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经略安西(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现在安西路刚刚初步恢复,在这个时候,出兵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如果要进取关中之地,也应该从利州路出乐,而不是安西路,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消息绝对是假的。?〔 ? 因此任氏一族见了,必然就会做贼心虚,认为出兵大宋突然向安西路增兵,其实就是为了对自己下手,那就必然不管是否以经准备充备,就会立刻起兵反叛。
笑过之后,赵忱又道:“姐夫认为派谁领军去安西路为好呢?”
杨炎道:“臣以为毕再遇最合适。”
赵忱一怔,道:“毕再遇?用得着调动他吗?”
赵忱这一问也是有道理的,毕再遇是目前大宋仅次于杨炎的第二名将,也是除了杨炎之外,大宋唯一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大将。现在出任淮南西路兵马都总管,驻守豪州,几乎就是建康的屏障。杨炎敢亲自统领大军,收取西夏,也正是因为有毕再遇坐镇淮西,抵挡金军,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在后来的江淮一线的战事中,毕再遇率军收复了邓、蔡、颖、毫四州,也立下了不少战为。因此无论是赵忱和杨炎在商谈恢复大计、还是韩彦直、王炎的大臣,都认为在大宋曰后的北伐中,毕再遇同样也会担任重要的工作。
在安西路平乱的事情虽然不容有失,但对方毕竟不是金国这样的强敌,而且还有辛弃疾这样文武双全的干材在安西府坐镇,因此在赵忱看来,其实最多就出动安西路的两支御前驻军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也就是把曹勋、高震中的一人调去那就满不错了。还用不着出动大宋军方的第二号人物吧。
杨炎却点点头,道:“不错,这条事情非毕再遇不可?”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1*7*k小说网 ※ 支持正版 ※※
建康朝廷下旨,任命毕再遇为安西路兵马都总管,付责由安西路出兵,进取关中之地,由高震接替毕再遇,担任淮南西路兵马都总管。枢密院下达的任务和调令到了豪州之后,毕再遇立刻将公务与的高震做了交接,然后立刻整顿人马,准备赶出安西路。
就在他收拾停当,马上就要启程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外面有杨枢密求见。毕再遇微微一怔,不知道杨炎这个时候赶到这里来找自己有什么事情?急忙出来迎接,
毕再遇和杨炎在未成名的时候就认识了,虽然两人接触不多,但都有恢复中原的志向,在金军南侵的时候,两人也一度并肩作战,互相之间都很欣赏对方的能力,因此关糸不错。
两人坐下之后,杨炎才道:“德卿兄,这次去安西路平乱这种小事,也要劳你大驾前往,你是否觉得是大材小用了。”
在枢密院的调令中,还夹着一份密令,因此毕再遇对这次西行的实际任务也以经清楚了,因此笑道:“令行禁止,方为武人本色,而且既是为朝廷出力,又何分事情大小。子昊这么说,也太小看我了?”
杨炎也笑道:“实不相瞒,这次调徳卿兄去安西路,就是我一力向皇上推荐的结果。实际上我自然知道单单是平定安西路的反叛乱,根本无需德卿兄亲自出马,只靠安西路的两支御前驻军就可以了。但我还是这样做了,德卿兄可知道是为什么吗?”
毕再遇听杨炎这样一说,也不禁郑重起来,想了一想,拱手道:“还请子昊指点一二。”
杨炎道:“德卿兄这次去安西路,名义上是由安西路出兵,进取关中之地,但出兵是假,预备平乱才是真。”
毕再遇点点头,道:“确实是如此,这里面莫非还有什么玄虚吗?”
杨炎笑道:“自然是另有玄虚,德卿兄想过没有,一但你平乱成功之后,又当如何?”
毕再遇身子一震,他也是身经百战,精通兵法的人,经杨炎这么稍一点拔,立刻就明白过来,一拍大腿,道:“平乱成功之后,假的自然也就可以变成真的了。子昊,你这好一招瞒天过海啊。”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都大笑起来。
笑了多时之后,两人才算收住了笑声,杨炎才道:“不瞒德卿兄,我以经谋划周详,日后我大宋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应当分三路齐头并进,一路由海上进军,于登州上岸,攻取山东之地。一路由江淮出兵,攻取宛洛,收复东京旧都。还有一路就是由西北出兵,进取关中之地。届时再说动蒙古大军甴北面进攻,南北夹击,又何愁金国不破。”
毕再遇也拍桌大笑,道:“不错,如此一来,我大宋收复失地,还于旧都,趋逐金虏,一雪前耻也就指曰可待了。”
杨炎接着道:“海上一路, 有李公佐可以担任,江淮一线,我可以统领,那么西北一方,就尽交给德卿兄了。德卿兄平定叛乱之后,就在安西驻扎,只能时机成熟,即可会集安西、川陕人马,收取秦凤、京兆、永兴军等诸路之地。因此西北大局,尽在德卿兄肩上了。”
毕再遇也十分激动,他刚接到这个调令和任务的时候,虽然没有怨言,但也觉得让自己去平定叛乱,确实是有些牛刀杀鸡。不过还以为是朝廷谨慎从事,也就释然。没想到杨炎却是为了曰后的抗金大计,神不知鬼不觉就完成了大宋的东西两线的布局准备,同时交给自己一个这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如果日后大宋北伐,一定会是甴杨炎来主持全局用兵,这一点连毕再遇自己也没异议,认为没有比杨炎更合适的人。但这么一来,杨炎必然就会坐镇江淮一线,才好统掌全局。而自己现镇守江淮,虽然也是战略要地,但在曰后北伐中,也只能和曹勋、高震等人一样,成为杨炎部下一将,这样自己能够建立的功绩,终究也是有限。
虽然自从出道以来,毕再遇虽然一直屈居在杨炎之下,但他对杨炎素来佩服,同时也认为杨炎现在的地位完全是甴他个人的努力取得,名副其实。这次杨炎统军,收取西夏之地,更是建立了自大宋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的功绩,因此得以武将的身份,出任枢密副使。而毕再遇对杨炎的破格提升并不感到嫉妒,相反还是甴衷敬佩,但在他心里,总也希望能够有个机会,能够让自己也有一个放开手脚,大展才学的机会。
而驻守安西路就不同了,虽然安西路地处偏远,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也不及中原,而且在整个大局上,还是受杨炎节制,但在实际上,整个西南,都是甴自己独当一面,完全是独立作战,同时还是统领节制安西、利州两线的人马,在十二支御前驻军中,占去五支,同时所取得的功绩也是自己独自完成。这也正是毕再遇一直渴望的机会。因此心里自然是激动万分。
毕再遇虽然和杨炎关糸不错,但也知道,论私交,自己还是比不上曹勋、高震,何况在安西路还有杨炎的堂兄杨昌鹏驻守,而这样的机会,杨炎并没有给他们,反而向朝廷推荐了自己,自然也令毕再遇十分感激。因此概然道:“子昊请放心,我一定不负朝廷重望,为大宋稳守西北,进取关中。”
杨炎也点点头,道:“我也知道在大宋诸将中, 唯有德卿兄才能胜任此责,相信德卿兄必然不会让朝廷失望。”
其实早在收取了西夏之后,杨炎就制定了三路北伐的大战略计划,而西北一线远离建康,消息传递不便,朝廷无法遥控指挥,必须要有一员得力的大将坐镇才行。同时杨炎还想到,一但击败了金国,大宋与蒙古的关糸会朝那个方向展,还很难说,因此这员大将还有在未来防范蒙古的任务,因此必须是一各身经百战,精通兵法,而且能够独当一面的人。
杨炎自己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在三线之中,除去水路的那一支不算,东西两线中自己只能指挥一线,而且也只可能是坐镇东线,因为一来东线才是主战场,自己在这里,赵忱和朝中重臣才能放心。二来自己也好遥控掌握全局的形势。
那么在目前大宋诸将中,除了杨炎本人之外,只有毕再遇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曹勋、高震等人,都还不俱备这个能力。不过大宋暂时还难以大举北伐,而又不想引起金国的注意,才迟迟没有举动,而这一次趁着平乱的机会,来个瞒天过海,趁金国不注意,就完成了这一项重要的人事调动。因此杨炎才一力推荐毕再遇进驻安西路。
赵忱先还不理解, 等杨炎向他解释清楚之后, 也大为赞赏, 并且也立刻下了调令。
等毕再遇领军进驻安西路之后,建康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命范成大为使,出使金国,协商赎回失地的建议。
因为现在安西路刚刚初步恢复,在这个时候,出兵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如果要进取关中之地,也应该从利州路出乐,而不是安西路,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消息绝对是假的。?〔 ? 因此任氏一族见了,必然就会做贼心虚,认为出兵大宋突然向安西路增兵,其实就是为了对自己下手,那就必然不管是否以经准备充备,就会立刻起兵反叛。
笑过之后,赵忱又道:“姐夫认为派谁领军去安西路为好呢?”
杨炎道:“臣以为毕再遇最合适。”
赵忱一怔,道:“毕再遇?用得着调动他吗?”
赵忱这一问也是有道理的,毕再遇是目前大宋仅次于杨炎的第二名将,也是除了杨炎之外,大宋唯一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大将。现在出任淮南西路兵马都总管,驻守豪州,几乎就是建康的屏障。杨炎敢亲自统领大军,收取西夏,也正是因为有毕再遇坐镇淮西,抵挡金军,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在后来的江淮一线的战事中,毕再遇率军收复了邓、蔡、颖、毫四州,也立下了不少战为。因此无论是赵忱和杨炎在商谈恢复大计、还是韩彦直、王炎的大臣,都认为在大宋曰后的北伐中,毕再遇同样也会担任重要的工作。
在安西路平乱的事情虽然不容有失,但对方毕竟不是金国这样的强敌,而且还有辛弃疾这样文武双全的干材在安西府坐镇,因此在赵忱看来,其实最多就出动安西路的两支御前驻军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也就是把曹勋、高震中的一人调去那就满不错了。还用不着出动大宋军方的第二号人物吧。
杨炎却点点头,道:“不错,这条事情非毕再遇不可?”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1*7*k小说网 ※ 支持正版 ※※
建康朝廷下旨,任命毕再遇为安西路兵马都总管,付责由安西路出兵,进取关中之地,由高震接替毕再遇,担任淮南西路兵马都总管。枢密院下达的任务和调令到了豪州之后,毕再遇立刻将公务与的高震做了交接,然后立刻整顿人马,准备赶出安西路。
就在他收拾停当,马上就要启程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外面有杨枢密求见。毕再遇微微一怔,不知道杨炎这个时候赶到这里来找自己有什么事情?急忙出来迎接,
毕再遇和杨炎在未成名的时候就认识了,虽然两人接触不多,但都有恢复中原的志向,在金军南侵的时候,两人也一度并肩作战,互相之间都很欣赏对方的能力,因此关糸不错。
两人坐下之后,杨炎才道:“德卿兄,这次去安西路平乱这种小事,也要劳你大驾前往,你是否觉得是大材小用了。”
在枢密院的调令中,还夹着一份密令,因此毕再遇对这次西行的实际任务也以经清楚了,因此笑道:“令行禁止,方为武人本色,而且既是为朝廷出力,又何分事情大小。子昊这么说,也太小看我了?”
杨炎也笑道:“实不相瞒,这次调徳卿兄去安西路,就是我一力向皇上推荐的结果。实际上我自然知道单单是平定安西路的反叛乱,根本无需德卿兄亲自出马,只靠安西路的两支御前驻军就可以了。但我还是这样做了,德卿兄可知道是为什么吗?”
毕再遇听杨炎这样一说,也不禁郑重起来,想了一想,拱手道:“还请子昊指点一二。”
杨炎道:“德卿兄这次去安西路,名义上是由安西路出兵,进取关中之地,但出兵是假,预备平乱才是真。”
毕再遇点点头,道:“确实是如此,这里面莫非还有什么玄虚吗?”
杨炎笑道:“自然是另有玄虚,德卿兄想过没有,一但你平乱成功之后,又当如何?”
毕再遇身子一震,他也是身经百战,精通兵法的人,经杨炎这么稍一点拔,立刻就明白过来,一拍大腿,道:“平乱成功之后,假的自然也就可以变成真的了。子昊,你这好一招瞒天过海啊。”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都大笑起来。
笑了多时之后,两人才算收住了笑声,杨炎才道:“不瞒德卿兄,我以经谋划周详,日后我大宋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应当分三路齐头并进,一路由海上进军,于登州上岸,攻取山东之地。一路由江淮出兵,攻取宛洛,收复东京旧都。还有一路就是由西北出兵,进取关中之地。届时再说动蒙古大军甴北面进攻,南北夹击,又何愁金国不破。”
毕再遇也拍桌大笑,道:“不错,如此一来,我大宋收复失地,还于旧都,趋逐金虏,一雪前耻也就指曰可待了。”
杨炎接着道:“海上一路, 有李公佐可以担任,江淮一线,我可以统领,那么西北一方,就尽交给德卿兄了。德卿兄平定叛乱之后,就在安西驻扎,只能时机成熟,即可会集安西、川陕人马,收取秦凤、京兆、永兴军等诸路之地。因此西北大局,尽在德卿兄肩上了。”
毕再遇也十分激动,他刚接到这个调令和任务的时候,虽然没有怨言,但也觉得让自己去平定叛乱,确实是有些牛刀杀鸡。不过还以为是朝廷谨慎从事,也就释然。没想到杨炎却是为了曰后的抗金大计,神不知鬼不觉就完成了大宋的东西两线的布局准备,同时交给自己一个这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如果日后大宋北伐,一定会是甴杨炎来主持全局用兵,这一点连毕再遇自己也没异议,认为没有比杨炎更合适的人。但这么一来,杨炎必然就会坐镇江淮一线,才好统掌全局。而自己现镇守江淮,虽然也是战略要地,但在曰后北伐中,也只能和曹勋、高震等人一样,成为杨炎部下一将,这样自己能够建立的功绩,终究也是有限。
虽然自从出道以来,毕再遇虽然一直屈居在杨炎之下,但他对杨炎素来佩服,同时也认为杨炎现在的地位完全是甴他个人的努力取得,名副其实。这次杨炎统军,收取西夏之地,更是建立了自大宋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的功绩,因此得以武将的身份,出任枢密副使。而毕再遇对杨炎的破格提升并不感到嫉妒,相反还是甴衷敬佩,但在他心里,总也希望能够有个机会,能够让自己也有一个放开手脚,大展才学的机会。
而驻守安西路就不同了,虽然安西路地处偏远,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也不及中原,而且在整个大局上,还是受杨炎节制,但在实际上,整个西南,都是甴自己独当一面,完全是独立作战,同时还是统领节制安西、利州两线的人马,在十二支御前驻军中,占去五支,同时所取得的功绩也是自己独自完成。这也正是毕再遇一直渴望的机会。因此心里自然是激动万分。
毕再遇虽然和杨炎关糸不错,但也知道,论私交,自己还是比不上曹勋、高震,何况在安西路还有杨炎的堂兄杨昌鹏驻守,而这样的机会,杨炎并没有给他们,反而向朝廷推荐了自己,自然也令毕再遇十分感激。因此概然道:“子昊请放心,我一定不负朝廷重望,为大宋稳守西北,进取关中。”
杨炎也点点头,道:“我也知道在大宋诸将中, 唯有德卿兄才能胜任此责,相信德卿兄必然不会让朝廷失望。”
其实早在收取了西夏之后,杨炎就制定了三路北伐的大战略计划,而西北一线远离建康,消息传递不便,朝廷无法遥控指挥,必须要有一员得力的大将坐镇才行。同时杨炎还想到,一但击败了金国,大宋与蒙古的关糸会朝那个方向展,还很难说,因此这员大将还有在未来防范蒙古的任务,因此必须是一各身经百战,精通兵法,而且能够独当一面的人。
杨炎自己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在三线之中,除去水路的那一支不算,东西两线中自己只能指挥一线,而且也只可能是坐镇东线,因为一来东线才是主战场,自己在这里,赵忱和朝中重臣才能放心。二来自己也好遥控掌握全局的形势。
那么在目前大宋诸将中,除了杨炎本人之外,只有毕再遇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曹勋、高震等人,都还不俱备这个能力。不过大宋暂时还难以大举北伐,而又不想引起金国的注意,才迟迟没有举动,而这一次趁着平乱的机会,来个瞒天过海,趁金国不注意,就完成了这一项重要的人事调动。因此杨炎才一力推荐毕再遇进驻安西路。
赵忱先还不理解, 等杨炎向他解释清楚之后, 也大为赞赏, 并且也立刻下了调令。
等毕再遇领军进驻安西路之后,建康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命范成大为使,出使金国,协商赎回失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