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队长,想当官不?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贾六迷茫。
前世接受的历史教育告诉他,乾隆朝的“十全武功”除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其余如两平准噶尔、平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安南之役、两平廓尔喀,以及正在发生的平大小金川战事,都是满清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采取的有力措施。
因此,即便对满清王朝有诸多不满,贾六也不会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不承认满清王朝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
所以哪怕被迫来到金川,也知这里凶险万分,贾六都始终没有过任何“投敌”念头。
这是大是大非,原则问题。
除了想躲在后面保命外,他未尝不希望清军能够尽快结束金川战事。
然而也正是由于之前的认知,导致贾六一直以为金川的叛军就是高原兵,首领也是从高雪过来的土司。
突然原先认为的敌人变成了反清复明的汉人,变成了已经灭亡一百多年的明朝遗民,贾六当然觉得不可思议。
感觉,就好像打小建立的世界观突然崩塌般。
他必须弄明白金川叛乱的真相。
为何这个真相跟官方宣传的有很大出入。
那些自称是大明子民的“番贼”究竟是谁!
他能问谁?
自是在城门“捡”到的这位跟着马帮跑遍四川乃至西南的小春子。
“贾爷不是军中的人么,怎么倒是不知道那边的情况?”
杨遇春也很好奇,按理军爷了解的肯定要比他们这些底层人多才是。
贾六不好说自己是被那个狗屁的“三试甲等”坑来金川的,便以之前一直在京师,这是第一次来金川为由岔过。
“你将你知道的都说于我听,不要有什么隐瞒。”
“这...”
杨遇春还真同马帮去过金川,不过是悄悄去的,因为叫官府知道的话是会杀头的。
贾六知道这小家伙犹豫什么,无外乎马帮私去金川性质等同“通敌”,所以小家伙害怕说给他这个八旗军爷听,会害了马帮那帮人。
“我只想知道金川的具体情况,其它事情我不关心。”
贾六点明。
杨遇春迟疑之后,终是低声说道:“贾爷,金川的叛军可凶着咧。有苗人,有瑶人,有高原人...嗯,也有一些自称是汉人的假汉人,就是刚才被砍头的那帮人。”
“什么叫假汉人?”
贾六对这个说法比较好奇。
“因为这些人虽然说他们是汉人,可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你看,”
杨遇春将辫子拽了下,“我们有辫子,他们没辫子,穿的也和咱们不同,根本不是我们汉人的样子,所以我们都叫他们是假汉人。”
杨植插嘴问道:“是不是跟戏台上唱戏的穿的差不多?”
杨遇春“嗯”了一声,点点头。
难道真是明朝遗民?
贾六想起前世看过一位元帅的回忆录,说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开辟太行山根据地时,竟在山中发现了一批身穿古人装扮的百姓。再问,这些人竟是不愿意接受清朝统治的明朝军民后代,在太行山腹地已经生活了三百多年。
太行山位于华北属清廷眼皮底下,尚有明朝遗民居于此中誓不从清,那西南丛山峻岭中出现明朝遗民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此处,贾六约摸有了数,又问道:“遇春,你可知那些假汉人是怎么跟叛军搅到一块的?”
“听马帮里的人说,那些假汉人一直住在没人找得到的瑶山苗洞,时间久了就同山里的瑶人、苗人成了一群人,他们不仅教瑶人、苗人种田织布,教他们说咱们汉人的话,读咱们汉人的书,写咱们汉人的字,还教他们打造兵器。”
说到这,杨遇春想起一事,“对了,金川那些番贼用的火器就是这些假汉人给他们制造的,还有那些山上修得到处都是的石头碉堡,也是这些假汉人帮番贼弄的。为此,咱大清死了好多官兵。”
杨植听了不由气愤说道:“这帮狗汉奸不得好死!”
贾六有些错愕,这汉奸到底几个意思。
他老贾家在一般汉人眼里应该属汉奸,连乾隆这个满洲皇帝也是这么看的。
那帮致力于反清的明朝军民也是狗汉奸?
这什么说法?
然而,这说法却又站得住脚。
因为,那帮明朝军民在已经接受满清统治的汉人眼里,还真个就是汉奸了。
“假汉人”恐怕就是四川当地汉人百姓对明朝军民最贴切的看法。
那,到底谁才是汉人?
贾六胸口突然有些沉闷。
这个问题的确比较沉重。
“嗯?”
杨遇春似又想到什么,但不知能不能说。
“以后在我面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要不然我怎么信任你?我们之间如果没有信任,又何必凑到一块呢?”
贾六笑了笑,朝隔壁桌满蒙子弟看了眼,那帮人正围着佛伦泰敬酒,并未留意这边。
“噢,我知道了。”
杨遇春说了一件他听爷爷提过的旧事。
事情发生在二十五年前,当时朝廷也在调兵攻打金川,负责指挥大军的是川陕总督张广泗。
“听我爷爷说,金川的假汉人有不少人潜到官军队伍中,他们的首领还得到了那位总督大人的信任,好像叫王...对,叫王秋...”
杨遇春说这个王秋很得张广泗信任,因此将官军的进攻部署情报全部偷偷告诉金川方面,使得官军对金川的进攻不但无法得手,还被金川的番军打得溃不成军,损失惨重。
“后来这个姓王的是被金川那边的高原人出卖,朝廷这才晓得总督大人身边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奸细...那个姓王的听我爷爷说好像是被凌迟了,那个姓张的总督大人最后也被杀了。”
具体情况杨遇春肯定不可能知道,但通过小家伙说的这些“片段”,贾六大致拼凑出了一幅“剧情图”。
满清入关后,四川及贵州有很多不愿给异族为奴的明朝军民躲进了大山之中,通过与山中的苗人、瑶人通婚,或是教化的办法逐渐渗透了金川一带的土司力量。
再之后,这些明朝军民后代通过对土司的影响力不断策划反清起义,一代又一代,最终酿成乾隆朝这场旷日持久的“平川之役”。
然而由于明朝军民后代始终不能在金川这片区域形成人数上的主导权,加之战争规模持续太久,导致原本与他们亲近的苗人、瑶人力量折损过大,所以周边的高原力量趁机进入金川。
虽然明朝军民同这些高原人因为共同敌人的原因也进行了合作,可显然这个合作远不及之前同苗人、瑶人之间的合作,因此屡屡发生高原人叛降清廷事件,导致明朝军民领袖,也就是那位卧底到了总督身边的谋士王秋被杀。
初步,贾六也只能如此拼凑了。
现在金川番军的组成及势力归属,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明朝军民占的比重是多少,高原人起到什么作用,因为缺少第一手情报,他无法做出任何判断。
大体上,金川这边的情况有点像清军同缅甸打的几次战事。
因为缅甸军中就有大量明末逃过去的明军后代,其中绝大部分是民族英雄李定国部的后裔。
虽经百年,衣冠不改,抗清光复中原的志向也始终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
站在那些誓死抵抗异族的明军后人角度看这场战事,他们帮助缅军对抗清军肯定是正义的。
站在已经实质占领中国的满清角度看这场战事,一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明军后代似乎又成了国家罪人。
很矛盾。
但又实实在在存在。
历史,不是史册上的寥寥几笔,而是掺杂了太多悲欢离合,掺杂了太多家国大义,掺杂了太多时代悲剧。
绝不是非黑即白!
贾六不会对无法回到故乡的同胞做评价,但他却终是明白为何乾隆要不惜倾尽国力、不惜折损无数士卒,不惜斩杀那么多督军大臣,甚至拒绝与金川高原势力的和谈也要踏平金川,原因就是这里有一团可怕火焰——反清复明的火焰!
星星之火,可以燃原。
乾隆大约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
吃完饭后,贾六让杨植去结账,之后带着杨遇春直接下楼走人,没同那帮满蒙子弟说一句话。
杨植结完账却又跟伙计要了只竹编的盒子,将没吃完的饭菜一股脑倒了进去。
贾六见了不由高兴,栓柱这家伙终是知道节俭,还晓得打包。
没想杨植说这些是带回去给狗蛋吃的。
贾六往竹编里瞄了眼,鱼啊肉的,没啃的兔子头还有两三只。
熊猫似乎是吃肉的。
因了金川有明朝军民后裔的事,贾六没了继续游玩崇州城的心思,早早回了城外军营。
他是汉军正蓝旗的领班,也是汉军八旗的第一布特哈,给自己招一个马夫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可以当作是自己带来的家生奴。
那边杨植拉着杨遇春去看自己养的花狗熊,常秉忠、王福那帮人又没回来,贾六闲得无事便去喂自己的白马。
随着太阳快要下山,进城的八旗子弟同苏喇们陆续回营。
安静的军营一下人声鼎沸起来,到处都是聚在一起耍钱的。
常秉忠他们也拉了帮人在屋中赌起来,贾六没管,因为现在是休整时间,四大领队自个都去快活了,他何必要做那臭人。
他也不喜欢赌钱,便想去逗逗国宝,刚出屋子,却被刚回来的刘禾易拉到了墙跟。
“队长,你要女人不?”
没想到是这事的贾六着实怔了下,然后坚定的摇了摇头:“不要!”
说完,抬脚就走。
这都什么人,我看起来好女色?
贾六一脸没好气。
刘禾易却贼笑着上前又拽住他道:“队长,别急着走啊,女人你不要,那官你要不?”
贾六迷茫。
前世接受的历史教育告诉他,乾隆朝的“十全武功”除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其余如两平准噶尔、平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安南之役、两平廓尔喀,以及正在发生的平大小金川战事,都是满清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采取的有力措施。
因此,即便对满清王朝有诸多不满,贾六也不会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不承认满清王朝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
所以哪怕被迫来到金川,也知这里凶险万分,贾六都始终没有过任何“投敌”念头。
这是大是大非,原则问题。
除了想躲在后面保命外,他未尝不希望清军能够尽快结束金川战事。
然而也正是由于之前的认知,导致贾六一直以为金川的叛军就是高原兵,首领也是从高雪过来的土司。
突然原先认为的敌人变成了反清复明的汉人,变成了已经灭亡一百多年的明朝遗民,贾六当然觉得不可思议。
感觉,就好像打小建立的世界观突然崩塌般。
他必须弄明白金川叛乱的真相。
为何这个真相跟官方宣传的有很大出入。
那些自称是大明子民的“番贼”究竟是谁!
他能问谁?
自是在城门“捡”到的这位跟着马帮跑遍四川乃至西南的小春子。
“贾爷不是军中的人么,怎么倒是不知道那边的情况?”
杨遇春也很好奇,按理军爷了解的肯定要比他们这些底层人多才是。
贾六不好说自己是被那个狗屁的“三试甲等”坑来金川的,便以之前一直在京师,这是第一次来金川为由岔过。
“你将你知道的都说于我听,不要有什么隐瞒。”
“这...”
杨遇春还真同马帮去过金川,不过是悄悄去的,因为叫官府知道的话是会杀头的。
贾六知道这小家伙犹豫什么,无外乎马帮私去金川性质等同“通敌”,所以小家伙害怕说给他这个八旗军爷听,会害了马帮那帮人。
“我只想知道金川的具体情况,其它事情我不关心。”
贾六点明。
杨遇春迟疑之后,终是低声说道:“贾爷,金川的叛军可凶着咧。有苗人,有瑶人,有高原人...嗯,也有一些自称是汉人的假汉人,就是刚才被砍头的那帮人。”
“什么叫假汉人?”
贾六对这个说法比较好奇。
“因为这些人虽然说他们是汉人,可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你看,”
杨遇春将辫子拽了下,“我们有辫子,他们没辫子,穿的也和咱们不同,根本不是我们汉人的样子,所以我们都叫他们是假汉人。”
杨植插嘴问道:“是不是跟戏台上唱戏的穿的差不多?”
杨遇春“嗯”了一声,点点头。
难道真是明朝遗民?
贾六想起前世看过一位元帅的回忆录,说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开辟太行山根据地时,竟在山中发现了一批身穿古人装扮的百姓。再问,这些人竟是不愿意接受清朝统治的明朝军民后代,在太行山腹地已经生活了三百多年。
太行山位于华北属清廷眼皮底下,尚有明朝遗民居于此中誓不从清,那西南丛山峻岭中出现明朝遗民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此处,贾六约摸有了数,又问道:“遇春,你可知那些假汉人是怎么跟叛军搅到一块的?”
“听马帮里的人说,那些假汉人一直住在没人找得到的瑶山苗洞,时间久了就同山里的瑶人、苗人成了一群人,他们不仅教瑶人、苗人种田织布,教他们说咱们汉人的话,读咱们汉人的书,写咱们汉人的字,还教他们打造兵器。”
说到这,杨遇春想起一事,“对了,金川那些番贼用的火器就是这些假汉人给他们制造的,还有那些山上修得到处都是的石头碉堡,也是这些假汉人帮番贼弄的。为此,咱大清死了好多官兵。”
杨植听了不由气愤说道:“这帮狗汉奸不得好死!”
贾六有些错愕,这汉奸到底几个意思。
他老贾家在一般汉人眼里应该属汉奸,连乾隆这个满洲皇帝也是这么看的。
那帮致力于反清的明朝军民也是狗汉奸?
这什么说法?
然而,这说法却又站得住脚。
因为,那帮明朝军民在已经接受满清统治的汉人眼里,还真个就是汉奸了。
“假汉人”恐怕就是四川当地汉人百姓对明朝军民最贴切的看法。
那,到底谁才是汉人?
贾六胸口突然有些沉闷。
这个问题的确比较沉重。
“嗯?”
杨遇春似又想到什么,但不知能不能说。
“以后在我面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要不然我怎么信任你?我们之间如果没有信任,又何必凑到一块呢?”
贾六笑了笑,朝隔壁桌满蒙子弟看了眼,那帮人正围着佛伦泰敬酒,并未留意这边。
“噢,我知道了。”
杨遇春说了一件他听爷爷提过的旧事。
事情发生在二十五年前,当时朝廷也在调兵攻打金川,负责指挥大军的是川陕总督张广泗。
“听我爷爷说,金川的假汉人有不少人潜到官军队伍中,他们的首领还得到了那位总督大人的信任,好像叫王...对,叫王秋...”
杨遇春说这个王秋很得张广泗信任,因此将官军的进攻部署情报全部偷偷告诉金川方面,使得官军对金川的进攻不但无法得手,还被金川的番军打得溃不成军,损失惨重。
“后来这个姓王的是被金川那边的高原人出卖,朝廷这才晓得总督大人身边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奸细...那个姓王的听我爷爷说好像是被凌迟了,那个姓张的总督大人最后也被杀了。”
具体情况杨遇春肯定不可能知道,但通过小家伙说的这些“片段”,贾六大致拼凑出了一幅“剧情图”。
满清入关后,四川及贵州有很多不愿给异族为奴的明朝军民躲进了大山之中,通过与山中的苗人、瑶人通婚,或是教化的办法逐渐渗透了金川一带的土司力量。
再之后,这些明朝军民后代通过对土司的影响力不断策划反清起义,一代又一代,最终酿成乾隆朝这场旷日持久的“平川之役”。
然而由于明朝军民后代始终不能在金川这片区域形成人数上的主导权,加之战争规模持续太久,导致原本与他们亲近的苗人、瑶人力量折损过大,所以周边的高原力量趁机进入金川。
虽然明朝军民同这些高原人因为共同敌人的原因也进行了合作,可显然这个合作远不及之前同苗人、瑶人之间的合作,因此屡屡发生高原人叛降清廷事件,导致明朝军民领袖,也就是那位卧底到了总督身边的谋士王秋被杀。
初步,贾六也只能如此拼凑了。
现在金川番军的组成及势力归属,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明朝军民占的比重是多少,高原人起到什么作用,因为缺少第一手情报,他无法做出任何判断。
大体上,金川这边的情况有点像清军同缅甸打的几次战事。
因为缅甸军中就有大量明末逃过去的明军后代,其中绝大部分是民族英雄李定国部的后裔。
虽经百年,衣冠不改,抗清光复中原的志向也始终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
站在那些誓死抵抗异族的明军后人角度看这场战事,他们帮助缅军对抗清军肯定是正义的。
站在已经实质占领中国的满清角度看这场战事,一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明军后代似乎又成了国家罪人。
很矛盾。
但又实实在在存在。
历史,不是史册上的寥寥几笔,而是掺杂了太多悲欢离合,掺杂了太多家国大义,掺杂了太多时代悲剧。
绝不是非黑即白!
贾六不会对无法回到故乡的同胞做评价,但他却终是明白为何乾隆要不惜倾尽国力、不惜折损无数士卒,不惜斩杀那么多督军大臣,甚至拒绝与金川高原势力的和谈也要踏平金川,原因就是这里有一团可怕火焰——反清复明的火焰!
星星之火,可以燃原。
乾隆大约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
吃完饭后,贾六让杨植去结账,之后带着杨遇春直接下楼走人,没同那帮满蒙子弟说一句话。
杨植结完账却又跟伙计要了只竹编的盒子,将没吃完的饭菜一股脑倒了进去。
贾六见了不由高兴,栓柱这家伙终是知道节俭,还晓得打包。
没想杨植说这些是带回去给狗蛋吃的。
贾六往竹编里瞄了眼,鱼啊肉的,没啃的兔子头还有两三只。
熊猫似乎是吃肉的。
因了金川有明朝军民后裔的事,贾六没了继续游玩崇州城的心思,早早回了城外军营。
他是汉军正蓝旗的领班,也是汉军八旗的第一布特哈,给自己招一个马夫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可以当作是自己带来的家生奴。
那边杨植拉着杨遇春去看自己养的花狗熊,常秉忠、王福那帮人又没回来,贾六闲得无事便去喂自己的白马。
随着太阳快要下山,进城的八旗子弟同苏喇们陆续回营。
安静的军营一下人声鼎沸起来,到处都是聚在一起耍钱的。
常秉忠他们也拉了帮人在屋中赌起来,贾六没管,因为现在是休整时间,四大领队自个都去快活了,他何必要做那臭人。
他也不喜欢赌钱,便想去逗逗国宝,刚出屋子,却被刚回来的刘禾易拉到了墙跟。
“队长,你要女人不?”
没想到是这事的贾六着实怔了下,然后坚定的摇了摇头:“不要!”
说完,抬脚就走。
这都什么人,我看起来好女色?
贾六一脸没好气。
刘禾易却贼笑着上前又拽住他道:“队长,别急着走啊,女人你不要,那官你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