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京,三月烟雨笼罩。
崇祯望着雨景,颇为闲情逸致。
“崇祯”,不,实际上应该是肖图白!随着时间的演化,崇祯原本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淡薄,剩下的基本是肖图白的意识。
而肖图白感觉自己也越来越容易将意识降临到分身体内。这个感觉,有点像后世,互联网上的一些网民频繁换ID账户一般。通过操纵不同的ID,扮演不同的身份。
明面上肖图白在天津,但实际上他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感官切换到分身体内,体验别样的人生。
崇祯皇帝现在最大的作用是,平衡朝廷势力,为天津的发展创造环境和空间。所以,自从迁都至南京后,崇祯可不像历史上那么“励精图治”,反而大量的放权给文官集团。实际上,却是更隐蔽的抓实惠的权柄。
比如,在南京推行工商改革,额外选拔一些杰出的商人,担任皇商。皇商的作用,主要是皇帝出资,令其经营实业赚钱。尤其是抓住南京的地理优势,建立了“金陵航运公司”,用官督商办的方式,经营长江流域的内河运输业务。
除此之外,南京建立了黄埔军校和皇家新军第二师,从头打造一支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建设由孙承宗负责。孙承宗在明末是一个相当开明的统帅,对于火器、骑兵、车阵等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看法。
而抓工商财政和军权后,皇帝在朝堂中则变的比较宽松了。
崇祯皇帝在北京时,几乎每一篇重要奏折都要严格批阅,每天忙到半夜,曾经在一名阁臣的票拟中,看到饱读诗书的内阁大臣居然将别人奏折中的“何况”这个词,疏忽当成了人名,崇祯发现了后非常生气,立即召见之,对之进行严厉批评。
其他的,奏折中的错别字之内的问题,以前皇帝也经常不留情面的提出批评。
驾驭下属过严,反而不是好事。
因为这样一来,内阁、六部的大臣们会将避免犯错误当做头等大事,而没有勇于任事的精神。
历史上,很多的明君,都有容人之量,懂得包涵下属的小错误。
一个严厉、刚愎自用皇帝,未必能真正的将权利抓在手中。毕竟,皇帝属于孤家寡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通过整个体制去运行的。整个体制联合起来,有意识的架空皇帝,也是非常容易的。
因为,明朝有一堆的祖宗制度,对于皇帝权柄做了一堆的限制,让文官集团甚至绕开皇帝,也并不影响体制的正常运作。
这种情况下,明朝皇帝真正把握在收里面的权利,其实是宫廷宦官们掌握的二十四衙门和京营军队。
简单说,明朝皇帝相对于一家企业的大股东,朝廷相当于管理层,整个天下相当于一家公司。许多的既得利益集团相当于小股东,无数的小股东串联起来,可以架空皇帝这个并不能完全控股的大股东权柄。
太仓国库的收支,相当于企业的业绩。
天下太平,朝廷财政收入景气的时候,太仓国库会拨一点收入给皇帝,相当于公司给大股东发放分红。而有时候,这个企业遇到困难,太仓连连入不敷出时,则需要大股东用自己的钱财补贴公司的亏损。
而官宦集团,是皇帝的家奴,靠皇帝私人小金库养活。因此,太监们才是皇帝如臂使指指挥得动的势力。
——————
此时的“崇祯”,将大量的奏折草草阅览,却是饮着一壶茶,欣赏着田贵妃所绘制的《群芳图》。
“爱妃的画技进步了,可惜只有朕一人能欣赏,否则爱妃的才艺之名,会传扬天下……”崇祯微笑的说道。
“皇上,尽会哄人家!臣妾这些微末之技算得了什么!”田秀英眼波流动,微微的欣喜。
崇祯微微一笑,拖着她的香腮,道:“天下最有才的佳人比不上秀英貌美,而天下最貌美的美人,又比不上爱妃有才。”
如果说崇祯皇帝最宠哪一位妃子,毫无疑问是田贵妃。因为田贵妃不但是相貌绝美,更重要的是多才多艺。
田秀英举止娴雅又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改进宫中仪制等,她也样样出手不凡……
她的字宗法钟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妃题鉴之”。她善花卉,所画《群芳图》,被崇祯置于案头,时常展赏。最为出众的还是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她善弹琵琶,又吹得一管好笛,崇祯称赞她的笛曲有“裂石穿云”的效果;抚琴更是她的绝技,声遏行云,绕梁三日。崇祯喜欢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扬,尤其喜欢琴曲的古雅,还自己作过琴曲“访道五曲”——《梧桐吟》、《崆峒引》、《敲爻歌》、《烂柯游》、《参同契》,逢有空闲时就听田妃演奏。素以刻画美人出名的吴梅村,在其《永和宫词》中为田妃留诗:“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碁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田秀英能够单足立于马蹬, 百步穿杨,就是锦衣卫们都禁不住连声喝彩,感叹道,“田贵妃若驰骋疆场,定然巾帼不让须眉。”
历史上,崇祯为天下局势忙的焦头烂额,对于后宫的几个妃子都很一般,唯独宠爱田贵妃,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了,崇祯的后宫,也着实人才辈出。周皇后擅长诗词,袁贵妃擅长骑射武艺,田贵妃则是文的武的,什么都喜欢玩。这种天真烂漫,贪玩的妞,天生就是做得宠小妾的料。事实上,田妃年幼的时候,也是被作为将来嫁给贵人的小妾培养。田妃的父亲田弘遇,原是娶了一名江南名ji为妾,生下一名更胜其母的女儿。于是,田弘遇自幼就聘请名师,去培养成多才多艺。而多才多艺,自然是为了婚后取悦丈夫用来争宠的。
历史上,田弘遇献女给信王朱由检,原仅是投一点富贵。谁料到,朱由检居然天降大运,继承了帝统。此后,田国丈也逐渐借着皇亲身份经商,成为了身家数百万的巨富。当然了,田国丈是最明白一身富贵来自崇祯皇帝的道理,历次皇帝赵勋贵大臣们借钱,也只有田国丈慷慨解囊捐献过几十万两资金。
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时崇祯想要搞皇商制度。由皇帝出资金和政治资源,与商人合伙经营生意,赚取的利益,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其灵感也是来自于田弘遇。
田弘遇虽然没有明确与皇帝分红的文书,但是,每每皇帝遇到财政问题,需要借钱时,田国丈可能是唯一有所响应者。
半晌后,崇祯忽道:“王承恩到了吗?”
侍立在旁的小太监说道:“皇上说在文华殿召见国丈,所以他早在那边候着呢!”
崇祯点头,又问道:“田国丈呢?”
“已经派人去宫外召见田国丈了,估计他也快到了。”
崇祯点头,说道:“起架,去武文华殿!”
文华殿、武英殿等等场所,一般是明朝皇帝招待大臣的宫殿。南京、北京的皇宫,皆有类似的宫殿。
能够在文华殿召见,也属于莫大的殊荣。
到了文华殿外,就等的王承恩,叩拜道:“奴婢王承恩恭迎圣驾!”
崇祯点了点头,令他起来,问:“承恩这段时间,代替朕四处巡视,可是非常辛苦。起来吧!说一说,近期你的各项进度……”
王承恩说道:“奴婢奉命去发给各镇兵马粮饷!奴婢亲自监督,务必将每一笔钱粮,都送达军中,令将士们感受皇恩浩荡。此外,在江南等地置办实业,安置一些退伍十足,也是在做!”
“奴婢所见所闻,士卒们实在太寒酸了。大多数士卒,军饷只能领到两三成左右,家中根本无以为继,尤其是军户,卖儿卖女,妻子在外做暗娼才能养活一下人。非明察暗访,难以晓得,底层军户的艰苦!”
崇祯道:“底层的官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都是朕失职啊!”
王承恩犹豫半晌说道:“奴婢发现,底层官兵困苦。除了因为朝廷财政困难之外,更多的因素是军屯多被军官们私吞了。还有,军官伙同地方的大户,将屯田卖给地方大户。官府、军官、豪门们伙同起来欺压底层军户。而朝廷剥下的饷银,层层都要扒皮。到了基层士兵手中,只剩下一两成左右。”
“还有就是藩镇总兵要么吃空饷,要么超编。比吃空闲更令人发指的是超编,比如刘泽清、左良玉之类的总兵,编制只有两万多人,每年拨款给他们的钱粮也是按照此编制。但实际上,刘泽清手下有十多万人,大多数是山东的土匪流寇。而左良玉更令人发指,裹挟大量的流民加入军队,将军队扩张到50万人之多。而如此多的人数,无论是靠着朝廷拨款,还是地方屯田,都不现实。所以,他们也也直接的和流寇一样,靠着洗劫百信维持队伍。说句不好听的,左良玉就是流寇!有这种流寇作风的总兵官,哪怕是浇灭了当地的其反贼,我大明官军的名声,也被其败坏了!”
崇祯说道:“左良玉暂时不能动他的,如果动了他,左良玉作乱,他就是下一个闯王!”
“刘泽清可以动一动?”
“让刘泽清的队伍缩减编制,山东是养活不了十万大军。他十万人最多有三万能打仗,其余的人不如解散,让其生产!”崇祯说道,“如果刘泽清不愿意缩减编制,那么,就是有心谋反。到时候,拿他开刀,杀鸡儆猴吧!”
明朝的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军队人数太多,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精简军队,那么财政不宽裕,军人都过不上好日子。精简军队,让一部分军人失业,而没能够妥善的安置,等于逼他们去造反。
一般的情况下,军饷时断时续,能够让一部分的军人安稳,虽闹饷但是不会直接造反。
崇祯登基初期,改革过于急躁。比如,为了降低百姓负担,就要降低财政压力,为了降低财政的压力,几年前在北方裁掉了大多数的驿站系统,让几十万的驿卒们失业。失业人员中,包括了陕西的李自成。
结果,大家都知道……
裁撤驿卒的初衷好啊。因为,驿站不但负责养马,传递情报,更重要的是,驿站还要免费招待过往的官吏。于是,大量的官吏抱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心理,在驿站中大吃大喝,这些全部都需要朝廷财政买单!
裁撤驿站,虽然减少了一些铺张浪费,但也断绝了几十万驿卒的生计。结果,出现了众多像李自成、张献忠一般的人物。
因此,对于旧军队的改造,不应该是粗暴的裁撤,而是应该学习宋朝的经验,将不能打仗的臃肿部队,用于劳动生产中。
很多人批评宋朝,认为宋朝军队臃肿,酿酒的、织布的、修水利的都算成军队编制。但实际上,这是宋朝用经济手段,来稳定天下局势的手段而已。
将大量流民招募到军队,如果真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军费的开支会是非常恐怖的。但是,雇佣一批流民,让你们民意上是军人,实际上种田、挖河道、修路、做工、经商,从事各种生产活动。这样,哪怕这些生产是稍微亏损的,但是也比养活失业军人省钱。
以工代赈,就是投资100万让人做事,最后整个项目完成后,亏损了10万两。一些所谓的“纳税人”骂娘了,说明知道项目亏损,为什么还要做?问题是,大量的失业流民,你要不要养活、救济?不养活,他们就是李自成、张献忠,就是陈胜、吴广。
直接出钱养活他们吧,给吃给喝可能会花费三五十万两开支,耗费是在太大。
现在,投资100万两,实际上亏损10万两,但是等于是用10万两救济了原本需要三五十万两救济的人口。从大局稳定上考虑,以工代赈,或者是将一些没有战斗力的部队转为工程、营造方向,是非常划算的事情。RS
南京,三月烟雨笼罩。
崇祯望着雨景,颇为闲情逸致。
“崇祯”,不,实际上应该是肖图白!随着时间的演化,崇祯原本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淡薄,剩下的基本是肖图白的意识。
而肖图白感觉自己也越来越容易将意识降临到分身体内。这个感觉,有点像后世,互联网上的一些网民频繁换ID账户一般。通过操纵不同的ID,扮演不同的身份。
明面上肖图白在天津,但实际上他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感官切换到分身体内,体验别样的人生。
崇祯皇帝现在最大的作用是,平衡朝廷势力,为天津的发展创造环境和空间。所以,自从迁都至南京后,崇祯可不像历史上那么“励精图治”,反而大量的放权给文官集团。实际上,却是更隐蔽的抓实惠的权柄。
比如,在南京推行工商改革,额外选拔一些杰出的商人,担任皇商。皇商的作用,主要是皇帝出资,令其经营实业赚钱。尤其是抓住南京的地理优势,建立了“金陵航运公司”,用官督商办的方式,经营长江流域的内河运输业务。
除此之外,南京建立了黄埔军校和皇家新军第二师,从头打造一支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建设由孙承宗负责。孙承宗在明末是一个相当开明的统帅,对于火器、骑兵、车阵等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看法。
而抓工商财政和军权后,皇帝在朝堂中则变的比较宽松了。
崇祯皇帝在北京时,几乎每一篇重要奏折都要严格批阅,每天忙到半夜,曾经在一名阁臣的票拟中,看到饱读诗书的内阁大臣居然将别人奏折中的“何况”这个词,疏忽当成了人名,崇祯发现了后非常生气,立即召见之,对之进行严厉批评。
其他的,奏折中的错别字之内的问题,以前皇帝也经常不留情面的提出批评。
驾驭下属过严,反而不是好事。
因为这样一来,内阁、六部的大臣们会将避免犯错误当做头等大事,而没有勇于任事的精神。
历史上,很多的明君,都有容人之量,懂得包涵下属的小错误。
一个严厉、刚愎自用皇帝,未必能真正的将权利抓在手中。毕竟,皇帝属于孤家寡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通过整个体制去运行的。整个体制联合起来,有意识的架空皇帝,也是非常容易的。
因为,明朝有一堆的祖宗制度,对于皇帝权柄做了一堆的限制,让文官集团甚至绕开皇帝,也并不影响体制的正常运作。
这种情况下,明朝皇帝真正把握在收里面的权利,其实是宫廷宦官们掌握的二十四衙门和京营军队。
简单说,明朝皇帝相对于一家企业的大股东,朝廷相当于管理层,整个天下相当于一家公司。许多的既得利益集团相当于小股东,无数的小股东串联起来,可以架空皇帝这个并不能完全控股的大股东权柄。
太仓国库的收支,相当于企业的业绩。
天下太平,朝廷财政收入景气的时候,太仓国库会拨一点收入给皇帝,相当于公司给大股东发放分红。而有时候,这个企业遇到困难,太仓连连入不敷出时,则需要大股东用自己的钱财补贴公司的亏损。
而官宦集团,是皇帝的家奴,靠皇帝私人小金库养活。因此,太监们才是皇帝如臂使指指挥得动的势力。
——————
此时的“崇祯”,将大量的奏折草草阅览,却是饮着一壶茶,欣赏着田贵妃所绘制的《群芳图》。
“爱妃的画技进步了,可惜只有朕一人能欣赏,否则爱妃的才艺之名,会传扬天下……”崇祯微笑的说道。
“皇上,尽会哄人家!臣妾这些微末之技算得了什么!”田秀英眼波流动,微微的欣喜。
崇祯微微一笑,拖着她的香腮,道:“天下最有才的佳人比不上秀英貌美,而天下最貌美的美人,又比不上爱妃有才。”
如果说崇祯皇帝最宠哪一位妃子,毫无疑问是田贵妃。因为田贵妃不但是相貌绝美,更重要的是多才多艺。
田秀英举止娴雅又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改进宫中仪制等,她也样样出手不凡……
她的字宗法钟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妃题鉴之”。她善花卉,所画《群芳图》,被崇祯置于案头,时常展赏。最为出众的还是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她善弹琵琶,又吹得一管好笛,崇祯称赞她的笛曲有“裂石穿云”的效果;抚琴更是她的绝技,声遏行云,绕梁三日。崇祯喜欢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扬,尤其喜欢琴曲的古雅,还自己作过琴曲“访道五曲”——《梧桐吟》、《崆峒引》、《敲爻歌》、《烂柯游》、《参同契》,逢有空闲时就听田妃演奏。素以刻画美人出名的吴梅村,在其《永和宫词》中为田妃留诗:“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碁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田秀英能够单足立于马蹬, 百步穿杨,就是锦衣卫们都禁不住连声喝彩,感叹道,“田贵妃若驰骋疆场,定然巾帼不让须眉。”
历史上,崇祯为天下局势忙的焦头烂额,对于后宫的几个妃子都很一般,唯独宠爱田贵妃,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了,崇祯的后宫,也着实人才辈出。周皇后擅长诗词,袁贵妃擅长骑射武艺,田贵妃则是文的武的,什么都喜欢玩。这种天真烂漫,贪玩的妞,天生就是做得宠小妾的料。事实上,田妃年幼的时候,也是被作为将来嫁给贵人的小妾培养。田妃的父亲田弘遇,原是娶了一名江南名ji为妾,生下一名更胜其母的女儿。于是,田弘遇自幼就聘请名师,去培养成多才多艺。而多才多艺,自然是为了婚后取悦丈夫用来争宠的。
历史上,田弘遇献女给信王朱由检,原仅是投一点富贵。谁料到,朱由检居然天降大运,继承了帝统。此后,田国丈也逐渐借着皇亲身份经商,成为了身家数百万的巨富。当然了,田国丈是最明白一身富贵来自崇祯皇帝的道理,历次皇帝赵勋贵大臣们借钱,也只有田国丈慷慨解囊捐献过几十万两资金。
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时崇祯想要搞皇商制度。由皇帝出资金和政治资源,与商人合伙经营生意,赚取的利益,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其灵感也是来自于田弘遇。
田弘遇虽然没有明确与皇帝分红的文书,但是,每每皇帝遇到财政问题,需要借钱时,田国丈可能是唯一有所响应者。
半晌后,崇祯忽道:“王承恩到了吗?”
侍立在旁的小太监说道:“皇上说在文华殿召见国丈,所以他早在那边候着呢!”
崇祯点头,又问道:“田国丈呢?”
“已经派人去宫外召见田国丈了,估计他也快到了。”
崇祯点头,说道:“起架,去武文华殿!”
文华殿、武英殿等等场所,一般是明朝皇帝招待大臣的宫殿。南京、北京的皇宫,皆有类似的宫殿。
能够在文华殿召见,也属于莫大的殊荣。
到了文华殿外,就等的王承恩,叩拜道:“奴婢王承恩恭迎圣驾!”
崇祯点了点头,令他起来,问:“承恩这段时间,代替朕四处巡视,可是非常辛苦。起来吧!说一说,近期你的各项进度……”
王承恩说道:“奴婢奉命去发给各镇兵马粮饷!奴婢亲自监督,务必将每一笔钱粮,都送达军中,令将士们感受皇恩浩荡。此外,在江南等地置办实业,安置一些退伍十足,也是在做!”
“奴婢所见所闻,士卒们实在太寒酸了。大多数士卒,军饷只能领到两三成左右,家中根本无以为继,尤其是军户,卖儿卖女,妻子在外做暗娼才能养活一下人。非明察暗访,难以晓得,底层军户的艰苦!”
崇祯道:“底层的官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都是朕失职啊!”
王承恩犹豫半晌说道:“奴婢发现,底层官兵困苦。除了因为朝廷财政困难之外,更多的因素是军屯多被军官们私吞了。还有,军官伙同地方的大户,将屯田卖给地方大户。官府、军官、豪门们伙同起来欺压底层军户。而朝廷剥下的饷银,层层都要扒皮。到了基层士兵手中,只剩下一两成左右。”
“还有就是藩镇总兵要么吃空饷,要么超编。比吃空闲更令人发指的是超编,比如刘泽清、左良玉之类的总兵,编制只有两万多人,每年拨款给他们的钱粮也是按照此编制。但实际上,刘泽清手下有十多万人,大多数是山东的土匪流寇。而左良玉更令人发指,裹挟大量的流民加入军队,将军队扩张到50万人之多。而如此多的人数,无论是靠着朝廷拨款,还是地方屯田,都不现实。所以,他们也也直接的和流寇一样,靠着洗劫百信维持队伍。说句不好听的,左良玉就是流寇!有这种流寇作风的总兵官,哪怕是浇灭了当地的其反贼,我大明官军的名声,也被其败坏了!”
崇祯说道:“左良玉暂时不能动他的,如果动了他,左良玉作乱,他就是下一个闯王!”
“刘泽清可以动一动?”
“让刘泽清的队伍缩减编制,山东是养活不了十万大军。他十万人最多有三万能打仗,其余的人不如解散,让其生产!”崇祯说道,“如果刘泽清不愿意缩减编制,那么,就是有心谋反。到时候,拿他开刀,杀鸡儆猴吧!”
明朝的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军队人数太多,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精简军队,那么财政不宽裕,军人都过不上好日子。精简军队,让一部分军人失业,而没能够妥善的安置,等于逼他们去造反。
一般的情况下,军饷时断时续,能够让一部分的军人安稳,虽闹饷但是不会直接造反。
崇祯登基初期,改革过于急躁。比如,为了降低百姓负担,就要降低财政压力,为了降低财政的压力,几年前在北方裁掉了大多数的驿站系统,让几十万的驿卒们失业。失业人员中,包括了陕西的李自成。
结果,大家都知道……
裁撤驿卒的初衷好啊。因为,驿站不但负责养马,传递情报,更重要的是,驿站还要免费招待过往的官吏。于是,大量的官吏抱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心理,在驿站中大吃大喝,这些全部都需要朝廷财政买单!
裁撤驿站,虽然减少了一些铺张浪费,但也断绝了几十万驿卒的生计。结果,出现了众多像李自成、张献忠一般的人物。
因此,对于旧军队的改造,不应该是粗暴的裁撤,而是应该学习宋朝的经验,将不能打仗的臃肿部队,用于劳动生产中。
很多人批评宋朝,认为宋朝军队臃肿,酿酒的、织布的、修水利的都算成军队编制。但实际上,这是宋朝用经济手段,来稳定天下局势的手段而已。
将大量流民招募到军队,如果真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军费的开支会是非常恐怖的。但是,雇佣一批流民,让你们民意上是军人,实际上种田、挖河道、修路、做工、经商,从事各种生产活动。这样,哪怕这些生产是稍微亏损的,但是也比养活失业军人省钱。
以工代赈,就是投资100万让人做事,最后整个项目完成后,亏损了10万两。一些所谓的“纳税人”骂娘了,说明知道项目亏损,为什么还要做?问题是,大量的失业流民,你要不要养活、救济?不养活,他们就是李自成、张献忠,就是陈胜、吴广。
直接出钱养活他们吧,给吃给喝可能会花费三五十万两开支,耗费是在太大。
现在,投资100万两,实际上亏损10万两,但是等于是用10万两救济了原本需要三五十万两救济的人口。从大局稳定上考虑,以工代赈,或者是将一些没有战斗力的部队转为工程、营造方向,是非常划算的事情。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