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五章 难迈的第一步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师姐,你准备写什么?”
“我比较擅长的是社会学和实地调查,但是之前准备的论题都太小众了,而且我觉得难以出彩,师弟你有什么建议?”
在学术研究上,翁秀频对于陈堪就一个字——服,不然她也不会“千里迢迢”从金陵跑到中海来和陈堪聊这个,因为陈堪的学术水平确实是厉害。
翁秀频要进入会场基本上没问题的,就算看在她导师的面子上也会让她进去,那个所谓的递交论文给办事处,其实并不是全部看你的论文水平的。
你要是有一个牛逼的老师,就算你是随便写一篇文章,那想要进去也是易如反掌,真正困难的是上台宣读自己的论文,这个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事情。
因为参会的人太多,基本上每个能进来的人都有学术背景,比背景没有任何意义,而宣读论文的人只有十来个,扣掉一些老头,年轻学者的名额很少,这个就真正看水平了。
上台那么困难,那也要给这些年轻学者一个机会啊,不然以后大家都不来了,大会的举办方那也是很聪明,既然上台的机会不多,那就在制造一个让你能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就是传说中的“论文集”,将一些投稿的优秀论文印成一本书,能上的论文数量也是有限,人为的制造了一个荣誉。
虽然陈堪对这两个都没有任何兴趣,但是不是每个学者都是陈堪这种“世外高人”。
“要么在方法上进行创新,要么在理论的运用上进行创新,不过我觉得师姐写社会学方面的,没什么太大的希望。”陈堪实话实说。
我们常说电影行业很多跟风、捞钱的行为,看到一个题材有赚头,就一股脑地涌进去。
其实不仅仅是电影行业,每个行业都是一样的,都会“蹭热度”,历史也不例外,不过历史并不是为了赚钱,历史是为了赚名声,为了更好的出成果,为了蹭热度,这个自古有之了。
不说太早,就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基本上历史学者都在批判中国历史,那个时候的历史学者经常是写通史,就是从先秦写到清朝,几乎都是一通骂,对于西方就是一通赞扬。
到了日军侵华,很多历史学者在反思中国历史,反思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到底是怎么了,这个时候开始比较理性对待中华文化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无产阶级嘛,就各种为农民起义翻案,批判封建王朝,甚至在那个时候还整出了一个“五朵金花”,这本来是历史领域的事情,但是其他领域也要插一脚,蹭热度。
再后来,理科兴起,历史立刻去蹭热度,兴起了一门叫做“计量史学”,大量地使用数据和数学模型来做历史。
八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翻案风,很多历史学者一股脑的涌进去,只要是个历史人物就能翻案,本来是民族英雄,在那个年代就可能成为民族罪人,本来是大奸大恶之徒,在那个时候整成“被冤枉”,再后来就是再次翻案。
到了新世纪,西方的社会学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进入史学领域,大量的学者一股脑地使用社会学和实地调查来做历史。
总体上显示出了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不是看自己适合做什么方面,而是看现在什么比较热,然后就钻进去,翁秀频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你也不能说这样的方法就是错的,毕竟人的本能都是趋利避害,顺从大势更容易出成绩,坚持自己的代价是很大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这不就出问题了,翁秀频虽然用社会学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做历史的功力还算是不错,但是这种方法太普遍了,没有什么新意,以她的实力想要出彩,难上加难。
所以她才来找陈堪,希望陈堪能给她一些建议。
“我建议你可以深挖,将一个课题深挖下去,如果深度够的话,我觉得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陈堪说道:
“不过作为你的师弟,我建议你最好换个研究方向,换一种研究方法,就深究一个领域。”
“唉,这哪有那么容易啊!”翁秀频叹了口气。
“确实是不容易,迈出第一步总是很难的,不过师姐,你要是还有学术抱负的话,我觉得你换个方向会是更好的选择。”陈堪说道。
实地考察的研究法,顾名思义就是要下到地方去做实地考察,加上是和社会学一起做的话,考察的地点基本上都是一些偏僻的农村,这是很辛苦的,而且时间很长。
在社会文化研究领域,美国的历史学家这个做得是最好的,即使是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研究,美国很多学者做得比中国人还好,为什么?怎么外国人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
因为美国的历史学者肯花时间,就有美国的学者为了研究三峡区域的民风民俗,在那里住了十三年,想想呆了十三年,和那里的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怎么会不深刻!
而中国的学者,虽然你是个中国人,但是这些“高高在上、不食五谷”的学者真的了解这个乡村的一切吗?不见得。
而且现在翁秀频有了孩子,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在外面调研,所以她注定是难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因此陈堪才建议她转变研究方向。
“唉……”翁秀频长长地叹了口气,她也明白,但是真的很难。
“你准备写什么,说出来给我听听,让我借鉴一下。”
“我啊,准备写慈禧,之前觉得这个老女人挺好玩的,所以准备写这个女人。”
“慈禧,你准备写什么阶段的?”
“义和团那段时间的事情。”
陈堪在第一个位面《霍元甲》中和义和团的人有过交手,虽然接触很少,但是从那次之后陈堪就对义和团产生了兴趣,随后这个兴趣点就转移到了慈禧这个老太婆的身上,利用业余的时间,陈堪查看了一些材料,陈堪发现在这个老太婆的身上有些事情其实挺好玩的。
“师姐,你准备写什么?”
“我比较擅长的是社会学和实地调查,但是之前准备的论题都太小众了,而且我觉得难以出彩,师弟你有什么建议?”
在学术研究上,翁秀频对于陈堪就一个字——服,不然她也不会“千里迢迢”从金陵跑到中海来和陈堪聊这个,因为陈堪的学术水平确实是厉害。
翁秀频要进入会场基本上没问题的,就算看在她导师的面子上也会让她进去,那个所谓的递交论文给办事处,其实并不是全部看你的论文水平的。
你要是有一个牛逼的老师,就算你是随便写一篇文章,那想要进去也是易如反掌,真正困难的是上台宣读自己的论文,这个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事情。
因为参会的人太多,基本上每个能进来的人都有学术背景,比背景没有任何意义,而宣读论文的人只有十来个,扣掉一些老头,年轻学者的名额很少,这个就真正看水平了。
上台那么困难,那也要给这些年轻学者一个机会啊,不然以后大家都不来了,大会的举办方那也是很聪明,既然上台的机会不多,那就在制造一个让你能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就是传说中的“论文集”,将一些投稿的优秀论文印成一本书,能上的论文数量也是有限,人为的制造了一个荣誉。
虽然陈堪对这两个都没有任何兴趣,但是不是每个学者都是陈堪这种“世外高人”。
“要么在方法上进行创新,要么在理论的运用上进行创新,不过我觉得师姐写社会学方面的,没什么太大的希望。”陈堪实话实说。
我们常说电影行业很多跟风、捞钱的行为,看到一个题材有赚头,就一股脑地涌进去。
其实不仅仅是电影行业,每个行业都是一样的,都会“蹭热度”,历史也不例外,不过历史并不是为了赚钱,历史是为了赚名声,为了更好的出成果,为了蹭热度,这个自古有之了。
不说太早,就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基本上历史学者都在批判中国历史,那个时候的历史学者经常是写通史,就是从先秦写到清朝,几乎都是一通骂,对于西方就是一通赞扬。
到了日军侵华,很多历史学者在反思中国历史,反思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到底是怎么了,这个时候开始比较理性对待中华文化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无产阶级嘛,就各种为农民起义翻案,批判封建王朝,甚至在那个时候还整出了一个“五朵金花”,这本来是历史领域的事情,但是其他领域也要插一脚,蹭热度。
再后来,理科兴起,历史立刻去蹭热度,兴起了一门叫做“计量史学”,大量地使用数据和数学模型来做历史。
八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翻案风,很多历史学者一股脑的涌进去,只要是个历史人物就能翻案,本来是民族英雄,在那个年代就可能成为民族罪人,本来是大奸大恶之徒,在那个时候整成“被冤枉”,再后来就是再次翻案。
到了新世纪,西方的社会学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进入史学领域,大量的学者一股脑地使用社会学和实地调查来做历史。
总体上显示出了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不是看自己适合做什么方面,而是看现在什么比较热,然后就钻进去,翁秀频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你也不能说这样的方法就是错的,毕竟人的本能都是趋利避害,顺从大势更容易出成绩,坚持自己的代价是很大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这不就出问题了,翁秀频虽然用社会学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做历史的功力还算是不错,但是这种方法太普遍了,没有什么新意,以她的实力想要出彩,难上加难。
所以她才来找陈堪,希望陈堪能给她一些建议。
“我建议你可以深挖,将一个课题深挖下去,如果深度够的话,我觉得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陈堪说道:
“不过作为你的师弟,我建议你最好换个研究方向,换一种研究方法,就深究一个领域。”
“唉,这哪有那么容易啊!”翁秀频叹了口气。
“确实是不容易,迈出第一步总是很难的,不过师姐,你要是还有学术抱负的话,我觉得你换个方向会是更好的选择。”陈堪说道。
实地考察的研究法,顾名思义就是要下到地方去做实地考察,加上是和社会学一起做的话,考察的地点基本上都是一些偏僻的农村,这是很辛苦的,而且时间很长。
在社会文化研究领域,美国的历史学家这个做得是最好的,即使是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研究,美国很多学者做得比中国人还好,为什么?怎么外国人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
因为美国的历史学者肯花时间,就有美国的学者为了研究三峡区域的民风民俗,在那里住了十三年,想想呆了十三年,和那里的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怎么会不深刻!
而中国的学者,虽然你是个中国人,但是这些“高高在上、不食五谷”的学者真的了解这个乡村的一切吗?不见得。
而且现在翁秀频有了孩子,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在外面调研,所以她注定是难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因此陈堪才建议她转变研究方向。
“唉……”翁秀频长长地叹了口气,她也明白,但是真的很难。
“你准备写什么,说出来给我听听,让我借鉴一下。”
“我啊,准备写慈禧,之前觉得这个老女人挺好玩的,所以准备写这个女人。”
“慈禧,你准备写什么阶段的?”
“义和团那段时间的事情。”
陈堪在第一个位面《霍元甲》中和义和团的人有过交手,虽然接触很少,但是从那次之后陈堪就对义和团产生了兴趣,随后这个兴趣点就转移到了慈禧这个老太婆的身上,利用业余的时间,陈堪查看了一些材料,陈堪发现在这个老太婆的身上有些事情其实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