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子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小金虫虫牛的粉红票,多谢了!感谢妖孽火狐的打赏!)
不管怎么说,廷杖一事是渐渐远去了。只有沈华善等少数几个人,将廷杖此事牢牢放在心底,不敢片刻或忘。
时间继续推进,二月底发生的大事,更是将所有官员的目光和心思都集中在一处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想起廷杖、吕务厚之类的事情。
二月底,严寒将去,春天将来之时,大永太子上官如初在病床上熬了几个月之后,再也熬不住了,薨于东宫,年三十五岁。
国失储君,消息一出,举国咸悲。
最先知道太子薨了的是尚药局的太医,他们奉上命为太子医治,几乎天天都守在太子病榻前,太子身体每有起色或每有恶化,他们都是最为关注的。
这天刚好是太医孙伯扬为太子诊脉,刚进太子寝殿,他就见伺候的宫女面如死灰,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孙伯扬一见她这个样子便暗道不好,太子想必是不行了,难道这一天,已经到来了吗?
他快步上前查看,只见太子瞳孔散大,再一探,已经全无脉息了。身体也在迅速失热中,这一切迹象都在表明,太子薨了!大永储君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对于太子薨,孙伯扬是早有心理准备的。虽然知道太子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但是当这事真的到来的时候,孙伯扬觉得自己还是有压抑不住的惊惧和悲痛。但是,这东宫的形势,却容不得他惊惧和悲痛!
当下,他压抑住悲痛的心情,厉声吩咐东宫的内侍和宫女各安本分,在圣意还没下来之前,任何人都不得透露太子已薨的消息,违者将被严处。
在派宫女通知太子妃后,孙伯扬自己也火速前去紫宸殿和坤宁宫求见长泰帝和皇后,这事太大,他得亲自向他们宣布这个噩耗。
紫宸殿内的长泰帝有些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手脚也觉得无处安放。
奏折看累了,他正想拿起书桌上的珍玩细看,碰”的一声响起,有什么跌落下来了,倒让他的心震了一下。
张盛连忙跪下叩头,也不敢说什么,那地上摔破的可是长泰帝平日最爱的五镶白玉如意。
如意,如意,如意碎了,难道是预兆着什么吗?
长泰帝看着破碎的如意,脸色陡变,却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宫门局的内侍就匆匆来报:太医孙伯扬正在殿外求见,道有要事禀告,请上意,召还是不召。
孙伯扬今天不是去东宫诊治了吗?怎么会来紫宸殿了?长泰帝猛地想到了什么,难道……难道……
孙伯扬跪在长泰帝面前,印证了长泰帝心里的猜测。
“皇上请恕罪!臣等……臣等无能!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孙伯扬的声音带着颤抖,却也尽力向长泰帝禀明了这个事情。
当他说出太子已薨的噩耗时,长泰帝坐都坐不住,身躯震了几震,眼中含泪。
虽然他知道太子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了,可是真临到了,却始终无法接受,悲痛不已!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国之储君先薨,这对于大永来说,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更是,这个国家的储君啊!
这对一个帝王来说,是何等摧心的事情!
回顾太子上官如初这短暂的一生,所感慨的唯有“天命”二字而已!天命虽则无常,却皆有定数。就算是太子,也不能尽享了人间的福分。他享尽了人间富贵,却拖着那样一副病体,只占了储君之名,却无储君之实!
至薨,他的一生,似乎都没有什么能真正留下来。这样一个几近透明的存在,其实没有多少官员真为他的薨感到悲痛。或许,东宫的宫女内侍,还为他的死感到一丝欣喜。
太子既薨,丧事一切礼仪法度,自然会有太常寺和礼部等官员等料理。慈懿太后的大丧还没有过去多久,这些官员的经验尚在,定能将太子的丧礼料理妥当的,长泰帝并无诸多过问。
他忍住悲伤,去坤宁宫劝慰皇后。自从太子已薨的噩耗后,她就卧床不起了。每每醒来之时,也不断地流泪,连后宫事务都无心打理了。
在请示过长泰帝之后,皇后让德妃、贤妃两人协理六宫,她自己就自顾自地悲伤去了。这个时候,她没有一个皇后的威严,有的,只是丧子之痛的哀伤,如今,她只是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而已。
长泰帝来到坤宁宫的时候,见到的就是皇后这副哀痛欲绝的情状。短短几日,皇后似乎变了一个人,原本就蜡黄的脸色更显颓败了,鬓上露出了星星白发,双眼因为长时哭泣而浮肿无神,这样一看,显得苍老无比。
要知道皇后也不过是五十岁的年纪,可见太子薨了对她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自慈懿太后崩后,蒋皇后就是这个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人间荣华富贵她都享尽了,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年老之时丧子,太子也没有留下子嗣,最多,也只是被下任帝王称为圣母王太后而已。
想到此,蒋皇后便万念俱灰了。
长泰帝看着皇后的样子,也无法说出什么劝慰的话语,只能略说了太子的身后事:“朕已下令罢朝三日,七日后昭告天下。朕打算将太子封号定为‘静’,汝意如何?”
长泰帝没有说的是,礼部呈上来的太子封号是“哀”。病伤短折曰哀,这个封号倒是很符合上官如初的一生。
但是长泰帝为君为父,无论如何都要给太子身后哀荣,于是他没有用礼部呈上来的封号,而是亲自拟定了“静”这个封号。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长泰帝对这个封号还是比较满意的,比起“哀”来,已经要好太多了!
听了长泰帝的话,皇后悲痛之余也多了半点欣慰,皇上对太子的情谊道不是作假的,她知道这个封号是不符合太子生平的,也知道这个封号已经是长泰帝能想到的最合适封号了。
可是身为一个母亲,就算是儿子薨了,她也要将最好的一切给他,包括这至关重要的封号!百年之后,代称儿子的将会是这个封号,皇儿在泉下受皇族香火,凭称的,也是这个封号!既如此,她一定要为儿子争取最好的封号!
“皇上想的封号自己是最好的,这个封号,若是皇儿泉下有知,也会欢喜的。他自小体弱多病,连詹事府也不得设,细想想,鲜言宽乐也算得上的;他也不曾好好尽过为人储君的责任,说是恭己令终也是溢美了。只是《道德经》有云: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谁又可知其母复守其子乃是人间最难过去的道?”皇后说罢,本来已经稍稍止住的眼泪又如雨下了。
她这一番话,也正正触动了长泰帝内心处。其母复守其子是世间最难的道,父与子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太子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说到底也是因为他这个父皇,如果不是当年他最宠爱的乐妃给尚不足三岁的太子下了毒,太子也不至于碌碌一生,至薨也只得个“静”字封号,这是他这个父皇亏欠他的啊!
皇后不动声色的看着长泰帝的神色变化,心里也涌起一股刻骨的仇恨——就算已经将乐妃挫骨扬灰,也不能磨灭的的仇恨。
乐妃下毒的事情她早就知道了,不然也不会设计乐妃和金吾卫守将私通,利用长泰帝将乐妃和她背后的乐家连根拔起!已经报了乐妃下毒之仇!
可是,就算乐妃已成扬灰,那又怎么样呢?自己的皇儿,一生都毁了!
这些年她之所以装作不知道乐妃下毒的事情,就是为了理由长泰帝这点内疚和亏欠!她要让她的皇儿就算是不能视朝也能安坐太子之位,要长泰帝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不能废太子,也要让她的皇儿享受到这世间最尊贵的一切,包括他死后的哀荣!
这是长泰帝亏欠她们母子的!
皇后心里所想,长泰帝是不知道的,他想起了过去三十来年里,太子和他在一起的温情时刻。
回忆良久,才说道:“朕细思,‘静’也不太好,还是改一改吧。‘恭’字就很好。张盛,传朕旨意,宣礼部尚书魏晋度进宫。”宣魏晋度进宫,就是令定太子封号。
长泰帝知道,这个“恭”字,必定会引起朝臣的议论和反对,但是长泰帝不介意再做一次吕务厚的事情。
出乎长泰帝和皇后的意料,朝臣们竟然对太子这个封号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詹成等门下给事中是绝对没有意见的,因为他们就是长泰帝的耳目。
奇怪的是太常寺和礼部也没有反对。吕务厚廷杖至死的事还在眼前,朝臣们虽然不赞同这个封号,认为这个封号于礼不合,却也没有人敢上书反对长泰帝的决定,皇上正受丧子之痛呢,谁敢去触那个霉头?
就这样,在太子丧葬礼仪尚未完成的时候,他的封号就定了,是为“恭太子”。RS
(感谢小金虫虫牛的粉红票,多谢了!感谢妖孽火狐的打赏!)
不管怎么说,廷杖一事是渐渐远去了。只有沈华善等少数几个人,将廷杖此事牢牢放在心底,不敢片刻或忘。
时间继续推进,二月底发生的大事,更是将所有官员的目光和心思都集中在一处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想起廷杖、吕务厚之类的事情。
二月底,严寒将去,春天将来之时,大永太子上官如初在病床上熬了几个月之后,再也熬不住了,薨于东宫,年三十五岁。
国失储君,消息一出,举国咸悲。
最先知道太子薨了的是尚药局的太医,他们奉上命为太子医治,几乎天天都守在太子病榻前,太子身体每有起色或每有恶化,他们都是最为关注的。
这天刚好是太医孙伯扬为太子诊脉,刚进太子寝殿,他就见伺候的宫女面如死灰,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孙伯扬一见她这个样子便暗道不好,太子想必是不行了,难道这一天,已经到来了吗?
他快步上前查看,只见太子瞳孔散大,再一探,已经全无脉息了。身体也在迅速失热中,这一切迹象都在表明,太子薨了!大永储君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对于太子薨,孙伯扬是早有心理准备的。虽然知道太子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但是当这事真的到来的时候,孙伯扬觉得自己还是有压抑不住的惊惧和悲痛。但是,这东宫的形势,却容不得他惊惧和悲痛!
当下,他压抑住悲痛的心情,厉声吩咐东宫的内侍和宫女各安本分,在圣意还没下来之前,任何人都不得透露太子已薨的消息,违者将被严处。
在派宫女通知太子妃后,孙伯扬自己也火速前去紫宸殿和坤宁宫求见长泰帝和皇后,这事太大,他得亲自向他们宣布这个噩耗。
紫宸殿内的长泰帝有些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手脚也觉得无处安放。
奏折看累了,他正想拿起书桌上的珍玩细看,碰”的一声响起,有什么跌落下来了,倒让他的心震了一下。
张盛连忙跪下叩头,也不敢说什么,那地上摔破的可是长泰帝平日最爱的五镶白玉如意。
如意,如意,如意碎了,难道是预兆着什么吗?
长泰帝看着破碎的如意,脸色陡变,却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宫门局的内侍就匆匆来报:太医孙伯扬正在殿外求见,道有要事禀告,请上意,召还是不召。
孙伯扬今天不是去东宫诊治了吗?怎么会来紫宸殿了?长泰帝猛地想到了什么,难道……难道……
孙伯扬跪在长泰帝面前,印证了长泰帝心里的猜测。
“皇上请恕罪!臣等……臣等无能!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孙伯扬的声音带着颤抖,却也尽力向长泰帝禀明了这个事情。
当他说出太子已薨的噩耗时,长泰帝坐都坐不住,身躯震了几震,眼中含泪。
虽然他知道太子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了,可是真临到了,却始终无法接受,悲痛不已!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尤其是,国之储君先薨,这对于大永来说,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更是,这个国家的储君啊!
这对一个帝王来说,是何等摧心的事情!
回顾太子上官如初这短暂的一生,所感慨的唯有“天命”二字而已!天命虽则无常,却皆有定数。就算是太子,也不能尽享了人间的福分。他享尽了人间富贵,却拖着那样一副病体,只占了储君之名,却无储君之实!
至薨,他的一生,似乎都没有什么能真正留下来。这样一个几近透明的存在,其实没有多少官员真为他的薨感到悲痛。或许,东宫的宫女内侍,还为他的死感到一丝欣喜。
太子既薨,丧事一切礼仪法度,自然会有太常寺和礼部等官员等料理。慈懿太后的大丧还没有过去多久,这些官员的经验尚在,定能将太子的丧礼料理妥当的,长泰帝并无诸多过问。
他忍住悲伤,去坤宁宫劝慰皇后。自从太子已薨的噩耗后,她就卧床不起了。每每醒来之时,也不断地流泪,连后宫事务都无心打理了。
在请示过长泰帝之后,皇后让德妃、贤妃两人协理六宫,她自己就自顾自地悲伤去了。这个时候,她没有一个皇后的威严,有的,只是丧子之痛的哀伤,如今,她只是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而已。
长泰帝来到坤宁宫的时候,见到的就是皇后这副哀痛欲绝的情状。短短几日,皇后似乎变了一个人,原本就蜡黄的脸色更显颓败了,鬓上露出了星星白发,双眼因为长时哭泣而浮肿无神,这样一看,显得苍老无比。
要知道皇后也不过是五十岁的年纪,可见太子薨了对她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自慈懿太后崩后,蒋皇后就是这个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人间荣华富贵她都享尽了,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年老之时丧子,太子也没有留下子嗣,最多,也只是被下任帝王称为圣母王太后而已。
想到此,蒋皇后便万念俱灰了。
长泰帝看着皇后的样子,也无法说出什么劝慰的话语,只能略说了太子的身后事:“朕已下令罢朝三日,七日后昭告天下。朕打算将太子封号定为‘静’,汝意如何?”
长泰帝没有说的是,礼部呈上来的太子封号是“哀”。病伤短折曰哀,这个封号倒是很符合上官如初的一生。
但是长泰帝为君为父,无论如何都要给太子身后哀荣,于是他没有用礼部呈上来的封号,而是亲自拟定了“静”这个封号。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长泰帝对这个封号还是比较满意的,比起“哀”来,已经要好太多了!
听了长泰帝的话,皇后悲痛之余也多了半点欣慰,皇上对太子的情谊道不是作假的,她知道这个封号是不符合太子生平的,也知道这个封号已经是长泰帝能想到的最合适封号了。
可是身为一个母亲,就算是儿子薨了,她也要将最好的一切给他,包括这至关重要的封号!百年之后,代称儿子的将会是这个封号,皇儿在泉下受皇族香火,凭称的,也是这个封号!既如此,她一定要为儿子争取最好的封号!
“皇上想的封号自己是最好的,这个封号,若是皇儿泉下有知,也会欢喜的。他自小体弱多病,连詹事府也不得设,细想想,鲜言宽乐也算得上的;他也不曾好好尽过为人储君的责任,说是恭己令终也是溢美了。只是《道德经》有云: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谁又可知其母复守其子乃是人间最难过去的道?”皇后说罢,本来已经稍稍止住的眼泪又如雨下了。
她这一番话,也正正触动了长泰帝内心处。其母复守其子是世间最难的道,父与子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太子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说到底也是因为他这个父皇,如果不是当年他最宠爱的乐妃给尚不足三岁的太子下了毒,太子也不至于碌碌一生,至薨也只得个“静”字封号,这是他这个父皇亏欠他的啊!
皇后不动声色的看着长泰帝的神色变化,心里也涌起一股刻骨的仇恨——就算已经将乐妃挫骨扬灰,也不能磨灭的的仇恨。
乐妃下毒的事情她早就知道了,不然也不会设计乐妃和金吾卫守将私通,利用长泰帝将乐妃和她背后的乐家连根拔起!已经报了乐妃下毒之仇!
可是,就算乐妃已成扬灰,那又怎么样呢?自己的皇儿,一生都毁了!
这些年她之所以装作不知道乐妃下毒的事情,就是为了理由长泰帝这点内疚和亏欠!她要让她的皇儿就算是不能视朝也能安坐太子之位,要长泰帝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不能废太子,也要让她的皇儿享受到这世间最尊贵的一切,包括他死后的哀荣!
这是长泰帝亏欠她们母子的!
皇后心里所想,长泰帝是不知道的,他想起了过去三十来年里,太子和他在一起的温情时刻。
回忆良久,才说道:“朕细思,‘静’也不太好,还是改一改吧。‘恭’字就很好。张盛,传朕旨意,宣礼部尚书魏晋度进宫。”宣魏晋度进宫,就是令定太子封号。
长泰帝知道,这个“恭”字,必定会引起朝臣的议论和反对,但是长泰帝不介意再做一次吕务厚的事情。
出乎长泰帝和皇后的意料,朝臣们竟然对太子这个封号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詹成等门下给事中是绝对没有意见的,因为他们就是长泰帝的耳目。
奇怪的是太常寺和礼部也没有反对。吕务厚廷杖至死的事还在眼前,朝臣们虽然不赞同这个封号,认为这个封号于礼不合,却也没有人敢上书反对长泰帝的决定,皇上正受丧子之痛呢,谁敢去触那个霉头?
就这样,在太子丧葬礼仪尚未完成的时候,他的封号就定了,是为“恭太子”。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