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放榜(加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了几日,贡院放了榜。郑钦虽然故作平静,但其实还是很紧张。第二天早早打发了身边的小厮安泰去看榜。
他自己在哥哥面前绝口不提,但却一直安稳不下来,在屋子里面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那对策问的是民生,他这几天一直反反复复想自己写的答案,觉得自己发挥得很不错,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涵因一早给老太太、大太太请过安之后,便讨了示下,去前院哥哥的屋子等着。
郑钦走的让人眼晕,郑钧看着那碗被郑钦拿起来三次又放下的茶碗打趣到:“妹妹亲手烹制的霍山黄芽都降不了你的火。”
涵因对哥哥不能没大没小的讥讽,却觉得郑钦的样子可爱,忍着笑喝了一口茶。
郑钦被哥哥说得不好意思,又被妹妹似笑非笑的表情弄得有些尴尬,干咳一声,坐下了。
这时安泰从外面急匆匆的跑到门口,站在外面扶着门框,喘着粗气。
郑钦一下子蹦了起来,也不等他请安,窜到安泰面前问道:“如何?”
安泰喘的厉害,一时着急说不出话来。郑钦都要把眼睛瞪出来了。
郑钧也从次间走出来,笑呵呵的说:“别急,慢慢说。”
“三公子……三公子中了……高中探花。”安泰终于倒过气来,把话说全了。
“你可看清了,真是探花。”郑钧这会儿倒比郑钦更兴奋,抓着安泰不放。”
“小的看了几遍,确实是看清了!”
郑钧高兴得搓搓手:“太好了,三弟你终于高中了。真是祖宗保佑,可喜可贺!咱们今天摆酒,把兄弟几个都请上一请。”
郑钦脸上乐开了花。笑了一阵,才觉得自己有些忘乎所以,挠挠脑袋笑道:“也不过是个第三名罢了,有什么好贺的,比起哥哥这个皇上钦点的武状元可差得远了。”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一山还有一山高,你何必妄自菲薄。武举本身考得容易,你又怎么跟我来比。这是咱们家的大喜事,一定要好好庆贺一下。”
涵因隔着屏风忽然问道:“大表哥考得如何。”
安泰皱着眉头说道:“榜上没有大表公子的名字。”
“难不成落榜了?可是表哥的学问才华比我强,我谁都不服。偏就服他,怎么我中了,他却落榜了。你可看仔细了。”郑钦很是不解,又问了安泰一边。
“是,三公子,这事小的怎敢马虎,可是着着实实、从头到尾看了三遍啊。的的确确没有大表公子的名字啊”安泰忙给自己澄清。
涵因又问道:“大表哥现在可在?”
安泰想了想:“刚才回来的时候正好撞见淡墨。他急急忙忙的往外走,正好和我撞上,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皇上召靖国公和表公子进宫,晌午还暖和,谁知现在起风了。他赶紧跑回来给公子拿一件大氅。省的候驾的时候冻着了。”
郑钧点点头让安泰下去了。
郑钦笑着打趣:“好啊,对我这个哥哥都没这么上心。”
“哥哥不是探花么,我早就听见了。表哥去考了,却没有成绩,因此再问问。难道哥哥不想知道?”涵因脸红了红。
郑钦还想逗她,却听郑钧疑惑道:“按理说以表弟大才,的确不该不中的。”
涵因笑道:“我看未必是文章不好。大概是太好了。”涵因心里为郑钦高中高兴,但想起皇帝那天的话。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三甲都是皇帝钦点,是为了向自己显示他们兄妹的命都在他一念之间么。
皇帝的御书房中,靖国公和皓轩下拜之后,便赐了座。崔浩轩见中书令陆宪、门下侍中李明哲、翰林院承旨赵博林,还有自己的老师国子监祭酒孔士明另外还有翰林院的几个学士也在,心里便犯了嘀咕。
“国公身体可好些了?”
“谢皇上抬爱,臣已经能到处走动了。”靖国公回答得小心翼翼,生怕皇上找他生病的茬,今天皇上宣召,他本想称病不去的。但皇帝还召见了皓轩,他不放心皓轩一个人在御前奏对,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皇帝却似不在意他是真病还是装病,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卿不必强撑,还是要安心养病才是。”说着向刘公公一点头,刘公公便捧着一个盒子过来,打开是两支百年老参,“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病好了就赶紧回朝中吧,朕还要倚靠你们这些老臣啊。”
“谢皇上恩典。”靖国公和皓轩马上跪下接了赏赐谢恩,听着皇帝似有深意的话,两人头上都微微渗出汗来。
“坐吧,今天叫你和世子来,倒不为别的,朕亲临今科大考,没想到看到一篇极好的文章,想让卿家一起赏析赏析。”
刘公公拿起皇帝放在桌子上的一卷文章,递给靖国公。靖国公一字一句读,心中也很是赞叹,这是一篇极好的对策,不仅旁征博引,更能结合实际,并不都是空洞的圣人之言,文辞瑰丽却并非一味堆砌辞藻,言之有物,思路清晰。刚想夸赞,却看到最后封卷处属着个名字——崔轩,心里便是一跳。
皇帝笑呵呵的说:“不用猜了,就是贵公子的佳作。”
因试卷都先经封弥誊录,因此在打开封签之前,根本无法从试卷上看出是谁写的。
皓轩一看听皇上提起殿试,又隐约看到那试卷上的句子正是自己的,早站了起来。
靖国公哆嗦着站起来:“这……你……”
皓轩见状忙跪了下去,答道:“儿子背着父亲参加了科举。父亲并不知情,请皇上恕罪。”
“你参加考试,就没人察觉吗?”靖国公一阵头晕。
“想是参加的人太多,便混了过去。小子只想和天下士子一较高下,没想太多。”皓轩低着头。
皇帝呵呵一笑,对着皓轩说:“你老师早就察觉了你的意思,早跟我打了招呼。我也想看看你这孩子能考到什么程度,让他们管理报考的不必在意,只让你安心考试便是。阅卷大臣呈了十份卷子给朕,朕本要点为今科状元,撤了卷封看了名字,就想着会不会是你。找出原始卷子一对笔迹,果然没错。”
靖国公马上跪下说道:“小儿年少无状,请皇上恕罪。”
皇上却虚扶一下,说道:“国公这是做什么,起来吧。你家公子如此才华。还有此等上进心,你该高兴才是,这句‘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真是深得朕心。颇有古大臣之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臣惶恐。”父子两人又磕头谢罪。
“好了,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只是皓轩已有爵位在身,也要走门荫的路子。开科取士,是要给天下有才而报国无门的士子们一个走上仕途的机会。因此并未让他高中。卿等可莫要怨怪。”皇帝叫了皓轩的名字,显然有亲近之意。
靖国公却不敢放松,仍然谨慎的躬首答道:“三年大考。天下人才尽盼登科以报效朝廷,庶子承蒙圣眷,岂敢占天下寒士之先。此乃小儿争强好胜。臣等惶恐之至,怎敢心怀怨怼。臣必让小儿躬身自省。”
“皓轩的确是人才,我看就现在翰林院学习吧。”皇帝转过身问翰林院承旨赵博林:“你看这孩子做个编修可够资格。”
赵博林起身答道:“靖国公世子才德俱佳。经磨练培养,必可成大器。皇上慧眼遴选人才,乃国家之福。”
皇帝对自己的眼光也很是得意,“好了,此事便这样吧。不过门荫和科举却不易混淆。以得荫封者不得参加科举。有门荫资格者尚未荫封者参加科举若高中,则以科举名次授官。科举二甲以上以后皆进翰林院学习,状元可授正六品修撰,榜眼、探花可授正七品编修,其余皆为庶吉士,察其才能,予以培养,之后再授予实职。门荫考核以后也要更加严格,以分辨人才,成绩突出者才可入翰林院。靖国公世子不贪先祖之功,用心上进,此事宜表彰,但其已获封爵位,不应参与科举,因此取消其科举名次,此事下不为例。”转头又问陆宪的意思:“陆相、李相以为如何。”
陆宪本一直没说话,听皇上一番说辞,知道皇帝早就打定了主意,何况此番安排也让人说不出什么,只好跟着说:“皇上圣明。”
李明哲本就出自寒门,科举出身,听了自然很合心意,答道:“皇上圣明,如此便可明辨天下才俊之所长,报效皇上。”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翰林院是参与起草任免将相、宣布大赦等重大诏书的机构,是皇帝近臣,也参与议事,对皇帝影响极大,比负责起草一般官员任免的中书舍人更为重要。也是世宗时期开始设立的,最初是因为世宗觉得草诏的中书舍人受世家大族摆布,给他掣肘过多,于是创立了这个机构,委以亲信,为的是扩大皇权,和世家大族把持的相权抗衡。
后来这个机构就分了中书舍人拟诏之权,又逐渐分了一部分相权。
自世宗设立翰林院百余年来,近百位宰相之中有半数之多出自翰林院。世家大族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因此翰林院后来也演变成了世家大族必争之地。长公主掌权之后,大力提携寒门士子入翰林院,这些年翰林院才成了寒门士子进身的阶梯。皇帝只不过是将这个政策更进一步。
众人知道皇帝是趁机进一步提高科举取士的地位,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宰相都无异议,便也只各怀心思的应道:“皇上圣明。”
“那承旨就草诏吧。”皇帝对自己这一招很是得意,声音也轻快了许多,“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小崔卿家就听赵承旨的安排吧。”
众人领旨退下了。
回去的路上,皓轩小心翼翼的看着父亲的神色,只见靖国公闭目养神,也不知心情如何,心中忐忑。
到了府里,便乖乖的跟着父亲进了书房。
本以为父亲会大怒,靖国公只是微微沉下脸:“你可知错了。”
皓轩忙跪下:“儿子知错了,请父亲责罚。”
“哎,你这次过关,颇为侥幸,天威难测,你莫要小看这里面的厉害。早就知道皇上这心思,没想到却是借了你的由头。”
“是儿子毛躁了。”
“你知道就好,现在我们崔家行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烈火烹油固然煊赫,却非长久之计,如今我父子俩皆在朝中,更是要步步小心。你现在进了翰林院,这素来是清贵之职,行止更不可轻浮。须知这是皇上的恩典,也是告诫,你要警醒。”
“是,儿子知道了。”崔皓轩老老实实受教。
“去祠堂跪一天吧。好好反省下。以后做事前多思量,大事要跟为父商量。”
皓轩应了,退出去跪祠堂去了。
见儿子走了,靖国公脸上露出带着得意的笑容,心道:这次真是祖宗保佑。儿子的前程无虞了。至于自己,看来皇帝只想让自己收敛,并不是真要打压。儿子的文章还真是不错,果然是我崔家的子孙,秉承我博陵崔氏以文传家的家风。
过了几日,贡院放了榜。郑钦虽然故作平静,但其实还是很紧张。第二天早早打发了身边的小厮安泰去看榜。
他自己在哥哥面前绝口不提,但却一直安稳不下来,在屋子里面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那对策问的是民生,他这几天一直反反复复想自己写的答案,觉得自己发挥得很不错,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涵因一早给老太太、大太太请过安之后,便讨了示下,去前院哥哥的屋子等着。
郑钦走的让人眼晕,郑钧看着那碗被郑钦拿起来三次又放下的茶碗打趣到:“妹妹亲手烹制的霍山黄芽都降不了你的火。”
涵因对哥哥不能没大没小的讥讽,却觉得郑钦的样子可爱,忍着笑喝了一口茶。
郑钦被哥哥说得不好意思,又被妹妹似笑非笑的表情弄得有些尴尬,干咳一声,坐下了。
这时安泰从外面急匆匆的跑到门口,站在外面扶着门框,喘着粗气。
郑钦一下子蹦了起来,也不等他请安,窜到安泰面前问道:“如何?”
安泰喘的厉害,一时着急说不出话来。郑钦都要把眼睛瞪出来了。
郑钧也从次间走出来,笑呵呵的说:“别急,慢慢说。”
“三公子……三公子中了……高中探花。”安泰终于倒过气来,把话说全了。
“你可看清了,真是探花。”郑钧这会儿倒比郑钦更兴奋,抓着安泰不放。”
“小的看了几遍,确实是看清了!”
郑钧高兴得搓搓手:“太好了,三弟你终于高中了。真是祖宗保佑,可喜可贺!咱们今天摆酒,把兄弟几个都请上一请。”
郑钦脸上乐开了花。笑了一阵,才觉得自己有些忘乎所以,挠挠脑袋笑道:“也不过是个第三名罢了,有什么好贺的,比起哥哥这个皇上钦点的武状元可差得远了。”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一山还有一山高,你何必妄自菲薄。武举本身考得容易,你又怎么跟我来比。这是咱们家的大喜事,一定要好好庆贺一下。”
涵因隔着屏风忽然问道:“大表哥考得如何。”
安泰皱着眉头说道:“榜上没有大表公子的名字。”
“难不成落榜了?可是表哥的学问才华比我强,我谁都不服。偏就服他,怎么我中了,他却落榜了。你可看仔细了。”郑钦很是不解,又问了安泰一边。
“是,三公子,这事小的怎敢马虎,可是着着实实、从头到尾看了三遍啊。的的确确没有大表公子的名字啊”安泰忙给自己澄清。
涵因又问道:“大表哥现在可在?”
安泰想了想:“刚才回来的时候正好撞见淡墨。他急急忙忙的往外走,正好和我撞上,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皇上召靖国公和表公子进宫,晌午还暖和,谁知现在起风了。他赶紧跑回来给公子拿一件大氅。省的候驾的时候冻着了。”
郑钧点点头让安泰下去了。
郑钦笑着打趣:“好啊,对我这个哥哥都没这么上心。”
“哥哥不是探花么,我早就听见了。表哥去考了,却没有成绩,因此再问问。难道哥哥不想知道?”涵因脸红了红。
郑钦还想逗她,却听郑钧疑惑道:“按理说以表弟大才,的确不该不中的。”
涵因笑道:“我看未必是文章不好。大概是太好了。”涵因心里为郑钦高中高兴,但想起皇帝那天的话。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三甲都是皇帝钦点,是为了向自己显示他们兄妹的命都在他一念之间么。
皇帝的御书房中,靖国公和皓轩下拜之后,便赐了座。崔浩轩见中书令陆宪、门下侍中李明哲、翰林院承旨赵博林,还有自己的老师国子监祭酒孔士明另外还有翰林院的几个学士也在,心里便犯了嘀咕。
“国公身体可好些了?”
“谢皇上抬爱,臣已经能到处走动了。”靖国公回答得小心翼翼,生怕皇上找他生病的茬,今天皇上宣召,他本想称病不去的。但皇帝还召见了皓轩,他不放心皓轩一个人在御前奏对,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皇帝却似不在意他是真病还是装病,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卿不必强撑,还是要安心养病才是。”说着向刘公公一点头,刘公公便捧着一个盒子过来,打开是两支百年老参,“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病好了就赶紧回朝中吧,朕还要倚靠你们这些老臣啊。”
“谢皇上恩典。”靖国公和皓轩马上跪下接了赏赐谢恩,听着皇帝似有深意的话,两人头上都微微渗出汗来。
“坐吧,今天叫你和世子来,倒不为别的,朕亲临今科大考,没想到看到一篇极好的文章,想让卿家一起赏析赏析。”
刘公公拿起皇帝放在桌子上的一卷文章,递给靖国公。靖国公一字一句读,心中也很是赞叹,这是一篇极好的对策,不仅旁征博引,更能结合实际,并不都是空洞的圣人之言,文辞瑰丽却并非一味堆砌辞藻,言之有物,思路清晰。刚想夸赞,却看到最后封卷处属着个名字——崔轩,心里便是一跳。
皇帝笑呵呵的说:“不用猜了,就是贵公子的佳作。”
因试卷都先经封弥誊录,因此在打开封签之前,根本无法从试卷上看出是谁写的。
皓轩一看听皇上提起殿试,又隐约看到那试卷上的句子正是自己的,早站了起来。
靖国公哆嗦着站起来:“这……你……”
皓轩见状忙跪了下去,答道:“儿子背着父亲参加了科举。父亲并不知情,请皇上恕罪。”
“你参加考试,就没人察觉吗?”靖国公一阵头晕。
“想是参加的人太多,便混了过去。小子只想和天下士子一较高下,没想太多。”皓轩低着头。
皇帝呵呵一笑,对着皓轩说:“你老师早就察觉了你的意思,早跟我打了招呼。我也想看看你这孩子能考到什么程度,让他们管理报考的不必在意,只让你安心考试便是。阅卷大臣呈了十份卷子给朕,朕本要点为今科状元,撤了卷封看了名字,就想着会不会是你。找出原始卷子一对笔迹,果然没错。”
靖国公马上跪下说道:“小儿年少无状,请皇上恕罪。”
皇上却虚扶一下,说道:“国公这是做什么,起来吧。你家公子如此才华。还有此等上进心,你该高兴才是,这句‘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真是深得朕心。颇有古大臣之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臣惶恐。”父子两人又磕头谢罪。
“好了,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只是皓轩已有爵位在身,也要走门荫的路子。开科取士,是要给天下有才而报国无门的士子们一个走上仕途的机会。因此并未让他高中。卿等可莫要怨怪。”皇帝叫了皓轩的名字,显然有亲近之意。
靖国公却不敢放松,仍然谨慎的躬首答道:“三年大考。天下人才尽盼登科以报效朝廷,庶子承蒙圣眷,岂敢占天下寒士之先。此乃小儿争强好胜。臣等惶恐之至,怎敢心怀怨怼。臣必让小儿躬身自省。”
“皓轩的确是人才,我看就现在翰林院学习吧。”皇帝转过身问翰林院承旨赵博林:“你看这孩子做个编修可够资格。”
赵博林起身答道:“靖国公世子才德俱佳。经磨练培养,必可成大器。皇上慧眼遴选人才,乃国家之福。”
皇帝对自己的眼光也很是得意,“好了,此事便这样吧。不过门荫和科举却不易混淆。以得荫封者不得参加科举。有门荫资格者尚未荫封者参加科举若高中,则以科举名次授官。科举二甲以上以后皆进翰林院学习,状元可授正六品修撰,榜眼、探花可授正七品编修,其余皆为庶吉士,察其才能,予以培养,之后再授予实职。门荫考核以后也要更加严格,以分辨人才,成绩突出者才可入翰林院。靖国公世子不贪先祖之功,用心上进,此事宜表彰,但其已获封爵位,不应参与科举,因此取消其科举名次,此事下不为例。”转头又问陆宪的意思:“陆相、李相以为如何。”
陆宪本一直没说话,听皇上一番说辞,知道皇帝早就打定了主意,何况此番安排也让人说不出什么,只好跟着说:“皇上圣明。”
李明哲本就出自寒门,科举出身,听了自然很合心意,答道:“皇上圣明,如此便可明辨天下才俊之所长,报效皇上。”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翰林院是参与起草任免将相、宣布大赦等重大诏书的机构,是皇帝近臣,也参与议事,对皇帝影响极大,比负责起草一般官员任免的中书舍人更为重要。也是世宗时期开始设立的,最初是因为世宗觉得草诏的中书舍人受世家大族摆布,给他掣肘过多,于是创立了这个机构,委以亲信,为的是扩大皇权,和世家大族把持的相权抗衡。
后来这个机构就分了中书舍人拟诏之权,又逐渐分了一部分相权。
自世宗设立翰林院百余年来,近百位宰相之中有半数之多出自翰林院。世家大族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因此翰林院后来也演变成了世家大族必争之地。长公主掌权之后,大力提携寒门士子入翰林院,这些年翰林院才成了寒门士子进身的阶梯。皇帝只不过是将这个政策更进一步。
众人知道皇帝是趁机进一步提高科举取士的地位,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宰相都无异议,便也只各怀心思的应道:“皇上圣明。”
“那承旨就草诏吧。”皇帝对自己这一招很是得意,声音也轻快了许多,“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小崔卿家就听赵承旨的安排吧。”
众人领旨退下了。
回去的路上,皓轩小心翼翼的看着父亲的神色,只见靖国公闭目养神,也不知心情如何,心中忐忑。
到了府里,便乖乖的跟着父亲进了书房。
本以为父亲会大怒,靖国公只是微微沉下脸:“你可知错了。”
皓轩忙跪下:“儿子知错了,请父亲责罚。”
“哎,你这次过关,颇为侥幸,天威难测,你莫要小看这里面的厉害。早就知道皇上这心思,没想到却是借了你的由头。”
“是儿子毛躁了。”
“你知道就好,现在我们崔家行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烈火烹油固然煊赫,却非长久之计,如今我父子俩皆在朝中,更是要步步小心。你现在进了翰林院,这素来是清贵之职,行止更不可轻浮。须知这是皇上的恩典,也是告诫,你要警醒。”
“是,儿子知道了。”崔皓轩老老实实受教。
“去祠堂跪一天吧。好好反省下。以后做事前多思量,大事要跟为父商量。”
皓轩应了,退出去跪祠堂去了。
见儿子走了,靖国公脸上露出带着得意的笑容,心道:这次真是祖宗保佑。儿子的前程无虞了。至于自己,看来皇帝只想让自己收敛,并不是真要打压。儿子的文章还真是不错,果然是我崔家的子孙,秉承我博陵崔氏以文传家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