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古代一百五十六点都不友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阿李夫妇如此不忘旧情,卫玠自然也不想他们吃亏。
帮助阿李夫妇各自的家庭脱离奴籍是肯定的,虽然卫家从未把阿李一家当做奴隶,但是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是奴籍,因为那一点胡人的血统。他们是世仆,也是奴隶,只是作为当家主母的王氏治家极严,不许下人随便口舌,这才没有激起太深的阶级矛盾。
当卫玠把这个想法告诉阿李时,阿李却说:“我知道郎君心善,但是……我爹娘却未必能够接受。”
“恩?”卫玠一愣,他不明白为什么会不想接受,“我不是要赶你们走,只是换个身份,以更平等的方式合作,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随着见识的增长,阿李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但是我怕我爹娘没办法明白。”
在阿李的爹看来,阿李就是去外面给主家干活儿的,无论阿李带回来了多大的财富,那也是主家有远见,是主家的本事,他的女儿、女婿只是恪尽职守,完成了本职工作而已。如果主家高兴,赏点东西,提高一下他们家在府里的地位,那就是主家心善,给了天大的脸面了,怎么能得寸进尺呢?而且,离开了卫家,他们又能去哪里呢?他阿翁是卫家的仆从,他爹是卫家的仆从,他和他的儿女、孙儿也都卫家的仆从,他并不想改变这样的生活。
哪怕阿李和她爹娘解释说,他们不是脱离卫家,还是会为卫家工作,只是换了个岗位,搬到外面更好的地方去住,她爹也还是无法理解的。他生是卫家的人,死是卫家的鬼,虽然这么说有点大不敬,但卫家就是他的家,他生于斯长于斯,也要死于斯,哪有让人离开自己家的道理?
卫玠和阿李都没辙,最后还是卫玠去求了他阿娘王氏,才得以解决了这个问题。
阿李的爹一辈子尽忠职守,然年事已高,女儿、女婿又为卫家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特奖励阿李的爹娘不再劳苦,回家颐养天年。
这个家自然是卫家赏下的洛阳城内的房子,阿李爹娘全家都是要搬过去的。
阿李那个给卫玠养马的弟弟,调到了卫玠身边差遣,与侍卫的待遇一样。而卫玠的侍卫都是在外面有自己的家的,只在轮班的时候会住在卫家前面的宿舍里。
阿李爹娘这才接受了,他们老了,确实也是帮着主家做不了什么活儿了,退下来之后当然要跟着儿子过,儿子住在外面主家赐的房子里,他们肯定也是要跟着过去的。在对主家千恩万谢之后,就是各种对儿女、孙女耳提面命,要对主家伺候的更加尽心。
阿李对待她爹娘的态度就是——你们高兴就好。
阿李的弟弟其实不适合当侍卫,空有一膀子力气,却并不会什么功夫,脑子还不太灵活,唯一的优点就是足够老实忠诚,是属于那种随时愿意为卫玠当刀子的一根筋儿。
卫玠却不想让阿李的弟弟给他挡刀子,所以他给阿李的弟弟重新摊派了一个新活儿:“你去帮我跟着你阿姊和姊夫干活吧,来回传个话也快,有些消息事关机密,我只信得过你,你能完成吗?”
“能!”阿李的弟弟是个直肠子,有一说一,j绝不骗人。当别人夸他的时候,他不会说哪里哪里,一般只会有两种回答:如果是对方夸的是真的,他就会嘿嘿笑着承认下来,或者说我也觉得我挺厉害的;对方要是夸张了,他就会很严肃的纠正对方这么说不对。怎么说好呢,就是个蛮可爱的老实人。
不过,老实人也不好糊弄:“郎君,我阿姊最近什么都没干啊,我跟着她做什么?”
“……将来肯定会有事情干的。”卫玠也不算是骗人,阿李夫妇确实是有了新的工作安排,只不过还要等一段时间,正在筹备。
“那等她开始干了我再去帮她。”阿李的弟弟看着卫玠一脸认真,意思明显,在我姐不干活儿之前,我先继续保护您。
对此,卫玠也只能说,你高兴就好了。
阿李的丈夫一家是世代给卫家管理庄子的,也坚持不要卖身契,只给几个孩子换来了自由身,还是一样在庄子上给卫家干活儿,只是更自由些。
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态度,王氏也给了不同的待遇。
“不是阿娘想拿捏谁,只是阿李家的契约还在手上,阿娘更放心让他们给你弄那些海外的事情。阿李丈夫他们家不是有个小儿子很聪明嘛,他将来若争气,阿娘就想办法送他入太学学习,但是那矿上的事情,是决计不能让他们家沾手的。”王氏细细给儿子讲了一下,生怕卫玠误会,也算是再教教卫玠做人的道理。
王氏一边满意于儿子的心善,一边又生怕儿子骨子里带着的不谙世事的天真会害了他。
卫玠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一切单凭阿娘做主。”
“乖。”王氏对待卫玠的态度总像是他还是个需要哄的孩子,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哄劝着,比对大孙子卫崇还要精细。
阿李夫妇对此是全无异议的,两人已经商量好了,等休整过来,一个留在京中配合卫玠,稍后带着大批人走;另外一个则先回海外监管着,那毕竟是金银矿,事情非同小可,不得不赔上一万个小心。
这个“大批人”就是卫玠对阿李夫妻的安排了。
在阿李砸碎了那个纯金雕像的那一晚,卫玠带着雕像和一份“建立皇商”的计划,敲响了自家祖父书房的门。
祖孙俩彻夜详谈,好不容易才达成了对的未来一致意向。
卫老爷子对卫玠是越看越满意,自家小娘总能想到些奇思妙想,虽看上去有点离经叛道,细想一下却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比当年小娘入太学后提出的考试制度,以及延伸出来的正在部分试点的科举制,也好比如今的皇商。
“士农工商”是从春秋的《管子》开始,一直流传至今的阶级想法,世人多重农抑商,因为国家缺粮缺人,需要大部分人安下心来种庄稼,养活一整个国家的人口。
但是,好像只会越种越穷,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有时候卫瓘也会想,是不是该转变一下老思想了,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学说,适合古人,却必须适合现在的他们。
阿李没能从国外带来什么高产作物的种子,说她去的那些国家种粮食的技术比之晋朝可落后多了。但是阿李却也给卫老爷子带回来了一个海外的新思路,说在丝绸之路的尽头,有个与晋朝一样地广人稀的强大帝国,《汉书》有记载,那个国家叫“大秦”(古罗马),大秦人好战,却不太会种粮食,基本都是让另外一个间接受他们统治的国家(古埃及)给他们种。
卫老爷子虽然觉得把全部的粮食依赖于另外一个国家并不靠谱,却也觉得只取用一二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他们给钱,周边比较贫穷的小国家给粮,贸易往来说不定还能缓解边界矛盾。
至于钱怎么来,自然就是海外市场上有待开发的金银矿了。
简单来说,只要操作得当,晋朝只需要在海运和陆运上费些功夫,其他的就白来的啊。用白来的钱,换不需要本国辛苦劳作的粮食,养活本国的人口。解放大量劳动力,来投入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也可以让那些与咱们交好的少数民族去南方开垦更多的耕地,反正南方有很多的地方都还没来得及开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这些不安生的少数民资邻居在南方扎根,习惯了这样种地的生活,潜移默化的觉得自己就是大晋人时,他们还需要担心什么?卫玠的这个思路是根据模糊的美国历史得来的——西进运动,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具体问题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国情详细讨论,但至少有个方向。
“重赏”自然还是来自海外的钱,有钱了之后,真是干什么都爽快,根本不必想之前那般大手大脚。
“这一切的前提是阿李夫妇真的能为晋朝运回远远不到的金银盐铁。”
“一定可以的。”西方不行的话,还是美洲,甚至去美洲反而更好,高产的粮食作物玉米、土豆、红薯可都在美洲的秘鲁等着他们去发现呢,“阿李说她们去过的那个给大秦提供粮食的国家,暂时就叫他们埃及吧,埃及有大量上乘的棉花,便宜又好用。”
直接用当地的金银买下,运回来之后,能改善不少国人的冬天生活,当然也可以作为军需用品,怎么都不亏,反正除了运费以外,基本就是白来的,比从本国购买棉花要便宜很多。
说了好处,剩下的就是怎么让好处实现了。
卫老爷子把一部分阿李送回来的金银,送入了洛阳皇宫。没有刻意遮掩,也没有大张旗鼓闹的满城皆知,他只需要一些该知道的人知道就好。
与此同时,一直在等着卫玠联系他帮助倒卖新鲜物什的石崇,也上了门。
“三郎不打算卖了吗?虽然全天下都知道从我这里流出去的这些海外之物肯定是阿李带回来给郎君的,但是世人只是需要一层遮羞布而已,转了我这道手,不会有人说您与民争利的。”大部分想要这些东西的都是世家
卫玠配合自己祖父,神神秘秘的对石崇道:“我与季伦(石崇的字)为友多年,有些事情也不该瞒你。这些东西我不卖,不是怕名声不好,而是卖出去,是赚不回他们的价值的。”
“此话怎讲?”石崇一愣。
卫玠把初步让人写出来的《阿李游记》的一部分草稿,拿给了石崇。石崇是个天生赚钱的料,看东西总能一眼就看到商机。但是这一次,他看后却吓到差点扔了手中的稿子:“可、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陛下已经知道了。你道为何陛下有意封立海外皇商。”
晋惠帝要立海外皇商的风声,也已经在小范围内的传开了,不少保守的世家都觉得这简直是在胡闹,商人这等低贱的职业,怎么能加个皇。
不过相信很快他们就会闭嘴了。
阿李夫妇如此不忘旧情,卫玠自然也不想他们吃亏。
帮助阿李夫妇各自的家庭脱离奴籍是肯定的,虽然卫家从未把阿李一家当做奴隶,但是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是奴籍,因为那一点胡人的血统。他们是世仆,也是奴隶,只是作为当家主母的王氏治家极严,不许下人随便口舌,这才没有激起太深的阶级矛盾。
当卫玠把这个想法告诉阿李时,阿李却说:“我知道郎君心善,但是……我爹娘却未必能够接受。”
“恩?”卫玠一愣,他不明白为什么会不想接受,“我不是要赶你们走,只是换个身份,以更平等的方式合作,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随着见识的增长,阿李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但是我怕我爹娘没办法明白。”
在阿李的爹看来,阿李就是去外面给主家干活儿的,无论阿李带回来了多大的财富,那也是主家有远见,是主家的本事,他的女儿、女婿只是恪尽职守,完成了本职工作而已。如果主家高兴,赏点东西,提高一下他们家在府里的地位,那就是主家心善,给了天大的脸面了,怎么能得寸进尺呢?而且,离开了卫家,他们又能去哪里呢?他阿翁是卫家的仆从,他爹是卫家的仆从,他和他的儿女、孙儿也都卫家的仆从,他并不想改变这样的生活。
哪怕阿李和她爹娘解释说,他们不是脱离卫家,还是会为卫家工作,只是换了个岗位,搬到外面更好的地方去住,她爹也还是无法理解的。他生是卫家的人,死是卫家的鬼,虽然这么说有点大不敬,但卫家就是他的家,他生于斯长于斯,也要死于斯,哪有让人离开自己家的道理?
卫玠和阿李都没辙,最后还是卫玠去求了他阿娘王氏,才得以解决了这个问题。
阿李的爹一辈子尽忠职守,然年事已高,女儿、女婿又为卫家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特奖励阿李的爹娘不再劳苦,回家颐养天年。
这个家自然是卫家赏下的洛阳城内的房子,阿李爹娘全家都是要搬过去的。
阿李那个给卫玠养马的弟弟,调到了卫玠身边差遣,与侍卫的待遇一样。而卫玠的侍卫都是在外面有自己的家的,只在轮班的时候会住在卫家前面的宿舍里。
阿李爹娘这才接受了,他们老了,确实也是帮着主家做不了什么活儿了,退下来之后当然要跟着儿子过,儿子住在外面主家赐的房子里,他们肯定也是要跟着过去的。在对主家千恩万谢之后,就是各种对儿女、孙女耳提面命,要对主家伺候的更加尽心。
阿李对待她爹娘的态度就是——你们高兴就好。
阿李的弟弟其实不适合当侍卫,空有一膀子力气,却并不会什么功夫,脑子还不太灵活,唯一的优点就是足够老实忠诚,是属于那种随时愿意为卫玠当刀子的一根筋儿。
卫玠却不想让阿李的弟弟给他挡刀子,所以他给阿李的弟弟重新摊派了一个新活儿:“你去帮我跟着你阿姊和姊夫干活吧,来回传个话也快,有些消息事关机密,我只信得过你,你能完成吗?”
“能!”阿李的弟弟是个直肠子,有一说一,j绝不骗人。当别人夸他的时候,他不会说哪里哪里,一般只会有两种回答:如果是对方夸的是真的,他就会嘿嘿笑着承认下来,或者说我也觉得我挺厉害的;对方要是夸张了,他就会很严肃的纠正对方这么说不对。怎么说好呢,就是个蛮可爱的老实人。
不过,老实人也不好糊弄:“郎君,我阿姊最近什么都没干啊,我跟着她做什么?”
“……将来肯定会有事情干的。”卫玠也不算是骗人,阿李夫妇确实是有了新的工作安排,只不过还要等一段时间,正在筹备。
“那等她开始干了我再去帮她。”阿李的弟弟看着卫玠一脸认真,意思明显,在我姐不干活儿之前,我先继续保护您。
对此,卫玠也只能说,你高兴就好了。
阿李的丈夫一家是世代给卫家管理庄子的,也坚持不要卖身契,只给几个孩子换来了自由身,还是一样在庄子上给卫家干活儿,只是更自由些。
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态度,王氏也给了不同的待遇。
“不是阿娘想拿捏谁,只是阿李家的契约还在手上,阿娘更放心让他们给你弄那些海外的事情。阿李丈夫他们家不是有个小儿子很聪明嘛,他将来若争气,阿娘就想办法送他入太学学习,但是那矿上的事情,是决计不能让他们家沾手的。”王氏细细给儿子讲了一下,生怕卫玠误会,也算是再教教卫玠做人的道理。
王氏一边满意于儿子的心善,一边又生怕儿子骨子里带着的不谙世事的天真会害了他。
卫玠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一切单凭阿娘做主。”
“乖。”王氏对待卫玠的态度总像是他还是个需要哄的孩子,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哄劝着,比对大孙子卫崇还要精细。
阿李夫妇对此是全无异议的,两人已经商量好了,等休整过来,一个留在京中配合卫玠,稍后带着大批人走;另外一个则先回海外监管着,那毕竟是金银矿,事情非同小可,不得不赔上一万个小心。
这个“大批人”就是卫玠对阿李夫妻的安排了。
在阿李砸碎了那个纯金雕像的那一晚,卫玠带着雕像和一份“建立皇商”的计划,敲响了自家祖父书房的门。
祖孙俩彻夜详谈,好不容易才达成了对的未来一致意向。
卫老爷子对卫玠是越看越满意,自家小娘总能想到些奇思妙想,虽看上去有点离经叛道,细想一下却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比当年小娘入太学后提出的考试制度,以及延伸出来的正在部分试点的科举制,也好比如今的皇商。
“士农工商”是从春秋的《管子》开始,一直流传至今的阶级想法,世人多重农抑商,因为国家缺粮缺人,需要大部分人安下心来种庄稼,养活一整个国家的人口。
但是,好像只会越种越穷,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有时候卫瓘也会想,是不是该转变一下老思想了,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学说,适合古人,却必须适合现在的他们。
阿李没能从国外带来什么高产作物的种子,说她去的那些国家种粮食的技术比之晋朝可落后多了。但是阿李却也给卫老爷子带回来了一个海外的新思路,说在丝绸之路的尽头,有个与晋朝一样地广人稀的强大帝国,《汉书》有记载,那个国家叫“大秦”(古罗马),大秦人好战,却不太会种粮食,基本都是让另外一个间接受他们统治的国家(古埃及)给他们种。
卫老爷子虽然觉得把全部的粮食依赖于另外一个国家并不靠谱,却也觉得只取用一二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他们给钱,周边比较贫穷的小国家给粮,贸易往来说不定还能缓解边界矛盾。
至于钱怎么来,自然就是海外市场上有待开发的金银矿了。
简单来说,只要操作得当,晋朝只需要在海运和陆运上费些功夫,其他的就白来的啊。用白来的钱,换不需要本国辛苦劳作的粮食,养活本国的人口。解放大量劳动力,来投入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也可以让那些与咱们交好的少数民族去南方开垦更多的耕地,反正南方有很多的地方都还没来得及开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这些不安生的少数民资邻居在南方扎根,习惯了这样种地的生活,潜移默化的觉得自己就是大晋人时,他们还需要担心什么?卫玠的这个思路是根据模糊的美国历史得来的——西进运动,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具体问题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国情详细讨论,但至少有个方向。
“重赏”自然还是来自海外的钱,有钱了之后,真是干什么都爽快,根本不必想之前那般大手大脚。
“这一切的前提是阿李夫妇真的能为晋朝运回远远不到的金银盐铁。”
“一定可以的。”西方不行的话,还是美洲,甚至去美洲反而更好,高产的粮食作物玉米、土豆、红薯可都在美洲的秘鲁等着他们去发现呢,“阿李说她们去过的那个给大秦提供粮食的国家,暂时就叫他们埃及吧,埃及有大量上乘的棉花,便宜又好用。”
直接用当地的金银买下,运回来之后,能改善不少国人的冬天生活,当然也可以作为军需用品,怎么都不亏,反正除了运费以外,基本就是白来的,比从本国购买棉花要便宜很多。
说了好处,剩下的就是怎么让好处实现了。
卫老爷子把一部分阿李送回来的金银,送入了洛阳皇宫。没有刻意遮掩,也没有大张旗鼓闹的满城皆知,他只需要一些该知道的人知道就好。
与此同时,一直在等着卫玠联系他帮助倒卖新鲜物什的石崇,也上了门。
“三郎不打算卖了吗?虽然全天下都知道从我这里流出去的这些海外之物肯定是阿李带回来给郎君的,但是世人只是需要一层遮羞布而已,转了我这道手,不会有人说您与民争利的。”大部分想要这些东西的都是世家
卫玠配合自己祖父,神神秘秘的对石崇道:“我与季伦(石崇的字)为友多年,有些事情也不该瞒你。这些东西我不卖,不是怕名声不好,而是卖出去,是赚不回他们的价值的。”
“此话怎讲?”石崇一愣。
卫玠把初步让人写出来的《阿李游记》的一部分草稿,拿给了石崇。石崇是个天生赚钱的料,看东西总能一眼就看到商机。但是这一次,他看后却吓到差点扔了手中的稿子:“可、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陛下已经知道了。你道为何陛下有意封立海外皇商。”
晋惠帝要立海外皇商的风声,也已经在小范围内的传开了,不少保守的世家都觉得这简直是在胡闹,商人这等低贱的职业,怎么能加个皇。
不过相信很快他们就会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