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表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与王通的纠结不同,皇帝此时心情大好,对刘公公笑道:“还是自家人贴心啊。真没想到他居然上这个诏书。”
刘公公和煦的笑笑,说道:“吴王殿下虽然平日只关心风月之事,但是仍然心系社稷啊。”刘公公并不怎么喜欢诸王,他是老人,当年宫里的争位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吴王一直标榜自己无涉政事,但不论是显宗、郑伦还是长公主想起吴王都是一副戒备的样子。
这并不是仅仅因为身份问题,而是因为吴王的确聪明,十分会讨敬宗皇帝的欢心,其母独孤氏本来并不受宠,就因为这么个儿子,由一个美人,升至二品充容的高位。听前头的太监说,当时传出过风声,敬宗皇帝竟然说“此儿类我。”
皇帝说皇子像自己这种话,意义非同小可,汉代高祖之子赵王如意、宣帝之子淮阳王刘钦都曾经被皇帝这样称赞,而皇帝都曾经意图换太子,因此之前几位掌权之人对吴王的猜忌并非空穴来风。只是这终究也只是传言而已,谁也不能确定敬宗究竟说没说过,而且当时吴王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几场皇权之争中抽身,也得以拥有如今的地位。这个传言也被包括吴王在内的所有人刻意的忽略掉了。
刘公公对吴王没有好感,皇帝心里也明白,他也知道皇室诸王对皇位的威胁。不过世易时移,吴王也不再是当初皇帝最爱的庶子,皇叔的身份除非谋反,根本没有争皇位的可能了,在这个位置上能做的的确不多,自己现在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都已经成年娶妃。很快就会有皇孙诞生,而自己春秋鼎盛,怎么都能保证自己的儿子顺利即位,他这个皇叔对皇位的威胁越来越小了。皇帝虽然也对吴王的野心有一定的戒备之意,但是要说这个人会谋反,也实在是反应过度了。
皇帝对吴王这个举动的意图也有自己的想法:“皇叔应该是想要建立皇室长辈的威信吧,所以闲王变成贤王了,这也算不上什么大的私心。况且,这些孩子们也闹腾得越来越不像话了。他看不下去,说几句也正常。”
“皇上圣明。”刘公公笑道。皇帝都这么说了,自己也没必要多言了,吴王还不值得他耗费太多精力。现在最重要的是握住皇帝的心。掌握住内宫里的事。皇子渐渐成年,他也要慢慢打点自己的后路,不过现在还不急。
皇帝继续说道:“而且,这次吴王的确表现出一片公心,自家没有纳李湛之女入府。又公开说以后不再随意结交外人,表示自己自律,也让别人心服口服。不管怎么说,朕明天要在朝堂上好好的褒扬他。”
午后,花园池塘之上的亭台是最凉爽的地方,掠过水面的风穿堂而过。将热气带走,涵因请陆寄悠吃自己新烤出来的点心。
“蕴东平乐善之心,尚河闲大雅之操。不错嘛。看来吴王立志要当贤王了。”涵因从陆寄悠那里已经听说了皇帝褒扬吴王的事情。东平王、河闲王是汉代著名贤王,基本上后世说贤王都用他们俩做对偶来形容。
“嘁,我看他是被虞家吓的吧。”陆寄悠却是一脸不屑。
“虞家?这怎么说啊?”涵因看着她。
陆寄悠笑道:“可不是嘛,虞家虽然门第一般,但人家好歹是前宰相人家。哪能允许出这种败坏门风的事情。我听说,那位虞家二奶奶已经被关起来了。对外只说是病了,但谁不知道怎么回事。恐怕吴王是怕虞家报复他,所以才摆出一副贤王的样子,这样虞家也不好动他。”
涵因眨了眨眼睛,笑道:“原来你们是这么想这些事的。”
“要不吴王怎么忽然做出这一番姿态。必然是这样的。”陆寄悠有些得意,她的消息还是相当灵通的。
涵因并不像多提吴王,笑道:“你呀,在人背后议论这些,小心被人家知道了,饶不过你。”
“嘁,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陆寄悠哪里怕这个,她又叹了一口气:“若华走了,现在全长安也只有跟你才能这么痛快的聊这些了。”
涵因有些惊讶,问道:“若华去哪里了,我怎么不知道?”
陆寄悠见她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更惊讶,说道:“若华就是去了你们武威啊,她去陪她夫君去了。难道她没来跟你告别。”
涵因摇摇头,笑道:“大概是去的匆忙吧,没来得及跟我说,你也知道我这些日子足不出户,家里的事情都是大嫂处理,府里事务繁杂,靖国公府那边的消息有可能忘了告诉我呢。”这些日子,她因为肚子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有限,因此她只能把有限的精力都集中在观察朝堂政局还有对付类似吴王这种突发事件上,至于那些各家鸡毛蒜皮的小事,她真是顾不过来了。
陆寄悠却盯着涵因看了半天:“我怎么觉得你们不大对劲呢?你可是她的表姑子,论起来应该你跟她比我跟她更近些。怎么我知道的事情,你反倒不知道呢。而且,上次我跟她说一起来找你,她就支支吾吾给推了,我当时就奇怪,也没有细问,想想,这些日子我常往你这跑,从来没有遇上过她,我跟你说话也从来不提她,她跟我说话也从来不提你,你告诉我,你们俩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吵架了?”
涵因自然不能说陆寄悠怀疑她跟崔皓轩不清不楚这种事了,笑道:“其实真没什么,只是我看她成天悲悲戚戚的,看不下她那样子,就刺了她两句,她应该是不高兴了。所以就不想理我了。”
“还有这样的事啊,嗯……不过我也觉得她那样挺不好的……之前,想劝又不好劝,毕竟有关她的家事,没想到你性子这么直,竟然直接说她了……”陆寄悠看着涵因,眨眨眼睛,也不知道信不信。
涵因笑道:“我也是为她好,就跟她说,与其在家里哀哀怨怨的过日子,不如自己长些志气,就跟长辈说,要去陪夫君,想要早生子嗣……我以为她不会理会我呢,没想到她倒是听进去了。”
“我觉得你说的对,若华就那清高性子,你直言相劝,她面子上挂不住,羞于见你才这样,你可别跟她置气。” 陆寄悠听涵因道出始末,似乎放了心,反倒劝涵因不要跟萧若华计较。
“放心,又不是认识一天两天了,我怎么会跟她生气呢。”涵因笑道。
陆寄悠笑道:“以后她慢慢就明白你是为她好的。”
涵因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说道“她什么时候去的?”
“上个月动身的,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吧。”陆寄悠算算日子。
“她之前那样子主要是孩子没有保住,见到表哥,她应该心情会好些,而且宁馨也在那边,她也不缺说话的人。”涵因笑道。
陆寄悠又说起别的八卦趣闻,两人又说笑了一阵子便散了。
皇帝趁着表彰吴王的机会,重申了诸王不准擅自结交宾客的诏令,这个诏令是世宗皇帝约束自己儿子的,几乎没代本朝君主都会把这个拿出来警告自己的儿子们一番,但是,这道言辞中带着威吓的诏书却从来都挡不住皇子们争夺皇位的脚步。
不过此诏一下,两边也着实消停了不少。梁王、晋王分别的支持者都暂时收敛了起来。朝堂又恢复了难得的平静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晋王、梁王又开始暗地跟那些人结交,只是更加秘密了,地点也改在了撷香馆这样的高档青楼。
过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人上奏,三位皇子已经成年,可以把一些差事交给三位王爷,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皇帝第一反应就是不许,不过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同意这个谏言,他也觉得应该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接班人。而且这个方法可以看看他们各自的能力有多高。而且,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差事,就会专心在办好自己的差事上,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不必整天想办法攻击自己的兄弟。
皇帝把皇子的师傅还有诸位大臣找来,商议了一番,精心挑选了几个并不算难处理的政务,交给皇子们去做,以观察他们的能力。不过,显然晋王完成的最好,因为他之前结交的大臣,有不少都是各部门的官员,他去做这些差事,那些人自然是让手下人老老实实的配合。让晋王办得漂漂亮亮的。
梁王也不差,之前通过修书依附于他的寒门子弟多充任基层官员,他去了之后,就有人悄悄告诉他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让他知道如何按照官场规则,把事情办圆满。
只有楚王,一来年纪小,二来没人重视,他自己也不懂那么多东西,因此到处碰软钉子,那些人也并不得罪这么个亲王,但是推诿和搪塞照样能把一个皇子搞得焦头烂额。楚王的幕僚十分不服气,但是也毫无办法。
涵因知道这种情况,但是她也做不了什么,一来是她不能乱插手,二来她的第三个儿子在这个时候出生了。
与王通的纠结不同,皇帝此时心情大好,对刘公公笑道:“还是自家人贴心啊。真没想到他居然上这个诏书。”
刘公公和煦的笑笑,说道:“吴王殿下虽然平日只关心风月之事,但是仍然心系社稷啊。”刘公公并不怎么喜欢诸王,他是老人,当年宫里的争位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吴王一直标榜自己无涉政事,但不论是显宗、郑伦还是长公主想起吴王都是一副戒备的样子。
这并不是仅仅因为身份问题,而是因为吴王的确聪明,十分会讨敬宗皇帝的欢心,其母独孤氏本来并不受宠,就因为这么个儿子,由一个美人,升至二品充容的高位。听前头的太监说,当时传出过风声,敬宗皇帝竟然说“此儿类我。”
皇帝说皇子像自己这种话,意义非同小可,汉代高祖之子赵王如意、宣帝之子淮阳王刘钦都曾经被皇帝这样称赞,而皇帝都曾经意图换太子,因此之前几位掌权之人对吴王的猜忌并非空穴来风。只是这终究也只是传言而已,谁也不能确定敬宗究竟说没说过,而且当时吴王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几场皇权之争中抽身,也得以拥有如今的地位。这个传言也被包括吴王在内的所有人刻意的忽略掉了。
刘公公对吴王没有好感,皇帝心里也明白,他也知道皇室诸王对皇位的威胁。不过世易时移,吴王也不再是当初皇帝最爱的庶子,皇叔的身份除非谋反,根本没有争皇位的可能了,在这个位置上能做的的确不多,自己现在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都已经成年娶妃。很快就会有皇孙诞生,而自己春秋鼎盛,怎么都能保证自己的儿子顺利即位,他这个皇叔对皇位的威胁越来越小了。皇帝虽然也对吴王的野心有一定的戒备之意,但是要说这个人会谋反,也实在是反应过度了。
皇帝对吴王这个举动的意图也有自己的想法:“皇叔应该是想要建立皇室长辈的威信吧,所以闲王变成贤王了,这也算不上什么大的私心。况且,这些孩子们也闹腾得越来越不像话了。他看不下去,说几句也正常。”
“皇上圣明。”刘公公笑道。皇帝都这么说了,自己也没必要多言了,吴王还不值得他耗费太多精力。现在最重要的是握住皇帝的心。掌握住内宫里的事。皇子渐渐成年,他也要慢慢打点自己的后路,不过现在还不急。
皇帝继续说道:“而且,这次吴王的确表现出一片公心,自家没有纳李湛之女入府。又公开说以后不再随意结交外人,表示自己自律,也让别人心服口服。不管怎么说,朕明天要在朝堂上好好的褒扬他。”
午后,花园池塘之上的亭台是最凉爽的地方,掠过水面的风穿堂而过。将热气带走,涵因请陆寄悠吃自己新烤出来的点心。
“蕴东平乐善之心,尚河闲大雅之操。不错嘛。看来吴王立志要当贤王了。”涵因从陆寄悠那里已经听说了皇帝褒扬吴王的事情。东平王、河闲王是汉代著名贤王,基本上后世说贤王都用他们俩做对偶来形容。
“嘁,我看他是被虞家吓的吧。”陆寄悠却是一脸不屑。
“虞家?这怎么说啊?”涵因看着她。
陆寄悠笑道:“可不是嘛,虞家虽然门第一般,但人家好歹是前宰相人家。哪能允许出这种败坏门风的事情。我听说,那位虞家二奶奶已经被关起来了。对外只说是病了,但谁不知道怎么回事。恐怕吴王是怕虞家报复他,所以才摆出一副贤王的样子,这样虞家也不好动他。”
涵因眨了眨眼睛,笑道:“原来你们是这么想这些事的。”
“要不吴王怎么忽然做出这一番姿态。必然是这样的。”陆寄悠有些得意,她的消息还是相当灵通的。
涵因并不像多提吴王,笑道:“你呀,在人背后议论这些,小心被人家知道了,饶不过你。”
“嘁,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陆寄悠哪里怕这个,她又叹了一口气:“若华走了,现在全长安也只有跟你才能这么痛快的聊这些了。”
涵因有些惊讶,问道:“若华去哪里了,我怎么不知道?”
陆寄悠见她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更惊讶,说道:“若华就是去了你们武威啊,她去陪她夫君去了。难道她没来跟你告别。”
涵因摇摇头,笑道:“大概是去的匆忙吧,没来得及跟我说,你也知道我这些日子足不出户,家里的事情都是大嫂处理,府里事务繁杂,靖国公府那边的消息有可能忘了告诉我呢。”这些日子,她因为肚子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有限,因此她只能把有限的精力都集中在观察朝堂政局还有对付类似吴王这种突发事件上,至于那些各家鸡毛蒜皮的小事,她真是顾不过来了。
陆寄悠却盯着涵因看了半天:“我怎么觉得你们不大对劲呢?你可是她的表姑子,论起来应该你跟她比我跟她更近些。怎么我知道的事情,你反倒不知道呢。而且,上次我跟她说一起来找你,她就支支吾吾给推了,我当时就奇怪,也没有细问,想想,这些日子我常往你这跑,从来没有遇上过她,我跟你说话也从来不提她,她跟我说话也从来不提你,你告诉我,你们俩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吵架了?”
涵因自然不能说陆寄悠怀疑她跟崔皓轩不清不楚这种事了,笑道:“其实真没什么,只是我看她成天悲悲戚戚的,看不下她那样子,就刺了她两句,她应该是不高兴了。所以就不想理我了。”
“还有这样的事啊,嗯……不过我也觉得她那样挺不好的……之前,想劝又不好劝,毕竟有关她的家事,没想到你性子这么直,竟然直接说她了……”陆寄悠看着涵因,眨眨眼睛,也不知道信不信。
涵因笑道:“我也是为她好,就跟她说,与其在家里哀哀怨怨的过日子,不如自己长些志气,就跟长辈说,要去陪夫君,想要早生子嗣……我以为她不会理会我呢,没想到她倒是听进去了。”
“我觉得你说的对,若华就那清高性子,你直言相劝,她面子上挂不住,羞于见你才这样,你可别跟她置气。” 陆寄悠听涵因道出始末,似乎放了心,反倒劝涵因不要跟萧若华计较。
“放心,又不是认识一天两天了,我怎么会跟她生气呢。”涵因笑道。
陆寄悠笑道:“以后她慢慢就明白你是为她好的。”
涵因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说道“她什么时候去的?”
“上个月动身的,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吧。”陆寄悠算算日子。
“她之前那样子主要是孩子没有保住,见到表哥,她应该心情会好些,而且宁馨也在那边,她也不缺说话的人。”涵因笑道。
陆寄悠又说起别的八卦趣闻,两人又说笑了一阵子便散了。
皇帝趁着表彰吴王的机会,重申了诸王不准擅自结交宾客的诏令,这个诏令是世宗皇帝约束自己儿子的,几乎没代本朝君主都会把这个拿出来警告自己的儿子们一番,但是,这道言辞中带着威吓的诏书却从来都挡不住皇子们争夺皇位的脚步。
不过此诏一下,两边也着实消停了不少。梁王、晋王分别的支持者都暂时收敛了起来。朝堂又恢复了难得的平静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晋王、梁王又开始暗地跟那些人结交,只是更加秘密了,地点也改在了撷香馆这样的高档青楼。
过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人上奏,三位皇子已经成年,可以把一些差事交给三位王爷,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皇帝第一反应就是不许,不过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同意这个谏言,他也觉得应该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接班人。而且这个方法可以看看他们各自的能力有多高。而且,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差事,就会专心在办好自己的差事上,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不必整天想办法攻击自己的兄弟。
皇帝把皇子的师傅还有诸位大臣找来,商议了一番,精心挑选了几个并不算难处理的政务,交给皇子们去做,以观察他们的能力。不过,显然晋王完成的最好,因为他之前结交的大臣,有不少都是各部门的官员,他去做这些差事,那些人自然是让手下人老老实实的配合。让晋王办得漂漂亮亮的。
梁王也不差,之前通过修书依附于他的寒门子弟多充任基层官员,他去了之后,就有人悄悄告诉他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让他知道如何按照官场规则,把事情办圆满。
只有楚王,一来年纪小,二来没人重视,他自己也不懂那么多东西,因此到处碰软钉子,那些人也并不得罪这么个亲王,但是推诿和搪塞照样能把一个皇子搞得焦头烂额。楚王的幕僚十分不服气,但是也毫无办法。
涵因知道这种情况,但是她也做不了什么,一来是她不能乱插手,二来她的第三个儿子在这个时候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