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军队先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华夏在争夺澳洲最后一块地盘,引起美日和解的时候,孟享就已经觉察到了华夏冒尖太快,要遭到那些老牌帝国的打击了。
就像是欺生一样,新旧势力为了利益总是要争斗一番,才认可后来者的实力足以和他们坐在一张餐桌上。
美国、德国等都是从类似的打击下挺过来的,现在的华夏同样不惧类似的压制。
只可惜恰逢这场世界性的大战,正是吃大餐的时候,一些打压就走样了,就连华夏的应对之策也不得不改变。
说实在的,孟享真不怕英美和日本人联手,但却希望他们的联手攻来要延后一些。在此刻英法顾不上亚洲,谁能抢到大餐就是谁的时候,若只顾着厮杀,说不定真的便宜别人。
英国人的挑唆,美国人轻易不会上当,但若是华夏表现的过于强势,美国人也不介意顺水推舟的提前打压。
一般的打压,华夏可以不在乎。但华夏现在的工业基础已经夯实,正在提高的阶段,最近购买的那么多的机器和技术没有外国技术人员的指点,靠着华夏自己来摸索,还真得耽搁不少时间。一些高层次的技术,还是需要有人来领路的。
虽然华夏还有德国人那一线,但博采众长,才更容易提高。
况且,孟享也没有硬顶的打算,能多消磨一份对手的实力,就绝不放过这种渔翁得利的机会。至少孟享现在心中还是有些遗憾,即使他推手了很久,但事情总有意外,美日两国的损伤至今还没有达到他理想的程度。何妨不再让结果变得更理想一些?
在通过克隆间谍们逆天的手段把握了英美的部分底线后,孟享自然就定下了低调过渡的计划,示敌以弱,准备扮猪吃老虎。
国内的那些情况,不需要克隆间谍,单纯是忠心的克隆兵的掌控。以及这些年来培养起来的普通人嫡系,就足以让孟享掌控大局,即使是议会中也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这样被人倒逼的局面。
这同华夏军队北方举动一样。都不过是孟享的布局而已。
既然民主了,孟享不介意烘托出一些民主的气息。整个军队以及整个国家的钱袋子都在孟享的掌握之中,给别人一些民主的说话权力又如何?更何况,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军费问题确实让孟享一直都很头疼。
有了基地生产绝大部分武器,孟享并不是太发愁。
为让他头疼的是,随着军队费用的一些情况的公开化。他需要一些借口来解释众多武器费用的来源。
自掏腰包破家为国这样的傻子精神短时间可以糊弄,但时间长了,没几个人相信。那家的钱财也不可能支撑那么久的消耗。
尤其是伴随着华夏国防军的机械化进程,这样的费用消耗更是惊天。
孟享不想妖孽太过,即使有克隆兵们掌管着财权,封锁着那些秘密,但世人不都是傻子,总有怀疑。这就需要一些说得过去的手段。
稍稍向国家财政转移。却差点把国家财政压垮了。
随着军队部分费用转向财政,尤其是巨额的军饷和各种军队福利待遇的费用慢慢的转移,压力就落到了国家财政头上。
孟享一开始就差不多先免除了大半的农业税负。加上对工商的扶持减免等政策,使得国家财政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好转增加太多,而一方面免费的义务教育,部分医疗补贴,到处完善的公共设施建设,使得财政已经是空乏。
千万人的薪水和战时优厚的福利待遇的数目已经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座大山一样的压过去。
虽然发饷用的是国家新发行的信用货币,可以直接从印钞机上印下来,但也不是无节制的滥发引起通货膨胀,在全国金融体系统筹一体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不亚于饮鸩止渴。
若是再加上占去大头的武器开支以及军队建设的其他费用,绝对是很多人一辈子仰望到绝望的数目。
当然,这一座座金山堆砌出来的数字对一些人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老蒋等人的发难,也有想把军费开支摊开亮出来,在其中分润一二的意思。
孟享顺水推舟的却选择了按照他们中不少人的意愿,做出了裁军的部署。
此裁军。非彼裁军。
一帮子战兵放下武器,当起了工程兵,依旧还是兵。不过,减少的费用可不小。
军队在打仗的时候,费用很高,即使是训练的时候,各种补贴费用和损耗费用也是不少。有了二百万军队不上战场,缩减训练,省出的费用足以让财政缓一口气。况且,华夏也需要他们挑起建设兵团的重任。
当初开发西伯利亚的时候,不少人还在那些优惠政策吸引下,还有兴趣去当移民。但随着国内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国民骨子中的故土难离的思想开始发作。那些偏远地区哪里能和越来越繁荣的家乡相比?说实在的一些地区的小县城也比西伯利亚的城市繁华。
数百年来,华夏人的冒险开拓的基因早已经沉寂,小富则安的思想占据着主流。
这也导致华夏自愿去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少。
偏偏这种东西,用强制的手段,效果并不好。要不然后世俄国人也不会大量的从北方跑回欧洲,导致西伯利亚出现大量的空巢城镇了。
澳洲这个富饶的地方,不需要多鼓动,就能凑齐百十万的移民,但北方和南洋的一些地方,确实是环境很恶劣。
当然,中亚、南洋甚至西伯利亚都有不少乐土,但人们已经先入为主,即使舆论大肆宣传鼓动,也很难鼓动人积极的去做,需要慢慢的影响。
偏偏孟享缺少足够的时间。
移民了一千万的北方还好说一些,中亚和目前华夏打下的东南亚的部分都局势不稳。
仅仅靠着军队来弹压是不足的,最佳的方式莫过于用华夏的人口多的优势碾压所有的民间抵抗意识,把那些地方彻底变成华夏的主场。甚至连台湾、朝韩等地,也需要有掺杂华夏大陆的移民,来影响整个地区的思想意识。
北方赶走了苏俄人的一张白纸上的作画自然简单了一些,中亚那边还保留一些不愿意来开的本分的少数民族,需要在信仰和文化上磨合以及同化都需要时间和足够的移民大军,但显然整个中亚的二百多万移民还是少了些。
至于中南半岛更是如此,当地的土著人人口增长速度不逊于华夏,而且人口众多,要想彻底消化掉,也只能打着一手削减一手掺杂的手段,移民少了同样不管用。
但现在的移民人数是远远不足。
即使孟享已经派人提前研制出来了青蒿素,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环境和气候还是让众多的华夏移民不适应,一些环境好的地方好安置,但一些重要地区条件却恶劣的地方,依旧无法长期维持。靠周围的华人,人员又偏少了些,也不是长久之计。
“移民之举,军队先行!”孟享沉思良久后,做出了这样的指示。
古代边疆的屯田,虽然也有减轻经济压力的举措,但其中也透着军队先行的意味。依靠军队的纪律性,把周围的恶劣环境当做对手,一点点的把周边的环境改善,通商交流方便了,才会有更多的移民跑来荫遮受益。
华夏很多重镇无不是如此而来。
眼下,在移民不足的情况下,孟享也不介意军队先行做一个表率。
华夏的国防军,填充了不少的地方军阀,在当初统一国家的时候,不适合直接清理,但时间长了稳定下来后,有一些可以适当的削减。即使是先锋军中,也有一些人不适应漫长的战争,需要退出激烈的战斗队伍行列。
而且从38年到现在,也有一些不少的老兵成家立业,厌倦了战争。
并不是所有的青壮都适合做一名合格的士兵,但孟享需要建立起服兵役的义务理念,当安排一些士兵的去向的时候,孟享想到了建设兵团。
那些半军半民的建设兵团将很快带着数倍于他们的家人,成为华夏新边疆的拓荒者。
现在西藏、新疆和外蒙就已经有了二百万左右的建设兵团,随着国防军向机械化精兵战略发展,孟享再次甩出了二百万的名额,向中亚和南洋发展。甚至以后随着大战的结束,这个数字还会更多。
在同时迷惑了外界视线的情况下,连英美也不知道,华夏军队在一边向外裁军的同时,一边也在不断精挑细选的吸纳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兵源。
除去建设兵团和国内的武警部队外,目前仅仅华夏的正规作战军队人数依旧超过了八百万,正枕戈达旦的准备着新一轮的对外扩张。(未完待续)RQ
当华夏在争夺澳洲最后一块地盘,引起美日和解的时候,孟享就已经觉察到了华夏冒尖太快,要遭到那些老牌帝国的打击了。
就像是欺生一样,新旧势力为了利益总是要争斗一番,才认可后来者的实力足以和他们坐在一张餐桌上。
美国、德国等都是从类似的打击下挺过来的,现在的华夏同样不惧类似的压制。
只可惜恰逢这场世界性的大战,正是吃大餐的时候,一些打压就走样了,就连华夏的应对之策也不得不改变。
说实在的,孟享真不怕英美和日本人联手,但却希望他们的联手攻来要延后一些。在此刻英法顾不上亚洲,谁能抢到大餐就是谁的时候,若只顾着厮杀,说不定真的便宜别人。
英国人的挑唆,美国人轻易不会上当,但若是华夏表现的过于强势,美国人也不介意顺水推舟的提前打压。
一般的打压,华夏可以不在乎。但华夏现在的工业基础已经夯实,正在提高的阶段,最近购买的那么多的机器和技术没有外国技术人员的指点,靠着华夏自己来摸索,还真得耽搁不少时间。一些高层次的技术,还是需要有人来领路的。
虽然华夏还有德国人那一线,但博采众长,才更容易提高。
况且,孟享也没有硬顶的打算,能多消磨一份对手的实力,就绝不放过这种渔翁得利的机会。至少孟享现在心中还是有些遗憾,即使他推手了很久,但事情总有意外,美日两国的损伤至今还没有达到他理想的程度。何妨不再让结果变得更理想一些?
在通过克隆间谍们逆天的手段把握了英美的部分底线后,孟享自然就定下了低调过渡的计划,示敌以弱,准备扮猪吃老虎。
国内的那些情况,不需要克隆间谍,单纯是忠心的克隆兵的掌控。以及这些年来培养起来的普通人嫡系,就足以让孟享掌控大局,即使是议会中也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这样被人倒逼的局面。
这同华夏军队北方举动一样。都不过是孟享的布局而已。
既然民主了,孟享不介意烘托出一些民主的气息。整个军队以及整个国家的钱袋子都在孟享的掌握之中,给别人一些民主的说话权力又如何?更何况,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军费问题确实让孟享一直都很头疼。
有了基地生产绝大部分武器,孟享并不是太发愁。
为让他头疼的是,随着军队费用的一些情况的公开化。他需要一些借口来解释众多武器费用的来源。
自掏腰包破家为国这样的傻子精神短时间可以糊弄,但时间长了,没几个人相信。那家的钱财也不可能支撑那么久的消耗。
尤其是伴随着华夏国防军的机械化进程,这样的费用消耗更是惊天。
孟享不想妖孽太过,即使有克隆兵们掌管着财权,封锁着那些秘密,但世人不都是傻子,总有怀疑。这就需要一些说得过去的手段。
稍稍向国家财政转移。却差点把国家财政压垮了。
随着军队部分费用转向财政,尤其是巨额的军饷和各种军队福利待遇的费用慢慢的转移,压力就落到了国家财政头上。
孟享一开始就差不多先免除了大半的农业税负。加上对工商的扶持减免等政策,使得国家财政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好转增加太多,而一方面免费的义务教育,部分医疗补贴,到处完善的公共设施建设,使得财政已经是空乏。
千万人的薪水和战时优厚的福利待遇的数目已经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座大山一样的压过去。
虽然发饷用的是国家新发行的信用货币,可以直接从印钞机上印下来,但也不是无节制的滥发引起通货膨胀,在全国金融体系统筹一体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不亚于饮鸩止渴。
若是再加上占去大头的武器开支以及军队建设的其他费用,绝对是很多人一辈子仰望到绝望的数目。
当然,这一座座金山堆砌出来的数字对一些人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老蒋等人的发难,也有想把军费开支摊开亮出来,在其中分润一二的意思。
孟享顺水推舟的却选择了按照他们中不少人的意愿,做出了裁军的部署。
此裁军。非彼裁军。
一帮子战兵放下武器,当起了工程兵,依旧还是兵。不过,减少的费用可不小。
军队在打仗的时候,费用很高,即使是训练的时候,各种补贴费用和损耗费用也是不少。有了二百万军队不上战场,缩减训练,省出的费用足以让财政缓一口气。况且,华夏也需要他们挑起建设兵团的重任。
当初开发西伯利亚的时候,不少人还在那些优惠政策吸引下,还有兴趣去当移民。但随着国内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国民骨子中的故土难离的思想开始发作。那些偏远地区哪里能和越来越繁荣的家乡相比?说实在的一些地区的小县城也比西伯利亚的城市繁华。
数百年来,华夏人的冒险开拓的基因早已经沉寂,小富则安的思想占据着主流。
这也导致华夏自愿去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少。
偏偏这种东西,用强制的手段,效果并不好。要不然后世俄国人也不会大量的从北方跑回欧洲,导致西伯利亚出现大量的空巢城镇了。
澳洲这个富饶的地方,不需要多鼓动,就能凑齐百十万的移民,但北方和南洋的一些地方,确实是环境很恶劣。
当然,中亚、南洋甚至西伯利亚都有不少乐土,但人们已经先入为主,即使舆论大肆宣传鼓动,也很难鼓动人积极的去做,需要慢慢的影响。
偏偏孟享缺少足够的时间。
移民了一千万的北方还好说一些,中亚和目前华夏打下的东南亚的部分都局势不稳。
仅仅靠着军队来弹压是不足的,最佳的方式莫过于用华夏的人口多的优势碾压所有的民间抵抗意识,把那些地方彻底变成华夏的主场。甚至连台湾、朝韩等地,也需要有掺杂华夏大陆的移民,来影响整个地区的思想意识。
北方赶走了苏俄人的一张白纸上的作画自然简单了一些,中亚那边还保留一些不愿意来开的本分的少数民族,需要在信仰和文化上磨合以及同化都需要时间和足够的移民大军,但显然整个中亚的二百多万移民还是少了些。
至于中南半岛更是如此,当地的土著人人口增长速度不逊于华夏,而且人口众多,要想彻底消化掉,也只能打着一手削减一手掺杂的手段,移民少了同样不管用。
但现在的移民人数是远远不足。
即使孟享已经派人提前研制出来了青蒿素,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环境和气候还是让众多的华夏移民不适应,一些环境好的地方好安置,但一些重要地区条件却恶劣的地方,依旧无法长期维持。靠周围的华人,人员又偏少了些,也不是长久之计。
“移民之举,军队先行!”孟享沉思良久后,做出了这样的指示。
古代边疆的屯田,虽然也有减轻经济压力的举措,但其中也透着军队先行的意味。依靠军队的纪律性,把周围的恶劣环境当做对手,一点点的把周边的环境改善,通商交流方便了,才会有更多的移民跑来荫遮受益。
华夏很多重镇无不是如此而来。
眼下,在移民不足的情况下,孟享也不介意军队先行做一个表率。
华夏的国防军,填充了不少的地方军阀,在当初统一国家的时候,不适合直接清理,但时间长了稳定下来后,有一些可以适当的削减。即使是先锋军中,也有一些人不适应漫长的战争,需要退出激烈的战斗队伍行列。
而且从38年到现在,也有一些不少的老兵成家立业,厌倦了战争。
并不是所有的青壮都适合做一名合格的士兵,但孟享需要建立起服兵役的义务理念,当安排一些士兵的去向的时候,孟享想到了建设兵团。
那些半军半民的建设兵团将很快带着数倍于他们的家人,成为华夏新边疆的拓荒者。
现在西藏、新疆和外蒙就已经有了二百万左右的建设兵团,随着国防军向机械化精兵战略发展,孟享再次甩出了二百万的名额,向中亚和南洋发展。甚至以后随着大战的结束,这个数字还会更多。
在同时迷惑了外界视线的情况下,连英美也不知道,华夏军队在一边向外裁军的同时,一边也在不断精挑细选的吸纳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兵源。
除去建设兵团和国内的武警部队外,目前仅仅华夏的正规作战军队人数依旧超过了八百万,正枕戈达旦的准备着新一轮的对外扩张。(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