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弘昼蛰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家在南海战争中获利巨大,林墨白率领南海舰队力压欧洲六国获得胜利,林如海又率领谈判团为大清赢得了巨大的战后利润,这两项都是莫大的功绩。
然而,有时候功劳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来就有功高盖主的说法,又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说。如今林家在后宫有黛玉这个皇贵妃,并且还有四个有着林家血脉的阿哥,在前朝又有林如海这个老人精,林墨白也羽翼渐丰。好在林家人丁稀薄,倒是没有触碰到多少世家大族的利益,然而,即便如此,林墨白也感觉自己近段时间处理起公务来颇有些不顺。
然后,林如海就“病了”。
“玉儿不要太过担心了,林大人一向身体康健,这回也一定能够挺过去的。朕已经派了宫里最好的太医过去,一定能够医治好林大人的。”
黛玉嘴角勉强扯了扯,“多谢皇上,你政务繁忙,就不要为我的事情操心了。阿玛年纪也大了,就算有个什么,我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不过,皇上,我想出宫去看望一下阿玛。”
黛玉心里并不怎么担心,修真之人怎么会被区区的病痛打倒?林如海“病重”不过是一家人商量好的策略罢了。这段时间林家实在是出了不少的风头,是该沉寂一下了。林如海也想要抓紧时间把修为提上来,省得孩子们担心,所以一家人一起想了这个法子。
林如海年纪大了,有个什么病痛的很正常,一场重病就足以让他慢慢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过上三五月,自然就没人会想起他了。
不过做戏要做全套,所以黛玉才会向胤禛提出要出宫看望阿玛。
胤禛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对于黛玉的要求,胤禛很少拒绝。再说了,黛玉提的这个要求也不过分,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胤禛答应之后,黛玉第二天就在四个儿子的护送下,带着女儿全副仪仗的去了子爵府。
黛玉此番出宫,也让众人肯定了林如海病重难愈的消息,纷纷在暗地里窃喜着。
然而,意想之中的林如海的死却没有如期来临,经过太医的一番诊治,却是将林如海的命救了回来,只是那之后林如海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就完全不是以前那样精气神十足的样子了,整个人变得垂垂老矣。
那之后林如海就很少活跃在京城的圈子里了,就是有人上门拜访也大多是闭门不见,只对外说是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太医那边也证实了这番话,说林如海如今劳累不得,只是吊着命罢了。
于是人们对林家的关注慢慢的少了起来。这也正是黛玉和家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却说弘昼被胤禛关了三个月的禁闭才放了出来。弘昼被胤禛这番教训之后,学乖了不少。他也算是看明白了,在自己那个皇帝老子心中,只有皇贵妃生的几个儿子才被他当做儿子,后宫其他女人生的儿子都不被他放在心上,就好比当年皇玛法眼中只有废太子一般。
弘昼心想,当年废太子二伯备受皇玛法的宠爱,结果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被一撸到底,最后连个自由也没有得到。而皇阿玛呢?当初可是爹不疼娘不爱的,谁能想到最后皇位却是落到了他的头上呢!
可见笑得早的人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
弘昼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他认识到他之前的策略完全用错了。
禁闭取消之后,弘昼到乾清宫去谢了恩,就去长春宫见了自己额娘,“儿子给额娘请安。”
兜兜转转的,他还是回到了自己亲生额娘身边。佟佳氏在的时候,他只想借助她佟家的势力,只想要贵妃养子这个能够抬高他身份的名头,平日里对佟佳氏却是防备颇多。然而真等到佟佳氏死了,弘昼心里却也有些失落,也不知是因为对佟佳氏多少有些孺慕之心呢,还是因为没有了可借之势伤心。
耿氏看到儿子进门,见他精神还不错,心里的担忧就消了些,温和的笑道:“赶紧起身吧,看到你没有被击倒,额娘就放心了。”耿氏最怕的就是儿子丧失了奋进之心。
弘昼起身坐下,淡淡道:“儿子这些日子闭门思过,想明白了一件事。”耿氏凝神倾听,弘昼说:“儿子现在的情状和皇阿玛当年何等相似,而四哥就好比是当年的太子二伯,儿子如今要和四哥真刀真枪的干是干不过的,比皇阿玛的欢心也是比不过的,儿子如今就应当像皇阿玛当年那般,先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儿子看皇阿玛的身体恐怕比之皇玛法当年还要强上几分,皇玛法都是将近七十才仙逝的,皇阿玛怎么的都不可能比皇玛法还不如,起码还有十好几年的时间。儿子这个四哥到时候也是三四十岁的人呢,他能等得了?就算他能等得了,林家的人能等得了?说不定四哥也许就会走上废太子二伯的老路。”
造反!
弘昼眼中精光闪烁,现在他倒是希望皇阿玛能够活得越久越好了,只要四哥或者林家有一个等不及,那他的机会就来了!
再说了,就算他们等得,他就不能让他们等不得么?
做皇帝的就没有一个疑心病不重的,皇阿玛的疑心病更重!只要到时候挖几个坑给四哥和林家跳,或者直接栽赃陷害,就不信皇阿玛能对四哥毫无防备怀疑之心。只要有了那么一丝丝的不信任,他就能将这点不信任给扩大。
当初废太子二伯不也是被兄弟们逼得不反也只能反了么?
耿氏欣慰的看着儿子,他终于是长大了,沉稳下来了。耿氏自己就是个能沉得住气的。一开始乌喇那拉氏想要抱养她的孩子,后来又被佟佳氏得逞,她从乌喇那拉氏的院子搬到了佟佳氏的院子,一直都是安安分分的,将自己的野心掩藏得很好。
耿氏知道自己不受宠,因此,从来没有幻想过要夺得胤禛的宠爱。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哪怕佟佳氏把弘昼抱养过去,哪怕弘昼有可能变成佟佳氏的儿子,耿氏心中却也不改初衷,始终没有对儿子有什么隔阂之心。
正是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之下,弘昼才最终和佟佳氏之间产生了隔阂亲近于她。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弘昼和佟佳氏之间毕竟是隔着一层,即便是弘昼小的时候不懂,可是佟佳氏不同啊,只要她对弘昼有了一点防备,他们之间不够牢靠的关系就会坍塌。
耿氏对佟佳氏是颇为不满的,她自个儿是比较能忍的人,而胤禛也是忍耐心极强,偏偏弘昼的性格却是有些急躁,既不像她,也不像胤禛,耿氏就觉得肯定是被佟佳氏给带坏了。别看佟佳氏的地位比耿氏高,出身也比耿氏要强,不过耿氏却是从来也看不上佟佳氏的。明明佟佳氏手上拿着一把挺好的筹码,却输得一败涂地。
耿氏曾经想过,如果换了她是佟佳氏,不说把林佳氏打压下去吧,至少也不会逊色多少。四爷是个重感情的,孝懿仁皇后这张牌不要太好用!可惜佟佳氏自己作死,没有从中得到一点好处。
如今见儿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耿氏非常的欣慰,看向弘昼的眼神越发的慈祥了,“八阿哥能够这么想就最好了,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前面的过程都不重要。只要你能够保持这样的平常心的状态,忍上十年八载,鹿死谁手还未可知。额娘虽然帮不了你多少,却不会给你拖后腿,你想怎么做尽管去做就是了。”
弘昼心里微暖,额娘虽然出身一般,也没有获封高位,亦没有皇阿玛的宠爱,这些却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她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可是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就够了。
耿氏和弘昼想得很好,他们的策略也还不错,只是,事情真的会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吗?
时间一下子就到了雍正十三年。
南海战争的胜利,让大清真切的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无数的商人满载着丝绸、茶叶和瓷器涌向欧罗巴。以前大清的脚步只能走到东南亚地区,从来都是欧洲人驾驶着商船,将大清的商品运道欧洲贩卖。
如今少了这个中间商,大清的商人直接面对西亚诸国和欧洲诸国,减少了中间商的这一部分利润,大清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因为交流增加了,联系紧密了,欧洲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也流传到了大清,尤其是欧洲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在慢慢的影响着大清的国民。如今大清的风气在慢慢的向唐初时的风气靠近,变得越渐开放、开明。
知道得多了,大清的国民也慢慢的发现,他们眼中的西夷小国也并非向他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虽然还是保有着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眼中却也渐渐的能够看得到别的国家的优势了。R1148
林家在南海战争中获利巨大,林墨白率领南海舰队力压欧洲六国获得胜利,林如海又率领谈判团为大清赢得了巨大的战后利润,这两项都是莫大的功绩。
然而,有时候功劳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来就有功高盖主的说法,又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说。如今林家在后宫有黛玉这个皇贵妃,并且还有四个有着林家血脉的阿哥,在前朝又有林如海这个老人精,林墨白也羽翼渐丰。好在林家人丁稀薄,倒是没有触碰到多少世家大族的利益,然而,即便如此,林墨白也感觉自己近段时间处理起公务来颇有些不顺。
然后,林如海就“病了”。
“玉儿不要太过担心了,林大人一向身体康健,这回也一定能够挺过去的。朕已经派了宫里最好的太医过去,一定能够医治好林大人的。”
黛玉嘴角勉强扯了扯,“多谢皇上,你政务繁忙,就不要为我的事情操心了。阿玛年纪也大了,就算有个什么,我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不过,皇上,我想出宫去看望一下阿玛。”
黛玉心里并不怎么担心,修真之人怎么会被区区的病痛打倒?林如海“病重”不过是一家人商量好的策略罢了。这段时间林家实在是出了不少的风头,是该沉寂一下了。林如海也想要抓紧时间把修为提上来,省得孩子们担心,所以一家人一起想了这个法子。
林如海年纪大了,有个什么病痛的很正常,一场重病就足以让他慢慢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过上三五月,自然就没人会想起他了。
不过做戏要做全套,所以黛玉才会向胤禛提出要出宫看望阿玛。
胤禛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对于黛玉的要求,胤禛很少拒绝。再说了,黛玉提的这个要求也不过分,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胤禛答应之后,黛玉第二天就在四个儿子的护送下,带着女儿全副仪仗的去了子爵府。
黛玉此番出宫,也让众人肯定了林如海病重难愈的消息,纷纷在暗地里窃喜着。
然而,意想之中的林如海的死却没有如期来临,经过太医的一番诊治,却是将林如海的命救了回来,只是那之后林如海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就完全不是以前那样精气神十足的样子了,整个人变得垂垂老矣。
那之后林如海就很少活跃在京城的圈子里了,就是有人上门拜访也大多是闭门不见,只对外说是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太医那边也证实了这番话,说林如海如今劳累不得,只是吊着命罢了。
于是人们对林家的关注慢慢的少了起来。这也正是黛玉和家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却说弘昼被胤禛关了三个月的禁闭才放了出来。弘昼被胤禛这番教训之后,学乖了不少。他也算是看明白了,在自己那个皇帝老子心中,只有皇贵妃生的几个儿子才被他当做儿子,后宫其他女人生的儿子都不被他放在心上,就好比当年皇玛法眼中只有废太子一般。
弘昼心想,当年废太子二伯备受皇玛法的宠爱,结果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被一撸到底,最后连个自由也没有得到。而皇阿玛呢?当初可是爹不疼娘不爱的,谁能想到最后皇位却是落到了他的头上呢!
可见笑得早的人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
弘昼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他认识到他之前的策略完全用错了。
禁闭取消之后,弘昼到乾清宫去谢了恩,就去长春宫见了自己额娘,“儿子给额娘请安。”
兜兜转转的,他还是回到了自己亲生额娘身边。佟佳氏在的时候,他只想借助她佟家的势力,只想要贵妃养子这个能够抬高他身份的名头,平日里对佟佳氏却是防备颇多。然而真等到佟佳氏死了,弘昼心里却也有些失落,也不知是因为对佟佳氏多少有些孺慕之心呢,还是因为没有了可借之势伤心。
耿氏看到儿子进门,见他精神还不错,心里的担忧就消了些,温和的笑道:“赶紧起身吧,看到你没有被击倒,额娘就放心了。”耿氏最怕的就是儿子丧失了奋进之心。
弘昼起身坐下,淡淡道:“儿子这些日子闭门思过,想明白了一件事。”耿氏凝神倾听,弘昼说:“儿子现在的情状和皇阿玛当年何等相似,而四哥就好比是当年的太子二伯,儿子如今要和四哥真刀真枪的干是干不过的,比皇阿玛的欢心也是比不过的,儿子如今就应当像皇阿玛当年那般,先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儿子看皇阿玛的身体恐怕比之皇玛法当年还要强上几分,皇玛法都是将近七十才仙逝的,皇阿玛怎么的都不可能比皇玛法还不如,起码还有十好几年的时间。儿子这个四哥到时候也是三四十岁的人呢,他能等得了?就算他能等得了,林家的人能等得了?说不定四哥也许就会走上废太子二伯的老路。”
造反!
弘昼眼中精光闪烁,现在他倒是希望皇阿玛能够活得越久越好了,只要四哥或者林家有一个等不及,那他的机会就来了!
再说了,就算他们等得,他就不能让他们等不得么?
做皇帝的就没有一个疑心病不重的,皇阿玛的疑心病更重!只要到时候挖几个坑给四哥和林家跳,或者直接栽赃陷害,就不信皇阿玛能对四哥毫无防备怀疑之心。只要有了那么一丝丝的不信任,他就能将这点不信任给扩大。
当初废太子二伯不也是被兄弟们逼得不反也只能反了么?
耿氏欣慰的看着儿子,他终于是长大了,沉稳下来了。耿氏自己就是个能沉得住气的。一开始乌喇那拉氏想要抱养她的孩子,后来又被佟佳氏得逞,她从乌喇那拉氏的院子搬到了佟佳氏的院子,一直都是安安分分的,将自己的野心掩藏得很好。
耿氏知道自己不受宠,因此,从来没有幻想过要夺得胤禛的宠爱。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哪怕佟佳氏把弘昼抱养过去,哪怕弘昼有可能变成佟佳氏的儿子,耿氏心中却也不改初衷,始终没有对儿子有什么隔阂之心。
正是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之下,弘昼才最终和佟佳氏之间产生了隔阂亲近于她。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弘昼和佟佳氏之间毕竟是隔着一层,即便是弘昼小的时候不懂,可是佟佳氏不同啊,只要她对弘昼有了一点防备,他们之间不够牢靠的关系就会坍塌。
耿氏对佟佳氏是颇为不满的,她自个儿是比较能忍的人,而胤禛也是忍耐心极强,偏偏弘昼的性格却是有些急躁,既不像她,也不像胤禛,耿氏就觉得肯定是被佟佳氏给带坏了。别看佟佳氏的地位比耿氏高,出身也比耿氏要强,不过耿氏却是从来也看不上佟佳氏的。明明佟佳氏手上拿着一把挺好的筹码,却输得一败涂地。
耿氏曾经想过,如果换了她是佟佳氏,不说把林佳氏打压下去吧,至少也不会逊色多少。四爷是个重感情的,孝懿仁皇后这张牌不要太好用!可惜佟佳氏自己作死,没有从中得到一点好处。
如今见儿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耿氏非常的欣慰,看向弘昼的眼神越发的慈祥了,“八阿哥能够这么想就最好了,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前面的过程都不重要。只要你能够保持这样的平常心的状态,忍上十年八载,鹿死谁手还未可知。额娘虽然帮不了你多少,却不会给你拖后腿,你想怎么做尽管去做就是了。”
弘昼心里微暖,额娘虽然出身一般,也没有获封高位,亦没有皇阿玛的宠爱,这些却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她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可是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就够了。
耿氏和弘昼想得很好,他们的策略也还不错,只是,事情真的会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吗?
时间一下子就到了雍正十三年。
南海战争的胜利,让大清真切的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无数的商人满载着丝绸、茶叶和瓷器涌向欧罗巴。以前大清的脚步只能走到东南亚地区,从来都是欧洲人驾驶着商船,将大清的商品运道欧洲贩卖。
如今少了这个中间商,大清的商人直接面对西亚诸国和欧洲诸国,减少了中间商的这一部分利润,大清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因为交流增加了,联系紧密了,欧洲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也流传到了大清,尤其是欧洲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在慢慢的影响着大清的国民。如今大清的风气在慢慢的向唐初时的风气靠近,变得越渐开放、开明。
知道得多了,大清的国民也慢慢的发现,他们眼中的西夷小国也并非向他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虽然还是保有着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眼中却也渐渐的能够看得到别的国家的优势了。R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