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内部的分裂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快乐的挥剑、l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有关大同边军和辽东边军不能够调动的事宜,其实有苏天成的影在里面。
苏天成和周延儒之间的联系,没有彻底的消除,特别是锦衣卫和东厂开始在朝廷大规模的清理武大臣之后,周延儒已经敏感的意识到了,朝廷若是这样的发展下去,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了,他也必须为自己想到后路了,而且他的家乡在南方,那里已经被苏天成占领了,不过他的家人没有遭受到什么虐待,也没有遭什么罪,生活和以前差不多的,并且家人专门来信说了,地方上的治安情况,比较以前好了很多,官府的官吏,做事情都非常的小心,不敢随便的欺凌老百姓,因为上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来信之反映出来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苏天成做皇帝,似乎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人家没有认为苏天成是造反。
这些消息给予周延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杨嗣昌、范景等人,投靠苏天成之后,依旧是高官厚禄,而且杨嗣昌是书省的书令,范景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都是顶层的官员了,苏天成在设置官吏的时候,恢复了三省部制度,这也预示着大晋王朝恢复了宰相的设置,大臣的权力更大了。
如此的情况之下,周延儒是不会断绝与苏天成的联系的,只不过这种联系非常的隐秘,不会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大都是通过家人或者是其他的取道联系的。
苏天成的态度很是明确。辽东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后金鞑的凶残是举人皆知的,而且在以前和朝廷的较量之,吃了很大的亏,可以说内心的怨气达到了临界点。一旦辽东疏于防御,被后金鞑找到了进攻的机会,甚至是进入到关内了,那么北方诸多地方的老百姓,将要遭遇到最为悲惨的命运,而且后金鞑在辽东若是取得了胜利。必然会刺激到蒙古的部落,导致大同和宁夏一带,也出现危险,到时候就是全面崩溃的局面。
苏天成赞成的是采用比较和平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一点在山东等地,包括南直隶。都完全表现出来了。
退一万步说,周延儒宁远苏天成做皇帝,也不愿意后金鞑占领了京城。
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这种间接的联系,直接影响到了周延儒的态度。
史可法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从南直隶直接到辽东,史可法很快适应了,他到辽东去的时候,局面还是很乐观的。也是较为平静的,后金鞑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可惜随着苏天成的造反,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后金鞑开始蠢蠢欲动了。
史可法当然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一度甚至准备关闭设在广宁的互市。
史可法也接到了苏天成的信函,来信的意思非常明确,必须要尽全力守住辽东,守住关宁锦防线,不能够给予后金鞑任何的机会。否则就是大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史可法当然明白这里面的意思,所以在被皇上召到京城的时候,坚决反对调动辽东边军,虽说辽东边军经过了扩充,总数接近三十万人了。但分布在广宁、西平堡、义州、黑山、大凌河城、锦州、宁远以及山海关等地,并非是那么的充裕,加之占领了辽东大部分的地方,不仅仅是城池里面需要驻军,诸多的堡垒里面也需要驻军。
按照皇上的意思,调动二十万大军,留下几万人固守辽东,那就等于是讲辽东拱手相让给后金鞑了,辽东边军的素质参差不齐,后来招募的军士,包括不少的军户,素质只能够说是一般化,甚至不会比老百姓强多少的,好在有以前的老底撑着,辽东边军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也正是因为这等强力的反对,令皇上犹豫了。
史可法在南直隶好些年的时间了,熟悉南直隶和浙江的情况,苏天成在南直隶的征伐,诸多的情况,他也从官吏和朋友的来信之知道了,史可法根本就没有想到,苏天成能够如此轻易的剿灭三十余万的明军,拿下了那份大部分的地方,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就算是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联合起来了,也不一定能够与苏天成抗衡。
史可法更加清楚的事实就是,后金鞑的残忍是出名的,早在天启年间,努尔哈赤带领后金鞑在辽东征伐的时候,攻下来城池之后,将青壮劫掠一空,余下的老弱妇孺全部残杀,没有能够留下来一个活口,皇太极刚开始也是一样,只不过在大凌河之战之后,可能感觉到如此处理有些不妥,才稍微收敛一些了。
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将后金鞑打的灰头土脸,甚至是剿杀了后金的亲王多铎,灭掉了八旗军之的好几旗,这对于后金鞑来说,是奇耻大辱,是憋不住的伤痛,一旦有机会了,后金鞑会疯狂的反扑,加倍的发泄怨气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史可法格外的注意后金鞑的一举一动,多尔衮的诸多举措,史可法都注意到了,他曾经给朝廷呈报奏折,禀报了后金鞑的异动,可惜朝廷根本就关心不到辽东的事情,苏天成造反已经牵扯了朝廷全部的精力了。
史可法也直接给多尔衮写信了,明确的斥责多尔衮,后金已经向大明王朝俯首称臣了,还有人质在京城,为什么还在辽东有着很多不友好的举措,可惜史可法写去的信,没有得到丝毫的回应。
史可法一怒之下,准备关闭广宁的互市,但手下的幕僚和军官都劝谏了,朝廷不是很安稳,这样的时候,后金鞑正好想找到厮杀的借口和机会,若是后金鞑因为关闭互市的源头,在辽东展开大规模的厮杀,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其实辽东的窘境已经开始出现了,因为苏天成的造反,朝廷的银两开始严重不足了,辽东和大同大规模的招募军士,需要军饷,朝廷是不可能拿出来那么多军饷的,刚开始还能够维持,可过了秋收季节,户部就开始叫苦了,这也难怪,富庶的南方都不上交赋税了,朝廷还怎么能够维持,目前最大的依靠,就是辽东的互市,以及靖边和安宁堡的互市了,其次就是陕西还能够足额的上缴赋税。
来到京城之后,史可法与王道直见面了,两人说到南方的局面的时候,都是愁眉苦脸的,两人都在南直隶做过事情,史可法曾经是南直隶的兵部尚书,王道直曾经是应天府府尹,对于南方的情况都是非常熟悉的,但两人关于辽东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辽东是绝对不能够松懈的,否则京城将要遭遇到灭顶之灾。
两人对今后的前途,看法都是很悲观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朝廷想要继续维持下去,难度太大了,刚刚成立的大晋王朝,在很多方面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已经成为大晋皇帝的苏天成,只要做出来北进的决定,朝廷就危险了,京城也危险了,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辽东边军守住了关宁锦防线,还有什么意义。
到了那个时候,皇上要调遣辽东边军,恐怕没有谁能够反对了。
史可法和王道直两人回到京城之后,也专门去拜访了内阁首辅周延儒,说是拜访,其实是周延儒的关键周康通知的两人,说是有事情商议。
三人说到的也是辽东和大同的问题,经过了反复的比较,三人一致认为,辽东边军不能够动,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全数调动大同边军,将大同的防御交给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抽调的大同边军,巡抚赶赴北直隶的保定一带,做好全面的部署,防止江宁营从山东直接进攻北直隶。
至于说河南、山西和陕西、宁夏一带,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防御,若是苏天成暂时不进攻北直隶,想办法拿下河南和陕西、山西等地,朝廷只能够干瞪眼了。
三人商议的意见,基本就是最后的意见了。
史可法马上就要回到辽东去了,尽管说京城的局面还是很不好,但周延儒还是为史可法饯行,至于说王道直,就留在京城了,调遣大同边军的圣旨,已经发下去了,王道直在京城等候就可以了。
这一次吃饭饮酒的时间很长,奇怪的是周延儒、史可法和王道直等人,都没有说什么话,偶尔的几句对话,也是充满了悬念了,大家似乎都想到了今后该怎么办,也似乎都没有想好今后有什么道路可走。
一直到酒宴结束的时候,周延儒才说出来了一番话,也是很大胆的一番话,大概意思是大明王朝恐怕要遭遇到巨大的灾难,如今的问题不是在辽东,而是在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大晋王朝,将是不可阻挡的,犹如一股涛涛的洪流,卷走一切阻拦的力量,让这些障碍灰飞烟灭。
史可法和王道直两人都没有多说什么,京城恐怖的局面,令两人也不会多说话,来到京城一直都是很谨慎的,但两人非常明白,朝廷的武大臣,早就有想法了,或者说是出现分裂了,恐怕有人做好准备,投奔大晋王朝,效忠苏天成了。RI
(感谢快乐的挥剑、l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有关大同边军和辽东边军不能够调动的事宜,其实有苏天成的影在里面。
苏天成和周延儒之间的联系,没有彻底的消除,特别是锦衣卫和东厂开始在朝廷大规模的清理武大臣之后,周延儒已经敏感的意识到了,朝廷若是这样的发展下去,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了,他也必须为自己想到后路了,而且他的家乡在南方,那里已经被苏天成占领了,不过他的家人没有遭受到什么虐待,也没有遭什么罪,生活和以前差不多的,并且家人专门来信说了,地方上的治安情况,比较以前好了很多,官府的官吏,做事情都非常的小心,不敢随便的欺凌老百姓,因为上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来信之反映出来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苏天成做皇帝,似乎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人家没有认为苏天成是造反。
这些消息给予周延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杨嗣昌、范景等人,投靠苏天成之后,依旧是高官厚禄,而且杨嗣昌是书省的书令,范景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都是顶层的官员了,苏天成在设置官吏的时候,恢复了三省部制度,这也预示着大晋王朝恢复了宰相的设置,大臣的权力更大了。
如此的情况之下,周延儒是不会断绝与苏天成的联系的,只不过这种联系非常的隐秘,不会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大都是通过家人或者是其他的取道联系的。
苏天成的态度很是明确。辽东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后金鞑的凶残是举人皆知的,而且在以前和朝廷的较量之,吃了很大的亏,可以说内心的怨气达到了临界点。一旦辽东疏于防御,被后金鞑找到了进攻的机会,甚至是进入到关内了,那么北方诸多地方的老百姓,将要遭遇到最为悲惨的命运,而且后金鞑在辽东若是取得了胜利。必然会刺激到蒙古的部落,导致大同和宁夏一带,也出现危险,到时候就是全面崩溃的局面。
苏天成赞成的是采用比较和平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一点在山东等地,包括南直隶。都完全表现出来了。
退一万步说,周延儒宁远苏天成做皇帝,也不愿意后金鞑占领了京城。
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这种间接的联系,直接影响到了周延儒的态度。
史可法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从南直隶直接到辽东,史可法很快适应了,他到辽东去的时候,局面还是很乐观的。也是较为平静的,后金鞑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可惜随着苏天成的造反,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后金鞑开始蠢蠢欲动了。
史可法当然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一度甚至准备关闭设在广宁的互市。
史可法也接到了苏天成的信函,来信的意思非常明确,必须要尽全力守住辽东,守住关宁锦防线,不能够给予后金鞑任何的机会。否则就是大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史可法当然明白这里面的意思,所以在被皇上召到京城的时候,坚决反对调动辽东边军,虽说辽东边军经过了扩充,总数接近三十万人了。但分布在广宁、西平堡、义州、黑山、大凌河城、锦州、宁远以及山海关等地,并非是那么的充裕,加之占领了辽东大部分的地方,不仅仅是城池里面需要驻军,诸多的堡垒里面也需要驻军。
按照皇上的意思,调动二十万大军,留下几万人固守辽东,那就等于是讲辽东拱手相让给后金鞑了,辽东边军的素质参差不齐,后来招募的军士,包括不少的军户,素质只能够说是一般化,甚至不会比老百姓强多少的,好在有以前的老底撑着,辽东边军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也正是因为这等强力的反对,令皇上犹豫了。
史可法在南直隶好些年的时间了,熟悉南直隶和浙江的情况,苏天成在南直隶的征伐,诸多的情况,他也从官吏和朋友的来信之知道了,史可法根本就没有想到,苏天成能够如此轻易的剿灭三十余万的明军,拿下了那份大部分的地方,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就算是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联合起来了,也不一定能够与苏天成抗衡。
史可法更加清楚的事实就是,后金鞑的残忍是出名的,早在天启年间,努尔哈赤带领后金鞑在辽东征伐的时候,攻下来城池之后,将青壮劫掠一空,余下的老弱妇孺全部残杀,没有能够留下来一个活口,皇太极刚开始也是一样,只不过在大凌河之战之后,可能感觉到如此处理有些不妥,才稍微收敛一些了。
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将后金鞑打的灰头土脸,甚至是剿杀了后金的亲王多铎,灭掉了八旗军之的好几旗,这对于后金鞑来说,是奇耻大辱,是憋不住的伤痛,一旦有机会了,后金鞑会疯狂的反扑,加倍的发泄怨气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史可法格外的注意后金鞑的一举一动,多尔衮的诸多举措,史可法都注意到了,他曾经给朝廷呈报奏折,禀报了后金鞑的异动,可惜朝廷根本就关心不到辽东的事情,苏天成造反已经牵扯了朝廷全部的精力了。
史可法也直接给多尔衮写信了,明确的斥责多尔衮,后金已经向大明王朝俯首称臣了,还有人质在京城,为什么还在辽东有着很多不友好的举措,可惜史可法写去的信,没有得到丝毫的回应。
史可法一怒之下,准备关闭广宁的互市,但手下的幕僚和军官都劝谏了,朝廷不是很安稳,这样的时候,后金鞑正好想找到厮杀的借口和机会,若是后金鞑因为关闭互市的源头,在辽东展开大规模的厮杀,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其实辽东的窘境已经开始出现了,因为苏天成的造反,朝廷的银两开始严重不足了,辽东和大同大规模的招募军士,需要军饷,朝廷是不可能拿出来那么多军饷的,刚开始还能够维持,可过了秋收季节,户部就开始叫苦了,这也难怪,富庶的南方都不上交赋税了,朝廷还怎么能够维持,目前最大的依靠,就是辽东的互市,以及靖边和安宁堡的互市了,其次就是陕西还能够足额的上缴赋税。
来到京城之后,史可法与王道直见面了,两人说到南方的局面的时候,都是愁眉苦脸的,两人都在南直隶做过事情,史可法曾经是南直隶的兵部尚书,王道直曾经是应天府府尹,对于南方的情况都是非常熟悉的,但两人关于辽东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辽东是绝对不能够松懈的,否则京城将要遭遇到灭顶之灾。
两人对今后的前途,看法都是很悲观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朝廷想要继续维持下去,难度太大了,刚刚成立的大晋王朝,在很多方面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已经成为大晋皇帝的苏天成,只要做出来北进的决定,朝廷就危险了,京城也危险了,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辽东边军守住了关宁锦防线,还有什么意义。
到了那个时候,皇上要调遣辽东边军,恐怕没有谁能够反对了。
史可法和王道直两人回到京城之后,也专门去拜访了内阁首辅周延儒,说是拜访,其实是周延儒的关键周康通知的两人,说是有事情商议。
三人说到的也是辽东和大同的问题,经过了反复的比较,三人一致认为,辽东边军不能够动,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全数调动大同边军,将大同的防御交给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抽调的大同边军,巡抚赶赴北直隶的保定一带,做好全面的部署,防止江宁营从山东直接进攻北直隶。
至于说河南、山西和陕西、宁夏一带,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防御,若是苏天成暂时不进攻北直隶,想办法拿下河南和陕西、山西等地,朝廷只能够干瞪眼了。
三人商议的意见,基本就是最后的意见了。
史可法马上就要回到辽东去了,尽管说京城的局面还是很不好,但周延儒还是为史可法饯行,至于说王道直,就留在京城了,调遣大同边军的圣旨,已经发下去了,王道直在京城等候就可以了。
这一次吃饭饮酒的时间很长,奇怪的是周延儒、史可法和王道直等人,都没有说什么话,偶尔的几句对话,也是充满了悬念了,大家似乎都想到了今后该怎么办,也似乎都没有想好今后有什么道路可走。
一直到酒宴结束的时候,周延儒才说出来了一番话,也是很大胆的一番话,大概意思是大明王朝恐怕要遭遇到巨大的灾难,如今的问题不是在辽东,而是在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大晋王朝,将是不可阻挡的,犹如一股涛涛的洪流,卷走一切阻拦的力量,让这些障碍灰飞烟灭。
史可法和王道直两人都没有多说什么,京城恐怖的局面,令两人也不会多说话,来到京城一直都是很谨慎的,但两人非常明白,朝廷的武大臣,早就有想法了,或者说是出现分裂了,恐怕有人做好准备,投奔大晋王朝,效忠苏天成了。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