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黎族村寨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欧阳德和买了一本专些介绍海黄的书,又跑到厂里的仓库中,找了几块海黄的边角料,一边对着书上的介绍,一边研究着手中的海黄边角料。
这也就是现在,佛珠手串还没有盛行的时候,放在十年后,佛珠手串流行的时候,这些都是做佛珠手串的上好材料,那里还会有什么边角料剩下来,一串海黄手串售价几万元也不稀奇。
即便是海黄的木粉,也被装在一个个精致的盒子里出售,一小盒都是几百元,论克卖了,价比黄金了,一克上百元都很正常。
而海黄与海黄之间的差距也是很远的,虽然都是生长在海兰的黄华梨,但也是有很多细分的,其中又以生长在黎族聚居地附近的深山密林中,野生的海黄最为名贵。
如果不注意区分,是很容易弄错的,就连专家都很难分辩,需要反复的查看,闻味道才能确认。
现在价值差距或许没有什么,一吨差个几千元,等到海黄大幅上涨的时候,差距可就大了,正宗的好料五千万一吨,普通的可能只是几百万一吨,甚至几十万一吨了。
所以要想炒海黄花梨,必须先熟悉海黄花梨,确保自己不会上当受骗才行,否则迟早亏死你。
即便是生长在同一个地方的海黄,决定其价格的因素也很多。
有老料和新料的区别,大料和中料,小料的区别,长料和短料的区别,还有花纹的区别,每一种料的价格都有不同的差异,甚至差异还不小。
普通的海黄可以按重量计算价值,一些好的海黄大料,是无法按重量计算的,而是直接按一根料多少钱交易的,每一根海黄料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海黄花梨的价格,是很难有一个标准定论的,因材而异,价格高低不一,全凭经验和感觉,每一个人给出的价格都不会一样。
欧阳德和虽然是一名红木家私厂的木工师傅,但对海黄花梨也不是很熟悉,因为接触的不多。
不过认真的研究之后,肯定比一般的外行,更容易掌握海黄的辩认方法。
毕竟是在红木家私厂做了八年的木工师傅,辩认各种红木材料,是木工师傅的基本技能。
同一批货发给你做,有可能是十套老挝大红酸枝,十套草花梨,十套黑紫檀木,十套鸡翅木,十套大叶紫檀木,不一而论的。
这个时候你就要分辩清楚了,机器调试好了,都是一起加工出来的,到了安装的时候,就更加不能弄混了,不同的木头,做好的家私卖出去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顾客买的是一件大叶紫檀家具,你要是混进去了杂料,碰到认真的顾客,买回去了发现有假,很有可能向法院提起上诉,向厂家索赔的。
贵重的红木家具买回去,不一定是用来日常使用的,也可能是用来收藏和欣赏,或者是投资的。
一套好的大红酸枝沙发,价值几百万,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套清末民初的海黄花梨四门大衣柜,价值上亿了。
有了这些分辩木料的经验,看懂海黄花梨,也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手上还有实物进行比对,把握自然也更大了。
到了海兰之后,欧阳德和并没有在琼口市停留,而是直接坐车去了海黄花梨的原产地,黎族自治县。
多方打听之下,欧阳德和得知,在这个地方聚集了不少前来收购海黄的木材商,很多人守在黎族人的村寨里,雇佣当地人进山寻找野生的海黄花梨,砍下之后送到山下,当场议价,现金支付给当地村民。
只要找到一颗海黄花梨运出山外,就是几千元的收入,足以抵得上当地村民一年的收入了。
在如此的巨大利诱之下,当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进山,去寻找海黄花梨了,几千元对于他们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野生海黄几乎已经绝迹了,但在大山的深处,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
那怕是一个月只找到一棵海黄花梨树,也赚大钱了。
一旦有人将海黄花梨运出山来,马上便会围着一群前来收购海黄花梨的木材贩子,争着抢着出价,海黄花梨的价格就是这样炒作起来的。
欧阳德和初来乍到,亲眼目睹了一棵海黄花梨刚运到山下,就被十几个人围上前,价格从二千元的报价,一路升到了三千八百元的过程。
不过欧阳德和不太懂行,所以没有冒然出手,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赚钱虽然重要,但安全更重要,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矩,不懂行规便胡乱出手,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欧阳德和决定去黎族人住的村寨里看看。
在村口时,欧阳德和见到了一位黎族妇女在门口打水,正好感到口渴了,便上前讨水喝,带来的纯净水已经喝完了。
“阿姨你好!我可以在你这里装点水喝吗?”欧阳德和手中拿着,已经空了的纯净水瓶子说道。
“喝水啊!可以!可以!”黎族妇女点了点头说道。
原来对方会讲普通话,欧阳德和先前还挺担心,这种偏僻的村子,又是少数民族的村寨,村民们会不会讲普通话的问题。
如果不会讲普通话,那还真是件麻烦事。
“谢谢阿姨了!这水真好喝。”欧阳德和喝完了一瓶,又装满了瓶,拧紧了瓶盖,微笑着打招呼道。
“那是,咱们这地方虽然比较穷,但山清水秀,不过也就这点好啊!”黎族妇女笑着说道。
“你们这里不是有黄花梨吗?你们村里人没有进山去找黄花梨吗?找到一棵黄花梨树,至少值个几千元钱。”欧阳德和笑着说道。
“我听说过,不过我们村的男人都太懒了,吃不了这个苦,而且也不懂那个,有的黄花梨值钱,有的也不怎么值钱。”黎族妇女说道。
“这样啊!那就没有办法了,不过可以跟着别的村里懂的人学一下嘛!你们村里应该也有人认识值钱的海黄花梨才对吧?你们村里以前做家具的时候,没有用过海黄花梨做家具吗?”欧阳德和觉得有点难以置信的说道。
“谁知道啊!反正我们也不懂,我们这里比较隔僻,又没有人过来看过,就算有用值钱的海黄花梨做的家具,我们也不知道啊!”
欧阳德和买了一本专些介绍海黄的书,又跑到厂里的仓库中,找了几块海黄的边角料,一边对着书上的介绍,一边研究着手中的海黄边角料。
这也就是现在,佛珠手串还没有盛行的时候,放在十年后,佛珠手串流行的时候,这些都是做佛珠手串的上好材料,那里还会有什么边角料剩下来,一串海黄手串售价几万元也不稀奇。
即便是海黄的木粉,也被装在一个个精致的盒子里出售,一小盒都是几百元,论克卖了,价比黄金了,一克上百元都很正常。
而海黄与海黄之间的差距也是很远的,虽然都是生长在海兰的黄华梨,但也是有很多细分的,其中又以生长在黎族聚居地附近的深山密林中,野生的海黄最为名贵。
如果不注意区分,是很容易弄错的,就连专家都很难分辩,需要反复的查看,闻味道才能确认。
现在价值差距或许没有什么,一吨差个几千元,等到海黄大幅上涨的时候,差距可就大了,正宗的好料五千万一吨,普通的可能只是几百万一吨,甚至几十万一吨了。
所以要想炒海黄花梨,必须先熟悉海黄花梨,确保自己不会上当受骗才行,否则迟早亏死你。
即便是生长在同一个地方的海黄,决定其价格的因素也很多。
有老料和新料的区别,大料和中料,小料的区别,长料和短料的区别,还有花纹的区别,每一种料的价格都有不同的差异,甚至差异还不小。
普通的海黄可以按重量计算价值,一些好的海黄大料,是无法按重量计算的,而是直接按一根料多少钱交易的,每一根海黄料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海黄花梨的价格,是很难有一个标准定论的,因材而异,价格高低不一,全凭经验和感觉,每一个人给出的价格都不会一样。
欧阳德和虽然是一名红木家私厂的木工师傅,但对海黄花梨也不是很熟悉,因为接触的不多。
不过认真的研究之后,肯定比一般的外行,更容易掌握海黄的辩认方法。
毕竟是在红木家私厂做了八年的木工师傅,辩认各种红木材料,是木工师傅的基本技能。
同一批货发给你做,有可能是十套老挝大红酸枝,十套草花梨,十套黑紫檀木,十套鸡翅木,十套大叶紫檀木,不一而论的。
这个时候你就要分辩清楚了,机器调试好了,都是一起加工出来的,到了安装的时候,就更加不能弄混了,不同的木头,做好的家私卖出去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顾客买的是一件大叶紫檀家具,你要是混进去了杂料,碰到认真的顾客,买回去了发现有假,很有可能向法院提起上诉,向厂家索赔的。
贵重的红木家具买回去,不一定是用来日常使用的,也可能是用来收藏和欣赏,或者是投资的。
一套好的大红酸枝沙发,价值几百万,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套清末民初的海黄花梨四门大衣柜,价值上亿了。
有了这些分辩木料的经验,看懂海黄花梨,也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手上还有实物进行比对,把握自然也更大了。
到了海兰之后,欧阳德和并没有在琼口市停留,而是直接坐车去了海黄花梨的原产地,黎族自治县。
多方打听之下,欧阳德和得知,在这个地方聚集了不少前来收购海黄的木材商,很多人守在黎族人的村寨里,雇佣当地人进山寻找野生的海黄花梨,砍下之后送到山下,当场议价,现金支付给当地村民。
只要找到一颗海黄花梨运出山外,就是几千元的收入,足以抵得上当地村民一年的收入了。
在如此的巨大利诱之下,当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进山,去寻找海黄花梨了,几千元对于他们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野生海黄几乎已经绝迹了,但在大山的深处,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
那怕是一个月只找到一棵海黄花梨树,也赚大钱了。
一旦有人将海黄花梨运出山来,马上便会围着一群前来收购海黄花梨的木材贩子,争着抢着出价,海黄花梨的价格就是这样炒作起来的。
欧阳德和初来乍到,亲眼目睹了一棵海黄花梨刚运到山下,就被十几个人围上前,价格从二千元的报价,一路升到了三千八百元的过程。
不过欧阳德和不太懂行,所以没有冒然出手,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赚钱虽然重要,但安全更重要,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矩,不懂行规便胡乱出手,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欧阳德和决定去黎族人住的村寨里看看。
在村口时,欧阳德和见到了一位黎族妇女在门口打水,正好感到口渴了,便上前讨水喝,带来的纯净水已经喝完了。
“阿姨你好!我可以在你这里装点水喝吗?”欧阳德和手中拿着,已经空了的纯净水瓶子说道。
“喝水啊!可以!可以!”黎族妇女点了点头说道。
原来对方会讲普通话,欧阳德和先前还挺担心,这种偏僻的村子,又是少数民族的村寨,村民们会不会讲普通话的问题。
如果不会讲普通话,那还真是件麻烦事。
“谢谢阿姨了!这水真好喝。”欧阳德和喝完了一瓶,又装满了瓶,拧紧了瓶盖,微笑着打招呼道。
“那是,咱们这地方虽然比较穷,但山清水秀,不过也就这点好啊!”黎族妇女笑着说道。
“你们这里不是有黄花梨吗?你们村里人没有进山去找黄花梨吗?找到一棵黄花梨树,至少值个几千元钱。”欧阳德和笑着说道。
“我听说过,不过我们村的男人都太懒了,吃不了这个苦,而且也不懂那个,有的黄花梨值钱,有的也不怎么值钱。”黎族妇女说道。
“这样啊!那就没有办法了,不过可以跟着别的村里懂的人学一下嘛!你们村里应该也有人认识值钱的海黄花梨才对吧?你们村里以前做家具的时候,没有用过海黄花梨做家具吗?”欧阳德和觉得有点难以置信的说道。
“谁知道啊!反正我们也不懂,我们这里比较隔僻,又没有人过来看过,就算有用值钱的海黄花梨做的家具,我们也不知道啊!”