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恩宠有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过人不该死,五行有救,奏章封上,正好是十月太后万寿,有命妇进宫朝贺,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太后钮钴禄氏。皇太后本心不喜欢这个和自己同族的皇后,听人说英和遭大辟其中是有了当初得罪过皇后的原因,更加心中不满,有意借此事压一压皇后的威风。
一天皇帝问安,皇太后对他说,“不管英和照大清律而言是犯了什么样的大罪,你自己想想,这是个什么罪?修陵寝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风水好坏,受福受祸是子孙的事情,与异姓何干?若是这样就杀了,就是为家事杀大臣,试问还有谁替你卖命出力?”
皇帝沉默着,没有说话。
皇太后又说,“还有,我听闻前几天有人传,内务府让江宁织造织制绣花绸缎,供皇后裁制内衣裤之用,可是有的?”
皇帝知道皇太后心中不喜欢皇后,要是这样的事情从自己口中得到印证,更增皇后罪戾,也有损自己的威严,赶忙解释说,“这是外间的流言,皇额娘不用理他。”
“真的是流言才好。”皇太后不以为然,“听让英和上一次为了皇后寿诞,你要拿福康安孝敬乾隆爷的翡翠寿桃改为镯子,赏给皇后,此事可是有的?”
听皇太后的语气倒像是在问口供,皇帝心中不悦,因便说道:“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说什么英和得罪了皇后,那都是没影儿的事。英和承办大工,漫不经心,以致出了今天差错,事后又多方掩饰敷衍,其情可恶,儿子为了整饬纲纪,不能不办他。”
“你要办谁,只要有理我也不会干预,不过你要想一想,英和是先帝特为赏识提拔的老人,总要留一点面子,才好看。”
“是。”道光答说,“儿子也很重用英和,无奈他犯的过错情节不轻,而且情当罪真,儿子也是爱莫能助。”
这就是唱高调了,皇太后很不满意,又不愿为了一个外臣影响到母子之间的和气,于是岔开话题,转而谈论其他。
从太后宫中出来,皇帝想了想,也觉得就这样杀了英和有些委屈,便把刑部拟好的斩立决的处罚改为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以显法外宽仁。因为英和有病,所以把他的两个儿子也一同发遣,随同照料。
另外一方面,为了抚平皇后心中的不满,皇帝下旨,着参与工程人员一概退赔工程款项,最少的是一千两,以一年为限还清,最多的是英和,要赔十余万两,分七年半还清。
上谕一下,百官议论纷纷,说历来赔修的都是城墙之类的工程,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皇家的陵寝居然也要赔修的?
但也有人说,这是宽大的处置——要是抄家的话,根本就不用赔了不管怎么说,英和一家所遭的横祸纵非家破人亡,而倾家荡产,也足够凄惨的了。
听皇帝谈及前情,奎照伏地碰头答说:“皇上教训的是,奴才的阿玛当年蒙皇恩开释回京之后,多次对奴才说,此番遭皇上痛斥严遣,实在是咎由自取,皇上免除奴才阿玛的死罪,更是天恩浩荡。奴才的阿玛说,今后你兄弟二人在朝中,当以此为戒,做事专注一心,万不可再有此等疏漏之处。”
皇帝点点头,没有再纠缠下去,今天把这几个人找来,也并不是为了当年之事再做什么文章,他说:“朕让宝鋆携总署衙门的几个人出京办差,近日即将返回,这一次回来,他带来几支美夷所产的新式火枪,朕想了想,暂时由工部、造办处和兵部武备司职官将火枪拆卸分解,绘出图样,交有司仿制。你们几个人都是做老了差事的,这样的事情术有专攻,也不必朕多言。”
“是,奴才等定当尽心尽力,将火枪图样认真描绘妥当,以不负皇上交付之重。”
“过几天吧,过几天等宝鋆回来了,朕会让他带着火枪去兵部,到时候,你们一起办差。”
“喳。”
皇帝摆手示意几个人跪安,自己又重新拿起了笔,低头认真写了起来。
时令进入到五月,天气愈加炎热,每天到总署衙门和中国方面进行的谈判,更是成了苦差事。
在伯明翰想来,这次到中国之行,定当如同前年初次进京一样,事事遂心,迅捷的料理清楚,自己还可以趁机中国的首都转上一圈,偿了自己上一次来走马观花,未能探究访隐的遗憾。故此在从香港来的路上,伯明翰很有‘班生此行,无异登仙’之感。
谁知道天不从人愿,到了中国的首都,任凭他如何的舌灿莲花,中国方面始终不为所动,旁的事情,如征剿海盗、英国商人请见中国地方官事、英国商人自有往来于中国沿海、内地省份等条件,中国人答应得无比痛快,只有在鸦片交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不得征收内地通过税两项本国人最最关注的问题上,中方丝毫不肯通融,这样炎热的天气里,经常是双方在谈判桌的两侧吵得沸反盈天,口沫喷溅,却任何一点的实质进展也不能获得。
这还不算,他得到两个很坏很坏的消息,第一个是,第一批从英国本土运输而来的机车设备已经运抵了上海港码头,中国政府派驻在两江地方上的总宪大人正在让治下两藩司安排民力将机车、铁轨、枕木等物分批搬运下船,同时上奏朝廷,只等皇上诏准,就可以正式在上海至江宁之间开始铺陈铁路了。
伯明翰完全知晓,一旦铁路开始建设,则从英国到中国来的技师、工人、商人都绝对不会愿意中英之间再有战端挑起,到时候,即使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议院内部的代表,恐怕也不会允许两国开战的——中国人真正是狡猾,伯明翰心中如是想着,这时候进行的谈判,中国人的态度如此强硬,怕也是看准了本国人不会自蹈虎尾而行的一计。
第二个消息更加糟糕,中英双方就鸦片禁运的谈判没有结束,中国自然不能在五口商地贸然禁止鸦片上岸,不过本国人却是大可以管得住的,军机处明发天下,再有商人敢于和英人做鸦片贸易的话,由当地所属官员派人缉拿,丝毫不肯有半点通融。
这样一来,百姓畏惧重刑峻法,对那些售卖鸦片的栈行纷纷望影而避——即使有一些胆大的,也只有在暗夜无人之时,做交易量极小的交涉,和往日那种车马盈门的景象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样的景况也让在‘一鸦’之后尝惯了甜头的鸦片商人叫苦不迭,有那性情褊急的,甚至想效仿当年例子,回国策动,请求政府派兵,给中国人一个厉害瞧瞧
伯明翰人在北京,却也知道,不论是外相克兰顿爵士还是首相大人,都有不胜其扰之苦,偏自己在中国难有尺寸之功,这种两难的境地,他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伯明翰的日子过得不舒心,奕每天的辰光也不是那么好打发,除了和伯明翰的谈判之外,英商运输的火车物什已经运抵上海码头,这是天朝所营建的第一条铁路,举国观瞻,皇帝也不能等闲视之,命钦天监挑选吉时,就要正式动工建设——皇帝本来有心借这样的一次机会到江南去,亲自主持其事,不过虑及帝王巡幸自古就是靡费过大的第一恶政;加以朝臣苦劝,认为天气炎热,铁路施工从无前例可寻,再加上此番施工,有大批民夫、百姓及英夷夹杂其中,若是其中有不法之徒心存恶念,皇帝一身担四海至重,出了任何的纰漏,都是承担不起的。
因为这样的原因,皇帝也只好打消的主意。不过铁路是皇帝一力推行,若说这个‘始作俑者’都不能亲身观临,也实在不美,最后只是说,等到铁路建成之后,再奉请皇帝到两江,亲自体验一番铁路之迅捷方便。
而铁路开工建设,皇帝虽不能到,奕身为总署衙门的领班王大臣,却是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去一次的,不但他要去,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也要去。除了两国代表,在华列夷各位公使都是在这一次南下的邀请之列。
恭亲王以亲王之尊,年纪轻轻担着军机首辅的重任,又兼管着总署衙门,他虽然年富力强,胸中满是一团为祖宗基业奋力打拼的火炭团般的热忱,但从英人二度入京一来,这两个月的工夫,几乎没有一天没有麻烦,没有交涉,使得奕心力交瘁,日夜不安。
皇帝看他日渐消瘦,心中也很是心疼,不过很多事也确实离不开他——倒并不是为他的身份贵重,而是取他这份年少英武,敢打敢拼,最重要的是,敢言的英气在其中,比之文庆、文祥、翁心存那般老于世故,豪情壮志消磨殆尽的学究风度,还是奕这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才可使自己的新政能够有更多发扬光大的余地。
所以心中明知道奕辛苦异常,也只好勉为其难了;自己能够做的,也只有多多关切,认真体察他的难处,能够顺因所请的,尽可能的答应他。而心中总还想着,要找个什么法子更加进一步的笼络他一番。
不久之后给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恭王福晋在道光三十年产下一子,起名载澄,本年四月初回銮之后,大阿哥典学,皇帝亲自传旨,命载澄也进了上书房,做大阿哥的伴读,以示荣宠;而这一次,皇帝的主意打到了恭亲王的女儿身上。
恭王福晋在咸丰二年生下一女,旗人家的规矩,女儿未到及笄之年只叫乳名,不起大名——孩子的乳名叫大妞。当年出生不久,也曾经抱到宫中,给老太妃看过,皇帝天生喜欢女孩儿,对这个侄女爱得不得了,了不得,半玩笑的说过‘不如把孩子留在宫中,由朕来教养’的话,当时奕没有接这个话头——便是隐晦的表达了推拒之意,记得当时心中还挺不高兴,不过为这样的事情,他也不好三番五次的强求,就这样放下了。
这一次想及当年,皇帝觉得,旧事重提,想来奕也不会再有当年推拒之说。不过这其中有个碍难处,命妇入宫,总碍观瞻。按私情来论,恭王福晋是自己的弟妹,大伯召见弟妹,传扬出去总不是那么好听,他想了想,传谕起驾,到了祯妃居住的萃景斋,祯妃正在哄着精神头极大的女儿,母女两个轻笑连连,嬷嬷、奶妈、宫婢太监在一边赔笑说着闲白儿。
皇帝一脚踏进,众人赶忙跪倒见礼:“万岁爷吉祥,给万岁爷请安。”莺莺燕燕之声响成一片,皇帝心情很好的一摆手,“都起来吧。”
“谢皇上。”
皇帝在炕边盘膝而坐,伸手将女儿抱了起来,娇娇嫩嫩的小身子轻轻的,软软的,小婴儿口中咿呀有声,令年轻的天子父怀大慰,“叫阿玛,叫阿玛”
长公主理也不理,径自伸出小手,弯下腰去抓炕上散落的七巧板,几番拿不到,孩子喉咙间呼呼有声,却不哭闹,只是把一双可怜巴巴的大眼睛望向母亲,冀求得到母亲的援手。
祯妃轻笑着从皇上手中抱过女儿,拿起一块七巧板放在女儿手里,在怀中轻声哄着,“皇上,今天怎么到奴才房中来了?”
皇帝接过宫婢奉上的茶水,小口的喝着,“朕在书房看了会儿书,想起大公主来了。嗯,你说,大公主是不是会闷?”
“皇上这话,奴才不明白。怎么叫闷呢?”
“朕是说,大阿哥已经到上书房读书去了,大公主一个人在这园子中,妞妞倒是给她生了弟弟妹妹,不过还小得紧,大公主总是少了个玩伴,朕想,不如把老六的女儿接进园子里来,也好给大公主做个伴儿?”
“这行吗?”她问:“养在宫中,怕六爷会舍不得吧?”
“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皇帝说,“前朝的时候,这样的做法是有先例的,而且,身边有个比自己小的孩子,对大妞这孩子也好。”说到这里,他觉得好笑似的翘起了嘴巴,“你不知道,孩子小的时候,最是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儿,不过朕看啊,载澄这个孩子,恐怕是没有什么心思哄妹妹玩——这样说来的话,大妞在府里也是寂寞得紧呢”
“听皇上这样一说,给大公主找个伴儿,倒是也不错的哦?”祯妃笑着点点头,“那,总要找个由头吧?”
“找什么由头?你就说你在宫中呆得腻歪了,怪想念大格格的,想瞧瞧她,让她的额娘和嬷嬷,马上带着孩子到宫里来。”
祯妃想了想,她误会了,以为是皇帝又起了什么心思,有金佳氏前车之鉴,这等事不可不防,摆摆手示意房中的众人退出去,只留下夫妻两个,这才一面低头哄着女儿,一面似乎漫不经心的说,“皇上,奴才不敢多言多语,只是,老和公爷侧福晋刚刚才过世,……而且……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的,皇上……?”
年轻的天子难得的俊面一红,说话都有点碍口了,“哎你想到哪里去了?朕是真的觉得想给大公主找个伴儿的,你……哎,胡说什么啊?”
祯妃离座跪倒,“奴才糊涂,言语失当,有冒犯之处,请皇上责罚。”
“算了,你就让人去他府上说,不要恭王福晋一起来了,让嬷嬷带着大妞单独来,这你总放心了吧?”V
不过人不该死,五行有救,奏章封上,正好是十月太后万寿,有命妇进宫朝贺,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太后钮钴禄氏。皇太后本心不喜欢这个和自己同族的皇后,听人说英和遭大辟其中是有了当初得罪过皇后的原因,更加心中不满,有意借此事压一压皇后的威风。
一天皇帝问安,皇太后对他说,“不管英和照大清律而言是犯了什么样的大罪,你自己想想,这是个什么罪?修陵寝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风水好坏,受福受祸是子孙的事情,与异姓何干?若是这样就杀了,就是为家事杀大臣,试问还有谁替你卖命出力?”
皇帝沉默着,没有说话。
皇太后又说,“还有,我听闻前几天有人传,内务府让江宁织造织制绣花绸缎,供皇后裁制内衣裤之用,可是有的?”
皇帝知道皇太后心中不喜欢皇后,要是这样的事情从自己口中得到印证,更增皇后罪戾,也有损自己的威严,赶忙解释说,“这是外间的流言,皇额娘不用理他。”
“真的是流言才好。”皇太后不以为然,“听让英和上一次为了皇后寿诞,你要拿福康安孝敬乾隆爷的翡翠寿桃改为镯子,赏给皇后,此事可是有的?”
听皇太后的语气倒像是在问口供,皇帝心中不悦,因便说道:“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说什么英和得罪了皇后,那都是没影儿的事。英和承办大工,漫不经心,以致出了今天差错,事后又多方掩饰敷衍,其情可恶,儿子为了整饬纲纪,不能不办他。”
“你要办谁,只要有理我也不会干预,不过你要想一想,英和是先帝特为赏识提拔的老人,总要留一点面子,才好看。”
“是。”道光答说,“儿子也很重用英和,无奈他犯的过错情节不轻,而且情当罪真,儿子也是爱莫能助。”
这就是唱高调了,皇太后很不满意,又不愿为了一个外臣影响到母子之间的和气,于是岔开话题,转而谈论其他。
从太后宫中出来,皇帝想了想,也觉得就这样杀了英和有些委屈,便把刑部拟好的斩立决的处罚改为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以显法外宽仁。因为英和有病,所以把他的两个儿子也一同发遣,随同照料。
另外一方面,为了抚平皇后心中的不满,皇帝下旨,着参与工程人员一概退赔工程款项,最少的是一千两,以一年为限还清,最多的是英和,要赔十余万两,分七年半还清。
上谕一下,百官议论纷纷,说历来赔修的都是城墙之类的工程,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皇家的陵寝居然也要赔修的?
但也有人说,这是宽大的处置——要是抄家的话,根本就不用赔了不管怎么说,英和一家所遭的横祸纵非家破人亡,而倾家荡产,也足够凄惨的了。
听皇帝谈及前情,奎照伏地碰头答说:“皇上教训的是,奴才的阿玛当年蒙皇恩开释回京之后,多次对奴才说,此番遭皇上痛斥严遣,实在是咎由自取,皇上免除奴才阿玛的死罪,更是天恩浩荡。奴才的阿玛说,今后你兄弟二人在朝中,当以此为戒,做事专注一心,万不可再有此等疏漏之处。”
皇帝点点头,没有再纠缠下去,今天把这几个人找来,也并不是为了当年之事再做什么文章,他说:“朕让宝鋆携总署衙门的几个人出京办差,近日即将返回,这一次回来,他带来几支美夷所产的新式火枪,朕想了想,暂时由工部、造办处和兵部武备司职官将火枪拆卸分解,绘出图样,交有司仿制。你们几个人都是做老了差事的,这样的事情术有专攻,也不必朕多言。”
“是,奴才等定当尽心尽力,将火枪图样认真描绘妥当,以不负皇上交付之重。”
“过几天吧,过几天等宝鋆回来了,朕会让他带着火枪去兵部,到时候,你们一起办差。”
“喳。”
皇帝摆手示意几个人跪安,自己又重新拿起了笔,低头认真写了起来。
时令进入到五月,天气愈加炎热,每天到总署衙门和中国方面进行的谈判,更是成了苦差事。
在伯明翰想来,这次到中国之行,定当如同前年初次进京一样,事事遂心,迅捷的料理清楚,自己还可以趁机中国的首都转上一圈,偿了自己上一次来走马观花,未能探究访隐的遗憾。故此在从香港来的路上,伯明翰很有‘班生此行,无异登仙’之感。
谁知道天不从人愿,到了中国的首都,任凭他如何的舌灿莲花,中国方面始终不为所动,旁的事情,如征剿海盗、英国商人请见中国地方官事、英国商人自有往来于中国沿海、内地省份等条件,中国人答应得无比痛快,只有在鸦片交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不得征收内地通过税两项本国人最最关注的问题上,中方丝毫不肯通融,这样炎热的天气里,经常是双方在谈判桌的两侧吵得沸反盈天,口沫喷溅,却任何一点的实质进展也不能获得。
这还不算,他得到两个很坏很坏的消息,第一个是,第一批从英国本土运输而来的机车设备已经运抵了上海港码头,中国政府派驻在两江地方上的总宪大人正在让治下两藩司安排民力将机车、铁轨、枕木等物分批搬运下船,同时上奏朝廷,只等皇上诏准,就可以正式在上海至江宁之间开始铺陈铁路了。
伯明翰完全知晓,一旦铁路开始建设,则从英国到中国来的技师、工人、商人都绝对不会愿意中英之间再有战端挑起,到时候,即使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议院内部的代表,恐怕也不会允许两国开战的——中国人真正是狡猾,伯明翰心中如是想着,这时候进行的谈判,中国人的态度如此强硬,怕也是看准了本国人不会自蹈虎尾而行的一计。
第二个消息更加糟糕,中英双方就鸦片禁运的谈判没有结束,中国自然不能在五口商地贸然禁止鸦片上岸,不过本国人却是大可以管得住的,军机处明发天下,再有商人敢于和英人做鸦片贸易的话,由当地所属官员派人缉拿,丝毫不肯有半点通融。
这样一来,百姓畏惧重刑峻法,对那些售卖鸦片的栈行纷纷望影而避——即使有一些胆大的,也只有在暗夜无人之时,做交易量极小的交涉,和往日那种车马盈门的景象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样的景况也让在‘一鸦’之后尝惯了甜头的鸦片商人叫苦不迭,有那性情褊急的,甚至想效仿当年例子,回国策动,请求政府派兵,给中国人一个厉害瞧瞧
伯明翰人在北京,却也知道,不论是外相克兰顿爵士还是首相大人,都有不胜其扰之苦,偏自己在中国难有尺寸之功,这种两难的境地,他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伯明翰的日子过得不舒心,奕每天的辰光也不是那么好打发,除了和伯明翰的谈判之外,英商运输的火车物什已经运抵上海码头,这是天朝所营建的第一条铁路,举国观瞻,皇帝也不能等闲视之,命钦天监挑选吉时,就要正式动工建设——皇帝本来有心借这样的一次机会到江南去,亲自主持其事,不过虑及帝王巡幸自古就是靡费过大的第一恶政;加以朝臣苦劝,认为天气炎热,铁路施工从无前例可寻,再加上此番施工,有大批民夫、百姓及英夷夹杂其中,若是其中有不法之徒心存恶念,皇帝一身担四海至重,出了任何的纰漏,都是承担不起的。
因为这样的原因,皇帝也只好打消的主意。不过铁路是皇帝一力推行,若说这个‘始作俑者’都不能亲身观临,也实在不美,最后只是说,等到铁路建成之后,再奉请皇帝到两江,亲自体验一番铁路之迅捷方便。
而铁路开工建设,皇帝虽不能到,奕身为总署衙门的领班王大臣,却是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去一次的,不但他要去,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也要去。除了两国代表,在华列夷各位公使都是在这一次南下的邀请之列。
恭亲王以亲王之尊,年纪轻轻担着军机首辅的重任,又兼管着总署衙门,他虽然年富力强,胸中满是一团为祖宗基业奋力打拼的火炭团般的热忱,但从英人二度入京一来,这两个月的工夫,几乎没有一天没有麻烦,没有交涉,使得奕心力交瘁,日夜不安。
皇帝看他日渐消瘦,心中也很是心疼,不过很多事也确实离不开他——倒并不是为他的身份贵重,而是取他这份年少英武,敢打敢拼,最重要的是,敢言的英气在其中,比之文庆、文祥、翁心存那般老于世故,豪情壮志消磨殆尽的学究风度,还是奕这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才可使自己的新政能够有更多发扬光大的余地。
所以心中明知道奕辛苦异常,也只好勉为其难了;自己能够做的,也只有多多关切,认真体察他的难处,能够顺因所请的,尽可能的答应他。而心中总还想着,要找个什么法子更加进一步的笼络他一番。
不久之后给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恭王福晋在道光三十年产下一子,起名载澄,本年四月初回銮之后,大阿哥典学,皇帝亲自传旨,命载澄也进了上书房,做大阿哥的伴读,以示荣宠;而这一次,皇帝的主意打到了恭亲王的女儿身上。
恭王福晋在咸丰二年生下一女,旗人家的规矩,女儿未到及笄之年只叫乳名,不起大名——孩子的乳名叫大妞。当年出生不久,也曾经抱到宫中,给老太妃看过,皇帝天生喜欢女孩儿,对这个侄女爱得不得了,了不得,半玩笑的说过‘不如把孩子留在宫中,由朕来教养’的话,当时奕没有接这个话头——便是隐晦的表达了推拒之意,记得当时心中还挺不高兴,不过为这样的事情,他也不好三番五次的强求,就这样放下了。
这一次想及当年,皇帝觉得,旧事重提,想来奕也不会再有当年推拒之说。不过这其中有个碍难处,命妇入宫,总碍观瞻。按私情来论,恭王福晋是自己的弟妹,大伯召见弟妹,传扬出去总不是那么好听,他想了想,传谕起驾,到了祯妃居住的萃景斋,祯妃正在哄着精神头极大的女儿,母女两个轻笑连连,嬷嬷、奶妈、宫婢太监在一边赔笑说着闲白儿。
皇帝一脚踏进,众人赶忙跪倒见礼:“万岁爷吉祥,给万岁爷请安。”莺莺燕燕之声响成一片,皇帝心情很好的一摆手,“都起来吧。”
“谢皇上。”
皇帝在炕边盘膝而坐,伸手将女儿抱了起来,娇娇嫩嫩的小身子轻轻的,软软的,小婴儿口中咿呀有声,令年轻的天子父怀大慰,“叫阿玛,叫阿玛”
长公主理也不理,径自伸出小手,弯下腰去抓炕上散落的七巧板,几番拿不到,孩子喉咙间呼呼有声,却不哭闹,只是把一双可怜巴巴的大眼睛望向母亲,冀求得到母亲的援手。
祯妃轻笑着从皇上手中抱过女儿,拿起一块七巧板放在女儿手里,在怀中轻声哄着,“皇上,今天怎么到奴才房中来了?”
皇帝接过宫婢奉上的茶水,小口的喝着,“朕在书房看了会儿书,想起大公主来了。嗯,你说,大公主是不是会闷?”
“皇上这话,奴才不明白。怎么叫闷呢?”
“朕是说,大阿哥已经到上书房读书去了,大公主一个人在这园子中,妞妞倒是给她生了弟弟妹妹,不过还小得紧,大公主总是少了个玩伴,朕想,不如把老六的女儿接进园子里来,也好给大公主做个伴儿?”
“这行吗?”她问:“养在宫中,怕六爷会舍不得吧?”
“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皇帝说,“前朝的时候,这样的做法是有先例的,而且,身边有个比自己小的孩子,对大妞这孩子也好。”说到这里,他觉得好笑似的翘起了嘴巴,“你不知道,孩子小的时候,最是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儿,不过朕看啊,载澄这个孩子,恐怕是没有什么心思哄妹妹玩——这样说来的话,大妞在府里也是寂寞得紧呢”
“听皇上这样一说,给大公主找个伴儿,倒是也不错的哦?”祯妃笑着点点头,“那,总要找个由头吧?”
“找什么由头?你就说你在宫中呆得腻歪了,怪想念大格格的,想瞧瞧她,让她的额娘和嬷嬷,马上带着孩子到宫里来。”
祯妃想了想,她误会了,以为是皇帝又起了什么心思,有金佳氏前车之鉴,这等事不可不防,摆摆手示意房中的众人退出去,只留下夫妻两个,这才一面低头哄着女儿,一面似乎漫不经心的说,“皇上,奴才不敢多言多语,只是,老和公爷侧福晋刚刚才过世,……而且……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的,皇上……?”
年轻的天子难得的俊面一红,说话都有点碍口了,“哎你想到哪里去了?朕是真的觉得想给大公主找个伴儿的,你……哎,胡说什么啊?”
祯妃离座跪倒,“奴才糊涂,言语失当,有冒犯之处,请皇上责罚。”
“算了,你就让人去他府上说,不要恭王福晋一起来了,让嬷嬷带着大妞单独来,这你总放心了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