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工兵一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票求票,出门回来一看,又是最后一名!每次都是险险的!
感谢:5580794、bs3358、阿~谋、烟灰飞呀飞、徐清凡、书友140908124446171、柳大鹏、铁小猪、天天开卷有益、骞鴻云、煮莲藕汤里、宅千户、我的鱼泡泡、波林神尊、暗暗_啊啊、游方寻书人、如果胡来v已入坑、我是大书虫只、溜溜龟、patrick68、1光头强、梦轩思雨几位同学的打赏!
“将军!”见亚历山大行色匆匆的进来,正在与罗卓英等围着地图商讨战事的史迪威就问了声:“你是来和我商量派出多少坦克与日军作战的吗?”
史迪威这是在有意挖苦亚历山大,事实上,他早已从其它渠道知道了英军在仁安羌被围的消息。
“很抱歉,阁下!”因为有求于人,亚历山大不得不放低姿态:“我是来向您和杜将军求救的,日军已经深入我军防线,我们已经在仁安羌被包围了!”
史迪威脸色瞬间就变得十分难看:“你们怎么能这样背信弃义?难道不知道这么做会让英军甚至英国成为笑柄吗?我们把坦克和¢,装甲车送到你们手里,不是给你们逃跑用的!”(注:英军第七装甲旅的坦克和装甲车来自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助)
“我并不这么认为,阁下!”亚历山大狡辩道:“我们已经按照计划在西线布置好防线,但并没有预料到日军会在缅甸人的带领下绕过我们的防线,日本人太狡猾了。”
史迪威冷哼了一声,他可不会被亚历山大的话骗倒,还没开战就把装甲第七旅撤到仁安羌,只要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那不是在防御而是在逃跑。
但是史迪威也不好再说什么,因为这时的他已经敏感的察觉到了缅甸战局在朝他不可控的方向恶化:英军完全不服从指挥,只知道利用中国人撤退。而自己对中国军队的控制力也有限,虽然通过罗卓英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指挥中国军队,但他对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十分头疼……
表面上罗卓英是远征军总司令官,指挥着整个远征军作战,实际指挥整个远征军作战的却是杜聿明,而杜聿明却要同时听命于史迪威、罗卓英、林尉、还有蒋介石。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么能打仗呢?这无疑会造成指挥混乱的现像,因为有时同一支军队会收到两个完全不同的也不可能同时执行的命令,这时他们就得自己权衡该听谁的命令了,万一听错了就有可能落下违抗军令的死罪。
于是中国军队几乎就可以说是不可控制的一盘散沙,你在指挥部队往北时,永远不知道这支部队会不会在另一个人的指挥下实际已经往南了。
(注:同古战役后,史迪威不满杜聿明不服从其命令将200师从同古撤出,专程飞往重庆告御状,蒋介石为了安抚史迪威,就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总司令长官,以罗卓英来压杜聿明。林尉则是参谋团团长,总部位于腊戌,是个直接对蒋介石负责代表蒋介石指挥的指挥机构。)
想到这里史迪威不由叹了一口气,虽然中国的士兵个个都是好样的,但是中国的军官却几乎都是无能之辈,这样的军官和这样的指挥系统只会使中国军队在战场上一败涂地!
史迪威当然不知道,国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指挥系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原因是此时的国军虽说是一支军队,但却是军阀、派系林立,指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一支军队又另立山头了。为了牢牢掌握住兵权,蒋介石就恨不得能直接指挥到每一个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史迪威就必须做长远的打算:如果缅甸战役失败,那么他将去向何方?中国吗?他不想再陷入到这种混乱的指挥体系中去,而且他也明白了一点,只要有蒋介石在,他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指挥中国军队。
那么就只有去印度了,而印度又是英国人的地盘,所以……为了将来手里有更多的筹码,他有必要迎合亚历山大。
“嗯!”想到这里,史迪威就强忍着自己心中的怒火,将原本要对亚历山大说的一肚子尖酸刻薄的话吞了回去,转头用中文对罗卓英说道:“既然是这样,我想我们只有选择增援仁安羌!”
“当然!”罗卓英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英军是我们的盟友,盟军有难,我军自当义不容辞!”
罗卓英是个十分迷恋英、美这些工业强国的人,他会这么干脆的同意,一方面因为他对英、美这些国家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那是绵绵不绝,另一方面则是从大局考虑也必须这么做。
这其中只有杜聿明不满的哼了一声。
他并不是反对去救援仁安羌,而是他觉得至少应该给英国人一点教训或者借着此事让英国人做下某种承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理所当然的就牺牲中国人的利益去保护英国人的利益。
否则,英国人就会把损害盟友利益当作理所当然了,这一次中国人不计前嫌救了他们,下一次英国人还会这么干。
历史也证明杜聿明想的没错,此后在曼德勒会战中,刚刚被中国人救出来的英国军队就再一次甚至更恶劣的欺骗、利用了中国军队,致使中国军队最终陷入全面溃败。
但是杜聿明又能说什么呢?在场的不是上将就是自己的上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以指挥自己,一个落不好还要被扣上一个落井下石、不顾全大局的帽子。
所以,杜聿明有多郁闷那就不用多说了,带兵打仗,自己抛头颅洒热血不要紧,问题是这上头一大堆人管着自己,而且这些人还是有不同目的甚至从不同国家的利益考虑,这让杜聿明觉得自己就像是被绑着手脚与日军作战。最可恨的还是杜聿明明明知道这场仗该怎么打,却又不得不听命于一群只会纸上谈兵又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瞎指挥。
“那么……我们该派哪支部队去增援仁安羌呢?”史迪威抛出了一个问题,把目光转向了罗卓英。
罗卓英又把目光转向了杜聿明,问道:“光亭(杜聿明的字),说说你的想法吧!”
到真正用兵的时候,自然就要问唯一真正知道用兵的杜聿明了。
杜聿明想了想,就皱着眉头说道:“为今之势,平满纳右翼已经暴露在日军33师团的兵锋之下,我第五军随时有被包围的危险,平满纳实在调不出多余兵力前去增援,而位于曼德勒的第66军又是预备队,不宜轻易动用……”
杜聿明的考虑当然是对的,历史上正是因为66军中唯一有战斗力的新38师被调往西线增援仁安羌,于是日军56师团才可以在东线如入无人之境的长驱直入直抄远征军后路。
这时一支部队的番号出现在杜聿明的脑海里:“工兵一团!”
求票求票,出门回来一看,又是最后一名!每次都是险险的!
感谢:5580794、bs3358、阿~谋、烟灰飞呀飞、徐清凡、书友140908124446171、柳大鹏、铁小猪、天天开卷有益、骞鴻云、煮莲藕汤里、宅千户、我的鱼泡泡、波林神尊、暗暗_啊啊、游方寻书人、如果胡来v已入坑、我是大书虫只、溜溜龟、patrick68、1光头强、梦轩思雨几位同学的打赏!
“将军!”见亚历山大行色匆匆的进来,正在与罗卓英等围着地图商讨战事的史迪威就问了声:“你是来和我商量派出多少坦克与日军作战的吗?”
史迪威这是在有意挖苦亚历山大,事实上,他早已从其它渠道知道了英军在仁安羌被围的消息。
“很抱歉,阁下!”因为有求于人,亚历山大不得不放低姿态:“我是来向您和杜将军求救的,日军已经深入我军防线,我们已经在仁安羌被包围了!”
史迪威脸色瞬间就变得十分难看:“你们怎么能这样背信弃义?难道不知道这么做会让英军甚至英国成为笑柄吗?我们把坦克和¢,装甲车送到你们手里,不是给你们逃跑用的!”(注:英军第七装甲旅的坦克和装甲车来自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助)
“我并不这么认为,阁下!”亚历山大狡辩道:“我们已经按照计划在西线布置好防线,但并没有预料到日军会在缅甸人的带领下绕过我们的防线,日本人太狡猾了。”
史迪威冷哼了一声,他可不会被亚历山大的话骗倒,还没开战就把装甲第七旅撤到仁安羌,只要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那不是在防御而是在逃跑。
但是史迪威也不好再说什么,因为这时的他已经敏感的察觉到了缅甸战局在朝他不可控的方向恶化:英军完全不服从指挥,只知道利用中国人撤退。而自己对中国军队的控制力也有限,虽然通过罗卓英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指挥中国军队,但他对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十分头疼……
表面上罗卓英是远征军总司令官,指挥着整个远征军作战,实际指挥整个远征军作战的却是杜聿明,而杜聿明却要同时听命于史迪威、罗卓英、林尉、还有蒋介石。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么能打仗呢?这无疑会造成指挥混乱的现像,因为有时同一支军队会收到两个完全不同的也不可能同时执行的命令,这时他们就得自己权衡该听谁的命令了,万一听错了就有可能落下违抗军令的死罪。
于是中国军队几乎就可以说是不可控制的一盘散沙,你在指挥部队往北时,永远不知道这支部队会不会在另一个人的指挥下实际已经往南了。
(注:同古战役后,史迪威不满杜聿明不服从其命令将200师从同古撤出,专程飞往重庆告御状,蒋介石为了安抚史迪威,就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总司令长官,以罗卓英来压杜聿明。林尉则是参谋团团长,总部位于腊戌,是个直接对蒋介石负责代表蒋介石指挥的指挥机构。)
想到这里史迪威不由叹了一口气,虽然中国的士兵个个都是好样的,但是中国的军官却几乎都是无能之辈,这样的军官和这样的指挥系统只会使中国军队在战场上一败涂地!
史迪威当然不知道,国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指挥系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原因是此时的国军虽说是一支军队,但却是军阀、派系林立,指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一支军队又另立山头了。为了牢牢掌握住兵权,蒋介石就恨不得能直接指挥到每一个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史迪威就必须做长远的打算:如果缅甸战役失败,那么他将去向何方?中国吗?他不想再陷入到这种混乱的指挥体系中去,而且他也明白了一点,只要有蒋介石在,他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指挥中国军队。
那么就只有去印度了,而印度又是英国人的地盘,所以……为了将来手里有更多的筹码,他有必要迎合亚历山大。
“嗯!”想到这里,史迪威就强忍着自己心中的怒火,将原本要对亚历山大说的一肚子尖酸刻薄的话吞了回去,转头用中文对罗卓英说道:“既然是这样,我想我们只有选择增援仁安羌!”
“当然!”罗卓英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英军是我们的盟友,盟军有难,我军自当义不容辞!”
罗卓英是个十分迷恋英、美这些工业强国的人,他会这么干脆的同意,一方面因为他对英、美这些国家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那是绵绵不绝,另一方面则是从大局考虑也必须这么做。
这其中只有杜聿明不满的哼了一声。
他并不是反对去救援仁安羌,而是他觉得至少应该给英国人一点教训或者借着此事让英国人做下某种承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理所当然的就牺牲中国人的利益去保护英国人的利益。
否则,英国人就会把损害盟友利益当作理所当然了,这一次中国人不计前嫌救了他们,下一次英国人还会这么干。
历史也证明杜聿明想的没错,此后在曼德勒会战中,刚刚被中国人救出来的英国军队就再一次甚至更恶劣的欺骗、利用了中国军队,致使中国军队最终陷入全面溃败。
但是杜聿明又能说什么呢?在场的不是上将就是自己的上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以指挥自己,一个落不好还要被扣上一个落井下石、不顾全大局的帽子。
所以,杜聿明有多郁闷那就不用多说了,带兵打仗,自己抛头颅洒热血不要紧,问题是这上头一大堆人管着自己,而且这些人还是有不同目的甚至从不同国家的利益考虑,这让杜聿明觉得自己就像是被绑着手脚与日军作战。最可恨的还是杜聿明明明知道这场仗该怎么打,却又不得不听命于一群只会纸上谈兵又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瞎指挥。
“那么……我们该派哪支部队去增援仁安羌呢?”史迪威抛出了一个问题,把目光转向了罗卓英。
罗卓英又把目光转向了杜聿明,问道:“光亭(杜聿明的字),说说你的想法吧!”
到真正用兵的时候,自然就要问唯一真正知道用兵的杜聿明了。
杜聿明想了想,就皱着眉头说道:“为今之势,平满纳右翼已经暴露在日军33师团的兵锋之下,我第五军随时有被包围的危险,平满纳实在调不出多余兵力前去增援,而位于曼德勒的第66军又是预备队,不宜轻易动用……”
杜聿明的考虑当然是对的,历史上正是因为66军中唯一有战斗力的新38师被调往西线增援仁安羌,于是日军56师团才可以在东线如入无人之境的长驱直入直抄远征军后路。
这时一支部队的番号出现在杜聿明的脑海里:“工兵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