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
阅兵式展现出来的大唐军队气势震服了高丽、百济那些归降的高官及将领,他们震撼之下深受打击,在作战时候他们已经领教过大唐军队不一般的战力,还有武器的威力,如今再看到皇帝在平壤城下公开的武力展示,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一种公开威吓,谁还敢不听服?
所有归降的人员在气势上更是矮了一截。
新罗国内的几个重臣,金春秋、金庾信、阏川等人则心如死灰,从他们所见识到过唐军攻坚及歼灭战能力上,还有如今阅兵式上所看到的,让这些曾领过兵的高级将领们知道,凭他们自己手中的力量,想对大唐说不,那是螳臂挡车,若与大唐对抗,只能是以卵击石。
金春秋几个已经明白,随大唐军队攻至平壤,并受唐军将领节度,是他们做出最愚蠢的决定,虽然说他们手上还有数万军队,但在十多万大唐军队的包围下,他们几个连谋划什么举动的想法都没有,他们都知道,若大唐皇帝令下来,他们几个不遵从号令的话,下场和高藏、扶余义慈一般,只有被当作战俘带到长安去,接受长安百姓的围观指点和羞辱的份。
新罗王金胜曼已经多次见识过唐军军队的战力,及这些军士在纪律方面让人无法想象的严明,此时见到阅兵式上这般情景,并没多少意外,倒是对李业诩又多了份崇敬,因为她从李世民口中得知,训练出如此军队的,正是李业诩。
接下来的日子,李世民不断地召集群臣和众将议事,只是没有了扶余隆等归降人员及金胜曼和他属臣的份了,李世民和群臣抓紧商议战后辽东及平壤一带、熊津周边事务的治理方案,还有内迁战场上俘虏人员的事务,及扶余义慈、高藏等人的去向问题,他要急于回京了。
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李业诩的主意与李世绩、李道宗等人意见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李世绩在向李世民提议时,是建议大量迁移这片地上的百姓入内地,特别是男丁,使得这片地上人口大幅地减少,没有再作乱的根本,这样可以免除出现动乱的可能,并将治理的任务交给扶余隆及高男福等人,不向他们收取赋税,驻军仍保留,但军需仍由朝廷从内地拔运。
李业诩的建议是立即宣布在原高丽、百济境内设立都护府,委任都护、都督治理,下面那些州县的官员大部还是留用原来那些人员中愿意为我大唐做事的人,同时劝服那些前朝时候因故留在高丽境内,已经娶妻生子的继续留在这里,并委以一部分人官职,再委任一批内地官员到这些新占的地方任职,对这些地方的治理采用给予政策上和税赋的一定政策优惠,但赋税必须收取,这是表明我大唐统治的一种手段,再以驻军的威压,慢慢地将这些新占地方实治。
驻军的各项支出除一部分由朝廷拔及外,大部还是就地解决,与安西、安北一样,让军队实行军事屯田,各州县在免减几年赋税后,即正常征收,并强行推广汉习和汉话、汉字,让他们对大唐的认同度增高。
在如何处置新罗的问题上,诸臣间的意见又是五花八门,杨师道等人建议还是以现在的方式对待之,仍保留新罗王及原来的臣僚体系,只对我大唐称臣、纳贡即可,而李业诩则强烈地建议李世民趁新罗国内这些最有权势的人员在平壤之际,令他们大部到长安为官,架空金胜曼,再对金胜曼施加影响,促使其自请命除国,将其纳入我大唐治下,并将其军队也收编。
李世绩、李道宗等人则对李业诩的建议有赞同又有反对,他们觉得如此强势地除新罗国,实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新罗出兵助我大唐平定百济、高丽,而我大唐则要除其国,会让新罗国内臣民都不服。
再讨论如何对付反叛大唐并与高丽一道与我作战的一些靺鞨部落时,除了李业诩、苏定芳等人建议派一部军队进入靺鞨部落境内进行直接的威吓外,其他朝臣们都是建议朝臣派大臣慰抚,我大唐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还要在来年出征倭,实不宜与北面人口虽然不多,但占地极大的靺鞨各部落开战。
所有的问题讨论的都很激烈,一些问题甚至多人发生争论,李业诩也曾与杨师道、尉迟恭,甚至与李世绩等人都发生争执,最后李世民都烦了,令这些重臣们不要再争论,如何处置待他好好考虑一番后再做出决定。
但在一些事上安排上,还是让众人嗅出了点味。
李世民命令尉迟恭所领的羽林军将士做好回京的准备,同时令李世绩、李道宗所领一部,也准备回内地,而李业诩、苏定芳、执失思力、牛进达等人,则被令作好平壤周边及一些重要城池的防卫工作。
这样的安排让众臣们都知道了,谁将留在这里,谁将随皇帝归去。
贞观十九年九月中,李世民在平壤发布诏命,除高丽国,在原百济、高丽地设安东大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下设两个大都督府,分别为熊津大都督府和安东大都督府,两个大都督府所辖之地为原来的百济、高丽地。
安东大都护府治所暂设在平壤,熊津大都督府治所在熊津城,安东大都督府治所在辽州。
诏命中以李业诩为安东抚慰使并领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总理安东大都护府事务,苏定芳为检校大都护,协助李业诩处理安东大都护府境内的事务,水师将军郑仁泰为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兼熊津大都督,扶余隆为副大都督;右卫大将军牛进达为副大都护兼安东大都督,高男福为副大都督。
在安东大都督府下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分别由左黑达、程名振、薛仁贵、僧信诚等人任都督,原高丽国内一些酋长及有功者授以刺史、令等职;熊津大都督府下设五个都督府、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除都督外,各州县的官吏大部都是以原来的官员留任。
李世民同时下诏委以金春秋为左领军卫将军、金庾信为右领军卫将军、阏川为右监门卫将军,俱随李世民回长安任职。
尔后李世民又发布诏命,组建东夷道行军部,以李业诩兼领东夷道行军大总管职,节度众军,以郑仁泰、金胜曼为副大总管,李业嗣、程处默、尉迟宝琳等为分总管,将在明年伐倭国。
李世民同时传诏令与倭王孝德,令其除“天皇”号,行大唐年号,并向我大唐称臣纳贡,同时令倭国赔偿大唐因倭国助百济攻击我大军遭受的损失,让倭王孝德亲自到长安来请罪,若不尊令,我大军将伐倭国…
李世民如此快速发下达了多份诏命,让随征的官员及将领们都很是吃惊。
要知道如今高丽境内还没最终平定,一些城池还没被我大军控制,北面曾协同高丽抗击我大唐军队的靺鞨势力还不小,讨伐与否还未最终决定,皇帝就宣布组建了安东大都护府,并马上任命了所有的官员,虽然说皇帝在事前与许多人进行了商议,但各人所提的意见却大相径庭,一些人甚至还是建议复高丽、百济国,以羁縻治之。
但如今,李世民却并没有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也没再进行集体的商议,即下了诏令,皇帝如此的强势太出乎朝臣们的意外了,但这样的决定,没有人敢去反驳。
在各项诏命颁布后,李世民也即宣布皇帝御驾将回长安。
这一命令又让很多人吃惊,皇帝如此快做出决定,准备回京,肯定是朝中重要的事牵挂着他,急需回去处理。
那到底是何事?有关太子的?或者是关系到被看押在辽东的长孙无忌、张亮、许敬宗等人?
除了皇帝没有人明白,李业诩也不知道。
只是李业诩并没有如其他人那般震惊,李世民早些日子已经和他说过此事了,李业诩想着的是李世民不抓紧时间回长安的话,那就要待来年了,好几个月时间呆在平壤,想必李世民也不乐意,从长安出来快一年了,多年安逸生活过下来的李世民,有可能已经厌烦了这种出征的艰苦日子,想尽快回到长安去享受一下,同时将长孙无忌、张亮等人的事处置好,以免引起朝中混乱。
在诸多大臣们对以李业诩为安东大都护,苏定芳为检校大都护这样的命令也不解的同时,李业诩却一下子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那就是战事结束后,苏定芳将正式行安东大都护职,而自己将率军回京。
李业诩觉得皇帝如此做,目的可能有好几个,一则在出征倭国结束后,马上让自己回京,这样可免去拥兵自重的担忧,二则让自己属下的主要将领都在外任职,使得自己能号令的将领少去很多,在京中的影响力也少去一些,却了这些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李业诩一下子想不出来。
只有一点让李业诩意外的是,皇帝除了将新罗国内三大权臣委在各卫将军职,并令他们到长安任职外,并没对新罗事务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决定,新罗王金胜曼也没有什么授封,这和他与李世民商议时候李世民的态度不相符啊…M
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
阅兵式展现出来的大唐军队气势震服了高丽、百济那些归降的高官及将领,他们震撼之下深受打击,在作战时候他们已经领教过大唐军队不一般的战力,还有武器的威力,如今再看到皇帝在平壤城下公开的武力展示,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一种公开威吓,谁还敢不听服?
所有归降的人员在气势上更是矮了一截。
新罗国内的几个重臣,金春秋、金庾信、阏川等人则心如死灰,从他们所见识到过唐军攻坚及歼灭战能力上,还有如今阅兵式上所看到的,让这些曾领过兵的高级将领们知道,凭他们自己手中的力量,想对大唐说不,那是螳臂挡车,若与大唐对抗,只能是以卵击石。
金春秋几个已经明白,随大唐军队攻至平壤,并受唐军将领节度,是他们做出最愚蠢的决定,虽然说他们手上还有数万军队,但在十多万大唐军队的包围下,他们几个连谋划什么举动的想法都没有,他们都知道,若大唐皇帝令下来,他们几个不遵从号令的话,下场和高藏、扶余义慈一般,只有被当作战俘带到长安去,接受长安百姓的围观指点和羞辱的份。
新罗王金胜曼已经多次见识过唐军军队的战力,及这些军士在纪律方面让人无法想象的严明,此时见到阅兵式上这般情景,并没多少意外,倒是对李业诩又多了份崇敬,因为她从李世民口中得知,训练出如此军队的,正是李业诩。
接下来的日子,李世民不断地召集群臣和众将议事,只是没有了扶余隆等归降人员及金胜曼和他属臣的份了,李世民和群臣抓紧商议战后辽东及平壤一带、熊津周边事务的治理方案,还有内迁战场上俘虏人员的事务,及扶余义慈、高藏等人的去向问题,他要急于回京了。
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李业诩的主意与李世绩、李道宗等人意见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李世绩在向李世民提议时,是建议大量迁移这片地上的百姓入内地,特别是男丁,使得这片地上人口大幅地减少,没有再作乱的根本,这样可以免除出现动乱的可能,并将治理的任务交给扶余隆及高男福等人,不向他们收取赋税,驻军仍保留,但军需仍由朝廷从内地拔运。
李业诩的建议是立即宣布在原高丽、百济境内设立都护府,委任都护、都督治理,下面那些州县的官员大部还是留用原来那些人员中愿意为我大唐做事的人,同时劝服那些前朝时候因故留在高丽境内,已经娶妻生子的继续留在这里,并委以一部分人官职,再委任一批内地官员到这些新占的地方任职,对这些地方的治理采用给予政策上和税赋的一定政策优惠,但赋税必须收取,这是表明我大唐统治的一种手段,再以驻军的威压,慢慢地将这些新占地方实治。
驻军的各项支出除一部分由朝廷拔及外,大部还是就地解决,与安西、安北一样,让军队实行军事屯田,各州县在免减几年赋税后,即正常征收,并强行推广汉习和汉话、汉字,让他们对大唐的认同度增高。
在如何处置新罗的问题上,诸臣间的意见又是五花八门,杨师道等人建议还是以现在的方式对待之,仍保留新罗王及原来的臣僚体系,只对我大唐称臣、纳贡即可,而李业诩则强烈地建议李世民趁新罗国内这些最有权势的人员在平壤之际,令他们大部到长安为官,架空金胜曼,再对金胜曼施加影响,促使其自请命除国,将其纳入我大唐治下,并将其军队也收编。
李世绩、李道宗等人则对李业诩的建议有赞同又有反对,他们觉得如此强势地除新罗国,实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新罗出兵助我大唐平定百济、高丽,而我大唐则要除其国,会让新罗国内臣民都不服。
再讨论如何对付反叛大唐并与高丽一道与我作战的一些靺鞨部落时,除了李业诩、苏定芳等人建议派一部军队进入靺鞨部落境内进行直接的威吓外,其他朝臣们都是建议朝臣派大臣慰抚,我大唐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还要在来年出征倭,实不宜与北面人口虽然不多,但占地极大的靺鞨各部落开战。
所有的问题讨论的都很激烈,一些问题甚至多人发生争论,李业诩也曾与杨师道、尉迟恭,甚至与李世绩等人都发生争执,最后李世民都烦了,令这些重臣们不要再争论,如何处置待他好好考虑一番后再做出决定。
但在一些事上安排上,还是让众人嗅出了点味。
李世民命令尉迟恭所领的羽林军将士做好回京的准备,同时令李世绩、李道宗所领一部,也准备回内地,而李业诩、苏定芳、执失思力、牛进达等人,则被令作好平壤周边及一些重要城池的防卫工作。
这样的安排让众臣们都知道了,谁将留在这里,谁将随皇帝归去。
贞观十九年九月中,李世民在平壤发布诏命,除高丽国,在原百济、高丽地设安东大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下设两个大都督府,分别为熊津大都督府和安东大都督府,两个大都督府所辖之地为原来的百济、高丽地。
安东大都护府治所暂设在平壤,熊津大都督府治所在熊津城,安东大都督府治所在辽州。
诏命中以李业诩为安东抚慰使并领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总理安东大都护府事务,苏定芳为检校大都护,协助李业诩处理安东大都护府境内的事务,水师将军郑仁泰为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兼熊津大都督,扶余隆为副大都督;右卫大将军牛进达为副大都护兼安东大都督,高男福为副大都督。
在安东大都督府下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分别由左黑达、程名振、薛仁贵、僧信诚等人任都督,原高丽国内一些酋长及有功者授以刺史、令等职;熊津大都督府下设五个都督府、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除都督外,各州县的官吏大部都是以原来的官员留任。
李世民同时下诏委以金春秋为左领军卫将军、金庾信为右领军卫将军、阏川为右监门卫将军,俱随李世民回长安任职。
尔后李世民又发布诏命,组建东夷道行军部,以李业诩兼领东夷道行军大总管职,节度众军,以郑仁泰、金胜曼为副大总管,李业嗣、程处默、尉迟宝琳等为分总管,将在明年伐倭国。
李世民同时传诏令与倭王孝德,令其除“天皇”号,行大唐年号,并向我大唐称臣纳贡,同时令倭国赔偿大唐因倭国助百济攻击我大军遭受的损失,让倭王孝德亲自到长安来请罪,若不尊令,我大军将伐倭国…
李世民如此快速发下达了多份诏命,让随征的官员及将领们都很是吃惊。
要知道如今高丽境内还没最终平定,一些城池还没被我大军控制,北面曾协同高丽抗击我大唐军队的靺鞨势力还不小,讨伐与否还未最终决定,皇帝就宣布组建了安东大都护府,并马上任命了所有的官员,虽然说皇帝在事前与许多人进行了商议,但各人所提的意见却大相径庭,一些人甚至还是建议复高丽、百济国,以羁縻治之。
但如今,李世民却并没有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也没再进行集体的商议,即下了诏令,皇帝如此的强势太出乎朝臣们的意外了,但这样的决定,没有人敢去反驳。
在各项诏命颁布后,李世民也即宣布皇帝御驾将回长安。
这一命令又让很多人吃惊,皇帝如此快做出决定,准备回京,肯定是朝中重要的事牵挂着他,急需回去处理。
那到底是何事?有关太子的?或者是关系到被看押在辽东的长孙无忌、张亮、许敬宗等人?
除了皇帝没有人明白,李业诩也不知道。
只是李业诩并没有如其他人那般震惊,李世民早些日子已经和他说过此事了,李业诩想着的是李世民不抓紧时间回长安的话,那就要待来年了,好几个月时间呆在平壤,想必李世民也不乐意,从长安出来快一年了,多年安逸生活过下来的李世民,有可能已经厌烦了这种出征的艰苦日子,想尽快回到长安去享受一下,同时将长孙无忌、张亮等人的事处置好,以免引起朝中混乱。
在诸多大臣们对以李业诩为安东大都护,苏定芳为检校大都护这样的命令也不解的同时,李业诩却一下子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那就是战事结束后,苏定芳将正式行安东大都护职,而自己将率军回京。
李业诩觉得皇帝如此做,目的可能有好几个,一则在出征倭国结束后,马上让自己回京,这样可免去拥兵自重的担忧,二则让自己属下的主要将领都在外任职,使得自己能号令的将领少去很多,在京中的影响力也少去一些,却了这些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李业诩一下子想不出来。
只有一点让李业诩意外的是,皇帝除了将新罗国内三大权臣委在各卫将军职,并令他们到长安任职外,并没对新罗事务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决定,新罗王金胜曼也没有什么授封,这和他与李世民商议时候李世民的态度不相符啊…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