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政客 > 第十二章 知己知彼

第十二章 知己知彼

作者:风中的失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付苏俊不算什么,毕竟是下人,而且苏俊这样的人,很是年轻,没有多少的经验,绝非老激ān巨猾,娶老婆的时候,就戴了绿帽子,内心不平衡,逮着机会就要出气的,正是在这样思想的驱使下,做事情肆无忌惮,把柄很好抓。

    苏天成真正的对手,是大太太。

    苏天成的母亲,已经去世十七年了,以至于他的印象里面,根本就没有母亲的形象,隐隐的知道,当初母亲是大太太身边的丫鬟。

    可不要小看带着丫鬟嫁人,表面看是一种奢华的表现,其实内在的原因,很关键,大户人家的男人,或者是商贾之家,不可能只有一个原配的,都是要纳妾的,原配带了丫鬟过去,多数情况下,男人纳妾,都是原配的丫鬟,这样原配在家里的位置是很巩固的,就算是男人在外面纳妾了,进来的女人,是不敢挑战原配的权威的,哪怕是男人有心想着维护侍妾,也不行的。

    关于大太太的背景,一直都有些扑朔迷离,有人说大太太的背景很是强硬,好像是某个官宦之家的丫鬟,嫁给了苏化文之后,帮助苏化文做好了生意,甚至有人说,大太太能够攀到当今朝廷内阁阁臣的关系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大太太在府里的权威,是非同一般的。

    苏天成有着自己的判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传闻,只能够说明,大太太的背景根本就不行,要树立自身的威信和形象,最好的办法,就是造声势,让人摸不透,三人成虎,慢慢的别人就会相信了。

    既然自己的母亲是大太太身边的丫鬟,如果大太太以前是官宦人家的丫鬟,身边怎么可能也有丫鬟啊。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大太太是不简单的。

    商贾之家,本来就有些复杂,喜新厌旧的事情,时常出现,大太太如果不想一些办法,怎么可能控制府里,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内当家。

    清官难断家务事,苏天成本不想将苏府闹得鸡犬不宁的,可惜这位大太太,心还是太狠了一些。隐隐的,他已经感受到了不少的事情了。

    因为自己读书不错,大太太看着不顺眼,大太太的两个儿子,苏天浩和苏天然,读书都不怎么样,老爷只有三个儿子,要是自己出人头地了,这家产怎么算还说不清楚,所以说,大太太想尽了办法,只差公开动手了,这次将自己留在平阳府城,到底是什么心思,还说不准,或许是在找寻机会也不一定。

    苏天成是不会有那些迂腐的思想的,什么大太太啊,说到底,就是后妈,还好自己的命硬,没有被折磨死,要想自己去孝敬这位大妈,说什么忠孝两全,做梦去吧,感情是相互的。

    可处理苏府的事情,也不能够闹得过分了,毕竟是这样的时代,大太太是内当家,在自己还没有真正取得功名的时候,公开的和大太太对着干,撕破脸皮了,不是好事情。这并非意味着自己不能够显示出来强硬,绝对不能够软弱,要自立自强,让大太太感觉到忌讳,不敢轻易放肆,不敢出手对付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安安稳稳的过rì子,待到今后取得功名,所有事情都好处理了。

    平阳府城苏府发生的事情,太原府城的大太太很快就会知晓的,毕竟府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太太亲自点名留下来的,肯定是有人报告消息的。

    所以说,苏天成已经很小心了,之所以要求苏平阳直接管家,重点还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要是哪一天自己在府里暴毙了,那就太不划算了。

    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需要集聚自身的力量。

    山西平阳府下辖有六个州,府城在临汾县,也就是后来的临汾市。东面和陕西省接壤,南面靠着太原府、汾州府,西面靠着沁州、潞安府、泽州,北面与河南省接壤,属于山西省的东大门。

    因为历史的原因,山西省不是很富裕,甚至是贫穷,这里属于中原地区,每次朝廷的更迭,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无数战火的洗礼。

    终大明一朝,最为富裕的地方还是在南方,南直隶的浙西四府: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是富的流油的地方,天下闻名,其次就是湖广和两广了。

    山西和云南等地,是公认为穷苦之地。

    山西的商贾特别的多,这里土地贫瘠,得不到多少的收入,只能够是转向经商了,而且山西外流的人口是非常多的,好多的山西人,都到了北直隶和南直隶,甚至是湖广,出门之后,就不愿意回来了,山西人自己感觉到没有多大的出路,只能是在经商的方面拼命,多年下来,倒也有了不少的商贾了,几百年之后,晋商闻名全国,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苏天成的父亲苏化文,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

    苏化文出身商贾之家,子承父业,明朝的等级制度森严,士农工商,商贾是排名最末的,若是不能够取得功名,永远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虽然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所以众多的商贾,自己拼命挣钱的同时,一定是期盼着儿女能够考取功名的,这种光宗耀祖的思想,一般人根本是难以理解。

    苏化文年轻的时候,也是拼命读书,遗憾的是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材料,考了好些年,最终还是童生,秀才都没有捞到,索xìng就死心了,安安心心的做生意。

    老天是公平的,苏化文无法取得功名,但做生意却风生水起,一直都是很顺利的,这么多年下来,隐隐成为山西省数一数二的商贾了,就连山西布政使衙门,都知道了。

    这种出名,不是什么好事情,自身没有功名,为了维持家族的生意,就需要投入大量的银子,贿赂各级官吏,要不然,人家随便找个理由,你就要吃亏了。

    山西的商贾,生来就是弱势,承担的赋税比南方地区的赋税要高很多,这看上去有些不公平,南方地区如此的富裕,偏偏承担的赋税少一些。当然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明朝的商税低得可怜,三十税一,还不一定能够落实。

    朝廷里面,内阁大臣,绝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南方的学子,读书确实厉害一些,考取功名的人多一些,他们把持了朝政,当然是要为南方大地主大商贾说话的,所以说,南方的大地主和大商贾,是能够得到很多好处的。

    有些情况,苏天成还是没有弄清楚的,譬如说父亲苏化文为什么搬到了太原府去了,做生意的地域观念是很浓的,苏化文本来就是平阳府人,轻易是不会挪地方的,除非是太原的商机特别好,可太原是山西的省城,那样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的官僚集团,何况太原府城里面,还有一位著名的藩王:晋王朱审烜。

    这个朱审烜可不简单,朱求桂的儿子,虽然说没有什么权力,但特别善于敛财,富得流油,家里集聚了无数的财宝,最终李自成攻下太原府,所有的财宝都被李自成获取了,自己投靠了满清,结局也不好。

    苏天成隐隐的知道,山西大饥荒的时候,这个晋王朱审烜,死死守着财富和粮食,不肯拿出来,最为过分的是,李自成攻打太原府,身在太原的朱审烜,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居然也不肯拿出来银子,分发给城内的军士抵抗。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的描写,是不是有夸张的地方,苏天成不是很清楚,既然穿越到明朝来了,所有的情况,都需要自己弄清楚。

    想到了这些,苏天成感觉到了,自己的任务还是很重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了。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