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重大发现!王浩:这就是引力场出现的原因!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会议室。
所有人都带着惊讶看向了丁志强。
海伦和陈蒙檬也说了很多的内容,说的有条有理、引人入胜,但多数人的认同度还是比较低的,主要就是因为太过于复杂,根本听不太明白。
在座大部分都是实验人员,牵扯到半拓步理论之类也只理解个大概,复杂一些就搞不明白了。
丁志强说的简单直接,一下子就能够听得懂,而且也觉得可行性很高。
他说的就是控制变量。
在排除了原有反重力的因素以后,完全把其当做制造引力场的实验,就可以用控制变量分组去除结构模块,可能就会发现哪些模块有作用、哪些模块没有用处。
当然,最坏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模块都有作用,实验也就不会有任何的发现。
但不管怎么说,控制变量改变底层模块结构,是有希望能够有发现的。
在研究没有任何头绪的时候,这样一个简单直接、很可能会有发现的实验方式,当然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好多人都带着赞叹的思考,“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答案是,实验太复杂。
他们所做的是β型超导材料的反重力性态测试,底层构架是非常复杂的,其论证逻辑牵扯很多的因素,也包括一些半拓扑结构理论方面的因素。
每当思考相关的问题时,总会受到反重力构架、半拓扑结构理论的影响,就导致完全找不到入手点,根本没有头绪、没有思路。
丁志强说的控制变量实验方法,完全排除了反重力的因素,等于是从零开始进行引力场的研究。
思维清晰到这种程度,就很了不起了。
海伦和陈蒙檬看向丁志强也满是赞叹,他们在思考的时候也没有能完全排除实验本身,也就是反重力因素的影响,可听着丁志强的话,仔细想想确实非常有道理。
实验设备的底层构架依旧很复杂,但确实可以分模块的进行变量控制。
这样的实验并不难,有发现的可能也很高。
“丁教授,不愧是王浩最看好的学生!”
“真是天才。”
“说起来很简单,但想到可不容易,我们完全没有想到……”
“是啊。”
在一大堆赞叹的声音中,丁志强感觉有些尴尬,他不太适应出风头的环境,只喜欢很低调的坐在角落里。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说的方法会得到这么多的认可,反倒是觉得想法过于简单,会被所有人否定。
看看……
两位学姐说的多么复杂,听起来就是高深的学问,做个对比来说,两位学姐说的都是微积分级别的大学数学,而他说的就是小学整数的加减法。
两者的差距太大了。
他之所以能想到控制变量实验法,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几天时间里,他根本没有去仔细想,而是一直沉浸在打游戏放松的娱乐之中,等到了昨天晚上的时候,才开始为今天的会议做准备。
然后他发现思考反重力问题太过于复杂,只是找资料、看资料的实验都不够,干脆就排除了反重力的因素。
“竟然真能行……”
丁志强在尴尬中偷偷的看了王浩一眼,就看到王浩朝他高高的竖起大拇指。
不过王浩并没有夸奖丁志强,而是说道,“大家都说的很好!”他的脸上带着笑容,语气也充满了赞叹。
王浩赞叹的不只是丁志强,还有海伦和陈蒙檬。
三个学生说的内容都给予了正确的反馈,换句话说,对于研究都是有帮助的。
海伦说的是理论研究问题,她想用半拓扑结构和实验结果做对比,来找出半拓扑结构的几何定向性。
这个观点让王浩确定引力场和半拓扑结构具有相关性。
陈蒙檬的想法和丁志强是类似的,只不过研究的是整体底层结构的变化,是以引力场的方向作为切入点。
这也是很好的想法。
王浩确定了引力场的方向,和底层的电流结构方向存在某种相关性。
他也试着建立了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强度(难度:A)。】
【灵感值:0。】
“果然!”
王浩感叹。
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已经可以建立实验任务了。
……
王浩很快就交代了接下来的工作。
工作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控制变量、拆分结构的实验,一部分是以整体构架变换来研究电流和场力关系的实验。
最后,就是理论研究了。
理论研究,就是数学研究,王浩、陈蒙檬、海伦以及丁志强一起研究半拓扑结构的几何定向性,也就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研究半拓扑结构的‘其他共性因素’。
反重力特性,只是材料内部半拓扑几何结构的一种几何定向性。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全新的几何共性。
如果能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来找出全新的半拓扑几何共性,就可能和引力场关联起来。
到时候,理论的研究就有了基础。
这个研究还是为引力场相关理论打基础而已,也只有打好了基础才有建立新任务的条件。
实验工作分配上,变量几何控制的实验就交给钱宏宇来负责。
这一部分是最简单,而且最容易出成果。
何毅则是负责以整体构架变换来研究电流和场力关系的实验。
这一部分实验相对复杂太多了,而且很难有什么成果,也只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另外,因为β-CWY-137是全新的超导材料,他们还需要等新的材料运送过来,才能够去进行研究。
何毅就感觉很郁闷了。
不过他没有在实验分配上说什么,因为针对他本人的而言,可以说已经无欲无求,他已经是一级教授、主任研究员、科学院的院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还是反重力中心的负责人。
在达到了这个级别以后,就已经没有办法再提升了。
如果想再进一步,除非像是申请超级大项目、负责超级大工程,何毅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可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实验研究是否有成果,新的研究是否有贡献,对他而言,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相对来说,为反重力中心培养人才更加重要。
钱宏宇就是可塑之才,他的年纪只有41岁,已经是反重力性态测定实验的负责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另外,钱宏宇也是引力场的发现人,是研究的最大功臣,受到一些照顾也是很正常的。
在实验工作进行分配以后,整个反重力中心都开始忙碌起来。
每次参与实验的人员都非常认真,尤其是那些核心人员,他们知道发现了什么,也很清楚新发现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科技,物理层面上来说,则是发现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
这是科学最重大的突破。
控制变量的实验做起来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们耗费时间最多的也只是模块分组上,简单来说,就是把哪些部分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拆分。
在设计好以后,他们就对于装置进行改造,然后就进行了一个个的实验。
两天后。
钱宏宇带着激动找到了王浩,“王院士,有了新发现!我们拆分了中心的三组模块,还是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
“我们进行了五次实验,确定了结果!”
王浩正在研究手里的资料,听到钱宏宇的话,顿时站了起来,“去看看!”
他马上就去了实验室。
从头到尾观看了一次实验,发现确实制造出同样强度引力场后,王浩就让核心人员去了会议室。
他手里拿的资料问道,“大家都看看实验,上面标注出来的就是拆分的三种模块,剩余的部分也同样能制造出引力场,大家怎么看?都想想。”
一群人顿时思考起来。
钱宏宇低头盯着手里的资料,他对于实验了如指掌,通过实验前后的分析,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变量,他已经想到了一些因素。
比如,同向电流作用。
这时,王浩忽然开口道,“大家也想到了吧?没错,我认为起作用的是同向电流!”
他说的非常肯定。
“中心三组模块去除以后,剩下的都是外围的环流,虽然还是非常复杂,但我们能发现其中有很多同向电流,看上面的图,左侧和右侧有好几条电流是同向的,而且宽度也差不多……”
他继续说起了实验。
于此同时,钱宏宇心里有着无限的感慨,他非常惊叹于王浩的水平,“王院士果然不同凡响,只是看了资料就想到这么多东西。”
“我直接负责实验,而他只是看了资料。”
“竟然和我想的一样……”
“不,比我想到的更多,而且精确到了外围的环流以及模块构造!”
王浩说完了同向电流的问题,也没有再让其他人站起来发言,而是对钱宏宇说道,“下一步,进行反方向的直流通电,没问题吧?”
“马上就可以!”
钱宏宇立刻认真点头,“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好,我们等消息。”
反方向的直流通电,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流换个方向,实验自然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进行一项新的实验,还是要做一些准备。
钱宏宇马上带团队去做了实验,也很快就有了结果,“我们制造出了向上的引力场!”
“呼啦~~~”
好几个人还在会议室里,他们听到结果立刻沸腾起来。
“所以说,我们不止制造出引力场,已经能够控制引力场的方向?”
“虽然数据还很低,但也很了不起。”
“这应该是很大的突破吧?”
“如果公布出去,肯定会震惊世界,引力场、全新的物理……”
王浩的表情还是比较平淡的。
在进行实验之前,他已经预料到了结果,实验确定了同向电流的作用,同时也确定了另外一个问题--引力场的制造和湮灭力场完全无关。
这是很重要的结论。
在实验有了新发现以后,就可以沿着新发现继续进行实验,到现在,底层构架还是非常复杂的,他们确定了同向电流的作用,但具有同向电流的模块非常复杂。
那么起作用的是其中几条导线,还是整个模块的作用,又或者是不同模块之间产生的微妙关系?
接下来的实验范围就很清晰了。
在不断进行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新任务的灵感值也不断的提升,后续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增大电流强度、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等等。
只可惜,没有任何大进展的发现。
这也让研究组确定了另外一个问题--和湮灭力场的情况类似,底层构架的电流强度,和制造出的场力不存在直接关联。
王浩扫了一眼任务,发现灵感值达到了‘60’点。
他仔细思考起来,“任务是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的强度。”
“以β-CWY-137为基础,就说明不用更换材料也能提升引力场强度,但我们用的方法完全不起作用,换句话说,还是必须改变底层构架……”
“但是,怎么改变呢?”
“怎么知道,改变是否有效果呢?”
研究卡住了。
β-CWY-137是是一种全新的β超导材料,只能通过实验室来少量制造,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同时,β-CWY-137的材质非常脆弱,化学性质不稳定,只要稍稍用力甚至可以燃烧,打磨、加工都需要在真空中进行,换句话说,材料要改变形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难度是非常大的。
这样一来,想要改变底层的结构,就不能像是普通金属那样随意的去变换,最好是设计出更有可能有发现的实验方案,才能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所耗费的时间。
在没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要怎么进行实验呢?
王浩还是暂时搁置了实验,让钱宏宇、何毅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研究,积累一些常规实验数据。
他则是和几个学生一起,查找可能有帮助的资料。
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核心内容很快又回到了原点,“空间是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他们讨论来讨论去,就发现什么也没讨论出来,反倒遇到的问题更多了。
这时,黄振回来了。
王浩顿时笑问道,“黄教授,这次有什么收获吗?”
黄振摇头道,“没有和空间有关的内容,我听了好多的报告,很多理论内容还是集中在《宇宙膨胀论》上。”
“现在天文学改-革的重心,就是围绕《宇宙膨胀论》展开,并研究不同星系、星团,可能存在的强弱湮灭力场区域。”
王浩听着点头。
黄振继续道,“我对于那些星系,星团都不感兴趣,就听了很多理论的报告,有一篇报告很有意思,说宇宙微波辐射导致了宇宙膨胀的发生。”
他笑着摇头,“王院士,这种话连你都不敢说吧?”
王浩点头,“我们只能说,湮灭能量会让空间扩张,具体是什么作用……”
他说的忽然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着,“湮灭能量……宇宙扩张?”
“对啊!”
他猛地站了起来,“威腾说过,粒子支持空间存在,宇宙扩张不就是空间扩张?”
“有粒子,才有空间,或者理解为,有辐射才会有空间!”
“空间增大了!”
“这可能就是出现引力场的原因!”
(本章完)
会议室。
所有人都带着惊讶看向了丁志强。
海伦和陈蒙檬也说了很多的内容,说的有条有理、引人入胜,但多数人的认同度还是比较低的,主要就是因为太过于复杂,根本听不太明白。
在座大部分都是实验人员,牵扯到半拓步理论之类也只理解个大概,复杂一些就搞不明白了。
丁志强说的简单直接,一下子就能够听得懂,而且也觉得可行性很高。
他说的就是控制变量。
在排除了原有反重力的因素以后,完全把其当做制造引力场的实验,就可以用控制变量分组去除结构模块,可能就会发现哪些模块有作用、哪些模块没有用处。
当然,最坏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模块都有作用,实验也就不会有任何的发现。
但不管怎么说,控制变量改变底层模块结构,是有希望能够有发现的。
在研究没有任何头绪的时候,这样一个简单直接、很可能会有发现的实验方式,当然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好多人都带着赞叹的思考,“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答案是,实验太复杂。
他们所做的是β型超导材料的反重力性态测试,底层构架是非常复杂的,其论证逻辑牵扯很多的因素,也包括一些半拓扑结构理论方面的因素。
每当思考相关的问题时,总会受到反重力构架、半拓扑结构理论的影响,就导致完全找不到入手点,根本没有头绪、没有思路。
丁志强说的控制变量实验方法,完全排除了反重力的因素,等于是从零开始进行引力场的研究。
思维清晰到这种程度,就很了不起了。
海伦和陈蒙檬看向丁志强也满是赞叹,他们在思考的时候也没有能完全排除实验本身,也就是反重力因素的影响,可听着丁志强的话,仔细想想确实非常有道理。
实验设备的底层构架依旧很复杂,但确实可以分模块的进行变量控制。
这样的实验并不难,有发现的可能也很高。
“丁教授,不愧是王浩最看好的学生!”
“真是天才。”
“说起来很简单,但想到可不容易,我们完全没有想到……”
“是啊。”
在一大堆赞叹的声音中,丁志强感觉有些尴尬,他不太适应出风头的环境,只喜欢很低调的坐在角落里。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说的方法会得到这么多的认可,反倒是觉得想法过于简单,会被所有人否定。
看看……
两位学姐说的多么复杂,听起来就是高深的学问,做个对比来说,两位学姐说的都是微积分级别的大学数学,而他说的就是小学整数的加减法。
两者的差距太大了。
他之所以能想到控制变量实验法,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几天时间里,他根本没有去仔细想,而是一直沉浸在打游戏放松的娱乐之中,等到了昨天晚上的时候,才开始为今天的会议做准备。
然后他发现思考反重力问题太过于复杂,只是找资料、看资料的实验都不够,干脆就排除了反重力的因素。
“竟然真能行……”
丁志强在尴尬中偷偷的看了王浩一眼,就看到王浩朝他高高的竖起大拇指。
不过王浩并没有夸奖丁志强,而是说道,“大家都说的很好!”他的脸上带着笑容,语气也充满了赞叹。
王浩赞叹的不只是丁志强,还有海伦和陈蒙檬。
三个学生说的内容都给予了正确的反馈,换句话说,对于研究都是有帮助的。
海伦说的是理论研究问题,她想用半拓扑结构和实验结果做对比,来找出半拓扑结构的几何定向性。
这个观点让王浩确定引力场和半拓扑结构具有相关性。
陈蒙檬的想法和丁志强是类似的,只不过研究的是整体底层结构的变化,是以引力场的方向作为切入点。
这也是很好的想法。
王浩确定了引力场的方向,和底层的电流结构方向存在某种相关性。
他也试着建立了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强度(难度:A)。】
【灵感值:0。】
“果然!”
王浩感叹。
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已经可以建立实验任务了。
……
王浩很快就交代了接下来的工作。
工作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控制变量、拆分结构的实验,一部分是以整体构架变换来研究电流和场力关系的实验。
最后,就是理论研究了。
理论研究,就是数学研究,王浩、陈蒙檬、海伦以及丁志强一起研究半拓扑结构的几何定向性,也就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研究半拓扑结构的‘其他共性因素’。
反重力特性,只是材料内部半拓扑几何结构的一种几何定向性。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全新的几何共性。
如果能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来找出全新的半拓扑几何共性,就可能和引力场关联起来。
到时候,理论的研究就有了基础。
这个研究还是为引力场相关理论打基础而已,也只有打好了基础才有建立新任务的条件。
实验工作分配上,变量几何控制的实验就交给钱宏宇来负责。
这一部分是最简单,而且最容易出成果。
何毅则是负责以整体构架变换来研究电流和场力关系的实验。
这一部分实验相对复杂太多了,而且很难有什么成果,也只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另外,因为β-CWY-137是全新的超导材料,他们还需要等新的材料运送过来,才能够去进行研究。
何毅就感觉很郁闷了。
不过他没有在实验分配上说什么,因为针对他本人的而言,可以说已经无欲无求,他已经是一级教授、主任研究员、科学院的院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还是反重力中心的负责人。
在达到了这个级别以后,就已经没有办法再提升了。
如果想再进一步,除非像是申请超级大项目、负责超级大工程,何毅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可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实验研究是否有成果,新的研究是否有贡献,对他而言,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相对来说,为反重力中心培养人才更加重要。
钱宏宇就是可塑之才,他的年纪只有41岁,已经是反重力性态测定实验的负责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另外,钱宏宇也是引力场的发现人,是研究的最大功臣,受到一些照顾也是很正常的。
在实验工作进行分配以后,整个反重力中心都开始忙碌起来。
每次参与实验的人员都非常认真,尤其是那些核心人员,他们知道发现了什么,也很清楚新发现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科技,物理层面上来说,则是发现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
这是科学最重大的突破。
控制变量的实验做起来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们耗费时间最多的也只是模块分组上,简单来说,就是把哪些部分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拆分。
在设计好以后,他们就对于装置进行改造,然后就进行了一个个的实验。
两天后。
钱宏宇带着激动找到了王浩,“王院士,有了新发现!我们拆分了中心的三组模块,还是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
“我们进行了五次实验,确定了结果!”
王浩正在研究手里的资料,听到钱宏宇的话,顿时站了起来,“去看看!”
他马上就去了实验室。
从头到尾观看了一次实验,发现确实制造出同样强度引力场后,王浩就让核心人员去了会议室。
他手里拿的资料问道,“大家都看看实验,上面标注出来的就是拆分的三种模块,剩余的部分也同样能制造出引力场,大家怎么看?都想想。”
一群人顿时思考起来。
钱宏宇低头盯着手里的资料,他对于实验了如指掌,通过实验前后的分析,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变量,他已经想到了一些因素。
比如,同向电流作用。
这时,王浩忽然开口道,“大家也想到了吧?没错,我认为起作用的是同向电流!”
他说的非常肯定。
“中心三组模块去除以后,剩下的都是外围的环流,虽然还是非常复杂,但我们能发现其中有很多同向电流,看上面的图,左侧和右侧有好几条电流是同向的,而且宽度也差不多……”
他继续说起了实验。
于此同时,钱宏宇心里有着无限的感慨,他非常惊叹于王浩的水平,“王院士果然不同凡响,只是看了资料就想到这么多东西。”
“我直接负责实验,而他只是看了资料。”
“竟然和我想的一样……”
“不,比我想到的更多,而且精确到了外围的环流以及模块构造!”
王浩说完了同向电流的问题,也没有再让其他人站起来发言,而是对钱宏宇说道,“下一步,进行反方向的直流通电,没问题吧?”
“马上就可以!”
钱宏宇立刻认真点头,“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好,我们等消息。”
反方向的直流通电,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流换个方向,实验自然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进行一项新的实验,还是要做一些准备。
钱宏宇马上带团队去做了实验,也很快就有了结果,“我们制造出了向上的引力场!”
“呼啦~~~”
好几个人还在会议室里,他们听到结果立刻沸腾起来。
“所以说,我们不止制造出引力场,已经能够控制引力场的方向?”
“虽然数据还很低,但也很了不起。”
“这应该是很大的突破吧?”
“如果公布出去,肯定会震惊世界,引力场、全新的物理……”
王浩的表情还是比较平淡的。
在进行实验之前,他已经预料到了结果,实验确定了同向电流的作用,同时也确定了另外一个问题--引力场的制造和湮灭力场完全无关。
这是很重要的结论。
在实验有了新发现以后,就可以沿着新发现继续进行实验,到现在,底层构架还是非常复杂的,他们确定了同向电流的作用,但具有同向电流的模块非常复杂。
那么起作用的是其中几条导线,还是整个模块的作用,又或者是不同模块之间产生的微妙关系?
接下来的实验范围就很清晰了。
在不断进行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新任务的灵感值也不断的提升,后续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增大电流强度、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等等。
只可惜,没有任何大进展的发现。
这也让研究组确定了另外一个问题--和湮灭力场的情况类似,底层构架的电流强度,和制造出的场力不存在直接关联。
王浩扫了一眼任务,发现灵感值达到了‘60’点。
他仔细思考起来,“任务是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的强度。”
“以β-CWY-137为基础,就说明不用更换材料也能提升引力场强度,但我们用的方法完全不起作用,换句话说,还是必须改变底层构架……”
“但是,怎么改变呢?”
“怎么知道,改变是否有效果呢?”
研究卡住了。
β-CWY-137是是一种全新的β超导材料,只能通过实验室来少量制造,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同时,β-CWY-137的材质非常脆弱,化学性质不稳定,只要稍稍用力甚至可以燃烧,打磨、加工都需要在真空中进行,换句话说,材料要改变形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难度是非常大的。
这样一来,想要改变底层的结构,就不能像是普通金属那样随意的去变换,最好是设计出更有可能有发现的实验方案,才能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所耗费的时间。
在没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要怎么进行实验呢?
王浩还是暂时搁置了实验,让钱宏宇、何毅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研究,积累一些常规实验数据。
他则是和几个学生一起,查找可能有帮助的资料。
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核心内容很快又回到了原点,“空间是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他们讨论来讨论去,就发现什么也没讨论出来,反倒遇到的问题更多了。
这时,黄振回来了。
王浩顿时笑问道,“黄教授,这次有什么收获吗?”
黄振摇头道,“没有和空间有关的内容,我听了好多的报告,很多理论内容还是集中在《宇宙膨胀论》上。”
“现在天文学改-革的重心,就是围绕《宇宙膨胀论》展开,并研究不同星系、星团,可能存在的强弱湮灭力场区域。”
王浩听着点头。
黄振继续道,“我对于那些星系,星团都不感兴趣,就听了很多理论的报告,有一篇报告很有意思,说宇宙微波辐射导致了宇宙膨胀的发生。”
他笑着摇头,“王院士,这种话连你都不敢说吧?”
王浩点头,“我们只能说,湮灭能量会让空间扩张,具体是什么作用……”
他说的忽然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着,“湮灭能量……宇宙扩张?”
“对啊!”
他猛地站了起来,“威腾说过,粒子支持空间存在,宇宙扩张不就是空间扩张?”
“有粒子,才有空间,或者理解为,有辐射才会有空间!”
“空间增大了!”
“这可能就是出现引力场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