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结交内侍(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7节 结交内侍(1)
皇帝得意的微笑起来,“不简单啊!三阿哥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实在是不简单!嗯,今日不提,回京之后,到户部去吧。和阎敬铭学学度支之学,日后也好为朕分忧、出力。”
载滪大喜!这成长起来的众多阿哥中,以载滢最得皇帝宠爱,不过他如今不在中国,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从美国回来,所以在这数年之中,正是要尽力博取君恩的好时候。载澧不提,其余几个,都是在暗中使劲;其实不但是他们,就是他们的母妃,也五一不在皇上面前委婉的有所表示。不过皇帝为人很古怪,对于自己的孩子的使用,始终不很放在心上,除了大阿哥几次请旨,终于蒙其恩准,担任出国接船差事之外,旁的众人,依旧是每天在上书房读书,差事是一点也不予交付。
庙堂之间有政令,朝廷有祖制,这样的事情不能擅请,所以阿哥们几个只好暗中着急。这一次听皇帝说要认命自己到户部办差,载滪知道,户部在六部之中是皇帝心中第一重地,仍自重要过六部之首的吏部,凭自己皇子之尊,到部任职,下面的人还不得可劲巴结?到时候,办好几件差事,上邀帝宠,于日后好处不可枚举哩!
还不等他跪倒谢恩,皇帝已经收敛了笑容,“阎敬铭?”
“臣在。”
“三阿哥在私是你的主子,在公却是你的部下。你要是敢以其人为皇子之尊,而多有因循回护,朕于这个孽障有所处置之外,第一个就饶不过你!嗯?”说完又把视线投注到儿子身上,冷冷的声音说道,“这番话不但是说给阎敬铭的,更是说给你的。户部掌管天下度支大权,你不要以为是朕的儿子,到部之后就有任何骄矜之意。凭你的才学,十年之内,……”他的语句一顿,“回京之后,到部任职,别想着进门就做什么官老爷,阎敬铭,让他到福建司做一名笔帖式吧。”
“是。”
皇帝思考了片刻,忽然又摇摇头,“这样也不行,朕即便有旨,也难挡下面那些混账行子拍马逢迎。这样吧,曾国藩,此事不必落于旨意,更加不必传扬得尽人皆知。三阿哥,朕另外给你起个名字,字嘛,就不必改了,姓氏改姓甘。叫甘滪。户部当差,就以此名入职。”
“儿子叩谢皇阿玛。”
“你们几个……”皇帝用手一指载湀和载沚,“也照三阿哥之例,改姓甘。分别到工部和刑部当差。都从最低级的笔帖式做起。要是给人举发,让朕知道你们仗着是朕的子嗣,在部中作威作福,仔细你们的皮!”
载沚和载湀兄弟两个自然奉命唯谨,碰头谢恩,“皇阿玛,那儿子呢?”载澧一头雾水的问道,“兄弟们都有了差事,儿子也想为皇阿玛出力啊!”他大感委屈的说道,“皇阿玛,您不能厚此薄彼啊!”
“你也不必急,于你的使用,阿玛另有处置。今日先不必提,等到了山东,朕再和你详细解说吧。”
载澧高高的努起嘴巴,很是不高兴的退了回去。
**************************************
把几个孩子挥退,皇帝和身边亲近的重臣展颜一笑,“朕当年诵读《圣祖实录》,只觉以仁皇帝之英明神武,生前身后尚几乎有伦常之变,扪心自省,魂梦难安。朕的子嗣,仅在纯皇帝之下,哎!也不知道有没有他老人家的福气,得享天家之福。”
“皇上这样说话,非臣下所敢置一词。天下定于一尊。我皇上睿鉴万里,圣明如天,几位阿哥又是一般无二的纯良友善,臣以为,必然不会有齐宣王身后之事的。”
“这样的话,也就是曾国藩能够和朕说。”皇帝慨然一叹,摇摇头把这种繁杂的情绪抛诸脑后,“还是议正事吧。”他说,“朕看过翁同书和瑞麟所上的奏折,在福建马尾和广东黄埔闽粤舰队之事,朕想了很久,海军之事,虽已经稍见眉目,但距离朕所需求的,相去还远。特别是如今只有天津和安庆两家造船厂,每年所产的兵船炮舰根本不敷使用——若是再在南省兴建一支海军,人才、器械从何而来?与其如此,不如暂时搁置其事,等到山东、直隶和辽宁数省的海防,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之后再说。”
曾国藩心中一动,立刻上前,“皇上之言,请恕臣不敢苟同。”
“你说。”
“臣此次随皇上东巡,眼见天津、旅顺两地海防坚固,边圉可称万无一失,臣愚见以为,北地各省防务,当已致尽善尽美,未可增益。而南国海防,如今全依仗长江水师及沿海诸省旧有水师岸防,又如何能够收得拒敌于外之效?且东南数省,生计繁盛,百姓众多,一旦有警,只凭陆上之师,抗拒无门,国土横遭兵燹,臣恐百姓流离失所,有动摇国本之虞啊?”
“你这叫什么话?什么叫抗拒无门?咸丰七年的时候,我大清根本没有海军可以与敌接战,任由英法联军深入腹心之地,最后还不是乖乖的都做了我大清的俘虏?还什么横遭兵燹?百姓有流离失所之苦?朕要不是看你年纪老迈,就先问一个动摇君心之罪。”
“皇上要问罪老臣,臣无可辩驳,但臣请问皇上,闽粤几省,难道就不是我大清的国土吗?若是的话,为什么不能兴办海军?”
“大胆!”皇帝的脸色立刻转冷,“曾国藩,自你入仕以来,朕看你为人虽多有愚钝,但侍主尚称勤勉,故而多加容纳,在你看来,朕便是可欺之主了吗?”
“臣不敢,皇上待老臣天高地厚之恩,老臣又岂敢有不诚之心?只是,皇上,南地各省,都是我大清赋税重地,万万不能有一朝之失。兴办海军,永固边圉,是皇上一再申令的国策,可为什么……”
“曾国藩,你少和朕来这一套!你以为你那点小心思,可以瞒得过朕吗?李鸿章是你的学生,翁同书论及情分,与你也是多年至好。他们两个人轮番上折子,还不就是看着海军操办,多有可图,有心借此利薮,为一己谋求私利?你当朕不知道吗?就以刚才载滪所言的旧事吧,清流上章攻击船政大事,以为靡费太重,沈葆桢不提,李鸿章也曾多有上书言事,表面上是赞同朕所颁上谕,实际上呢?在和王凯泰交往的书信中他说,‘鄙人早知不足御侮,徒增靡费,今已成事而欲善其后,不亦难乎’?只不过见到朝廷一以贯之的推行船政,便顺风使舵,附和奏陈,这样的小人之辈,朕留他在安徽巡抚的任上一呆就几近十年,你们师弟两个就不想想为什么?”
曾国藩脸色雪白!这件事连他都不知道,皇帝又是怎么知道的?听他言之凿凿,不像是空穴来风,但……李鸿章和王凯泰书信往来之事,皇帝是怎么知道的?一呆之下,赶忙跪倒,“臣……糊涂,臣糊涂!”
“咸丰十五年的时候,沈葆桢为安庆造船厂新建炮船兵舰,征用军中,以为海军学堂生员操练之用,李鸿章阳奉阴违,所给予的都是一些老旧破船,还有甚至是当年安山湖缴获的英法兵船,新建的好船、快船都交给长江水师,这件事若不是老五向朕举发,还一点也不知道!等到后来,朕将沈葆桢招到御前,亲自向他问及此事,沈葆桢兀自为李鸿章遮掩——这其中固然有沈葆桢君子坦荡,不议人非,但其中,也少不得你从中转颊,朕有没有说错你?”
“这,臣天胆也不敢有以枢庭之重,干预外官言行之处啊,皇上明鉴。”
“朕谅你也没有这样的胆子!”皇帝冷冷的哼了几声,“还有你们……”他用手一指,“军机处,好大的名头!人人都说,进到军机处,方算得有相业之名。却不料,如今的军机处,早成朝中南北清流对峙之所!成天就想着一己的功名利禄,怕是早将当初为朕训教之语,丢到脑后去了。”
皇帝越说火气越大,把个朝堂上下,中外群臣毫不留情的一通臭骂,吓得众人连连碰头不止,“……长江水师又是什么好东西了?仗着自己从军多年,屡立战功,根本就是呆在营中当大爷!李成谋、李朝斌、彭楚汉等,只知道长龙、舢板,而丝毫不通轮船,而且年过五十,又自负威望,既不能经受海上风浪之苦,又不肯俯就西人绳墨,他们所统领的轮船,不过是隔数月,选择风平浪静的时候,在内河试炼枪炮而已!”他哼唧了几声,嘲讽的说道,“以上种种,朕就不相信你们会一点也不知道?还要朕另外寻找途径,方能知晓详情?”
“燮理阴阳,训养百官,责在首相。臣弟身为军机首辅,未能恪尽职守,有失皇上重托,臣弟第一个要自请处分,请皇上责罚。”说完,奕䜣第一个摘下暖帽,伏地碰头请罪。
“朕今天和你们说这些,不是要追究你们任何人的责任。”他颓然叹息着,在座位上落***来,“你们都是和朕数十年的君臣情谊,朕的为人你们也知道,但凡能够给你们留一分情面的,也断不肯如此出以重责之语。只是,和海防、海军建设比较起来,吏治才是我大清第一痼疾所在。否则,即便是朝廷拿出再多的钱来,建造更多的舰艇,却根本找不到几个可以称得上德行优良的人才,又有什么用?”
“皇上……”
“都下去吧,朕有点累了,今天不想说话。”
众人看他心情很坏,不敢多说,原地碰了个头,躬身退了出去。
************************************************
九月十九日,皇帝乘定远号铁甲舰从旅顺口出发南下烟台,海面上有英法等国的军舰炮船、民用商船各自鸣笛鸣号,以为致敬,这都是两国交往间的礼仪,也是经由各国公使馆和总署衙门事先报备过的,倒不至于引起什么惊慌失措的笑话来。
这一次随船南下的,有一个人名叫盛宣怀,他是常州人,乃父盛康是庚子年间的进士,后来官至湖北武昌盐法道,这是个非常有名的肥缺,盛康长袖善舞,在任上多年,积攒了极大的一笔身家。
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入北闱乡试,大约是水土不服的缘故,首次“制艺”结束后突发疾病,全靠同号舍的杨菊仙为之料理汤药,直到三场考试结束,才扶掖出闱,遂同捷南宫——两人同时金榜题名,所以在同年中,他们两人交情最笃。李鸿章感念同年帮衬之德,对杨氏自然感激不尽,爱屋及乌,在杨菊仙去世之后,对杨菊仙的三个儿子杨宗濂、杨宗翰、杨以迴三兄弟多有提携。到后来,还经由老师曾国藩的关系,让杨氏兄弟中的杨宗濂派往在直隶练兵的刘铭传麾下,总管粮台——这也是一个相当肥美的缺份,因为这样的缘故,杨家和李氏私交非常好。
后来李鸿章改调安徽,杨宗瀛深感老父执身边缺少人才,便将盛宣怀举荐进入到李鸿章的幕府之中。
盛宣怀应付科举考试不是很入门,但是日常公牍还是很能应付的,当年在他父亲的衙署内就曾协助老人家处理过事情。他办事机灵,是个干才,来到李鸿章的麾下不负厚望,吃苦耐劳,精明练达,克勤克俭,很快获得李鸿章的好感。初派委府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是秘书、兼总务处副处长的角色,直接对李鸿章负责。
李鸿章给派到安徽,任职安庆知府,府内所辖,正有安庆造船厂,他很知道皇帝对于安庆造船厂的重视,故而上任之后,不辞辛劳,建造轮船之外,多与各国往来中华的商人商谈购船之事,虽然多不得毕其事,但也给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之中,盛宣怀出力匪浅。
若是按照道光年间的规矩,以盛宣怀的家财、在李鸿章幕中多年经营,捐上一个候补道,不能算很困难,但咸丰之后,捐纳之门早已经关闭,根本走不通,所以,盛宣怀只好仍旧做他的府内文案,兼造船厂营务处的差事。后来成立海军学院,李鸿章举荐他到学院中,做了学院营务处总办。
从咸丰十七年之后,闽、浙、粤等省筹办海军的呼声越来越高,李鸿章等人几次上条陈,奈何皇帝始终不肯答应,却从来不曾明说缘故,弄得各省官员疑窦丛生,却又无从发问。
这一次皇帝东巡,阅看海军建设之事,盛宣怀以学院营务处总办,同时也是大沽、旅顺、烟台等地海防军中所用炮舰兵船制造一方的总办大臣之身,随同东巡了。
以他的品秩,根本到不得御前,只好随众而行,不过盛宣怀脑子非常好,加以有李鸿章数年来的多番上下打点,给了他一封书信,以接近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杨三,于是在旅顺事毕,航向烟台途中,盛宣怀便尽量找机会跟杨三接近。他们素有交往,而直接见面的机会不多,加以杨三是皇帝身边很重要的太监,几乎寸步不离左右。遇到皇帝要休息时,便避入护卫起坐的房舱,大小官员想要单独见他一面,真个难如登天。
然而,盛宣怀亦不是没有收获。杨三虽见不着面,却跟他随带的苏拉打上了交道。这个苏拉名叫瑞锦山,其实是杨三的耳目。当然,为人很厉害,是不消说得的。
因此,盛宣怀拉关系套近乎的用意,在他洞若观火,好在他的身分比他主人差得太多,无人注目,所以不妨就势借势,跟盛宣怀接近。然而,有其主,必有其仆,在盛宣怀面前,他亦不敢平起平坐,并且口口声声***人,***人,叫得恭敬而亲热。
头一次是结识,彼此都不便深谈,不过周旋尽礼而已,但从旅顺回到天津,情形就不同了。因为皇帝此行,还要在天津要查阅炮台,看操看学堂,一共有五天的勾留,不但时间从容,而且盛宣怀在天津有公馆,招邀到私寓欢叙,便可以避人耳目,无话不谈了。
那天是由盛宣怀口头邀约到家吃晚饭。可是过午不久,便派车将瑞锦山接了来。主客都是便衣,又是在起坐的花厅中相见,因而少了许多拘束,由此行的见闻谈起,很快地谈到了杨三。
“锦山,”盛宣怀很亲切地喊着名字,是那种旧友重逢的语气,“你跟杨总管几年了?”
“四年。”
“四年?那是……杨总管到皇上身边不久,你就跟他了。难怪他拿你当亲信。”
“也不敢说是杨总管的亲信。不过,有什么事,他总是对我说就是。”
“这样说,你也天天进宫?”
“是的。”
“那么,皇上也是天天见的罗?”
这些地方,就见得瑞锦山有分寸,不敢瞎吹:“我们那到得了万岁爷跟前?”他说,“就是有顶戴的人,不奉呼唤,也不敢走过去呀!”
“说得是!”盛宣怀用关切的声音说:“皇上就相信杨总管一个,不定什么时候召唤,从早到晚侍候在那里,真要有龙马精神才对付得下来。”
“是!不要说总管,就是我们,也够受的。”瑞锦山说,“御药房倒多的是补药,不过性子热,也不敢乱吃。”
第7节 结交内侍(1)
皇帝得意的微笑起来,“不简单啊!三阿哥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实在是不简单!嗯,今日不提,回京之后,到户部去吧。和阎敬铭学学度支之学,日后也好为朕分忧、出力。”
载滪大喜!这成长起来的众多阿哥中,以载滢最得皇帝宠爱,不过他如今不在中国,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从美国回来,所以在这数年之中,正是要尽力博取君恩的好时候。载澧不提,其余几个,都是在暗中使劲;其实不但是他们,就是他们的母妃,也五一不在皇上面前委婉的有所表示。不过皇帝为人很古怪,对于自己的孩子的使用,始终不很放在心上,除了大阿哥几次请旨,终于蒙其恩准,担任出国接船差事之外,旁的众人,依旧是每天在上书房读书,差事是一点也不予交付。
庙堂之间有政令,朝廷有祖制,这样的事情不能擅请,所以阿哥们几个只好暗中着急。这一次听皇帝说要认命自己到户部办差,载滪知道,户部在六部之中是皇帝心中第一重地,仍自重要过六部之首的吏部,凭自己皇子之尊,到部任职,下面的人还不得可劲巴结?到时候,办好几件差事,上邀帝宠,于日后好处不可枚举哩!
还不等他跪倒谢恩,皇帝已经收敛了笑容,“阎敬铭?”
“臣在。”
“三阿哥在私是你的主子,在公却是你的部下。你要是敢以其人为皇子之尊,而多有因循回护,朕于这个孽障有所处置之外,第一个就饶不过你!嗯?”说完又把视线投注到儿子身上,冷冷的声音说道,“这番话不但是说给阎敬铭的,更是说给你的。户部掌管天下度支大权,你不要以为是朕的儿子,到部之后就有任何骄矜之意。凭你的才学,十年之内,……”他的语句一顿,“回京之后,到部任职,别想着进门就做什么官老爷,阎敬铭,让他到福建司做一名笔帖式吧。”
“是。”
皇帝思考了片刻,忽然又摇摇头,“这样也不行,朕即便有旨,也难挡下面那些混账行子拍马逢迎。这样吧,曾国藩,此事不必落于旨意,更加不必传扬得尽人皆知。三阿哥,朕另外给你起个名字,字嘛,就不必改了,姓氏改姓甘。叫甘滪。户部当差,就以此名入职。”
“儿子叩谢皇阿玛。”
“你们几个……”皇帝用手一指载湀和载沚,“也照三阿哥之例,改姓甘。分别到工部和刑部当差。都从最低级的笔帖式做起。要是给人举发,让朕知道你们仗着是朕的子嗣,在部中作威作福,仔细你们的皮!”
载沚和载湀兄弟两个自然奉命唯谨,碰头谢恩,“皇阿玛,那儿子呢?”载澧一头雾水的问道,“兄弟们都有了差事,儿子也想为皇阿玛出力啊!”他大感委屈的说道,“皇阿玛,您不能厚此薄彼啊!”
“你也不必急,于你的使用,阿玛另有处置。今日先不必提,等到了山东,朕再和你详细解说吧。”
载澧高高的努起嘴巴,很是不高兴的退了回去。
**************************************
把几个孩子挥退,皇帝和身边亲近的重臣展颜一笑,“朕当年诵读《圣祖实录》,只觉以仁皇帝之英明神武,生前身后尚几乎有伦常之变,扪心自省,魂梦难安。朕的子嗣,仅在纯皇帝之下,哎!也不知道有没有他老人家的福气,得享天家之福。”
“皇上这样说话,非臣下所敢置一词。天下定于一尊。我皇上睿鉴万里,圣明如天,几位阿哥又是一般无二的纯良友善,臣以为,必然不会有齐宣王身后之事的。”
“这样的话,也就是曾国藩能够和朕说。”皇帝慨然一叹,摇摇头把这种繁杂的情绪抛诸脑后,“还是议正事吧。”他说,“朕看过翁同书和瑞麟所上的奏折,在福建马尾和广东黄埔闽粤舰队之事,朕想了很久,海军之事,虽已经稍见眉目,但距离朕所需求的,相去还远。特别是如今只有天津和安庆两家造船厂,每年所产的兵船炮舰根本不敷使用——若是再在南省兴建一支海军,人才、器械从何而来?与其如此,不如暂时搁置其事,等到山东、直隶和辽宁数省的海防,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之后再说。”
曾国藩心中一动,立刻上前,“皇上之言,请恕臣不敢苟同。”
“你说。”
“臣此次随皇上东巡,眼见天津、旅顺两地海防坚固,边圉可称万无一失,臣愚见以为,北地各省防务,当已致尽善尽美,未可增益。而南国海防,如今全依仗长江水师及沿海诸省旧有水师岸防,又如何能够收得拒敌于外之效?且东南数省,生计繁盛,百姓众多,一旦有警,只凭陆上之师,抗拒无门,国土横遭兵燹,臣恐百姓流离失所,有动摇国本之虞啊?”
“你这叫什么话?什么叫抗拒无门?咸丰七年的时候,我大清根本没有海军可以与敌接战,任由英法联军深入腹心之地,最后还不是乖乖的都做了我大清的俘虏?还什么横遭兵燹?百姓有流离失所之苦?朕要不是看你年纪老迈,就先问一个动摇君心之罪。”
“皇上要问罪老臣,臣无可辩驳,但臣请问皇上,闽粤几省,难道就不是我大清的国土吗?若是的话,为什么不能兴办海军?”
“大胆!”皇帝的脸色立刻转冷,“曾国藩,自你入仕以来,朕看你为人虽多有愚钝,但侍主尚称勤勉,故而多加容纳,在你看来,朕便是可欺之主了吗?”
“臣不敢,皇上待老臣天高地厚之恩,老臣又岂敢有不诚之心?只是,皇上,南地各省,都是我大清赋税重地,万万不能有一朝之失。兴办海军,永固边圉,是皇上一再申令的国策,可为什么……”
“曾国藩,你少和朕来这一套!你以为你那点小心思,可以瞒得过朕吗?李鸿章是你的学生,翁同书论及情分,与你也是多年至好。他们两个人轮番上折子,还不就是看着海军操办,多有可图,有心借此利薮,为一己谋求私利?你当朕不知道吗?就以刚才载滪所言的旧事吧,清流上章攻击船政大事,以为靡费太重,沈葆桢不提,李鸿章也曾多有上书言事,表面上是赞同朕所颁上谕,实际上呢?在和王凯泰交往的书信中他说,‘鄙人早知不足御侮,徒增靡费,今已成事而欲善其后,不亦难乎’?只不过见到朝廷一以贯之的推行船政,便顺风使舵,附和奏陈,这样的小人之辈,朕留他在安徽巡抚的任上一呆就几近十年,你们师弟两个就不想想为什么?”
曾国藩脸色雪白!这件事连他都不知道,皇帝又是怎么知道的?听他言之凿凿,不像是空穴来风,但……李鸿章和王凯泰书信往来之事,皇帝是怎么知道的?一呆之下,赶忙跪倒,“臣……糊涂,臣糊涂!”
“咸丰十五年的时候,沈葆桢为安庆造船厂新建炮船兵舰,征用军中,以为海军学堂生员操练之用,李鸿章阳奉阴违,所给予的都是一些老旧破船,还有甚至是当年安山湖缴获的英法兵船,新建的好船、快船都交给长江水师,这件事若不是老五向朕举发,还一点也不知道!等到后来,朕将沈葆桢招到御前,亲自向他问及此事,沈葆桢兀自为李鸿章遮掩——这其中固然有沈葆桢君子坦荡,不议人非,但其中,也少不得你从中转颊,朕有没有说错你?”
“这,臣天胆也不敢有以枢庭之重,干预外官言行之处啊,皇上明鉴。”
“朕谅你也没有这样的胆子!”皇帝冷冷的哼了几声,“还有你们……”他用手一指,“军机处,好大的名头!人人都说,进到军机处,方算得有相业之名。却不料,如今的军机处,早成朝中南北清流对峙之所!成天就想着一己的功名利禄,怕是早将当初为朕训教之语,丢到脑后去了。”
皇帝越说火气越大,把个朝堂上下,中外群臣毫不留情的一通臭骂,吓得众人连连碰头不止,“……长江水师又是什么好东西了?仗着自己从军多年,屡立战功,根本就是呆在营中当大爷!李成谋、李朝斌、彭楚汉等,只知道长龙、舢板,而丝毫不通轮船,而且年过五十,又自负威望,既不能经受海上风浪之苦,又不肯俯就西人绳墨,他们所统领的轮船,不过是隔数月,选择风平浪静的时候,在内河试炼枪炮而已!”他哼唧了几声,嘲讽的说道,“以上种种,朕就不相信你们会一点也不知道?还要朕另外寻找途径,方能知晓详情?”
“燮理阴阳,训养百官,责在首相。臣弟身为军机首辅,未能恪尽职守,有失皇上重托,臣弟第一个要自请处分,请皇上责罚。”说完,奕䜣第一个摘下暖帽,伏地碰头请罪。
“朕今天和你们说这些,不是要追究你们任何人的责任。”他颓然叹息着,在座位上落***来,“你们都是和朕数十年的君臣情谊,朕的为人你们也知道,但凡能够给你们留一分情面的,也断不肯如此出以重责之语。只是,和海防、海军建设比较起来,吏治才是我大清第一痼疾所在。否则,即便是朝廷拿出再多的钱来,建造更多的舰艇,却根本找不到几个可以称得上德行优良的人才,又有什么用?”
“皇上……”
“都下去吧,朕有点累了,今天不想说话。”
众人看他心情很坏,不敢多说,原地碰了个头,躬身退了出去。
************************************************
九月十九日,皇帝乘定远号铁甲舰从旅顺口出发南下烟台,海面上有英法等国的军舰炮船、民用商船各自鸣笛鸣号,以为致敬,这都是两国交往间的礼仪,也是经由各国公使馆和总署衙门事先报备过的,倒不至于引起什么惊慌失措的笑话来。
这一次随船南下的,有一个人名叫盛宣怀,他是常州人,乃父盛康是庚子年间的进士,后来官至湖北武昌盐法道,这是个非常有名的肥缺,盛康长袖善舞,在任上多年,积攒了极大的一笔身家。
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入北闱乡试,大约是水土不服的缘故,首次“制艺”结束后突发疾病,全靠同号舍的杨菊仙为之料理汤药,直到三场考试结束,才扶掖出闱,遂同捷南宫——两人同时金榜题名,所以在同年中,他们两人交情最笃。李鸿章感念同年帮衬之德,对杨氏自然感激不尽,爱屋及乌,在杨菊仙去世之后,对杨菊仙的三个儿子杨宗濂、杨宗翰、杨以迴三兄弟多有提携。到后来,还经由老师曾国藩的关系,让杨氏兄弟中的杨宗濂派往在直隶练兵的刘铭传麾下,总管粮台——这也是一个相当肥美的缺份,因为这样的缘故,杨家和李氏私交非常好。
后来李鸿章改调安徽,杨宗瀛深感老父执身边缺少人才,便将盛宣怀举荐进入到李鸿章的幕府之中。
盛宣怀应付科举考试不是很入门,但是日常公牍还是很能应付的,当年在他父亲的衙署内就曾协助老人家处理过事情。他办事机灵,是个干才,来到李鸿章的麾下不负厚望,吃苦耐劳,精明练达,克勤克俭,很快获得李鸿章的好感。初派委府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是秘书、兼总务处副处长的角色,直接对李鸿章负责。
李鸿章给派到安徽,任职安庆知府,府内所辖,正有安庆造船厂,他很知道皇帝对于安庆造船厂的重视,故而上任之后,不辞辛劳,建造轮船之外,多与各国往来中华的商人商谈购船之事,虽然多不得毕其事,但也给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之中,盛宣怀出力匪浅。
若是按照道光年间的规矩,以盛宣怀的家财、在李鸿章幕中多年经营,捐上一个候补道,不能算很困难,但咸丰之后,捐纳之门早已经关闭,根本走不通,所以,盛宣怀只好仍旧做他的府内文案,兼造船厂营务处的差事。后来成立海军学院,李鸿章举荐他到学院中,做了学院营务处总办。
从咸丰十七年之后,闽、浙、粤等省筹办海军的呼声越来越高,李鸿章等人几次上条陈,奈何皇帝始终不肯答应,却从来不曾明说缘故,弄得各省官员疑窦丛生,却又无从发问。
这一次皇帝东巡,阅看海军建设之事,盛宣怀以学院营务处总办,同时也是大沽、旅顺、烟台等地海防军中所用炮舰兵船制造一方的总办大臣之身,随同东巡了。
以他的品秩,根本到不得御前,只好随众而行,不过盛宣怀脑子非常好,加以有李鸿章数年来的多番上下打点,给了他一封书信,以接近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杨三,于是在旅顺事毕,航向烟台途中,盛宣怀便尽量找机会跟杨三接近。他们素有交往,而直接见面的机会不多,加以杨三是皇帝身边很重要的太监,几乎寸步不离左右。遇到皇帝要休息时,便避入护卫起坐的房舱,大小官员想要单独见他一面,真个难如登天。
然而,盛宣怀亦不是没有收获。杨三虽见不着面,却跟他随带的苏拉打上了交道。这个苏拉名叫瑞锦山,其实是杨三的耳目。当然,为人很厉害,是不消说得的。
因此,盛宣怀拉关系套近乎的用意,在他洞若观火,好在他的身分比他主人差得太多,无人注目,所以不妨就势借势,跟盛宣怀接近。然而,有其主,必有其仆,在盛宣怀面前,他亦不敢平起平坐,并且口口声声***人,***人,叫得恭敬而亲热。
头一次是结识,彼此都不便深谈,不过周旋尽礼而已,但从旅顺回到天津,情形就不同了。因为皇帝此行,还要在天津要查阅炮台,看操看学堂,一共有五天的勾留,不但时间从容,而且盛宣怀在天津有公馆,招邀到私寓欢叙,便可以避人耳目,无话不谈了。
那天是由盛宣怀口头邀约到家吃晚饭。可是过午不久,便派车将瑞锦山接了来。主客都是便衣,又是在起坐的花厅中相见,因而少了许多拘束,由此行的见闻谈起,很快地谈到了杨三。
“锦山,”盛宣怀很亲切地喊着名字,是那种旧友重逢的语气,“你跟杨总管几年了?”
“四年。”
“四年?那是……杨总管到皇上身边不久,你就跟他了。难怪他拿你当亲信。”
“也不敢说是杨总管的亲信。不过,有什么事,他总是对我说就是。”
“这样说,你也天天进宫?”
“是的。”
“那么,皇上也是天天见的罗?”
这些地方,就见得瑞锦山有分寸,不敢瞎吹:“我们那到得了万岁爷跟前?”他说,“就是有顶戴的人,不奉呼唤,也不敢走过去呀!”
“说得是!”盛宣怀用关切的声音说:“皇上就相信杨总管一个,不定什么时候召唤,从早到晚侍候在那里,真要有龙马精神才对付得下来。”
“是!不要说总管,就是我们,也够受的。”瑞锦山说,“御药房倒多的是补药,不过性子热,也不敢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