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残明 > 第二三六章 板荡见忠臣

第二三六章 板荡见忠臣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隆武帝和文武官员拖家带口,行军的速度快不起来,被谭啸越追越近,一度逼近到不足二十里,但是隆武帝这个时候已经下定决心去广州,把手下的兵马全都调去拦截谭啸,各路勤王军加上御林军总计三万多人,并赐兵部尚书郭维经一口尚方剑,统一指挥各部,杀气腾腾,严阵以待。

    谭啸来得匆忙,手里只有五百骑兵,不敢贸然和郭维经的大军硬碰硬,下令停止前进,并且稍稍向后退却,等待后续部队,隆武帝和文武官员趁机加速逃离,两天后终于翻过南岭,抵达道州。

    道州是永州府下属的一个小县城,事实上属于湖广地界,只是因为过于偏远,没有楚军驻扎,隆武帝一行翻越南岭吃了不少苦头,到达道州后决定休息一天,让老弱妇孺恢复体力,以免广州还没到,一个个都累垮在路上。

    到达道州后,隆武帝命令马吉祥的锦衣卫,雷厉风行地对楚勋一派展开清洗,自傅冠以下的大批文武官员被软禁或者关押,这些人该如何处置,隆武帝还没有想好,但是先抓起来总是不错的,楚勋这两年羽翼已丰,在朝廷里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现在正是前往广州的关键时刻,如果不采取强力手段把他们控制住,搞不好会闹出大乱子,无法收拾。

    隆武帝特意嘱咐马吉祥,不要虐待楚勋一系的官员,傅冠等楚勋大佬尤其要优待,将来如何处理和汪克凡的关系,是摆在隆武帝面前的一道难题,没必要把事情做得太绝。隆武帝相信汪克凡是个聪明人,只要自己在广州站稳脚跟,他就不会公然造反,毕竟他还需要隆武帝这面旗帜,隆武帝这边也不想和他彻底翻脸,到时候,给傅冠一个太傅、太保一类的尊崇职位,明升暗降,不让他掌握实权就行了。

    几乎在一夜之间,曾经风光一时的楚勋派系被连根拔起,只要是在楚勋这条线上,无论官职大小,都被锦衣卫收押监禁,和楚勋走得比较近的文武官员,也有不少受到了牵连,只有内庭大太监庞天寿位高权重,又有皇后做后台,暂时还没人动他。

    除此之外,堵胤锡的君子营也被有意无意的放了过去,他们虽然和楚勋关系匪浅,但是堵胤锡一向以公正忠勉著称,坚决支持隆武帝,君子营在桂林会战中更是死力奋战,朝廷上上下下对他们观感都不错,没人敢犯众怒对堵胤锡下手,万一激起君子营兵变,谁也吃罪不起。

    对于其他的楚勋官员,锦衣卫就毫不留情,如狼似虎的把他们全部抓了起来,稍有反抗就是一顿痛打,这些官员的家眷子女也一并收押,不但财物洗劫一空,男女老幼还吃了不少苦头。

    “这样有失朝廷体统啊,陛下吩咐过,对他们尽量客气一些,万一闹出人命,在陛下那里不好交代。”汤来贺听说这件事后,派一位心腹幕僚出面,找到马吉祥淡淡提了一句。

    “请转告南斗先生,卑职自有分寸,我手下这帮粗胚虽然手脚不太干净,但是起码的规矩还是知道的。”

    马吉祥刚刚叛出楚勋派系,正是急于表现的时候,下手比南党和帝党还狠,岂能因为汤来贺一句话捆住手脚?在他看来,锦衣卫就是隆武帝养的看门狗,南党和帝党现在也算锦衣卫的半个主人,有些脏活儿不需要主人明说就得主动做了,才是应有的觉悟:“其实陛下还是太小心了,这兵荒马乱的,死上个几人有什么稀奇?只要傅

    寄庵他们几个没事,其他的虾兵蟹将有给脸不要脸的,正好拿来杀一儆百!”

    “这个嘛,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锦衣卫该如何办案,我家东翁也不便置喙,只要是为陛下分忧解难,哪怕出了些许差错,我家东翁和朝中诸公都会理解马都督的苦衷。”那幕僚淡淡一笑,一副“你尽管放手去做”的表情。

    这就行了!马吉祥心领神会。此人作为汤来贺的使者,不可能大包大揽的拍胸脯,说出这番话已经充分表明了态度,虽然明显是拿他当枪使,但是马吉祥和楚勋决裂后,已经没了退路,被人当枪使也是心甘情愿。

    隆武帝还想留有余地,还想和汪克凡缓和关系,但是无论对南党、帝党还是马吉祥来说,这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做大事岂能三心二意,瞻前顾后,隆武帝既然心意未决,那就帮他下这个决心,和楚勋一刀两断!

    将来该如何面对汪克凡的怒火,那是将来的事情,无论汤来贺还是马吉祥,现在都顾不上考虑那么多。

    当天夜里,一部分藏在暗中的楚勋余党不甘失败,买通狱卒后,和被收押的楚勋大员吕旻园内外勾结,悍然发动兵变,不但纠集数百人攻打锦衣卫大牢,还派出大批死士刺杀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内阁大学士汤来贺等人。

    在锦衣卫和御林军的铁腕镇压下,这场叛乱很快平息,上百人死在叛乱中,其中包括多名楚勋官员,这笔账当然要记在楚勋头上,隆武帝震怒之下,下旨严查漏网分子,连夜突审发动叛乱吕旻园以及其他几名主犯,大刑之下,吕旻园等人几次昏死过去,命在旦夕。

    汤来贺、马吉祥以及其他帝党南党的大佬,都知道这次是把楚勋得罪到底了,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并不是太担心,因为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的勤王军已经到了,刘、党、贺麾下共计四万五千人马,加上老营妇孺,号称十万大军,他们日夜兼程,前锋已经进入道州地界,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三人特意先一步赶来,入城拜见隆武帝。

    君臣第一次相见,说不尽的和谐美满。

    听说刘党贺长途跋涉三千里,克服重重困难前来救驾,隆武帝深受感动,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当此风雨飘摇之时,多少世受国恩的文臣武将变节求荣,但是幸好,还有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勤于王事,率部前来保驾,让这样的忠义之士流落于外,“朕往日里太过昏聩,希望三位爱卿不要怪罪”,幸好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隆武帝当即亲口加封刘芳亮为保国公,党守素为安国公,贺珍为定国公,刘芳亮另外加兵部侍郎衔,一夜之间和朝廷诸公平起平坐,不受兵部节制。

    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也是感激涕零,哽咽难言,勤于王事乃是臣子本分,隆武帝却给他们如此殊荣,惶恐之余只能肝脑涂地,以报君恩。刘芳亮和党守素、贺珍对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满满的喜悦,投靠隆武帝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他们一起跪倒在地,向隆武帝谢恩,但是坚决推辞加封国公,并且自告奋勇,请旨前去迎战和刘文秀的西军,等到得胜归来,再接受国公的封赏,否则无功受禄,实在寝食难安。

    这就更让人感动了,在左右相陪的何吾驺、汤来贺等朝廷大员都是连连点头,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都是一介武夫,却难得的识大体,知进退

    ,知道敬畏和感恩。

    武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嘛!何吾驺这样的几朝元老,看着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仿佛间看到了前朝吴三桂、左良玉、黄得功等大将的影子,吴三桂这几个人各有各的毛病,但是最起码都知道对皇帝表示臣服,对文官士人表示敬畏,而不是像汪克凡那样,本人明明是秀才出身,却偏偏宣称武弁也可为“士”,立下战功的就是“武士”,为国捐躯的就是“烈士”,听说在湖广那里,烈士的地位比秀才还高,仅凭这一点,就逼得南党和帝党和他势不两立。

    不就是死了几个大头兵嘛,何必这样哗众取宠?汪克凡为了笼络军心还真是不择手段,但他终归见识短浅,不知道国家的根基在于士子秀民,汪克凡为了一时之利自毁根基,将来终归难成大业。

    正在胡思乱想之间,就听到隆武帝说道:“除了刘文秀之外,谭啸和周国栋也有一万多兵马,他们两个和朝中吕旻园等人勾结,早有不臣之心,他们若是提兵前来犯驾,刘卿可有良策破敌?”

    是啊,除了西军之外,谭啸和周国栋更是近在眼前的威胁,如果他们一定要阻拦隆武帝去广东,仅凭御林军和勤王军可不是对手,必须借重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的兵马,但是刘党贺三人都和楚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知道他们会是个什么态度,是否坚定地坚决站在皇帝这边。

    诸多大臣都竖起了耳朵,却听到刘芳亮淡然笑道:“请恕臣狂妄,刘文秀也许还算个对手,谭啸和周国栋么,只是土鸡瓦狗罢了,不堪一击,他们若敢前来犯驾,微臣不敢说一鼓而破,但也决计让他们铩羽而归。”

    党守素和贺珍一起连连点头,对谭啸和周国栋也很是不屑:“圣上有所不知,楚军虽然屡战屡胜,但善战者只汪克凡一人,其他麾下众将皆是碌碌无为之辈,谭啸和周国栋更加不堪,他们两个早年间只是落第秀才,因为与汪克凡交好才得以重用,行军作战没什么章法,几次受到军法惩处,当年军中都是当笑话讲的……”

    刘党贺三人说出这番话,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场合说话必须硬气,另外他们也是真心看不起谭啸和周国栋,楚军现在虽然名动天下,但是刘芳亮等人真正服气的只有汪克凡一个人,其他将领只是因缘际会,时势造英雄罢了。大家当年在一个锅里搅马勺,谁有几斤几两彼此都非常清楚,谭啸和周国栋虽然打过几场硬仗,但都是汪克凡在上面指挥,他们两个只是简单的执行命令,听说楚军很多人自己也认为,谭啸和周国栋能力有限,已经跟不上楚军的发展,所以最近楚军扩编了三个军,他们两个却还是师长,被调离和清军交战的前线,回到湖广休整,明显不受重用。

    论起以往的战绩,刘党贺身为李自成的部将,当年曾经摧枯拉朽,席卷天下,比谭啸和周国栋更加风光,贺人龙猛不猛?孙传庭猛不猛?还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如果谭啸和周国栋率军追来道州,刘芳亮很乐意在从龙保驾的功劳簿上再填上重重一笔。

    一番对答下来,隆武帝疑虑尽去,笑容满面,他和刘芳亮谈完军务,又随口拉起了家常,指着他身后一位少年说道:“此子就是令郎吧,朕早就听说令郎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唉,朕的太子刚刚开蒙,见到令郎甚是喜爱,有意赐之国姓朱,以驸马体统行事,不知爱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