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国的朝阳 > 晚清财政

晚清财政

作者:无语的命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周志纯所着的《晚清财政经济研究》第259页,有一组有关晚清政府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数据。

    年份

    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比重(%)

    1840年

    25.18亿两

    0.45亿两

    1.8%

    1887年

    33.275亿两

    0.8427亿两

    2.6%

    1894年

    42.49亿两

    0.813亿两

    1.9%

    1903年

    58.15亿两

    1.0492亿两

    1.79%

    1908年

    69.23亿两

    3.0122亿两

    4.35%

    资料来源:财政收入书参见《清朝续文献通考》卷66

    由表可知,晚清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的确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除1908年为4.35%外,其余年份均为2%左右。在第一章第三节表1-11中,乾隆31年到乾隆55年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2%到4.1%之间。而上表中只有1908年的比重与乾隆中期大致接近。从这情况看,晚清的税赋比中总体上将的确是在下降,低于乾隆中后期的水平。

    周志纯也拿同期的日本政府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作对比。

    年份

    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比重(%)

    1887年

    234百万日元

    82.15百万日元

    35.10%

    1894年

    289百万日元

    98.2百万日元

    33.98%

    1903年

    1066百万日元

    250.82百万日元

    24.4%

    1908年

    1883百万日元

    792.43百万日元

    42.20%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1两白银:约值17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清代国家财政收入最多时要数乾隆时期,每年收入7000万两。以后每况愈下,到光绪晚期,每年收入仅1000多万两有时甚至还到不了1000万两。清末新军月俸定制为:总统官薪水银600两,公费银1000两,合计1600两;统制官薪水银400两,公费银600两,合计1000两,统领官薪水银250两,公费银250两,合计500两;统带官薪水银200两,公费银200两,合计400两;步工辎管带官薪水银100两,公费银140两,合计240两;马队带队官薪水银100两,公费银80两,合计180两;炮队带队官薪水银100两,公费银160两,合计260两;步工辎队官薪水银50两,公费银10两,合计60两;马队队官薪水银50两,公费银8两,合计58两;炮队队官薪水银50两,公费银14两,合计**两;

    在光绪十二年之后的十年间,清廷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在8000万两以上,比嘉道年间的4000余万两多了一倍。不仅如此,至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的岁入突破两亿两关口,用了五年时间便使规模又扩大了一倍。相较之下,晚清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张速度比前清要快得多。

    光、宣时期财政收入一揽表(注:《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货六;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六六,国用考四;卷六七,国用考五;卷六八,国用考六。)

    士兵的收入就很难找到了.因为楼主所说的士兵我不知道指的是袁世凯的新兵还是清朝的"旗兵"和"绿营"更是湘军,淮军的"勇营"的收入.

    当今银子的价格是1400每公斤,按一公斤=32两的旧制.那么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47块钱左右.

    如果按现在的.一公斤等于20两的新制,那么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70块钱.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它是衡量国家财力的重要指标。清代的财政收入规模体现出两种发展倾向:从绝对数额上看,它呈不断扩大之势,尤其在晚清出现了急剧膨胀;从收支关系的角度讲,**战争特别是咸丰之后,由于财政支出的同时扩张,入不敷出的局面日益严重,其收入规模又相对显绌。

    清代前期,财政收入总量不断上升,但增长幅度不大。现将此间清政府的岁入总额列表如下。

    表1清代前期财政收入规模简表(注:何本书:《清代户部诸关初探》,载《南开学报》1984年第3期;《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货六。)

    年代岁入总额(万两)

    顺治九年2,428

    康熙二十四年3,123

    雍正三年3,585

    乾隆十八年4,069

    乾隆三十一年4,858

    乾隆五十六年4,359

    嘉庆十七年4,013

    道光二十一年4,125

    据表1可知,在长达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前清财政收入规模由顺治初期的2428万两增至乾隆中期的4858万两,总量增加了一倍,乾隆末年后又略有下降。但是,考虑到顺康之际正处经济恢复的非常时期,这一增长速度又须大打折扣。清初的赋税政策基本上承袭晚明,加之战争造成的经济衰敝,财政收入总量自然不可能达到应有规模。若以大体相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点进行考察,雍正以后直至**战争之前,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一直在4000万两左右上下波动。同如此漫长的时段相比,这一发展速度可谓缓慢。

    **战争后十年内,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持在三、四千万两左右。咸、同年间的收入缺乏史料记载,但其数额当不会增长太多。虽然在此期间产生了厘金这样的新税目,但为镇压各地起义而导致的军费开支膨胀部分地消耗了这一收入。因此笔者匡估,这一时期清廷的财政收入大体应在5000-6000万两之间。清代财政收入的飞速增长是在光宣之际,兹将此间的收入情况列表如下。(见下页表2)

    由表2数字可以看出,在光绪十二年之后的十年间,清廷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在8000万两以上,比嘉道年间的4000余万两多了一倍。不仅如此,至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的岁入突破两亿两关口,用了五年时间便使规模又扩大了一倍。相较之下,晚清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张速度比前清要快得多。

    表2光、宣时期财政收入一揽表(注:《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货六;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六六,国用考四;卷六七,国用考五;卷六八,国用考六。)

    **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外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原来以个体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已有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外国资本的影响和刺激下进行了技术改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清政府为“自强”、“求富”,在政策上对工商业发展逐渐由抑禁转为认可和鼓励,对于外国先进技术亦主张积极引进。洋务运动期间及以后,西方科学着作不断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实用技术也伴随着外资的侵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源源而来,从而促进了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就冶铁工业而言,光绪二十六年,全国生铁产量25890吨,三十一年为32313吨,宣统二年骤增至119396吨(注:杜石然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83页。)。这一巨大成就无疑归功于近代冶铁技术的传入与应用。美国学者费维恺认为,“近代前的”经济扩张是一种“低度开发”,是在落后状态下的成长;“近代性的”经济成长则是由于科技不断进步而形成的(注:(美)费维恺:《清代经济史与世界经济史》,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上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3-394页。)。这一观点比较中肯,也适用于前清与晚清的经济发展状况。晚清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使财政收入因财源扩展而增加,这一点是前清无可比拟的,其财政收入规模也达到了后者难以想象的扩张程度。

    直至同治、光绪年间近三十年的恢复,清廷的财政收入才勉强恢复到8000万两左右的规模,但刨去各项开支后,每年所剩不过数百万两甚至不敷使用,有时甚至要靠短期借债方可度日。据不完全估计,慈禧太后在庚子年前的主政时期,清廷的财税收入仅占全国gdp的3%

    1911年前后,全国财政收入接近3亿两(1885年为7700万两),其中农业税增至5000万两(1885年为3000万两),各种杂税约4500万两,商税则超过2亿两,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周志纯所着的《晚清财政经济研究》第259页,有一组有关晚清政府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