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风云际会 第二十章 巡航导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个军种两万多人的到来并却并没有让刘七有什么意外的感觉,真正让刘七感觉意外的是布莱恩竟然带着一支试验小队也来了安纳巴。并且布莱恩竟然还带来了十几枚Fi-103飞弹,世界上第一种飞航式导弹,公认的巡航导弹的始祖,还有三枚了刘七没听过的型号是F日tz-X的炸弹。按照布莱恩给的解释,这只是,只是实战试验而已。
布莱恩之所以能来非洲,也是因为刘七这次为了帮他完成实验,差点连小命都给丢了。布莱恩觉得要是自己不亲自来一趟的话,那从做人的方面就有点太那个了。再说了,布莱恩的小师妹贝蒂现在被英国人捉了去,布莱恩还指望刘七帮着救出小师妹呢
但是但是当刘七看到布莱恩带来的Fi-103飞弹之后,心中不禁大喊一声“这TM不是V1吗……”
只是试验而已,也只是对德军而言了,对美军来说就差不多是地狱了。Fi-103,原型是由Argus公司在1936年主导研发的一种无人飞行器,主要用途是训练靶机AS.292,军方编号FZG-43,后来呢,到了1939年时Argus公司拿出了更先进的设计方案,而根据这个方案,开发出的无人飞行器可以携带1000kg的有效载荷飞行500公里。
但是当时德军是那么的成功,仿佛其他国家的军队都不堪一击,英国、法国等国的陆军都相继倒在德国的战车之下,所以FZG-43这个方案并不受重视,当时的空军参谋长乌德特根本就看不上FZG-43,在乌德特的眼中,德国空军有可以近乎垂直俯冲的斯图卡就够了。
但是Argus公司没有放弃,在德国航空部碰壁后便与另外两家企业Lorentz-AG和Arado-Flugzeugwerke一起联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也就是Fie色ler飞机制造公司专门负责这个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Lorentz-AG公司的强项是无线电系统,德国空军的第一套无线电盲降设备就是该公司的杰作,利用两个无线电信号覆盖机场跑道,让信号的交错区域位于跑道的上空,来引导飞机进行降落。而Arado公司则是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擅长竞赛飞机的开发和研制,Ar-234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喷气式轰炸机,侦察机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但是整体来说除了Ar-234以外Arado公司就没有多少其他可以炫耀的地方了。
尽管FZG-43气动设计有缺陷但这并不是大问题,可是在德国空军那里却遇到了麻烦。德国航空部拒绝为该计划提供经费,因为当时所有的德国航空部主要负责人都把精力集中在新型战斗机和轰炸机上,对这个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武器设计几乎是连看一眼都不看
而因为Arado公司主要从事竞赛飞机的研制,P35方案的气动设计缺陷一直等到1942年1月22日时被Henkel公司赶出来的罗伯特-鲁泽尔加入了Fie色ler公司才使得当时的P35-Erfurt方案看起来更像Fi-103,尤其是上置发动机而垂尾置于发动机与机身之间的设计就是他设计出来的,既节约空间又强化了发动机与机身的连接。
同年6月5日修改完成后的计划再次提交德国航空部,而设计方案则因为不列颠空战的失利而得到了重视,正是军方编号Fi-103,后来又改为FZG-76用来掩盖该项目的真实目的。就在8月30日完成了第一枚Fi-103的制造。从那时开始进行了超过30次的发射试验,可是失败率超过了50%,Fi-103的制导系统和机身兼容性不好,而且机身强度也不过关,甚至连发射架都有设计缺陷,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625公里/h,射程225公里。
原本按照历史,一直到1943年夏制导系统与机身的兼容问题才会解决,可是历史因为刘七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偏差。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原本冯-布劳恩打算根据刘七提供的记忆金属开发一个专门的对地攻击导弹,但设计一个全新的导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是说完成就完成的。然而,一天冯-布劳恩和多恩伯格在实验室里时收到了一份文件,上面提到了一种编号为FZG-76的无人靶机要送往佩内明德进行研发,冯-布劳恩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在冯-布劳恩的催促下多恩伯格很快的批复了文件,而冯-布劳恩则立刻赶往柏林,找施佩勒元帅要FZG-76去了。
找到了施佩勒元帅后,冯-布劳恩才知道FZG-76的真实编号是Fi-103,正在研究中和A-4火箭类的的飞弹,而且施佩勒元帅也很快批准了冯-布劳恩的请求,但是并没有这么简单,Fie色ler公司的人拒绝将Fi-103交给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冯-布劳恩是党卫军的人,党卫军和空军那是相当的成问题。而Fi-103就是空军的秘密武器,而且在项目得到航空部的支持时他们都被戈林要求拒绝向陆军的人透露任何有关Fi-103的任何资料。后来,冯-布劳恩还是靠着施佩勒元帅电报才有了进展,不过对方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Fi-103的制导系统和机身的兼容问题才可以把Fi-103交给他。
当对方提出要求后,冯-布劳恩顿时就乐了:‘在行家面前舞刀弄枪,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冯-布劳恩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随后就要求他们把所有携带的Fi-103试验型(装备型号后面在跟个V就是试验型)送进工厂,而他自己则往仓库走去。很快,一枚竖立着的A-4出现在了Fie色ler公司的人的面前。那巨大的体型让他们感到一阵强烈的压迫感。原本火箭在进行运输时都是要躺着并由专门的拖车拖拽进行运输的,但是刚才Fie色ler公司的人员的态度被多恩伯格看在眼里,于是决定,动用专门为A9/A10研制的巨型履带式拖车,让他们安静一点,刚好也可以测试下拖车的性能。
就在运输A-4火箭的巨型拖车驶过众人面前时停了下来,而冯-布劳恩和几个运输人员将不大不小的几个设备从拖车上搬了下来,然后拖车再次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继续前进。冯-布劳恩可没管那些在那嘴巴张的足够塞进一枚航弹的Fie色ler公司的人,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将这些设备搬入了工厂,开始了改装。
可是说巧也巧,刚好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的老板梅塞施密特和Me-163的设计者亚历克山大-利佩什博士一起来到了佩内名的基地查看Me-163的进展。可是在接待室里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人,于是便向其他人问了冯-布劳恩与多恩伯格的去向,因为Me-163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认识利佩什博士,所以便告诉了他们布劳恩和多恩伯格的去向。然后就在工厂里看到了冯-布劳恩,多恩伯格和Fie色ler公司的人。他们在看见Fi-103的第一眼就发现自己被其吸引住了,要求观看试飞。就这样,试飞的参观人员中就又多了两名专家。
试飞开始了,Fi-103在助推火箭的强劲动力下从发射滑轨上起飞了,刚开始时,Fi-103是一切正常,随后Fi-103做出了让他们感到吃惊的事情:他飞回来了,还在做机动我左偏偏右偏偏上偏……嗯,没有往上偏。不过就在这几秒钟后,事故发生了,Fi-103的右翼整个折了下来,然后Fi-103便旋转着落到了地面。
很快,Fi-103的残骸被拿了回来,整个Fi-103被摔的一塌糊涂,尤其是用胶合板制作的机翼,只剩下了几块木板和木条。因为有两个飞机专家在内的原因,原因很快被确定出来了:太脆,设计不合理。许多飞机设计师对飞行器都很着迷,尤其是这种从未见过的飞行器。
于是呢,梅塞施密特和利佩什不请自来,将Fi-103重新设计了一遍。那个,说是重新设计是比较夸张了,实际上Fi-103还是那个样子,就是机翼更大更长了点,机翼内部设计小小的变了一下,改进了下发动机,重心重新配置了一下,发动机的位置更矮了点什么的……至于Fie色ler公司的人,早在Fi-103转弯的时候他们就被折服了。冯-布劳恩成功的用A-6火箭上的制导系统赢得了Fie色ler的信任,当然,代价是一套制导设备。
随后,冯-布劳恩立刻开始展现自己的能力,先是将原A-4火箭上的惯性导航系统从仓库里提了出来,进一步缩小改进,虽然体型比原装Fi-103的制导系统要稍微大一点,但是性能却不是盖的。用冯-布劳恩的话来说,就算是Fi-103倒着飞,也能平稳的向目标飞去。光有惯性导航系统是没有用的,惯性导航系统,顾名思义,在A-4上惯性导航系统起得只是稳定航向的作用,而Fi-103是平飞的,要命中目标还是需要动下脑筋的。
原来Fi-103使用的是里程计和磁罗盘进行进行制导的,理论精度是90%能够落在目标10公里的范围内,50%落在6公里的范围内。但是冯-布劳恩在观察后就觉得这个系统的精度有很大的缺陷,精度好是按固定的天气情况来计算的,如果天气不好怎么办?于是冯-布劳恩便将用在A-4上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安装了进去。由于原装Fi-103的制导系统是靠压缩空气驱动的,而新的制导系统是靠电池驱动的,所以,原本被压缩空气占据的巨大空间节省了下来,于是,无线电测向仪的核心便被塞了进去,可是所有的设备都塞进去依然还有剩余空间,Fie色ler公司的人便在那里填充了更多的炸药,这样Fi-103的载弹量就达到了900kg多一点。随后的首次发射试验命中精度便达到了100米以内,让Fie色ler公司的人直喊自己是在做梦。
可是,精度提升上来了,但是成本也同样上来了,原本只要大约7000马克就能生产一枚的Fi-103翻了一倍,达到了15000马克,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增加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的附属设备造成的,尽管冯-布劳恩也参与了计算机项目,也早将制导系统里那昂贵的继电器换成了电子管,但是价钱依然很贵。唯一的好处就是制造工时降低了。
最后还有改进后的脉冲发动机,虽然还在测试,但是预测性能要比原来的更好,功率更大,尤其是价格方面,价格下降的相当多,这是因为冯-布劳恩提议在发动机燃烧室内涂上在A-X也就是V-3导弹用的蚀壁材料来代替稀金,降低成本,虽然寿命从平均15个小时降低到只有1小时左右,但是Fi-103本身射程就不超过500公里,飞行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所以完全够用。而且,预计新的引擎可以使Fi-103提速到700公里以上。另外还有一种冲压/脉冲式复合发动机也被提上了日程表,而这个新的发动机可以使Fi-103打到800公里甚至更高的时速。
尽管10000马克对于空军那动不动就数万一架的战斗机来说实在是太便宜了,而且就性价比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但是冯-布劳恩仍然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更便宜的Fi-103,无线电测向仪及附属设备被拆除了,然后又装上了更多的设备,不光是机械设备,还有电子设备,例如用电子管做的飞控系统,专门用来计算磁罗盘偏差角度的机械计算器,一个自动点火设备防止发动机熄火,还有空速管,内置里程计,惯性转向仪等等。最后,新的Fi-103出炉了,编号为V22的功能与原版来说更加多种多样:能够根据航向,航速,仰角,自动的调整里程计计数速度,可以设置路径点,往反方向飞行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可以自动的调整航向而不像原来的型号只能做小规模调整。而原来的被动无线电制导型被称为Fi-103B,新的基于原型改进的虽然还没彻底完成但是已经有了他自己的编号:Fi-103C。
新型的Fi-103C在出厂时会被输入在特定引擎功率时在天气晴朗无风情况下的飞行速度,而Fi-103在飞行时根据当前飞行速度和出厂时的预设无风测试速度对比会自动的测出风速,并且结合航向,航速,仰角调整里程计的气阀来控制里程计计数,在航向超过90度的话还会自动的将里程计往回转;而新的飞控系统赋予了Fi-103一个从没有过的能力:路径点设置,飞控系统根据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机械计时器进行判断,在飞行了一定时间后自动的调整飞行方向,而因为新的Fi-103都增加了副翼,所以Fi-103进行转向时并不麻烦,况且还有惯性转向仪来进行辅助,可以使Fi-103在转向时进行倾斜来加速转向,但是整体里程还是需要进行人工计算,增加了里程计算的难度。最后也是最巧妙的设计是,冯-布劳恩和Fie色ler公司的人员分块了所有的设备和系统,也就是说所有的设备和系统都可以分成许多个部分交给不同的人来做,最后再将他们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减少工时的好办法。尽管看着很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只不过是更加巧妙的应用了下机械计时器和电子管设备。最后,Fi-103的价格成功的从15000马克降到了12000马克,这还只是未完成设计的Fi-103V22的试生产价格,正式投产预计会下降到8000-9000马克。
就在刘七在听完冯-布劳恩对Fi-103的解说后,感叹着机械设备的强大时,当然刘七更是期盼这种战斧巡航导弹的老祖宗V1的真实的表现到底是如何……V
三个军种两万多人的到来并却并没有让刘七有什么意外的感觉,真正让刘七感觉意外的是布莱恩竟然带着一支试验小队也来了安纳巴。并且布莱恩竟然还带来了十几枚Fi-103飞弹,世界上第一种飞航式导弹,公认的巡航导弹的始祖,还有三枚了刘七没听过的型号是F日tz-X的炸弹。按照布莱恩给的解释,这只是,只是实战试验而已。
布莱恩之所以能来非洲,也是因为刘七这次为了帮他完成实验,差点连小命都给丢了。布莱恩觉得要是自己不亲自来一趟的话,那从做人的方面就有点太那个了。再说了,布莱恩的小师妹贝蒂现在被英国人捉了去,布莱恩还指望刘七帮着救出小师妹呢
但是但是当刘七看到布莱恩带来的Fi-103飞弹之后,心中不禁大喊一声“这TM不是V1吗……”
只是试验而已,也只是对德军而言了,对美军来说就差不多是地狱了。Fi-103,原型是由Argus公司在1936年主导研发的一种无人飞行器,主要用途是训练靶机AS.292,军方编号FZG-43,后来呢,到了1939年时Argus公司拿出了更先进的设计方案,而根据这个方案,开发出的无人飞行器可以携带1000kg的有效载荷飞行500公里。
但是当时德军是那么的成功,仿佛其他国家的军队都不堪一击,英国、法国等国的陆军都相继倒在德国的战车之下,所以FZG-43这个方案并不受重视,当时的空军参谋长乌德特根本就看不上FZG-43,在乌德特的眼中,德国空军有可以近乎垂直俯冲的斯图卡就够了。
但是Argus公司没有放弃,在德国航空部碰壁后便与另外两家企业Lorentz-AG和Arado-Flugzeugwerke一起联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也就是Fie色ler飞机制造公司专门负责这个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Lorentz-AG公司的强项是无线电系统,德国空军的第一套无线电盲降设备就是该公司的杰作,利用两个无线电信号覆盖机场跑道,让信号的交错区域位于跑道的上空,来引导飞机进行降落。而Arado公司则是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擅长竞赛飞机的开发和研制,Ar-234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喷气式轰炸机,侦察机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但是整体来说除了Ar-234以外Arado公司就没有多少其他可以炫耀的地方了。
尽管FZG-43气动设计有缺陷但这并不是大问题,可是在德国空军那里却遇到了麻烦。德国航空部拒绝为该计划提供经费,因为当时所有的德国航空部主要负责人都把精力集中在新型战斗机和轰炸机上,对这个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武器设计几乎是连看一眼都不看
而因为Arado公司主要从事竞赛飞机的研制,P35方案的气动设计缺陷一直等到1942年1月22日时被Henkel公司赶出来的罗伯特-鲁泽尔加入了Fie色ler公司才使得当时的P35-Erfurt方案看起来更像Fi-103,尤其是上置发动机而垂尾置于发动机与机身之间的设计就是他设计出来的,既节约空间又强化了发动机与机身的连接。
同年6月5日修改完成后的计划再次提交德国航空部,而设计方案则因为不列颠空战的失利而得到了重视,正是军方编号Fi-103,后来又改为FZG-76用来掩盖该项目的真实目的。就在8月30日完成了第一枚Fi-103的制造。从那时开始进行了超过30次的发射试验,可是失败率超过了50%,Fi-103的制导系统和机身兼容性不好,而且机身强度也不过关,甚至连发射架都有设计缺陷,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625公里/h,射程225公里。
原本按照历史,一直到1943年夏制导系统与机身的兼容问题才会解决,可是历史因为刘七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偏差。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原本冯-布劳恩打算根据刘七提供的记忆金属开发一个专门的对地攻击导弹,但设计一个全新的导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是说完成就完成的。然而,一天冯-布劳恩和多恩伯格在实验室里时收到了一份文件,上面提到了一种编号为FZG-76的无人靶机要送往佩内明德进行研发,冯-布劳恩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在冯-布劳恩的催促下多恩伯格很快的批复了文件,而冯-布劳恩则立刻赶往柏林,找施佩勒元帅要FZG-76去了。
找到了施佩勒元帅后,冯-布劳恩才知道FZG-76的真实编号是Fi-103,正在研究中和A-4火箭类的的飞弹,而且施佩勒元帅也很快批准了冯-布劳恩的请求,但是并没有这么简单,Fie色ler公司的人拒绝将Fi-103交给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冯-布劳恩是党卫军的人,党卫军和空军那是相当的成问题。而Fi-103就是空军的秘密武器,而且在项目得到航空部的支持时他们都被戈林要求拒绝向陆军的人透露任何有关Fi-103的任何资料。后来,冯-布劳恩还是靠着施佩勒元帅电报才有了进展,不过对方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Fi-103的制导系统和机身的兼容问题才可以把Fi-103交给他。
当对方提出要求后,冯-布劳恩顿时就乐了:‘在行家面前舞刀弄枪,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冯-布劳恩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随后就要求他们把所有携带的Fi-103试验型(装备型号后面在跟个V就是试验型)送进工厂,而他自己则往仓库走去。很快,一枚竖立着的A-4出现在了Fie色ler公司的人的面前。那巨大的体型让他们感到一阵强烈的压迫感。原本火箭在进行运输时都是要躺着并由专门的拖车拖拽进行运输的,但是刚才Fie色ler公司的人员的态度被多恩伯格看在眼里,于是决定,动用专门为A9/A10研制的巨型履带式拖车,让他们安静一点,刚好也可以测试下拖车的性能。
就在运输A-4火箭的巨型拖车驶过众人面前时停了下来,而冯-布劳恩和几个运输人员将不大不小的几个设备从拖车上搬了下来,然后拖车再次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继续前进。冯-布劳恩可没管那些在那嘴巴张的足够塞进一枚航弹的Fie色ler公司的人,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将这些设备搬入了工厂,开始了改装。
可是说巧也巧,刚好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的老板梅塞施密特和Me-163的设计者亚历克山大-利佩什博士一起来到了佩内名的基地查看Me-163的进展。可是在接待室里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人,于是便向其他人问了冯-布劳恩与多恩伯格的去向,因为Me-163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认识利佩什博士,所以便告诉了他们布劳恩和多恩伯格的去向。然后就在工厂里看到了冯-布劳恩,多恩伯格和Fie色ler公司的人。他们在看见Fi-103的第一眼就发现自己被其吸引住了,要求观看试飞。就这样,试飞的参观人员中就又多了两名专家。
试飞开始了,Fi-103在助推火箭的强劲动力下从发射滑轨上起飞了,刚开始时,Fi-103是一切正常,随后Fi-103做出了让他们感到吃惊的事情:他飞回来了,还在做机动我左偏偏右偏偏上偏……嗯,没有往上偏。不过就在这几秒钟后,事故发生了,Fi-103的右翼整个折了下来,然后Fi-103便旋转着落到了地面。
很快,Fi-103的残骸被拿了回来,整个Fi-103被摔的一塌糊涂,尤其是用胶合板制作的机翼,只剩下了几块木板和木条。因为有两个飞机专家在内的原因,原因很快被确定出来了:太脆,设计不合理。许多飞机设计师对飞行器都很着迷,尤其是这种从未见过的飞行器。
于是呢,梅塞施密特和利佩什不请自来,将Fi-103重新设计了一遍。那个,说是重新设计是比较夸张了,实际上Fi-103还是那个样子,就是机翼更大更长了点,机翼内部设计小小的变了一下,改进了下发动机,重心重新配置了一下,发动机的位置更矮了点什么的……至于Fie色ler公司的人,早在Fi-103转弯的时候他们就被折服了。冯-布劳恩成功的用A-6火箭上的制导系统赢得了Fie色ler的信任,当然,代价是一套制导设备。
随后,冯-布劳恩立刻开始展现自己的能力,先是将原A-4火箭上的惯性导航系统从仓库里提了出来,进一步缩小改进,虽然体型比原装Fi-103的制导系统要稍微大一点,但是性能却不是盖的。用冯-布劳恩的话来说,就算是Fi-103倒着飞,也能平稳的向目标飞去。光有惯性导航系统是没有用的,惯性导航系统,顾名思义,在A-4上惯性导航系统起得只是稳定航向的作用,而Fi-103是平飞的,要命中目标还是需要动下脑筋的。
原来Fi-103使用的是里程计和磁罗盘进行进行制导的,理论精度是90%能够落在目标10公里的范围内,50%落在6公里的范围内。但是冯-布劳恩在观察后就觉得这个系统的精度有很大的缺陷,精度好是按固定的天气情况来计算的,如果天气不好怎么办?于是冯-布劳恩便将用在A-4上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安装了进去。由于原装Fi-103的制导系统是靠压缩空气驱动的,而新的制导系统是靠电池驱动的,所以,原本被压缩空气占据的巨大空间节省了下来,于是,无线电测向仪的核心便被塞了进去,可是所有的设备都塞进去依然还有剩余空间,Fie色ler公司的人便在那里填充了更多的炸药,这样Fi-103的载弹量就达到了900kg多一点。随后的首次发射试验命中精度便达到了100米以内,让Fie色ler公司的人直喊自己是在做梦。
可是,精度提升上来了,但是成本也同样上来了,原本只要大约7000马克就能生产一枚的Fi-103翻了一倍,达到了15000马克,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增加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的附属设备造成的,尽管冯-布劳恩也参与了计算机项目,也早将制导系统里那昂贵的继电器换成了电子管,但是价钱依然很贵。唯一的好处就是制造工时降低了。
最后还有改进后的脉冲发动机,虽然还在测试,但是预测性能要比原来的更好,功率更大,尤其是价格方面,价格下降的相当多,这是因为冯-布劳恩提议在发动机燃烧室内涂上在A-X也就是V-3导弹用的蚀壁材料来代替稀金,降低成本,虽然寿命从平均15个小时降低到只有1小时左右,但是Fi-103本身射程就不超过500公里,飞行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所以完全够用。而且,预计新的引擎可以使Fi-103提速到700公里以上。另外还有一种冲压/脉冲式复合发动机也被提上了日程表,而这个新的发动机可以使Fi-103打到800公里甚至更高的时速。
尽管10000马克对于空军那动不动就数万一架的战斗机来说实在是太便宜了,而且就性价比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但是冯-布劳恩仍然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更便宜的Fi-103,无线电测向仪及附属设备被拆除了,然后又装上了更多的设备,不光是机械设备,还有电子设备,例如用电子管做的飞控系统,专门用来计算磁罗盘偏差角度的机械计算器,一个自动点火设备防止发动机熄火,还有空速管,内置里程计,惯性转向仪等等。最后,新的Fi-103出炉了,编号为V22的功能与原版来说更加多种多样:能够根据航向,航速,仰角,自动的调整里程计计数速度,可以设置路径点,往反方向飞行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可以自动的调整航向而不像原来的型号只能做小规模调整。而原来的被动无线电制导型被称为Fi-103B,新的基于原型改进的虽然还没彻底完成但是已经有了他自己的编号:Fi-103C。
新型的Fi-103C在出厂时会被输入在特定引擎功率时在天气晴朗无风情况下的飞行速度,而Fi-103在飞行时根据当前飞行速度和出厂时的预设无风测试速度对比会自动的测出风速,并且结合航向,航速,仰角调整里程计的气阀来控制里程计计数,在航向超过90度的话还会自动的将里程计往回转;而新的飞控系统赋予了Fi-103一个从没有过的能力:路径点设置,飞控系统根据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机械计时器进行判断,在飞行了一定时间后自动的调整飞行方向,而因为新的Fi-103都增加了副翼,所以Fi-103进行转向时并不麻烦,况且还有惯性转向仪来进行辅助,可以使Fi-103在转向时进行倾斜来加速转向,但是整体里程还是需要进行人工计算,增加了里程计算的难度。最后也是最巧妙的设计是,冯-布劳恩和Fie色ler公司的人员分块了所有的设备和系统,也就是说所有的设备和系统都可以分成许多个部分交给不同的人来做,最后再将他们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减少工时的好办法。尽管看着很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只不过是更加巧妙的应用了下机械计时器和电子管设备。最后,Fi-103的价格成功的从15000马克降到了12000马克,这还只是未完成设计的Fi-103V22的试生产价格,正式投产预计会下降到8000-9000马克。
就在刘七在听完冯-布劳恩对Fi-103的解说后,感叹着机械设备的强大时,当然刘七更是期盼这种战斧巡航导弹的老祖宗V1的真实的表现到底是如何……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