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抗灾灭蝗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div lign="ener">
四月中旬。
天津地区连续30天未下雨。旱情显得非常严峻。
好在葛沽农场水库灌溉系统完善,加上农田之间挖了100多口水井,利用风车提水将地下水汲取用于灌溉,勉强覆盖了50万亩田地。
而葛沽农场普及了仙家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施肥,令今年农作物的长势超过了去年。
而今年的葛沽农场,除了重视粮食产量,也适量的增加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
50万亩的农场中,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稻、麦种植面积1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5万亩。蚯蚓养鸡项目5000亩,养鸡30万、鸭10万只。
除此之外,还从西洋商人手中引进了辣椒、烟草等等新的经济作物,充分开发农场的经济效益。
烟草暂且不说,光是辣椒就是一种非常有盈利前景的经济作物。事实上一旦辣椒的烹饪作用被发现,估计辣椒种植面积有限的时代,将会是暴利的经济作物。
穿越到了大明王朝一来,肖图白在饮食享受方面,感觉虽然吃尽山珍海味,但是也有不少的遗憾。比如——辣食缺乏!
一提到辣食,肖图白很容易想到火锅、辣椒、四川人喜欢吃辣等等概念。但是,明朝的四川人并未有过喜欢吃辣的传统,因为明朝没有辣椒。或者说,辣椒在17世纪仅仅作为一门花园里的观赏植物。在明朝后期被少量引进。但是从没有人尝试食用辣椒。
明朝的辣味调料是匪夷所思是——茱萸!
没错,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种茱萸。
茱萸是在后世主要是作为一种中药材,但是在古代没有引进辣椒的年代,茱萸由于有点辣味而被当做调料。当然了,茱萸含有的辣椒素很淡,与辣椒是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还带有中药材的苦涩味。肖图白尝过了茱萸后,便非常怀念辣椒。
事实上,辣椒真正发光发热。成为中华美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却是从清朝中期开始。至于四川人喜欢吃辣椒的传统,却是从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产生。最喜欢吃麻辣食品的四川人,在明朝时期还未吃过辣椒呢……
于是,辣椒种苗被肖图白列入了高额悬赏,通过欧洲的商人引进这种海外作物。
一颗辣椒幼苗价格1两银子的高价,引进了5000株辣椒。这些辣椒被肖图白令人精心侍弄在农场中,不断的收集种子、扩大种植面积。少量的辣椒,用以满足肖图白的口腹之欲。
总体而言。天津经济特区的由于贯彻肖图白的理念,在经济和生产的体制上非常优越。
而特区通过购买海外粮食。粮库中的粮食储备非常储备,能够供应16万人食用3年。
再加上今年农作物长势可喜,如果顺利收割,必然是丰收之年。以葛沽一年的粮食生产,便足以养活百万人口。
但是,初夏的热风吹拂时,田间越冬的虫卵孵化出的蝗虫的密度,显然比往年多出了十倍以上……
成群的蝗虫在田间、路边、山野、城镇活蹦乱跳。此时蝗虫仅仅是去年的虫卵孵化,并未酿成大灾。
但是。每年的夏、秋季节,正是蝗虫繁衍的旺季,一只雌蝗虫一次性可以产卵50个,虫卵21天可孵化,50日左右便演化为成年的蝗虫,而成年的蝗虫又能够排卵繁衍。也就是说待到农作物成熟之前,土壤中更多虫卵孵化。蝗虫的数量会增长几十倍……
无农不稳!
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灭的道理。
面对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旱、蝗灾情,经济特区官僚们,也紧急的磋商办法。
“唯今之季,只有万众一心。将灭蝗当成头等大事!”肖图白叮嘱说道,“农场中,要让鸡鸭发挥出蝗虫天敌的作用。鸡鸭食蝗,减少蝗虫密度。除此之外,政府筹建‘灭蝗小组’,用金钱鼓励民众杀蝗、灭蝗!也鼓励民众饲养鸡鸭,可以提高食蝗鸡、食蝗鸭的采购价格。”
经济特区非常重视1万5000军人、2万学生的营养补充。
军队三餐食肉,家禽肉食虽然不占据主要的肉食摄入比例,但是必要的时候,家禽也可以成为军队的主要肉食。而特区接受5年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的学生,政府免费提供早餐、午餐,早餐中至少有一个鸡蛋,午餐中有3两肉食。
这样的营养摄入,使得正在长身体的特区儿童们,身高、体魄发育,将会比之父辈们拥有巨大的优势。
“鼓励百姓灭蝗,政府奖励标准是多少?”天津特区文官之首将岸问道。
肖图白胸有成竹道:“每斤蝗虫2文钱,1两银子便能够收200斤蝗虫。假设收购2000万斤蝗虫可将蝗灾消灭无无形中,也不过多花费10万两银子。而鼓励百姓养殖鸡鸭食蝗,更是省时省力。只要将鸡鸭放养,取之不尽的蝗虫作为饲料。对付蝗虫,其实有的是办法,只要有决心灭蝗,皆是能克服蝗灾!”
将岸笑道:“善!”
事实上,利用鸡鸭食蝗虫的特性灭蝗,哪怕是在21世纪也是常用的手段。一个农业县,如果放养数百万只鸡鸭,利用鸡鸭食蝗,完全可以克制蝗灾。而鸡鸭食蝗虫,也是天然环保,不像使用化学药品那般产生污染、毒害。
当然了,肖图白灭蝗也仅是在特区展开,至多兼顾天津十多个州县的利益。至于山东、直隶、河南等等地区,却是顾不上了。毕竟,这种大面积的蝗灾治理,不但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充分的动员民间力量配合灭蝗。
事实上,明朝普通的农民的很愚昧的,哪怕读书人知道唐朝时候就有姚崇灭蝗的典故,但是普通的百姓遇到蝗灾,和唐朝时期的愚民没有什么区别,依然用祭拜“蝗神”这种愚昧到极点的方式应对蝗灾。
而天津地区,民智虽然不能与后世科学昌明时期相比。但是,肖图白利用百姓对自己的“迷信”,来对抗更加荒诞不经的“蝗神”崇拜的迷信。
拜蝗神,其实是一种奴性迷信,更是让百姓道德和伦理是非丧失的一种迷信。试想蝗虫吃光是禾苗庄家,应该是农民的生死大敌。但是软弱的老百姓,不但不去用实际行动消灭蝗虫,反而哀求、祭拜所谓的“蝗神”,岂不是麻木到了极点。
随着肖图白政府的全力宣传动员,特区当地的开始展开轰轰烈烈的“灭蝗运动”。一时间,城里、乡下,无数个百姓开始用各种简陋的纱网、布网投入对蝗虫的捕捉。
不但特区的百姓大力的捕杀蝗虫,而且特区周边的百姓,也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的将捕捉的蝗虫,送到特区官府收取蝗虫的地点换取一些钱财。
事实上,扑捉蝗虫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名劳动力使用网具捕捉蝗虫。一天至多能够捕捉三五斤的蝗虫,换取不到十文钱的收入。
但是,特区的官府思想宣传攻势连绵,告诉百姓,杀灭蝗虫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蝗灾爆发,禾苗庄家皆会被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
而齐心合力捕捉蝗虫,杀灭蝗虫,不但能够保住自家的农作物的收成,而且捕捉的蝗虫也能换取一些零用钱补贴家用。经过充分思想宣传的农民,全家老少齐上阵,在田间、山野中用各种布、网捕捉蝗虫,按照普通的一家三四口人的能力,一天能够捕获十多斤蝗虫,也能够换取二三十文钱。
对于特区的城市工人阶级来说,这种酬劳并不诱人。但是,对于特区周边地区的人均侍弄两三亩田,一年忙到头只能获得百来斤粮食的佃农们来说,却是一笔不菲的收益。所以,灭蝗行动展开后,捕捉蝗虫的主力军,却并不是特区的百姓,而是特区周围的佃农们。
特区政府“灭蝗小组”在整个特区设立了20多个办事处,每天收取20多万斤蝗虫。付出40多两银子。不过,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更多蝗虫孵化,每天收取的蝗虫数量开始逐渐的增多。
当然了,底层百姓积极捕捉蝗虫,而中户、大户人家却是并不愿这么大费周折获得辛苦钱,而是纷纷开始饲养家禽。
整个天津地区,饲养的鸡鸭数量是超过50万只的。蝗虫数量在增多,而鸡鸭也在不断的成长、孵化。
鸡鸭食蝗、百姓捕蝗。
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天津地区在黄河南岸蝗灾爆发时期,成为了一座不受蝗灾影响的净土。
当然了,天津卓有成效的灭蝗抗灾,保住了农业的收成,并且养肥了百多万只家禽,经济成效明显。这一系列的措施、经验,皆是被特区官员广为宣传,在大明读书人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经济特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声望。
后来,大明王朝每逢蝗灾,地方的知识分子和望族,皆是借鉴天津灭蝗经验,将蝗灾的威胁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div lign="ener">
四月中旬。
天津地区连续30天未下雨。旱情显得非常严峻。
好在葛沽农场水库灌溉系统完善,加上农田之间挖了100多口水井,利用风车提水将地下水汲取用于灌溉,勉强覆盖了50万亩田地。
而葛沽农场普及了仙家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施肥,令今年农作物的长势超过了去年。
而今年的葛沽农场,除了重视粮食产量,也适量的增加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
50万亩的农场中,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稻、麦种植面积1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5万亩。蚯蚓养鸡项目5000亩,养鸡30万、鸭10万只。
除此之外,还从西洋商人手中引进了辣椒、烟草等等新的经济作物,充分开发农场的经济效益。
烟草暂且不说,光是辣椒就是一种非常有盈利前景的经济作物。事实上一旦辣椒的烹饪作用被发现,估计辣椒种植面积有限的时代,将会是暴利的经济作物。
穿越到了大明王朝一来,肖图白在饮食享受方面,感觉虽然吃尽山珍海味,但是也有不少的遗憾。比如——辣食缺乏!
一提到辣食,肖图白很容易想到火锅、辣椒、四川人喜欢吃辣等等概念。但是,明朝的四川人并未有过喜欢吃辣的传统,因为明朝没有辣椒。或者说,辣椒在17世纪仅仅作为一门花园里的观赏植物。在明朝后期被少量引进。但是从没有人尝试食用辣椒。
明朝的辣味调料是匪夷所思是——茱萸!
没错,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种茱萸。
茱萸是在后世主要是作为一种中药材,但是在古代没有引进辣椒的年代,茱萸由于有点辣味而被当做调料。当然了,茱萸含有的辣椒素很淡,与辣椒是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还带有中药材的苦涩味。肖图白尝过了茱萸后,便非常怀念辣椒。
事实上,辣椒真正发光发热。成为中华美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却是从清朝中期开始。至于四川人喜欢吃辣椒的传统,却是从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产生。最喜欢吃麻辣食品的四川人,在明朝时期还未吃过辣椒呢……
于是,辣椒种苗被肖图白列入了高额悬赏,通过欧洲的商人引进这种海外作物。
一颗辣椒幼苗价格1两银子的高价,引进了5000株辣椒。这些辣椒被肖图白令人精心侍弄在农场中,不断的收集种子、扩大种植面积。少量的辣椒,用以满足肖图白的口腹之欲。
总体而言。天津经济特区的由于贯彻肖图白的理念,在经济和生产的体制上非常优越。
而特区通过购买海外粮食。粮库中的粮食储备非常储备,能够供应16万人食用3年。
再加上今年农作物长势可喜,如果顺利收割,必然是丰收之年。以葛沽一年的粮食生产,便足以养活百万人口。
但是,初夏的热风吹拂时,田间越冬的虫卵孵化出的蝗虫的密度,显然比往年多出了十倍以上……
成群的蝗虫在田间、路边、山野、城镇活蹦乱跳。此时蝗虫仅仅是去年的虫卵孵化,并未酿成大灾。
但是。每年的夏、秋季节,正是蝗虫繁衍的旺季,一只雌蝗虫一次性可以产卵50个,虫卵21天可孵化,50日左右便演化为成年的蝗虫,而成年的蝗虫又能够排卵繁衍。也就是说待到农作物成熟之前,土壤中更多虫卵孵化。蝗虫的数量会增长几十倍……
无农不稳!
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灭的道理。
面对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旱、蝗灾情,经济特区官僚们,也紧急的磋商办法。
“唯今之季,只有万众一心。将灭蝗当成头等大事!”肖图白叮嘱说道,“农场中,要让鸡鸭发挥出蝗虫天敌的作用。鸡鸭食蝗,减少蝗虫密度。除此之外,政府筹建‘灭蝗小组’,用金钱鼓励民众杀蝗、灭蝗!也鼓励民众饲养鸡鸭,可以提高食蝗鸡、食蝗鸭的采购价格。”
经济特区非常重视1万5000军人、2万学生的营养补充。
军队三餐食肉,家禽肉食虽然不占据主要的肉食摄入比例,但是必要的时候,家禽也可以成为军队的主要肉食。而特区接受5年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的学生,政府免费提供早餐、午餐,早餐中至少有一个鸡蛋,午餐中有3两肉食。
这样的营养摄入,使得正在长身体的特区儿童们,身高、体魄发育,将会比之父辈们拥有巨大的优势。
“鼓励百姓灭蝗,政府奖励标准是多少?”天津特区文官之首将岸问道。
肖图白胸有成竹道:“每斤蝗虫2文钱,1两银子便能够收200斤蝗虫。假设收购2000万斤蝗虫可将蝗灾消灭无无形中,也不过多花费10万两银子。而鼓励百姓养殖鸡鸭食蝗,更是省时省力。只要将鸡鸭放养,取之不尽的蝗虫作为饲料。对付蝗虫,其实有的是办法,只要有决心灭蝗,皆是能克服蝗灾!”
将岸笑道:“善!”
事实上,利用鸡鸭食蝗虫的特性灭蝗,哪怕是在21世纪也是常用的手段。一个农业县,如果放养数百万只鸡鸭,利用鸡鸭食蝗,完全可以克制蝗灾。而鸡鸭食蝗虫,也是天然环保,不像使用化学药品那般产生污染、毒害。
当然了,肖图白灭蝗也仅是在特区展开,至多兼顾天津十多个州县的利益。至于山东、直隶、河南等等地区,却是顾不上了。毕竟,这种大面积的蝗灾治理,不但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充分的动员民间力量配合灭蝗。
事实上,明朝普通的农民的很愚昧的,哪怕读书人知道唐朝时候就有姚崇灭蝗的典故,但是普通的百姓遇到蝗灾,和唐朝时期的愚民没有什么区别,依然用祭拜“蝗神”这种愚昧到极点的方式应对蝗灾。
而天津地区,民智虽然不能与后世科学昌明时期相比。但是,肖图白利用百姓对自己的“迷信”,来对抗更加荒诞不经的“蝗神”崇拜的迷信。
拜蝗神,其实是一种奴性迷信,更是让百姓道德和伦理是非丧失的一种迷信。试想蝗虫吃光是禾苗庄家,应该是农民的生死大敌。但是软弱的老百姓,不但不去用实际行动消灭蝗虫,反而哀求、祭拜所谓的“蝗神”,岂不是麻木到了极点。
随着肖图白政府的全力宣传动员,特区当地的开始展开轰轰烈烈的“灭蝗运动”。一时间,城里、乡下,无数个百姓开始用各种简陋的纱网、布网投入对蝗虫的捕捉。
不但特区的百姓大力的捕杀蝗虫,而且特区周边的百姓,也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的将捕捉的蝗虫,送到特区官府收取蝗虫的地点换取一些钱财。
事实上,扑捉蝗虫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名劳动力使用网具捕捉蝗虫。一天至多能够捕捉三五斤的蝗虫,换取不到十文钱的收入。
但是,特区的官府思想宣传攻势连绵,告诉百姓,杀灭蝗虫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蝗灾爆发,禾苗庄家皆会被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
而齐心合力捕捉蝗虫,杀灭蝗虫,不但能够保住自家的农作物的收成,而且捕捉的蝗虫也能换取一些零用钱补贴家用。经过充分思想宣传的农民,全家老少齐上阵,在田间、山野中用各种布、网捕捉蝗虫,按照普通的一家三四口人的能力,一天能够捕获十多斤蝗虫,也能够换取二三十文钱。
对于特区的城市工人阶级来说,这种酬劳并不诱人。但是,对于特区周边地区的人均侍弄两三亩田,一年忙到头只能获得百来斤粮食的佃农们来说,却是一笔不菲的收益。所以,灭蝗行动展开后,捕捉蝗虫的主力军,却并不是特区的百姓,而是特区周围的佃农们。
特区政府“灭蝗小组”在整个特区设立了20多个办事处,每天收取20多万斤蝗虫。付出40多两银子。不过,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更多蝗虫孵化,每天收取的蝗虫数量开始逐渐的增多。
当然了,底层百姓积极捕捉蝗虫,而中户、大户人家却是并不愿这么大费周折获得辛苦钱,而是纷纷开始饲养家禽。
整个天津地区,饲养的鸡鸭数量是超过50万只的。蝗虫数量在增多,而鸡鸭也在不断的成长、孵化。
鸡鸭食蝗、百姓捕蝗。
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天津地区在黄河南岸蝗灾爆发时期,成为了一座不受蝗灾影响的净土。
当然了,天津卓有成效的灭蝗抗灾,保住了农业的收成,并且养肥了百多万只家禽,经济成效明显。这一系列的措施、经验,皆是被特区官员广为宣传,在大明读书人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经济特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声望。
后来,大明王朝每逢蝗灾,地方的知识分子和望族,皆是借鉴天津灭蝗经验,将蝗灾的威胁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