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虎贲军的海洋战略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0632)
虎贲军拿下登州城,各项后续工作随即展开。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修复北门外的港口。登州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处在山东半岛的东北方尖端,距离辽东、朝鲜,乃至是京师的距离都很短。因此,一直以来,这里就是经略辽东的重要港口。以前,东江镇的大部分后勤补给,都是从登州城输送出去的。昔日登州水师的母港,也设置在登州城。
虎贲军以后要反击辽东,肯定少不了登州城这个重要的后勤基地。登州城原来的港口,只有十五个泊位,显然无法满足虎贲军的需要。虎贲军要是从海上反击辽东,后勤输送任务,一定会非常的繁重。虎贲军海军拥有的船只数量很多,十五个泊位,根本不够用。
“将泊位扩展到三十个”
张准当场拍板,肯定的说道。
随即,张准特别划拨一万两银子,作为扩建码头的专项资金,并指定专人负责,务必要在明年的正月之前完成。张准估计,一年以后,也就是明年的正月,自己说不定就要用上登州城的新建码头了。
除了码头的泊位,各种先进的装卸工具,例如龙门吊、滑轮组之类的,都是要安装的。以前,没有这些工具,装载一艘普通商船的货物,需要三天的时间。有了这些工具以后,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龙门吊和滑轮组,对于装载大型的沉重的货物,特别有用处。而这些货物,正是以前使用人工装载最麻烦的,最耗时间的。这等于是让泊位增加到了原来的三倍,极大的增加了码头的利用效率,运输量自然可以大量的增加。
光有码头泊位还不够,还要修建更多的仓库,储存更多的物资。无论是北上辽东,东进朝鲜,又或者是西进京师,南下江南,都随时需要调拨大量的物资。海运的速度和效率,都要比陆地运输强大得太多。如果前线有需要的话,再从各地运送到登州城,已经来不及。因此,这里必须兴建大量的仓库,储备足够的物资。
“仓库的数量,越多越好。”
张准慎重的说道。
他将周一鸣叫过来,指定他专门负责仓库的建造。两人还详细的研究了仓库的大小,类型,位置,以及仓库之间的连接道路等。对于这么一件小事,张准如此的重视,旁边的陪同人员,都有些一些不解,只是暂时没有询问出来。
“大人请放心,我们会尽快的完善仓库设施的。”
周一鸣肯定的说道。
“好”
张准点点头说道。
他当场划拨一万两的银子,专门负责兴建各色仓库。
在场的很多人,包括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在内,对张准的大手笔,都有些不太理解。他们有些搞不懂,为什么张准对码头的兴建如此的急切,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兴建船只。在他们看来,虎贲军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张准将太多的钱,都投放在海洋的上面了。
别的不说,单是薛知蝶的造船厂那里,银子几乎从来不曾缺少过。造船厂的银子花费,简直就跟流水一样。这不能不让人眼红。事实上,不但高弘图和张慎言眼红,陆军的很多高级指挥官,同样眼红。在他们看来,同样的银子,要是投放在陆军的上面,那该可以增加多少的部队,增加多少的武器装备啊偏偏这些银子都去了海军那里
张准显然是感受到了大家的情绪。他非常明白,自己必须小心谨慎的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有关资金的分配多少,其实,核心乃是陆海之争。自从这个世界上出现海军以后,陆军和海军的争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实力,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同样存在。
虎贲军发展到现在,有陆军,有海军,有海军陆战队,相互间的争夺,想要不激烈,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军种的指挥官,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得到壮大。部队要壮大,当然要获得更多的军费支持。没有军费,哪里的兵员?哪来的武器装备?
上次攻打登州城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两个指挥官,方贺和刘栋,就委婉的表示,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太少,可能无法承担攻城的重任。显然,两人的言下之意,当然不是无法攻城,而是想要借这个机会,扩大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拥有更多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毫不掩饰的说,这样的思想,在每个军种都是存在的,只是他们有没有胆量在张准的面前表露出来罢了。而在这些纷争里面,陆军和海军的纷争,显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麻烦的。如果无法统一认识,在日后的战斗中,就有可能出现陆海军闹矛盾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就非常的深,两者互相扯皮,互相争夺,最终葬送了自己。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从来都尿不到一起。英国向来是海军居首,陆军乃是后娘养的,情况倒是好一些。张准当然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弄得好像是小日本那样,陆海互掐,最终一起完蛋。
当天晚上,张准就召集虎贲军的有关军官,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内政系统的官员,做了一次关于海洋战略的演讲。这个演讲,是张准很早就想举行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但是现在,这个演讲必须立刻进行了。
他要是还继续拖延下去的话,大家对他的资金分配,对他的未来战略,就要产生很大的误会了。虎贲军的发展,和其他历史上的军队有些不同。由于张准个人的原因,虎贲军的发展,更注重于海洋战略。也就是说,虎贲军的展开,主要是依靠海洋来进行的。
偏偏这个时代的人民,对于海洋战略,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即使是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对于海洋,也没有深入的准确的认识。最多,他俩也就是知道,海上贸易生意比较赚钱。但是,风险也很大。海上还有海盗,有风浪,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是的,即使他俩是当世大儒,对于海洋的认识,也就是这样的水平。而他俩的水平,也刚好代表了明国朝廷上下官员对海洋的普遍认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湾这个重要的岛屿,居然没有在明朝的版图范围内。小小的澎湖列岛都有明军驻守,偌大的台湾岛,却看不到明军的影子。甚至,后来红毛鬼进入台湾岛,明军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有当红毛鬼试图进入澎湖列岛的时候,才遭受到明军的反击。
只要澎湖列岛,不要台湾岛,显然,这是很不正常的。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年代的人,只关注陆地,不关注海洋。郑和下西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炫耀明国的武力,而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总是羞于在外人的面前谈起利益。尤其是海洋上的利益,更是羞于提起。又或者是,根本不觉得海上有什么利益。
“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只比我们的北直隶稍微大一些。它的四周全部都是海洋,没有任何的陆地可以连接。它自身的人口也不多。要是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这样的国家,肯定是无法争夺世界霸权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曾经在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霸主。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它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是它本身国土面积的两百多倍。它的军队,几乎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战斗,并且几乎都能够获得胜利。”
“这个国家,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日不落帝国,意思就是永远都不衰落的帝国。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它最强大的军队,就是它的海军。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可以到达世界上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张准的开场白非常的有意思,立刻将大家的兴趣都吸引起来了。其实,张准讲故事的能力,的确不咋的。不过,大英帝国当年的神勇,还是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尤其是它的海上霸权,的确让不少人向往。其实,就国力而言,明国完全不输给英国,但是,最后世界的海洋势力划分,却没有明国的份。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悲哀。
“海洋意识是一个濒海民族的灵魂。”
“海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和国家的盛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正是因为它的国民,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陆地的领土当然重要,但是海洋的领土,同样重要。”
“没错,海洋也是我们的领土。渤海湾,黄海,东海,南海,南洋,这些,都全部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不要仅仅看到辽东,不要仅仅看到蒙古草原,不要仅仅看到玉门关以西。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大量的神圣领土存在。”
张准微微顿了顿,继续语调激昂的说道。
显然,他的这番话,引起了下面听众的强烈的反响。海洋居然也是领土的一部分?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在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海洋是公共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来往的。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没有必要过于关心了。但是,如果说,这些海洋也是领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视了。
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张准,当然有很深的感触。咱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输给什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近两百年来,才被人欺负的厉害。而这个欺负,正是从海洋开始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总结反思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等,但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也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封建几千年,以重农抑商为主要特征的大陆意识根深蒂固,这是造成东西方海洋观念巨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重农抑商,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老子从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倡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反对商品经济,反对商业带来的剥削思想。
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小国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会上的再现。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务使生活超然、洒脱、逍遥的精神内涵。尤其到宋朝时儒释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形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 000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儒家正统所尊崇的农本思想和耻于言利的观念,为后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农业看做“本业”,把工商业看成“末业”,倡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拟定的新法规定,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凡弃农经商,要将其全家沦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则把重农抑商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为危害国家、社会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的徐光启也极力推崇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关于农本思想的论述,对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长盛不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纲五常”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海洋意识的形成受到极大的限制。
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两朝,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达数百年,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海洋意识几近泯灭。
“对于海洋,我们认识多少呢?”
“郑和七下西洋,看起来威风,但是,他是否真的认识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重视海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远远不如土地来的重要但是,我要说,你们错了你们完全错了”
“海洋对我们非常的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没有上岸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没有在朝鲜登陆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洋”
“有朋自远方来,有敌自海上来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太封闭,太自我,太清高,认为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须冷酷的告诉大家,你们又错了”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也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我们陆地相连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和我们是没有陆地连接的。只有海洋,才能将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联系在一起。换言之,海洋才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
张准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话题,一步一步的引入核心。
不错,明国人的思想,的确比较守旧,比较封闭。但是,你不能说,明朝人愚蠢。你不能说,明国人目前不懂得海洋的利益所在,以后也不懂得海洋的巨大利益所在。事实上,明朝人非常聪明,一旦他们的脑袋开窍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很快。
比如说,徐光启、孙元化、赵士祯等人,在接受了西洋传来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以后,很快就能学为己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关红夷大炮的。红夷大炮的准星、照门、刻度这些,都是徐光启发明的。而孙元化,更是复制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红夷大炮。
但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炫耀武力,还带来一个巨大的后果,就是确信明国的周围,根本没有威胁明国的海上力量存在。从东亚到非洲海岸,根本没有任何的国家,可以对明国造成海上的威胁。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会。当时的明国统治者,在建文帝的影响下,最先想到的,乃是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去获取利益。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不会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就对海洋无视了。
人如果太过聪明,很容易走歪门邪道。国家也是如此。如果郑和舰队,不是因为某些目的前往西洋,而是实实在在的想要发财致富的话,所过之处,早就成为明国的殖民地了。以当时郑和舰队的力量,拿下沿途的国家,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啊
“现在,我要阐述的,乃是一些最基本的海洋理论。大家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不过,我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最终都会弄懂的。”
张准娓娓而谈。
他要阐述的,的确就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一些可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基本海洋理论。只有虎贲军海军明白还不够,还要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否则,陆军永远都会拼命的阻挠海军的发展,拼命争夺海军的军费,而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也不会理解他的决定。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自远古时代至十五世纪,接触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拾贝类和捕捞小鱼,利用海水制盐,在沿海航行。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实践,使人类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因此而形成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出现了“官山海”即国家管理山区和海洋(主要是海盐生产)开发的政策。这是十五世纪以前,人类对海洋价值的基本认识。必须承认,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的认识,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
整个大明朝,所有人对海洋的认识,其实都基本停留在这个阶段。明朝大部分的沿海人民,只懂得利用海水来煮盐,利用大海来捕鱼,其他的,基本上就不懂了。比如说,张准刚刚穿越到来的时候,杨家屯就是这个样子的。海上贸易,那是很少人才有资格进行的。
自十五世纪后期开始,世界大航海时代到来,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进行了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时代到来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因素迅速发展。但是,明朝人对于海洋利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北方人。
北人骑马,南人乘舟的惯性思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已经深深的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里面去了。张准在河间府的时候,还特意调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在河间府,真的没有一个大商家,是进行过海上贸易的。他们对于大海的抗拒,可见一斑。
“为什么江南要比北方富饶?”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南发达的海上贸易”
张准继续侃侃而谈。
他解释说,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区由于濒临海洋而形成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适宜,适合人类居住,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发达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西部,处于中纬度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按理说,它应该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和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
但是,明国目前,并没有真正形成沿海的经济带,甚至,连人口也不是沿海地区最多的。明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乃是中原。山东虽然三面环海,其实人口并不多,商业贸易也不发达。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遗憾的,和世界的发展是不相称的。
“我之前说过,现在,在遥远的欧洲,西洋列强正在快速的崛起。”
“相反的,我们的国家,在海洋上,还是固步自封。”
“为什么?我们的郑和舰队到哪里去了?”
张准深沉的说道。
这是他正式质问朝廷的第一炮。
是的,这是张准在公开的场合,首次全面指责朝廷的不是。
明朝统治者逆历史潮流实行禁海,从客观上分析是与当时的海盗盛行有关,但从深层次上来分析是有其深刻内在原因的。首先,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讲,提倡还是禁止航海只能以能否维持封建统治为标准,一旦航海活动损害甚至动摇其封建统治的基础时,禁海和停止航海就在所难免。
明初提倡航海,其目的是为了追求万邦来朝的盛况和奇珍俱至的侈奢,以及显示国力的强盛与稳定。但当航海促进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带来新的社会lun理道德观念,使封建统治者无法驾驭人们的思想而危及封建统治时,则被坚决禁止。
商业活动,尤其是海上贸易,不像农业生产者那样被固定于一地而“实难控制”,且从商者不是分散地而是相对集中地进行活动,容易“啸聚生叛”。他们不像农业生产者那样易于驾驭,思想活跃,“不服德教,且与蛮夷相通,危及教化”。
这样,航海活动及其他工商业的发展。就超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动摇了“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基础,予以取缔就成为必然了。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被停止,明朝初年中国航海事业大发展的节奏突然中断,本质原因还是封建统治者感受到了航海活动对封建政权的潜在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准的海洋战略,和明国朝廷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是格格不入的。哪怕是开了海禁,明朝统治者,依然还小心的阻挡来自海洋的影响。
其次,封建政权对商业垄断、限制性经营政策的推行,使封建社会的工商业得不到顺利的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一个民族只有把自身置于世界市场之中,才能取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必需的广阔空间。反之,如果一个民族孤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就失去了最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的大气候。
在封建体制的躯壳中,资本主义即使破土而出,仍有被窒息的可能。而西方国家海洋活动大规模、持续性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通过航海活动,资本主义打开了境外市场,取得了境外原料,为其高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新航线的开辟,没有向海外的扩张、掠夺,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而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从社会制度上根本限制了中国海洋商贸活动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当然,这里面也有客观的原因,就是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绝大部分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从外面引进来。
其三,从明朝的政治经济形势看,郑和并非没有成为“哥伦布”的机遇,也并非因为中国的航海技术到达不了美洲大陆,而是中国没有成就郑和成为“哥伦布”的时势,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没有开拓性的海权意识。
明朝统治者尽管倡导了郑和下西洋,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富强,厚往而薄来,即纯粹是服务于天朝帝国所谓的扬威政策,不是为了开辟向海外开放的海上航线。
尽管郑和在屡下西洋的对外交往中开阔了视野,呼吁明政府重视航海、重视海权,但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既不可能引起统治阶级的重视,也不可能为统治阶级所接受。
明清两朝禁海400余年,严重束缚了中华民族向海洋发展的进取精神,隔断了同国外的交往,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国家的发展处于僵化、停滞状态。
“要说到海洋,我必须向大家介绍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海权论》。”
张准挥挥手,让人将一大箩筐的书本搬上来。
这是他通过沈凌菲,找江南的印刷厂,印刷出来的第一本书。尽管外表不是十分的精美,价格却非常的低廉。明朝的雕版印刷和活版印刷业都非常的发达,张准印刷了三千本的《海权论》,也不过是五百两银子而已。
《海权论》张准基本上能够倒背如流的几本兵书之一。没办法,海军陆战队不知道海权论,那简直就跟佛教徒不知道如来佛祖一样的可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海权论》的内容,也是随时要考核的。嗯,不是考核张准自己,而是考核新兵。
马汉的《海权论》,其实篇幅并不长,张准完全可以将其大体的意思,都准确描述出来。有薛凝影这样的编书高手帮忙,将《海权论》大体上复制出来,难度并不大。既然难度不大,张准就毫不犹豫的剽窃过来了。
既然有《海权论》,为什么没有《战争论》?因为张准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孙子兵法》的内容,要比《战争论》更加的全面,只要精通《孙子兵法》,在军事谋略上,已经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了。甚至,在内心里,张准觉得,《战争论》的描述,还不如《孙子兵法》呢。《孙子兵法》唯一的弱点,就是没有阐述海洋,所以张准才要补上。
“以后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
“控制了大海,就等于是控制了大海周围的一切”
“强大的海军舰队,是海上争霸的基础没有海洋,我们寸步难行殖民地的开拓,离不开强大的武力我必须告诉在场的每个人,想要获取高额的利润,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是非常必要的”
“殖民地是什么?简单的说来,殖民地就是我们的市场,是我们的原材料产地。我们从殖民地买来原材料,然后加工成商品,然后再卖给殖民地的百姓,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
“比如说,种植棉花。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都在偏远地区,想要大规模的生产棉花,不太容易。要是在中原种植棉花,又会和粮食争夺土地。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到莫卧儿王朝去种棉花。”
“莫卧儿王朝就是以前的天竺,我们的船队,可以到达那里。根据情报,那里的情况非常的混乱,大大小小的王,大王,小王,土王,互相争斗,一塌糊涂。要是我们的舰队到达那里,将他们都征服,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全部种植棉花,然后低价的卖给我们。又或者是,我们在那里设置棉纺厂,就地取材,生产棉织品。”
张准话锋一转,转到了最实质性的问题上——殖民地。
是的,张准一直都有野心,要让明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提前取代英国,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但是,由于明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要他们接受殖民地的概念,还有点难度。没办法,明国人都太爱面子,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而不喜欢从别人的腰包里面掏钱出来。
其实,在张准看来,朝鲜、日本、蒙古、南洋、印度、中东、非洲、澳洲、美洲,这些广袤的地区,都是完全有可能成为明国的殖民地的。只要明国的海上力量足够强大,完全可以将太平洋变成自己的内海,从而建立一个强悍无比的太平洋帝国。
没错,就是太平洋帝国。
“我的目标,是让世界一半以上的陆地,一半以上的海洋,都有虎贲军的军旗在飘荡我们的舰队,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海港里停靠我们汉人无论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的主人希望储君与我共勉”
张准用这样的结语,结束自己的演讲。
“啪啪啪”
下面传来热烈的掌声。
张准微笑着点点头,从讲台上面下来。其实,张准很清楚,要一下子将大家的思想都转变过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关海洋的重要性,只能是让大家一步一步的深入认识。不过,凡事只要有了开端,以后继续努力,总会有结果的。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张准对明国人的聪明才智,从来都没有看轻过。明国人是聪明的,只是缺乏一点点正确的引导,这使得他们的聪明,没有用对地方。认真说起来,朝廷的那些高官,有哪个是傻蛋的?只是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上。如果每个人都用在正道上,明国早就一飞冲天了。
这时候的英国,还有大部分的西洋列强,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到达巅峰状态。虎贲军现在奋起直追,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整个欧洲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明国的人口多,整个欧洲的面积加起来,也没有明国的领土大。明国,怎么可能输给欧洲列强?
“大人,多尔衮说他想要一本《海权论》。”
莫落忽然到来,向张准请示。
“他要《海权论》?”
张准微微一愣。
多尔衮居然也知道了《海权论》的存在?
莫落解释说道:“他的确是这么说的。”
张准沉吟片刻,点头说道:“行给他吧”
当即让人拿出一本《海权论》,交给莫落,然后转给多尔衮。
莫落离开以后,张准的感觉,有点怪怪的。难道,多尔衮居然要开始琢磨海洋了?难得啊建虏的神,好像从来都没有提到过海洋的。不过这样也好,看看以后有没有用得上多尔衮的地方。这小子除了是鞑子之外,还是有些长处的。现在多尔衮在张准的手上,张准还真是不担心他玩什么花样,谅他也跳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不知不觉间,张准居然有个荒诞的想法,要是一刀杀了多尔衮,反而便宜他了。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到日本去和小日本互相对磕,以毒攻毒。以他的聪明才智,拿下日本,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要是日本他搞不定,那就让他去印度好了。去对付印度阿三总可以吧。要是连印度阿三都对付不了,那只好一刀杀了他了。
年初六,张准策马回到了浮山城。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万字大章这章的内容有些枯燥,有百度百科的嫌疑。我这本书和《顺明》的发展路线不同样,海洋的比重很大,所以要阐述一下的必要。如果说我骗钱,那也认了。】V
(0632)
虎贲军拿下登州城,各项后续工作随即展开。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修复北门外的港口。登州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处在山东半岛的东北方尖端,距离辽东、朝鲜,乃至是京师的距离都很短。因此,一直以来,这里就是经略辽东的重要港口。以前,东江镇的大部分后勤补给,都是从登州城输送出去的。昔日登州水师的母港,也设置在登州城。
虎贲军以后要反击辽东,肯定少不了登州城这个重要的后勤基地。登州城原来的港口,只有十五个泊位,显然无法满足虎贲军的需要。虎贲军要是从海上反击辽东,后勤输送任务,一定会非常的繁重。虎贲军海军拥有的船只数量很多,十五个泊位,根本不够用。
“将泊位扩展到三十个”
张准当场拍板,肯定的说道。
随即,张准特别划拨一万两银子,作为扩建码头的专项资金,并指定专人负责,务必要在明年的正月之前完成。张准估计,一年以后,也就是明年的正月,自己说不定就要用上登州城的新建码头了。
除了码头的泊位,各种先进的装卸工具,例如龙门吊、滑轮组之类的,都是要安装的。以前,没有这些工具,装载一艘普通商船的货物,需要三天的时间。有了这些工具以后,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龙门吊和滑轮组,对于装载大型的沉重的货物,特别有用处。而这些货物,正是以前使用人工装载最麻烦的,最耗时间的。这等于是让泊位增加到了原来的三倍,极大的增加了码头的利用效率,运输量自然可以大量的增加。
光有码头泊位还不够,还要修建更多的仓库,储存更多的物资。无论是北上辽东,东进朝鲜,又或者是西进京师,南下江南,都随时需要调拨大量的物资。海运的速度和效率,都要比陆地运输强大得太多。如果前线有需要的话,再从各地运送到登州城,已经来不及。因此,这里必须兴建大量的仓库,储备足够的物资。
“仓库的数量,越多越好。”
张准慎重的说道。
他将周一鸣叫过来,指定他专门负责仓库的建造。两人还详细的研究了仓库的大小,类型,位置,以及仓库之间的连接道路等。对于这么一件小事,张准如此的重视,旁边的陪同人员,都有些一些不解,只是暂时没有询问出来。
“大人请放心,我们会尽快的完善仓库设施的。”
周一鸣肯定的说道。
“好”
张准点点头说道。
他当场划拨一万两的银子,专门负责兴建各色仓库。
在场的很多人,包括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在内,对张准的大手笔,都有些不太理解。他们有些搞不懂,为什么张准对码头的兴建如此的急切,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兴建船只。在他们看来,虎贲军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张准将太多的钱,都投放在海洋的上面了。
别的不说,单是薛知蝶的造船厂那里,银子几乎从来不曾缺少过。造船厂的银子花费,简直就跟流水一样。这不能不让人眼红。事实上,不但高弘图和张慎言眼红,陆军的很多高级指挥官,同样眼红。在他们看来,同样的银子,要是投放在陆军的上面,那该可以增加多少的部队,增加多少的武器装备啊偏偏这些银子都去了海军那里
张准显然是感受到了大家的情绪。他非常明白,自己必须小心谨慎的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有关资金的分配多少,其实,核心乃是陆海之争。自从这个世界上出现海军以后,陆军和海军的争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实力,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同样存在。
虎贲军发展到现在,有陆军,有海军,有海军陆战队,相互间的争夺,想要不激烈,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军种的指挥官,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得到壮大。部队要壮大,当然要获得更多的军费支持。没有军费,哪里的兵员?哪来的武器装备?
上次攻打登州城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两个指挥官,方贺和刘栋,就委婉的表示,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太少,可能无法承担攻城的重任。显然,两人的言下之意,当然不是无法攻城,而是想要借这个机会,扩大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拥有更多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毫不掩饰的说,这样的思想,在每个军种都是存在的,只是他们有没有胆量在张准的面前表露出来罢了。而在这些纷争里面,陆军和海军的纷争,显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麻烦的。如果无法统一认识,在日后的战斗中,就有可能出现陆海军闹矛盾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就非常的深,两者互相扯皮,互相争夺,最终葬送了自己。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从来都尿不到一起。英国向来是海军居首,陆军乃是后娘养的,情况倒是好一些。张准当然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弄得好像是小日本那样,陆海互掐,最终一起完蛋。
当天晚上,张准就召集虎贲军的有关军官,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内政系统的官员,做了一次关于海洋战略的演讲。这个演讲,是张准很早就想举行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但是现在,这个演讲必须立刻进行了。
他要是还继续拖延下去的话,大家对他的资金分配,对他的未来战略,就要产生很大的误会了。虎贲军的发展,和其他历史上的军队有些不同。由于张准个人的原因,虎贲军的发展,更注重于海洋战略。也就是说,虎贲军的展开,主要是依靠海洋来进行的。
偏偏这个时代的人民,对于海洋战略,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即使是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对于海洋,也没有深入的准确的认识。最多,他俩也就是知道,海上贸易生意比较赚钱。但是,风险也很大。海上还有海盗,有风浪,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是的,即使他俩是当世大儒,对于海洋的认识,也就是这样的水平。而他俩的水平,也刚好代表了明国朝廷上下官员对海洋的普遍认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湾这个重要的岛屿,居然没有在明朝的版图范围内。小小的澎湖列岛都有明军驻守,偌大的台湾岛,却看不到明军的影子。甚至,后来红毛鬼进入台湾岛,明军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有当红毛鬼试图进入澎湖列岛的时候,才遭受到明军的反击。
只要澎湖列岛,不要台湾岛,显然,这是很不正常的。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年代的人,只关注陆地,不关注海洋。郑和下西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炫耀明国的武力,而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总是羞于在外人的面前谈起利益。尤其是海洋上的利益,更是羞于提起。又或者是,根本不觉得海上有什么利益。
“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只比我们的北直隶稍微大一些。它的四周全部都是海洋,没有任何的陆地可以连接。它自身的人口也不多。要是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这样的国家,肯定是无法争夺世界霸权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曾经在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霸主。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它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是它本身国土面积的两百多倍。它的军队,几乎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战斗,并且几乎都能够获得胜利。”
“这个国家,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日不落帝国,意思就是永远都不衰落的帝国。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它最强大的军队,就是它的海军。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可以到达世界上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张准的开场白非常的有意思,立刻将大家的兴趣都吸引起来了。其实,张准讲故事的能力,的确不咋的。不过,大英帝国当年的神勇,还是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尤其是它的海上霸权,的确让不少人向往。其实,就国力而言,明国完全不输给英国,但是,最后世界的海洋势力划分,却没有明国的份。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悲哀。
“海洋意识是一个濒海民族的灵魂。”
“海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和国家的盛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正是因为它的国民,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陆地的领土当然重要,但是海洋的领土,同样重要。”
“没错,海洋也是我们的领土。渤海湾,黄海,东海,南海,南洋,这些,都全部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不要仅仅看到辽东,不要仅仅看到蒙古草原,不要仅仅看到玉门关以西。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大量的神圣领土存在。”
张准微微顿了顿,继续语调激昂的说道。
显然,他的这番话,引起了下面听众的强烈的反响。海洋居然也是领土的一部分?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在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海洋是公共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来往的。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没有必要过于关心了。但是,如果说,这些海洋也是领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视了。
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张准,当然有很深的感触。咱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输给什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近两百年来,才被人欺负的厉害。而这个欺负,正是从海洋开始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总结反思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等,但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也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封建几千年,以重农抑商为主要特征的大陆意识根深蒂固,这是造成东西方海洋观念巨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重农抑商,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老子从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倡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反对商品经济,反对商业带来的剥削思想。
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小国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会上的再现。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务使生活超然、洒脱、逍遥的精神内涵。尤其到宋朝时儒释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形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 000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儒家正统所尊崇的农本思想和耻于言利的观念,为后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农业看做“本业”,把工商业看成“末业”,倡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拟定的新法规定,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凡弃农经商,要将其全家沦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则把重农抑商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为危害国家、社会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的徐光启也极力推崇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关于农本思想的论述,对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长盛不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纲五常”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海洋意识的形成受到极大的限制。
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两朝,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达数百年,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海洋意识几近泯灭。
“对于海洋,我们认识多少呢?”
“郑和七下西洋,看起来威风,但是,他是否真的认识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重视海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远远不如土地来的重要但是,我要说,你们错了你们完全错了”
“海洋对我们非常的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没有上岸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没有在朝鲜登陆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洋”
“有朋自远方来,有敌自海上来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太封闭,太自我,太清高,认为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须冷酷的告诉大家,你们又错了”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也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我们陆地相连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和我们是没有陆地连接的。只有海洋,才能将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联系在一起。换言之,海洋才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
张准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话题,一步一步的引入核心。
不错,明国人的思想,的确比较守旧,比较封闭。但是,你不能说,明朝人愚蠢。你不能说,明国人目前不懂得海洋的利益所在,以后也不懂得海洋的巨大利益所在。事实上,明朝人非常聪明,一旦他们的脑袋开窍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很快。
比如说,徐光启、孙元化、赵士祯等人,在接受了西洋传来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以后,很快就能学为己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关红夷大炮的。红夷大炮的准星、照门、刻度这些,都是徐光启发明的。而孙元化,更是复制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红夷大炮。
但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炫耀武力,还带来一个巨大的后果,就是确信明国的周围,根本没有威胁明国的海上力量存在。从东亚到非洲海岸,根本没有任何的国家,可以对明国造成海上的威胁。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会。当时的明国统治者,在建文帝的影响下,最先想到的,乃是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去获取利益。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不会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就对海洋无视了。
人如果太过聪明,很容易走歪门邪道。国家也是如此。如果郑和舰队,不是因为某些目的前往西洋,而是实实在在的想要发财致富的话,所过之处,早就成为明国的殖民地了。以当时郑和舰队的力量,拿下沿途的国家,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啊
“现在,我要阐述的,乃是一些最基本的海洋理论。大家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不过,我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最终都会弄懂的。”
张准娓娓而谈。
他要阐述的,的确就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一些可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基本海洋理论。只有虎贲军海军明白还不够,还要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否则,陆军永远都会拼命的阻挠海军的发展,拼命争夺海军的军费,而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也不会理解他的决定。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自远古时代至十五世纪,接触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拾贝类和捕捞小鱼,利用海水制盐,在沿海航行。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实践,使人类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因此而形成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出现了“官山海”即国家管理山区和海洋(主要是海盐生产)开发的政策。这是十五世纪以前,人类对海洋价值的基本认识。必须承认,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的认识,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
整个大明朝,所有人对海洋的认识,其实都基本停留在这个阶段。明朝大部分的沿海人民,只懂得利用海水来煮盐,利用大海来捕鱼,其他的,基本上就不懂了。比如说,张准刚刚穿越到来的时候,杨家屯就是这个样子的。海上贸易,那是很少人才有资格进行的。
自十五世纪后期开始,世界大航海时代到来,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进行了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时代到来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因素迅速发展。但是,明朝人对于海洋利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北方人。
北人骑马,南人乘舟的惯性思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已经深深的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里面去了。张准在河间府的时候,还特意调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在河间府,真的没有一个大商家,是进行过海上贸易的。他们对于大海的抗拒,可见一斑。
“为什么江南要比北方富饶?”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南发达的海上贸易”
张准继续侃侃而谈。
他解释说,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区由于濒临海洋而形成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适宜,适合人类居住,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发达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西部,处于中纬度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按理说,它应该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和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
但是,明国目前,并没有真正形成沿海的经济带,甚至,连人口也不是沿海地区最多的。明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乃是中原。山东虽然三面环海,其实人口并不多,商业贸易也不发达。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遗憾的,和世界的发展是不相称的。
“我之前说过,现在,在遥远的欧洲,西洋列强正在快速的崛起。”
“相反的,我们的国家,在海洋上,还是固步自封。”
“为什么?我们的郑和舰队到哪里去了?”
张准深沉的说道。
这是他正式质问朝廷的第一炮。
是的,这是张准在公开的场合,首次全面指责朝廷的不是。
明朝统治者逆历史潮流实行禁海,从客观上分析是与当时的海盗盛行有关,但从深层次上来分析是有其深刻内在原因的。首先,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讲,提倡还是禁止航海只能以能否维持封建统治为标准,一旦航海活动损害甚至动摇其封建统治的基础时,禁海和停止航海就在所难免。
明初提倡航海,其目的是为了追求万邦来朝的盛况和奇珍俱至的侈奢,以及显示国力的强盛与稳定。但当航海促进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带来新的社会lun理道德观念,使封建统治者无法驾驭人们的思想而危及封建统治时,则被坚决禁止。
商业活动,尤其是海上贸易,不像农业生产者那样被固定于一地而“实难控制”,且从商者不是分散地而是相对集中地进行活动,容易“啸聚生叛”。他们不像农业生产者那样易于驾驭,思想活跃,“不服德教,且与蛮夷相通,危及教化”。
这样,航海活动及其他工商业的发展。就超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动摇了“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基础,予以取缔就成为必然了。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被停止,明朝初年中国航海事业大发展的节奏突然中断,本质原因还是封建统治者感受到了航海活动对封建政权的潜在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准的海洋战略,和明国朝廷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是格格不入的。哪怕是开了海禁,明朝统治者,依然还小心的阻挡来自海洋的影响。
其次,封建政权对商业垄断、限制性经营政策的推行,使封建社会的工商业得不到顺利的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一个民族只有把自身置于世界市场之中,才能取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必需的广阔空间。反之,如果一个民族孤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就失去了最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的大气候。
在封建体制的躯壳中,资本主义即使破土而出,仍有被窒息的可能。而西方国家海洋活动大规模、持续性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通过航海活动,资本主义打开了境外市场,取得了境外原料,为其高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新航线的开辟,没有向海外的扩张、掠夺,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而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从社会制度上根本限制了中国海洋商贸活动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当然,这里面也有客观的原因,就是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绝大部分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从外面引进来。
其三,从明朝的政治经济形势看,郑和并非没有成为“哥伦布”的机遇,也并非因为中国的航海技术到达不了美洲大陆,而是中国没有成就郑和成为“哥伦布”的时势,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没有开拓性的海权意识。
明朝统治者尽管倡导了郑和下西洋,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富强,厚往而薄来,即纯粹是服务于天朝帝国所谓的扬威政策,不是为了开辟向海外开放的海上航线。
尽管郑和在屡下西洋的对外交往中开阔了视野,呼吁明政府重视航海、重视海权,但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既不可能引起统治阶级的重视,也不可能为统治阶级所接受。
明清两朝禁海400余年,严重束缚了中华民族向海洋发展的进取精神,隔断了同国外的交往,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国家的发展处于僵化、停滞状态。
“要说到海洋,我必须向大家介绍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海权论》。”
张准挥挥手,让人将一大箩筐的书本搬上来。
这是他通过沈凌菲,找江南的印刷厂,印刷出来的第一本书。尽管外表不是十分的精美,价格却非常的低廉。明朝的雕版印刷和活版印刷业都非常的发达,张准印刷了三千本的《海权论》,也不过是五百两银子而已。
《海权论》张准基本上能够倒背如流的几本兵书之一。没办法,海军陆战队不知道海权论,那简直就跟佛教徒不知道如来佛祖一样的可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海权论》的内容,也是随时要考核的。嗯,不是考核张准自己,而是考核新兵。
马汉的《海权论》,其实篇幅并不长,张准完全可以将其大体的意思,都准确描述出来。有薛凝影这样的编书高手帮忙,将《海权论》大体上复制出来,难度并不大。既然难度不大,张准就毫不犹豫的剽窃过来了。
既然有《海权论》,为什么没有《战争论》?因为张准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孙子兵法》的内容,要比《战争论》更加的全面,只要精通《孙子兵法》,在军事谋略上,已经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了。甚至,在内心里,张准觉得,《战争论》的描述,还不如《孙子兵法》呢。《孙子兵法》唯一的弱点,就是没有阐述海洋,所以张准才要补上。
“以后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
“控制了大海,就等于是控制了大海周围的一切”
“强大的海军舰队,是海上争霸的基础没有海洋,我们寸步难行殖民地的开拓,离不开强大的武力我必须告诉在场的每个人,想要获取高额的利润,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是非常必要的”
“殖民地是什么?简单的说来,殖民地就是我们的市场,是我们的原材料产地。我们从殖民地买来原材料,然后加工成商品,然后再卖给殖民地的百姓,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
“比如说,种植棉花。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都在偏远地区,想要大规模的生产棉花,不太容易。要是在中原种植棉花,又会和粮食争夺土地。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到莫卧儿王朝去种棉花。”
“莫卧儿王朝就是以前的天竺,我们的船队,可以到达那里。根据情报,那里的情况非常的混乱,大大小小的王,大王,小王,土王,互相争斗,一塌糊涂。要是我们的舰队到达那里,将他们都征服,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全部种植棉花,然后低价的卖给我们。又或者是,我们在那里设置棉纺厂,就地取材,生产棉织品。”
张准话锋一转,转到了最实质性的问题上——殖民地。
是的,张准一直都有野心,要让明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提前取代英国,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但是,由于明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要他们接受殖民地的概念,还有点难度。没办法,明国人都太爱面子,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而不喜欢从别人的腰包里面掏钱出来。
其实,在张准看来,朝鲜、日本、蒙古、南洋、印度、中东、非洲、澳洲、美洲,这些广袤的地区,都是完全有可能成为明国的殖民地的。只要明国的海上力量足够强大,完全可以将太平洋变成自己的内海,从而建立一个强悍无比的太平洋帝国。
没错,就是太平洋帝国。
“我的目标,是让世界一半以上的陆地,一半以上的海洋,都有虎贲军的军旗在飘荡我们的舰队,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海港里停靠我们汉人无论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的主人希望储君与我共勉”
张准用这样的结语,结束自己的演讲。
“啪啪啪”
下面传来热烈的掌声。
张准微笑着点点头,从讲台上面下来。其实,张准很清楚,要一下子将大家的思想都转变过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关海洋的重要性,只能是让大家一步一步的深入认识。不过,凡事只要有了开端,以后继续努力,总会有结果的。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张准对明国人的聪明才智,从来都没有看轻过。明国人是聪明的,只是缺乏一点点正确的引导,这使得他们的聪明,没有用对地方。认真说起来,朝廷的那些高官,有哪个是傻蛋的?只是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上。如果每个人都用在正道上,明国早就一飞冲天了。
这时候的英国,还有大部分的西洋列强,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到达巅峰状态。虎贲军现在奋起直追,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整个欧洲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明国的人口多,整个欧洲的面积加起来,也没有明国的领土大。明国,怎么可能输给欧洲列强?
“大人,多尔衮说他想要一本《海权论》。”
莫落忽然到来,向张准请示。
“他要《海权论》?”
张准微微一愣。
多尔衮居然也知道了《海权论》的存在?
莫落解释说道:“他的确是这么说的。”
张准沉吟片刻,点头说道:“行给他吧”
当即让人拿出一本《海权论》,交给莫落,然后转给多尔衮。
莫落离开以后,张准的感觉,有点怪怪的。难道,多尔衮居然要开始琢磨海洋了?难得啊建虏的神,好像从来都没有提到过海洋的。不过这样也好,看看以后有没有用得上多尔衮的地方。这小子除了是鞑子之外,还是有些长处的。现在多尔衮在张准的手上,张准还真是不担心他玩什么花样,谅他也跳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不知不觉间,张准居然有个荒诞的想法,要是一刀杀了多尔衮,反而便宜他了。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到日本去和小日本互相对磕,以毒攻毒。以他的聪明才智,拿下日本,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要是日本他搞不定,那就让他去印度好了。去对付印度阿三总可以吧。要是连印度阿三都对付不了,那只好一刀杀了他了。
年初六,张准策马回到了浮山城。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万字大章这章的内容有些枯燥,有百度百科的嫌疑。我这本书和《顺明》的发展路线不同样,海洋的比重很大,所以要阐述一下的必要。如果说我骗钱,那也认了。】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