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搜集文物和江浙根据地的扩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87章 搜集文物和江浙根据地的扩张
因为当年英法等国的很多士兵都是满载而归的,而且他们私人的财产受到了一定的保护,所以民间的文物特别多,一点不亚于官方手中的存货。这个时代,华夏的经济实力不行,自然文物的价值也不被人太重视。可以用一点面包或者糖果,香烟都能轻易的换到。
此时的战争明显对英国人不利,对前景渺茫的民众们,宁愿把手中的那些“装饰品”换成更需要的生活物资。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时逢乱世,很多古董的价值不值一提。
文物中的贵重金属,他们可能不会换。但瓶瓶罐罐和容易损毁的纸张之类的却是早换出手去最好。
此时英国人还有些存货,还不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付出的代价相应要多一些。但如果历经战火后,还不知道有多少文物要被损毁。孟享才选择了提前来兑换。相比起华夏文明的那些不可再生的结晶来,多付出一点资源和金钱,算不得什么。
如果单纯收购华夏文物,可能引起华夏文物价格的提升,也容易引起英国政府的注意。所以这一次的兑换,不仅仅包括华夏文物,几乎什么文物都收购。埃及的、印加和玛雅人的、印度、古巴比伦的、阿拉伯的各个国家的都收购。
这个时候除了欧洲文明的一些文物,这些欧美人会自觉保护,价格也比较高外,其他地区的文物在大众的眼里边,并不是像少数的专家那么稀罕。不过,孟享却知道后世的文物价格的飙升。不说别的,就说阿拉伯的文物吧,当那些阿拉伯的石油大富豪们,看到本民族的文物后,绝对是一掷千金的肥羊形象。
当然比如埃及、古巴比伦、玛雅、古印度等国家的文物虽然没有多少后人来高价购买,但这些文物中包含的古代文明的历史,可以解开一个个的谜团,更好的认识人类的发展。这也是孟享不容错过了。
收购的文物多了,付出的代价自然也就多,孟享也不是全面收购。自国内招来的近百位鉴定师,涉及各方面,但重点是文字记载的各种媒体。
文字无疑是最直接的记载历史的工具。经过满清几百年的折腾,华夏的文字记载缺失了很多。一些书籍,比如《天工开物》等,还需要从日本人那里才了解到。相比那些花瓶,文字可以更加明确的告诉我们一点什么。
历史的研究和文物的收藏有重复的地方,但目的也不尽相同。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即使是那些后世卖到上亿的那些花瓶,也比不上一块甲骨文牛骨头或者龟壳。
孟享收购文物是为了了解历史,让华夏文明更加的充实,而不是为了收藏赚钱。
一些仅仅是稀世珍品,而历史研究价值不大的物品,孟享也没有兴趣采购。绝对不会像后世的那几颗生肖头像那样,花上上亿的钱来买些猪头、狗头。有那个钱还不如投资教育,多出几个人才,为华夏多添一份新鲜的元气,而不是守着棺材板的暮气沉迷。
还不如等到国家强大了,再抢回来。若不是担心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消失,孟享只会等到以后指挥大军来抢劫。破坏诸如希腊、罗马还是欧美的一些艺术品,孟享不心疼,但自己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传承,却是能保留一些就尽量多保留。
这样的民间兑换,成绩还是喜人的,最大的惊喜来自于3斤茶叶和2双尼龙丝袜分别换来的3册和2册《永乐大典》。其中就有邓御夫编纂比《齐民要术》还要详细的的《农历》的一部分。
当年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翰林院,翰林院中无尽的藏书很多被焚为漫天的纸灰。《永乐大典》被抢的抢、烧的烧、盗得盗,翰林院最后是剩下了64册。要知道永乐大典共有10095册,远不是删去了大量科技和军事等著作的阉割版的《四库全书》可比。
虽然后来经过了多方搜集保护后,到了34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手中也不过才有93册残本而已。后世孟享曾记得永乐大典现存的400余册也是分布在8个国家。
先锋军占据了北平后,当初要要运到美国去的六十多册《永乐大典》,被返还了回来,从日本人手中有夺回了2册。加上这5册的意外惊喜,先锋军手中已经掌握有百册了。
不过,还有陆续的《永乐大典》被收集到先锋军的手中,因为这次的文物收购和兑换不止是来自民间,即使官方,也早就采取了这些兑换。不过,他们需要的不是粮食,而是武器。
德国人是最早和先锋军合作的,他们官方的那些华夏文物大多数还给了先锋军。而先锋军只是把自己的那些bf-109b飞机、iib型潜艇等武器也送给了德国人而已。其中就有12册《永乐大典》。
等到法国人投降后,这样的交易也在进行,先锋军的一些ju-88轰炸机和斯图卡d飞机就直接换成了凡尔赛宫中的华夏文物。其中《永乐大典》就有9册。
其他国家诸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当年曾入侵华夏的,一样被德国人调解着,用点军火收回了当年的华夏文物。又发现《永乐大典》8册。
就连英国人,也乐意用那些华夏文物换取先锋军的武器和态度上的支持。华夏此时还保持着中立。但英国人也知道先锋军左右着未来华夏的走势,如果华夏彻底倒向了德国人,不要说东南亚,即使印度也有危险的可能。所以先锋军仅仅用一艘斯科特驱逐舰。就换来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皇室中收藏的大多数华夏文物。
当然也有还一些没有归还,但这些需要慢慢的收回来。前线虽然紧迫,但英国人还没有到哭出来的时候,孟享自然也不着急。这一次从英国人官方手中取得的文物就不少,仅仅《永乐大典》就有37册。
“没想到啊!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多!”这些年负责《永乐大典》收集和考订的袁同礼和赵万里等几人见到摆在他们面前的这一百多册典籍,不由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而更多文物的回归成了华夏的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郭沫若对于文物考究较多,虽然人品很难让人认同,但真实的学问还是有的,也算是扛旗的人物。此一次在众人的推举下,由他牵头组织人开始整理这些文物。
华夏文物一直得不到特别的珍惜,除了一些历史性的原因外,文物过多,无法妥善保护是一方面。孟享在一边派人学习英法等国保存文物的一些先进方法,一边也是头疼海量文物的保护上。
文物保护和修缮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的。单靠国家是不够的,民间的力量也需要加入进来。但民间的力量加入进来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市场,从而诱发大量盗墓的产生。不要说后世,即使在此时,洛阳等地的盗墓就极其猖狂。这些文物很多又流向了国外,其中以日本人居多。
这些盗掘损失的其实不仅仅是这点利益,说实在的考古学家眼中在乎的不是这些文物在谁的手中,而是那些绝大多数都是蹩脚水平的盗墓者对墓葬的破坏,使得无法完整的再现历史。
不过,在实行低保后,有了生活的保障,和低保惩罚的制约,加上联合战区内相关法规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有克隆兵在执行严格的法律监督和国民卫队在四处的巡视,使得包括洛阳和安阳等地的盗掘差了很多。
孟享思虑了半天,还是模仿了后世的方式把文物分类加以保护。
在文物史迹中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
而在文物藏品中,分为三级。因为战区内对个人的财产也是施行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保护。所以众人手中的那些文物,战区政府也不能随意的剥夺。个人都是可以持有的。但一二级文物必须接受战区政府的注册,不得随意买卖交易。
介于文物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国家可以在于持有人协商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物进行借用研究,当然这其中有期限的限制和一定的补偿。
各地区新发现的无主古墓等,当地村镇及发现者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获得其中的三级文物的归属和买卖支配权。一级不得进行交易,归属联合战区全民所有。二级文物一般也不进行交易,如果交易,相关款项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国家和地区以及个人的所得。
如果古墓需要保护,暂时不进行挖掘,可以留到以后挖掘后对其进行补偿。
这样的制度也就使得当地集体受益的民众对盗墓者自动形成了一定的抵制,让盗墓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孟享特地在北平、洛阳和长安城这三个地方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交易场所,制订了相关的税费,这个才是政府所获得的巨大利润所在。但却是必须专款专用的专门用于文物古迹和文物藏品的保护和修缮。相关古迹的修缮原则上是采用后世欧洲保护古堡和古迹那样的,以保持原状为主,不再狗尾续貂的修复,出现类似圆明园重修那样的笑话。
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已经逐步健全,就连这次从欧洲淘来的文物,也是经过分类,部分归于国家保护,部分拍卖,所得款项或者用于文物的保护和采购,后边还有大量的文物需要购买。虽然所花的代价很小,但挡不住数量太大,这个除了孟享投入了专项资金外,文物专项资金中也划拨出一部分用于这次大采购。
欧洲陷入战争,还只是中前期,以后苦难的日子更多,大量的文物会更加的贬值。而孟享只是布下各处网点,等待着一点点的收网就行。
当然,那些黑市和当铺也不仅仅是交换文物,各种物品都是有一定的价值的,黄金、白银、铂金,甚至硬通货也统统的吃进,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也在搜刮中。乱世之中,一些不适合战争的人才总是会被没落和忽视的。38年起就在英国等地留学的那些华夏的学生们临走的时候,还不忘记邀请着他们的一些老师。
毕竟华夏的吸引力不如美国,绝大部分人不是选择留下,就是去了美国。
当大量英法的学生和青年走向前线的时候,一些没有走的华夏留学生还是可以躲在空荡荡的教室中,享受着他们的导师手把手的近距离教导的机会。
战争给了华夏更好的机会,孟享劫掠的不仅仅是文物,和财富,还有知识和人才。
这就是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战斗和流血而战,而是为了更多的利益。华夏虽然没有参战,只是干看着德国人和英国人在那条小水渠上空拼得你死我活,但每天来自各方的情报,还有各处的安排,却已经让先锋军的领导班子忙得连轴转。
孟享也不清闲,他真是感觉不到醉卧美人膝的那种轻松。每天都有事情需要他来做决断。虽然每天批示的事情不多,但一语之间,就有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这种沉重时常压得他喘不气来,夜不能寐。这些东西不是基地能代替的,只能通过他自己来判断分析。
此时他才体会到后世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个领导人,几年中就苍老很多的苦楚,即使坐在那里不动,脑海中也闪现过万般的念头。不老才怪!
当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即使此时孟享什么也不管,下边的整个体系照常运转,也不多一个傀儡。但抱着历史金手指而来,如果是不从各方面改变一下的话,枉费穿越者这个宇宙之骄子的名头了。所以,孟享格外忙碌也就不奇怪了。
刚刚处理了抢劫黄金的事情,日本人的事情又来了。
因为先锋军攻入了热河,使得日本人和伪满洲不断的在叫嚣。就连国内的一些人也在埋怨,埋怨先锋军不先收复江浙、两淮的失地,而先去攻击伪满。在他们的眼中,无疑伪满地区的亲疏度要比江淮等地差了很多。毕竟伪满是早就被日本人占去的,中央政府和日本人的几个停战协定中,那里还都默许了暂时归日本人管辖。而江浙地区则是属于当初中央政府的直隶之地,应该首先夺回。
“蒋中正也是难过!”阎锡山说这个的时候,眼中流露出的情绪很复杂,有点同病相怜,也有点幸灾乐祸。
这些人的腔调,一部分也是老蒋在后边操纵的。
老蒋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很多中央军加入了先锋军,让他省了不少积欠的军饷。但为了守住现有的地盘,必须要有大军守护,百万大军的规模是不能少的,而且有了先锋军的对比,一些费用该花还是得花,尤其是拉拢那些上层军官。这样下来,单纯军费的开支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国统区内的工商业却是不景气,就连农业也因为年景不好,税收减少。各地虽然搜刮,但有了先锋军的对比,反而抗税的多了起来。尤其是在与先锋军的地盘接壤的地方,更是集体投向先锋军。有时候连军队都压不住。
于是,先锋军的联合战区通过蚕食,不断的朝外扩张着。但只要先锋军不是大举扩张,直接洗牌,中央政府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和先锋军不断的扯皮。中央政府内还有很多人在骑墙,面对先锋军的巨大实力,老蒋也不敢翻脸,只要拖一天算一天,慢慢的巩固自己绝对忠心的势力。
不过,先锋军虽然是蚕食,但那张嘴也太大了点,虽然临界的地方几天消化一个乡镇,半月一个县城,但挡不住边界长,不知不觉间就渗透到了武汉边上了。就连武汉的那些民众也希望让实力更强的先锋军来保护他们。
先锋军强大,不止是传闻。不说前一段时间,几天功夫就收复大半个热河,单单说武汉吧,即使中央军陈兵三十多万在附近,上一次也差点让佯攻的鬼子攻进华容地区。多亏了先锋军的战机救援及时,用空中火力覆盖逼退了鬼子。
仅仅是空军就逼退了鬼子,何况他们还有强大的陆军。加上先锋军的各项政策,此时武汉各界也在讨论全民选举加入先锋军联合战区的事情。
即使然是全民选举,别人就说不出什么来,如果有人插手,先锋军也会直接进行干涉,美其名曰保卫民主,还民众以民权。偏偏社会各界都支持这个,这也是让老蒋头疼的事情。先锋军占绝了更大的大义,比之中央政府的话语还管用。
不得已,老蒋又开始挑动着先锋军去向日本人下手。他的身边,江浙财团的影响依旧,他的祖坟还在浙江奉化,自然是希望先收复这些地方。可中央军在江浙一带的势力不强,即使人数多了,也不一定能从日本人手中夺过来。这时候他只能催促先锋军行动了。
无论怎么,自己的家乡在先锋军的手中,也比在鬼子手中被搜刮好。
日本人在先锋军前屡受挫败后,加紧了对占领地的搜刮力度,江浙一带的百姓怨声载道。也更多的靠向了先锋军。
江浙地区是老蒋的根据地,对于老蒋的中央政府更加的认同,加上前期先锋军的实力弱小,一直没有打开局面,仅仅守着天目山而已。
直到去年在天目山设置了基地后,加上先锋军的威名也逐渐被人接受,鼠一他们才真正的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快速的扩张中。不过他们的战斗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同样利用优势的兵力一点点的蚕食着周围。比不得北边的战绩显然,但也和周围的鬼子和伪军交战了上百次之多,歼灭鬼子3万多人了。
地盘更是一再扩张,北边占到了宣州和潥阳,西边扩张到了鄱阳湖和信江,南边最近已经越过了浙赣铁路,到了与福建搭界的分水关和枫岭关一带,开始在括苍山以北的地区建立政权。
只是沿海的那些城市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行动,而且不少城市是从中央军那里接收来的,这也使得先锋军的江浙根据地并不是如北边的联合战区风光。
这也是无奈的,江浙地区没有多少煤炭资源,就连石油资源,孟享的脑海中也没有印象。整个江浙根据地只靠着一个分基地来支撑。鼠一他们的游击纵队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快三十万人了。但武器和弹药的匮乏就显现了出来,更不用说依靠基地来巩固海防了。
此时先锋军的海军只是巡防到淮河一带,在空军的支持下,日本人也默许了这个局面。但海面舰船想要冲到长江口,都有些困难。先锋军的鱼雷快艇和日本人的炮击有过两次冲突,虽然先锋军借助武器先进和人多的优势打了一个不分上下,但大型舰船一直没有和日本人切磋一把。
至今先锋军的海军还有些稚嫩,孟享也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却和日本人拼一个你死我活。
北边的联合战区是因为有了众多的巨炮和岸炮才守住了海防,但南边没有了分基地的支持,那么多的海岸线就无从谈起严密的防守。
通过奶牛们运送些轻武器和弹药可以,但岸炮这样的大家伙,却是很难。即使天目山的分基地自己生产,离开了分基地的直辖范围,运输和安装、守护的巨大费用和精力也让人头疼。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孟享还不想和日本人的海军来死拼。
这些都是应该留着给英美头疼的。RO
第487章 搜集文物和江浙根据地的扩张
因为当年英法等国的很多士兵都是满载而归的,而且他们私人的财产受到了一定的保护,所以民间的文物特别多,一点不亚于官方手中的存货。这个时代,华夏的经济实力不行,自然文物的价值也不被人太重视。可以用一点面包或者糖果,香烟都能轻易的换到。
此时的战争明显对英国人不利,对前景渺茫的民众们,宁愿把手中的那些“装饰品”换成更需要的生活物资。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时逢乱世,很多古董的价值不值一提。
文物中的贵重金属,他们可能不会换。但瓶瓶罐罐和容易损毁的纸张之类的却是早换出手去最好。
此时英国人还有些存货,还不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付出的代价相应要多一些。但如果历经战火后,还不知道有多少文物要被损毁。孟享才选择了提前来兑换。相比起华夏文明的那些不可再生的结晶来,多付出一点资源和金钱,算不得什么。
如果单纯收购华夏文物,可能引起华夏文物价格的提升,也容易引起英国政府的注意。所以这一次的兑换,不仅仅包括华夏文物,几乎什么文物都收购。埃及的、印加和玛雅人的、印度、古巴比伦的、阿拉伯的各个国家的都收购。
这个时候除了欧洲文明的一些文物,这些欧美人会自觉保护,价格也比较高外,其他地区的文物在大众的眼里边,并不是像少数的专家那么稀罕。不过,孟享却知道后世的文物价格的飙升。不说别的,就说阿拉伯的文物吧,当那些阿拉伯的石油大富豪们,看到本民族的文物后,绝对是一掷千金的肥羊形象。
当然比如埃及、古巴比伦、玛雅、古印度等国家的文物虽然没有多少后人来高价购买,但这些文物中包含的古代文明的历史,可以解开一个个的谜团,更好的认识人类的发展。这也是孟享不容错过了。
收购的文物多了,付出的代价自然也就多,孟享也不是全面收购。自国内招来的近百位鉴定师,涉及各方面,但重点是文字记载的各种媒体。
文字无疑是最直接的记载历史的工具。经过满清几百年的折腾,华夏的文字记载缺失了很多。一些书籍,比如《天工开物》等,还需要从日本人那里才了解到。相比那些花瓶,文字可以更加明确的告诉我们一点什么。
历史的研究和文物的收藏有重复的地方,但目的也不尽相同。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即使是那些后世卖到上亿的那些花瓶,也比不上一块甲骨文牛骨头或者龟壳。
孟享收购文物是为了了解历史,让华夏文明更加的充实,而不是为了收藏赚钱。
一些仅仅是稀世珍品,而历史研究价值不大的物品,孟享也没有兴趣采购。绝对不会像后世的那几颗生肖头像那样,花上上亿的钱来买些猪头、狗头。有那个钱还不如投资教育,多出几个人才,为华夏多添一份新鲜的元气,而不是守着棺材板的暮气沉迷。
还不如等到国家强大了,再抢回来。若不是担心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消失,孟享只会等到以后指挥大军来抢劫。破坏诸如希腊、罗马还是欧美的一些艺术品,孟享不心疼,但自己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传承,却是能保留一些就尽量多保留。
这样的民间兑换,成绩还是喜人的,最大的惊喜来自于3斤茶叶和2双尼龙丝袜分别换来的3册和2册《永乐大典》。其中就有邓御夫编纂比《齐民要术》还要详细的的《农历》的一部分。
当年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翰林院,翰林院中无尽的藏书很多被焚为漫天的纸灰。《永乐大典》被抢的抢、烧的烧、盗得盗,翰林院最后是剩下了64册。要知道永乐大典共有10095册,远不是删去了大量科技和军事等著作的阉割版的《四库全书》可比。
虽然后来经过了多方搜集保护后,到了34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手中也不过才有93册残本而已。后世孟享曾记得永乐大典现存的400余册也是分布在8个国家。
先锋军占据了北平后,当初要要运到美国去的六十多册《永乐大典》,被返还了回来,从日本人手中有夺回了2册。加上这5册的意外惊喜,先锋军手中已经掌握有百册了。
不过,还有陆续的《永乐大典》被收集到先锋军的手中,因为这次的文物收购和兑换不止是来自民间,即使官方,也早就采取了这些兑换。不过,他们需要的不是粮食,而是武器。
德国人是最早和先锋军合作的,他们官方的那些华夏文物大多数还给了先锋军。而先锋军只是把自己的那些bf-109b飞机、iib型潜艇等武器也送给了德国人而已。其中就有12册《永乐大典》。
等到法国人投降后,这样的交易也在进行,先锋军的一些ju-88轰炸机和斯图卡d飞机就直接换成了凡尔赛宫中的华夏文物。其中《永乐大典》就有9册。
其他国家诸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当年曾入侵华夏的,一样被德国人调解着,用点军火收回了当年的华夏文物。又发现《永乐大典》8册。
就连英国人,也乐意用那些华夏文物换取先锋军的武器和态度上的支持。华夏此时还保持着中立。但英国人也知道先锋军左右着未来华夏的走势,如果华夏彻底倒向了德国人,不要说东南亚,即使印度也有危险的可能。所以先锋军仅仅用一艘斯科特驱逐舰。就换来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皇室中收藏的大多数华夏文物。
当然也有还一些没有归还,但这些需要慢慢的收回来。前线虽然紧迫,但英国人还没有到哭出来的时候,孟享自然也不着急。这一次从英国人官方手中取得的文物就不少,仅仅《永乐大典》就有37册。
“没想到啊!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多!”这些年负责《永乐大典》收集和考订的袁同礼和赵万里等几人见到摆在他们面前的这一百多册典籍,不由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而更多文物的回归成了华夏的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郭沫若对于文物考究较多,虽然人品很难让人认同,但真实的学问还是有的,也算是扛旗的人物。此一次在众人的推举下,由他牵头组织人开始整理这些文物。
华夏文物一直得不到特别的珍惜,除了一些历史性的原因外,文物过多,无法妥善保护是一方面。孟享在一边派人学习英法等国保存文物的一些先进方法,一边也是头疼海量文物的保护上。
文物保护和修缮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的。单靠国家是不够的,民间的力量也需要加入进来。但民间的力量加入进来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市场,从而诱发大量盗墓的产生。不要说后世,即使在此时,洛阳等地的盗墓就极其猖狂。这些文物很多又流向了国外,其中以日本人居多。
这些盗掘损失的其实不仅仅是这点利益,说实在的考古学家眼中在乎的不是这些文物在谁的手中,而是那些绝大多数都是蹩脚水平的盗墓者对墓葬的破坏,使得无法完整的再现历史。
不过,在实行低保后,有了生活的保障,和低保惩罚的制约,加上联合战区内相关法规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有克隆兵在执行严格的法律监督和国民卫队在四处的巡视,使得包括洛阳和安阳等地的盗掘差了很多。
孟享思虑了半天,还是模仿了后世的方式把文物分类加以保护。
在文物史迹中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
而在文物藏品中,分为三级。因为战区内对个人的财产也是施行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保护。所以众人手中的那些文物,战区政府也不能随意的剥夺。个人都是可以持有的。但一二级文物必须接受战区政府的注册,不得随意买卖交易。
介于文物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国家可以在于持有人协商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物进行借用研究,当然这其中有期限的限制和一定的补偿。
各地区新发现的无主古墓等,当地村镇及发现者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获得其中的三级文物的归属和买卖支配权。一级不得进行交易,归属联合战区全民所有。二级文物一般也不进行交易,如果交易,相关款项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国家和地区以及个人的所得。
如果古墓需要保护,暂时不进行挖掘,可以留到以后挖掘后对其进行补偿。
这样的制度也就使得当地集体受益的民众对盗墓者自动形成了一定的抵制,让盗墓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孟享特地在北平、洛阳和长安城这三个地方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交易场所,制订了相关的税费,这个才是政府所获得的巨大利润所在。但却是必须专款专用的专门用于文物古迹和文物藏品的保护和修缮。相关古迹的修缮原则上是采用后世欧洲保护古堡和古迹那样的,以保持原状为主,不再狗尾续貂的修复,出现类似圆明园重修那样的笑话。
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已经逐步健全,就连这次从欧洲淘来的文物,也是经过分类,部分归于国家保护,部分拍卖,所得款项或者用于文物的保护和采购,后边还有大量的文物需要购买。虽然所花的代价很小,但挡不住数量太大,这个除了孟享投入了专项资金外,文物专项资金中也划拨出一部分用于这次大采购。
欧洲陷入战争,还只是中前期,以后苦难的日子更多,大量的文物会更加的贬值。而孟享只是布下各处网点,等待着一点点的收网就行。
当然,那些黑市和当铺也不仅仅是交换文物,各种物品都是有一定的价值的,黄金、白银、铂金,甚至硬通货也统统的吃进,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也在搜刮中。乱世之中,一些不适合战争的人才总是会被没落和忽视的。38年起就在英国等地留学的那些华夏的学生们临走的时候,还不忘记邀请着他们的一些老师。
毕竟华夏的吸引力不如美国,绝大部分人不是选择留下,就是去了美国。
当大量英法的学生和青年走向前线的时候,一些没有走的华夏留学生还是可以躲在空荡荡的教室中,享受着他们的导师手把手的近距离教导的机会。
战争给了华夏更好的机会,孟享劫掠的不仅仅是文物,和财富,还有知识和人才。
这就是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战斗和流血而战,而是为了更多的利益。华夏虽然没有参战,只是干看着德国人和英国人在那条小水渠上空拼得你死我活,但每天来自各方的情报,还有各处的安排,却已经让先锋军的领导班子忙得连轴转。
孟享也不清闲,他真是感觉不到醉卧美人膝的那种轻松。每天都有事情需要他来做决断。虽然每天批示的事情不多,但一语之间,就有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这种沉重时常压得他喘不气来,夜不能寐。这些东西不是基地能代替的,只能通过他自己来判断分析。
此时他才体会到后世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个领导人,几年中就苍老很多的苦楚,即使坐在那里不动,脑海中也闪现过万般的念头。不老才怪!
当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即使此时孟享什么也不管,下边的整个体系照常运转,也不多一个傀儡。但抱着历史金手指而来,如果是不从各方面改变一下的话,枉费穿越者这个宇宙之骄子的名头了。所以,孟享格外忙碌也就不奇怪了。
刚刚处理了抢劫黄金的事情,日本人的事情又来了。
因为先锋军攻入了热河,使得日本人和伪满洲不断的在叫嚣。就连国内的一些人也在埋怨,埋怨先锋军不先收复江浙、两淮的失地,而先去攻击伪满。在他们的眼中,无疑伪满地区的亲疏度要比江淮等地差了很多。毕竟伪满是早就被日本人占去的,中央政府和日本人的几个停战协定中,那里还都默许了暂时归日本人管辖。而江浙地区则是属于当初中央政府的直隶之地,应该首先夺回。
“蒋中正也是难过!”阎锡山说这个的时候,眼中流露出的情绪很复杂,有点同病相怜,也有点幸灾乐祸。
这些人的腔调,一部分也是老蒋在后边操纵的。
老蒋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很多中央军加入了先锋军,让他省了不少积欠的军饷。但为了守住现有的地盘,必须要有大军守护,百万大军的规模是不能少的,而且有了先锋军的对比,一些费用该花还是得花,尤其是拉拢那些上层军官。这样下来,单纯军费的开支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国统区内的工商业却是不景气,就连农业也因为年景不好,税收减少。各地虽然搜刮,但有了先锋军的对比,反而抗税的多了起来。尤其是在与先锋军的地盘接壤的地方,更是集体投向先锋军。有时候连军队都压不住。
于是,先锋军的联合战区通过蚕食,不断的朝外扩张着。但只要先锋军不是大举扩张,直接洗牌,中央政府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和先锋军不断的扯皮。中央政府内还有很多人在骑墙,面对先锋军的巨大实力,老蒋也不敢翻脸,只要拖一天算一天,慢慢的巩固自己绝对忠心的势力。
不过,先锋军虽然是蚕食,但那张嘴也太大了点,虽然临界的地方几天消化一个乡镇,半月一个县城,但挡不住边界长,不知不觉间就渗透到了武汉边上了。就连武汉的那些民众也希望让实力更强的先锋军来保护他们。
先锋军强大,不止是传闻。不说前一段时间,几天功夫就收复大半个热河,单单说武汉吧,即使中央军陈兵三十多万在附近,上一次也差点让佯攻的鬼子攻进华容地区。多亏了先锋军的战机救援及时,用空中火力覆盖逼退了鬼子。
仅仅是空军就逼退了鬼子,何况他们还有强大的陆军。加上先锋军的各项政策,此时武汉各界也在讨论全民选举加入先锋军联合战区的事情。
即使然是全民选举,别人就说不出什么来,如果有人插手,先锋军也会直接进行干涉,美其名曰保卫民主,还民众以民权。偏偏社会各界都支持这个,这也是让老蒋头疼的事情。先锋军占绝了更大的大义,比之中央政府的话语还管用。
不得已,老蒋又开始挑动着先锋军去向日本人下手。他的身边,江浙财团的影响依旧,他的祖坟还在浙江奉化,自然是希望先收复这些地方。可中央军在江浙一带的势力不强,即使人数多了,也不一定能从日本人手中夺过来。这时候他只能催促先锋军行动了。
无论怎么,自己的家乡在先锋军的手中,也比在鬼子手中被搜刮好。
日本人在先锋军前屡受挫败后,加紧了对占领地的搜刮力度,江浙一带的百姓怨声载道。也更多的靠向了先锋军。
江浙地区是老蒋的根据地,对于老蒋的中央政府更加的认同,加上前期先锋军的实力弱小,一直没有打开局面,仅仅守着天目山而已。
直到去年在天目山设置了基地后,加上先锋军的威名也逐渐被人接受,鼠一他们才真正的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快速的扩张中。不过他们的战斗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同样利用优势的兵力一点点的蚕食着周围。比不得北边的战绩显然,但也和周围的鬼子和伪军交战了上百次之多,歼灭鬼子3万多人了。
地盘更是一再扩张,北边占到了宣州和潥阳,西边扩张到了鄱阳湖和信江,南边最近已经越过了浙赣铁路,到了与福建搭界的分水关和枫岭关一带,开始在括苍山以北的地区建立政权。
只是沿海的那些城市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行动,而且不少城市是从中央军那里接收来的,这也使得先锋军的江浙根据地并不是如北边的联合战区风光。
这也是无奈的,江浙地区没有多少煤炭资源,就连石油资源,孟享的脑海中也没有印象。整个江浙根据地只靠着一个分基地来支撑。鼠一他们的游击纵队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快三十万人了。但武器和弹药的匮乏就显现了出来,更不用说依靠基地来巩固海防了。
此时先锋军的海军只是巡防到淮河一带,在空军的支持下,日本人也默许了这个局面。但海面舰船想要冲到长江口,都有些困难。先锋军的鱼雷快艇和日本人的炮击有过两次冲突,虽然先锋军借助武器先进和人多的优势打了一个不分上下,但大型舰船一直没有和日本人切磋一把。
至今先锋军的海军还有些稚嫩,孟享也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却和日本人拼一个你死我活。
北边的联合战区是因为有了众多的巨炮和岸炮才守住了海防,但南边没有了分基地的支持,那么多的海岸线就无从谈起严密的防守。
通过奶牛们运送些轻武器和弹药可以,但岸炮这样的大家伙,却是很难。即使天目山的分基地自己生产,离开了分基地的直辖范围,运输和安装、守护的巨大费用和精力也让人头疼。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孟享还不想和日本人的海军来死拼。
这些都是应该留着给英美头疼的。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