源源不断的。
而小青山上的橡树并不是大片生长的,除了清南村后面那几座山头,那可是清南村的人自从用橡子果喂猪开始,每年都种一片,这些年才积攒下来的,不可能对外卖。其他地方都是各种树木杂生,你就算买了山,也没那么多橡树可用,还得老老实实地从头种树。
但即便是这样,方靖宇也立即在清南村以西、十里外的一个小山村。买了大片山地,开始种植橡树。可究竟还是晚了一步。
妙在这营生既不像打稻机的图纸,也不像冬季储存辣椒的技术,可以偷盗或者买过来,立马就能用来赚钱。就算你全部知道了。也得从头辛辛苦苦地开始运作。怎比得上张家已经成了气候?况且张家今年又连着买了两个山头,稳步拓展。
杨风儿见菊huā并未怪她。松了口气,便告诉菊huā,她会女红和厨艺。
菊huā想了想。家里也需要针线上的人。便问她愿不愿意管张家的针线活。
如今这儿的生活习惯就是自给自足,只有少量东西从外买来。菊huā觉得家里的衣服鞋袜,靠自己和葡萄等人做,实在是太费工夫了。也没必要,早就想专门弄个针线上的人来用的。
可是。杨风儿先前不愿意呆在竹园,这会儿却猛摇头,说她想通了,她就要呆在竹园学养鸡。
菊huā虽然意外,也没强她,只告诉她,若是做的好,她自然会重用她;若是再不经心,把小鸡喂生病了,那她想留下也不成。
杨风儿忙保证说,她肯定会用心跟吴姑娘学的,太太只管等着瞧吧。
菊huā点头,又让她往后协助吴英,把这养鸡日志记录详细些,还让她把前面的好好整理一番,另行誊录下来。
杨风儿喜悦地应下了。
就这么的,一个不经意间,菊huā倒得了一位得力干将,杨风儿果然挣到不一样的锦绣人生,这可是两人都没有想到的了。
**********
自从张杨带来八个人给张槐后,他挑了两个人在家教孩子们习拳脚、训练下人,其余的都分到吴成和王忠的手下,早晚操练买来的家仆,看管木耳场子。
如今家业大了,菊huā也顾不得了,陆陆续续地买了几十奴仆,加上贺家转送的,足有四五十人,但留在橡园伺候的却不多,都散布到各个山林里监管人事。
七月末的一晚,菊huā请娘家人来张家吃晚饭。
吃得热闹哄天的时候,菊huā趁机对爹娘提议道,为了娃儿们习武强身,晌午板栗在外婆家吃饭,晚上就让葫芦、黄瓜和青山到山上来,大家早晚一起习武、读书,还能互相探讨学问。
青木一听,跟菊huā对了一下眼神,然后老神在在地说道:“这主意好。读书也是要凑兴的。听说那些上京赶考的举人,一般都早早地赶到京城,然后跟其他人结交,互相谈讲文章学问,这样能开阔心胸和眼界。”
张大栓急忙道:“考状元的事咱是不懂,不过我觉得青木这话在理。长河,咱们种田不也是经常凑一块比划么?为啥你家玉米长了虫,为啥他家今年庄稼长得好,这么一比划,就都晓得了。”
何氏笑着大声道:“照你这么说,咱们女人家煮饭、腌菜也是这么回事。前儿狗蛋娘还来问我,为啥她今年晒的酱味道不好,跟我细细地说了她是咋做的。后来我俩猜怕是煮的豆子还没霉透。她可难受了,说要重新再做哩。”
这么一来,众人就纷纷说起来,又拿种木耳、养猪喂鸡等事来打比方。
板栗等在一旁听了笑得前仰后合,说这些大人从读书扯那么老远,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们没在桌边坐,一人一盘子饭菜,齐排排地坐在地上的小桌椅边吃着。
槐子见了,沉脸呵斥道:“笑啥?这些道理本就是相通的,是你们自己懂的太少,想歪了。书本上的学问都是先贤从生活中筛选出来,再著书立学的,难道还能凭空造出来?”
青木看着这些娃儿摇头道:“该好好教导了,咋都成了酸书生哩!”
菊huā道:“吃过饭,你俩去帮他们洗洗脑。”
葫芦等人听了不敢再吭声,闷头吃饭。
这么一打岔,郑长河又想起刚才的话头,觉得女婿家书多,如今又有人教练武,闺女这是顾着娘家才操心弟弟跟侄儿,要不然她才懒得管哩,于是就答应让三个娃儿晚上来张家跟板栗一块读书习武。免不了又叮嘱菊huā一番话,无非是娃儿还小,不要管太严等。
菊huā听了心里暗笑,面上却答应的响脆。
杨氏闻言白了他一眼道:“打从来寿去县里上学。她二舅母那样惯娃儿的一个人,眼下都不惯孙子了,整天说来寿都是因为在大姑这才学得好。你倒越活越回去了,连她二舅母都不如了。”
郑长河呵呵笑道:“我往后也不管了,都交给青木菊huā管。”
众人都不在意。心道这话早几年你就说了。有啥用哩?
张大栓吃了一块肉,笑道:“要我说。咱们就该享福去,啥事都让小辈们多操心。等天再凉些,咱俩去林子里套鸡和兔子去。我说菊huā。你往林子里放了那么些鸡。又没好法子逮,如今越来越多了哩!”
不等旁人说话,黄豆正吃了一块肉,嘟着嘴巴接道:“爹。我也要跟哥哥来姑姑家睡。都走了,就留我跟妹妹在家。也没劲儿。姑姑,这个是啥肉哩?”
菊huā见他一席话问了两个人、两个问题,有些好笑,便道:“你不是还小么,到了晚上就要睡了,来了也是白来。再说,要是你也来了,那紫茄晚上不是更没劲儿?不如等你俩长大些,到时候再一块过来。哥哥也不是天天在这的,六天回去住两天。”这也算是过礼拜了。
众人也纷纷劝他,黄豆无法,只能等长大,转而问那肉是什么肉。
菊huā跟槐子低头偷笑,红椒急忙对家里人一挥手,道:“不要跟他说,叫他猜。”一边却嘻嘻笑着低头凑到紫茄的耳边,悄悄地跟她说了。惊得紫茄用小手捂住嘴巴,眨巴着乌黑的眼睛看众人。
因郑长河来了,张大栓就叫了刘黑子来作陪,听见黄豆问肉,刘黑子乐呵呵地答道:“这个肉哩,是黄狗肉。”
黄豆吓得站起来失声叫道:“大黄的肉?你们把大黄杀了?”
众人哄笑起来,板栗和小葱笑得喷饭,红椒也脆笑不止,山芋不明所以,听见说大黄,便对着门外叫道:“大黄,大黄!”
随着他的叫声,大黄飞快地窜了进来,挨在山芋旁边,偏着脑袋用狗眼讨好地看他,接着又低下头,盯着小桌上山芋的饭碗,一副馋样。
红椒忙挥手赶它:“狗!走远些。山芋,莫把勺子弄狗头上去了,沾了狗毛不好哩!”
山芋忙点头,用小胳膊护住自己的竹碗,对大黄道:“我的。”小葱笑着过去将大黄赶开。
黄豆这才发现弄错了,便问刘黑子:“刘爷爷,你不是说这是黄狗肉么?”
刘黑子笑得满脸白牙:“就是山蛙,比青蛙大许多,一个都有三四两重,我们都叫它老黄狗。晚上用火把一照,好逮的很。往常没肉吃,我常逮了给黑皮和葡萄他们打牙祭的。”
葫芦等娃儿恍然大悟。
郑长河用筷子夹起一块蛙腿肉,就着灯光仔细地端详,一边笑道:“我倒没怎么吃过这东西。往常我跟大栓就喜欢逮兔子。”
刘黑子笑道:“兔子不是难逮么。这东西容易弄,不过好些人不吃。太太倒是蛮喜欢吃的,我就多逮了几回。”
说得菊huā有些不好意思,在吃上她的确不怎么忌讳,再说,这东西肉质细嫩,比鸡肉都细滑,干嘛不吃?
正这么想,青山便嚷嚷说这黄狗肉比鸡肉还好吃,要爹也逮些回家明儿烧了吃。
张大栓等三人就笑着商议,等吃过晚饭就去山路上捉山蛙。
一时饭毕,刘黑子果然带着张郑二人,提着灯笼,拎了个麻袋去山林里逮山蛙;葫芦和板栗几个读书的娃儿则去了书房看书;杨氏跟何氏带着小孙子小孙女在院子里纳凉说闲话。
槐子便引着青木回到东厢,菊huā也带着刘云岚过去了,他们有事情商量。
四人在外间落座,菊huā帮他们都倒了茶,便商议起建作坊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