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逆袭农民工 > 第10章 鳄鱼传说

第10章 鳄鱼传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吃完了这顿尤为特别的中餐后,阿龙的小舅子提议要跟我们出去兜兜风风,最近他一直呆在矿区实在闷得慌。于是我们立马开车直奔附近的一个村庄,见到除了当地人外,我们还见到了很多出了加纳本地人之外的外国人,他们在这里建了一个保护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的中心。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住在村子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当地的手工编织、陶器制作和油漆彩绘。看到他们那么用心的在画画或是编织的时候,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文化真是不分国界不分肤色的。一个地区的文化可以藉由他人之手传播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这里特有的传统文化也在这样一种方式中传承与发展。

    从手艺中心出来后,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裤兜,发现居然口袋里还有几颗昨晚没吃完的泡泡糖,于是我把糖拿了出来,向小女孩招了招手,这个孩子一点都不怕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笑眯眯地跑了过来,一手接过我手中的糖果,一手主动地牵住我的手。

    我牵着她的手,由她带着我在村子里四处参观。每到一户人家门口,主人都会热情的出来看我们,在向导纳纳的帮助下我们和他们进行交流。村里的房子全都是土坯房,和我们老家农村早些年的土房子差不多,只是比我们的矮一些而已。这些房子外观非常有特色,墙壁上有颜色鲜明构图精美的油漆彩绘,充满非洲土著民族的神秘色彩。

    有意思的是,完成彩绘这一工作的都是村里的妇女,男人们都很少参与到其中。房子的功能也较完善,厨房、卧室、粮仓、牛栏整齐划一,划分合理。在村里绕了一大圈,发现好多人家都在修缮自家的房子,好在这里雨季不多,不用担心房子会漏雨。

    由于时间的关系,晚上我们还要赶回阿克拉的住地,阿龙打算在他小舅子矿山住几天的计划也由于还有纳纳这个拖油瓶而不得不搁浅。我们和热情的村民道别,带我参观村子的小女孩发现我们要走后紧紧拉住我的手不放。我被她稚嫩的小手拉着,看着她清澈的眼神,我能感受到她渴望与外界交流的心情,也能感受到她对外面世界的无比向往。

    离开村庄时已近中午,阿龙这厮直嚷着肚子饿,我们在一个小镇的餐馆停了下来。阿龙的小舅子哈哈一笑道:“阿龙,刚吃的饭半天没到,肚子就饿了,难道你小子得了甲亢么?”

    “哈哈,阿舅,这小子八成是得了疟疾了?”纳纳打趣道。阿龙狠狠锤了他一拳,自顾走入餐馆里点了五份一顿充满非洲风味的蛋炒饭。如果不是来到加纳,我都不知道原来非洲这国家原来也种植水稻,只是不清楚他们种的到底是早稻还是晚稻。在餐馆外面,我们看到了一幅十分巨大的雀巢奶粉广告。加纳的广告业还算是比较发达的,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做广告。雀巢奶粉真是“无孔不入”,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见得到。

    我们在阿龙这只馋虫的诱导下,又稀里糊涂地吃了今天的第三顿饭,刚吃完饭,向导纳纳提议说带我们去看鳄鱼。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一片神圣的鳄鱼池塘,虽说是池塘,其实是一片鳄鱼保护区。这个池塘在很久以前是一片低洼的湿地,由于气候急剧变化,水量逐渐减少,渐渐地就形成现在的池塘,鳄鱼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了,仅存活了几只。在保护区里,我们看到了一幅人与鳄鱼和谐共处的画面,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来得好不如来得巧”,我们赶到那里时正好是鳄鱼的午餐时间,只见一位村民手提两只鸡从容地走向一只爬在岸上的鳄鱼,把两只鸡放到鳄鱼身旁就走开了。我们看着那些鳄鱼不紧不慢地吃完自己的午餐,它吃饱后村民们邀请我们上前去跟鳄鱼零距离的接触。看着外表那么凶猛的鳄鱼,我心里还是忍不住有点害怕怕,但是在村民和向导纳纳的鼓励下,我和阿龙放开了胆子上去摸鳄鱼。

    鳄鱼对我们的抚摸一点反应都没有,阿龙喜出望外地骑了上去,我又拽住它的尾巴甩了甩。我和阿龙在肯尼亚见过凶猛无比的鳄鱼,这么温柔的鳄鱼我还是头一回见到。在肯尼亚,每年的6月到11月是角马迁徙的时间。

    由于旱季来临,青草逐渐被吃光,成千上万头的角马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北上,向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从东面印度洋的季候风和暴雨所帶來的充足水源和食物。马拉河对角马来说是最危险的地方,河中的鳄鱼会给他们带来致命的打击。每年渡河的那段时间,是角马们最为惨痛的日子,成群结对的角马命丧在鳄鱼的利齿之下。马拉河的鳄鱼与这个池塘的鳄鱼简直是天壤之别,是魔鬼与天使的真实写照。

    这里的人们相信任何一条鳄鱼身上都依托着村子里每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因此在这里虐待和屠杀鳄鱼是不允许的。我们才一来就看见有个小孩在鳄鱼池塘里游泳嬉戏,妇女们在洗衣服。这里的鳄鱼不会伤害村里的任何人,它们的食物来源就是村民投放的鸡。在这里鳄鱼和人互相尊重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