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围困(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方的黑暗中到处都是喊杀声,一个御前侍卫匆匆赶到顺治面前,向皇帝报告他了解到的情况。那些在营外站岗,然后过去询问明军意图的哨兵,大多被暴起伤人的明军杀死,但也有个别的人逃回,据他们报告见到的乱兵都是清军。“都是绿营?”顺治震惊地问道。最开始还有御前侍卫猜测是发生了营啸,更有人担心是外面的蒙八旗出现了什么变故。但四周的蒙八旗营地现在已经是座座起火,无一幸免,这看起来就不太可能是蒙八旗发动的兵变。再说这些蒙八旗平日同样受到优待,从情理上讲不该有叛乱的理由。到处都是火光,这么短的时间内,所有的外围营地都受到了进攻,所有有战斗经验的军官都指出敌军的兵力非同小可。听到御前侍卫的报告后,顺治环顾左右,着急地叫道:“在这里谁能煽动大军叛乱?”距离最近的是扬州的林起龙,不过河道官兵数量有限,并且分布在整条运河上。再说对于河道官兵的实力皇帝心里也有数,他们的战斗力比衙役高不了太多,想把漫长运河上的河道官兵集结起来发动一场叛乱,未免也太高看林起龙的能力了。除了林起龙以外,嫌疑最大的就是代理两江总督衙门事务的江宁巡抚,但江宁巡抚的大本营在南京,两江官兵分布的范围更大,要是蒋国柱把兵马集中起来送过长江,林起龙和两江的地方官也不会完全没有察觉。“或许是林起龙和蒋国柱勾结了。”一个御前军官嚷道。只有林起龙和蒋国柱勾结,才能得知御前现在兵力薄弱,而且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两江部队送过长江。不过这个说法还是有很大的漏洞,即使知道御营现在只有五千兵马,高邮距离南京仍然太远了,蒋国柱集结两江部队一事动静太大,无法彻底瞒过地方府县。若现在真是两江部队在围攻御营,那除了说明林起龙参与外,还说明两江的府县差不多也都是知情人和参与者。这么大规模的叛乱实在太骇人听闻了,而且若真能进行这么广泛的串联,蒋国柱就更没有在高邮动手的必要了。遥远的距离大大抵消了蒋国柱的主场优势,即使考虑到后续的一万五千兵马,蒋国柱也应该选择等到御营渡过长江、靠近南京后再动手,这样御营就会深陷江南腹地,皇帝也更难以逃脱陷阱。御前的军官们七嘴八舌乱纷纷地议论着,那些有军事经验的人很快就压倒了年轻军官们的胡乱猜测,他们指出,蒋国柱选择在高邮发动叛变,只能说明他缺乏对江南军队和官员的控制力,无法号召他们明目张胆地叛乱,与蒋国柱在主持今天乱事的前提相矛盾。还有人提出或许是周培公或梁化凤谋反了,这个有一定的道理。现在他们正领兵堵截邓名,身边有集结的军队,但是蒋国柱和林起龙为何没有发现他们的举动?若是蒋国柱和林起龙也牵扯到其中,那问题转了一圈又回到老路上——既然江南官场已经如此有力地控制住了军队,那他们为何不选择在南京动手,而是要千里迢迢地跑来高邮动手。没有人能完美地解释上述的矛盾,至少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不到。而这时御营周围的战斗变得更激烈了,有两座蒙八旗的军营已经陷入了火海,看上去外围的部队已经快支撑不住了。“皇上。”一个有经验的八旗军官见到外围营地正迅速地土崩瓦解,心急如焚地向顺治提议道:“是不是让御前出营支援?”“这怎么行?”索额图嘴唇哆嗦着,虽然听他父亲讲述过很多次大战的经过,但他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战争;听父亲回忆往事的时候索额图总是听得很带劲,但当他亲眼看到周围都是大火时,索额图感到心脏都快从喉咙里跳出来了,惊慌地说:“御前侍卫都是皇上的奴才,怎么能让他们出去拼命?”索额图的话代表了很多御前官兵的心声,按理说满洲兵都是皇帝的亲奴才,而御前来自上三旗,能到皇帝身边当差更是亲奴才中选出来的好奴才,凭什么为了救蒙古人而牺牲这些皇帝最心腹的奴才?不但索额图等御前官兵不愿意,就是顺治本人也不愿意,御前两千满洲八旗都是皇帝的心头肉,再说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放他们出去增援外围营地,那皇帝的安全岂不是要削弱了。因此顺治否决了让御前出营增援的建议,命令他们严守皇营。“朕绝不相信林起龙、蒋国柱都参与到了乱事中。”刚才那些有经验的军官的分析对顺治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他立刻紧紧地将其抓住:“黑夜中敌我难辨,部分营地里可能是受惊的官兵正自相残杀,应以坚守为上。”就是一部分资深的御前军官也赞成持重的方案,认为在这一片混乱中,出去增援蒙八旗未必是什么好办法,还不如静观其变,等天亮后看清敌我形势后再做打算。不过还有人认为,眼下一片混乱或许是一个机会,反正皇帝是唯一重要的,两千御营应该全体出击,掩护顺治趁乱杀出去,索额图就是其中之一。只是主张突围的人自己还在为该向什么地方突围争吵不休,有人认为应该去高邮城,但乱党或许也猜到了这一点,而且没有人敢担保高邮没有参与乱事;向北逃也是一个选择,不过乱党在这个路线上可能更会布置重兵伏击;还有人主张兵行险招,向扬州突围,那里城高池深,而且还有大量的两江和河道官兵。不过即使有人敢担保林起龙和蒋国柱没有牵扯其中,顺治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说不定还有大批乱兵正从南边赶来,向南跑岂不是自投罗网。御前争议不休的时候,邓名正指挥着部队肃清清军的外围营地。攻入外围蒙八旗的营地后,明军并没有立刻向纵深展开突击,而是沿着壕沟和营墙展开争夺,不断扩大己方的控制区。“留神鞑子皇帝突围!”邓名在战前就反复强调过,这一仗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击毙顺治,如果被顺治逃走,那么即使歼灭了五千御营也得不偿失。只有将顺治杀死,才能打断皇帝的亲征计划,为张煌言和马逢知消除压力;如果能够让清廷陷入暂时无主的境地,对郑成功远征台湾的计划,对云南李定国的坚持也会有间接的帮助。除去这些对盟友的益处,一定要击毙顺治也是东南满清督抚的共同要求,顺治死亡他们才能得到喘息的机会。一个多月前,张朝、董卫国向邓名托孤时,邓名就劝说他们反正——既然都是身死族灭的下场,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但江西巡抚和布政使直到那时仍是不敢。他们告诉邓名,虽然他们二人是江西的一、二把手,但并没有机会和时间培养绝对效忠于他们的心腹,对江西官场和军队的控制力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朝廷。张朝私下对邓名讲:若是他公然亮出反旗的话,估计凝聚人心的能力连金生恒都不如,尤其在顺治亲征这种背景下,一旦听说皇帝渡过长江,亲自来讨伐江西,估计就有不少人想要立功,会把张朝绑起来交给顺治。就是董卫国都说不定会心存侥幸,指望靠出卖张朝为自己的家人谋一条生路——如果张朝不公然造反,告密未必能救得了董卫国。于是邓名在苦苦思考后拿出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明军乔装打扮去突击顺治的御营,而两江、湖广为此提供方便。对于这个计划,张朝和董卫国倒是能够接受。虽然他们慑于满洲八旗的威名,畏惧甚深,但既然已经走投无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为何不垂死挣扎拼一下呢?绝望的蒋国柱和林起龙也支持邓名的第二套方案。和张朝、董卫国一样,他们都认为自己无法煽动起足够多的绿营去进攻御营,而且也不能保证对这种涉及到人数上万的叛乱行为保密。但利用职权为邓名的军队遮掩行踪,向化妆成绿营的明军提供粮草,或是帮助邓名打探消息,他们还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远在武昌的张长庚最后得知这个计划,收到周培公的秘信后,张长庚也表示了完全的支持。在参与密谋的诸位督抚中,张长庚是动员能力最强的。得知顺治必定要亲征后,张长庚甚至认真考虑过投奔明廷的可行性——张长庚经营自己势力的时间最长,清洗工作最彻底,而且手里还有一笔积蓄可以充作军费。不过投明对张长庚来说是最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样他势必会被川军和夔东军要走大片的地盘,而且张长庚也不敢说湖广到底有多少人会跟着自己走——这只是比身死族灭要强一些。顺治必须死,参与密谋的督抚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对邓名来说这也是最好的结果。如果顺治逃脱,清廷不发生大动荡的话,张煌言、郑成功和李定国的压力就不会明显减轻,而且参与密谋的督抚在绝望中会做出什么事来也很难说。“占领壕沟,严防鞑子突围。”邓名重申道。明军全力夺取着每一座外围营门、每一段壕沟和营墙,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对内的防御线。T
四方的黑暗中到处都是喊杀声,一个御前侍卫匆匆赶到顺治面前,向皇帝报告他了解到的情况。那些在营外站岗,然后过去询问明军意图的哨兵,大多被暴起伤人的明军杀死,但也有个别的人逃回,据他们报告见到的乱兵都是清军。“都是绿营?”顺治震惊地问道。最开始还有御前侍卫猜测是发生了营啸,更有人担心是外面的蒙八旗出现了什么变故。但四周的蒙八旗营地现在已经是座座起火,无一幸免,这看起来就不太可能是蒙八旗发动的兵变。再说这些蒙八旗平日同样受到优待,从情理上讲不该有叛乱的理由。到处都是火光,这么短的时间内,所有的外围营地都受到了进攻,所有有战斗经验的军官都指出敌军的兵力非同小可。听到御前侍卫的报告后,顺治环顾左右,着急地叫道:“在这里谁能煽动大军叛乱?”距离最近的是扬州的林起龙,不过河道官兵数量有限,并且分布在整条运河上。再说对于河道官兵的实力皇帝心里也有数,他们的战斗力比衙役高不了太多,想把漫长运河上的河道官兵集结起来发动一场叛乱,未免也太高看林起龙的能力了。除了林起龙以外,嫌疑最大的就是代理两江总督衙门事务的江宁巡抚,但江宁巡抚的大本营在南京,两江官兵分布的范围更大,要是蒋国柱把兵马集中起来送过长江,林起龙和两江的地方官也不会完全没有察觉。“或许是林起龙和蒋国柱勾结了。”一个御前军官嚷道。只有林起龙和蒋国柱勾结,才能得知御前现在兵力薄弱,而且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两江部队送过长江。不过这个说法还是有很大的漏洞,即使知道御营现在只有五千兵马,高邮距离南京仍然太远了,蒋国柱集结两江部队一事动静太大,无法彻底瞒过地方府县。若现在真是两江部队在围攻御营,那除了说明林起龙参与外,还说明两江的府县差不多也都是知情人和参与者。这么大规模的叛乱实在太骇人听闻了,而且若真能进行这么广泛的串联,蒋国柱就更没有在高邮动手的必要了。遥远的距离大大抵消了蒋国柱的主场优势,即使考虑到后续的一万五千兵马,蒋国柱也应该选择等到御营渡过长江、靠近南京后再动手,这样御营就会深陷江南腹地,皇帝也更难以逃脱陷阱。御前的军官们七嘴八舌乱纷纷地议论着,那些有军事经验的人很快就压倒了年轻军官们的胡乱猜测,他们指出,蒋国柱选择在高邮发动叛变,只能说明他缺乏对江南军队和官员的控制力,无法号召他们明目张胆地叛乱,与蒋国柱在主持今天乱事的前提相矛盾。还有人提出或许是周培公或梁化凤谋反了,这个有一定的道理。现在他们正领兵堵截邓名,身边有集结的军队,但是蒋国柱和林起龙为何没有发现他们的举动?若是蒋国柱和林起龙也牵扯到其中,那问题转了一圈又回到老路上——既然江南官场已经如此有力地控制住了军队,那他们为何不选择在南京动手,而是要千里迢迢地跑来高邮动手。没有人能完美地解释上述的矛盾,至少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不到。而这时御营周围的战斗变得更激烈了,有两座蒙八旗的军营已经陷入了火海,看上去外围的部队已经快支撑不住了。“皇上。”一个有经验的八旗军官见到外围营地正迅速地土崩瓦解,心急如焚地向顺治提议道:“是不是让御前出营支援?”“这怎么行?”索额图嘴唇哆嗦着,虽然听他父亲讲述过很多次大战的经过,但他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战争;听父亲回忆往事的时候索额图总是听得很带劲,但当他亲眼看到周围都是大火时,索额图感到心脏都快从喉咙里跳出来了,惊慌地说:“御前侍卫都是皇上的奴才,怎么能让他们出去拼命?”索额图的话代表了很多御前官兵的心声,按理说满洲兵都是皇帝的亲奴才,而御前来自上三旗,能到皇帝身边当差更是亲奴才中选出来的好奴才,凭什么为了救蒙古人而牺牲这些皇帝最心腹的奴才?不但索额图等御前官兵不愿意,就是顺治本人也不愿意,御前两千满洲八旗都是皇帝的心头肉,再说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放他们出去增援外围营地,那皇帝的安全岂不是要削弱了。因此顺治否决了让御前出营增援的建议,命令他们严守皇营。“朕绝不相信林起龙、蒋国柱都参与到了乱事中。”刚才那些有经验的军官的分析对顺治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他立刻紧紧地将其抓住:“黑夜中敌我难辨,部分营地里可能是受惊的官兵正自相残杀,应以坚守为上。”就是一部分资深的御前军官也赞成持重的方案,认为在这一片混乱中,出去增援蒙八旗未必是什么好办法,还不如静观其变,等天亮后看清敌我形势后再做打算。不过还有人认为,眼下一片混乱或许是一个机会,反正皇帝是唯一重要的,两千御营应该全体出击,掩护顺治趁乱杀出去,索额图就是其中之一。只是主张突围的人自己还在为该向什么地方突围争吵不休,有人认为应该去高邮城,但乱党或许也猜到了这一点,而且没有人敢担保高邮没有参与乱事;向北逃也是一个选择,不过乱党在这个路线上可能更会布置重兵伏击;还有人主张兵行险招,向扬州突围,那里城高池深,而且还有大量的两江和河道官兵。不过即使有人敢担保林起龙和蒋国柱没有牵扯其中,顺治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说不定还有大批乱兵正从南边赶来,向南跑岂不是自投罗网。御前争议不休的时候,邓名正指挥着部队肃清清军的外围营地。攻入外围蒙八旗的营地后,明军并没有立刻向纵深展开突击,而是沿着壕沟和营墙展开争夺,不断扩大己方的控制区。“留神鞑子皇帝突围!”邓名在战前就反复强调过,这一仗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击毙顺治,如果被顺治逃走,那么即使歼灭了五千御营也得不偿失。只有将顺治杀死,才能打断皇帝的亲征计划,为张煌言和马逢知消除压力;如果能够让清廷陷入暂时无主的境地,对郑成功远征台湾的计划,对云南李定国的坚持也会有间接的帮助。除去这些对盟友的益处,一定要击毙顺治也是东南满清督抚的共同要求,顺治死亡他们才能得到喘息的机会。一个多月前,张朝、董卫国向邓名托孤时,邓名就劝说他们反正——既然都是身死族灭的下场,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但江西巡抚和布政使直到那时仍是不敢。他们告诉邓名,虽然他们二人是江西的一、二把手,但并没有机会和时间培养绝对效忠于他们的心腹,对江西官场和军队的控制力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朝廷。张朝私下对邓名讲:若是他公然亮出反旗的话,估计凝聚人心的能力连金生恒都不如,尤其在顺治亲征这种背景下,一旦听说皇帝渡过长江,亲自来讨伐江西,估计就有不少人想要立功,会把张朝绑起来交给顺治。就是董卫国都说不定会心存侥幸,指望靠出卖张朝为自己的家人谋一条生路——如果张朝不公然造反,告密未必能救得了董卫国。于是邓名在苦苦思考后拿出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明军乔装打扮去突击顺治的御营,而两江、湖广为此提供方便。对于这个计划,张朝和董卫国倒是能够接受。虽然他们慑于满洲八旗的威名,畏惧甚深,但既然已经走投无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为何不垂死挣扎拼一下呢?绝望的蒋国柱和林起龙也支持邓名的第二套方案。和张朝、董卫国一样,他们都认为自己无法煽动起足够多的绿营去进攻御营,而且也不能保证对这种涉及到人数上万的叛乱行为保密。但利用职权为邓名的军队遮掩行踪,向化妆成绿营的明军提供粮草,或是帮助邓名打探消息,他们还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远在武昌的张长庚最后得知这个计划,收到周培公的秘信后,张长庚也表示了完全的支持。在参与密谋的诸位督抚中,张长庚是动员能力最强的。得知顺治必定要亲征后,张长庚甚至认真考虑过投奔明廷的可行性——张长庚经营自己势力的时间最长,清洗工作最彻底,而且手里还有一笔积蓄可以充作军费。不过投明对张长庚来说是最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样他势必会被川军和夔东军要走大片的地盘,而且张长庚也不敢说湖广到底有多少人会跟着自己走——这只是比身死族灭要强一些。顺治必须死,参与密谋的督抚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对邓名来说这也是最好的结果。如果顺治逃脱,清廷不发生大动荡的话,张煌言、郑成功和李定国的压力就不会明显减轻,而且参与密谋的督抚在绝望中会做出什么事来也很难说。“占领壕沟,严防鞑子突围。”邓名重申道。明军全力夺取着每一座外围营门、每一段壕沟和营墙,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对内的防御线。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