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辽东的调整(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苏天成奏折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江宁营进攻旅顺的事情,还有其他的方面,最为主要的就是关于辽东的调整,辽东的战况,苏天成还不是很清楚,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辽东的相关调整,提出来了建议,这是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的。
辽东的调整势在必行,先前因为局势紧张,内阁来不及考虑这件事情,但辽东开始平稳了,官员的调整,就必须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杨嗣昌有自身的想法,他分析,陈新甲是不可能留在辽东了,回到京城之后,是不是会进入大牢,还是说不清楚的事情,钱谦益也不可能留在辽东了,这位大儒,信心满怀的到辽东去,却是这样的结局,看来钱谦益这位老先生,还是适合教书育人,当官是不行的,这一次能够不被皇上惩戒,就算是很不错了。
杨嗣昌认为,真正能够驻守辽东的,还是苏天成,除开苏天成,其余人都是不合适的,至少是没有多大把握的,唯有苏天成驻守辽东,能够保证辽东的稳固,而且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还能够对后金鞑子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样的观点,以前是不敢提出来的,特别是陈新甲在辽东的那段时间,就在陈新甲遭遇惨败之后,杨嗣昌觉得,苏天成带领江宁营赶赴辽东之后,自己还是要向皇上提出来,让苏天成继续驻守在辽东,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事宜,让其他人负责去驻守,当然,人员的确定,也让苏天成直接提出来。
但现在问题出来了。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已经攻占了复州、永宁、旋城和宣州等地,江宁营必须在这些地方扎根,接下来从盖州和耀州等地突破,对后金鞑子予以毁灭性的打击,要求苏天成回到辽东。不是很现实了。
苏天成在密折里面,已经提出来了,辽东需要熟悉军事的人去统领辽东需要稳固,目前的情况下,暂时不宜发动大规模的战斗了,这个建议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如今的辽东,根本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战斗,能够稳住就算是很不错了。
辽东巡抚的人选。这是朝廷必须要考虑的,这个人选绝不能够含糊了,前面的陈新甲,已经铸下大错,要不是苏天成抓住时机,从登州展开进攻,现在是什么形势,还真的说不清楚了。
杨嗣昌的内心也是惶恐的。不管怎么说,陈新甲都是他直接推荐的。要说陈新甲也是有着一定能力的,可惜好大喜功,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辽东的局势,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斗,导致了惨败。
杨嗣昌认真看了苏天成的密折。苏天成在奏折里面,好几次说到了榆林营,称赞榆林营还是很不错的,刚开始,杨嗣昌不是很明白。要说榆林营也没有能够表现出来强悍的战斗力,这次在辽东的战斗之中,榆林营的军士没有参与征伐,一直都是驻守在宁远城的,苏天成为什么会说榆林营不错,仔细思索之后,杨嗣昌恍然大悟,这是苏天成在间接的推荐主持辽东事物的大臣啊。
榆林营的都指挥使是兵部左侍郎卢象升,苏天成在密折里面提到榆林营,其实就在推荐卢象升担任辽东巡抚啊。
苏天成的这个推荐,杨嗣昌明白之后,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越来越觉得卢象升是最佳的人选了,卢象升在征伐流寇的战斗之中,就表现出来了骁勇和睿智,充分展现了自身的能力,到了榆林之后,驻守边关,训练出来了榆林营,让大同、宁夏等地的边关,固若金汤,这样的能力,确实值得赞誉。
杨嗣昌更加感觉到佩服的是,苏天成的思虑是周全的,不是想着推荐心腹和亲信,按说苏天成完全可以推荐洪承畴,在这次辽东的战斗之中,洪承畴是立下了大功的,带领将士守住了大凌河城,让后金鞑子望城兴叹,若是后金鞑子占据了大凌河城,情况又不一样了,大明在辽东的防御威力,会大大的减弱。但苏天成没有这样做。
洪承畴的资历更不用说了,强于陈新甲,也强于卢象升,可苏天成就是不推荐。
这是苏天成聪明的地方,洪承畴长期跟随苏天成,可以说是完全执行苏天成的命令的,若是推荐了洪承畴,那样算起来,苏天成手里掌握的军队,就是大明王朝最为精锐的军队了,这些军队调转枪头,王朝轻易就能够被覆灭和推翻,这样的问题,谁都会考虑。
“诸位,辽东巡抚陈新甲写来了请罪的奏折,皇上尚未表态,前段时间辽东的局势紧张,如今局面总算是稳定下来了,本官建议,免去陈新甲辽东巡抚的职务,是不是降罪,由皇上定夺,这辽东巡抚的人选,诸位是什么意见。”
杨嗣昌首先提出来了问题,第一个回答的,是唐世济。
“下官以为,暂时不设立辽东巡抚了,苏大人是蓟辽督师,本就是主持辽东所有事宜的,辽东遭遇了如此的惨败,还是需要苏大人回到辽东的。”
杨嗣昌看了看唐世济,气不打一处来,不知道为什么,唐世济每一次开口提出来的建议,都是对苏天成不利的,对朝廷不利的,苏天成在永宁一带,正在准备进攻盖州和耀州等地,怎么可能回到辽东,江宁营失去了苏天成的指挥,谁还会有着杰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指挥江宁营将士一步步扩大胜利的战果,最终将后金鞑子彻底剿灭。再说了,苏天成回到辽东,有什么作用,辽东需要的是稳定,或许在一段时间之内,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事了。
“唐大人此言不妥,苏大人远在永宁,准备进攻盖州和耀州等地了,此刻恐怕在全力备战,这样的关键时刻,让苏大人到辽东,试问谁来指挥江宁营的进攻,盖州和耀州等地,情况异常的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败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葬送的,如此的情况下,唐大人要求苏大人回到辽东,不知道是什么想法。”
杨嗣昌没有丝毫的客气,话虽然说得不多,但言辞是非常犀利的,摆明了说你唐世济居心不良,相信唐世济也是能够听出来意思的。
唐世济的脸红了,果然听懂了杨嗣昌的意思。
“大人,下官不过是提出来建议,这固守辽东的事宜,下官认为苏大人是最为合适的,大人认为苏大人离不开永宁,可以提出来人选啊。”
杨嗣昌看了看唐世济,慢悠悠的开口了。
“唐大人说的是,本官需要推荐人选,不过本官还是那句话,不管是辽东的事宜,还是永宁的事宜,都是朝廷的大事,内阁商议这些事情之时,本官希望诸位仔细的思考,从朝廷大局考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唐世济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要是他这个时候开口了,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着怪杨嗣昌说的就是自己了,谁愿意背着这样的名誉啊。
众人都看着杨嗣昌,暂时没有开口,这段时间,所有人考虑的都是辽东的战事,根本就没有谁去考虑辽东巡抚的人选,虽然唐世济说话的目的不一样,但提出来暂时不设立辽东巡抚的建议,还是可行的,其实内阁里面,不少人就是这样的看法。
“本官思考了一下,认为兵部左侍郎、榆林营都指挥使卢象升还是不错的,卢大人勇猛,参与了数次的战斗,都是取得胜利的,不知道诸位的意见如何。”
内阁很快统一意见。
杨嗣昌开始草拟奏折,唐世济第一个离开。
唐世济需要思考的事情不少,侄子唐海泰还在辽东,如今的情况下,唐海泰继续留在辽东,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唐海泰的能力,唐世济是清楚的,要说在军事上面,唐海泰基本没有什么能力,之所以得到陈新甲的重视,一方面是自己的位置,另外也是自己教授了唐海泰很多的东西,这才令唐海泰能够得到陈新甲的重视。
让唐海泰回到京城,还不是太大的事情,重要的是,唐世济感觉到了,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一点杨嗣昌察觉到了,所以在今天说话的时候,很不客气,要是换做以往,唐世济早就发脾气了,甚至会和杨嗣昌对着干。
若是失去了皇上的信任,意味着什么,唐世济非常的清楚,以前他曾经想过,有可能出任内阁首辅的,想不到时过境迁,自己还能不能留在内阁里面,都是未知数了。
要怪就怪陈新甲,还有杨嗣昌,当初要不是杨嗣昌推荐陈新甲、皇上信任陈新甲,唐世济也不会力挺陈新甲,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每次商议到辽东的事宜,唐世济都是极力举荐陈新甲的,这在皇上的心目中,也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管唐世济是不是揣摩皇上的心思,现在都无从说起了,陈新甲遭遇了惨败,险些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本,力挺陈新甲的唐世济,就要承当责任。(未完待续。。)T
其实苏天成奏折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江宁营进攻旅顺的事情,还有其他的方面,最为主要的就是关于辽东的调整,辽东的战况,苏天成还不是很清楚,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辽东的相关调整,提出来了建议,这是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的。
辽东的调整势在必行,先前因为局势紧张,内阁来不及考虑这件事情,但辽东开始平稳了,官员的调整,就必须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杨嗣昌有自身的想法,他分析,陈新甲是不可能留在辽东了,回到京城之后,是不是会进入大牢,还是说不清楚的事情,钱谦益也不可能留在辽东了,这位大儒,信心满怀的到辽东去,却是这样的结局,看来钱谦益这位老先生,还是适合教书育人,当官是不行的,这一次能够不被皇上惩戒,就算是很不错了。
杨嗣昌认为,真正能够驻守辽东的,还是苏天成,除开苏天成,其余人都是不合适的,至少是没有多大把握的,唯有苏天成驻守辽东,能够保证辽东的稳固,而且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还能够对后金鞑子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样的观点,以前是不敢提出来的,特别是陈新甲在辽东的那段时间,就在陈新甲遭遇惨败之后,杨嗣昌觉得,苏天成带领江宁营赶赴辽东之后,自己还是要向皇上提出来,让苏天成继续驻守在辽东,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事宜,让其他人负责去驻守,当然,人员的确定,也让苏天成直接提出来。
但现在问题出来了。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已经攻占了复州、永宁、旋城和宣州等地,江宁营必须在这些地方扎根,接下来从盖州和耀州等地突破,对后金鞑子予以毁灭性的打击,要求苏天成回到辽东。不是很现实了。
苏天成在密折里面,已经提出来了,辽东需要熟悉军事的人去统领辽东需要稳固,目前的情况下,暂时不宜发动大规模的战斗了,这个建议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如今的辽东,根本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战斗,能够稳住就算是很不错了。
辽东巡抚的人选。这是朝廷必须要考虑的,这个人选绝不能够含糊了,前面的陈新甲,已经铸下大错,要不是苏天成抓住时机,从登州展开进攻,现在是什么形势,还真的说不清楚了。
杨嗣昌的内心也是惶恐的。不管怎么说,陈新甲都是他直接推荐的。要说陈新甲也是有着一定能力的,可惜好大喜功,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辽东的局势,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斗,导致了惨败。
杨嗣昌认真看了苏天成的密折。苏天成在奏折里面,好几次说到了榆林营,称赞榆林营还是很不错的,刚开始,杨嗣昌不是很明白。要说榆林营也没有能够表现出来强悍的战斗力,这次在辽东的战斗之中,榆林营的军士没有参与征伐,一直都是驻守在宁远城的,苏天成为什么会说榆林营不错,仔细思索之后,杨嗣昌恍然大悟,这是苏天成在间接的推荐主持辽东事物的大臣啊。
榆林营的都指挥使是兵部左侍郎卢象升,苏天成在密折里面提到榆林营,其实就在推荐卢象升担任辽东巡抚啊。
苏天成的这个推荐,杨嗣昌明白之后,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越来越觉得卢象升是最佳的人选了,卢象升在征伐流寇的战斗之中,就表现出来了骁勇和睿智,充分展现了自身的能力,到了榆林之后,驻守边关,训练出来了榆林营,让大同、宁夏等地的边关,固若金汤,这样的能力,确实值得赞誉。
杨嗣昌更加感觉到佩服的是,苏天成的思虑是周全的,不是想着推荐心腹和亲信,按说苏天成完全可以推荐洪承畴,在这次辽东的战斗之中,洪承畴是立下了大功的,带领将士守住了大凌河城,让后金鞑子望城兴叹,若是后金鞑子占据了大凌河城,情况又不一样了,大明在辽东的防御威力,会大大的减弱。但苏天成没有这样做。
洪承畴的资历更不用说了,强于陈新甲,也强于卢象升,可苏天成就是不推荐。
这是苏天成聪明的地方,洪承畴长期跟随苏天成,可以说是完全执行苏天成的命令的,若是推荐了洪承畴,那样算起来,苏天成手里掌握的军队,就是大明王朝最为精锐的军队了,这些军队调转枪头,王朝轻易就能够被覆灭和推翻,这样的问题,谁都会考虑。
“诸位,辽东巡抚陈新甲写来了请罪的奏折,皇上尚未表态,前段时间辽东的局势紧张,如今局面总算是稳定下来了,本官建议,免去陈新甲辽东巡抚的职务,是不是降罪,由皇上定夺,这辽东巡抚的人选,诸位是什么意见。”
杨嗣昌首先提出来了问题,第一个回答的,是唐世济。
“下官以为,暂时不设立辽东巡抚了,苏大人是蓟辽督师,本就是主持辽东所有事宜的,辽东遭遇了如此的惨败,还是需要苏大人回到辽东的。”
杨嗣昌看了看唐世济,气不打一处来,不知道为什么,唐世济每一次开口提出来的建议,都是对苏天成不利的,对朝廷不利的,苏天成在永宁一带,正在准备进攻盖州和耀州等地,怎么可能回到辽东,江宁营失去了苏天成的指挥,谁还会有着杰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指挥江宁营将士一步步扩大胜利的战果,最终将后金鞑子彻底剿灭。再说了,苏天成回到辽东,有什么作用,辽东需要的是稳定,或许在一段时间之内,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事了。
“唐大人此言不妥,苏大人远在永宁,准备进攻盖州和耀州等地了,此刻恐怕在全力备战,这样的关键时刻,让苏大人到辽东,试问谁来指挥江宁营的进攻,盖州和耀州等地,情况异常的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败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葬送的,如此的情况下,唐大人要求苏大人回到辽东,不知道是什么想法。”
杨嗣昌没有丝毫的客气,话虽然说得不多,但言辞是非常犀利的,摆明了说你唐世济居心不良,相信唐世济也是能够听出来意思的。
唐世济的脸红了,果然听懂了杨嗣昌的意思。
“大人,下官不过是提出来建议,这固守辽东的事宜,下官认为苏大人是最为合适的,大人认为苏大人离不开永宁,可以提出来人选啊。”
杨嗣昌看了看唐世济,慢悠悠的开口了。
“唐大人说的是,本官需要推荐人选,不过本官还是那句话,不管是辽东的事宜,还是永宁的事宜,都是朝廷的大事,内阁商议这些事情之时,本官希望诸位仔细的思考,从朝廷大局考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唐世济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要是他这个时候开口了,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着怪杨嗣昌说的就是自己了,谁愿意背着这样的名誉啊。
众人都看着杨嗣昌,暂时没有开口,这段时间,所有人考虑的都是辽东的战事,根本就没有谁去考虑辽东巡抚的人选,虽然唐世济说话的目的不一样,但提出来暂时不设立辽东巡抚的建议,还是可行的,其实内阁里面,不少人就是这样的看法。
“本官思考了一下,认为兵部左侍郎、榆林营都指挥使卢象升还是不错的,卢大人勇猛,参与了数次的战斗,都是取得胜利的,不知道诸位的意见如何。”
内阁很快统一意见。
杨嗣昌开始草拟奏折,唐世济第一个离开。
唐世济需要思考的事情不少,侄子唐海泰还在辽东,如今的情况下,唐海泰继续留在辽东,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唐海泰的能力,唐世济是清楚的,要说在军事上面,唐海泰基本没有什么能力,之所以得到陈新甲的重视,一方面是自己的位置,另外也是自己教授了唐海泰很多的东西,这才令唐海泰能够得到陈新甲的重视。
让唐海泰回到京城,还不是太大的事情,重要的是,唐世济感觉到了,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一点杨嗣昌察觉到了,所以在今天说话的时候,很不客气,要是换做以往,唐世济早就发脾气了,甚至会和杨嗣昌对着干。
若是失去了皇上的信任,意味着什么,唐世济非常的清楚,以前他曾经想过,有可能出任内阁首辅的,想不到时过境迁,自己还能不能留在内阁里面,都是未知数了。
要怪就怪陈新甲,还有杨嗣昌,当初要不是杨嗣昌推荐陈新甲、皇上信任陈新甲,唐世济也不会力挺陈新甲,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每次商议到辽东的事宜,唐世济都是极力举荐陈新甲的,这在皇上的心目中,也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管唐世济是不是揣摩皇上的心思,现在都无从说起了,陈新甲遭遇了惨败,险些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本,力挺陈新甲的唐世济,就要承当责任。(未完待续。。)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