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上京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嫁妆聘礼这种事情,都是男方女方私底下商量好,才会摆到台面上,正式抬过来。韩家在十月底的时候,传出了一份大致的嫁妆单子到沈家。有底蕴的人家,不会直接甩银子置办聘礼,除了用金银打造的东西可以很准确的估价外,单子上写的珍贵的布料毛皮古董摆件等等,有钱也买不到,都是多年的积累,和攒嫁妆是一样的。对比三四年前,信国公嫡长子韩昭曦下聘内阁文华殿大学士徐阁老的嫡长孙女也不差呀。沈家惶恐了,聘礼嫁妆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家族在短期腾飞,公中所出的,庶出的,要比嫡出的明显少很多。两张差不多的聘礼单子放一起,真是要重新思量韩昭旭在韩家的地位了。
后来沈家也是打探出来了,韩家倒是没有乱了嫡庶的规矩,公中出的聘礼,的确比嫡长子的少四成多。单子上多出来的部分,一些是韩昭旭从小收到的朝廷赏赐里拿出来的。韩家没有分家,按道理家族人员是没有私产的,取得的收益都要上缴公中,可是,皇族的赏赐例外,皇家可以直接越过宗法而恩泽到具体某个人头上,哪些赏赐是不充公的;一部分是皇上得知韩昭旭终于说定人家了,从内库里赏出来的东西。这样两处一添加,就和嫡长子差不多了。皇上这一举动,也打消了沈家之前以为要和皇家争女婿的担忧。
聘礼一过目,沈家又回到置办嫁妆的大军之中,韩昭旭主院正房里的家具,被褥,账幔等都要换上沈家的东西,这部分,也是嫁妆。此外,去年沈家在京里刚刚买下的两个铺子也过户到思伽名下,托了永嘉侯的路数,在京畿之地买到一个七百亩完整的田庄。韩昭旭的聘礼,一模一样转换成嫁妆返回去是不讲究的,拿出去一部分,又添进去一部分,大致价值差不多抹平。
还有陪嫁人员,莫嬷嬷,其实已经没有伺候人的精力了,不过,思伽表示要奉养莫嬷嬷终老,赵氏又觉得莫嬷嬷经历得多,将来思伽遇事也能提点一二,也加上去了。之后就是六大丫鬟,三户陪房,一户管农庄,一户管铺子,一户进府。
沈芯离开贵阳后,秀儿也搬到了岚松院后头的倒南房里,和含巧住一间。其实,含巧以前也是官家小姐,还在两三岁不记事的年纪,家里因为贪污案被抄家,男女没为奴,不过,不是官奴。在权利倾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等级森严的时代,今日为主,明日为奴,也不是稀罕事。秀儿针线活做得不错,到了岚松院后,也成天的帮着思伽绣嫁妆,基本不出院子。思伽和赵氏的一番深谈,赵氏也把思伽的意思告诉了丁氏,沈芯,倒不是说了自己女儿的独霸之心,这种话,母女俩说开了就罢了,赵氏是告诉丁氏,沈芯,秀儿入韩家,很有可能就是一辈子丫鬟,通房妾室的位置不会有。沈芯虽然无奈,但是也理解,世情如此,除了不讲究的商户之家,会抬举官奴为妾,基本上,勋贵之家是很少正式抬进屋里,官奴,或是培养出来成为家妓,或是放在外头当外室。
元兴十三年下半年,沈家注定是喜事连连。八月末,龚氏在燕京诞下一个男孩子,由龚老爷取了乳名叫阿狄。十月丰儿也生了个男丁,孩子取了乳名叫拴哥。丰儿被卖的时候还不记事,户籍上的姓是随便写的,所以抬姨娘后府里都称呼丰姨娘。十一月思伊生下一女。而沈节在知县期满后,调入山东布政司,任从六品经历,品级虽底也是个要缺。思侬的亲事也相好了,青州知府之子,比思侬大一岁,去年中的举人。夫家姓章,原是沈家的直属上司,祖籍河南归德,世代书香。沈节一脉,注定走文道,这亲事定的也不错。本来何氏还想多留一年的,可惜思伽婚期定下来,思侬行三的,也拖不得,只好敢在年前嫁过去了。
上个年过得冷清,这个年双份补不去,思伽过了穿过来后最热闹的一个年,整个伯府都披红挂彩,爆竹声声,请帖不断。拥有了忠毅伯爵,又搭上永嘉侯,信国公两桩强势的姻亲,沈家总算站稳了根基,一改十年颓丧。除夕之夜,贵阳也没有下雪,温度也在零上,并不寒冷,花园里挂满了灯笼,树枝上扎满了绒花,亮如白昼,沈家几口人窝在园中的暖亭里吃的年夜饭,一块儿守岁至深夜。
嫡长一脉以武传家,守岁的时刻也不传家妓助兴,而是惟佑起头,舞了一套剑法,惟俊兴起,也是拿了一把未开峰的剑对招。
比起欣赏女性的舞姿,思伽更喜欢男子阳刚的表演。思伽对着绢花树下两个对剑的哥哥入迷,神思忽而又飘到很久很久以前,两个哥哥陪自己学走路的那段时间,那时惟佑还稚气未脱,惟俊完全是萌样,现在都已经长成了落落少年,开始接受家族的重担子,原来一晃已经十年了,离别的伤感涌上心头。
赵氏逗弄了一会儿栓哥,瞧着他睡着熟了,便给丰姨娘抱回屋里去。自拿了酒壶,给众人续上水酒。时不时的看两眼灯影下思伽,想着她出生的时候,都没有两个巴掌大,哭的声音都没有,奶也吃得少,那时候便觉得不管这个孩子造化如何,一生顺当的活下去就满足了,便是家族没落也不改由衷。
后来小女儿慢慢健壮起来了,眉眼也张开了,女大十八变,从清秀,清丽,到如今的清艳,性子伶俐乖巧,可爱懂事。行事落落大方,谨慎洒脱。那时,她便想了,自己这个孩子无论嫁到去,都能得到丈夫的敬爱,夫家的敬重,一生顺当是可期了。可是,既扭改不掉她那种心思,这份忧虑又提回去了。
思伽察觉到赵氏慈爱的目光,转过头来与之碰杯,眉色飞扬,嘴角含笑,这不是大家追求的日子吗,应该恣意享受才是。
一个纷纷扰扰的正月出头,想着一路上的积雪冻土都要化尽了。赵氏思伽便打点行李北上燕京,思伽的及笄礼在燕京沈府办,赵氏也要趁机把沈赵两家多年的故交介绍给女儿。两个儿子也跟着走,惟佑是送亲娶亲,惟俊十五了,也能拉出来溜溜给人参观,寻寻亲事。沈府中一应事务挂给丁氏,又留了孔嬷嬷丰姨娘辅助。沈葳开年写的第一封奏折便是请奏三月底面圣述职。一则存了私下,想送小女儿出嫁,也会见一下两户亲家;二来,任贵州都指挥使也有两年了,临时任命转正的,未到过御前,按惯例也要轮上述职的,便是今上不下诏,地方大员也要上表。
赵氏一行人直到二月底才抵达燕京,进了城门行了一个半时辰才到沈府。沈家的封爵府邸既然设在贵阳,没有特许,燕京中的沈府便不能以伯府自居的,只能对外称沈府。龚氏这一年半都是住在娘家,二月的时候才住回沈宅,屋舍花木都拾到了一遍,立在二门里迎大嫂。龚氏去年十月生下孩子,原本想阿狄双满月后,天气还不严寒的时候便回贵州的,还未启程呢,孩子就拉起肚子来,哪里还敢移动,过了年后,又赶上侄女侄儿的喜事,索性就不着急了,到了五月再随大部队回去。
妯娌之间许久未见,难免亲热,赵氏扶着龚氏的手笑道:“四弟妹瞧着倒是丰腴了。”
龚氏恼道:“七个月大的时候,胎儿偏小,大夫让我补,娘也天天盯着,孩子生下来还是四斤多,肉都长在我身上了,原来清减些了,一个冬天窝着又胖了”
惟佑惟俊思伽上前给四婶婶行礼,几人一起过了穿堂,敞厅,到了赵氏之前居住过的正院。燕京果然地精,同样标榜四进的宅院,这座宅子明显比贵阳伯府小很多,不过,沿路花木扶疏,屋檐清雅,黛瓦红砖颜色堂亮,又不同于严州府沈宅的小巧精致。
龚氏的两个孩子,思仪已经九岁,开始抽条子,没有了前年的圆润,规矩也学得好,正正经经的给伯母哥哥姐姐们行礼,而依旧憨憨的阿土,显然把之前的记忆忘光了,亦步亦趋得跟着姐姐喊人,喊完了不住的拿眼睛瞄,不知道能不能记起来。
龚氏又让奶娘把阿狄抱过来,圆圆滚滚的小家伙还在睡梦中,赵氏接受掂了掂,道:“还挺压手的。”
龚氏舒心道:“两个奶娘伺候着他呢。昨儿闹了许久都不肯睡,晚上的外头乌蒙蒙的还要出去。不过睡着了都是安分的,溺了换尿布都不醒。”
赵氏笑道:“这个月份真是爱看景的时候,小孩子能吃能睡才好养活。”
龚氏接回孩子,转给奶娘吩咐道:“哥儿半个时辰后还不醒要唤起来,白天睡多了,晚上他又要折腾了。”
一路车马劳顿,匆匆进饭就去睡午觉,思伽只是乏不是困,捉了思仪一处闲话,小尾巴,六岁的阿土也跟进来,在屋子里和吨吨玩闹。
思仪细细的问了爹爹的近况,才过完年的,沈茁的很多开支也都是府里拨,思伽倒是有些能说的。思仪也聊起了燕京的情形,主要是哪处街有什么好吃好玩之类的,还说了外家的姐姐妹妹们。
赵氏有了精神便开始检查严州送上来的部分嫁妆,瞧着家具保存完好,手工扎实,又赏了负责此事的管事。正完了这事,门房来回:“二姑奶奶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四位投的雷 破费了
可爱扬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4 15:33:42
苏苏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2 08:47:36
802114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2 00:04:56
sanyao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1 21:28:52
我呢,好好思考了一个晚上。很多读者都认为我的文现在出了严重的逻辑性的错误,而我本人现在也没有丝毫的意思。为什么呢?可能是和我的多年阅读的东西有关。
我看网络电子小说的年龄不到两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沉溺在**小说(你们懂的,**小说女的都是炮灰),而男女的言情小说看了不到半年。我之前看的书,除了我的考试专业书外,都是一些被冠以了“名著”的中外读物,还有大量的历史小说,如《大秦帝国》;历史通俗演义小说,如《杨家将演义》《隋炀帝后宫风云》;白话短篇小说,如《警世通言》;艳情小说,如《金瓶梅》《**经秘戏》;唐宋元的戏曲底本,如《牡丹亭》;京剧唱本,如《汾河湾》,志怪小说,如《神仙传》,还有一些不能归类的如《老残游记》《宋慈洗冤录集》等等,大部分书的作者都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或是写书的是男人(言情小说作家大部分都是女的吧,至少在)。
有一则白话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小康之家的大妇,三年无所出,为丈夫聘了贫寒良家女子为妾,妾生了一个儿子,大妇对这个儿子视如己出,想培养儿子读书。私塾贵呀,纸笔贵呀,古代科举考试的入场费高呀,和现在我们考公务员的费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一家三口大人都拼命地供孩子读书,男的在外赚钱,大妇是识字的,教儿子认字,小妾干家务,为了凑好儿子科举的费用,大妇小妾还天天做针线活到天黑,最后,三十年后,儿子考中了探花,给大妇请封了诰命(生母小妾还活着)
存在即合理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存在了几千年,有它的合理和谐性
这个故事,便是妻有妻的位置,妾有妾的位置
这个小说,没有小妾的穷亲戚来打秋风,没有大妇和小妾为男人争宠,没有儿子顾念生母忽视嫡母,没有开金手指赚钱很容易。
如果按照言情小说的思维。
那个大妇这么那么苏呀,为了贤惠给丈夫纳妾,为了小妾能一举得男吃斋念佛的祈祷,为了没有庶子熬花做针线熬花了双眼,
那个小妾为什么那么没有野心呀,三十年洗衣做饭都是她在干,为什么不窥伺正妻的位置,那样儿子请下来的诰命会在自己头上
再举个大家可能看过的例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说了一句话叫“收佐中馈”是佐不是主持,所谓聘为妻,奔为妾。杜十娘在李甲的身边也是一个妾而已呀。你觉得以杜十娘那么光明磊落的女子会谋害正妻吗
而这个故事,说明了另一个更深刻的道理。杜十娘有万金之数,够一辈子吃喝了吧,还是要上杆子哈着一个男人,是因为爱情吗?不全是。
女人是一定要嫁人的,不是出家,不是找死,就是要嫁人,不管是正妻还是妾室,就是要找个男人依靠。
李甲把她卖了,不全是爱情的破灭,而是她能被转手一次,也能被转手两次,这个嫁人依靠所求的心灵的归属是没有的。杜十娘阅尽风尘,才有这个觉悟,才找死的。
我的小说里,秀儿,还是个清白之身呢,她的第一指望也是要男人的,路都还没有走过,为什么要她出嫁,自杀,或是一个人孤独过一辈子。杜十娘难道没有这个财力支持自己孤独过一辈子吗?沈芯的思维也是如此呀,不嫁给田老爷她也饿不死。
如果表妹仁慈,韩家仁厚,男主人也喜欢的话,秀儿一生最理想的生活就实现了,韩昭旭不是李甲那样的男人,没钱的时候会把她卖了。
至于你们说的仇恨什么的古代不是那么算的。
皇上和定王是天家子嗣皇权之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博弈
所有集合在那么身边的势力只是各为其主
结果 皇上赢了 定王输了历史只是胜利者写的而已
宋朝 太祖太宗 也是皇位相争呀
不是我们后世的怀疑,太宗上位的时候就有传他杀兄夺位了
这只是个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的故事
太宗也没有杀光太祖的所有子孙太祖的子孙有报仇的吗朝堂里有为太祖报仇的吗
太祖的子孙依旧是宗室一脉
太祖留下来的臣子大部分被太宗所有
那么直接的仇恨厉害关系,做臣伺主的忠心,都没有报仇了
何况 韩家和秀儿之间拐了多少道弯了,中间身份差了多少级别
如果你们不能放开这样的仇恨的话 我只能说我的文你们也看不下去了
我剧透好了
赵氏和沈家也是有杀祖之仇的
我写出来了,赵氏的祖父,死的时候 爵位是开阳王 是郡王 谭王之名是仁宗追封的
我写出来了,赵氏说祖父是圈禁郁郁而死的,祖父的封地在长沙
我写出来了,沈家以前驻守过湖广,沈莹是在湖广出嫁到浙江的
我还没有写明的是,太宗下旨,圈禁开阳王 削了开阳王王府的护卫,监视王府的执行者,就是驻守湖广的武定侯呀。
两家那么大的仇恨,还结了亲家,这是政治家的战略眼光(这件事情我以后提到太宗功过的时候会写)也是因为政治权利之争的输赢不是那么算仇恨的原因
而沈家和韩家也是像武定侯和开阳王一样,是一种家族利益的交易
秀儿还没有进韩家门,嫁妆先过去,韩家早就知道秀儿是什么来历了
说得直白一点 沈家就是怕遭受诛心的猜忌,不能庇佑秀儿,请韩家庇佑
韩家愿意庇佑,自愿接受这个烫手的山芋
不是看在思伽面子上 而是在和沈家的利益结合中
一个秀儿 真没什么
嫁妆聘礼这种事情,都是男方女方私底下商量好,才会摆到台面上,正式抬过来。韩家在十月底的时候,传出了一份大致的嫁妆单子到沈家。有底蕴的人家,不会直接甩银子置办聘礼,除了用金银打造的东西可以很准确的估价外,单子上写的珍贵的布料毛皮古董摆件等等,有钱也买不到,都是多年的积累,和攒嫁妆是一样的。对比三四年前,信国公嫡长子韩昭曦下聘内阁文华殿大学士徐阁老的嫡长孙女也不差呀。沈家惶恐了,聘礼嫁妆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家族在短期腾飞,公中所出的,庶出的,要比嫡出的明显少很多。两张差不多的聘礼单子放一起,真是要重新思量韩昭旭在韩家的地位了。
后来沈家也是打探出来了,韩家倒是没有乱了嫡庶的规矩,公中出的聘礼,的确比嫡长子的少四成多。单子上多出来的部分,一些是韩昭旭从小收到的朝廷赏赐里拿出来的。韩家没有分家,按道理家族人员是没有私产的,取得的收益都要上缴公中,可是,皇族的赏赐例外,皇家可以直接越过宗法而恩泽到具体某个人头上,哪些赏赐是不充公的;一部分是皇上得知韩昭旭终于说定人家了,从内库里赏出来的东西。这样两处一添加,就和嫡长子差不多了。皇上这一举动,也打消了沈家之前以为要和皇家争女婿的担忧。
聘礼一过目,沈家又回到置办嫁妆的大军之中,韩昭旭主院正房里的家具,被褥,账幔等都要换上沈家的东西,这部分,也是嫁妆。此外,去年沈家在京里刚刚买下的两个铺子也过户到思伽名下,托了永嘉侯的路数,在京畿之地买到一个七百亩完整的田庄。韩昭旭的聘礼,一模一样转换成嫁妆返回去是不讲究的,拿出去一部分,又添进去一部分,大致价值差不多抹平。
还有陪嫁人员,莫嬷嬷,其实已经没有伺候人的精力了,不过,思伽表示要奉养莫嬷嬷终老,赵氏又觉得莫嬷嬷经历得多,将来思伽遇事也能提点一二,也加上去了。之后就是六大丫鬟,三户陪房,一户管农庄,一户管铺子,一户进府。
沈芯离开贵阳后,秀儿也搬到了岚松院后头的倒南房里,和含巧住一间。其实,含巧以前也是官家小姐,还在两三岁不记事的年纪,家里因为贪污案被抄家,男女没为奴,不过,不是官奴。在权利倾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等级森严的时代,今日为主,明日为奴,也不是稀罕事。秀儿针线活做得不错,到了岚松院后,也成天的帮着思伽绣嫁妆,基本不出院子。思伽和赵氏的一番深谈,赵氏也把思伽的意思告诉了丁氏,沈芯,倒不是说了自己女儿的独霸之心,这种话,母女俩说开了就罢了,赵氏是告诉丁氏,沈芯,秀儿入韩家,很有可能就是一辈子丫鬟,通房妾室的位置不会有。沈芯虽然无奈,但是也理解,世情如此,除了不讲究的商户之家,会抬举官奴为妾,基本上,勋贵之家是很少正式抬进屋里,官奴,或是培养出来成为家妓,或是放在外头当外室。
元兴十三年下半年,沈家注定是喜事连连。八月末,龚氏在燕京诞下一个男孩子,由龚老爷取了乳名叫阿狄。十月丰儿也生了个男丁,孩子取了乳名叫拴哥。丰儿被卖的时候还不记事,户籍上的姓是随便写的,所以抬姨娘后府里都称呼丰姨娘。十一月思伊生下一女。而沈节在知县期满后,调入山东布政司,任从六品经历,品级虽底也是个要缺。思侬的亲事也相好了,青州知府之子,比思侬大一岁,去年中的举人。夫家姓章,原是沈家的直属上司,祖籍河南归德,世代书香。沈节一脉,注定走文道,这亲事定的也不错。本来何氏还想多留一年的,可惜思伽婚期定下来,思侬行三的,也拖不得,只好敢在年前嫁过去了。
上个年过得冷清,这个年双份补不去,思伽过了穿过来后最热闹的一个年,整个伯府都披红挂彩,爆竹声声,请帖不断。拥有了忠毅伯爵,又搭上永嘉侯,信国公两桩强势的姻亲,沈家总算站稳了根基,一改十年颓丧。除夕之夜,贵阳也没有下雪,温度也在零上,并不寒冷,花园里挂满了灯笼,树枝上扎满了绒花,亮如白昼,沈家几口人窝在园中的暖亭里吃的年夜饭,一块儿守岁至深夜。
嫡长一脉以武传家,守岁的时刻也不传家妓助兴,而是惟佑起头,舞了一套剑法,惟俊兴起,也是拿了一把未开峰的剑对招。
比起欣赏女性的舞姿,思伽更喜欢男子阳刚的表演。思伽对着绢花树下两个对剑的哥哥入迷,神思忽而又飘到很久很久以前,两个哥哥陪自己学走路的那段时间,那时惟佑还稚气未脱,惟俊完全是萌样,现在都已经长成了落落少年,开始接受家族的重担子,原来一晃已经十年了,离别的伤感涌上心头。
赵氏逗弄了一会儿栓哥,瞧着他睡着熟了,便给丰姨娘抱回屋里去。自拿了酒壶,给众人续上水酒。时不时的看两眼灯影下思伽,想着她出生的时候,都没有两个巴掌大,哭的声音都没有,奶也吃得少,那时候便觉得不管这个孩子造化如何,一生顺当的活下去就满足了,便是家族没落也不改由衷。
后来小女儿慢慢健壮起来了,眉眼也张开了,女大十八变,从清秀,清丽,到如今的清艳,性子伶俐乖巧,可爱懂事。行事落落大方,谨慎洒脱。那时,她便想了,自己这个孩子无论嫁到去,都能得到丈夫的敬爱,夫家的敬重,一生顺当是可期了。可是,既扭改不掉她那种心思,这份忧虑又提回去了。
思伽察觉到赵氏慈爱的目光,转过头来与之碰杯,眉色飞扬,嘴角含笑,这不是大家追求的日子吗,应该恣意享受才是。
一个纷纷扰扰的正月出头,想着一路上的积雪冻土都要化尽了。赵氏思伽便打点行李北上燕京,思伽的及笄礼在燕京沈府办,赵氏也要趁机把沈赵两家多年的故交介绍给女儿。两个儿子也跟着走,惟佑是送亲娶亲,惟俊十五了,也能拉出来溜溜给人参观,寻寻亲事。沈府中一应事务挂给丁氏,又留了孔嬷嬷丰姨娘辅助。沈葳开年写的第一封奏折便是请奏三月底面圣述职。一则存了私下,想送小女儿出嫁,也会见一下两户亲家;二来,任贵州都指挥使也有两年了,临时任命转正的,未到过御前,按惯例也要轮上述职的,便是今上不下诏,地方大员也要上表。
赵氏一行人直到二月底才抵达燕京,进了城门行了一个半时辰才到沈府。沈家的封爵府邸既然设在贵阳,没有特许,燕京中的沈府便不能以伯府自居的,只能对外称沈府。龚氏这一年半都是住在娘家,二月的时候才住回沈宅,屋舍花木都拾到了一遍,立在二门里迎大嫂。龚氏去年十月生下孩子,原本想阿狄双满月后,天气还不严寒的时候便回贵州的,还未启程呢,孩子就拉起肚子来,哪里还敢移动,过了年后,又赶上侄女侄儿的喜事,索性就不着急了,到了五月再随大部队回去。
妯娌之间许久未见,难免亲热,赵氏扶着龚氏的手笑道:“四弟妹瞧着倒是丰腴了。”
龚氏恼道:“七个月大的时候,胎儿偏小,大夫让我补,娘也天天盯着,孩子生下来还是四斤多,肉都长在我身上了,原来清减些了,一个冬天窝着又胖了”
惟佑惟俊思伽上前给四婶婶行礼,几人一起过了穿堂,敞厅,到了赵氏之前居住过的正院。燕京果然地精,同样标榜四进的宅院,这座宅子明显比贵阳伯府小很多,不过,沿路花木扶疏,屋檐清雅,黛瓦红砖颜色堂亮,又不同于严州府沈宅的小巧精致。
龚氏的两个孩子,思仪已经九岁,开始抽条子,没有了前年的圆润,规矩也学得好,正正经经的给伯母哥哥姐姐们行礼,而依旧憨憨的阿土,显然把之前的记忆忘光了,亦步亦趋得跟着姐姐喊人,喊完了不住的拿眼睛瞄,不知道能不能记起来。
龚氏又让奶娘把阿狄抱过来,圆圆滚滚的小家伙还在睡梦中,赵氏接受掂了掂,道:“还挺压手的。”
龚氏舒心道:“两个奶娘伺候着他呢。昨儿闹了许久都不肯睡,晚上的外头乌蒙蒙的还要出去。不过睡着了都是安分的,溺了换尿布都不醒。”
赵氏笑道:“这个月份真是爱看景的时候,小孩子能吃能睡才好养活。”
龚氏接回孩子,转给奶娘吩咐道:“哥儿半个时辰后还不醒要唤起来,白天睡多了,晚上他又要折腾了。”
一路车马劳顿,匆匆进饭就去睡午觉,思伽只是乏不是困,捉了思仪一处闲话,小尾巴,六岁的阿土也跟进来,在屋子里和吨吨玩闹。
思仪细细的问了爹爹的近况,才过完年的,沈茁的很多开支也都是府里拨,思伽倒是有些能说的。思仪也聊起了燕京的情形,主要是哪处街有什么好吃好玩之类的,还说了外家的姐姐妹妹们。
赵氏有了精神便开始检查严州送上来的部分嫁妆,瞧着家具保存完好,手工扎实,又赏了负责此事的管事。正完了这事,门房来回:“二姑奶奶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四位投的雷 破费了
可爱扬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4 15:33:42
苏苏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2 08:47:36
802114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2 00:04:56
sanyao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3-11-11 21:28:52
我呢,好好思考了一个晚上。很多读者都认为我的文现在出了严重的逻辑性的错误,而我本人现在也没有丝毫的意思。为什么呢?可能是和我的多年阅读的东西有关。
我看网络电子小说的年龄不到两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沉溺在**小说(你们懂的,**小说女的都是炮灰),而男女的言情小说看了不到半年。我之前看的书,除了我的考试专业书外,都是一些被冠以了“名著”的中外读物,还有大量的历史小说,如《大秦帝国》;历史通俗演义小说,如《杨家将演义》《隋炀帝后宫风云》;白话短篇小说,如《警世通言》;艳情小说,如《金瓶梅》《**经秘戏》;唐宋元的戏曲底本,如《牡丹亭》;京剧唱本,如《汾河湾》,志怪小说,如《神仙传》,还有一些不能归类的如《老残游记》《宋慈洗冤录集》等等,大部分书的作者都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或是写书的是男人(言情小说作家大部分都是女的吧,至少在)。
有一则白话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小康之家的大妇,三年无所出,为丈夫聘了贫寒良家女子为妾,妾生了一个儿子,大妇对这个儿子视如己出,想培养儿子读书。私塾贵呀,纸笔贵呀,古代科举考试的入场费高呀,和现在我们考公务员的费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一家三口大人都拼命地供孩子读书,男的在外赚钱,大妇是识字的,教儿子认字,小妾干家务,为了凑好儿子科举的费用,大妇小妾还天天做针线活到天黑,最后,三十年后,儿子考中了探花,给大妇请封了诰命(生母小妾还活着)
存在即合理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存在了几千年,有它的合理和谐性
这个故事,便是妻有妻的位置,妾有妾的位置
这个小说,没有小妾的穷亲戚来打秋风,没有大妇和小妾为男人争宠,没有儿子顾念生母忽视嫡母,没有开金手指赚钱很容易。
如果按照言情小说的思维。
那个大妇这么那么苏呀,为了贤惠给丈夫纳妾,为了小妾能一举得男吃斋念佛的祈祷,为了没有庶子熬花做针线熬花了双眼,
那个小妾为什么那么没有野心呀,三十年洗衣做饭都是她在干,为什么不窥伺正妻的位置,那样儿子请下来的诰命会在自己头上
再举个大家可能看过的例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说了一句话叫“收佐中馈”是佐不是主持,所谓聘为妻,奔为妾。杜十娘在李甲的身边也是一个妾而已呀。你觉得以杜十娘那么光明磊落的女子会谋害正妻吗
而这个故事,说明了另一个更深刻的道理。杜十娘有万金之数,够一辈子吃喝了吧,还是要上杆子哈着一个男人,是因为爱情吗?不全是。
女人是一定要嫁人的,不是出家,不是找死,就是要嫁人,不管是正妻还是妾室,就是要找个男人依靠。
李甲把她卖了,不全是爱情的破灭,而是她能被转手一次,也能被转手两次,这个嫁人依靠所求的心灵的归属是没有的。杜十娘阅尽风尘,才有这个觉悟,才找死的。
我的小说里,秀儿,还是个清白之身呢,她的第一指望也是要男人的,路都还没有走过,为什么要她出嫁,自杀,或是一个人孤独过一辈子。杜十娘难道没有这个财力支持自己孤独过一辈子吗?沈芯的思维也是如此呀,不嫁给田老爷她也饿不死。
如果表妹仁慈,韩家仁厚,男主人也喜欢的话,秀儿一生最理想的生活就实现了,韩昭旭不是李甲那样的男人,没钱的时候会把她卖了。
至于你们说的仇恨什么的古代不是那么算的。
皇上和定王是天家子嗣皇权之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博弈
所有集合在那么身边的势力只是各为其主
结果 皇上赢了 定王输了历史只是胜利者写的而已
宋朝 太祖太宗 也是皇位相争呀
不是我们后世的怀疑,太宗上位的时候就有传他杀兄夺位了
这只是个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的故事
太宗也没有杀光太祖的所有子孙太祖的子孙有报仇的吗朝堂里有为太祖报仇的吗
太祖的子孙依旧是宗室一脉
太祖留下来的臣子大部分被太宗所有
那么直接的仇恨厉害关系,做臣伺主的忠心,都没有报仇了
何况 韩家和秀儿之间拐了多少道弯了,中间身份差了多少级别
如果你们不能放开这样的仇恨的话 我只能说我的文你们也看不下去了
我剧透好了
赵氏和沈家也是有杀祖之仇的
我写出来了,赵氏的祖父,死的时候 爵位是开阳王 是郡王 谭王之名是仁宗追封的
我写出来了,赵氏说祖父是圈禁郁郁而死的,祖父的封地在长沙
我写出来了,沈家以前驻守过湖广,沈莹是在湖广出嫁到浙江的
我还没有写明的是,太宗下旨,圈禁开阳王 削了开阳王王府的护卫,监视王府的执行者,就是驻守湖广的武定侯呀。
两家那么大的仇恨,还结了亲家,这是政治家的战略眼光(这件事情我以后提到太宗功过的时候会写)也是因为政治权利之争的输赢不是那么算仇恨的原因
而沈家和韩家也是像武定侯和开阳王一样,是一种家族利益的交易
秀儿还没有进韩家门,嫁妆先过去,韩家早就知道秀儿是什么来历了
说得直白一点 沈家就是怕遭受诛心的猜忌,不能庇佑秀儿,请韩家庇佑
韩家愿意庇佑,自愿接受这个烫手的山芋
不是看在思伽面子上 而是在和沈家的利益结合中
一个秀儿 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