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争为何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争为何
“王通你的意思是说那几百万人口?”
“陛下圣明,臣正是这么打算的。”
万历皇帝问,王通答,万历皇帝沉吟了下又是开口说道:
“河套和关外各处都是有大片的土地等待开垦,也有放牧伐木等各项活计需要人手去做,你的意思是让朝鲜人去那边?”
“陛下,这个不妥啊!”
说到这里,王锡爵却是急忙开口了,打断众人之后,王锡爵有些激动的说道:
“归化城和河套一带,还有辽镇东北一带,都是距离中枢遥远,各族混杂,朝廷控制本就不能说有力,如果让如此巨量的朝鲜人过去,一代两代尚能控制,若是大明稍有不稳,恐怕这一干人就会自立,到时候不是赚便宜,反倒是给这些朝鲜人开疆拓土了。”
这个道理也是明白,毕竟朝鲜人的数量太多,去往这些地方,反倒他们成了多数,又是边境之地,恐怕到时候没有办法控制。
大家也不急忙下结论,只是都将目光转向王通,看看王通如何的解答。
“阁老想的万全,不过王某所想的是,将朝鲜人迁往内陆各省,置换出汉民,让朝鲜人为佃户,为佣工,为奴仆,让汉民去各处垦荒置办产业,成为有家有业,为朝廷缴纳赋税之民,又为我大明经营出新的一片天地。”
众人又是沉默下来,若是这么说的话,好处可就多多了,御书房中这些人都是天下中枢首脑,对如今天下间的情况都是明白的很。
现在北方几省都有劳力短缺,许多农民都是前往边墙外垦荒,那边气候或许比内陆各处要冷些,可胜在赋税低,有自己的产业,总比在原来的家乡受人盘剥什么的好。
而且这么长时间下来,大家都知道,外面虽然苦寒,可去了之后生活比在这边要强,而且管事的人多少会讲个规矩,不会随意的受欺负,若是在本地,当地的官员土豪什么的,那里会把这样的百姓看在眼里。
当然,各处垦殖拓荒的殖民点也不是什么心思良善之辈,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来,毕竟现在外面最缺的就是人力。
虽说农民都是故土难离,可生活真正艰难,背井离乡也不是什么不能做出的选择,现如今朝堂上的官司最多的就是这人口流动,内陆省份的官员攻讦边疆省份的官员,说他们纵容百姓流出,边疆的省份则是说内陆盘剥太过,所以才逼的百姓不得不走。
各有各的地方立场,这个自古皆然,不过朝廷对这些事情实际上是乐见其成,因为这些逃出去的人口大多是没有产业的贫民和佃户之流,这一干人替豪强地主辛苦劳作,收成朝廷却根本没有多少分润,甚至一点都沾不到,因为那些豪强地主有种种隐瞒田亩的手段,又有各种免税的特权。
而这些人去了塞外,去了关外,他们在那里就会有自己的土地和产业,尽管这两年是税赋减免,可长久来看,朝廷能向这些人收税,增加财政收入,从整个天下的大盘子统筹,则是朝廷会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多。
王通这个将朝鲜百姓迁往内陆,解放出更多的汉人劳动力,让他们去边疆落户立业,为朝廷增加税赋,增加可控的人丁,同样的,这些朝鲜百姓在大明几代之后,甚至两代之后,肯定就会被融合消化。
因为两国百姓的相貌差距本就不大,生活习惯和文化又有种种相通的地方,自然会很顺利的被同化下去。
朝鲜虽说土地贫瘠,可毕竟也是一个小省的地盘,又多了这么几百万人口,总不是坏事,开疆拓土,人口增加,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是最大的成就了,万历皇帝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变成了满意,慢慢点头,但他还是有问题。
“王通,你说这些自然是上佳的好事,可这一仗,安置这几百万人,朝鲜那边还要迁入人口,这些都是花费巨大,你说这个,怕是五十年内未必能看到成效啊!”
询问这些细节,不代表质疑,实际上是万历皇帝开始郑重考虑这个可能性了,到底能不能这么做,如何来做。
王锡爵和田义对视一眼,又看了眼邹义,他们三人眼神表情倒是一个意思,王通应该是早有腹案,要不然岂能这样成竹在胸。
“陛下,吞并朝鲜,迁徙人口,这个短期之内不会补上大军的亏空,甚至国库还要向内贴钱,但是臣所说的不止是朝鲜。”
屋中众人下意识的又是一震,抖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也是因为王通所说的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众人以往不敢想,甚至根本想不到的一些东西,王通都是肆无忌惮的说出来提出来,难道……
“王通您说的是那里?”
“陛下,倭寇入侵朝鲜,又对大明虎视眈眈,更不要说当年祸乱东南,这等恶行岂有不惩治的道理,将倭寇赶出朝鲜,还应征伐倭国。”
“辽国公,你也读书知史,难道不知蒙元渡海攻倭,被天风所袭击,全军覆没之事,这倭国不详,也是不征之地啊!”
说到这里,王锡爵真是有些声色俱厉了,元军攻打倭国,十万大军因为船只被台风袭击,全军覆没,这个事情天下人都知道,又有嘉靖年间的倭寇祸患,大明上上下下都有个共识,倭国不详,攻伐必遭祸患。
王通坐直了些,笑着说道:
“阁老,蒙元不过鞑虏,不知海上变幻,所以才被大风袭击,这和天有什么关系,那么多倭寇祸乱大明东南,也是从倭国远渡重洋而来,他们怎么没有被大风吹到,现如今,松江和天津卫开海,海上贸易兴盛,海商也是众多,操舟泛海的能人众多,为何不能攻伐倭国。”
“辽国公,倭寇那里有近千万人,相当于我大明几省之地的地盘,如果吞并他们的地盘,拿来他们的人口,又是隔海,想来比这朝鲜吞并消化耗费更多,这岂不是有违当初的本意。”
这次开口的却是邹义,吞并朝鲜那是因为陆上接壤,有种种方便的地方,而且朝鲜小朝廷被倭寇侵略,也多次请求内附设省,这个还属于可以接受的类型,但是渡海攻打倭国,那就有种种不便之处了。
如果攻打倭国失败,王通身上就要背负巨大的责任,甚至身败名裂,只有在这个场合下,将话说的通透明白,打消他的念头,这才是稳妥的,万历皇帝也在召对的时候说,这个场合言者无罪,就是大家讨论。
听到邹义的问话,王通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邹公公也是稳妥的考虑,不过,打下倭国之后,却是能够立刻有钱赚的,不光是军费可以补偿,甚至国库还会充盈。”
这话所得众人都是身子前倾,聚精会神的盯住了王通,心想如何能够赚钱还能赚大钱,你说的这些都是花费巨大的营生。
“陛下,倭国盛产金、银、铜,根据海商们的消息,倭国虽然只有我大明的几省之地,可金银铜的产量却是我大明的几倍还要多。”
屋中几个人都是位高权重已久,可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的惊呼出声,如此的产量,那倭国要富饶成什么样子。
“海外富饶,这个素来是传说,怎么能够作准当真,辽国公千万要慎重啊!”
邹义沉声说道,王通笑着点点头,却又是开口:
“陛下,王阁老,二位公公,永乐年间铸铜钱多少这个典籍上有明文,可如今天津卫和松江府两地所流通的铜钱,差不多就要赶上这个数目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天津卫和松江府周围的地方,二分之一甚至还要多,这才多大的地盘就有这么多的铜钱流转,而且成色颇新,那天下间其他各处呢,难道他们就不用铜钱了吗?这铜钱难道还在一直新铸,而且倭国、朝鲜和南洋,也是一直用永乐通宝,那来的这么多铜,这个锦衣卫和东厂都有文报说明,都是海盗们在倭国私铸,这要有多少的铜。”
这件事倒不是什么私密,在座的一干人多少都有耳闻,不过听王通这么讲,却一下子将思路拓展了开来。
王通继续侃侃而谈,他继续开口说道:
“在倭国一两金换四两银,而且金银成色都是上佳,来往于大明和倭国的海商,有人就是以兑换金银为业,也是倾国之富。”
大明官面上一两金兑换十两银子,在天津卫和松江府一带因为白银大量流入,所以金银兑换的比率也就是一比八或者是一比七五,但相比于倭国的这个,稍微盘算就知道其中的巨利所在。
如今这个大时代,正是所谓天下言利的时候,倭国这边这么富饶,实在是一块大肥肉,归化城、边墙外的白山黑水,这一块块地方让大明君臣的胃口越来越大,对财富的追求也是越来越迫切,王通说到这里,人人都是动心了。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谢谢“读梦..心语 ,i,用心回复”几位书友的打赏,谢谢大家RO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争为何
“王通你的意思是说那几百万人口?”
“陛下圣明,臣正是这么打算的。”
万历皇帝问,王通答,万历皇帝沉吟了下又是开口说道:
“河套和关外各处都是有大片的土地等待开垦,也有放牧伐木等各项活计需要人手去做,你的意思是让朝鲜人去那边?”
“陛下,这个不妥啊!”
说到这里,王锡爵却是急忙开口了,打断众人之后,王锡爵有些激动的说道:
“归化城和河套一带,还有辽镇东北一带,都是距离中枢遥远,各族混杂,朝廷控制本就不能说有力,如果让如此巨量的朝鲜人过去,一代两代尚能控制,若是大明稍有不稳,恐怕这一干人就会自立,到时候不是赚便宜,反倒是给这些朝鲜人开疆拓土了。”
这个道理也是明白,毕竟朝鲜人的数量太多,去往这些地方,反倒他们成了多数,又是边境之地,恐怕到时候没有办法控制。
大家也不急忙下结论,只是都将目光转向王通,看看王通如何的解答。
“阁老想的万全,不过王某所想的是,将朝鲜人迁往内陆各省,置换出汉民,让朝鲜人为佃户,为佣工,为奴仆,让汉民去各处垦荒置办产业,成为有家有业,为朝廷缴纳赋税之民,又为我大明经营出新的一片天地。”
众人又是沉默下来,若是这么说的话,好处可就多多了,御书房中这些人都是天下中枢首脑,对如今天下间的情况都是明白的很。
现在北方几省都有劳力短缺,许多农民都是前往边墙外垦荒,那边气候或许比内陆各处要冷些,可胜在赋税低,有自己的产业,总比在原来的家乡受人盘剥什么的好。
而且这么长时间下来,大家都知道,外面虽然苦寒,可去了之后生活比在这边要强,而且管事的人多少会讲个规矩,不会随意的受欺负,若是在本地,当地的官员土豪什么的,那里会把这样的百姓看在眼里。
当然,各处垦殖拓荒的殖民点也不是什么心思良善之辈,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来,毕竟现在外面最缺的就是人力。
虽说农民都是故土难离,可生活真正艰难,背井离乡也不是什么不能做出的选择,现如今朝堂上的官司最多的就是这人口流动,内陆省份的官员攻讦边疆省份的官员,说他们纵容百姓流出,边疆的省份则是说内陆盘剥太过,所以才逼的百姓不得不走。
各有各的地方立场,这个自古皆然,不过朝廷对这些事情实际上是乐见其成,因为这些逃出去的人口大多是没有产业的贫民和佃户之流,这一干人替豪强地主辛苦劳作,收成朝廷却根本没有多少分润,甚至一点都沾不到,因为那些豪强地主有种种隐瞒田亩的手段,又有各种免税的特权。
而这些人去了塞外,去了关外,他们在那里就会有自己的土地和产业,尽管这两年是税赋减免,可长久来看,朝廷能向这些人收税,增加财政收入,从整个天下的大盘子统筹,则是朝廷会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多。
王通这个将朝鲜百姓迁往内陆,解放出更多的汉人劳动力,让他们去边疆落户立业,为朝廷增加税赋,增加可控的人丁,同样的,这些朝鲜百姓在大明几代之后,甚至两代之后,肯定就会被融合消化。
因为两国百姓的相貌差距本就不大,生活习惯和文化又有种种相通的地方,自然会很顺利的被同化下去。
朝鲜虽说土地贫瘠,可毕竟也是一个小省的地盘,又多了这么几百万人口,总不是坏事,开疆拓土,人口增加,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是最大的成就了,万历皇帝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变成了满意,慢慢点头,但他还是有问题。
“王通,你说这些自然是上佳的好事,可这一仗,安置这几百万人,朝鲜那边还要迁入人口,这些都是花费巨大,你说这个,怕是五十年内未必能看到成效啊!”
询问这些细节,不代表质疑,实际上是万历皇帝开始郑重考虑这个可能性了,到底能不能这么做,如何来做。
王锡爵和田义对视一眼,又看了眼邹义,他们三人眼神表情倒是一个意思,王通应该是早有腹案,要不然岂能这样成竹在胸。
“陛下,吞并朝鲜,迁徙人口,这个短期之内不会补上大军的亏空,甚至国库还要向内贴钱,但是臣所说的不止是朝鲜。”
屋中众人下意识的又是一震,抖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也是因为王通所说的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众人以往不敢想,甚至根本想不到的一些东西,王通都是肆无忌惮的说出来提出来,难道……
“王通您说的是那里?”
“陛下,倭寇入侵朝鲜,又对大明虎视眈眈,更不要说当年祸乱东南,这等恶行岂有不惩治的道理,将倭寇赶出朝鲜,还应征伐倭国。”
“辽国公,你也读书知史,难道不知蒙元渡海攻倭,被天风所袭击,全军覆没之事,这倭国不详,也是不征之地啊!”
说到这里,王锡爵真是有些声色俱厉了,元军攻打倭国,十万大军因为船只被台风袭击,全军覆没,这个事情天下人都知道,又有嘉靖年间的倭寇祸患,大明上上下下都有个共识,倭国不详,攻伐必遭祸患。
王通坐直了些,笑着说道:
“阁老,蒙元不过鞑虏,不知海上变幻,所以才被大风袭击,这和天有什么关系,那么多倭寇祸乱大明东南,也是从倭国远渡重洋而来,他们怎么没有被大风吹到,现如今,松江和天津卫开海,海上贸易兴盛,海商也是众多,操舟泛海的能人众多,为何不能攻伐倭国。”
“辽国公,倭寇那里有近千万人,相当于我大明几省之地的地盘,如果吞并他们的地盘,拿来他们的人口,又是隔海,想来比这朝鲜吞并消化耗费更多,这岂不是有违当初的本意。”
这次开口的却是邹义,吞并朝鲜那是因为陆上接壤,有种种方便的地方,而且朝鲜小朝廷被倭寇侵略,也多次请求内附设省,这个还属于可以接受的类型,但是渡海攻打倭国,那就有种种不便之处了。
如果攻打倭国失败,王通身上就要背负巨大的责任,甚至身败名裂,只有在这个场合下,将话说的通透明白,打消他的念头,这才是稳妥的,万历皇帝也在召对的时候说,这个场合言者无罪,就是大家讨论。
听到邹义的问话,王通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邹公公也是稳妥的考虑,不过,打下倭国之后,却是能够立刻有钱赚的,不光是军费可以补偿,甚至国库还会充盈。”
这话所得众人都是身子前倾,聚精会神的盯住了王通,心想如何能够赚钱还能赚大钱,你说的这些都是花费巨大的营生。
“陛下,倭国盛产金、银、铜,根据海商们的消息,倭国虽然只有我大明的几省之地,可金银铜的产量却是我大明的几倍还要多。”
屋中几个人都是位高权重已久,可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的惊呼出声,如此的产量,那倭国要富饶成什么样子。
“海外富饶,这个素来是传说,怎么能够作准当真,辽国公千万要慎重啊!”
邹义沉声说道,王通笑着点点头,却又是开口:
“陛下,王阁老,二位公公,永乐年间铸铜钱多少这个典籍上有明文,可如今天津卫和松江府两地所流通的铜钱,差不多就要赶上这个数目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天津卫和松江府周围的地方,二分之一甚至还要多,这才多大的地盘就有这么多的铜钱流转,而且成色颇新,那天下间其他各处呢,难道他们就不用铜钱了吗?这铜钱难道还在一直新铸,而且倭国、朝鲜和南洋,也是一直用永乐通宝,那来的这么多铜,这个锦衣卫和东厂都有文报说明,都是海盗们在倭国私铸,这要有多少的铜。”
这件事倒不是什么私密,在座的一干人多少都有耳闻,不过听王通这么讲,却一下子将思路拓展了开来。
王通继续侃侃而谈,他继续开口说道:
“在倭国一两金换四两银,而且金银成色都是上佳,来往于大明和倭国的海商,有人就是以兑换金银为业,也是倾国之富。”
大明官面上一两金兑换十两银子,在天津卫和松江府一带因为白银大量流入,所以金银兑换的比率也就是一比八或者是一比七五,但相比于倭国的这个,稍微盘算就知道其中的巨利所在。
如今这个大时代,正是所谓天下言利的时候,倭国这边这么富饶,实在是一块大肥肉,归化城、边墙外的白山黑水,这一块块地方让大明君臣的胃口越来越大,对财富的追求也是越来越迫切,王通说到这里,人人都是动心了。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谢谢“读梦..心语 ,i,用心回复”几位书友的打赏,谢谢大家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