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2 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章2 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在孔子看来,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人如果对父母很孝顺、对兄长也很尊敬,这样的人却喜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乱的,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君子重视根本,根本的东西建立了,人生才会一帆风顺,而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为仁道的根本。
《论语》教导人们孝敬父母,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人们的诚意,真心地尊敬每一个人,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家庭里,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怀抱着、哺育着,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是最深的。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从心底里感恩,发自肺腑地尊敬,那么还能谈别的事情吗?所以,古人经常说:“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一个心存感恩的孝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仁者;一个尊敬师长的晚辈,一定会成为一个智者。拥有大仁大智的圣贤之师和普通人的差别,关键就是他们是否拥有出于心底的诚意、认真对待所有事物的“孝”心。
《论语》课上,教授说:“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于是一个学生问教授:“人如果能孝,那么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一个银行的职员问教授:“人如果能孝,就可以做好工作吗?”
教授打开《论语》,说:“大家看,孔子是怎么讲孝的。”于是教授读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教授解释说:“孔子这句话,意思是说,大家都说能养活父母就是孝,可是家里的狗啊、马啊,主人不都是在养活他们吗?如果心里不尊敬父母,那么养父母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沉思了一会,学生忽然说:“我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学生,是谓能读书,至于录音机,也能读书,不用心,何以区别乎?’”
银行职员也说:“我也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收银员,是谓能数钱,至于点钞机,也能数钱,不敬业,何以区别乎?’”
教授开心地笑了,说:“我加一句吧,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教授,是谓能传播知识,至于讲义纸,也能传播知识,不为人师表,何以区别乎?’”
下面的听众纷纷举手,说:“我也可以换……”
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孝呢?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关键是在尊敬父母,心里有这样一份诚意。所以富有的人轻而易举地给父母盖一栋房子,不如穷人的儿子怀着感激之情为父母做一碗热汤菜。孝心的可贵,就在于孩子的一片真心。拥有了这份发自肺腑的孝心,也就拥有了所有高尚品德的根基。
一个仁慈的人,不在于他施舍了多少钱财,而在于他怀有一颗济世度人的心灵;一个勇武的人,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力气,而在于他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气魄。
一个学生,漫不经心地读一千遍书,其实录音机也能做到,而且可能会做得更好,关键是他有没有一颗上进的心,把书上的知识一字一句记入自己的脑海,化为自己的思想。
一个收银员,一天机械地收几千几万张钞票,其实点钞机也能做到,而且不出差错,关键是他有没有一种服务客户的意识,让每一个客户都能从他这里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个教授,一天把讲义上的内容念几百遍,结果和学生自己看讲义没什么两样,没准学生自己看的效果更好,关键是他有没有一个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理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以及老师高贵的人格。
热爱学习、热爱工作、敬业爱人,所有这些高尚的品格正是从“孝”这一个小小的点上成长起来的。当我们再去追求那些高尚的美德的时候,先看一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孝,是否拥有一颗孝心吧。
第二章2 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在孔子看来,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人如果对父母很孝顺、对兄长也很尊敬,这样的人却喜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乱的,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君子重视根本,根本的东西建立了,人生才会一帆风顺,而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为仁道的根本。
《论语》教导人们孝敬父母,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人们的诚意,真心地尊敬每一个人,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家庭里,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怀抱着、哺育着,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是最深的。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从心底里感恩,发自肺腑地尊敬,那么还能谈别的事情吗?所以,古人经常说:“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一个心存感恩的孝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仁者;一个尊敬师长的晚辈,一定会成为一个智者。拥有大仁大智的圣贤之师和普通人的差别,关键就是他们是否拥有出于心底的诚意、认真对待所有事物的“孝”心。
《论语》课上,教授说:“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于是一个学生问教授:“人如果能孝,那么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一个银行的职员问教授:“人如果能孝,就可以做好工作吗?”
教授打开《论语》,说:“大家看,孔子是怎么讲孝的。”于是教授读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教授解释说:“孔子这句话,意思是说,大家都说能养活父母就是孝,可是家里的狗啊、马啊,主人不都是在养活他们吗?如果心里不尊敬父母,那么养父母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沉思了一会,学生忽然说:“我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学生,是谓能读书,至于录音机,也能读书,不用心,何以区别乎?’”
银行职员也说:“我也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收银员,是谓能数钱,至于点钞机,也能数钱,不敬业,何以区别乎?’”
教授开心地笑了,说:“我加一句吧,这句话可以换成‘今之教授,是谓能传播知识,至于讲义纸,也能传播知识,不为人师表,何以区别乎?’”
下面的听众纷纷举手,说:“我也可以换……”
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孝呢?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关键是在尊敬父母,心里有这样一份诚意。所以富有的人轻而易举地给父母盖一栋房子,不如穷人的儿子怀着感激之情为父母做一碗热汤菜。孝心的可贵,就在于孩子的一片真心。拥有了这份发自肺腑的孝心,也就拥有了所有高尚品德的根基。
一个仁慈的人,不在于他施舍了多少钱财,而在于他怀有一颗济世度人的心灵;一个勇武的人,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力气,而在于他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气魄。
一个学生,漫不经心地读一千遍书,其实录音机也能做到,而且可能会做得更好,关键是他有没有一颗上进的心,把书上的知识一字一句记入自己的脑海,化为自己的思想。
一个收银员,一天机械地收几千几万张钞票,其实点钞机也能做到,而且不出差错,关键是他有没有一种服务客户的意识,让每一个客户都能从他这里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个教授,一天把讲义上的内容念几百遍,结果和学生自己看讲义没什么两样,没准学生自己看的效果更好,关键是他有没有一个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理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以及老师高贵的人格。
热爱学习、热爱工作、敬业爱人,所有这些高尚的品格正是从“孝”这一个小小的点上成长起来的。当我们再去追求那些高尚的美德的时候,先看一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孝,是否拥有一颗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