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黄金储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只是,除了夏海燕等少数几个外,真正知道辽阳控股资金见底的人却没有几个,2000万美元的基金完全是虚火,是弄出来吓唬美国人的,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要维持北方集团的形象,以便以优惠的价格从美国这里获得信贷支持。
辽阳控股固然还有30多个亿的流动资产,但其中有关国债、建设债和北方集团自己发行的企业债已经占到了70%以上,剩余的30%则是各种外汇,需要维持日常的进出口和金融市场头寸调度。理论上,各类债券都是流动性良好的资产,可迅速转为现金,但实际上,国内除了北方集团,还没有哪个集团可以吃下这么多债券,一下去抛出去贴现,很可能引起债券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或者利率波动,这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是不利的。
外国财政专家估计得其实不错,德国资产大购买后,中国国库包括北方集团确实已经耗尽了“最后可以供投资的流动资产”,但这种流动性不足的窘境,不但不能向市场披露,反而要极力加以掩盖,以免造成华元币值贬值。甚至于华元币值升值7%的行为,也是北方集团通过控股的人民银行与央行携手,一举推动上行的,这当然不是真实金融因素的反映,却改变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力地回击了犹太投机集团妄图做空华元的企图。
强势华元对出口自然是不利的,但对于目前债台高筑的中国来说。却有利于外资的流入与偿债的顺利进行,7%的升值行为,就相当于以英镑、美元、法郎计价的债务缩水7%,换而言之。接近一年半的利息就不用付了。
不过,升值的行为只能浅尝辄止,既没有这么多的资本盈余可供华元升值,也没有坚实的基础供华元持续升值,但强势华元的地位必须得到维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穿越组绞尽了脑汁,终于将目光投射到金本位制度与黄金储备上来了。
中国一直没有建立类似西方的金本位制度,事实上。华元更多接近于白银本位,在华元最初推出的时候,中央银行为了取信于民,承诺可以按照面值1:1兑换大洋。并且可以在缴纳手续费的前提下实现自由兑换。等欧战爆发,各国相继废除金本位制度后,华元变成了银块联系本位制——每10万华元可以申请向央行申请兑换纯度为%的白银条,但兑换价格却不是固定的,由于白银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动。因此相应兑换率也在波动。
这当然是削弱了华元的含金量,但战争中各国货币相对于白银、黄金都有很大贬值,华元其实是贬值最小的,在外汇市场还造就了华元强势与升值局面——只要钞票不发毛。民众是不会想着去抢购白银、黄金的,10万华元的高门槛也不是随便可以跨越的。即便真的有人要换。中央银行也能应付——在废除现大洋流通后,央行将这些大洋全部融化。早就铸成了银条。
而列强普遍采用的金本位或者联系本位制度,中国一直是无缘的,原因无他,缺乏可供支持的黄金储备,而中国本土黄金出产也不是很丰富。直到1914欧战爆发前夕,利用铁路债券的发行契机,中国央行才通过秘密渠道积累了近200吨的黄金储备,后来在战争中又通过军火贸易额外赚取了100多吨黄金储备。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数字,有2笔收入各国是不清楚的,第一,是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获得的收益,辽阳控股以黄金形式存放在了人民银行,以作为北方集团企业债的支持;第二,是军队利用俄国内战获得的黄金储备,这笔储备放在央行,而且各类金块已重新融化铸造,抹去了俄国的标记。这两笔横财加起来,中国的黄金储备接近2000吨。
如何有效运用这批黄金储备,成了穿越组的当务之急,经过深入分析,首要目标对准了英镑。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一英镑含克纯金,在欧战以前,任何人持有英镑去大不列颠兑换黄金都是畅通无阻的。但欧战中,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暂时中止了英镑的金本位制。这当然是借口,事实上,英国政府将很大一部分黄金用于支付战争开支,而英镑同期也没有减少发行,战后英镑贬值超过三分之一,如果继续按照一英镑含克纯金的比例兑换,英国政府亏到哪里都不知道了。但如果明确降低英镑的含金量,则市场马上会掀起英镑的抛售狂潮。
不过有利就有弊,英国政府拒绝英镑兑换黄金固然是渡过了收支难关,但英镑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也下降了,战后大部分第三方贸易都纷纷开始采用美元计价,造成了英镑过剩。除了战争胜利与中国完成德国资产大采购后的短暂时期,英镑一直是萎靡不振的。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战后各国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无非德国马克废纸化太过于抢眼,才掩盖了各国的通货膨胀。
而伴随通货膨胀本身的,则是严重的经济萧条,战争类生产企业全线停工,国际贸易一潭死水。摆在英国政府面前的,只有两难选择,一个是恢复金本位制度,哪怕吃一点亏,也要重新恢复英镑的强势地位;另一个是彻底宣布废止金本位制度,承认英镑丧失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让英镑一次性贬个够。前者在经济上当然是大出血,但政治上却是满分;后者在政治上算是一败涂地,但对经济与金融而言,不啻于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权衡利弊之下,英国政府念念不忘大英帝国的光辉,做出了恢复金块本位制的决定,对原有金本位制做了改良。规定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公斤),低于限额不予兑换。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法国紧随其后,规定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等于12公斤黄金的法郎银行券。
这么做是不是从中国央行的银块本位制那里获得的灵感暂且不提,但效果还是不错的,由于兑换的高门槛,普通民众要想兑换黄金非常困难,使得维持原先高溢价的含金量居然变成了可能。
但是,里面的漏洞也是非常明显的,英镑的金块本位是固定比例的,不同于华元的浮动兑换,这个过高比例造就了英镑相对于黄金的高估。400盎司只能阻挡普通民众兑换黄金的步伐,而无法阻挡财团的趋利避害行为。
在这种环境下,别看中国负债率奇高,但华元的地位却是异常稳固的——华元不但有明面上的白银储备,事实上也有足够的黄金储备。穿越组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在各国货币普遍含金量不足的情况下,华元用不着保持双重储备,适当出售一些以降低负债水平。
如果是直接大规模出售黄金储备,当然会造成黄金价格的急剧下跌,这非但不利于资产盘活,相反还救了英镑这个含金量虚高的货币估值,夏海燕大胆地向穿越组提出建议,反其道行之,先宣布购入黄金储备,待英镑虚高的泡沫挤破以后,再出售黄金。
从后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及美国大规模实施qe1、qe2、qe3的历史演变来看,穿越组得出结论,美国推动赤字财政与美元贬值并没有太大的危险,反而增强了美国的实力。从清偿能力上说,美国不必像希腊这么赖账就能够通过自己印票子来还清债务,所有的负债对美国而言只是数字游戏罢了;其次,美元表面上贬值了,但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黄金却翻了一番还多,因为美联储控制着8000多吨黄金储备,黄金价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的35美元每盎司涨到了1800美元每盎司,相当于一吨黄金涨了6200万美元,光凭借这个涨幅,美联储就获得了近50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于是,中国的策略就呼之欲出了:利用英镑对黄金高估三分之一的弱点,卖空英镑,套取黄金,只要消息一透露,用不着中国政府花多少力气,闻风而来的各国财团抛售必定能压垮坚持固定黄金兑换比例的英镑。在市场恐慌中,英镑相对于黄金的跌幅必然超过三分之一。成功以后,一来一去可以获得三分之一的差价收入,如果再适时溢价减持一部分黄金和白银储备,则财政窘迫必可迎刃而解。
方针既定,所欠缺的,唯独时机罢了。未完待续。。
只是,除了夏海燕等少数几个外,真正知道辽阳控股资金见底的人却没有几个,2000万美元的基金完全是虚火,是弄出来吓唬美国人的,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要维持北方集团的形象,以便以优惠的价格从美国这里获得信贷支持。
辽阳控股固然还有30多个亿的流动资产,但其中有关国债、建设债和北方集团自己发行的企业债已经占到了70%以上,剩余的30%则是各种外汇,需要维持日常的进出口和金融市场头寸调度。理论上,各类债券都是流动性良好的资产,可迅速转为现金,但实际上,国内除了北方集团,还没有哪个集团可以吃下这么多债券,一下去抛出去贴现,很可能引起债券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或者利率波动,这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是不利的。
外国财政专家估计得其实不错,德国资产大购买后,中国国库包括北方集团确实已经耗尽了“最后可以供投资的流动资产”,但这种流动性不足的窘境,不但不能向市场披露,反而要极力加以掩盖,以免造成华元币值贬值。甚至于华元币值升值7%的行为,也是北方集团通过控股的人民银行与央行携手,一举推动上行的,这当然不是真实金融因素的反映,却改变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力地回击了犹太投机集团妄图做空华元的企图。
强势华元对出口自然是不利的,但对于目前债台高筑的中国来说。却有利于外资的流入与偿债的顺利进行,7%的升值行为,就相当于以英镑、美元、法郎计价的债务缩水7%,换而言之。接近一年半的利息就不用付了。
不过,升值的行为只能浅尝辄止,既没有这么多的资本盈余可供华元升值,也没有坚实的基础供华元持续升值,但强势华元的地位必须得到维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穿越组绞尽了脑汁,终于将目光投射到金本位制度与黄金储备上来了。
中国一直没有建立类似西方的金本位制度,事实上。华元更多接近于白银本位,在华元最初推出的时候,中央银行为了取信于民,承诺可以按照面值1:1兑换大洋。并且可以在缴纳手续费的前提下实现自由兑换。等欧战爆发,各国相继废除金本位制度后,华元变成了银块联系本位制——每10万华元可以申请向央行申请兑换纯度为%的白银条,但兑换价格却不是固定的,由于白银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动。因此相应兑换率也在波动。
这当然是削弱了华元的含金量,但战争中各国货币相对于白银、黄金都有很大贬值,华元其实是贬值最小的,在外汇市场还造就了华元强势与升值局面——只要钞票不发毛。民众是不会想着去抢购白银、黄金的,10万华元的高门槛也不是随便可以跨越的。即便真的有人要换。中央银行也能应付——在废除现大洋流通后,央行将这些大洋全部融化。早就铸成了银条。
而列强普遍采用的金本位或者联系本位制度,中国一直是无缘的,原因无他,缺乏可供支持的黄金储备,而中国本土黄金出产也不是很丰富。直到1914欧战爆发前夕,利用铁路债券的发行契机,中国央行才通过秘密渠道积累了近200吨的黄金储备,后来在战争中又通过军火贸易额外赚取了100多吨黄金储备。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数字,有2笔收入各国是不清楚的,第一,是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获得的收益,辽阳控股以黄金形式存放在了人民银行,以作为北方集团企业债的支持;第二,是军队利用俄国内战获得的黄金储备,这笔储备放在央行,而且各类金块已重新融化铸造,抹去了俄国的标记。这两笔横财加起来,中国的黄金储备接近2000吨。
如何有效运用这批黄金储备,成了穿越组的当务之急,经过深入分析,首要目标对准了英镑。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一英镑含克纯金,在欧战以前,任何人持有英镑去大不列颠兑换黄金都是畅通无阻的。但欧战中,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暂时中止了英镑的金本位制。这当然是借口,事实上,英国政府将很大一部分黄金用于支付战争开支,而英镑同期也没有减少发行,战后英镑贬值超过三分之一,如果继续按照一英镑含克纯金的比例兑换,英国政府亏到哪里都不知道了。但如果明确降低英镑的含金量,则市场马上会掀起英镑的抛售狂潮。
不过有利就有弊,英国政府拒绝英镑兑换黄金固然是渡过了收支难关,但英镑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也下降了,战后大部分第三方贸易都纷纷开始采用美元计价,造成了英镑过剩。除了战争胜利与中国完成德国资产大采购后的短暂时期,英镑一直是萎靡不振的。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战后各国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无非德国马克废纸化太过于抢眼,才掩盖了各国的通货膨胀。
而伴随通货膨胀本身的,则是严重的经济萧条,战争类生产企业全线停工,国际贸易一潭死水。摆在英国政府面前的,只有两难选择,一个是恢复金本位制度,哪怕吃一点亏,也要重新恢复英镑的强势地位;另一个是彻底宣布废止金本位制度,承认英镑丧失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让英镑一次性贬个够。前者在经济上当然是大出血,但政治上却是满分;后者在政治上算是一败涂地,但对经济与金融而言,不啻于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权衡利弊之下,英国政府念念不忘大英帝国的光辉,做出了恢复金块本位制的决定,对原有金本位制做了改良。规定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公斤),低于限额不予兑换。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法国紧随其后,规定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等于12公斤黄金的法郎银行券。
这么做是不是从中国央行的银块本位制那里获得的灵感暂且不提,但效果还是不错的,由于兑换的高门槛,普通民众要想兑换黄金非常困难,使得维持原先高溢价的含金量居然变成了可能。
但是,里面的漏洞也是非常明显的,英镑的金块本位是固定比例的,不同于华元的浮动兑换,这个过高比例造就了英镑相对于黄金的高估。400盎司只能阻挡普通民众兑换黄金的步伐,而无法阻挡财团的趋利避害行为。
在这种环境下,别看中国负债率奇高,但华元的地位却是异常稳固的——华元不但有明面上的白银储备,事实上也有足够的黄金储备。穿越组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在各国货币普遍含金量不足的情况下,华元用不着保持双重储备,适当出售一些以降低负债水平。
如果是直接大规模出售黄金储备,当然会造成黄金价格的急剧下跌,这非但不利于资产盘活,相反还救了英镑这个含金量虚高的货币估值,夏海燕大胆地向穿越组提出建议,反其道行之,先宣布购入黄金储备,待英镑虚高的泡沫挤破以后,再出售黄金。
从后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及美国大规模实施qe1、qe2、qe3的历史演变来看,穿越组得出结论,美国推动赤字财政与美元贬值并没有太大的危险,反而增强了美国的实力。从清偿能力上说,美国不必像希腊这么赖账就能够通过自己印票子来还清债务,所有的负债对美国而言只是数字游戏罢了;其次,美元表面上贬值了,但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黄金却翻了一番还多,因为美联储控制着8000多吨黄金储备,黄金价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的35美元每盎司涨到了1800美元每盎司,相当于一吨黄金涨了6200万美元,光凭借这个涨幅,美联储就获得了近50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于是,中国的策略就呼之欲出了:利用英镑对黄金高估三分之一的弱点,卖空英镑,套取黄金,只要消息一透露,用不着中国政府花多少力气,闻风而来的各国财团抛售必定能压垮坚持固定黄金兑换比例的英镑。在市场恐慌中,英镑相对于黄金的跌幅必然超过三分之一。成功以后,一来一去可以获得三分之一的差价收入,如果再适时溢价减持一部分黄金和白银储备,则财政窘迫必可迎刃而解。
方针既定,所欠缺的,唯独时机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