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九百一十二章 佳音

第九百一十二章 佳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说“忠君爱国”。曹颙还做不到古人的忠义,但是他也晓得一句老话,“宁做太平犬,勿做乱世人”。

    如今西北虽有意思要和谈,但是没有一年半载的也安稳不下来。

    这样,西北的十几万大军,就还要集结。

    要是康熙熬不到西北战事尘埃落定就驾崩,十四阿哥要是破釜沉舟一把,谁知道会如何?

    四阿哥确实少助力,要是九阿哥、十阿哥联合八旗权贵,站在十四阿哥一边,那四阿哥还真是吃力得紧。

    换其他皇子登基,那对曹家来说,不仅不是福气,许还是天大的麻烦。

    一时之间,曹颙倒是真心期待,康熙能太太平平的再过两年。

    许是被四阿哥的孝行感动,引得康熙心情大好,这身子骨也见天儿的利索起来。

    虽没有人大肆宣扬,但是四阿哥为皇上康泰斋戒祈福之事,还是渐渐被众人知晓。不管大家心中做如何评价。这人前说起,还是要赞一个“孝”字。

    唯有三阿哥,气得牙痒痒,直觉委屈的很,却又无处倾诉,只能跟十五阿哥唠叨:“这叫什么事儿?他不过是斋戒,每日还好好地吃一餐,我可是衣不解带、茶饭不思地在皇阿玛床前侍奉了半个月。如今,他倒成孝子了!”

    十五阿哥看着他腮帮子的肥肉乱颤,总不好明说他不是败在吃多吃少的,实是输在这发福的体格上。

    换做谁看,都是四阿哥熬得狠。

    不过,三阿哥在行宫侍疾时,“茶饭不思”十五阿哥是晓得的。他口里顺着三阿哥的话,好生为他抱不平,心里却寻思着,看来奶茶着实养人,也让自己的两位福晋多用些……

    就在外头为了康熙这场大病,暗流涌动之时,曹颙终于得了个好消息,大小舅子弘曙到京了。

    不仅曹颙松了口气,连初瑜都欢喜了好几日。

    这眼看着就是七阿哥寿辰,弘曙能赶在七阿哥寿辰前回京,也是“双喜临门”。

    康熙七月这场“大病”,心病的成分居多,这一剂“孝子”方下去,就好了大半。

    等调理到七月中旬。他已经恢复如初,甚至看着精气神儿比早先还好些。

    手中捏着把汗的曹颙,与那些肚子里打着小九九的御前大臣,心里都踏实了。。

    今日是曹颙的休沐日,他拿了几本书,在荷塘旁的亭子里看书。

    初瑜不在家,她被宝雅请去听戏了。

    前些日子,因康熙病着,热河虽没有朝廷明示,但是权贵人家还是自觉地老实度日,少了宴饮听戏这些。

    如今圣驾痊愈,也顶下行围的日子,大家才轻松起来。

    曹颙拿的这些,不是话本演义之类的闲书,而是前朝徐光启所编著的《农政全书》。

    说句实在话,两辈子算起来,他也是寻常人,没有执掌过权柄。

    这户部侍郎,按照几百年后的说法,就是副部级。虽说他兢兢业业,到底年纪轻。跃居高位,许多事情处理起来,颇显吃力。

    蒋坚是尽心,但是他早年在地方为幕,与六部衙门行事又不相同。

    曹颙想要差事不出纰漏,也只能多学了。

    如今,他正翻到《备荒考》这卷,看得津津有味。在这之前,曹颙也读过《齐民要术》、《王祯农书》,都不如现下这本《农政全书》来得齐全。

    尤其令人触动颇深的是,这《备荒考》后,还附了《救荒本草》与《野菜谱》,真是一本利国利民的好书。

    然而,这本书的流传范围却是有限。

    就拿曹颙这两年想要在土地贫瘠省份推广的地瓜来说,在现下这本一百年前的书中,已有记载。不仅记录了种植方法,还有它亩产多,抗灾强的优点,都一一列明。

    要是地方府县手中,都有这样一本书,那是不是能使得百姓就算遇到灾年也能少死几个人?

    但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这本书是前朝遗留,即便不在朝廷禁书之列,民间也不敢私自印刷。

    官方印刷成册的,也多是束之高阁。

    曹颙合上书,揉了揉眼睛,心里有点沉重。

    这是皇权社会,帝王心术的重心,不在于民生太平。而是在权利的稳固。

    四阿哥能雷厉风行的推行各种改革,固然有让民生百姓好过的想法,更多的时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不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行了。

    即便曹颙不读清史,也晓得雍正后的乾隆皇帝,是个比康熙还好大喜功的皇帝。

    数次南巡,不停地打仗,使得清朝彻底走向衰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康熙这次的病,让曹颙触动许多。其中,引得他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四阿哥不能即位,其他皇子承继大统,他当如何自处;二是四阿哥登基,却没有如料想得待见曹家,当如何。

    现下,说这些,好像有些杞人忧天,但是总要料到最坏处,才能做完全打算。

    正寻思着,就听有人笑道:“孚若倒是好用功,却缺了红袖添香的情趣!”

    是十六阿哥的声音,曹颙起身相迎。十六阿哥已经大剌剌的入座,使劲往躺椅上一靠:“呼……总算是皇阿玛病愈,四哥也渐好了……”

    这些日子忙得脚打后脑勺的十六阿哥,终于忙里偷闲,得了闲暇,就出来寻曹颙。

    曹颙见他眼睛里都是红血丝,面上难掩乏色,道:“十六爷也小心保养……多安排下边人去做差事,事必躬亲未必事事照看得道,反而累坏自己,得不偿失……”

    十六阿哥闻言。苦笑道:“我倒是想,也得有那个福气不是?圣驾要行围,这里里外外的琐事哪件能撂开手?”

    见他如此,曹颙也不多啰嗦,将圆桌上放着的金银花凉茶给他倒了一盏。

    十六阿哥接过茶盏,看着里面沉沉浮浮的金银花,怔了一下,道:“孚若也上火了?不是说七哥的伤病渐好,弘曙也回来了么,你还有什么可费心的?”

    曹颙总不好说,我怕你皇阿玛驾崩的早,担心你行四的哥哥不能顺利继承大位。他推了推眼前的书,道:“还能有什么?户部的差事繁重,我又是半个生手,不懂的太多,需要学的不少。”

    十六阿哥晓得曹颙的性子,面上淡淡的,但是骨子里好强。旁的还好说,在差事上从不怠慢。

    身在官场,这好好当差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加上如今曹家长辈相继凋零,小辈相继出仕,曹颙身为一家之长,还要庇护兄弟手足,更是不能让人挑出半点错来。

    “四哥这一病,倒是累了你了……不过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你勤勉是好,也得悠着点儿……”十六阿哥看着曹颙,说道。

    这一看不打紧,才发现曹颙跟他一样,顶着个黑眼圈。

    “哈哈……”十六阿哥的心情莫名地愉悦起来,笑着说道:“孚若这样子,才真该多往御前凑凑,让人晓得你的勤勉。”

    曹颙瞥了他一眼,道:“十六爷这是夸人,还是损人?说得好听叫‘勤勉’,说白了还是‘无能’而已。若是能游刃有余,何苦这般费力气?”

    十六阿哥闻言。故作深沉地摇了摇头,道:“迂腐啊,迂腐!孚若,你就是看得太通透了,心思才这么重,当糊涂的时候,还是要糊涂些才好。”

    “难得糊涂么?”曹颙心下一动,喃喃道。

    十六阿哥已经压低了音量,低声道:“除了差事的事儿,孚若也担心皇阿玛吧?你放心,先前不好说,有了这次‘侍疾’,那位八九不离十就要得偿心愿了……”

    十六阿哥直言相诉,曹颙倒是有些为先前的遮掩羞愧,终于说出自己的担忧:“名不正,则言不顺……即便圣心默定……”

    “原来是担心十四哥那边……”十六阿哥闻言,皱眉半晌,说道:“这就有些摸不准了,毕竟这不是兄弟分家,谁多占一两银子、一亩地的事儿……不过就算倒时他不服,这远离京城,又能如何?带着十几万人马打回来?”

    就算十四阿哥真想带兵回京,也得有那个本事才行。

    康熙在西北军中层层辖制,十四阿哥真正能调集的兵马委实有限。

    曹颙担心的,不是西北,而是京城,怕得是里应外合。

    若是四阿哥没有储君的名分,康熙就驾崩,那其他皇子联合起来,谁能登上大位还真是两说。

    每每想到四阿哥登基后,发《大义迷觉录》为自己的污名自辩,就让曹颙觉得心惊肉跳。

    将一个皇帝逼到这个份上,宗亲皇室与八旗权贵的分量,可见一斑。

    偏四阿哥不是个热络施恩的人,旁人投靠其他皇子,并不稀奇。可想而知,要是四阿哥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那康熙驾崩之时,就是一场血雨腥风。

    曹颙能想到此处,十六阿哥自然也想到。

    他缄默半晌,道:“即便皇阿玛心里认定了他,也不会轻言立储。这个,孚若万不可掺合……”

    曹颙点头,他又不是傻子,晓得自己几斤几两,怎么会去沾这个,就听他道“十六爷放心,这毕竟是皇家事,还轮不到外臣说话。”

    十六阿哥听了,失笑道:“不怕孚若笑话,这些日子爷心里也痒痒的,想着是不是去抱那位的粗腿。想起你曾信誓旦旦的说爷面相好,日后能得王爵,爷还真想使把劲儿。不过,近了容易生怨,这拥立之功,固然能带来滔天富贵,也是天大祸患。有哪个君王,能受不得臣子挟恩图报的?怕是富贵赚到了,也不过是黄粱一梦,难以善终。”

    新皇登基,封交好的手足兄弟王爵,并不是稀奇事儿。十六阿哥却能在王爵的诱惑下,还这般理智冷静,倒叫得曹颙刮目相看。

    想那背负“拥立”大功的年羹尧与隆科多,可不是封到不能再封,皇帝就容忍不了了么?

    十六阿哥这席话,连带着让曹颙也警醒了。

    原本,他还在犹豫,在最后时刻,是不是在四阿哥面前尽尽力,添几分政治资本。现下,才认识到,权势是双刃剑,帝王的恩宠亦然……

    三日后,圣驾开始今年的行围之旅,三阿哥、四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二十阿哥随扈。留在热河主事的,是前些日子从京城过来的五阿哥。

    曹颙以和硕额驸的身份,在康熙钦点的行围名单中。

    对于八旗权贵与官兵侍卫来说,随扈行围是天大的体面,曹颙自然乐不得多给自己的履历中加上这么一条,某年某月,钦点随扈围猎木兰。

    想着这一去,要到九月底才能回转,曹颙也不放心留初瑜单独在热河,就同初瑜商议过,让她先行回京。

    出来几个月,初瑜也想孩子们,不放心京城,就听从丈夫的安排,使人收拾行李,想着等送走曹颙后,就动身回京。

    在与各府女眷辞别时,初瑜才知晓,四福晋也打算在圣驾行围后,起身回京。娘俩个儿,就约好同行。

    曹颙听了,只能感叹自己运气好。如此能增加曹家与雍亲王府的交情,又不涉及政治立场什么的,正是求之不来的好事儿。

    身为晚辈,他少不得又亲自携初瑜过四阿哥府一趟,恳请四福晋多照看什么的,走了个过场。

    宝雅听说初瑜要走,满心舍不得,恨不得随了她回京,看一看故土。但是朝廷有规矩,抚蒙古的皇女与宗女,没有朝廷旨意不能随意回京。

    宝雅只能忍耐,毕竟现下回去,孩子们还小,兄长又不在家,当不得大用。

    等过几年,儿子们大了,兄长也回来,为了儿子们的前程,她也乐意厚着脸皮,多请两次旨意。

    初瑜温柔和顺,很对四福晋的脾气。

    加上之前,年侧福晋生子风光时,京城各大府里,都变着法儿的讨好年氏,只有曹家按照规矩,恪守嫡庶之分,使得四福晋对曹颙这两口子好感倍增。

    因此,这一路上,两人相处甚好,丝毫不觉得生疏拘谨。四福晋慈爱,初瑜得了丈夫叮嘱,也是恭敬柔顺,一路行来,娘俩儿的交情越来越深。

    四福晋口中的称呼已经由“大格格”变成“瑜丫头”,白日赶路时,也叫初瑜与她同车说话解闷。

    这已经是七月末,暑热渐消。

    四福晋没有等四阿哥行围回来就赶着回京,也是王府有事儿需要她料理,这路上就赶得急些。

    初瑜前面还好,虽有些虚弱,不耐车马劳乏,但是也强忍了。

    行到怀柔,刚好有段官道因山石掉落的缘故不通,要下官道绕路而行,这道路就显得颠簸。

    初瑜在马车上,脸色越来越白,额头上满是虚汗……

    *

    五月最后一天,大家月票不要浪费啊,请投给小曹吧,小九鞠躬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