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沸腾的杭州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个杭州城都沸腾了。
第一缕寒冬的气息是冰冷的,但却吹不去人们心头的火热。
杭州,江南果然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古往今来,多少名士风流在传颂不休,现如今,又出了个活神仙!
当然,神仙已经羽化升天了,但不要紧,因为他留下了弟子和传承,那位小仙师将来自天庭的纶音法旨,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了数万人眼前!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的?
要知道,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上,也没亲自接过神仙的法旨啊!邵真人就是专门在天庭和皇帝之间传达信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的杭州百姓,已经享受了比皇帝还高一等的待遇,当然,这种事只能意会,却是不可言传的。
回程的路上,刘同寿自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排场也大不相同。
前面开道的,依然是衙门里的衙役兵丁。这些人的精神头,比来时要旺盛得多,几十条手臂翻飞上下,仿佛波浪一般,随之响起的,是震天的鸣锣声。
只是,锣声虽响,但在潮水般的欢呼声中,却只是不起眼的一道音符罢了。随着消息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来,到得队伍行进到杭州城的时候,远近人等已不下十万之数,杭州城一多半的人都来了。
在开道的锣鼓队后面,依然是由各宗门组成的大队人马。人还是早上那些人,可神态形容却是大不相同。
按照大会的规程,来的时候是佛门在先,道门在后,回程的时候则是相反,算是个不偏不倚的意思。不过,此时却是和尚一边,道士一边,两边都是陪衬,如同群星拱月一般,将那个万众瞩目的小道士拱卫在中间。
无论心中作何想法,僧道众人都是神情肃穆,举止有度,表露出的尊崇情绪,和祭奠本门始祖的仪式上的一般无二。
和刘同寿别苗头的心思早就息了,即便是最为野心勃勃的清虚和飞云,此时打得也是另外的主意。
清虚觉得自家算是近水楼台,紫阳观和紫阳派,难道不是一脉相传么?况且两边的距离也近,天台山离上虞东山能有多远,几百里地而已,尚未出省,就是一家!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等回到宗门之后,立刻就去清查名册度牒,把紫阳派所有离开宗门的前辈弟子都列出来,尤其是王姓的!师徒也好,父子也罢,一定要从中挑出几个跟王一仙能扯上点关系的,然后去找刘同寿攀亲戚。
刘同寿的声望高涨至此,入京已经无可阻挡,他才不会傻不愣登的继续试图螂臂挡车呢。不过,小道士能耐再大,终究也只是一个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京城的水深着呢,光凭他只手空拳的,想打开局面哪有那么容易?
看看今天大会的布置就知道了,布政司衙门上下,不是敌意满满,就是意存观望。清虚老道虽然不了解朝政,但他也能品味出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无非也就是争权夺利的那点事儿,南宗立派数百年,类似的事儿也不是没经历过。
有先天的便利在,当下的局势又是如此,他相信,对于紫阳派这个送上门的强援,精明若刘同寿是断然不会往外推拒的。
至于先前的些许嫌隙,那不都是因为小人挑拨吗?反正也没造成多大的损失,大可以相逢一笑,泯却恩仇。至于谢家……老道翻了个白眼,嘿,那是谁?
崂山派以及其他大宗门,打的都是差不多的主意;至于那些小宗门,更是动起了合派并入,彻底投靠紫阳派的心思。
祖宗的基业传承固然很重要,可是,能投在真仙门下,进而将宗门发扬光大,这才是真的正光宗耀祖啊!现在要担心的,其实是人家小仙师肯不肯收留的问题。
清虚、飞云等人的眼色神情,众人也都是看在眼里,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相对而言,自家那小门小户的,竞争力完全不够看啊。
要怎么说动小仙师接纳呢?道士们都在冥思苦想着,想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刘同寿横空出世的结果,对和尚们来说,尚算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虽然道家的声望因之而暴涨,道尊将佛祖死死的压在了身下,佛门子弟完全看不到反转的希望。但是,这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自当今登基以来,和尚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到现在,佛门已经没啥可再损失的了,多个小仙师不多,少他也不少。
反倒是有了刘同寿之后,很可能会动摇龙虎山独大的局面,至不济京城也会有一番龙争虎斗,然后,一直压在佛门头上的铁幕会随之松动,露出一丝空隙来。
佛道不同流,他们想投靠是不大现实的,但多少可以趁机留下点交情,若是将来刘同寿斗败龙虎山上了位,会网开一面也未可知。
若是两边势均力敌,或者刘同寿稍处下风,和尚们也不吝伸出援助之手,让道门的内斗进行的更加激烈一些。
所以,尽管充当了小道士的仪仗队,可一众大小和尚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各宗门的首领都只能充当仪仗,有资格陪在刘同寿身边的人,身份自然非同小可。
一直扳着个死人脸的熊大人,此刻已是满面春风,他毫不避讳的让出了车驾,并陪坐一旁,丝毫不见三品大员的架子。那随和中带着恭敬的态度,就算是他身边的亲近家人,也只是在熊大人幼时,老太爷还在世时方才见过了。
“小仙师,连日来衙门事务繁忙,招呼多有不周,还望多多担待啊。”
“好说,好说。”刘同寿微笑颔首,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神情。
熊荣心下略略一松,但他却不敢当真,他知道刘同寿比布政司王建兴还要早些,也更详细些,他才不相信,小道士会这么好相与呢。
“敢问小仙师接下来的行程如何?”
“此间事了,贫道当然要回观清修啊。”刘同寿一脸的理所当然。
“呃,小仙师得意却不自满,技高依然向勤,果然是不愧高人风范,本官敬服。”熊荣口不对心的恭维着,心中大是不以为然。
回观清修?鬼才相信呢!
张孚敬此番行事虽不张扬,但身为同党,熊荣也是知道些内情的,别的不说,单说皇上子嗣之事,若非有了提示,那谒语中怎么会多了那么一段?神仙无所不知?那上次怎么没见这段谒语?
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熊荣虽然自居君子,但在官场沉浮了这么久,他也不惮于应用一下小人之心。在他看来,刘同寿分明是早有预谋,一心想循着邵元节的轨迹往上爬呢。
当然,人往高处走,这种心情无可厚非。况且,小道士又是个有本事的,先前的一系列事情,和今天这场神迹结合起来,登天之路已然畅通,只要静待旬月时光,一切自有分晓。
只不过,刘同寿说话的方式,却让他很有些意外。对方的神态语气,以及话里话外滴水不漏的架势,又哪里像是个十四岁的小道士了?若不是明知对方的身份,他几乎错以为面对的是个返老还童的老妖怪呢。
虽然还有些局限,但毫无疑问,这小道士确实是有些道行的,熊荣心中凛然,暗自提醒自己,千万莫要轻视了对方。
本来熊荣还要替张孚敬解释一番,说明一下布政司面对的局势,以免生出误会,令小道士怀恨在心就不美了。可两次试探都不得要领,他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沉吟半响,无话可说,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熊大人,怎么不见王、李二位大人?”打破沉默的是刘同寿。
“呃,城中居民涌入涌出,秩序混乱,为防止有宵小之辈趁乱作祟,两位大人已经回衙门坐镇去了。等到诸事料理清楚,自然会来拜会。”熊荣随口说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实际上,那两位现在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当然不是为了治安问题。神迹所带来的震撼远未到消退的时候,正随着更多人的加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纵有那么几个小贼,又焉能酿成什么大麻烦,需要这两位大员坐镇?
能给他们带来麻烦的,也只有地位更高的那些大人物了。
“有人来找过本官吗?”刘同寿还远在城外,布政司衙门前,王建兴已经匆匆下了马车。
“日前来过的那几位,除了那位吴先生之外,都来过了……”
“天!”王建兴捂着额头,只觉头疼欲裂。这三拨人,没一个好相与的,今天这场大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同样也有可能带来大麻烦,决定此事性质的关键,就看这几位使者怎么决定的了。
“带路吧,本官要先见见那位骆同知。”王建兴选择了一个最好说话的。
“回禀大人,骆同知只是从门前经过,让小的知会您一声,他已经走了。”
“走了?”王建兴吃了一惊,不用问,骆安是回京报信去了,所以才这么急不可耐。这事儿在情理之中,但对他来说却不是好消息,没了锦衣卫和张阁老的牵制,剩下的这两拨使者却要如何应付啊?
听得城外喧哗声渐近,王大人的头更疼了。
整个杭州城都沸腾了。
第一缕寒冬的气息是冰冷的,但却吹不去人们心头的火热。
杭州,江南果然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古往今来,多少名士风流在传颂不休,现如今,又出了个活神仙!
当然,神仙已经羽化升天了,但不要紧,因为他留下了弟子和传承,那位小仙师将来自天庭的纶音法旨,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了数万人眼前!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的?
要知道,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上,也没亲自接过神仙的法旨啊!邵真人就是专门在天庭和皇帝之间传达信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的杭州百姓,已经享受了比皇帝还高一等的待遇,当然,这种事只能意会,却是不可言传的。
回程的路上,刘同寿自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排场也大不相同。
前面开道的,依然是衙门里的衙役兵丁。这些人的精神头,比来时要旺盛得多,几十条手臂翻飞上下,仿佛波浪一般,随之响起的,是震天的鸣锣声。
只是,锣声虽响,但在潮水般的欢呼声中,却只是不起眼的一道音符罢了。随着消息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来,到得队伍行进到杭州城的时候,远近人等已不下十万之数,杭州城一多半的人都来了。
在开道的锣鼓队后面,依然是由各宗门组成的大队人马。人还是早上那些人,可神态形容却是大不相同。
按照大会的规程,来的时候是佛门在先,道门在后,回程的时候则是相反,算是个不偏不倚的意思。不过,此时却是和尚一边,道士一边,两边都是陪衬,如同群星拱月一般,将那个万众瞩目的小道士拱卫在中间。
无论心中作何想法,僧道众人都是神情肃穆,举止有度,表露出的尊崇情绪,和祭奠本门始祖的仪式上的一般无二。
和刘同寿别苗头的心思早就息了,即便是最为野心勃勃的清虚和飞云,此时打得也是另外的主意。
清虚觉得自家算是近水楼台,紫阳观和紫阳派,难道不是一脉相传么?况且两边的距离也近,天台山离上虞东山能有多远,几百里地而已,尚未出省,就是一家!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等回到宗门之后,立刻就去清查名册度牒,把紫阳派所有离开宗门的前辈弟子都列出来,尤其是王姓的!师徒也好,父子也罢,一定要从中挑出几个跟王一仙能扯上点关系的,然后去找刘同寿攀亲戚。
刘同寿的声望高涨至此,入京已经无可阻挡,他才不会傻不愣登的继续试图螂臂挡车呢。不过,小道士能耐再大,终究也只是一个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京城的水深着呢,光凭他只手空拳的,想打开局面哪有那么容易?
看看今天大会的布置就知道了,布政司衙门上下,不是敌意满满,就是意存观望。清虚老道虽然不了解朝政,但他也能品味出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无非也就是争权夺利的那点事儿,南宗立派数百年,类似的事儿也不是没经历过。
有先天的便利在,当下的局势又是如此,他相信,对于紫阳派这个送上门的强援,精明若刘同寿是断然不会往外推拒的。
至于先前的些许嫌隙,那不都是因为小人挑拨吗?反正也没造成多大的损失,大可以相逢一笑,泯却恩仇。至于谢家……老道翻了个白眼,嘿,那是谁?
崂山派以及其他大宗门,打的都是差不多的主意;至于那些小宗门,更是动起了合派并入,彻底投靠紫阳派的心思。
祖宗的基业传承固然很重要,可是,能投在真仙门下,进而将宗门发扬光大,这才是真的正光宗耀祖啊!现在要担心的,其实是人家小仙师肯不肯收留的问题。
清虚、飞云等人的眼色神情,众人也都是看在眼里,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相对而言,自家那小门小户的,竞争力完全不够看啊。
要怎么说动小仙师接纳呢?道士们都在冥思苦想着,想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刘同寿横空出世的结果,对和尚们来说,尚算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虽然道家的声望因之而暴涨,道尊将佛祖死死的压在了身下,佛门子弟完全看不到反转的希望。但是,这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自当今登基以来,和尚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到现在,佛门已经没啥可再损失的了,多个小仙师不多,少他也不少。
反倒是有了刘同寿之后,很可能会动摇龙虎山独大的局面,至不济京城也会有一番龙争虎斗,然后,一直压在佛门头上的铁幕会随之松动,露出一丝空隙来。
佛道不同流,他们想投靠是不大现实的,但多少可以趁机留下点交情,若是将来刘同寿斗败龙虎山上了位,会网开一面也未可知。
若是两边势均力敌,或者刘同寿稍处下风,和尚们也不吝伸出援助之手,让道门的内斗进行的更加激烈一些。
所以,尽管充当了小道士的仪仗队,可一众大小和尚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各宗门的首领都只能充当仪仗,有资格陪在刘同寿身边的人,身份自然非同小可。
一直扳着个死人脸的熊大人,此刻已是满面春风,他毫不避讳的让出了车驾,并陪坐一旁,丝毫不见三品大员的架子。那随和中带着恭敬的态度,就算是他身边的亲近家人,也只是在熊大人幼时,老太爷还在世时方才见过了。
“小仙师,连日来衙门事务繁忙,招呼多有不周,还望多多担待啊。”
“好说,好说。”刘同寿微笑颔首,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神情。
熊荣心下略略一松,但他却不敢当真,他知道刘同寿比布政司王建兴还要早些,也更详细些,他才不相信,小道士会这么好相与呢。
“敢问小仙师接下来的行程如何?”
“此间事了,贫道当然要回观清修啊。”刘同寿一脸的理所当然。
“呃,小仙师得意却不自满,技高依然向勤,果然是不愧高人风范,本官敬服。”熊荣口不对心的恭维着,心中大是不以为然。
回观清修?鬼才相信呢!
张孚敬此番行事虽不张扬,但身为同党,熊荣也是知道些内情的,别的不说,单说皇上子嗣之事,若非有了提示,那谒语中怎么会多了那么一段?神仙无所不知?那上次怎么没见这段谒语?
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熊荣虽然自居君子,但在官场沉浮了这么久,他也不惮于应用一下小人之心。在他看来,刘同寿分明是早有预谋,一心想循着邵元节的轨迹往上爬呢。
当然,人往高处走,这种心情无可厚非。况且,小道士又是个有本事的,先前的一系列事情,和今天这场神迹结合起来,登天之路已然畅通,只要静待旬月时光,一切自有分晓。
只不过,刘同寿说话的方式,却让他很有些意外。对方的神态语气,以及话里话外滴水不漏的架势,又哪里像是个十四岁的小道士了?若不是明知对方的身份,他几乎错以为面对的是个返老还童的老妖怪呢。
虽然还有些局限,但毫无疑问,这小道士确实是有些道行的,熊荣心中凛然,暗自提醒自己,千万莫要轻视了对方。
本来熊荣还要替张孚敬解释一番,说明一下布政司面对的局势,以免生出误会,令小道士怀恨在心就不美了。可两次试探都不得要领,他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沉吟半响,无话可说,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熊大人,怎么不见王、李二位大人?”打破沉默的是刘同寿。
“呃,城中居民涌入涌出,秩序混乱,为防止有宵小之辈趁乱作祟,两位大人已经回衙门坐镇去了。等到诸事料理清楚,自然会来拜会。”熊荣随口说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实际上,那两位现在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当然不是为了治安问题。神迹所带来的震撼远未到消退的时候,正随着更多人的加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纵有那么几个小贼,又焉能酿成什么大麻烦,需要这两位大员坐镇?
能给他们带来麻烦的,也只有地位更高的那些大人物了。
“有人来找过本官吗?”刘同寿还远在城外,布政司衙门前,王建兴已经匆匆下了马车。
“日前来过的那几位,除了那位吴先生之外,都来过了……”
“天!”王建兴捂着额头,只觉头疼欲裂。这三拨人,没一个好相与的,今天这场大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同样也有可能带来大麻烦,决定此事性质的关键,就看这几位使者怎么决定的了。
“带路吧,本官要先见见那位骆同知。”王建兴选择了一个最好说话的。
“回禀大人,骆同知只是从门前经过,让小的知会您一声,他已经走了。”
“走了?”王建兴吃了一惊,不用问,骆安是回京报信去了,所以才这么急不可耐。这事儿在情理之中,但对他来说却不是好消息,没了锦衣卫和张阁老的牵制,剩下的这两拨使者却要如何应付啊?
听得城外喧哗声渐近,王大人的头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