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山变 > 第20节翁府一会(2)

第20节翁府一会(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VIP章节

    “还有就是要防着山中经常隐匿的盗匪。水路上还好,听人说,水上的盗匪人员虽众,不过我等都是在水上生活的,僵持起来,水匪未必能够讨得好处,只要认头给他们几两银子,便能够买个平安;只有陆匪,全然不讲江湖道义,经过之时总是会遇人拦截,……”

    听到这里,皇帝打断了他的话,转身看向站在一边的翁心存:“翁心存?”

    “臣在。”

    “云贵之地,盗匪危害一方的情况很严重吗?上一年吴文熔进京陛见的时候,朕问过他,他说云贵之地道路安靖,匪患灭迹,行旅客商全无忧烦,怎么……现在听他说来,竟似不是那么回事呢?”

    翁心存心中叫苦:吴文熔是云贵总督,咸丰二年改调闽浙总督,进京陛见的时候,皇帝特意问起过他关于云、贵、川三省民风民情和当地地面安靖情况如何,吴文熔自然是要捡那些皇帝喜欢听到的进陈,却不想今天皇帝微服而出,听曹德政说云贵之地盗匪横行,给过往之人增添了无穷困扰,事后追本溯源,他一定会认为是自己从中搬动是非,教晓曹德政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若是落得这样的口实,日后自己如何在朝为官?

    一时间心中叫苦不迭,这时候只能是暂时遮掩过去,方可再做盘算了:“回皇上话,臣以为,曹德政所言并非亲眼所见,只是听从云贵贩盐归来的漕中弟兄口口相传得知,其中怕也是有一些舛误之处的。上一年吴大人进京来,臣也曾经和在朝房相聚,和他攀谈了几句,他说,云贵之地自古以来便经常有流民从相邻省份游走其间,也会给人以盗匪出没的表征。臣以为,并非是吴大人和曹德政在撒谎,只是因为彼此视角不同,方才有了这样的误会。”

    皇帝好半天没有说话,端起放在一边的茶杯浅浅的啜了几口,又对曹德政说:“哦,你接着说,还有什么?”

    见过曹德政,和他攀谈良久,对于漕丁的苦状又有了更多一分的了解,刚才因为云贵之省的民情状况带来的恶劣心情暂时缓解了一下,皇帝自如的翘起了腿:“曹德政?”

    “草民在。”

    “这一次发生在常熟的风月之事,倒是让朕也觉得很好奇呢”他说:“朕很欣赏你这样的人,倒不仅仅是为了你能够把持住这‘信义’二字,不以……”

    翁心存知道他忘记了年轻人的名字,见缝插针的补上一句:“李泉。”

    “对,不以李泉贫弱为推搪,更不以他此番省城赴试不第为理由,仍然决心将爱女下嫁。难怪人家经常会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呢”

    翁心存脸色一红,皇帝的话中很明显是有所指,低下头去,在一边沉默不语。只听皇帝继续说道:“你的家人都在京中吗?”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说:“领出来让朕见一见。”

    听到皇帝宣召的消息,翁心存和曹德政下去,赶忙让两个女子更换衣服。李泉不用提,曹太太和曹玲儿小姐都是裹足,在丫鬟的服侍下到了正厅,盈盈拜倒:“民妇曹赵氏(民女曹玲儿、草民李泉)叩见皇上”

    皇帝认真的打量着几个人,李泉相貌很清秀,鼻直口方,唇红齿白;曹赵氏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那个曹玲儿和传言的一样,容貌很是娟秀,低垂着眼帘,任由厅中人打量,大约是含羞之下,两团红晕上脸,更加屏增几分丽色,看了几眼,他收回目光,望着下跪的三个人:“曹赵氏?”

    “民妇在。”

    “朕在内中也曾经听闻过你家中的这段故事。总之来说,此事是你想得左了。”

    “是,事出之后,民妇自知处置糊涂,请皇上责罚。”

    皇帝扑哧一笑:“此事是轮不到朕来处置的。”他说:“朕听闻曹德政说,当年他在江湖之中漂泊,家中全靠你主持中馈,也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在漕运改制之后,家中少了一些进项,更加要你左支右绌,分外吃力。”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做母亲的为自家女儿着想,希冀她日后能够有一个好归宿,这是人之常情,只是啊,你想过没有,若是曹德政和你家女儿同意悔婚另嫁,到了那翁府之中,便可以保你女儿一生安康了吗?”说着话,他转头看向翁心存:“翁心存,那个什么翁老爷,也是你常熟县中之人,你可知道?”

    “是。翁心智是臣未出五福的堂弟,家境富裕,不过细行不谨,臣已经很久没有和他通过书信往来了。”

    皇帝一笑:“翁心存是孝悌君子,从来不肯口出恶言伤人,只是这细行不谨四字,便可见其人习性于一斑了。像这样的人,……”他说:“曹赵氏,你家女儿嫁过去,除却锦衣玉食之外,又有何处能够与李泉相比?”

    “是,皇上教训的是,民妇知错了。”

    “再有便是李泉……”

    “草民在。”

    “你是饱读圣贤之书的人,难道不明白非礼勿为的道理?这般轻率从事,携曹家小姐一路北上,便是未及于乱,天下人指指点点,你又将你未婚妻子的清誉至于何地?嗯?朕看啊,张芾夺了你的功名,平心而论,虽略有过苛,却是你也授人以柄,自肇取辱之道”

    李泉深深地付下身躯,以头触地,带着满腔悲凉之声奏答:“草民惶恐,草民糊涂,做出这等有伤风化,有辱曹家小姐名声之事,万般咎戾,皆是草民一身招惹,万不敢心存怨怼之念”

    皇帝有心再多说几句,看他吓得后背全部给汗水阴湿,也就不好多讲,“下去吧。回到乡中之后,认真读书,以待来年。”

    “是。草民谨记皇上教诲,今后定当以圣人之言自律,万万不敢再有荒唐举动。”

    站在一边的文庆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在一旁进言道:“天恩如海,今天能够拨冗相见,也是你们一家人的福气。”

    皇帝很明白文庆的言外之意,沉吟了半晌,他说:“本来呢,朕一纸诏谕,便可以恢复你的功名,不过考虑到你确实于名节一道有所过失,也不能全然一笔勾销。这样吧,你的功名,朕不能为你回复,不过可以免去张芾上奏中所言及的,‘三年之内不允许你入场赴考的权利’。你回到家乡,认真读书,明年入场赴考。朕想,凭你的才华,科场斩获也当是简单之事。等到有了进身之阶,再图谋为国出力吧。”

    “是”李泉终于落下泪来,大声说道:“今日皇上所言,草民当永铭肺腑。草民谢主隆恩”

    皇帝难得的一笑:“就这样,你下去吧。”

    让曹德政一家人下去,皇帝站了起来,摆了摆手,示意翁同龢到近前来。后者快步上前,在地上再一次跪倒:“学生翁同龢,叩见皇上。”

    “起来说话。”

    翁同龢站了起来,皇帝打量着他。翁同龢生了一副南人中不多见的高挑身形,白皙的面皮,明亮的眸子,很是英姿勃发:“朕知道你是道光二十九年的拔贡。翁心存?”

    “臣在。”

    “朕记得你是道光九年的进士吧?科甲第几名?”

    “是,臣蒙先帝捡拔,于道光九年的时候以二甲第二十二名登龙入仕。”

    “比下去喽,比下去喽。”皇帝的心情似乎很舒畅,大声笑道:“人言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用在你翁家父子身上,真是再贴切也没有了。”

    “皇上天语褒奖,臣不敢当。小儿辈略有几分歪才……”

    “话不是这样说的,状元是三年一个,拔贡却是十二年才出一个呢翁同龢人才难得啊。”皇帝笑呵呵的望着翁同龢:“翁同龢,可能作诗?”

    “回皇上话,学生于诗词之学略有所得,只恐语句凌乱,难入皇上法眼。而且……”他又说:“诗词小道,难比皇上高屋建瓴,统领四海,使天下臣民归心天朝。”

    皇帝为翁同龢这样知情识窍的说话更加满意的笑了起来:“诗词一道本是陶冶性情之本。朕现在出题,你可能做吗?”

    “皇上出题,学生自当勉力报效。”

    “那好。”皇帝想了想:“前几天啊,朕下旨要裕泰返京内用,并着他到热河行宫陛见,本来想等人来了,赋诗一首贻赠,正好,这份差事就交给你吧。”

    “是,请皇上限韵。”

    “不必限了。没的影响思路。”说完,他转过身去,拿起了茶杯,慢吞吞的抿了几口:“就在这里,你口占一绝。”

    “是。”翁同龢琢磨了一下,他也真正是才情倚马可待,皇帝的一杯茶没有喝掉,便有了成章。这首诗是这样的:“七十年华熊豹姿,侯封定远汉官仪。盈胄浩气吞云梦,盖代威名镇月氐;司马卧龙应合传,湘江衡岳共争奇。紫薇花省欣映袂,领取英谋绝妙姿。”

    “学生急就章,荒谬之作,只恐词不达意,乞赐斧削。”

    听他吟诵完毕,皇帝口中默诵了几遍,心下佩服:“果然是好”一转念间,给他想到一个主意:“翁同龢,你平日里忙些什么?”

    “回皇上话,学生性好金石典藏文物,在京中读书之余,每每在琉璃厂等地搜寻,以飨耳目之娱。”

    “如此说来,倒是没有更多的差事了?”皇帝慢吞吞的说道:“上几年中,许庚身,冯培元,蔡念慈等人或因外放,或因各地省试,都为朕打发了出去。朕把道光三十年恩科的状元崇实填充了进来,却觉得还少了几个,文庆,”

    “奴才在。”

    “朕看,就让翁同龢进南书房吧?”

    还不等文庆说话,翁心存和翁同龢赶忙跪了下来:“臣请皇上收回成命。”

    “为什么?”

    “臣子略有薄才,却于礼仪教化殊有未通之处,平日里臣子更是秉性荒疏,臣恐他言语失措,处事荒唐……”

    “荒疏?还荒疏得过老五吗?老五就在这里,你们问问他。”

    奕誴嘻嘻一笑,接口说道:“圣明无过皇上,臣弟为人最是荒唐不过,上一次臣弟在家中请客,全无酒菜预备,只是准备了一大锅的韭菜包子,吃起来又辛又辣,偏生这些人还不敢不吃,只是吃过之后,那厅中的味道,却很是不堪入鼻呢”

    众人扑哧一笑,只听皇帝继续说道:“南书房本来就是朕与词臣赏风弄月之地,也不必学那些太多的朝臣礼仪。便是翁同龢偶有失节,朕也不会怪罪的。”看翁心存还要再劝,他说:“世宗皇帝年间,有桐城方苞布衣入值南书房,中外传为佳话,错非是你对他的才学有不放心的地方,其他的,就不要多说了。”

    翁心存心中又苦又涩入值南书房便是天子近臣,以布衣相充在本朝不乏其人,圣祖朝有高士奇,世宗朝有方苞,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皇上钦点翁同龢入值南书房,在朝臣看来,又是一位政坛新秀崭露头角,而在南书房伴读,名义上是词臣,不过皇帝所处置的皆是军国之事,万一有征询之语,传扬出去,旁的人都会认为是翁心存父子借机在皇上面前进言——若果和军机处的奏对偶有不符,……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翁同龢毕竟是年轻人,没有父亲想得那么多,闻言大喜过望,他自己不好说话,只是用很是期待的眼神看着父亲:“翁心存?”

    “啊,臣在。”

    “这一次到热河行宫去,就让翁同龢也随扈吧。”

    见皇上圣意已决,翁心存不能再说旁的,和儿子一起叩头谢恩:“臣领旨,谢恩。”

    皇帝让两个人站起来,对翁同龢说:“你是布衣入值,有些话朕总要说在前面,也免得日后你身犯咎戾,有人说朕不教而诛。”

    翁同龢不敢怠慢,再一次跪了下来,因为已经确定要入值南书房,就不能再以学生自称,而是要称臣了:“臣,恭聆圣训。”

    “朕为人最是简单,对身边近人只求德行,心地。才学嘛,倒不会苛求过甚。这德行,就是精白一心以侍朕躬,存了这样的心,便是偶有咎戾,朕也会容让一二;若是你以为身为朕身边之人,便做一些不当之为,朕处置起来,也绝对不会考虑你是何人子弟、家世背景这一节,你一定要千万记住。”

    怀着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心情在门口跪送皇上登轿而去,翁心存和儿子回到厅中,老人接过下人递上来的手巾把擦了擦额头,叹息了一声:“哎龢儿?”

    “儿子在。”

    “皇上召你进南书房,正是天恩浩荡,施与祖宗,你心中可有什么定见吗?”

    “儿子以为,南书房本来是词臣所处之地,儿子又全无功名,当全以文字之役供皇上趋走,其他的,一概不闻不问”

    “说得好”翁心存少有的大声当面夸赞着儿子:“你能够有这样的见识,我就放心了。只盼你能够秉持这一刻的恬淡自处之道,日后常伴君侧,文学之道,大可以一展你多年所学,其他的,你记住,便是一个字,也不可进言。你明白吗?”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