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丈母娘看女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陈浩和郝伯为从上津市五峰机械厂购买了两条食品加工生产线后,便乘着火车返回苏南省,到省城陈浩特意去看望恩师章翰生。
“师傅、师母,您们好。”当陈浩赶到华南大学家属院时,章翰生和龚淑珍正在家看电视。
“小浩,快坐,吃饭没?”已退休在家的师母龚淑珍见到陈浩非常惊喜,连忙把他让进屋里。
“师母,吃过了。”陈浩恭敬地回答,他知道恩师每天雷打不动地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所以他选择在新闻联播播出前一点时间过来,在来恩师家之前他已在外面吃过晚餐。
“小浩,过来看新闻。”坐在客厅的章翰生没挪动地方,睿智的眼神在陈浩的脸上一扫而过,招呼陈浩过来。
“是。”陈浩跟随着师母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陪着恩师一起看新闻联播。而龚淑珍则是从厨房里拿来些小吃摆放在茶几上,示意陈浩吃。
当新闻联播演完后,章翰生起身往书房走,陈浩尾随其后,这已是陈浩来恩师家的惯例,龚淑珍早已见惯不惯,她只是在收拾点吃的等陈浩走时带上。
当两人坐下后,章翰生问道:“从刚才的新闻里你听出些什么?”
自从陈浩成为章翰生的学生后,章翰生都会有意识地启发他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思考。别看新闻联播里只是报道国内的一些新闻,但在其背后隐含着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国家近段时间关注的重点。所谓的媒体要为上层建筑服务,就是政府通过媒体先造势,为实施某些政策打基础。前世只是小人物的陈浩也正是在恩师这种有意的培养中才知道新闻联播里面并不只是播报新闻,更深层的内容需要有心人去挖掘。
听到恩师垂询,陈浩略微想了一下,回答道:“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和稳定是近一段时期的农村工作的重点,人口增长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增长还需要进一步遏制。”
章翰生点点头,说道:“耕地问题和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也需要关注,……。”
“是,您上次交代给我的研究性课题已完成,请老师过目。”陈浩从身边的文件袋里掏出他写的东西,递给章翰生。他不由地佩服恩师不愧是当代的经济界权威,仅仅凭着自己多年从事经济领域的研究,就能推断出后两几年的国家发展方向,更是在半年前就给他布置下这方面的课题。
章翰生戴上眼镜,拿着笔把陈浩写的东西从头到尾看完,并在一些地方做了标记,久久未能说话。
在这篇《论国内经济的发展》的文章中,陈浩通过大量的翔实的数据和资料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阐述,农业上提出集约经营,优先发展乡镇企业,并提出土地承包期要达到十五年以上和逐步放开树、林木、荒山、荒地等承包,制止对农民的不合理摊派;从管理上提出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开放市场、搞活流通,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问题。
这里面的许多观点和他的想法不约而合,有些观点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如归国华侨的投资问题,让他看到另一种经济增长模式,他倒并没有为姓资还是姓社这个问题所困扰。
姓资还是姓社这个问题历史悠久,几乎贯穿于建国后历次大小政治风波。在一九八零年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成为经济改革的拦路石,如果不解决,经济改革便裹足不前。
例如八十年代初出现安惠的傻子瓜子,非常有名,傻子瓜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雇工人数多,超过了马克思《资本论》当中所提到七个雇工以下是作为独立劳动者,八个雇工以上那就是资本家的说法。
当人们提出来像傻子瓜子、广东的养育户,雇工都超过八个以上的时候,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首长和任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首长都在中央的会议上提出来,“现在不要限制,我们也不宣传,但是不要去限制它,看一看再说。”的“不争论”观点让他们闭了嘴,即便是他们私底下做动作,动静也不敢弄得太大。
从这篇文章里章翰生能感到陈浩成长的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料,经过一年时间的基层工作磨练,陈浩看问题更透彻也更全面,也让他感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
“这篇文章就放在我这,你先出去吧,你师母估计在骂我太自私。”睿智的章翰生难得地开了个玩笑,他岂能不知道女儿出国参加画展后,退休的老伴更是把对女儿的思念转移到陈浩身上,她刚才在门口打量了好几次,看看他们谈完没。
龚自珍的确是很想和陈浩说说话,之女莫若母,尽管女儿没有在她跟前表示过什么,但上次陈浩出车祸时女儿的表现她全看在眼里,有句话叫“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原本就喜欢陈浩懂事的她现在就是拿看女婿的眼光看着陈浩,不断地给陈浩手里塞着吃的东西,和他聊些家里的情况,神态举止无不像慈祥可亲的丈母娘。
在师母疼爱的眼神中,陈浩感觉得到满脑门暴汗了,好家伙,查户口也不能查到他几岁才不尿床的地步吧。他这才知道退休在家的师母也是凡人,也有老年人爱唠叨的习惯,深感母爱伟大的陈浩实在吃不消师母盘根问底的调查,和师母谈了一个多小时后落荒而逃。
从恩师家出来,陈浩决定以后多来几次,和师母聊些别的话题。好在章晓慧过年时就能回家,师母见到她自然也老怀大慰。
来到省城自然要去顾书记那去拜访一下,这也是做晚辈必要的礼节。他不能因是顾书记的恩人而居功自傲。深知日久生情并不是男女间固有成语的他和顾书记的感情也在彼此的频繁交往中越来越深,弄得顾彩莲有时还在怀疑他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顾家人。
在顾书记家他照例受到书记夫妻俩的热情款待,和顾书记进到书房后,陈浩毫不客气地从书桌下面翻出几包烟装进自己口袋里。
顾红军没想到陈浩竟然能找到他藏烟的地点,而且还把那得烟席卷而空,不由地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哎,我说你不能这样明目张胆地入室抢劫吧。”
“伯伯,您心脏不好,医生不让您抽烟,伯母让我监督您,这种烟还是小子帮您消化掉。再说,你上次从京城那位老人家那拿来的烟藏在什么地方?要不要我帮您找找。”
陈浩说着,眼睛还在房内搜寻。顾彩莲把顾书记藏烟的地方告诉他,所以他能一下子找到。
“别,你还是老实地坐着吧。”顾红军知道陈浩说的那几包烟可是他去中南海时中央一号首长送他的特制小熊猫,对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是被陈浩刮去他还不得心疼死。
“这次我去上津给你带来几条味道淡一些的烟,你看是不是和您藏得那几包烟一样?”陈浩从包里掏出两条烟放在书桌上,这次去上津市,周雅为他准备了几条特制熊猫烟,他专门给顾书记带来两条。
“好小子,算你有良心。”顾红军大喜过望,一把抓起两条烟塞进书柜里,这种烟有价无市,极为珍贵。
“书记,我看明年国内不大安静吧。”
当陈浩谈到公事时,就不再以子侄辈礼数相称,公与私这中间的分寸他把握起来还是很有分寸。
听到陈浩的话,顾红军的脸色也凝重起来,问道:“哪方面?”
他不问陈浩得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反倒问这个问题,不愧是苏南省的一把手,看来他也看到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
“我猜测是政法系统。”陈浩当然不敢用非常确定的语气,否则,他也太神了。他只想借机提醒顾书记一下,至于顾书记的政治智慧,那可不是他一个小乡党委书记所能媲美。
顾红军眼里闪过一丝诧异的神情,随后从书柜里拿出一包特制小熊猫,分给陈浩一只,一老一小在灯光下抽着烟,压低声音说着他们的话题。
当陈浩和郝伯为从上津市五峰机械厂购买了两条食品加工生产线后,便乘着火车返回苏南省,到省城陈浩特意去看望恩师章翰生。
“师傅、师母,您们好。”当陈浩赶到华南大学家属院时,章翰生和龚淑珍正在家看电视。
“小浩,快坐,吃饭没?”已退休在家的师母龚淑珍见到陈浩非常惊喜,连忙把他让进屋里。
“师母,吃过了。”陈浩恭敬地回答,他知道恩师每天雷打不动地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所以他选择在新闻联播播出前一点时间过来,在来恩师家之前他已在外面吃过晚餐。
“小浩,过来看新闻。”坐在客厅的章翰生没挪动地方,睿智的眼神在陈浩的脸上一扫而过,招呼陈浩过来。
“是。”陈浩跟随着师母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陪着恩师一起看新闻联播。而龚淑珍则是从厨房里拿来些小吃摆放在茶几上,示意陈浩吃。
当新闻联播演完后,章翰生起身往书房走,陈浩尾随其后,这已是陈浩来恩师家的惯例,龚淑珍早已见惯不惯,她只是在收拾点吃的等陈浩走时带上。
当两人坐下后,章翰生问道:“从刚才的新闻里你听出些什么?”
自从陈浩成为章翰生的学生后,章翰生都会有意识地启发他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思考。别看新闻联播里只是报道国内的一些新闻,但在其背后隐含着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国家近段时间关注的重点。所谓的媒体要为上层建筑服务,就是政府通过媒体先造势,为实施某些政策打基础。前世只是小人物的陈浩也正是在恩师这种有意的培养中才知道新闻联播里面并不只是播报新闻,更深层的内容需要有心人去挖掘。
听到恩师垂询,陈浩略微想了一下,回答道:“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和稳定是近一段时期的农村工作的重点,人口增长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增长还需要进一步遏制。”
章翰生点点头,说道:“耕地问题和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也需要关注,……。”
“是,您上次交代给我的研究性课题已完成,请老师过目。”陈浩从身边的文件袋里掏出他写的东西,递给章翰生。他不由地佩服恩师不愧是当代的经济界权威,仅仅凭着自己多年从事经济领域的研究,就能推断出后两几年的国家发展方向,更是在半年前就给他布置下这方面的课题。
章翰生戴上眼镜,拿着笔把陈浩写的东西从头到尾看完,并在一些地方做了标记,久久未能说话。
在这篇《论国内经济的发展》的文章中,陈浩通过大量的翔实的数据和资料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阐述,农业上提出集约经营,优先发展乡镇企业,并提出土地承包期要达到十五年以上和逐步放开树、林木、荒山、荒地等承包,制止对农民的不合理摊派;从管理上提出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开放市场、搞活流通,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问题。
这里面的许多观点和他的想法不约而合,有些观点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如归国华侨的投资问题,让他看到另一种经济增长模式,他倒并没有为姓资还是姓社这个问题所困扰。
姓资还是姓社这个问题历史悠久,几乎贯穿于建国后历次大小政治风波。在一九八零年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成为经济改革的拦路石,如果不解决,经济改革便裹足不前。
例如八十年代初出现安惠的傻子瓜子,非常有名,傻子瓜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雇工人数多,超过了马克思《资本论》当中所提到七个雇工以下是作为独立劳动者,八个雇工以上那就是资本家的说法。
当人们提出来像傻子瓜子、广东的养育户,雇工都超过八个以上的时候,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首长和任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首长都在中央的会议上提出来,“现在不要限制,我们也不宣传,但是不要去限制它,看一看再说。”的“不争论”观点让他们闭了嘴,即便是他们私底下做动作,动静也不敢弄得太大。
从这篇文章里章翰生能感到陈浩成长的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料,经过一年时间的基层工作磨练,陈浩看问题更透彻也更全面,也让他感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
“这篇文章就放在我这,你先出去吧,你师母估计在骂我太自私。”睿智的章翰生难得地开了个玩笑,他岂能不知道女儿出国参加画展后,退休的老伴更是把对女儿的思念转移到陈浩身上,她刚才在门口打量了好几次,看看他们谈完没。
龚自珍的确是很想和陈浩说说话,之女莫若母,尽管女儿没有在她跟前表示过什么,但上次陈浩出车祸时女儿的表现她全看在眼里,有句话叫“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原本就喜欢陈浩懂事的她现在就是拿看女婿的眼光看着陈浩,不断地给陈浩手里塞着吃的东西,和他聊些家里的情况,神态举止无不像慈祥可亲的丈母娘。
在师母疼爱的眼神中,陈浩感觉得到满脑门暴汗了,好家伙,查户口也不能查到他几岁才不尿床的地步吧。他这才知道退休在家的师母也是凡人,也有老年人爱唠叨的习惯,深感母爱伟大的陈浩实在吃不消师母盘根问底的调查,和师母谈了一个多小时后落荒而逃。
从恩师家出来,陈浩决定以后多来几次,和师母聊些别的话题。好在章晓慧过年时就能回家,师母见到她自然也老怀大慰。
来到省城自然要去顾书记那去拜访一下,这也是做晚辈必要的礼节。他不能因是顾书记的恩人而居功自傲。深知日久生情并不是男女间固有成语的他和顾书记的感情也在彼此的频繁交往中越来越深,弄得顾彩莲有时还在怀疑他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顾家人。
在顾书记家他照例受到书记夫妻俩的热情款待,和顾书记进到书房后,陈浩毫不客气地从书桌下面翻出几包烟装进自己口袋里。
顾红军没想到陈浩竟然能找到他藏烟的地点,而且还把那得烟席卷而空,不由地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哎,我说你不能这样明目张胆地入室抢劫吧。”
“伯伯,您心脏不好,医生不让您抽烟,伯母让我监督您,这种烟还是小子帮您消化掉。再说,你上次从京城那位老人家那拿来的烟藏在什么地方?要不要我帮您找找。”
陈浩说着,眼睛还在房内搜寻。顾彩莲把顾书记藏烟的地方告诉他,所以他能一下子找到。
“别,你还是老实地坐着吧。”顾红军知道陈浩说的那几包烟可是他去中南海时中央一号首长送他的特制小熊猫,对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是被陈浩刮去他还不得心疼死。
“这次我去上津给你带来几条味道淡一些的烟,你看是不是和您藏得那几包烟一样?”陈浩从包里掏出两条烟放在书桌上,这次去上津市,周雅为他准备了几条特制熊猫烟,他专门给顾书记带来两条。
“好小子,算你有良心。”顾红军大喜过望,一把抓起两条烟塞进书柜里,这种烟有价无市,极为珍贵。
“书记,我看明年国内不大安静吧。”
当陈浩谈到公事时,就不再以子侄辈礼数相称,公与私这中间的分寸他把握起来还是很有分寸。
听到陈浩的话,顾红军的脸色也凝重起来,问道:“哪方面?”
他不问陈浩得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反倒问这个问题,不愧是苏南省的一把手,看来他也看到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
“我猜测是政法系统。”陈浩当然不敢用非常确定的语气,否则,他也太神了。他只想借机提醒顾书记一下,至于顾书记的政治智慧,那可不是他一个小乡党委书记所能媲美。
顾红军眼里闪过一丝诧异的神情,随后从书柜里拿出一包特制小熊猫,分给陈浩一只,一老一小在灯光下抽着烟,压低声音说着他们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